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方案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園活動活動 幼兒園家園合作郊游活動方案篇一
1、練習走、跑、平衡、鉆、爬的基本動作;
2、能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培養合作能力、克服困難的精神。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5、能根據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體驗快樂的情感。
1、教師準備:易拉罐若干,椅子六把,桌子兩張,報紙棍等。
2、幼兒準備:熟悉歌曲旋律,會唱歌曲《去郊游》。
一、熱身活動:
幼兒一起唱歌曲《去郊游》,邊唱邊做動作,做好熱身運動。
二、創設情境:
在場地上劃分五個區域穿樹林(易拉罐),走木樁(易拉罐),過小橋(椅子),鉆山洞(桌子),"公園"(六名幼兒手舉報紙棍圍成)游戲開始,每一名幼兒必須走過四個場地(可以相互幫助),來到"公園",成功到后學小兔子跳回到起點。
三、游戲:"比比誰先回家"
游戲規則:將幼兒分成四隊,每隊9人,聽老師口令開始,每隊的第一個小朋友開始跑,通過五個區域穿樹林(易拉罐),走木樁(易拉罐),過小橋(椅子),鉆山洞(桌子),"公園"(六名幼兒手舉報紙棍圍成),歸隊后,每隊的`第二個小朋友就開始跑,就這樣直到最后一個小朋友歸隊,哪隊先跑完,哪隊為勝。
四、放松活動:
一起唱歌曲《去郊游》,邊唱歌曲邊踏步走回教室。
在游戲中要注意安全,有自己保護意識。
游戲是最適宜于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游戲,讓孩子在健康游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家園活動活動 幼兒園家園合作郊游活動方案篇二
(二)活動主持者:園長、教師、家委會委員
(三)活動對象:小班、中班幼兒及家長、教師
(四)活動時間:20xx年4月22日
(五)活動地點:夾山茶葉基地
(六)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感知與探索周圍的自然環境,感受到周圍自然環境的客觀存在。
2、通過讓幼兒觀察周圍環境,讓幼兒能感受到自然環境的美,并喜歡周圍環境。
3、開拓幼兒視野,增長知識,親近自然、感受生活,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增強環保意識。
4、為父母和孩子有創設一個情感交流的機會,增進家長與小朋友之間的親子感情。
5、通過郊游活動拉近幼兒園與家庭的距離,使家庭與幼兒園的教育融入到一起去。
(七)活動準備
1、活動前通知家長做好準備,給孩子穿上園服,帶一套衣服、毛巾、帽子及去游玩所需的物品,自帶飲用水等。
2、準備好幼兒來園、離園登記表,郊游時所需的紙巾、藥品等等。
3、為每一位家長準備一個裝垃圾的袋子。
(八)活動的具體步驟與過程
1、家長來園集中。做好登記工作,讓每位家長都把當天所使用的手機號碼寫下來。發給家長每人一張郊游須知。
2、家長到齊后,向家長講述特別要注意配合的地方:
a、一定要注意幼兒的安全,防止走失,不要讓幼兒去池塘或水池邊玩。
b、全部家長到達目的地后,跟著本班老師,不要自已走開了,統一進園。
c、進園后,要聽老師及導游的安排。
3、到達目的地后組織家長進園并再一次統計人數。
4、休息時間,讓幼兒與家長們坐一起與同伴們分享自己帶來的食物,家長指導幼兒把垃圾放到垃圾筒里或放在垃圾袋里,不要隨地亂丟。
5、開展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活動,大家一起把夾山茶葉基地的草地上的垃圾撿干凈。
6、返回幼兒園。
7、家長登記好離園時間后,離園。
8、郊游活動結束。
(九)后續活動
1、語言活動:講述一位名人的故事,由家長當評委,對每一個孩子的表現進行評價。
2、繪畫活動:大組畫,教師、幼兒及家長一起畫“美麗的夾山茶葉基地”。
3、想象活動:教師、家長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未來的夾山茶葉基地會是什么樣子”。
4、家庭活動: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多觀察,多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家長適當的向孩子講解。
家園活動活動 幼兒園家園合作郊游活動方案篇三
通過開展本次活動,引導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改變日常生活中的陋習做起,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形成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的新風尚。以喚起廣大師生鄙視和唾棄各種不良行為的覺悟,達到教育師生,凈化心靈,美化校園的目的。
二、活動目的
著力培養學生的“兩個意識”、告別一個“不良行為”和形成一個“良好習慣”。 “兩個意識”就是公德意識和環保意識;告別一個“不良行為”就是要告別隨地亂吐、亂潑、亂倒,隨手亂扔垃圾的不良行為;形成一個“良好習慣”就是要養成愛我校園、美我校園的習慣。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階段(3月19日—4月19日)
1、學校制定切合實際的行動實施方案,召開動員大會,全面動員部署,各班級召開“學校是我家,潔凈靠大家”主題班會。廣泛利用板報、報欄、班會、廣播等多種形式,搞好宣傳活動,使全校師生了解活動目的,統一思想認識,從而推動本次活動順利全面開展。 2、發出“告別陋習,凈化校園”活動的倡議書,各班結合倡議,張貼響應書。張貼位置:一至三年級(老西樓教學區),四至六年(新西樓教學區)。
3、各班成立凈化校園志愿者小組,同時開展工作。
第二階段:開展活動,落實行動階段(4月20日—12月6日)
1、在每日的常規檢查中,重點檢查此次活動治理的內容,此項工作由各學部負責。
2、由各班凈化校園志愿者小組,定期不定期對校園環境進行督查、整理。
3、在全校內開展“清死角、凈校園,強保持”活動,創建潔凈校園。
5、各班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以“告別陋習,凈化校園”、“告別陋習崇尚文明,向不良衛生習慣宣戰”為主題的簽字儀式或承諾活動,以促進學生的養成教育。
6、各班要對此項活動作周密部署,有效開展活動,并指定專人做好活動日志記錄,學部每周檢查記錄及活動開展情況。
第三階段:總結評比階段(12月11日—12月30日)
學校組織相關處室人員配合活動領導組對全校衛生情況進行檢查評比,公示結果,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追究衛生不達標的相關責任人,把此項活動引向深入。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
為加強“凈化校園,潔凈家園”活動的領導,學校成立領導小組,組長:朱卓新;副組長:陳桂芳。成員為各處室負責人、各年級組長。領導組成員分工到所聯系的年級組落實工作,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學校制定活動保障措施和活動突發事情預案。
2、檢查到位
為加強對活動推進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活動領導小組不定期組織檢查,及時了解情況,及時進行補救,確保工作不走過場,真正體現活動的效果。
3、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校以這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貫徹《中小學生守則》,進一步加強學生愛護公共場所環境,不亂扔紙屑,不亂拋垃圾和雜物的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同時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老師樹立從自身做起,為人師表的意識,垂范學生。教育學生做到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是個好公民。
家園活動活動 幼兒園家園合作郊游活動方案篇四
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1、談話導入。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鮮肉粽子、咸肉粽子、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歡吃哪種粽子?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了解它們的特征,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并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家園活動活動 幼兒園家園合作郊游活動方案篇五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聽全國班會課研討活動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x月xx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第六屆班會課評選的聽課活動,那一節節課教師和學生的出色表現令我們難以忘記,授課時也展現出教師先進的育人理念,可以看出班主任對自己班級學生平時的培養和教育,也可以看到這些班主任日常班級管理水平很高。通過這次班會課觀摩,我覺得班主任老師平時在學生身上要下功夫,讓每一分努力最后都體現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次觀摩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一、班會課的素材選擇貼近學生生活,或真正發生在孩子們身上的事。
在此次班會課展示中,班主任老師能夠關注德育的主體,即學生。班會內容的選擇都能緊密貼近學生的生活。比如外省市的教師也借助上課班的學生親身經歷的事作為素材,讓學生明白我們為什么要講誠信;有的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在具體的事件中教給學生如何做到講誠信;還有的.教師讓學生說說喜歡和什么樣的同學玩,突出誠信的重要;還有很多班主任的講話都能緊密結合自己班級實際,對學生的行為有實際的指導價值。總之,正因為班會的素材來自學生的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班會才更有實效。
二、班會的形式豐富多彩,符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
多數班會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特長等,編排節目,表現形式多樣。通過小品、做游戲、唱歌、才藝展示、情景劇等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淺出的說明道理。有的班主任還采用了學生真人拍攝的視頻資料,很生動、具體。因為班會上的活動形式能夠吸引學生,學生內心充滿了參與的渴望與激情,教育效果很好。
三、班會的設計能向日常工作延伸。
我們開班會的目的是要讓活動的主題深入學生的內心,實現心靈的內化和行為的自律。很多班主任將班會延伸到班會前。例如,提前讓學生收集關于誠信的故事或新聞、班里的真人真事;組織學生出誠實主題小報等;他們還特別注重班會后的延伸,教育主題在學生身上的落實和體現的情況,要繼續跟蹤,關注學生在班會后行為和思想上的變化,及時評價鼓勵,鞏固班會的教育成果。
班會課都是以促進學生成長為目標的,只要我們的學生在班會上有了真切的感受,努力用心,明白了道理,并能指導自己的行動,實現班會主題的內化,這就是一節成功的班會。所以擁有育人智慧的班主任都要關注育人的效果,體現班主任老師平時管理中的寬容和民主。班會都是在積極、愉悅、興奮、成功的體驗中完成的,這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