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端午節優選字篇一
在媽媽地指導下,我先把紅棗放在盆子里精挑細選,把那些合格的紅棗洗了一遍又一遍,洗好后的紅棗被我放進鍋里,添上水放在火爐上煮了起來。這時,媽媽提醒我別忘了給鍋里放點香油,這樣鍋里就不會起沫沫了。
我把煮江米的鍋放在另一個火爐上,先放大火煮,當鍋里的水沸騰起來時,馬上把火關小,用小火慢慢煮。
當打開煮棗的鍋時,我發現紅棗上那些皺紋不翼而飛了,舒展開的紅棗就像一個個紅瑪瑙。媽媽告訴我現在該把紅棗放到米鍋里了。我打開米鍋,用小勺子把紅棗盛到了米鍋里,蓋上蓋子,繼續煮。
一會兒米煮熟了,該最后一道工序了!我把放了點香油的炒菜鍋放在火爐上加熱,先盛一些煮好的江米放在炒菜鍋里攤平,再盛一些紅棗攤在江米上,按照一層江米一層紅棗的順序將米和棗全部放到炒菜鍋里,用勺子按平,讓它凝固一小時后粽子就算做好了!
一小時后,我把粽子切成正方形的小塊,迫不及待地品嘗起來,哇!清香的江米透著紅棗的甜味,好好吃呀!吃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我心里美極了!
三年級端午節優選字篇二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這一天,每一家的房梁上都掛著小猴子、艾蒿、桃樹枝。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吃粽子,每一家都喜氣洋洋的。
端午節這天我在睡覺,媽媽悄悄走到我的床前,把五彩線系在我的手上和腳上。早上,我剛起來就發想我的腳上有五彩線,五彩線五顏六色的像彩虹一樣。
晚上,我和媽媽去街上玩,我看見有賣小猴子、桃樹枝等東西。端午節,街上有各種各樣的粽子,真好看。
我們回到家里,吃到了粽子,我喜歡粽子,全家人在一起歡歡樂樂的,我們都很開心。
我們都喜歡過端午節,每一年的端午節,我們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
三年級端午節優選字篇三
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戰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大臣。他在很富有,力勸他聯合起來反對秦,遭到了貴族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撤職,趕出首都,流放到其他地方。流放中,屈原寫了《離騷》,《天問》,《九歌》。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京都,楚國、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無能為力。于是,五月初五,屈原寫完最后一本書《懷沙》,然后跳入汨羅江自殺。
屈原死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他。
我以前覺得吃粽子是一種美味的食物,但現在我知道人們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我們小學生應該向屈原學習熱愛祖國和人民。作為班級成員,我們應該熱愛班級,關心班級里的每個人。
三年級端午節優選字篇四
端午節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我們一家人圍在一個方桌前等待著即將出爐的粽子。
今年端午節,我們只包了一個豆沙味粽子,誰吃掉就代表那個人會十分幸福,好運不斷。
終于,粽子出爐了,我先搶了一個黃色線的,也是唯一的一個,其他都是白線的,早在下鍋之前我就把豆沙味的白線換成了黃線,心想著:今年總算能吃到了。
打開粽葉,我大口大口吃著,可直到要吃完了也沒有一點豆沙餡,我火冒三丈,跑到廚房,對媽媽小聲而又憤怒的吼道:“我上午換線的粽子怎么不是豆沙味的。”“啊!你是說黃色的那個嗎?我還沒下鍋呢,再等等。”而客廳這邊的一盤粽子已經吃完,無一個人吃到豆沙味。
公布結果,奶奶說:“兒媳勝!”“不,不,是女兒拿給我的,應該是她贏了。”什么?媽媽,你竟然……謝謝!媽媽對我笑了。
媽媽,你是我最愛的人了,這個調包的粽子是我們之間的小秘密。
三年級端午節優選字篇五
今天是端午節,每年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午節、中五節。
端午節好像到處都有,媽媽對我說。“端午節在漢、張、富、東、土家族、蟋蟀等民族地區流行。”現在我能理解了。
奶奶和我走上街頭,從四周傳來熱情的喊聲。“賣粽子吧!又甜又咸又香!”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小孩子。他們的脖頸、手腕和腳都綁著紅、黃、藍、白、黑的線。奶奶說。
奶奶在街上買了一些艾草和大蒜,中午12點拿出來曬太陽,說可以避邪。
晚上,家人在吃東西,當然,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里的餃子、熊黃酒、黃龍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媽媽說:“今天是龍的紀念日,應該燒這道菜。”電視上孩子們在玩游戲,他們的頭上畫著“王”字,身上戴著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真有趣!
三年級端午節優選字篇六
濃情端午,做荷包,吃粽子,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說實話,我并不怎么喜歡吃粽子,至于荷包嘛,那些針線活我也不喜歡做。
但是在作文課上,老師組織了活動課,做荷包,有針線、艾草、流蘇和漂亮的布。還好家里母親會教我如何穿針引線,如何縫補衣服。所以做起來還不算別扭。
荷包做好后,我嫌棄的看了它一眼,沒辦法,自己做的嘛,還是把它放進書包里。
路過面包店,看到店里有賣粽子的,孩子們都搶先購買。孩子們身上都帶著一個小荷包,散發著艾草的味道。好濃的端午情喲!
回到家中,看見餐桌上熱氣騰騰的粽子,又看見坐在餐桌旁的家人。父母,祖母都來了。坐下來,吃起了粽子。
此時,窗外的天空中飄過朵朵白云,是那么的祥和,我第一次覺得粽子這么好吃。
三年級端午節優選字篇七
今天我和作文班的同學去萬江荔香居飯店。那里的同學有喜歡春節,有喜歡中秋節,而我卻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有:包粽子、放風箏、吃龍舟飯、涂雄黃酒。
我們首先包粽子用的糯米、綠豆、蛋黃、竹葉、繩子等材料。我先拿了兩片竹葉,把他們弄成一個漏斗形,再放一些糯米用綠豆蓋住,把蛋黃和五花肉放在綠豆上面,再用糯米蓋上一層,接著再用兩片竹葉蓋住剩下的部分,最后用繩子捆起來,就成了一個可愛的小粽子。我歡叫起來:“大功告成”,可我小心翼翼放進袋子里時一不小心就拉了一條短線。粽子就散了,我做第二,第三個時就成功了。
我們包完粽子就吃中午飯,我們吃了龍舟飯,龍舟飯就像炒飯,真香啊!
下午我們制作的風箏,先拿一張海報,貼上五張膠布,再把一根木棒平放,又把另一根彎曲,用膠布貼起來,我們就把魚線綁好。
我的感受是,今天的收獲真多,真好玩啊!
三年級端午節優選字篇八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臨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媽媽就會給我講端午節人們用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媽媽還給我講到: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呢,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我問媽媽:“媽媽,為什么屈原那么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愛呢?”媽媽說:“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他那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
聽完媽媽的講解后,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位身穿白衣的愛國志士正像我笑呢!
我很喜歡這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
三年級端午節優選字篇九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早上起來,我看見爸爸媽媽還有姐姐已經起來了,他們開始吃粽子,我急忙去吃粽子。
我想起前天,我和媽媽姐姐還有奶奶包粽子的日子。媽媽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因為抗敵的主張沒被采用,國家被打敗了,就含恨走到江邊,抱著一塊石頭跳入江中。人們為了救屈原,不斷在水底打撈,一直沒有找到屈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就往江里扔一些糧食,后來成為今天的端午節家家包粽子的習俗。
聽媽媽講故事,我開始和姐姐學者包粽子。姐姐疊蘆葦葉,我往蘆葦葉里倒黏米,奶奶和媽媽包又香又粘又甜的粽子。我們包得非常順利。粽子很快就包完了,媽媽說:“后天就可以吃粽子了。”看著那些可愛的粽子,我想一定很好吃。
現在,我終于吃到了又香又黏還又甜的粽子了,媽媽還給我一個五彩線,讓我綁在胳膊上,還把艾蒿插在門上,到處都是粽子的清香。
我喜歡端午節,我喜歡吃粽子。
三年級端午節優選字篇十
農歷的五月初五,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在我的家鄉,我們有包粽子的傳統。奶奶一大早從市場上買來蘆葦葉,然后買來糯米。將生糯米倒入鍋里,再拿來準備好的蘆葦葉,將糯米包裹進蘆葦葉里。捏成長條形狀,再用繩子綁起來,放進鍋里,煮熟,一個既暖心又暖胃的粽子就做好了!
盡管太陽照射,也抵擋不住我的腳步。做完粽子之后,我又來到了觀海長廊。來到觀海長廊,只聽見大家吶喊的聲音和漿在水面滑動的聲音。他們在呼喚神明,希望神明能保佑屈原。天邊劃過一道彩霞,似乎他們的愿望已經實現。
我回到家里,翻動著屈原的資料,興奮的心情涌上心頭:他是一個多么愛國的人啊!能為了國家獻出自己的身軀,這種精神多值得我們學習啊!雖然跳江而死,但是他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我們身邊。
夜晚,似乎平靜了不少。但是那粽葉的飄香和劃過龍舟的水面,都還留在人們的心里。
原來,端午節可以過得這么精彩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自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于春秋戰國,最早是為了祭奠含恨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經歷多少春秋冬夏,風吹雨打,端午節在許多古節日中保留了下來。它流傳的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華夏民族的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