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語具有濃厚的文化與藝術氛圍,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創作標語時,要注重表達的原創性和個性化,拒絕庸俗和平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一些鼓勵勵志的標語范例,給自己加油。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一
在寒風凜冽的一月,我們在學校的組織下先后參觀了科技館,中科院和北京電影博物館,那天上午我早早的來到學校,等待那進入展廳那興奮的一刻。
我們來到一樓低碳生活展示廳,圖片上講:全球氣溫變暖,構成了搶跑的春天,炎熱的夏天,無收的秋天,消失的冬天,四季混亂,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有許多稀有的動物都是因為天氣炎熱而滅絕,氣溫升高,植物和動物生長期縮短,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看到這些,使我感到心痛。低碳生活,要從自我做起。
我在科技館里這看看,那走走,分不清方向。我就像一只蜜蜂,到處汲取著科學的花蜜,我感到很充實,很快樂。科技館大都是些實際操作的部分,而不像圖書館一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庇谑?,我在游玩中學會了種種科學道理。
第二天,我們上午參觀了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峰——中國科學院。先由龐之浩老師為我們講解中國探月工程。我之前聽過龐老師的講座,也是相關知識,再聽就更受益匪淺。
然后,各班分頭行動。我們班被分到微生物學,講解老師又為我們做了一個講座,初步讓我們認識了微生物的重要性,然后帶我們去一個微生物的展廳,那個展廳是全亞洲最大的展廳。
下午,我們就去了中國電影博物館。
走進電影博物館,黑、白、灰三色作為基調顯得典雅而沉靜,在游覽過程中我體驗到了視覺的享受。在外觀莊重的巨幕影院中,我們觀看了關于大象的紀錄片,清晰的影像、逼真的音響效果給我帶來了視覺和聽覺的沖擊,讓我明白了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感悟了很多,原先一直很羨慕電影演員在影片里,社會上的風華絕代,遭眾人追捧。但是這次活動中,我們第一次感覺到了原來拍電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自身的素質要求,還有一定的耐心,看起來很容易的一條片子,都是經過上百次的演練鑄就的,我們不能隨意的說一部影片的不好,因為他們也都是用心血做成的。電影歷史的發展,讓我們見證了一個時代的改變,這更是讓我們欣慰。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二
5月18日,炎炎夏日的下午,老師帶我們去省博物館參觀,感覺就是一個字,累.我們在省博門口站了蠻長時間,都被曬死了,走進博物館第一件時就是找空調,太熱了啊.然后我們就看見了一個大棺材,那是增侯乙的陪葬品,總共有24個陪葬棺材,大大小小都有,然后就看見了很都不同樣式的鼎.
我最喜歡就是編鐘,他于1978年,隨州市城郊擂鼓墩出土了2430年前的編鐘,立即震驚了中國、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奇觀中獨一無二的珍寶”、“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跡”.他保存的十分完整.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出土的.能夠那么的完整.編鐘是省博的鎮館之寶,還有一個鎮館之寶就在楚文化館中.
走進楚文化館中,看到的第一個就是越王勾踐劍,舉世聞名的越王勾踐青銅劍,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看到越王勾踐劍覺得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長不過氣勢還在,還有吳王夫差矛,春秋末期吳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銅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縣的楚墓出土,僅存矛頭,長29.5厘米,寬5.5厘米,正面有“吳王夫差自乍(作)用”)銘文.
里面還有一個關于水利工程好可愛,好精細,很好玩啊,安豐塘是今天的稱呼,古代的芍陂比今天的安豐塘要大出許多.陂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水利工程,是由人工修造而成的蓄水塘.
還看到有文銅貝是楚國的青銅貝幣,稱為蟻鼻錢或鬼臉錢.1963年湖北孝感野豬湖一次出土鬼臉錢5000枚面文為“咒”字,平均約重4.37克.
這幾個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最喜歡的.總而言之,這次的河北省博物館一日游雖然很累,但是我覺得很充實,也不虛此行啦.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三
不久前,我校組織參觀了海南解放60周年的紀念活動,來到博物館莊嚴的大門前有著圣神的感覺,在門前我似乎就能感覺得到歷史的氣勢和宏偉,那吶喊著解放海南人民人民當家作主的時候到了,我開始帶著那份尊敬認真的觀察這里的歷史。
走進紀念海南解放60周年大型圖片展展廳,開啟了一扇了解海南滄桑巨變歷史的窗戶。血與火、硝煙與吶喊、面容與情懷穿越歲月,深深地感染和打動每一位參觀者。
一艘木船,一列火車,分別呈現在兩個展廳的前面。設計師獨具匠心的擺設,寓意著展覽兩大主題:“解放”和“開放”。走進不同的展廳,觀眾感受到的是不同的震撼。
為了解放海南我們的渡海作戰部隊不懼驚濤,勇對駭浪,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依靠簡陋的木帆船強渡瓊州海峽,創造了“木帆船打敗軍艦”的世界戰爭史奇跡。創造了我們下一代的幸福這是難忘的并且永遠的刻在我們心中。
歷史上,為了強島富民的理想,為了讓每一位島上居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孜孜以求,努力探索各種發展海南經濟社會的方向、道路和模式,即使為此遭受損失,蒙受冤曲,甚至拋撒熱血,也矢志不移,誓死追求。正是靠著他們的堅韌和堅持,海南堅實地走過了漫長的歷史。今天,我因繼承先人理想,接過發展重擔,正是當代人無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繪就一個更美麗的海南,以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
做一名有利于社會的青少年。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四
你知道院士是什么嗎?帶著這個問題,我來到院士館尋找答案。
寒假吃過午飯,爸媽帶我去了院士博物館,在上海楊浦區黃興公園旁邊。進門的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我們,一個阿姨拿出問卷和筆,帶著問題讓我去拜訪。
自動門打開了,讓我踏上了一段美好的旅程。
這是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動人故事。
館內介紹展示的只是上海兩所院校220多名院士中的一小部分。在探索科學真理的漫漫征途上,我們可敬可愛的兩院院士是智慧的化身,是科學的勇士,是時代的領袖。他們平凡、執著、無私、愛國,是我們的好榜樣!現在要好好學習,以后我也會像他們一樣。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五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第二大博物院,它坐落于中山門旁,寬廣的13萬占地面積令我嘆為觀止,大門上的飛檐似乎有上天之勢,飛馬石雕透露出英姿颯爽,渴望自由的神態。僅僅是正門,南博恢弘的氣勢就讓令人有許些怯步。
南京是六朝古都,文物繁多、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人杰地靈之地。我好歹也是半個南京人,卻從未細細端詳過這靜靜安置在南京的建筑,人們總是在忙忙碌碌,總是馬不停蹄地向前看,似乎鮮有人回頭看一看歷史的腳步,時光的變遷。
青石板路隨著溫度的驟降變得冷冰冰,從腳下傳來的陣陣寒意仿佛在時刻提醒我這里與并不是有騰騰熱氣的家、不是有朗朗書聲的學校,而是那些經歷了上百年歲月、出自地下的陰潮古物的歸屬地。厚重的歷史感隨著腳步逼近,有寒氣,也有慢慢老去的金屬氣息。
仿佛時光倒流重回歷史一般,看到那些出土的文物,看到古人用的瓦罐,看到古代妃子用的金飾,看到我們先人智慧的結晶,我不禁點頭稱贊。鎮院之寶乾隆的瓶子、奢華尊貴的金縷玉衣、銀縷玉衣更是珍貴到無已復制,代筆了文化歷史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和飛躍時光的創造力。這是一座藝術的殿堂,歷史知識的寶庫,帶給我無限暇想,歷朝歷代的文物精品、工藝精湛、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古代的燦爛文化,千百年歲月的滄桑遮掩不住它奪目的光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更能反映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即使是冬天,也有郁郁蔥蔥的常青樹,綠葉后隱隱約約的紅墻青瓦、棱角分明的飛檐,無不在向我們訴說一個個來自遙遠古代的故事。南京博物館是一種情節,也是保留歷史的圣殿。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六
上個星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去博物館參觀的活動,聽到這個消息,我們振奮極了。我換上了最酷的裝備,準備出發。
烈日當頭照,來到博物館門口,我就有些受不了了!一條干燥的舌頭總盼望著下雨似的。
終于可以進去了,我似乎忘記了剛才那難受般的感覺,活蹦亂跳的,開心極了!我動瞅瞅,西望望,一.二樓無為就是一些民族風俗和歷史文化等,沒有勾起我太大的關注。直到我上到三樓參觀時,我才真正被吸引注,而流連忘返了!你們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嗎?那就跟我一起去看吧!
進到大廳,首先我眼簾的是那櫥窗內的東西。里面是戰士們的一些遺物。下面我就為你們一一描繪。
綿襖大衣-這是一件青黃色的綿襖大衣,它一經“老”了,在它的身上透露著那淡黃的綿花,我扒在櫥窗前,還可以隱約看到著上面許多的補丁。
水壺-著是一個年久上修的鐵水壺,在戰爭中,它曾經伴隨戰士們,一起上戰場,一起過生活??上ВF在是一個沒有用的水壺,它只能激起人們回想過去,留在人們心中。
柜子-這是一個破爛的用竹子編成的一個小衣柜,著里面曾經裝過戰士們那襤褸的衣服,可惜,戰士們現在已經不能再看到這伴隨他們一生的小衣柜了,因為它已經成為戰士們的遺物。
獎彰-這是一個用血汗所得來的功勞,它身上雖然有些漆已經脫落,那金黃里泛著暗灰,但它已經不遭受到人的排斥,而是人們現在最好的老師,因為在它身上暗喻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明天再增輝煌!
戰士們的遺像-在最后一個櫥窗前,是戰士們那偉大的肖像,我站在它前面,好象有些自悲感,戰士們為了祖國美麗的明天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而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我們都不好好學習,這有些對不起他們。
這些都是我在博物館中所看到的,它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負。它讓我想起了戰爭時的那一幕,今天,戰士們的一切將成為永遠的豐碑,它會激勵人們好好學習,努力建設祖國,為祖國添上一片光芒。
今天去博物館,它給我上了一節很好的思想教育課!它讓我重新振作,為自己的學習下苦功。放心吧!戰士們,祖國的新一代不會讓你們失望,我們一定會比你們干得更好!
戰士-我為你自豪!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七
“博”指“多、廣”,物指“文物”,“博物館”即收藏多種文物的處所。我曾參觀過多處博物館,而今日午時,我和同學們一齊走進了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的外觀宏偉,主體建筑物旁還種出幾片竹林。我們跟隨大部隊領取了講解器,跟隨講解教師的腳步走上三樓,來到今日的第一個目的地——中國瓷器展展廳。
我們在展廳內席地而坐,聽講解教師介紹廳內兩件珍品——姜黃六方琺瑯套瓶和珊瑚紅底琺瑯彩花鳥紋瓶。起源于康熙五十九年,勝于雍乾,在乾隆時期過后便再無煉制的琺瑯瓶工藝復雜,是唯一一種不在景德鎮官窯燒制、而是在宮廷內部制作完成的瓷器。瓶上的花紋昳麗精美,每一種紋飾都是由匠人繪好燙樣呈給天子過目后,方可描到瓷瓶上。所以,存在年代短暫的琺瑯瓶又被稱為“宮廷秘器”。
珊瑚紅瓶是雍正年間的珍品,外描鳥雀棲枝婉轉歌唱、簇簇新竹茂盛開放,顯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姜黃六方瓶則是一件極珍惜的套瓶,是圓明園遺失文物中的一只。經過瓷器展廳內的講解,我們對琺瑯瓷器的認知更加深入了。展廳內的胭脂釉、霽藍釉、青花瓷等精美展品讓大家嘖嘖稱奇,對中國古代工匠的巧手贊不絕口。
出了瓷器展廳,我們又在多媒體廳聽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北京歷史講座。北京歷經燕薊兩國、金、遼、元、明、清,是名副其實的六朝古都,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中國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講解教師采用問答的方式與我們互動,大家進取踴躍舉手,對北京歷史的了解更加深入了。
站在展柜前聆聽歷史的回響,仿佛大夢千年,夢回故朝盛世之景……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八
之前對“三線建設”的了解少之又少,第一次聽到是在“三線建設”這名詞的時候是在“三線博物館”建成的時候在貴州新聞聯播里聽到的。那時就想回學校了要去參觀參觀,可是一直還沒去。
今天在黨組織的組織下和系上的黨員同志們一起前去參觀。
當我們到達時,博物館導游員早已在哪等著我們,一下車就跟隨者導游一起步入了博物館。
一進門看到的是聳立在一樓大堂的博物館主題“大三線博物館”幾個大字構成的一個建筑物??粗涂梢韵氲疆斈辍叭€建設”貢獻的偉大。帶導游的帶領下,我們從艱苦的“干打壘”“磅礴征程”一直參觀到“宏圖大展”的現代化。我們就像是歷史的見證者一樣,見證這當年的革命前輩們的奉獻,在歷時17年的大三線建設中,數百萬建設者齊心協力、艱苦奮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我國的戰略后方基地。在三線建設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和價值追求?!白鎳綗o限好,襄陽一行豪情增”,“革命友誼深過海,五湖四海奔攏來。為了革命同目標,人親難比階級愛?!闭钱敃r“三線建設”豪情萬丈的真實寫照。意義深遠的三線建設,是一首氣吞山河、感天動地的偉大歷史史詩,是一曲改天換地、慷慨激揚的宏偉樂章,對中國西部,乃至全中國都產生了極其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在參觀過程中給我最大感觸的的是貼在墻壁的三線建設攝影畫,那些畫里顯現出了當年革命前輩們艱苦生活,在他們面前我們現在的苦就那么的不值一提,他們都能挺過來了,我們還有什么聽不過去的呢。我相信,只要好好努力,經過一番艱苦后總會有屬于我們的輝煌。
無論在多么堅難的條件下,三線人那種對人民、對祖國、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無比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簇點燃民族靈魂的圣火從來沒有熄滅過,如今燃燒得越來越輝煌了。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九
每當提到虎門海戰博物館,大家都有很深的感觸很多思緒。星期天下午,天氣晴朗,碧空萬頃,涼風襲人,我們匯英小學的小記者和記者老師一同興高采烈地去參觀遠近聞名的“虎門海戰博物館”。
進入展廳,一位講解員阿姨首先為我們講述了清朝末期戰爭中所使用的裝備.我們也親眼看到了,陳列著的大炮、炮彈、刀槍等武器裝備。這些展品勾起了我們對那個年代的回憶.清朝末年,英國將大量鴉片偷販到中國,主張禁煙的大臣林則徐在公元1840年6月2日至25日在虎門將兩萬多箱鴉片全部銷毀。從而引發了中英大戰,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我們還看見了“節馬”,它怒視著遠方,怒視那些侵略中華民族的帝國主義者。
我們繼續往前參觀,那一幅幅慘烈的畫面映入眼簾:虎門硝煙現場的滾滾煙云牽動著林則徐眼睛里憤怒的目光;中國軍民浴血奮戰,抵御強敵;英國侵略者殺害我國中華兒女,上演了一幕幕血淚史。博物館以真實,生動,逼真的手法表現了鴉片戰爭時期中英兩軍的對抗,重現了當時中國軍民抗擊英國侵略的悲壯情景。
當老師沉重地為我們講述歷史事件時,怒火頓時燃燒了我們幼小的心靈。“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不會忘記國家和民族賦予的重任。為了祖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作為祖國未來的主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挑起振興中華民族的重擔。從現在起,我們要勤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讓先輩可信任,有能力的接班人。
當我們走出海戰博物館時,我們看到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在這面國旗上,凝聚了千千萬萬革命者的愿望,信仰,傾注了中國億萬人民對祖國,對民族的深情摯愛。飽受屈辱和欺凌的中華民族意氣風發地屹立于歐亞大陸的東部,站立起來的炎黃子孫艱苦奮斗,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用勤勞的雙手,寫下一幅幅前無古人的壯麗圖畫。
我們在海戰博物館門的外面,井然有序地排好隊,舉起右手緊握拳頭,用飽含深情的語氣讀了小記者宣誓詞:“今天,我光榮地成為一名南方小記者,我決心,樹立遠大理想……”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十
暑假里,我和好朋友丁熠去了北京旅游。旅游的八天之內我去了天安門、水立方、鳥巢、首都博物館、清華大學、毛澤東紀念堂、八達嶺長城······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首都博物館。
我們首先來到北京的驕傲“天安門”,才看了一眼就呆了,乖乖太太壯觀了,簡直無法想像,特別是毛主席的畫像,原來毛澤東是這樣的。雄偉的天安門有三層,紅墻黃瓦、真氣派!
第二天,我來到了鳥巢。第一眼看到鳥巢,感覺真是名副其實,果然像鳥巢,密密麻麻的鋼條鋼柱交織在一起,十分漂亮!
第三天,我來到了舉世聞名的首都博物館,真大呀!走了好幾級臺階,終于看見了大門。我買好了票,踏入大門,只見左邊有個建筑,里面是用石頭雕的竹子,竹子又高又粗,圍成了一個大圓。我走進去,原來是個電影院??赐觌娪埃腋恿私饬吮本┑臍v史。我們來到第二層,這里展覽的是北京瓷器,有觀音菩薩、三頭六臂神、如來佛祖、彌勒佛等等。這些佛像雕的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有的表情嚴肅,有的面帶微笑,還有的神態安詳······由于是彩色瓷器,所以這些佛像都光滑圓潤、閃著光澤。第三層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呀!是京劇臉譜。面如黑棗的關羽看上去很威武,正在奸笑的秦檜讓人討厭,還有花臉的孫悟空給人一種神通廣大的感覺······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臉譜,真不愧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
北京真不愧是我國的首都,不僅是一座國際大都市,而且顯示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十一
我來到常州上大學快一年,至今為止也沒參觀過哪些地方。于是在這個星期天,和一位好友相約來參觀常州博物館。我一直認為,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風韻,那么作為城市縮影的博物館是必須要去的地方了。
常州博物館創建于1958年,是集收藏、研究、陳列展覽于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含全省唯一的一家少兒自然博物館)。下設辦公室、考古部、保管部、陳列部、開放部、自然部、信息部、保衛部八個部門。館藏文物2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7件(國寶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166件、三級文物3129件,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化石標本103件。其中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春秋戰國時期的原始青瓷器、宋元時期的漆器與瓷器以及明清時期的書畫等,都是常州博物館頗具特色的館藏文物精品。
常州博物館新館于2006年12月落成,2007年4月28日正式向社會開放。新館地處市民廣場西側,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外觀新穎、設施齊全、功能先進、富有時代氣息??傮w建筑分為五層:地上四層,地下一層。一層到三層為陳列展覽區,地下室和四層為庫房和辦公區域。新館展區面積近10000平方米,主要陳列展覽有:常州歷史文化陳列以常州文物精品為特色,彰顯地方文化底蘊;自然陳列是全省綜合性博物館中的特色展覽;謝稚柳藝術館展示謝稚柳先生的藝術生涯及藝術成就;劉國鈞捐獻紅木家具陳列展陳稀有珍貴的整套紅木家具。
我們是第一次來到這里,覺得視野很開闊,從東大門入口,,博物館門前都是很寬闊的水面.進入館內后我們領了票就進入了展館。
博物館一樓主要是謝稚柳藝術館。謝稚柳先生1910年出生于常州武進一個書香世家,名稚,字稚柳,晚號壯暮翁,卒于1997年。謝稚柳先生是當代著名書畫藝術大師、古書畫鑒定家。展示謝稚柳走過的艱辛道路和取得的藝術成就以此緬懷鄉賢,激勵后學,鼓舞同人,增輝鄉梓。里面展出了很多畫作,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書法都各有特色,我本人很喜歡謝稚柳先生的山水畫,獨其韻,留其神,很有意境。
民吧.還有織布業,也是常州的特色產業.當然也有文化遺產常州評書還有唱戲的吧.還有許多出土的雕刻.常州這塊人杰地靈的土地孕育的季札、蕭統、唐荊川、趙翼、盛宣懷、瞿秋白等一批英才人杰.延陵、毗陵、晉陵、蘭陵是不同歷史時期常州的稱呼。龍城則是常州的別稱,是由六朝蕭梁時的六龍城引申而來。
拾級而上,我們來到了少兒自然陳列館。戰天展示的內容主要分為“地球生命的進化的故事”、“紛繁多樣的美麗自然”、“形形色色的動物世界”、“秀麗多姿的故鄉大地”四大部分。當看到那里有一個仿制的海底世界時,我通過一個眼鏡看到了大海,真的好蔚藍,純凈.一共有10幅圖,每一張都是那么美,不由驚嘆大自然的奇妙.還有那么多真的動物的標本,老虎.獅子,熊,猴子,袋鼠.駱駝.斑馬.還有有多鳥類,可以對著話和筒按鍵就可以聽到各種鳥的叫聲。
出了少兒自然博物館門就來到下個展廳——劉國鈞捐獻紅木家具陳列。劉國鈞先生,1887年出生于常州府靖江縣。自幼家境貧寒,依靠在常州奔牛、埠頭等地做學徒、當跑街積累最初的資本,逐步走上實業救國之路。五十年的風雨兼程,他的足跡遍布全中國乃至海內外,不僅首創了常州機器印花技術,還試制成功平絨、燈芯絨,成為常州近代機器工業的創始人之一,為中國現代民族織染業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紅木是質地優良的硬木樹種,在清朝中后期開始受到國人的偏愛。劉國鈞先生捐贈的這批紅木家具做工非常精湛,紋飾十分優美,材質以老紅木為主,大多為清末至民國初的產品。這些家具對于現代人來講是只好放在展覽館里供人們參觀我,笨重也不夠美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生活的要求了.當然它的存在有它的歷史價值和意義了。
現代的展覽館充滿現代與科技的氣息,我與好友在這流連好久不愿離去。帶著很多心情,覺得心里滿滿的,踏上了回去的路。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十二
今天,我參觀了包頭的博物館,心情興奮極了。
包頭博物館的外觀很宏偉,讓人感覺它是高高在上的;里面的裝修也很寬敞并且很明亮。
因為前幾天是“七·一”,博物館展覽了“井岡山紅色精神”。展廳里展出了那時紅軍穿的草鞋,蓑衣等,做工粗糙,草鞋上還有碎碎的草繩,穿上一定很難受,和我們現在穿的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展出的還有那時的紅旗:三角紅旗雖破破爛爛,但卻無比鮮艷,看過后,讓人全身都充滿力氣。這當中還有一幅畫,畫中,毛主席穿著一身藍色軍裝,站在巖石上為戰士們講話,和藹極了!
參觀完后,我們又去了另一個展廳,展出的是佛教的唐卡,唐卡上有著豐富多彩的畫,每一個的筆跡都很細膩。有如來佛祖、四手觀音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有綠度母和白度母的畫像。綠度母全身呈翠綠色,很有特點。而白度母如同人間的絕色美人,白皙的皮膚,清秀的面龐,非常美麗。
在我們內蒙古出土的文物就更令我感興趣了。我最喜歡的有兩件,分別是“三素色熏爐“和”雙耳瓶“。三素色熏香爐的做工很精細,熏香爐像古代的房子,上面畫著似龍非龍、似蛇非蛇的淺綠色動物,旁邊纏繞著桃花樹枝,上面開滿了桃花,粉粉嫩嫩的,像小姑娘的臉蛋,特別可愛。
之后的美術館,真令我大開眼界。展出的書法、畫作和剪紙,各有各的美麗,各有各的亮點,讓人禁不住贊嘆:“真美啊!”。
這次參觀博物館,真是非常有意義!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十三
一直嚷嚷著要去呼倫貝爾名族博物館參觀,今天終于如愿以償。我和好友一同懷著敬畏之心來到了這里,博物館整個是以一種紅墻綠瓦的古建筑豎立在海拉爾的市政府中心。
進入博物館一樓是關于環衛工人的攝影展廳,真實的展現了城市凈化精靈們真實的生活和工作寫照,這不禁讓我覺得我們在敬畏歷史的同時更應該尊敬與敬愛我們身邊這些為社會和城市變得更好更美的人們。
森林,是人類的母親;草原,是人類狩獵經濟歷史進程的搖籃。
來到了三樓展廳——《北方狩獵與游牧民族家園》,入口處擺著倆個高大的青花瓷瓶,上面繪畫著江山水鄉的柔美韻調,漫步進入。在呼倫貝爾地圖前久久駐足觀望,以海拉爾為中心觀看這一年來去過的地方,滿洲里,額爾古納,室韋……都曾是北方民族曾經征戰生活過的地方,如今還養育著一方人,景色美不勝收。再往里展示的都是呼倫貝爾三少民族的生活風貌,越來越精致的民族衣袍,精美的香囊,用樺樹皮做成的花樣皮包和各類生活里的儲物盒子,好看又別致。綴滿晶瑩雪花的枝椏下,一個憨實的中年人在吹奏悠遠的歌謠,凈白的帳幕內,有溫熱的鍋爐架在炙熱的火上燒著什么,吱吱作響,讓我下意識的就以為是真實的人和事。
走出博物館的大門,不禁回望一眼那質樸的牌匾,更深入的了解過北方民族的歷史后,方發覺原來他們也同樣有著深厚悠久的歷史和不朽頑強的精神。讓我對這個城市后多了一份不一樣的感覺,真心希望這樣的文化和文明能夠永遠的傳承下去。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十四
金秋十月,陽光燦爛。20xx年10月23日上午,我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館。
紀念館為石料建筑,整體建筑外形如一方石塊,平靜地置于歷史的長河之中。入口處,一條跨越水面、向上斜長延伸的走道直通大門――寓意著“共和之路”。石塊已被鑿開,隱喻辛亥時期英烈們開天劈地的勇氣和艱苦卓絕的歷程。12米寬的道路從缺口穿入,筆直、向上。道路上隨機陳列著辛亥英烈鑄銅雕像,似在沿路而行。作為參觀流線的主軸,當人們穿梭于英烈雕塑叢中,仿佛時空又回到了辛亥革命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穿越厚重的石壁,盡端豁然開朗,象征著辛亥革命翻天覆地,揭開推翻了滿清帝制的序幕和石破天驚的曙光。中山先生背影雕像矗立在路的盡頭,又是路的最前方,似在思索中國未來的方向。
通過參觀,我、不僅對辛亥革命這段流芳百世的歷史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在精神上受到了洗禮,深刻認識到作為新時期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時間讓辛亥革命成為了不朽的歷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華這塊火熱的大地上。江水浩蕩,青山崢立,承前啟后,揚帆激行,在偉大革命精神鼓舞與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將為祖國的統一富強而更加努力拼搏,為之奮斗不懈!我們不應該忘記過去,孫中山先生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今天我們瞻仰辛亥革命紀念館,就是要在全體預備黨員中繼續發揚中華兒女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發揚中華民族一切革命先驅們與時俱進的革命精神。
時間讓辛亥革命成為了不朽的歷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華這塊火熱的大地上。江水浩蕩,青山崢立,承前啟后,揚帆激行,在前輩偉大革命精神鼓舞與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將為祖國的統一富強而更加努力拼搏,為之奮斗不懈!
雖然辛亥革命過去了近一個世紀了,但是孫先生為追求民族獨立、民族自由和民族幸福而奉獻自己畢生精力的精神卻永垂不朽。他歷盡艱辛,踐行了他所說的“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誓言,更是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值得后人學習。
在當今這個和平的大環境下,我們仍然不能忘記愛國主義精神,時刻牢記以前的經驗和教訓;同時我們也要學習革命黨人的犧牲精神和自我奉獻精神,也要充分的發揚民主,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堅持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為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黨員,更應該倡導這種敢為天下先、敢為民生灑熱血的精神,將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貢獻于國家建設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十五
人們都說:“博物館是陶冶情操的圣地”;“博物館是培育賢人的‘第二學?!蔽乙郧皡⒂^過甘肅省博物館,但白銀市博物館雖然近在咫尺,可以前我真的沒去過。清明節放假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來到市博物館,從而開始了一段難忘的“歷史文化旅程”。
首先,我們走進了一樓的“民間民俗展廳”,這里存放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五市斤糧票、六尺布票、碾子等物品;也收藏有民國時期的大轎子、三門柜、羊毛氈等古董;甚至還珍藏著清代的方桌、鐮刀、古董柜這些老文物呢!我覺得,這些我們平時只能偶爾在電視中才能見到的古董,現在就活生生地擺在面前,真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除了感嘆生活的日新月異之外,同時也以另一種形式提醒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看完了那些古老的民俗物品,我們又來到三樓一號廳的“史前文化藝術展”。一進廳門,一幅栩栩如生的油畫映入眼簾,這幅畫說明了史前原始人們是怎樣狩獵的。在油畫的旁邊有一幅純電子版的《史前時期白銀地區原始文化分布圖》,這幅地圖告訴我們,當時白銀境內存在著兩個主要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最著名的產品便是彩陶了,有距今四千多年的平行鋸齒紋雙耳彩陶壺、四大圈紋雙耳彩陶罐、彩陶鼓等諸多陶器。在展廳的一角,還有一群人形雕塑,有的在和泥,有的在制胚,有的在描繪,有的在點火,再現了當時遠古先民燒制彩陶的場景。
而齊家文化的驕傲可不是彩陶了,而是紅陶以及諸多玉器。其中有青玉瑗、青玉琮和刻印紋單耳紅陶罐等??吹竭@些,我們都應為我們智慧的祖先感到自豪。我和隨行的小伙伴還在觀眾互動區看了電子書,拼陶器拼圖呢!
接下來的二號廳則陳列了各家的書法作品。吳思權書寫的四屏、王焯的行書中堂、范振緒的行草都讓我們看得心曠神怡,不能自已!除了文人大作,這個展廳還有復原過的清代文人書房,古味十足的房間,扎著辮子、在書桌前揮毫潑墨的清代文人蠟像,讓我沉迷在了古香古色的文化海洋之中。
最后,我和爸爸在博物館的意見本上寫下了對博物館的建議后,就離開了這里。返程路上,我意猶未盡,高興地對爸爸說:“我們白銀的歷史文化輝煌燦爛。真是不虛此行!不虛此行!”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十六
今天,我們利用生物課時間參觀了我們學校的博物館----生命科學館。由于參觀時間有限,很遺憾我們只能夠學習不到兩個小時。但是,博物館中的每一個標本都讓我為之深深地震撼。因為生命之偉大,愈發的讓我感覺到自身的渺小。
生命科學館布置簡介:
生命科學館位于整個博物館的三樓,內部另有三個副參觀室,分別為人體標本室,神經標本室,中藥標本室。大廳內陳列著各種儀器與動物標本。
大廳內的動物標本制作精美,體態優雅。有蛇,羚牛,鵟鳥,當然還有昆蟲類等等。當然,現代化的工具也使得我們的學習變得如此的有趣。我們通過玻璃鐘罩外的按鈕來控細胞相應部位的指示燈來使得我們快速的記住細胞的各個部位,如葉綠體,高爾基體,液泡等等。
生命科學這門學科是由西方人提出并發展的,而且,這門學科一經出現便與醫學聯系在一起,甚至可以它就是由醫學所衍生的一門學科?;谶@種原因,又懷著對我國中醫的好奇和景仰的態度,我率先跑到中藥參觀室去了解中醫的知識。
現代社會,西學東漸。中國本土的中醫學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看病不再看中醫,吃藥不在吃中藥。我們也不能辨別日常生活中的草藥,不能了解中草藥的生活習性和藥性。中藥參觀室內的各種奇怪標本使我感到振奮,可很快我便沮喪了起來。因為標本旁邊的介紹只有寥寥幾個字--中醫藥的學名。這雖然使得我感覺到眼前的玻璃瓶內浸在藥水標本與記憶中的某些植物的影像重合,卻依然不敢肯定二者是否是同一植物。中藥參觀室內也有一些中醫學的古籍善本,如本草綱目,雷公炮炙論等。也有古中醫名家雷公等人的雕像供人瞻仰。當然,中藥參觀室,我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更重要的----醫德:懸壺濟世,醫者父母心。了解完中藥參觀室,我這種非醫學專業的人也開始向上蒼祈禱:天佑我大中華中醫學蓬勃發展,懸壺濟世。
雖然我還有對中藥參觀室的好奇,可是因為時間上的關系,我不得不走進下一個目標:神經參觀室。不過,雖然科學的魅力巨大,神經參觀室實在難以令人恭維?;蛟S是心理上的原因,看到那些神經標本,觀感太差,我的心里隱隱不舒服起來,有一種嘔吐感產生。所以,我沒在里邊多做停留便離開了。
在大廳內,我又看了看姿態優雅的動物標本,或許是受到剛才的影響,覺得動物的尸體被制成標本很悲哀??墒窍肓讼?,次來首要目的是學習,便走向了科學模擬的細胞前,操控著各種指示燈,辨別細胞結構,了解細胞知識。過了一會,收拾好心情走向下一個參觀室人體參觀室。
人體參觀室的化學藥水味道很濃,這是我的第一印象。不過好在標本的樣子不像上一個參觀室那么恐怖。人體標本被制成各種體育形態,擲鐵餅,打籃球等等。當然還有其他動物的標本,不再贅述。
自然與人,生命與健康是生命科學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人類生存與繁衍過程中一個。
永無止境的課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生命科學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是無法估量的。通過這次參觀活動,我感覺到課本上平面的圖例變得立體形象起來,重溫了很多書本上的知識,也學習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收獲非常大,感觸非常深。在此許下心愿:愿生命更加美好,愿環境更加和諧,愿生命科學能夠發展的更快、更強。
實用科舉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7篇)篇十七
下午學校組織三年級全體師生去安康移民博物館參觀。我們從學校徒步走到移民博物館,一路上雖然有勞累,但大家歡歌笑語,開心極了!
到了移民博物館一副巨大、生動而形象的浮雕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導游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移民搬遷和安康人民流離失所的故事,展廳放置著移民用的農具、糧食還有吃飯燒水的工具。很久以前安康人民生活的陳舊老屋,樸素的衣著,讓我感受到辛勤勞動的人民,是怎樣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
二樓展廳我們看到了仿照安康做的地形圖,再現了遠古時期我們安康的地形地貌以及人們勞作生活的情景和豐富的物資。山區山上有牛羊,最有代表性的是安康旬陽特色的八大件,紫陽姑娘唱的采茶歌里清香淳厚的富硒綠茶,以及我們安康本地漢劇臉譜等等……雖然只是簡單的模型,但讓我感受到安康的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和源遠流長的安康文化。
三樓講述了移民搬遷改善了安康人民窮苦的生活狀態,并再現了1983年7月31日特大洪水自然災害,給安康人民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并在安康人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傷痕。那些圖片至今都歷歷在目,仿佛讓我真正感受到當時洪災對人們帶來巨大的痛苦,但勤勞的安康人民銘記歷史,如今安康被建設的更加繁榮美麗。
經過今天的參觀學習,讓我了解到安康祖輩的生活,也知道了安康人祖祖輩輩歷盡艱難困苦的生活。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學習報效祖國,讓安康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