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打開第三只眼睛篇一
以前我認為“軍事化的課堂秩序、小手如林、對答如流的課堂現象、教師那紋理清晰的思路端莊大方的儀表、優耳動聽滔滔不絕的聲音我認為這是一節好課,現在通過對新大綱的學習我的認識有所改變。
在新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我認為課堂上關注的不應該僅僅是教師的“教”,重要的是學生的“學”,這是新課程提出的新理念。只有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雖然評價一堂課課堂的因素很多,但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關注學生的“學”。
首先應關注學生在課堂上主體性的發揮。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有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我們可以從以下四種狀態來判斷,即情緒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目標達成狀態。課堂上沒有學生的.情緒狀態和交往狀態,就無法有效地激活課堂。單有情緒狀態和交往狀態,沒有學生積極的思維狀態和良好的目標達成狀態,課堂很容易成為“泡沫現象”、“表面繁榮”,只有四種狀態的協調統一,我們才能對課堂教學作出比較客觀準確的評價。
⒉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新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傳統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接受式的學習。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問,學生答;教師給,學生收。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喪失了,教師做了主角,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已不僅僅是教師的單一傳授,教學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的角色也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授知時——主角;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導演;學生實踐操作時——評委。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可能被激活,學生才可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為我們的課堂打開了一片自由發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完全有賴于我們的教師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揮、去創造,去呈現新的氣象、新的風尚、新的成效。祝愿我們的老師在新課程之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出素質教育思想的新思路,使我們的學生桃李滿天下。
打開第三只眼睛篇二
當大家聽到第三只眼這個詞時,大家都會想到,在西游記里,被玉皇大帝派去鎮壓孫悟空的楊戩。他就有第三只眼,而我說的第三只眼并不是普通的眼而是其他替代的感官。
今日天氣有點冷,無情的風猛烈的刮向了我們。所以,老師臨時決定改變做課地點。去學校的餐廳,有的人像小鳥一樣,飛一般的到了餐廳里。當我們坐好準備開始時,8八4班闖進這個安靜的餐廳,餐廳里頓時語言雜亂,連老師的話都聽不進去了。當老師不在說話時,四周的人感受到一股力量,他們停止了說話。
開始講課了,老師找了一位女學生,并且用他那粗糙的手,拿出了粉紅色的毛巾。擋住了哪位同學的視線。我們并不知道他內心是怎么的,游戲開始了。老師從一個灰色的布袋中拿出了一個瓶子。又拿出了一個核桃放在那位同學的手中。并問道:“”這是啥東西?”那個女孩當機立斷的說道:“濕核桃。”老師又拿出了一根香蕉,當眼那同學又猜對了。當老師拿出一個橘子時,四周的同學都在笑和擔心,怕那個同學拿到橘子時擔心會猜錯,猶豫了一會還是猜不出來老師告訴她是橘子,他不由自己暗暗吃驚。
第一場游戲已近結束了,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迎接下一個挑戰。老師又找了一位同學上去,用同樣的動作拿出了拿出了灰色袋子,從袋子里拿出了一個瓶子。當那位男同學拿到瓶子的時候,立馬脫口而出“瓶子”。老師說不對,“我問的是瓶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他又將瓶子放在耳邊搖了幾下,說是石子。他打開蓋崽子品嘗了一下才出來是瓜子。
隨著這時光的飛逝,我們迎來了第三個互動游戲,老師用同樣的姿勢圍著了那位同學的眼睛。又拿出了呢個灰色的袋子,拿出了一瓶水,這位同學一拿到手上就猜出是純凈水。但老師說不準確,我們大家都疑惑不解的,因為從我們的視角可以看出瓶子里純凈水。哪位同學很擔心他把瓶子在鼻子前一聞,發現竟是白酒。
這時餐廳了的交談聲,連我都受不了了。老師用他那粗啞的聲音說了“安靜!”這一聲震耳欲聾全場寂靜無聲。
第四個環節開始了,老師用它那嚴厲的目光向周圍掃射了過去。我們像鳥一樣害怕的盯著老師那雙犀利的眼睛。我以為老師會選擇一位坐的比較遠的學生。老師眼睛已轉正對著到面前的一位男同學。我看他的表情似乎是不想上去,但他周圍的人都把他推了上去。他邁著沉重的步伐走了上去。老師又拿出了我們所熟知的袋子,又拿出了一瓶水。看起來閑一些黃色。哪位同學又像之前的兩位同學一樣,在耳邊晃來晃去只聽見水嘩嘩的響著,但不敢猜他打開瓶子問了問沒有神魔味道心中有些猶豫。
老師要品嘗一下,才會知道四。周的同學亂成一鍋粥,聽到這話,那位同學不由自主的向后退了幾步。但她的勇氣戰勝了自己,又拿著瓶子并往嘴里倒水,當他喝到水的時候他說了一句糖水。
我算是明白第三只眼的奧秘,也明白劉老師的意圖,除了雙眼,我們還可以用手耳朵嘴鼻子來觀察生活。
打開第三只眼睛篇三
在我們的生活中,第三只眼是觸覺。聽覺。嗅覺。味覺都是我們生活中的第三只眼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今天劉老師讓我們班和7 班體驗我們生活的第三只眼睛。老師用游戲的方式告訴了我們生活的第三只眼睛。有趣的游戲開始后,老師說要請臺下的一位同學合作。我們班趙光浩同學勇敢地舉起了小手。老師把趙光浩同學叫到講臺上。學生們以好奇和疑惑的眼神聚集在老師的身體里,思考老師想玩什么游戲。首先,老師用毛巾遮住趙光浩的眼睛,老師的手慢慢伸到神秘的袋子里,老師從包里拿出礦泉水瓶,老師把這個瓶子遞給趙光浩,老師問他這是什么。趙光浩帶著好奇和興奮的心情摸著病,趙光浩說是病,老師又問是什么病。趙光浩同學毫不猶豫地說是礦泉水瓶。老師說:祝賀你答對了!
第二輪游戲開始后,劉清平同學舉起自己的小手,老師滿意地笑了。老師又掏出那條粉紅色的毛巾,遮住了劉清萍的眼睛。老師的手從包里進去,準備來的時候,學生們抱著好奇的頭向前看。老師這次拿了瓶子,但這個瓶子里有五六個花生。老師問這是什么。劉慶平的學生們突然回答說,是病。老師笑瞇瞇地問里面是什么。劉清平初同學的第一反應是用手搖瓶子,但她還是猜不出來。臺下的學生們焦急地說:打開瓶子品嘗一下就知道了,不是嗎!劉清平初同學打開瓶子品嘗花生。
有趣的第三輪游戲開始了。7班的男同學之一是宋曉承,老師用毛巾遮住了這個學生的眼睛。這個瓶子里有鹽水,這個學生用手搖著說是水,老師笑瞇瞇地問這個瓶子里有什么水。這個學生說可能是臟水,也可能是礦泉水。這個學生打開瓶子果斷地喝了幾口,一口氣喝了一半水,同學們都放聲大笑。他突然把水吐了出來,說是鹽水。老師問鹽水好吃嗎?這位同學說不好吃。
第四輪游戲開始后,一名7班男子主動舉手。老師又遮住了這個學生的眼睛。這個學生說是一瓶水老師問是什么水這個學生打開瓶子,一到嘴邊就聞到這是酒。
要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全面觀察事物,必須使用我們的第三只眼睛。
打開第三只眼睛篇四
開學了,去學校報到,我們都在教室里亂蹦亂跳。這時,看見了一個新面孔老師,只見她穿著白色裙子、身材纖細,就像是一根棒子一樣瘦、個子中等的女子帶著微笑走進了教室。我和同學們頓時安靜了。還是長頭發,差不多頭發都及腰了,眼睛很大,像是隨時隨刻地看著我們呢。頭發后面好像還有一只眼睛,鼻子非常高,嘴巴非大,小到像櫻桃一樣。
在她的外貌上,我看見了我們平常說的巴掌臉,我還以為她是那位同學的家長,再看她受傷拿著一本數學書,“慘了,越漂亮的老師越兇!”我邊想,邊趕緊回到了座位上。
她開始給我們上課了。她講課非常幽默的。當她轉過身子去寫黑板的時候,有幾個非常調皮的學生課桌下做小動作,有的甚至還吃糖。我還以為老師是不易發現的,沒想到的是,她手上拿的三顆粉筆,“嗖”地一下飛了出去,像火箭一樣,“砰”的一聲,那三位同學把糖給吐了出去。她轉過身說道:“別以為我看不見,我可是練標槍的!”全班同學大笑起來,并給她取了個外號“第三只眼的二郎神”,她很喜歡我們給她的外號。
“哈哈哈……”我們的笑聲,把緊張的考試氣氛給淹沒了。我喜歡“三只眼的二郎神”,她就是我們的數學裔老師。
打開第三只眼睛篇五
今天天氣多云,外面陰森森的,老師帶著高興的笑容來到教室對我們說:“今天我們要和七六班的同學在一起聽劉老師講作文。第一節課要聽,第二節課要寫。”隨后,我們跟著老師來到了聽作文課的教室。
講座開始了,老師說要做個小游戲,讓一個同學上去配合老師表演,我們班的趙廣浩被老師叫到。趙廣浩同學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好似很他很害羞,引得我們昂頭大笑,他上去后,老師從一個神秘的袋子里拿出了一個粉色的毛巾,老師用毛巾把他的兩只眼睛遮住,而趙廣浩同學卻害羞的扭過頭去。因為我們都在下面笑。他停頓了一下,又扭過頭來,好像是給自己充滿了自信和勇氣,老師從神秘的袋子里拿出一個東西,讓他用手摸說:“這是什么”趙廣浩同學用手捏瓶子,聽見了那個東西的聲音便說:“是礦泉水瓶”。老師又接著問:“咋知道的”。他說:“用觸覺。”老師又說是用什么“手”,他說,通過這個環節,我們可以知道“第三只眼睛”可能是手。
接下來,老師又喊了一名同學,老師又用毛巾把她的眼睛蒙上了,又拿了一個礦泉水瓶說:“這是什么?”她用手晃礦泉水瓶聽里面的聲音,可是她并不知道是什么。下面的同學很著急,甚至后面的同學迫不及待的站起來,很想說出答案,但老師說不能說答案,緊接著老師說:“用手晃不行還能用什么方法。”她站在那里,不知該怎么辦,下面的同學如熱鍋上的螞蟻,迫不及待地說:“倒出來。”她半信半疑的照我們說的做了。她擰開瓶蓋,一只手打開手掌,接瓶子里的東西,另一只手慢慢將瓶尾托起,東西落在了她的手上。她摸了摸說:“是花生。”老師說:“你是怎么知道的?”她說:“是用手摸的”,老師又問:“這是好花生還是會壞花生。”她并沒有回答。下面的同學又迫不及待的說:“用嘴嘗。”她把花生放在了自己的嘴里,說是好花生。這個游戲環節讓我們知道,“第三只眼睛”可能是嘴。
第三個環節開始啦!七六班的男生自告奮勇的上了舞臺。臺下的人哄堂大笑。緊接著老師又用粉色的毛巾遮住了他的眼睛。老師又從那個神秘的袋子里拿出了一個礦泉水瓶,給了那個男同學。那個男同學毫不猶豫的說:“是礦泉水瓶”老師帶著詭異的笑容問:“里面裝的是什么?”在老師說的過程中,那個男同學就已經把瓶蓋擰開啦。老師問:“這是臟水還是凈水?”緊接著他用嘴喝了一口,老師問:“是什么水那個男孩并沒有把水咽下去而是把水吐了出來,就說:“是鹽水。”這個游戲讓我們知道“第三只眼睛”也可能是味覺。
第四個環節開始啦!七六班的男生又站在了講臺上和前三個環節一樣老師用毛巾蒙上了那個男生的眼睛。老師又把瓶子給了那個男生。老師問他:“這里面是什么東西?”那個男生搖了搖瓶子說:“水。”我們下面就開始小聲議論。老師說:“是什么水?”他用手把瓶蓋擰開用鼻子聞了一下說:“酒。”我們下面就很驚訝,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知道第三只眼睛,也可能是鼻子。
通過這一節課,我們可以知道"第三只眼睛”可能是手,可能是嘴,可能是眼睛,可能是鼻子,可能是身體上任意一個部位。
打開第三只眼睛篇六
今天,我讀《第三只眼睛》的故事時。心里想:每個人都只有兩只眼睛,怎么會有三只眼睛呢?難道是二郎神化身,想到這里我迫不及待的往下看。
文中主人公“我”的爸爸生病了,靠著"我“賣雞蛋賺錢給爸爸抓藥吃,看到這兒我很同情文中的父子,也為文中的小主人公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而感動。一天一個胖女士來買雞蛋,拿出十元錢叫我別找零錢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以為遇見了好心人。當“我”去抓藥時護士驚訝的發現那十元錢是假錢,我很氣憤,對“我”很同情。“我”一口氣跑到大街上,想等那個胖女士把雞蛋拿回來,心想她是故意把假錢給我的.嗎?不!應該不是!
當“我”山窮水盡時看見了一絲希望——把假錢換掉。“我”用那十元假錢到一個盲人老奶奶那里去買了一元錢的魚鉤,看到這里我很生氣,本來自己就是一個受害者卻要去傷害別人,不可理喻!一天“我”又去買魚鉤并把二十元說成十元給盲人奶奶,想彌補以前的錯誤,可是老奶奶卻笑了笑,拿出了十元假鈔和九元真錢一起給了“我”,“我”忙問道:“您怎么知道這是二十元、和十元假錢呢?”因為我有三只眼睛啊!就在這里。老奶奶指了指心里道!
我恍然大悟明白了:三只眼睛不是真正的眼睛,而是一顆善良的心和博大的胸懷!
打開第三只眼睛篇七
打開第三只眼,就像打開了這個世界不同的一面,這一面充滿了不同的色彩與意境。
離開嘈雜的城市,漫步走入叢林,一般只會想看看景色罷了,而善用第三只眼的人則會懂得這不僅有景色而已。我總是喜歡選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打開“第三只眼”,靜靜的“看”著這個世界。
第三只眼中的叢林是歡快、活潑的,小動物們總是和諧的玩耍,小溪和小鳥總喜歡一起合唱……叢林之中沒有一刻是會停息歡快,早、晚都有一個個“大家族”在不斷地活躍著這個地方。所以,擁有第三只眼是讓人快樂的,放松的。
大海又將是另一種色彩與意境,它不擁有叢林綠的活潑,但卻藍的美妙。坐在沙灘邊,不是我用腳去踩它,而是它用“雙手”捧著,撫摸著我的腳,海水嬉戲著一起對歌,又不時淘氣的跑上岸邊與沙子玩耍。日出日落也為海增添幾分浪漫的情調,紅光映在海上顯得燦爛光耀眼,讓人沉醉。
登上高峰,用第三只眼望去,這里充滿樂趣。一陣風吹過,身邊的東西會一起翩翩起舞當沒風時,它們不會驚擾我,而是如同人一般陪著我看這充滿樂趣的地方,也會有一些動物跑來這里追逐,玩耍,連空氣中也彌漫“樂趣”的風。
人。他們不想失去用“第三只眼”感受這里的機會。
打開第三只眼睛篇八
1、能夠在活動中發現不通透鏡的特征及作用,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2、體會運用工具觀察事物的樂趣。
1、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人手一面,彩色透明紙。
2、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睛若干。
(1)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三塊奇妙的鏡片和各種透明紙、圖書等,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說說有什么發現。
(2)幼兒嘗試探索。
(3)討論:三塊鏡片樣子一樣嗎?透過三塊奇妙的鏡片看到的東西一樣嗎?(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有的不變;顏色不同的紙放在鏡片前看到東西也變顏色。)
(4)用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邊上厚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用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間厚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大)用哪種鏡片看東西不變?(邊上和中間厚薄都一樣的鏡片看東西不變)
(5)什么時候需要用著三種不同的鏡片?如:老人看書看報時會用放大的鏡片。
(6)這些有趣的鏡片就像我們的第三只眼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看東西。
2、玩各種透鏡。
(1)剛才我們發現了三種鏡片的秘密。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種更奇妙的鏡片,你們看看這是什么。(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睛)大家都可以去試試看,等一會兒把你的新發現告訴大家。
(2)幼兒自由玩各種鏡片。
(3)創設問題情景“到草地上去觀察螞蟻;看遠處的風景;檢查手指甲里的”細菌“。根據不同的問題情景,幼兒自由選擇各種鏡片分組進行觀察。
(4)交流各自觀察和使用鏡片的情況。
打開第三只眼睛篇九
星期天下,午我來到幸運星作文班,張老師說:“今天上課,我們要尋找自己的第三只眼。”大家疑惑不解:不是只有二郎神才有第三只眼的嗎?老師搖搖頭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第三只眼,同學們都很好奇,大家議論紛紛。
突然,老師從桌子下拿出一個袋子,袋子里面好像有東西,老師點了兩名同學摸一下里面的東西,兩位同學摸了摸,第一位同學說:“很硬。”第二位同學說:“是有齒輪的東西。”老師給我們摸了摸,我們說:“是鑰匙。”老師說:“是的”。
這下我明白了:我們的第三只眼是手。之后,老師又給了我們一樣摸的東西,我們又摸了摸說:“很簡單,這是個手機。”老師拿出來給我們看后,還真的是個手機,這個真是太好玩了。
之后,老師又從桌子上面拿了一袋奶茶和咖啡,老師發了杯子給我們,叫我們把杯子拿過去,我想,我們的第三只眼不是手嗎?怎么還要測驗呀!接著,老師把奶茶和咖啡倒進我們的杯子里面,叫我們聞一下。大家聞了,還是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有人說是咖啡味的,有人說是麥香味的,有人說是香芋味的……哦!原來第三只眼還有鼻子呀!
嘗過之后,有的同學說:“麥香味的”,老師又問:“為什么是麥香味的呀!”“因為這里面有麥香奶茶的味道呀!”于是,我又想到了我們的第三只眼是什么了,是我們的嘴巴。
原來所謂的第三只眼是我們的手、嘴巴、鼻子。通過這堂作文課,我明白了我們只有調動多種感官去感受生活,才能寫出更好的作文。
打開第三只眼睛篇十
老師頓了頓,說:“要依次請三位同學上臺,一起尋找第三只眼。誰愿意先上講臺來?”老師問完后,一直沒人敢舉手。大家也許都在疑惑: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可越是這樣,我的心越像有千萬只貓爪在撓似的,于是我勇敢地舉起了手。
我站上講臺后,老師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眼罩,要給我戴上。看不見東西,還怎么找第三只眼?我正納悶呢,突然眼前一黑,就什么也看不見了,心里不禁慌張起來。這時,只聽老師說:“你現在伸出手來摸一摸面前的物品,猜猜它是什么?”我忐忑地伸出手,果然摸到了一個物品。我脫口而出:“礦泉水瓶!”老師大聲說:“很棒,你猜對了!”同學們掌聲如雷。我受寵若驚地回到了座位上。
當老師又問誰愿意第二個嘗試時,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老師請小華上講臺,一樣用眼罩蒙住小華的眼睛,又拿出一個礦泉水瓶讓他猜。小華摸到礦泉水瓶后,馬上就說:“還是礦泉水瓶!”老師接著問:“里面裝了什么?”礦泉水瓶里有東西?我仔細一瞧,瓶底果然有一點兒水。小華搖了搖礦泉水瓶,聽到里面有水聲,便說:“里面裝了水!”“確定是水嗎?”老師再次問道。小華想了想,擰開瓶蓋,把礦泉水瓶湊近鼻子聞了聞,馬上喊道:“不對,是醋!”“答對了!”原來這個礦泉水瓶里裝的是醋啊!
老師并沒說答案,而是讓我們每人都嘗了一粒“小石頭”——果然是又香又脆的巧克力豆!
親愛的同學們,你也找到第三只眼了嗎?請多運用這第三只眼,提升我們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