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寫家鄉環境的變化篇一
我的家鄉在邵陽,那里有許多的風景名勝,最讓我留戀的是資江南路步行街。
由東向西走,從沿江橋到西湖橋一共1400米,東邊的入口聳立著一道城墻,剝離了原來的破敗,修復地更加雄偉壯觀。它大約三層樓高,有800米長。城墻是用方形青石塊壘成,巍峨壯觀,堅硬無比。城墻上每隔三米,有一個瞭望口,從前是用來觀察敵情的,也可以抵御入侵者的攻擊。在寶慶古城墻下,為了紀念在歷史上有過功績的邵陽人,堅立了“邵陽歷代名人塑像”,增添了邵陽市資江南路的一道人文景觀。每當我觀看這歷代12位名人塑像時,心中會情不自禁地由感而發:這些偉人不僅是邵陽人的驕傲,在歷史上書寫了他們人生最輝煌的一筆,而且更是我努力學習的動力。長大后我一定像他們一樣做一個熱愛邵陽的人。
資江南路步行街寬敞美麗,靠城墻那邊歌廳林立,廣告牌琳瑯滿目。河岸邊還修建了美不勝收的綠化帶,一共種植著208棵名貴古樹。有丹桂飄香的桂花樹,還有四季長青的樟樹,葉似扇子的銀杏樹……花圃里花團錦簇,芳香四溢,沁人肺腑。
步行街刻著邵陽2500多年的歷史變遷,雕著遠近聞名的邵陽八景,塑著反映了邵陽傳統文化的銅塑像。有打糍粑、有烤紅薯、有做豬血丸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烤紅薯的老爺爺面目慈祥,稱了紅薯后,親切地遞給買紅薯的小妹妹,小妹妹交了錢,接過了紅薯,小弟弟扯著姐姐的衣角,好像口水已經流了三千尺。小狗搖著尾巴,眼巴巴地看著紅薯,讓游人們禁不住駐足觀賞。
資江南路步行街是休閑的好地方。清晨,這里熱鬧非凡,有散步的老人,有放風箏的青年,還有嬉戲的小孩;白天,三五成群地老人坐在椅子上談天說地,開心極了;晚上,這里霓虹閃爍,如同白晝,從四面八方來的游人在這散步。極目遠眺,資江河波光粼粼,對岸高樓林立,西湖橋似彩虹橫跨資江河兩岸。
啊!美麗的邵陽——資江南路步行街,是我們邵陽幾代人智慧和勞動的結晶。你們喜歡邵陽嗎?如果喜歡就趕快來邵陽玩吧!
寫家鄉環境的變化篇二
我的家鄉以前是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城市,可現在卻......唉!
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太差了,亂砍樹木。山上光禿禿的,害得小鳥無家可歸。汽車排出來的尾氣和工廠里排出來的廢氣,濃煙滾滾,天空也常常變得灰蒙蒙的。
還有人亂丟果皮紙屑,走在街上到處見到垃圾,甚至原來青青的小草,也被人們弄的灰色的了。我多么希望我的家鄉能夠變回原來的面貌啊!
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我的家鄉回到了以前那樣,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著,我正想著要仔細地看一下時,"咣"的一聲,原來我碰到床頭了。
我相信,只要我們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總有一天,我的家鄉還會變成原來的樣子的。
請珍惜綠樹藍天,那是我們的家園!
寫家鄉環境的變化篇三
我家住在蓮岳里小區,走廊窗戶外就可以看到筼筜湖。
小時候,我聽媽媽說,把房子搬來是為了欣賞湖景,看白鷺飛來飛去,美極了。
可是,長大后我卻發現,媽媽騙人,我根本就沒有看到一只白鷺!甚至水都出現了臭味,放學回家,很多人都要捂著鼻子跑。于是,我生氣地問媽媽:“為什么沒有看到白鷺?”媽媽說:“因為現在,人們不愛護環境,把垃圾,廢水排入水里,使水質變差,白鷺也飛走了!”我好失望,真希望能看到白鷺。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個可愛的身影——是白鷺!我高興得跳起來了!連忙叫媽媽來看。原來,政府大力整治筼筜湖,引出了湖水,挖走淤泥,引入干凈的水,把死水變成了活水,再呼吁人們不要亂扔廢品、排污水進湖。這樣,筼筜湖變得干凈整潔了,一群群白鷺又飛回來了。
現在,湖邊都是白鷺,湖里的一群群魚兒吸引了許多釣魚的人。
筼筜湖的變化,讓家鄉廈門的環境變美了。看著白鷺飛翔的身影,似乎聽到它們在說:廈門越來越美啦!
寫家鄉環境的變化篇四
我家附近有一個公園,內部有一個巨大的“花庫”。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身邊簇擁著非常多的好朋友——花和草。
每天,花兒爭奇斗艷,芬芳迷人。中午,老人們慢慢在“紅色的長龍上”行走,一邊聞著“大自然牌香水”,一邊欣賞著花草樂園。
有一次,我騎著自行車,剛騎進去,發現花兒垂下了腦袋哭泣著,小草從前都比賽長高,但現在都不長了,“頭”掉了下來,感覺一滴滴淚水正在往下流。一陣陣刺鼻的味道彌漫在花草上空,惡心極了。
為什么?為什么花花草草會變成這樣?是誰這么殘忍?
原來,是人們為了自已的快樂,就無視了它們。小孩子們在草地上亂跑亂跳,左手摘朵小花,右手折一只小草,大人們在旁邊肆無忌憚的亂吃亂吐。瞧,有一位媽媽將一包方便面的湯澆在了花兒們的身上。
我默默地低下了頭,傷心地哭了:“對不起,大自然。”
寫家鄉環境的變化篇五
不是我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是時代的變化太快,當我還在回想老家那泥濘的小路和低矮的小房時,老家卻用它那巨大的變化向我說:你out了,咋們都換新面目了。
十一放假這幾天,我又來到老家,上一次來老家還是寒假時來的。這一次與上次可大不一樣,去老家的路再不是泥濘而又狹窄的小土路,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大部分土路都被改建成了一條條寬敞而又平整的水泥路。一路上,許許多多人家都在使用收割機收割稻谷,聽見收割機隆隆的聲音,我不禁回想起小時候看爺爺奶奶收割稻谷的樣子,每一穗稻谷都是他們用鐮刀一刀一刀割下來的,與現在相比,“累人式”的日子再也看不到了。
到了老家,已經是黃昏時分,爺爺奶奶已坐在堂屋歇息,見到我們來了,好像非常激動,“你們以后可要常來呀!現在和以前不同,水泥路馬上就能修到家門口了,現在呀,生活水平提高了,咱們準備蓋一座新房,以后就不用再住這個小房子了。孫兒,趕明個我帶你出去走走,讓你看看咱們這兒的新變化……”爺爺好像有一肚子說不完的話。我抬頭看了看爺爺、奶奶,發現爺爺奶奶好像也和以前不同。對了,是他們身上的衣服!以前爺爺奶奶身上穿的是薄布衫,到了冬天一點也不能保暖;現在他們身上改穿褂子了!到了冬天還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襖和皮襖。
第二天,我和爺爺順著新修的水泥路向前走,走著走著,我發現在田那邊的空地上多了兩個人工挖掘的大坑,我不解的問:“挖兩個坑干嘛呢?”“你還不知道吧!現在咱們不僅只種田了,這里準備建一個專門養魚的養殖場,這樣每年才有更好的收成。”我們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遇到了趙叔,趙叔正推著裝著木頭和紅磚的手推車,見了我,趙叔立刻綻開了笑臉:“呦!這不是小曹嗎?幾個月不見,咋長這么高了呀!”“趙叔,你弄這東西干嘛去呀?”“咱家養的雞越來越多了,雞沒有地方住了,我正準備去給雞蓋房子呢!”說著,便吹著口哨走遠了。
寫家鄉環境的變化篇六
暑假,我和家人到政和縣石圳村游玩。
“這么臟的地方,有什么好玩的?”
爺爺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哈哈大笑,“傻孩子,現在可大不一樣了!”
“真的嗎?”我帶著疑惑,走進石圳村。
“爺爺,為什么石圳村會變得這么美,難道有魔術師嗎?”
寫家鄉環境的變化篇七
我的家鄉位于祖國東部的河北省石家莊市境內。在這塊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上,叔叔阿姨們一起為“三年大變樣”多盡一份心,多出一把力,多添一道彩!讓城市街道更加潔凈,讓花草樹木更有活力;讓行車路上多些禮讓,讓街坊鄰里多些交往;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讓責任成為一種力量,讓鹿泉更加完美,讓和諧的春風吹遍四方!
只不過幾年時光,村里的變化也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奇跡般的改變了自己的模樣。平坦的水泥、柏油馬路代替了泥濘不堪的小路,破舊的土屋變成了幢幢漂亮的樓房。大街小巷充滿了歡聲笑語,每逢節日夜晚的彩燈把村莊裝點得如人間仙境一般。伴著明亮的燈光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提高了文化素質的人們來到了村辦技校學習種植、養殖、編織技術,或者閱讀報紙、刊物,尋找致富門路。富起來的人們有時一家要到舒適的飯店里品嘗著山珍海味。好多人變成以前少見的大款,個個西裝革履,這座有百年歷史的小村鎮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文明城市,以前街道兩旁野草叢生,現在已經變成鮮花朵朵,綠樹成蔭,通過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一百多萬棵樹苗把小鎮裹得嚴嚴實實的,遠遠望去好象披上了一條綠色的絲帶,你若在近處看,就會感到,啊,這么美,這么大的城市,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走了進去就象置身于大海中一樣。
江西省樂安縣是我的家鄉。我的家鄉每天都在變化著。那年,挖土機、壓路機,轟隆隆地開來了,喚醒了我們那個沉睡的縣城,也就在那年,我隨媽媽坐著一搖一晃的大巴車離開家鄉到杭州找爸爸。因為,路面坑坑洼洼,我不時被顛離自己的座位,感覺肚子里的食物要沖出喉嚨,我不停地嘔吐。媽媽緊緊地摟著我。一路顛簸著。骨頭要散架了。迷迷糊糊地離開了家鄉。
在杭州的這幾年我經常能聽到弟弟在電話中告訴我家鄉的變化。好想回去看看呀!可一想到坐車的難受,我那熱切的心情涼了一半。
去年,在外公和弟弟的殷切邀請下,我坐上了回家的火車。走出站臺,我就看見外公開著新車在等候著我們。一路上的景物令我既熟悉又陌生。外公的車穩穩當當,路面平平坦坦。我努力地尋找著媽媽上班過的銀行。記得,銀行右邊有家換煤氣的小店,他們經常,把剩余的煤氣倒在馬路邊,也不管是不是很危險,也不管是否影響了隔壁鄰居的健康。左邊餐飲店的蒼蠅總愛到處亂飛。門口的水溝,臭氣熏天。
坐在外公車上,只見那高高的公寓替代了媽媽從前上班的那家小銀行。路邊的小店、小攤沒了,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排排整齊的商鋪,張貼著花花綠綠廣告,令我眼花繚亂。我要外公把車開慢點,讓我找找從前的記憶。外公指著那寬闊的健身中心告訴我:這是我從前我和弟弟捉小飛蟲的草地。如令,卻成了城市的一道風景。早晨人們在這里健身,有老太太舞劍,有老爺爺練太極,更有小孩子跑步,健身器材上總是有人,傍晚更是年青人聊天的好去處。晚上的霓虹燈,為這個城市增添不少生機。從前,昏暗的路燈,總是令我害怕夜晚出門。高高的高鈉燈聳立在街中心,把這個小城變成了不夜城。
短短三年,變化如此之大,要不是外公開車來接我,我想我一定會迷路的。真想帶著杭州的同學去我家鄉玩玩。讓他們也知道家鄉的人們在辛勤勞作,在努力地創造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