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感悟與成長篇一
每次一說到說課,對于我個人來說還是比較害怕和緊張的。其實有時候只是害怕這種場面和過程。一個人說課的好壞,它取決于你每次教學活動開展的成功與否。說課活動也相當于幼兒教師的基本功,在每次的比賽和考編活動中都有,說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通過本次的說課演練,讓我們對說課活動的方式和技巧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在活動前師訓負責人也通過自己對說課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在考編活動中的心得跟我們全體老師做了一個小小的講座。從她的講述中,再加上自己的領悟,也對說課活動中總結了點滴技巧。比如說在闡述教材分析時應該先說說孩子的原有經驗和分析幼兒的現狀,以及教師對教學活動中對幼兒有些什么幫助。通過怎么樣的方式、方法對孩子的哪些方面有所提高。再說準備中應該說清楚知識經驗準備和物質材料的準備,分別有哪些?這樣評委一聽就明白了需要用到哪些準備,哪些經驗孩子在活動前是需要達到的。講述各個環節時要仔細的講清楚孩子們在活動的環節分為哪幾部分,這些部分分別是由采用了什么方法和策略。這樣一來可以讓評委聽得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在講述過程時一定要說清楚難點、重點在哪個環節突破,用什么樣的提問和方法解決重難點。通過說課的講座再一次升入,讓我感受到說課的環節以及該怎么說,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說,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在抽到主題式說課——馬路上的車,其實這樣的主題在中班第一學期時,我們也上過,而且一拿到這樣的主題,就知道可以設計多領域的教學活動。我經過思考和梳理后,把教學活動的主方向定位社會,其實馬路上的車子有很多,無論從外形、顏色、功用來說都有很多。所以把活動的重點定為了解各種各樣車子的功用。難點定為設計各種功用的車子。在環節的設計上采用層層遞進和各種策略同時進攻的方式,達到預期的目標。但在環節的設計上可能考慮的點有點多和復雜,涉及的面太廣了,可以在范圍上加以縮小。不然在活動的展開上對于幼兒來說太難了,也不利于教學知識點的挖深和擴展。
雖說在這次說課演練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也讓我感受到說課的這種氛圍,相信在一次次的學習和演練中會讓我有更多的收獲。
感悟與成長篇二
在以前的教材中,并沒有安排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問題。可不規則圖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隨處可見,因此北師大版教材就把這一內容編入教科書中,要求學生掌握估計、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長的腳印》就是這一領域的一個內容。
每個孩子都經歷過嬰兒時代,可現在回過頭去看自己剛出生時的腳印,都覺得小得不可思議。從而懷著興奮而好奇的心情開始了本課的探究:小華出生時腳印的面積約是多少?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被激發了上來,都積極投入地去尋找比較合適的方法來正確估算腳印這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因而得到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有的用數格子的;有的把腳印看作近似的長方形再來計算;有的看作近似的梯形來計算;有的看作近似的三角形再來計算……雖然方法各異,結果也有誤差,但孩子的思維是處于被激活的狀態。有的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的同學為了使結果更精確一點,居然以半格為一個單位認真的數著,結果精確到十分位。這樣,在孩子們積極主動的探索下,輕松的達到了教學目標。所以在探究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是多少時,就不再有懸念了,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反思本課教學,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為孩子們創造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們學得積極、主動,思路開闊,方法多樣。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遇到暫時的困難,但在我的隱性指導下,孩子們能很好的完成學習活動。這使得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生成的課堂。可不足的地方就是孩子們的估計值與準確數值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如何有效縮小誤差的范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感悟與成長篇三
從開學到現在已經有四個月的時間了,我和小二班的寶貝一起成長、一起進步,剛進入班級的時候,對我非常有挑戰的是與一個孩子的溝通問題。還記得我第一次和他交流的時候,我說了好多的話,而他卻不看我,也不和我說話,甚至我的話還沒有說完,他就跑走了,真的讓我感到了一種排斥感,這也是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后來我漸漸的發現,他是一個很有自己的想法、比較內向、不愿表達,但是渴望交流的的孩子。但我又發現,他與小朋友就會很自如的交流,平時上課的時候也可以,為什么只要是早上就對我們沒有一句話呢?我曾嘗試著和他好好交流,但結果都是一樣,沒有得到他的任何話語。我真的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開口,才能打開我和他之間的那扇門,讓他早上可以大聲和老師打招呼做個懂禮貌的孩子。
盡管這樣,我并沒有放棄,還是像對待其他孩子一樣,主動和他問早,在各項活動中主動與他溝通,總感覺效果不大。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這個月末。一天早上,我一樣在門口迎接他和他問好,突然聽到了他大大的聲音:“老師,早上好!”當時我真的很詫異,他沒事似的搬著小椅子去座位了,而我卻站在那高興了好一會!從他看我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他對我的小小陌生感沒有了,從他的心底里喜歡我這個老師,我也能享受和小朋友一樣的“待遇”了!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我來說卻印象深刻,也使我明白孩子的心是不能強求的,對待孩子要學會耐心的等待,等待你走進他的心,等待孩子成長,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只要有愛心和耐心,孩子們就會給我們更大的驚喜。現在的小二班對我來說,并不是簡簡單單意味著一個班級,而是我的家,我愛家中的每一個孩子!
感悟與成長篇四
本節課打破了常規,一改多數教師一節課只有一個探究活動的教學模式。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三個的探究活動,并讓學生緊密圍繞這三個探究活動開展思考,最終得出一個主題。這一教學設計,在設計探究活動過程中緊密以一個主題為主線,三個探究活動緊密有機的統一在一起。打破了不少教師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而去硬加一個探究活動的錯誤觀點。
本堂課一直以我知我師,我愛我師的主題為主線,通過詩歌、辯論、歌曲三個相統一的探究活動開展教學。整堂課看似不安靜,學生看似不安分規矩,但從學生的總結歸納中發現,學生自己掌握的知識遠比預期的效果好,學生所得到的情感體驗是學生親身體會出來的遠比教師概況歸納好得多。
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追求平等、合作、對話的師生關系,特別是現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注重的是學生的自己領悟出來的情感體驗。所以,我感悟到:新時期的教學,應改革過去傳統的教法,也應不局限于現今提倡的教法。必須根據每個教材自身的主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讓課堂從教材,教師的專制中逐步走出來,走向學生,走向開發,走向互動,實施多樣的探究性教學,真正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其應該學到的知識、內容。
感悟與成長篇五
“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請欣賞它的葉子;如果它的葉子不美就請贊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請贊嘆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產生情感的沖動,那么你總該為是一個蓬勃的生命而謳歌!”教育的陽光應該普照每個孩子的心靈,教育的公平應該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
上完《為成長鼓掌》,我讓每個孩子找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和同學說一說,并為自己鼓掌。大家都很興奮,激動地和同學一起談著。他們都是那樣充滿自信,充滿陽光。可是,我卻發現有幾個人目光呆滯,神情木然。“朱平,你認為你的優點是什么?”他站起來,搖搖頭,怯怯的望著我。他是班上學習一直很吃力的孩子。“難道你找不出自己的長處嗎”點點頭。真心痛,這孩子怎么會這樣?是因為成長路上接受了太多的批評與打擊才這樣嗎?才多大,就對自己如此悲觀。我不想讓孩子帶著這樣的心境一直生活下去:“同學們,你們能幫朱平同學找找他的長處嗎?”小手林立,“老師,我覺得朱平同學很講文明,從不調皮。”“朱平的鋼筆字寫得很端正!”……這時朱平的臉上綻開著笑容,很羞怯,可是很開心。是啊,誰不渴望被表揚和肯定呢?應該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讓他們生活在快樂中,后進生和其他孩子一樣應該綻放陽光般燦爛的笑容。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給予我的學生更多的肯定和贊揚。
不過,每個人的一生都有機會獲得掌聲,但僅僅獲得別人的掌聲,那是遠遠不夠的。人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激勵自己。
感悟與成長篇六
所謂教師反思就是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就是要求教師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情景,通過實踐與反思的不斷循環,逐步解決課堂教學環境的創設,關注自己教學行為背后的思想,觀念,提高教學技能,優化課堂效果,從而在不斷的反思中獲得進步。簡單講就是提倡我們老師將自己的教學體會、心得書寫下來,指導以后的教學教研工作。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由此可見,寫教學反思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首先,寫教學反思有利于英語老師不斷成長、更新經驗。及時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記錄下來,不但會提高對問題教學處理的藝術,而且通過寫教學反思將教學中的成功和失敗點滴積累起來,通過冷靜分析、思考,提煉出自己的教學經驗,能夠歷史地、全面地看待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的變化,再從自己的變化中來看待教育、思考教育,從而成為一名真正擁有豐富教學經驗、教育思想和善于理性思考的教師。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在平時授課中,通過寫教學反思,自己認識到了一些不該有的失誤,更重要的是總結了很多好的教學方法和溝通之道。
其次,寫教學反思有利于英語教師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理論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很多英語教師并不是缺少實踐而是缺少思考。一般的教師往往只知道怎么去教,而對為什么要這樣去教思考得較少,不能自然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膚淺,理論和實踐脫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自覺去參閱一些資料和書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促進了我們教師的進一步學習,又能使教師自覺地將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實現對英語教育理論認識的提高,增加了英語教師教學活動中的科研含量。
感悟與成長篇七
發生在意大利的一個故事:小約翰每天到“我”的工作店里,只花兩元錢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雖然很想多買,卻從不多花錢買兩根香腸。本節課的教學主線通過抓住我的兩次內心感悟,在學生的自主閱讀實踐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質疑解疑,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品讀,明白小約翰的父母非常愛他,他們家經濟條件也很好,但小約翰每次只花兩元錢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的真正原因是:他不但自己掙錢,而且能夠合理的支配金錢,不亂花錢,從而激發學生對小約翰的敬佩之情。
當學生和作者一起產生疑問時,我拋出問題:“我的猜測對嗎?請同學們閱讀7-13自然段,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加以說明。”此時學生的閱讀興趣特別高,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有一個學生說:“我從漫不經心這個詞語中知道約翰家的經濟條件很好。如果他家條件不好,約翰就對錢看得很重要,但他掙八十元錢卻覺得沒什么。”此時,我抓住這一教學時機,立刻讓大家討論:“既然對八十元錢都滿不在乎,為什么不肯買兩根自己最喜歡的香腸?”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了,很多同學舉起手來,他們都能體會到約翰的勤儉、自律、不亂花錢的品質。學生的情感已達到了高潮,我立刻追問:“此時,你們對約翰產生怎樣的情感?”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佩服。”“那么,就把你們的敬佩之情用你們的朗讀表達出來吧。”學生讀得入情入境。因為他們的情感已融入文本。
感悟與成長篇八
《成長》這篇課文通過小約翰送報買香腸的故事,告訴學生從小要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有利于成長的道理。
為了讓學生對文本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上課之前我沒有像以前那樣讓學生直接打開課本,聽老師范讀,我而是把課文內容改成了一個生動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聽得很認真。然后我也拋出一個問題:你喜歡文中的主人公嗎?為什么?讓學生進行了幾輪發言后,我詢問:你們愿意近距離了解他嗎?請打開課本,今天我們學習《成長》這一課。
緊接著讓學生充分自讀后,我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文本。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人物的外貌和語言的句子。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約翰所具備的良好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約翰在雪中送報的情景,帶領學生走進情境,從而走近約翰。
在總結全文內容時,引導學生通過說說“你認為約翰將來是個怎樣的人?”學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自己也經歷過許多事,你認為哪些事有利于自己的成長?用問題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認識自己成長經歷中缺少良好的生活習慣,缺少獨立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