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班媽媽的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1.通過媽媽來幼兒園講故事的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情況,加強家園聯系。
2.引導幼兒初步能使用“謝謝”、“歡迎”等禮貌用語。
活動準備:
事先與家長聯系準備好一個故事
活動過程:
一、介紹故事媽媽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了王希辰的媽媽給我們小朋友來講故事,我們要怎么說啊?(引導寶寶能說:歡迎)
二、請故事媽媽講故事
三、教師小結
1.剛才王希辰媽媽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故事里有誰啊?
3.王希辰媽媽講得真好啊,我們要怎么說?(引導寶寶能說:謝謝)還可以怎么做?(引導寶寶拍手、擁抱等方式表示感謝。)
活動小結:
此次活動是結合幼兒園故事媽媽義工團的活動開展的。辰辰媽媽經過培訓,本著對孩子的愛,很認真地準備了故事和游戲,我們也看到了辰辰媽媽在講故事的時候,盡量放慢速度,配合孩子的節奏。孩子們也聽得非常認真,對辰辰媽媽的到來表示了很熱情地歡迎。而辰辰在這天下午表現特別好,說:“這是王希辰的媽媽!”語氣中透露著非常自豪的感覺。在家長參與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工作,家園聯系更加密切。
如果可以的話,我認為對來園講故事的家長,老師事先應該進行一些輔導,畢竟沒有受過正式的訓練,媽媽講故事的語氣語調、提問等都有很大的提高的空間。這樣才能讓一個活動有多方面的收獲!
小班媽媽的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感受歡樂、融洽的的家庭氛圍。
2、愿意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準備:
1、《媽媽過生日》的掛圖。
2、《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磁帶
活動流程:
一、談話導入: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么?出示掛圖“大蛋糕”師:我們在什么時候才會吃蛋糕呢!(幼兒回答)播放歌曲《祝你生日快樂》師幼一起唱生日歌。
二、出示圖片
2、媽媽過生日只做兩個菜,夠不夠啊!那怎么辦?(幼兒思考)
出示圖(2)提問:爸爸在做什么?(切黃瓜)小朋友會干什么?(放醋和糖)學念兒歌
三、學念兒歌
1、老師把媽媽過生日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叫《給媽媽過生日》
2、教師朗誦兒歌《給媽媽過生日》
3、幼兒學念兒歌
四、仿編兒歌
1、教師示范創編兒歌
2、師:你的媽媽最喜歡吃什么菜啊!(幼兒回答)幼兒創編兒歌
五、師幼一起完整的朗誦兒歌
小結:媽媽每天都把小朋友照顧的特別好,給小朋友買衣服、做飯、送我們上幼兒園……媽媽很辛苦,所以,我們在家的時候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個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幼兒都有爸爸媽媽忙著為自己過生日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從爸爸和“我”為媽媽準備生日入手,流露出濃濃的家庭親情,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家的溫馨。活動的導入部分比較有趣,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寬松的氛圍,自然地將幼兒帶入情境中。在教學活動中,我采用了圖片的形式,既能幫助幼兒有序的理解兒歌,又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進而來創編兒歌。
小班媽媽的教案篇三
1、幼兒回憶媽媽的發型,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提問:你的媽媽漂亮嗎?為什么?想不想使你的媽媽變得更漂亮?
2、幼兒觀察照片,一起討論怎樣用線條畫媽媽的頭發。
提問:如果我們要把媽媽的發型畫下來,該怎樣畫呢?
3、個別幼兒示范不同種類線條畫法。
(用手指在空中比畫也可以)
4、幼兒作畫,在已畫好的媽媽頭像上畫不同的發型。
(1)啟發幼兒用多種線條表現發型。
(2)將媽媽的頭發畫豐滿、飄逸。
(3)添畫頭發時,注意下巴上可別長出頭發來。
5、作品完成后,展示幼兒的作品,并互相欣賞。找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媽媽是什么樣子的。
6、以歌曲《我的好媽媽》結束活動。
小班媽媽的教案篇四
一、教案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冬天要多運動才能不怕冷。
2、幼兒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并獲得其中的樂趣。
二、教案準備:故事磁帶、錄音機
三、教案過程:
1、問題導入:
師:冬天的北風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覺?你們怕冷嗎?
2、初步欣賞故事,了解人物和情節。
師:故事里有誰?天氣怎么樣?小白兔躲在被窩里干什么?
3、再次欣賞故事:欣賞故事錄音。
4、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
師:小兔子為什么躲在被窩里不肯起來?
師:媽媽說姥姥有一件什么衣服要送給小白兔?
注:老師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及時的提出表揚。
四、活動建議:
鼓勵幼兒堅持運動,通過體育活動進一步體驗怎么做才能不怕冷。
五、活動評價:
1、能理解故事中怎么做才能不怕冷。
2、愿意通過體育活動也也能不怕冷。
小班媽媽的教案篇五
設計意圖:
此首詩歌內容短小、語言簡練、富有童趣、瑯瑯上口,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一方面采用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進行;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突破教材的難點,了解小青蛙的生長過程。青蛙的生長過程通過實物一般很難了解到,而標本體積小,不利用幼兒觀察清楚,此時,多媒體課件發揮了其優勢。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喜歡并樂意參與與文學有關的活動。
2.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初步了解青蛙是由小蝌蚪演變來的。
3.引導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能完整地朗誦詩歌。豐富詞匯:游來游去。
4.教育幼兒要維護小蝌蚪和小青蛙。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蝌蚪頭飾每人一個,實物兩盆,課件一個,多媒體設備。
2.知識準備:知道小蝌蚪是青蛙媽媽的小朋友。
3.活動分析:重點-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能完整地朗誦詩歌;難點-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二)展開
1.利用實物,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提問:小蝌蚪長得什么樣?它們一會兒游過來、一會兒游過去,這叫什么?(豐富詞:游來游去)請幼兒扮演小蝌蚪游來游去的樣子。
過度語:它們游來游去的在干什么呢?
設置疑問:誰是它們的媽媽呢?
2.利用多媒體課件,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了解小蝌蚪的生長演變過程。
提問:
(1)誰是小蝌蚪的媽媽?
(2)你是怎么知道的?(觀看分解圖)
(3)小蝌蚪怎么找媽媽?說些什么?(幼兒一起說:媽媽媽媽你在哪)教師扮演”青蛙“出場,說:”來了一只大青蛙。"
3.欣賞詩歌課件。
4.利用課件、游戲、扮演等形式引導幼兒進行朗誦。
5.教育幼兒保護小蝌蚪、小青蛙。
提問:青蛙有什么身手?(會游泳、會捉蟲、維護莊稼、水陸兩棲動物。)
(三)延伸活動
手指點畫《小蝌蚪》,幼兒隨歌曲《小青蛙》自然離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