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內容篇一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關于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的有關精神與要求,進一步加強與改進我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與氛圍,在今年的“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中,我校堅持“以生為本,重在實踐”的原則,組織開展以“學習英雄,弘揚精神”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活動結合教師節、中秋節和建國61周年等紀念日,通過舉辦新生培訓、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展、讀書征文和創意短信大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認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激發廣大同學的愛黨愛國情感。
組長:xxx(校長)。
付組長:xxx(德育副校長),xxx(教學副校長)。
組員:xxx。
(一)、營造“弘揚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圍
1、以集會的形式大力宣講和弘揚民族精神。本學期開學第一天,我們隆重召開開學典禮,并以此作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的啟動儀式,同時將整個九月份的國旗下講話的主題確定為“仰望國旗,心有祖國”,借此向全校師生員工宣講民族精神,激發全體學生立志成才、刻苦學習、報效祖國、振興中華民族的熱情與斗志,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成長與祖國利益、民族復興結合起來。
2、以班會的形式大力宣講和弘揚民族精神。開學初,我們要求各班組織開展“以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主題班會課活動。通過主題班會課,使廣大同學進一步受到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教育與熏陶。
3、以競賽的形式大力宣傳和弘揚民族精神。為了促進學生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中秋前夕,由政教處倡議并舉辦了“博約講壇——學國學精粹,做謙謙君子”的讀書征文活動。通過活動,學生的文明禮儀程度有了較大的提高。連日來,校園內未發生一起打架事件,甚至連高聲喧嘩、追逐嬉鬧的現象也大為減少。
4、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櫥窗、板報與團報等宣傳陣地,大力宣講和弘揚民族精神。對于這方面的宣傳工作,我們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求來稿必須是學生投稿且內容必須反映民族精神。通過這樣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發現中華傳統美德,激發自我教育的潛能。
宣傳教育過程中,我們注重創新工作內容和方法,從貼近學生實際出發,及時報道活動開展情況,并加強落實,努力使“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沿著健康、熱烈、務實的方向運行和發展。
(二)、以學生為主體,課內課外并重,開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動。
1、民族精神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我們要求各學科教師要在課堂上理直氣壯地宣傳民族精神。在備課、上課過程中,注意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模塊,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的民族精神,尤其是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模塊,在教學中更要滲透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我校在開展“弘揚民族精神”教育時,注重結合校情、班情與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教育活動。
(1)學校廣播室開通了“經典歌曲大家唱”專線。每天中午利用二十分鐘的時間播放反映民族精神的革命歌曲和優秀民族歌曲,使學生在優秀歌曲的熏陶下增進愛國情感和感受民族精神。
(2)各班以“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出了一期專題黑板報,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了祖國的滄桑歷史和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果,進一步培養和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家鄉的新變化、社會的新變化。
(3)組織七年級學生聽區關工委老同志王琴書記革命事跡報告會,并以班級為單位開展隊形隊列和廣播操比賽,培養拼搏精神和團隊意識。
(4)組織八年級學生參加鋼筆、毛筆字書法比賽,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5)組織九年級開展理想信念人生教育活動。通過教育活動,讓學生明白無論今后從事什么職業,只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有價值的人,就應該將自己的一切同國家、同人民、同人類的命運結合在一起。
3、民族精神教育與傳統優秀文化教育活動相結合。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動中,我校還注重結合慶祝教師節、中秋節和國慶節等紀念活動,使民族精神教育與傳統優秀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比如,在教師節期間,各班都開展了“感謝師恩短信創意大賽”的活動,在為每一位老師送上祝福的同時也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在中秋節期間,我們組織開展了“中秋故事會”,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4、民族精神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為了讓學校廣大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方面尤取得的偉大成就,激發他們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情懷,樹立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的志向。我們舉辦了相應的圖片展,并計劃分批組織學生外出參觀活動,回來后要求每位同學撰寫了一份活動心得體會。
弘揚民族精神月雖然即將過去,但是對于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說,民族精神的行動并沒有結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將弘揚民族精神活動一如既往的開展下去,讓民族精神在每個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內容篇二
一、領導重視,層層落實
1、結合周三例會,傳達文件精神。根據學校實際,布置活動方案。
2、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求全員參與、做好學科滲透,從根本入手,加強思想教育。
(一)了解新中國建立歷程:
1、發揮有效的教育契機,利用開學典禮、教師節、九一八、國慶節等向學生進行民族精神宣傳教育。
2、在區教育局的號召下,全體學生積極觀看大型專題片《開學第一課·我愛你中國》,學生們將所看所想與同學老師進行了交流,同時感受到祖國的可親、可敬。
3、為進一步深入了解祖國的變化,學校大隊部組織4—6年級學生參加了我愛祖國的知識問卷,學生從理論上對祖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在普查英雄人物知多少活動中,學生們能滔滔不絕講起心中英雄人物的故事,英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5、開展研究性學習,了解祖國的變化。運用宣傳圖片、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將歷史鮮活的呈現在師生眼前,抒發了學生們的真情實感。
(二)感受祖國的變化:
1、在開展新老照片的收集與整理活動中,學生們通過圖片對比了祖國六十六年來前后的變化,從而更加的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2、學生們踴躍參加《我愛我的祖國》好書大家讀活動,并積極撰寫了讀后感參加了校區級的征文比賽。
3、結合教師節開展了送祝福、說說心里話、向老師敬禮、給老師寫一封信等活動,表達了學生尊師重教的情感。
4、結合國慶節學校還開展了讓國歌唱響校園、我愛我的祖國板報、班刊的創建活動,全校均參與了此項活動,為建國六十六周年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5、利用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英雄人物、“九一八” 事變等的教育。并在國慶前夕,以詩歌的形式師生共同回顧了盛世中國的偉大歷程,使師生為共有的強大祖國而深感自豪。
6、各班召開以“我愛我的祖國”為主題的班隊會,在班會中學生們講英雄故事、唱革命歌曲感受了民族精神的偉大,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祖國服務
1、學校大隊部帶領部分學生積極走向社會參加公益勞動,通過清除周邊環境、清掃樓道等活動為建國六十六年做出自己的應有的貢獻。
2、開展爭做文明小乘客和文明小監督員活動,學生們把學校中所學的禮儀在社會中得以展示,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祖國的敬意。
總之全校上下能積極參與到弘揚民族教育月活動中來,活動成為了師生自覺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切實發揮各項活動的教育效果,突出活動的實效性,相信我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會把弘揚民族精神納入教育教學計劃,有機的滲透和融合到各門課程的教學活動之中,將民族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xx附屬學校
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內容篇三
各位專家、老師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下面我就學情分析、教材透視、教法學法定位、教學流程等諸方面,談談我的預設。
一、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基本上是15、16歲,正處于青春期,思維較活躍,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習過程有積極主動參與的欲望;他們通過語文、歷史等學科的學習,對中華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感性、零碎的認知,這為本課學習打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對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統的認識,加上農村學生的知識面較窄,信息相對閉塞,對于收集材料,篩選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較弱。所以,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循序漸進和教學方案的可操作性。
二、教材透視
(一)教材地位:本框是對第一框內容《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延伸和深化;同時,感悟偉大的民族精神,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培育者和建設者,有利于學生肩負起振興中華的重任,為第三單元“融入社會,承擔使命”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教學目標:
升華一種情感:愛國主義情感
培養兩種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曉之以理——通過活動,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難點:動之以情——通過感悟,讓學生自覺做民族精神的建設者、弘揚者和傳播者。
三、教法學法定位
(一)設計思路:本節課內容理論性較強,如果只由教師講解會顯得很枯燥,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從時政新聞出發,以學生活動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分析時政熱點來完成教學任務為主線,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最后得出基本的結論,達到理解和應用的目的。
(二)教學結構:
本框我設計的教學內容主體分為三個部分,“走近民族精神”、“品味民族精神”、“傳承民族精神”。這三個部分獨成一體又相互滲透:第一部分是情感體驗,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鋪路奠基;第二部分是情感共鳴,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養精蓄銳;第三部分是情感升華,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鳴鑼開道。這三部分層層遞進、塊塊互鏈構建起一座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之塔。
(三)教法學法
1、教法
(1)直觀演示法
(2)情境教學法
(3)討論歸納法
2、學法
(1)情景探究法
(2)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時政:國慶60周年大閱兵的片段。
學生觀看后談一談印象最深的場景,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目的:采用直觀演示法,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初步感受一種中國力量,入境,為師生感情溝通作鋪墊,通過學生談感受來抒發情感,直觀形象感受愛國主義情感,入情,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投入到本課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奠定感情基調。
(二)活動探究,突破重點
活動一:走近民族精神——滴水藏海
1、欣賞視頻:“感動中國xx年度頒獎典禮”。
2、理解“中國的脊梁”
3、小結:英雄人物的業績風偉是中國的脊梁,普通大眾的默默奉獻同樣也是中國的脊梁。
設計目的:采用情景探究法,將抽象的民族精神化為具體可感的人物形象,把久遠厚重的歷史與平凡的現實生活緊密相聯。為“品味民族精神”奠定堅實的基礎。)
活動二:品味民族精神——推陳出新
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我將采用收集資料感知、欣賞視頻感悟、討論歸納明理三部曲來完成。
1、一步曲:收集資料感知——民族精神的內涵
(收集體現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和歷史典故)
2、二步曲:欣賞視頻感悟——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
(欣賞《飛奪瀘定橋》《鐵人王進喜》《天宮一號發射現場》)
3、三步曲:討論歸納明理——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討論:在艱難困苦面前,民族精神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設計目的:采用情景教學法、歸納推理法、合作探究法,讓學生明白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和重要作用,讓學生感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活動三:弘揚民族精神——薪火相傳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全過程是知、情、意、行互相促進、互相轉化的系統工程,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這部分是本課的難點,我將采用看、說、評、唱來突破。
1、看:看圖悟行。(看書本p71頂部圖片)
2、說:以理導行。(說現階段我們弘揚民族精神的活動有哪些?)
3、評:以評促行。(組織學生在班上評選“講文明懂禮貌的文明之星”、“重誠信樂助人的道德標兵”、“能吃苦敢拼博的體育之星”、“勤思考善創新的學習之星”等等。)
4、唱:以情激行。(組織全班同學高唱孫楠的《紅旗飄飄》,激發愛國情感。)
設計目的:采用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情感熏陶法,讓學生的愛國情感化為行動力量,努力做民族精神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三)課堂延伸
請同學們各展才華,或作文賦志、或書畫添彩、或剪紙納福、或歌詠傳情……用實際行動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讓我們的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五、教學反思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內容篇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懂得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使之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更具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學生明確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教學準備】
課件、課堂練習、學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
通過播放“紅軍長征”“抗洪”“原子彈爆炸”“載人航天”……等圖片,來反映中華民族面臨種種巨大的困難,從不退縮,而是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并最終在挫折中奮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講授新課:
(一)小組協作,自主學習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國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有著什么樣的時代特點?
4、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在艱難困苦面前退縮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體現?
6、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該怎么做?
(二)課堂討論,解答疑問
宣布小組進入競賽狀態,以搶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問題,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
討論一:
魯迅話:見課文p68
你認為“中國的脊粱”是什么?請用具體人物或事件加以說明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討論發言,歸納出答案。
討論二:
戴望舒詩:見課文p68-69
這首詩描繪了當時一幅怎樣的歷史畫卷?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請部分學生發言
討論三:
毛澤東話:見課文p70
1、請用自己的語言解讀毛澤東的這段話。
2、你能說說長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嗎?
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請部分學生發言
討論四: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討論發言,歸納出答案。
(三)情感升華
感受中華民族精神:填寫表格:見課文p69
【課堂訓練】
當堂完成鞏固練習
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內容篇五
現實社會中,后現代、欲望、個人、主體性、權利、無意識、自由等概念構建了一個新的世界。人們之間開始變得冷漠,有時候就像一條條冷冰冰的辭典里的條目。原先很靈動的靈魂漸漸的背負重壓,而人亦變得程序化。
有人說,人們正在過一種奢侈的生活,冥冥中,被浮華遮住了純潔的靈魂。
面對高山,你定會感慨它的氣勢磅礴;放眼大海,你定會驚嘆它的洶涌澎湃;仰望青松,你定會贊美它的高大蒼勁;俯瞰小草,你定會稱頌它的堅忍不拔。是的,那是因為他們身上飽含著中華民族頑強的意志,那是因為他們身上凝聚著中華民族不屈的精髓。就讓我們義無反顧地重拾民族精神的內核吧!
梁啟超先生曾經在做演講的時候,援引了《易引》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修身成才。從那時起,自強不息這一源遠流長的民族精神,一直廣為流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
“弘揚民族精神,愛我綿繡中華”對我們中學生來說就是要有人格尊嚴、理想、信念、責任公德、團結合作。
我們中華民族是經歷了百難而未倒的偉大民族。1998年的特大洪災,我們子弟兵用血肉之軀鑄成鋼鐵長城。2003年的“非典”,我們在一星期內搭建起一千張床位的隔離醫院,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做到的。2008年1月的雪為,3月的人禍,5月的特大地震災害,8月的北京奧運會,9月的神七問天,這一切讓全世界看到了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動員力量,堅不可摧的堅強意志和戰無不勝的民族力量!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想畢這俗語大家都聽說過吧!這三個臭皮匠的智慧都可以頂一個諸葛亮的智慧,這不就說明團結力量大嗎?一個祖國的富強,不僅僅只靠一個人,而是要靠我們所有人的智慧和雙手來實現。我們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當然需要我們每一個同學獻一份熱,發一份光!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以自信、自立、堅強、樂觀、知恩、感恩的精神風貌,積極參與到學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一主題實踐活動中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