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后的心得體會篇一
門頭溝師范畢業的我,早就苛求讀一讀老子的《道德經》,但二十多年來卻不斷沒有讀成,直到我們新中的讀書沙龍成立后,我的夙愿才美夢成真。
當我第一次翻開陳鼓應著的《老子注釋及評介》這本書時,我被出版序中的一段話深深地吸收了:“老子是樸素的自然主義者,他所關懷的是如何消解人類社會的紛爭,如何使人們生活幸福安寧。他所希冀的是:人的行為能取法與“道”的自然性;消弭戰爭的禍患;揚棄樸素的生活,引導人們真誠樸質的生活形態與心境。“讀完作者的這段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多么積極入世、關懷民眾的老子呀,這哪里有消極出世影跡。所以從那一天起,我愛上了老子的《道德經》,固然書中有許多難認的繁體字,固然今年工作與家庭的擔負很重,但我仍然對它愛不釋手,不只讀書沙龍的活動從未缺席,而且準備上好的筆記本,將每一章節謄寫背誦;以至在節假日,外出騎游時也隨身背上它,在新建的觀景臺上,河南的云臺山上,河北的梨花峰上,我都高聲誦讀過它。
屢次學習誦讀后,我的出一個結論:《道德經》確是一部好書,僅僅半年的學習就給了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很大的影響。
首先,它“自然”“無為”的思想影響了我的教育教學觀。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道之尊,得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這幾則里都有一個共同的詞“自然”。“自然”“無為”是老子哲學最重要的一個觀念,老子以為任何事物都應該順任它本身的情狀去開展,不用參與外界的意志去強力限制它。由于事物自身就具有潛在性和可能性,在它的潛在性和可能性面前,我們人類是不能夠強作妄為的。
“自然”“無為”這一樸素的哲學觀念提得多好呀,又是多么的順應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呀。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生命體,有著本身的潛在性和可能性,我們做教員的只能在別人生重要的學習階段巧妙地引領他,而不是強作妄為地壓制他,馴化他,將千百學生如機床普通消費成一模一樣的機器零件。這個道理,兩千多年前的老子曾經將它精簡地提煉為4個字:“自然”“無為”,可兩千多年后的我們卻經常在冗雜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它迷失,做出種種不論童性,不顧個性,以至喪失理性的愚笨舉措。基于此,在我被冗雜的工作搞得臨事而迷時,在我被學生的問題弄得焦頭爛額時,我總不忘讀一讀、背一背《道德經》中那幾句“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整天”以此來警示本人“自然”“無為”才是正道,耐心妄為只會壞事。
其次,它“虛”“靜”的觀念也影響了我的生活。
“致虛極,守靜篤”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生活在戰爭紛亂的戰國時期的老子,面對不時涌現的戰爭、親離子失的社會場面,他提出了“虛”“靜”的觀念,他以為萬物的本源是“虛”“靜”的狀態,它不只主張為政應求喧囂,個人的生活也應在煩勞中求靜逸,在忙碌中能靜下心來,在耐心中穩定本人。
反觀兩千多年后的今天,“錢權”似乎成了人們生活中獨一的目的,大家每天都在圍著它們團團轉,小孩子為了未來能掙到更多的錢權而苦讀,成人們為了在人前夸耀本人具有的錢權而苦營,老人們為了給兒孫和本人的養老留下更多的錢權而苦熬,好一派錢權為磨盤,眾人為了個人的錢權而不停地拉磨、揚塵的場景呀!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世間,我們真的應該“虛”一下,“靜”一下了。所以,在這個暑假里,我拋下了家務、學習和工作,騎上一輛普通的自行車,歷時幾十個小時,單獨一個人騎行了兩百公里。當我一個人在暑熱未退的八月,騎行在109國道上,享用著那難得的孤寂中的喧囂與虛致時,似乎身心伸展到了無限的大,無限的輕松,也霎時明白了:多欲的世界里,我們更應求喧囂。“虛”“靜”中才有自我的空間,隨之“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就脫口而出,語雖未驚擾路旁枝丫上的婉轉啼鳴的小鳥,卻聵動了我的心靈與靈魂。
真心感激新中的讀書沙龍,是你讓我有了這樣一個靜心讀書的時機,亦真心感激兩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經》,是你讓我以屆不惑之年的女人真正不惑。
閱讀后的心得體會篇二
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
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岳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
仰視,“鷹擊長空”,萬里無云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當代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圖。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詞中描繪的“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拼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生動活潑的全景式寫意風景畫。全詞共分上、下兩片,上片主要寫寒秋景物,描繪了一幅壯麗的湘江寒秋圖畫,并即景抒情,大膽發問,“誰主沉浮”。詞的開篇“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既點明了時令和地點,又為讀者勾勒出了特定的環境。“獨立”二字,進一步突現了詞人雄立橘子洲頭、凝望湘江奔流的英姿,一代偉人的.青年風采由此躍然紙上,橫空而出。
接下來的七句由一個“看”字總領,通過“萬山”、“漫江”、“霜天”、“飛鷹”、“游魚”等一系列意象,不斷地變換“看”的視角,將“遠眺”、“近觀”、“仰視”、“俯瞰”四個角度所見景物有機地揉合起來,形成了遠近相間,動靜結合,色彩鮮明的藝術張楊,寒秋景物因此而生動、活潑、壯麗起來了。上片的后三句,通過一“悵”一“問”,則更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
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是蕭殺、感傷的季節,是文人客容易產生“悲秋”情調的季節。“自古文人多悲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同志面對“寒秋”,他欣然命筆的《沁園春·長沙》一詞,則一反傳統手法,描繪的是色彩斑斕的秋之壯景,展示出他闊大的胸襟和卓爾不群的抱負。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這一句開啟下片,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一個“憶”字,使詞人從上片的獨往舊地重游,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才華橫溢,奔放,敢說敢干,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激揚文字,視軍閥統治者如糞土。一個:“記”字,詞人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中流擊水圖”,手法極為夸張,壯志豪情萬丈,一代敢于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形象,橫空出世:他們有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他們有理想、有抱負,“以天下為己任”;他們有膽識、有志氣,“糞土當年萬戶侯”,———他們就是主宰中國命運和前途的“同學少年”。
“獨立寒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活潑、壯麗的湘江秋景圖;“浪遏飛舟”,同志以天下為己任,于改造舊世界的壯志豪情,力透紙背,今天,我們誦讀、鑒賞、品味《沁園春.長沙》一詞,面對祖國如此多嬌的江山,我們仍能為一代偉人的才情所嘆服。
閱讀后的心得體會篇三
我意識到與孩子用心共度時光的重要性始于20xx年,之前因忙于自己的工作對孩子只有外在的形式照顧,而很少有內在的精神溝通,這讓我錯失了很多教育的關鍵期。好在我于20xx年5月參加了家庭幸福研修班后,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著深遠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工作安排,努力學習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把學來的東西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實踐,這讓我收獲了許多家庭教育的智慧,面對問題也能想出更好的方法作妥善處理。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因為家庭的氛圍、家庭人員之間的相處及的自己做事方式等等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我們就教育孩子而只談孩子的問題那只是局部,是不完善的。如果真的想讓孩子全面良好的發展,家庭人員自身的行為、態度非常重要,尤其是做爸爸媽媽的,要與時俱進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做好孩子的守護者和引領者。
一、共讀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情感,對書的內容進行交流其實也是彼此間情感的交流,這在共讀中起碼要做到的事,之所以稱“共讀”除了共同讀一本書之外,其中還意味著需要有共鳴存在,共鳴是在交流中產生的。如果父母只管自己讀,孩子也只管自己理解,彼此間不進行任何的交流,那么孩子與父母的情感是無法交融在一起的,更稱不上情感的遞增了。假設你的生活沒有交流,那么你的世界就會缺少愛和歡樂。現在的孩子大多數缺少熱情和動力,這跟他們從小缺少交流是有關系的,沒有愛的源泉何以有持續的動力!
二、“共讀”讓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了交流的機會,在交流中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內在想法或思考方式,從而做到有效的引導。記得有一次我和兒子共讀一則故事,大概的意思是幾位學生競選學生會主席,其中有一位學生突破以往的競選演講方式,適時的增加幽默,最后以遙遙領先的票數當選了學生會主席。兒子聽完這個故事說:“媽媽,假如學校校長或老師有規定必須按照他們的要求來講,那這個學生還能當選成功嗎?”聽到兒子的問話我感到他可能被某些規定束縛住了思維,我微笑著對兒子說:“很多時候人都會關注結果且忘記了過程,其實過程才是決定結果的因素,而過程是可以多樣化的,只要這個過程帶給別人的是快樂、積極、陽光、自信和愛,他最終定會成功!”兒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后來在他競選校大隊委的演講稿中我看到了跟以往略有不同的地方,特別是在氣勢上增加了不少的自信。小學階段的孩子是創造力、想象力培養的好時機,盡量創造機會讓孩子多體驗,唯有體驗,生命才會走向成熟。乖乖的孩子容易循規蹈矩,長此以往容易失去創造力和想象力;調皮的孩子容易觸犯原則底線,沒有邊界。這就需要父母在平常生活中用心觀察和引導,借著一本書或一個故事結合孩子的特質給以啟發和引導,既可以保留孩子的面子維護他的自尊,也可以讓他明白如何才能走向正確的方位。
三、共讀的過程是激發孩子智慧、提升其深入思考能力的過程,共讀時看似孩子有些不經心的語言表達且是父母教育引導孩子的最佳機會,我和兒子一起看完《寬容的力量》后,兒子對其中的一段話作了添加,書中的原話是:當一只腳踩到了紫羅蘭的花瓣上,我們的鞋底卻留有花的香味,這是花瓣對我們的寬容。兒子說:“媽媽,有些花,你踩它,它的臭味就會粘到你的腳上。”本來只是一句無心的實在話,這個世界本來就有香的花和臭的花,而我感到這當中還可以有另一番的含義去激發孩子的生活智慧,我先就兒子的話向他請教花的種類,在夸他的同時又用很驚喜的口氣跟兒子說:“媽媽發現你這句話添加得太好了,你無意中說出了與人相處中的一個現象。”兒子眨著眼睛看著我,很明顯他想聽聽這是個什么現象?我說:“社會上有些人也跟花一樣,別人冒犯了他,有些采取的是寬容,就像紫羅蘭把香味留給的別人,別人對他會產生歡喜心,從而親近他。而有些采取的恰是報復,如同花把臭味給了別人,別人因此對他產生厭惡心,從而避開他,這種現象確實客觀存在。站在他們的立場不能說絕對的好與壞,也不能絕對的分誰對誰錯,兒子假如你遇到了不知會怎么處理?”兒子笑瞇瞇地說:“我當然想把香味留給別人。”寬容別人,善待自己是幸福一生的好途徑,我希望我的兒子一生幸福快樂,所以我會在一點一滴中去播下幸福快樂的種子。
生活中像這樣的小插曲有很多,今天我列舉這幾點感受與大家共享,希望能帶給大家歡喜心,還附帶一個小建議給父母們,平常生活中定要抽時間多傾聽孩子談話,孩子閱讀了書是很希望有人來聽他講的,父母的傾聽可以提升孩子閱讀的興趣。
閱讀后的心得體會篇四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就是和智者對話,讀書是心靈的旅行。我們在親子閱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為主動讀書,親子閱讀正在成為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后我們會不斷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孩子們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日益成為我們每個家長的共識。近年來,二實小以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為目的,開展的假期親子共讀活動,使我們全家人受益匪淺,我們的孩子張子陽也越來越喜歡讀書。
我們家崇尚“在讀書中感悟人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在讀書中快樂成長。”從學校開展讀書活動以來,我們家長把學校推薦的必讀書目進行了認真研究,還抽空學習了許多家教方面的書籍。在閱讀中,我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形成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方法。
首先,我們盡量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并以此為出發點,找一些相關的,充滿童趣的書藉,和孩子共同閱讀,慢慢地孩子的知識面會變得開闊起來,思路會變得活躍起來,當碰到問題,會提出許多的“為什么”,而為了解決這許多的為什么,他就愿意去看更多的書,就近一步激發了他看書的舉趣,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他以前不感興趣的領域,探索的樂趣,拓寬了他的興趣面,以此類推,形成良好的循環。對每個孩子來說,書本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為他們提供了無盡的想象。
我們作為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正確引領孩子去閱讀,讓他們發現閱讀是一種有趣的、愉快的經歷。激發他們讀書的欲望,以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是我們做家長的責任。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共同來讀書,在充滿親情的氛圍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于書的世界里,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書,使我們家長由對孩子教育的無知變為略知一二,使我們自己的事業起飛,使我們與孩子有共同的話題。在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樂于學習,與書為伴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是快樂,健康、自立、博學的。
或者沒有興趣的知識,達到了和孩子一起積累一起成長的目的。我們還需要做到持之以恒。每日為工作和家務勞碌的我當初只是在業余時間和心情好的時間陪孩子讀書,沒有持之與恒。后來,在學校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后,為了做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一致的培養目標和教育方法,我不得不忙中抽空,在假期里,每天固定了一個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做孩子閱讀的榜樣,使之成為習慣。我是利用晚飯后,與孩子一起共同同閱讀一小時左右,就這樣經常去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復述出來,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講出來,然后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發表看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與孩子一起讀書有很大的好處,我們共同經歷著書藉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心情讓我們和孩子貼的更近,可以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以便于及時調整方式方法,更好的為孩子創造學習環境,家庭環境。對于父母來說,千萬不要奢望可以教給孩子什么,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給孩子一個“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成長,包括身體的,感覺的,情緒的,認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長,而不只是被灌輸屬于父母的認知和技能,那樣的人生無味而無趣。通過“親子共讀”,孩子的閱讀興趣變得濃郁了,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讓我與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溝通和交流,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情緒發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為家長的我,能有這些收獲,還要衷心感謝學校,老師的用心良苦開展這樣的“親子共讀”活動,你們不止給予了孩子們的關愛,而為我們家長增長教育兒子知識搭建了平臺。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帶領孩子們、陪伴孩子共同攀登成長的階梯,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長的快樂!
閱讀后的心得體會篇五
我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今年快九歲了,爸爸從小教我識字,四歲開始讓我讀書,如今已讀了四、五年書了。我覺得讀書對我幫助很大,我從書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心得體會如下。
(1)、讀書使人的思想進步。讀書使人明智,這話一點不假。通過讀書,我越來越懂事了,知道了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
(2)、讀書可提高閱讀能力。我開始讀書的時候,很多字都不認識,不斷問爸爸、媽媽,隨著不斷積累,我認識的字越來越多,讀書的速度也快了。
(3)、讀書可提高寫作能力。一位名人說過,寫作能力從閱讀中來,說的很有道理。我的寫作之路經歷了三個階段:看圖寫話,寫日記,寫一般的文章。
總之,閱讀好處多多。我今后還要堅持閱讀。
閱讀后的心得體會篇六
首先利用幼兒的泛靈性,激起幼兒對書本的興趣。如在給幼兒介紹書本時我說到:老師有一位好朋友要介紹給你們,它身上有好多漂亮的圖案,你如果能和他做好朋友呢,就會知道好多好聽的故事,學到很多本領,它的名字就叫做書——以此來引起幼兒對書的興趣,并知道前提必須是做好朋友,要愛護書本。 接著便是教幼兒認識書的封面、底面等基本常識,知道用手指輕輕翻書并以兒歌形式傳授給幼兒,讓幼兒在邊念兒歌邊看書的過程中學會閱讀技巧。有了一定的閱讀技巧,幼兒閱讀起來才會更加的有意思。
本學期我園開展的早期閱讀活動有《狗和猴》、《長長的》、《喳吧喳吧》,《長長的》和《晚上》是我在城里實習時借閱回來的書本,把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帶回農村幼兒園,拓展我們農村孩子的閱讀面。這些繪本上的圖畫都簡明易懂,來自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如《長長的》一繪本中,幼兒了解了各種“長長的”動物和事物;而“晚上”更是幼兒天天都感受到的,這樣尋常的“晚上”卻讓幼兒非常感興趣,它們通過觀察繪本,了解了晚上應該怎么樣,另一方面也鞏固了幼兒的睡覺習慣培養。
幼兒園的早期閱讀以培養幼兒興趣為主,讓幼兒在輕松自主的氣氛中進行閱讀、識字、游戲,其樂融融中無形的進行了教育,用環境來感染幼兒的身心。如在開展活動時,通常我會以游戲的口吻開始,“我帶著故事滑下來咯”、“一輛載滿故事的火車開來咯”等等,隨著這樣有趣的導入,幼兒頓時覺得這樣的閱讀非常輕松。另外,我將大書上的圖片剪下來,以各個角色的特征開展活動,幼兒仿佛在看一場話劇表演,在很輕松的氛圍中展開了閱讀。除此之外,我班還開設了閱讀區,提供不同繪本,以供幼兒在區域活動時自由閱讀繪本并進行交流。
除了在集中活動和區域活動開展早期閱讀,我園還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其他環節對幼兒進行閱讀熏陶,如幼兒在來園或餐前、餐后等自由活動時間內進行自主的閱讀活動,在午睡起床后的欣賞活動及散步時都可以有意的滲透,在提供錄音帶的同時也提供書本,幼兒耳濡目染,進步地很快,對繪本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