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的重要依據,它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寫一篇較為完美的高中教案需要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和教學策略的靈活運用。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些高中教案范本,供大家參考學習。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篇一
教學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感覺教學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學過程,感悟頗多。教材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學設計有點生硬。學生對這部分的學習總找不到感覺似的。寫寫反思,對自己是促進。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教學重點是確定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及試商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筆算的算理;難點是試商的方法。學生以前學習過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或兩位數的除法,教學時讓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特別是除法的筆算方法,然后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等基本問題,然后著重解決試商的問題。教材中安排了四組例題,分層次、分階段分化了重點,分散了難點。例1主要解決試商、商的書寫位置等問題;通過例2的教學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例3的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商。例4教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學生初步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進行試商時,在試商過程中,一般都要調商,往往要經過多次調試方能求出商數來。盡管教學時總結出了“用四舍”時,因把除數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試商時可比原來想的商小1,而“五入”時,因把除數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試商時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學生在具體的計算中,還是感到很困難,造成了試商速度慢。當教學完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后,在進行練習時,感覺教學學生掌握的不太好。通過學生的作業,出現了很多與之相關聯的問題。(1)個別學生商與除數相乘時出錯,這反映了學生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沒過關。(2)有些學生乘對了,在被除數減除數乘商的積時又出錯,看來減法計算掌握的也不太好。(3)還有個別學生把除數看作整十數試商時,沒有用商乘原來的除數,而是乘了整十數。(4)還有學生抄錯題,橫式上漏寫商或余數。(5)還有的學生豎式寫到一半就不寫了。(6)極個別學生除法不會試商計算。
針對這部分教材出現的問題,我和代老師進行幾次教研,分析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首先強化口算訓練,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特別是像整十數的乘法除法練習。每天花上幾分鐘進行口算練習,為筆算打好基礎。其次,適當增加計算的訓練量。每天課前或課后2-3道筆算題,要求學生力爭做對。在前面乘法的教學時,曾經采用此法,感覺收效很好。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篇二
一、教學內容:
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例3)
二、教材分析:
本內容在教科書的第85頁的例4。例4是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除法的最后一個例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當除數十位上的數較少,個位上又不接近整十數,如14、15、16、24、25、26等數。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往往需要多次調商。因此,通過例4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靈活的試商方法,能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商。更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試商、調商過程中的熟練程度。
三、目標導航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試商,掌握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兩位數除法筆算。
2、數學思考: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鼓勵學生尋找其他方法。
3、解決問題:能合理利用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會用兩位數除法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4、情感與態度: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
四、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試商、調商的熟練程度。
教學難點:教會學生在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時更快更靈活地試商和調商。
教學關鍵:利用榜樣激勵作用調動學生解決問題探索問題的積極性。
五、學法點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的`知識,采用輕松、活潑的形式引出知識。聽故事一向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因此,本節課教師以故事引入新課,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樣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五、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鋪墊新知
口算:25×215×535×715×645×325×5
55×335×425×645×465×245×5
(二)故事引入游戲先行
1、教師為學生講述《韓信點兵》的數學故事。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同學們,聽了《韓信點兵》的故事,你佩服韓信的智慧嗎?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將領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要精通數學。在古代,將軍指揮作戰時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將士兵“列陣”。比如說把100名士兵,列成“方陣”。方陣的每一面都是十個士兵。這樣不管敵人從東南西北哪個方向對這個“方陣”進攻,都會遭到十個士兵的抵抗。
那今天,你想不想像韓信將軍一樣來“排兵布陣”一番呢?(想)機會來了!
3、“小試牛刀”。
學校里很快就要進行廣播操比賽了,老師決定把這個比賽排隊的任務交給大家來完成,你們行不行?(當然行)要贏得老師的信任,你們得先拿出點真本事來給老師看看。
(1)8個人怎樣排隊?
如果你們8個人參加廣播操比賽,你們準備怎樣排隊?
(2)如果是全班參加廣播操比賽,你們準備怎樣排隊?
(三)排隊布陣游戲導學
1、提出排隊的問題。
學生提出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解決。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140÷26=
2、估算。140÷26≈150÷30=5
3、嘗試練習,討論方法。
誰能試著計算這道除法題?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計算,然后把學生做題時出現的各種情況寫在黑板上。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篇三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和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包括不進位和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筆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講授新知識前充分復習了舊知識,出示了一些十幾減幾的口算,學生直接搶答,從而從認知上、思維上讓學生做好準備。
在新知識的傳授中,我直接出示了題目50-26,讓學生自主探索,留給他們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允許并鼓勵他們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討論中,進一步明確算法。通過觀察、比較,既突出了退位減法的算理,又使學生對筆算減法有了全面的認識。在交流算法的時候,我請多名學生說了他們的思考過程,同時規范了豎式的寫法。
我的思考:
(1 口算過后,我又出示了兩題,一題舊知,一題新授,可能兩題一起出現,學生爭分奪秒的時間觀沒有,對后面的新授講解勢必會有一些影響。一題一題的呈現,更能讓學生有一種緊迫感和想解決出問題的沖動。
(2)教材中例題是以兩個小朋友交流收集的郵票為題材,從而展示出新授內容。計算本來就是件枯燥無味的事情,我直接出示了題目,可能一開始出現一些學生喜歡的情境,學生可能想計算、想解決問題的興趣更大,這其實也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講解完50-26這題后,學生可能掌握的不是很好,還沒能完全吸收新授的知識點。在這我可以再出一題類似的進行鞏固練習,這對下面的教學試一試(不同類型)也會有一定的幫助,學生也一定掌握的更加牢固。
(4)在引導學生觀察比較58-26和50-26這兩題時,學生說的不是很重點,那是因為我在前面引導的過程中,學生沒有能夠完全理解意思,以致在這個環節中,以我的語言居多,沒能達到預設的效果。
(5)在做課堂作業的時候,自己要注重練習的題目類型,學會設計題目,避免出現類似的,每一題的出現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讓這個鞏固練習更具有實效性。
在這節課中,我也深深的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在這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可能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磨平身上的棱角,爭取更大的進步!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篇四
整理復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梳理相關知識、形成自己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主動探索、自主建構的過程。因此本節課重在學生的主動參與,有效措施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
創設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以積極、良好的狀態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之中。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全面激活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為后面整理知識、建構網絡做好了鋪墊。
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充分展示的空間,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方式對已激活的知識進行重組,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生在此過程中,提高了數學學習能力,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將知識廣泛應用于新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基礎練習、辨析練習和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感受應用數學的樂趣。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簡單口算、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的學習,為后面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除法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具體情境中,聯系已有知識經驗探索并學會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并體驗不同的算法;經歷探索除法是兩位數的豎式計算及試商、調商的過程,掌握除法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過程與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在探索除法算法算理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組合作合作學習的能力,初步形成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探索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進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信息窗一:喜迎豐收
1課時 信息窗二:蔬菜裝箱 1課時 信息窗三:豐收的果園1課時
單元達標檢測:本單元知識檢測 2課時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篇六
這部分內容教材是按照“提出問題——解決----產生矛盾-----互動交流——-解決問題”這樣一個思路進行教材編排的,學生在學習這一課以前,已經學會了運用五入法進行試商,同時,學生在運用四舍法試商時,發現初商偏大,知道要調小,有了這些知識基礎和方法經驗作為支撐,學生在解決今天的例題時難度不是很大。本節課的難點在于1、學生在做“五入調商法”這一類題時,速度相當慢。2、當“四舍調商法”和“五入調商法”放在一起時,學生搞不清調大還是調小。針對這一難點,在本節課的設計中,也有了較好地突破,在實際教學中,效果也較好。
1、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探索出五入法的調商方法。
2、使學生通過四舍調商法和五入調商法的對比,體會到初商偏大要調小,初商偏小要調大,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3、使學生在探索地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通過思考,小組交流探索出“五入法”的調商方法。
調商速度很慢,與四舍調商法混在一起,部分學生搞不清調大還是調小。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2、(解決)提問:252÷36等于多少呢?你能在自備本上算一算嗎?
3、(產生矛盾)在算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問題?(余數和除數一樣大)
4、(互動交流)余數和除數一樣大,說明了什么?如何才能使余數比除數小,請你和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集體交流)請一位同學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5、(解決問題)接下來,你會做了嗎?請你把這道題做完。(學生做完以后,請一位同學說一說如何做的,教師板演過程,完成單位名稱,答句)
6、(強化練習)想想做做第一題:仔細觀察這些豎式的初商,出現了什么問題?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準確的商是多少?同桌相互說一說?(集體交流)
設計說明:計算教學相對比較枯燥,思維含量不高,但是本片段在充分領會教材意圖的基礎上,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解決——產生矛盾——互動交流-----解決問題-----強化練習,這幾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使學生經歷了探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解決了問題,同時體驗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較好地訓練。
二、回顧反思,對比歸納
1、回顧我們今天學的豎式計算,我們采用了什么方法進行試商?(五入法試商)五入法試商初商可能會怎么樣?(偏小)為什么?(把除數看大了)初商偏小怎么辦?(調大)
教師板書:五入法試商-----除數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調大
2、出示“四舍調商法”例題,回憶一下,“四舍法試商”的過程,你能象上面這樣說一說嗎?(同桌說一說)
教師板書:五入法試商-----除數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調大
四舍法試商-----除數看小了——初商可能偏大----初商調小
3、出示“四舍試商”和“五入試商”兩道例題,你覺得哪道題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適?(四舍法在檢驗時就可以看出初商是否合適,而五入法要在余數算出來以后才能看出初商是否合適,所以四舍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適。)
4、有沒有辦法使我們在用五入法試商時,也能在檢驗時就看出初商是否合適呢?同桌討論,交流。
設計說明:用五入法試商時,可以采用“初商+1”的辦法進行試商。例如,252÷36,初商時6,我就直接寫商7,如果7合適,那正好,如果7不合適,在檢驗的時候就已經發現偏大,再調小1變成6。
設計說明:五入法試商采用“初商+1”進行試商,有這樣兩個好處:
1、提高了試商的速度,學生在檢驗的時候就可以看出“初商+1”的那個商是否合適。
2、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更簡潔的認知結構,采用“初商+1”法試商,出現的問題都是在檢驗時被除數不夠減,說明“初商+1”的那個商偏大,調小就可以了,這和四舍法試商出現的問題是一致的,體現了知識與知識、方法與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三題,提問:這里的豎式都要采用什么試商法?(五入法),五入法就可以采用“初商+1”法進行試商,運用這個辦法,試一試,方便嗎?(每人選擇兩題算一算)
2、想想做做第四題。
3、說明:用“初商+1”法試商的確很方便,但是,在用這個方法之前你一定要看清楚這個題是否適合“初商+1”法,這是關鍵,那什么時候才能用“初商+1”法呢?(五入法)
四、歸納總結,提煉精華。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篇七
開學第一單元教學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由于這是新教材,所以這一冊沒教過,我用很多課余時間用心研究教材,希望能吃透教材,教好學生。但是在作業中卻發現全對者寥寥無幾,于是課后把學生的作業一本本翻出來,一題題查看錯誤原因,希望找到改進的方法。
通過我對學生每本作業的翻看,發現學生對除法的計算方法基本掌握,絕大多數學生是商與除數相乘時出錯,這反映了學生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沒過關。有些學生乘對了,在被除數減除數乘商的積時又出錯,看來減法計算掌握的也不太好。少數學生把除數看作整十數試商時,沒有用商乘原來的除數,而是乘了整十數。還有學生抄錯題,橫式上漏寫商或余數,還有的因自己書寫不整潔而搬錯,看錯,還有的學生豎式寫到一半就不寫了,看來當時分心了。極個別學生除法不會計算。
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中還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口算訓練。以前沒有明確提出口算的重要性,但教師們都能將口算作為一項常規來抓,課改以后卻很少有時間再來練習口算。所以加強口算不能停還是要落實在平時的每節課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每天花上十分鐘進行口算練習是必要的,只要堅持,相信學生的口算能力就會明顯提高。
2、適當增加關于計算的訓練量。現在的《補充習題》已經關注到這一問題,四年級上冊的《補充習題》對每課時計算設置了兩課時的作業,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課本練習相對不足的問題。但是在專項的計算內容教學以外,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計算訓練,每天練一下。
3、做好各學段的計算教學的銜接工作。只有所有數學教師都重視計算,將計算作為學生的基本能力來抓,才能使學生的計算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必要時也可以進行速算、口算的班內比賽。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篇八
近兩周的時間教學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感覺教學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學過程,感悟頗多。教材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學設計有點生硬。學生對這部分的學習總找不到感覺似的。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教學重點是確定商的書寫位置,除得順序及試商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筆算的算理;難點是試商的方法。學生以前學習過除數一位數商是一位數或兩位數的除法,教學時讓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特別是除法的筆算方法,然后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商的書寫位置,除得順序等基本問題,然后注重解決試商的問題。教材中安排了四組例題,分層次,分階段分化了重點,分散了難點。
學生初步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進行試商時,在試商過程中,一般都要調商,往往要經過多次調試方能求出商數來。盡管教學時總結出了“用四舍”時,因把除數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試商時可比原來想的商小1,而“五入”時,因把除數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試商時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學生在具體的計算中,還是感到困難,造成了試商速度慢。當教學完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后,在進行練習時,感覺學生掌握的不太好。通過學生的作業,出現了很多與之相關聯的問題。
(1)個別學生商與除數相乘時出錯,這反映了學生兩位乘一位數的口算沒過關。
(2)有些學生乘對了,在被除數減除數乘商的積時又出錯了,看來減法計算掌握的也不太好。
(3)還有個別學生把除數看作整十數試商時,沒有用商乘原來的除數,而是乘了整十數。
(4)還有學生抄錯題,橫式上漏寫商或余數。
(5)還有的學生豎式寫到一半不寫了。
(6)極個別學生除法不會試商計算。
分析學生出現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首先強化口算,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特別是像整十數的乘法除法練習。每天花上幾分鐘進行口算練習,為筆算打好基礎。其次,適當增加計算的訓練量。每天課前或課后2―3道筆算題,要求學生力爭做對。在前面教學中曾經采用此法,感覺收效很好。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篇九
教完p84頁例2后,整堂下來我覺得是一帆風順,但是當我批改作業時且發現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不夠高。我查看了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學生比較粗心
(二)學生數學基礎較差。
(三)少數學生受到知識負遷移。
對于以上出現的諸多問題,我以后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學生粗心的毛病不是一日形成的,那是由于學生從小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及學習習慣,要克服學生的粗心與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應和家長多溝通交流,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
重視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給學生足夠的作業時間,使其能認真書寫,適當采取一些措施,對書寫不整潔、不規范的學生讓其重寫。
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堂數學課中,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把口算教學有機地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不會計算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當然,要做到持之以恒。
讓優生幫忙輔導差生,既減輕了我的`負擔,又讓優秀的學生有事情可做。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案篇十
教完p84頁例2后,整堂下來我覺得是一帆風順,但是當我批改作業時卻發現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不夠高。我查看了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學生比較粗心
(二)學生數學基礎較差。
(三)少數學生受到知識負遷移。
對于以上出現的諸多問題,我以后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幫助學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學生粗心的毛病不是一日形成的,那是由于學生從小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及學習習慣,要克服學生的粗心與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應和家長多溝通交流,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
重視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給學生足夠的作業時間,使其能認真書寫,適當采取一些措施,對書寫不整潔、不規范的學生讓其重寫。
2.重點進行口算訓練。
上學期本班口算能力測試較差,這個學期要特別加強。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在每堂數學課中,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把口算教學有機地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不會計算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當然,要做到持之以恒。
3.逐步培養一些小助手,讓他們組成數學互助小組,讓優生幫忙輔導差生,既減輕了我的負擔,又讓優秀的學生有事情可做。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