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賞菊花作文字篇一
秋風,清酒,琴瑟,低吟。好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彭澤縣令,好一個“性本愛丘山”的五柳先生。
這是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金戈鐵馬的鏖戰、運籌帷幄的宏圖隨著英雄老去飄零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上下其手的陰謀和無休無止的傾軋。“邦無道,富且貴,恥也。”時代沒有造就英雄,卻造就了一種超卓的風采、一種瀟灑的風度、一份玄遠的神思。身在官場,“亂”也見多了,“篡”也見慣了,于是,解綬去職——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陶淵明的這一聲清嘯,直引得林泉激蕩、巖穴來風,把隱逸之士的清雅之風帶上了后世永遠無法企及的高峰。
他所向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生活,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超脫,是“心遠地自偏”的悠閑寧靜,是“飛鳥相與還”的祥和寬解。他沒有冷漠地避世,而是把生命熨帖著大自然心臟的跳動;他沒有“窮途哭返”的悲慟,卻有“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忘我恬淡;他沒有怨不釋懷的無盡牢騷,有的只是一腔“不喜亦不懼”的超然灑脫。
在陶淵明那里,我們看不到沉痛與放曠,只有酒與山、水、琴、詩的相融相生,只有自然與生命的默契和諧,只有放浪大化的恬淡與中和。和所有的隱士一樣,他們從榮華富貴里急流勇退,只為守住一方心靈的凈土,享受生命的美麗與詩意。
南華秋水,漆園傲吏,當莊子在濠水之上樂魚之樂時,那鯤鵬之翼早已載起生命的真諦,讓后生久久仰望。
賞菊花作文字篇二
今天,我來到菊展觀賞菊花。
一進正門,便是見一把展開的扇子,它象征菊花開放。下面,是形態各異的一盆盆菊花,在秋霜中熱烈開放。
再向前走,是兩條菊龍,名曰“金色狂舞”。我不禁佇足細賞,心中頓生感慨:龍,是中華的象征。菊,能傲秋霜。菊龍,這不是說明中華民族能象菊花一樣在寒風凜冽的深秋卻能怒放嗎?啊!菊花!你在百花凋零之時,卻能有如此骨氣,傲霜怒放,難怪人們要贊美你呢!我愛你,菊花!
當我看到名菊時,心中感慨更深了。“國華富貴”,開得是那么高貴,中華也一定會像你那樣富貴的。“綠衣紅裳”分明是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好象把她的美姿盡數展現在我們眼前。“金線貫珠”、“鳳凰振羽”……光聽名字就知道它們是多么的美麗。“菊王”不愧為菊中之王。你看,它花芯紅得鮮活,花瓣卻純白無暇。鮮綠色的莖干,翠綠色的葉子,搭配得那么的和諧。它是所有的菊花中開放得最好的。花瓣有的立著,有的坐著,有的垂著,那立著的好象在對另外的花瓣發號施令呢!啊!菊花,美麗的象征。
最后,我來到了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前。吊菊在秋風中飄揚,似乎在為烈士們哀悼,又似乎在向人們述說那些烈士的英勇事跡。我仿佛也看到了,在那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如何同敵人英勇拼殺。他們,流了多少鮮血,才換來我們的勝利。他們,不正像菊花嗎?而現在,我也站在了這里。我,也在為烈士們哀悼……
菊花,我愛你!
賞菊花作文字篇三
最近,我們泉州迎來第十四界亞洲文化藝術節。濱海公園的菊花展就是活動之一。
今天,晴空萬里,老師帶我們去看菊花展。只見人山人海,擠的滴水不漏。一進門,菊花的香氣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沖進主展區。
這里菊花很多,簡直是來到花的海洋。它們顏色斑斕,紅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黃的像金……形狀也多,有的像一只高大的佛手,有的像東西塔,還有的像一條壯觀的龍。我最喜歡的是香爐造型菊,這個香爐代表中國香都永春。它很精致,是經過一雙雙巧手打造而成的。當然,菊花的品種也很多,比如:紫切、綠也、絲菊……數不勝數,令人眼花繚亂。一陣風吹來,菊花輕輕的擺動,與蜻蜓作伴,就像“快樂的音符”跳著舞。
風兒輕輕吹過,香氣陣陣襲來,令人神清氣爽。香氣也招來了勤勞的蜜蜂忙著采蜜,引來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
我們聽老師的介紹,我知道了不同的造型代表著不同的地區和企業的文化內涵。我最喜歡的是惠安的動車造型,原來惠安要建一個動車站。這輛動車上有白菊、藍菊……身后是美麗、善良、勤勞的惠安女。是她們用一雙勤勞的手推動著惠安,推動著泉州快速前進。
看了這么美的菊花,我想:“為什么秋風瑟瑟中,百花凋零,可它卻傲然挺立,盡情開放?”也許這就是它之所以受人敬佩的原因。
今天,我不但看見菊花的芳容,也了解了關于菊花的知識,更欣賞到菊花的精神,真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