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紹是我們與陌生人建立聯系的第一步。接下來是一些精心設計的個人簡歷模板,它們可以幫助你突出自己的優勢和經驗。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跡篇一
今年的春節跟往年不一樣,沒有爆竹聲聲辭舊歲,也沒有大街小巷的熱鬧非凡,每個人都在響應國家號召,待在家里做貢獻。
而有那么一個地方卻異常的“熱鬧”。同時有那么一個人,他的身影一直穿梭在這個“熱鬧的場所”——他就是貴溪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負責人某。
春節期間,人流量多,往往也是急診科最忙碌的時期,接診的病人都是以往的數倍,夜間更是承擔所有門急診病人。由于疫情的嚴峻形勢,某考慮到大家辛苦,在開交班會時說:“大家超負荷地上班,無一句怨言,我很欣慰,但是我更希望你們能勞逸結合,請上班的醫護人員盡量不要打擾下夜班的同事,有任何事情第一時間撥打我的電話?!本褪沁@么一句話、一個身體力行的舉動,卻將“職責所在,使命擔當”這八個字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場毫無硝煙的戰斗警報拉響了,某不僅要做急診科事務,更是擔任了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領導小組成員、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救治專家組成員,負責對全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的會診排查、業務指導、醫療救護及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應急救治工作。
從臨近春節開始他就以院為家,他的兒子在寒假作文中寫到這樣一句話“我想我的爸爸,我想他平安地回家。爸爸每天都奮斗在第一線,每天都要接觸無數的病人,他為了保護我們,主動和我們“隔離”了,只有在微信視頻中才能見他兩眼,我真的好想他,但我更希望他在救治病人的同時好好地保護自己?!?/p>
某說:“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更是一名中共黨員,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沖鋒在前,挺身而出。以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使命擔當為群眾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跡篇二
當前,全國上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正萬眾一心、全力以赴阻擊新冠肺炎疫情。托克托縣新營子衛生院黨支部響應上級號召,積極落實部署。2月11日,新營子衛生院共產黨員**同志得知托縣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燕山營衛生院)人手不夠,急需醫護人員前去支援,主動要求參戰。
**同志于一九九五年參加工作。在平時,他認真學習醫學理論知識,刻苦鉆研醫療技術,逐漸成為全院業務技術骨干。無論是縣衛健委安排的工作,還是衛生院平時的工作中,他都能夠團結同志,積極主動負責,在各種急難險重的考驗中經受了鍛煉,起到了表率作用。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呼市“非典”醫院需要基層醫務人員支援,他和新婚不久的愛人王素娥同志主動請戰,到“非典”第一線工作了三個月,受到醫院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獎勵,并于同年夫妻雙雙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現階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入關鍵時期,**同志又主動請求參加到最需要的一線工作。他說自己既是一名共產黨員,又有抗擊“非典”的工作經驗,要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宗旨意識,關鍵時刻能沖得上去,又能勝利完成黨組織交給的光榮任務,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跡篇三
春節是個闔家團圓的喜慶節日。然而,今年春節,卻打響了一場戰“疫”——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擊戰。暴發于湖北武漢的疫情,成了全國都在共同面對的一個大問題。要打贏這場阻擊戰,肯定少不了默默辛勤付出的人們。
這里,我要致敬的人,就是被譽為“白衣天使”的醫生。他們中,有再次“為民出征”的84歲高齡的鐘南山爺爺和73歲的李蘭娟奶奶,還有許多不知道姓名的好醫生。
醫生是一份職業,但在這場戰“疫”中,更是一種使命。我想說:“你們每天工作到很晚,甚至24小時都在工作。有的連喝一口水的時間也沒有,因為那時生命是以秒為單位的??赡芤驗槟愫人哪菐酌?,一個生命就從世界上消失了。所以,你們必須像長江、黃河那樣一直不停地奔流,才有可能挽救一個又一個生命。這說明,你們是一群在跟時間賽跑的人!”
一直堅守在戰“疫”一線的李蘭娟奶奶說:“什么是醫生最大的快樂?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所以,我更想說:“你們放棄了和家人的團聚,而選擇了做一個好醫生,選擇去靠近病人,更是選擇了幫助祖國。你們是祖國的驕傲,祖國為你們自豪!我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跡簡報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跡篇四
李蘭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紹興,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在抗疫第一線,最值得讓我們關注的,是這位70多歲的老人李蘭娟院士。我們從她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科學嚴謹的研學精神和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
她也是連夜趕往武漢,投入到這場前途未卜的戰“疫”中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各個醫院的專家、基層的管理者都要見面,把她對疾病的認識告訴我們。我感覺,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p>
這位由赤腳醫生成長起來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正以最飽滿的情感和對人民健康負責的責任心投入到抗疫最前沿,在他的不斷發言中,我們看到她和她的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據初步測試,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顯示:(1)阿比朵爾在10~30微摩爾濃度下,與藥物未處理的對照組比較,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達到60倍,并且顯著抑制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2)達蘆那韋在300微摩爾濃度下,能顯著抑制病毒復制,與未用藥物處理組比較,抑制效率達280倍。她建議將以上兩種藥物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
在抗疫第一線,70多歲的她忘我工作,每天只休息三個小時,當有人擔心地問她時,她卻淡然地說:“沒問題,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擔心我,其實我身體還是蠻好的?!蔽覀冇脛e的什么語言贊美她已顯得蒼白,只有在內心默默地為這位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白衣天使和她的團隊致敬。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跡篇五
***老師是**小學的一名英語老師,同時兼任衛生保健,政教處干事等職責。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形勢嚴峻,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全力防控。大家都宅居在家里,但對于*老師來說,忙碌卻成為她記錄這個春節這個加長版寒假的特殊方式!
***,一位及其盡心盡力的教師。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保持高度的責任感,每天時刻關注衛生保健等工作群的文件通知等,并仔細研讀,迅速傳達各項指令。按照上級指示,迅速收集匯總各種信息,按規定時間上報。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微信群督促全體師生量體溫,匯報健康狀況,匯總信息,當有老師或者班級沒有上報健康信息時,李老師會先用微信提醒,微信無回復時,再打電話進行詢問。無論是日常的疫情匯報工作,還是半夜的緊急通知,她都能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積極認真落實到位,就這樣開啟了手機不離手的日常。她說:“防疫工作是大事,全校師生的健康也是大事”,樸實無華的語言,卻透漏著一位平凡教師的教育情懷和家國擔當。
由于疫情的影響,開學時間推遲了,為了在疫情防控期間最大限度的避免疫情對學生的影響,***更忙了。除了每天的信息匯報工作外,她又要承擔起教研室發起的視頻錄制工作,需要提前錄制10個課時的英語視頻課和10個課時的課前導學案和課后作業,有時會忙到深夜,確保按時上交。自市“空中課堂”開播后,李老師又要每天輾轉于自己的班級群,為學生們親自設計了課程表,并每天上課前提前通知學生準備好學習用品,按時上課。和孩子們一起聽完課后會在微信班級群提示學生學習要點及補充課后作業。為了高效掌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她及時從網上選了“每日交作業”的小程序方便學生查看并提交作業,并及時公布作業上交情況,對每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分,并形成優秀海報,這不僅對認真完成作業的同學是一種鼓勵,更是為自律性差的孩子做了榜樣。。。。
同時,***還是一位兩個娃的媽媽,一位學前娃的家長,李老師每天配合孩子的老師完成各項信息上報工作,她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因為心中有愛,因為心中有責,她用實際行動,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跡篇六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所以我要將有限的生命奉獻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人民馳援武漢,是這些平凡的英雄,為國人堅定了必克疫情的決心,為城市注入復蘇的力量。武漢?英雄的城市,中國?英雄的國度。
戰“疫”英雄志
有一種勇敢,叫李蘭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這位73歲的女院士毫不猶豫地奔向戰“疫”第一線,率先提出武漢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團隊在疫情一線不停奔波。這也是她2003年與非典、2013年與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戰“疫”最前線。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紹興籍著名傳染病學專家。
戰“疫”不成功就不撤兵
在戰“疫”打響后,李蘭娟一直奔波于前線:
1月18日,受國務院、國家衛健委委托,她與鐘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達武漢,聽取了武漢方面的情況匯報,并查看現場。在武漢,李蘭娟作為國家級專家,提出了對疫情的判斷,尤其是武漢要采取“不進不出”措施、冠狀病毒感染要作為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等重要建議。
1月20日上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李蘭娟和鐘南山參加了會議。會上,李蘭娟就加強疫情防控與救治等提出具體建議。
1月22日,她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嚴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點,武漢市就實施了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點,她連夜從北京趕回杭州。早上8點,她準時出現在醫院的門診病房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趕赴北京,參加科技部召開的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研究的會議。當晚也就是除夕夜9點多,她從北京返杭,年夜飯是在機場吃的一份水餃。
1月25日大年初一,每年春節一定會抽空回家鄉和親屬團聚的她,今年這頓團圓飯才吃了1個小時,全家人就匆匆趕回杭州。夏履鎮黨委書記、鎮長前去拜訪,在交談的半個小時里,李蘭娟院士三句話不離疫情。
從李院士的行動中,我們能感受到,抗擊疫情刻不容緩。她與病毒在賽跑。往年春節,李蘭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幾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團圓飯后,就又去為疫情奔波了。還再三叮囑,叫家鄉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2月1日,國家衛健委授命浙江省派專家組馳援武漢。作為發起人,當天中午,李蘭娟精神抖擻地出現在出征儀式上。每天都在長時間地工作的她滿懷信心地對大家說:“當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進入關鍵期,危重癥病人搶救更為緊迫!浙江在抗擊h7n9時,創建了一個‘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經驗,這次我們將把這個經驗用到武漢的危重病人搶救中去,希望能夠救治更多的病患!”
接到上級指令后,出征的醫護人員于2月1日中午12點多才接到緊急通知。此次馳援武漢的目的是為了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癥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午12點多,李蘭娟匆忙回了一趟家,簡單收拾了一些隨身行李。下午2點15分,她回到醫院,和隊員們匯合,準備出發。
“在李蘭娟院士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永遠是盡心盡責和滿腔熱情。”
平時,李蘭娟院士周一要在浙大一院坐診,周三要在醫院坐診,她把很多時間給了工作,給了病人。在出征儀式前,上午李蘭娟院士還在病區開會,討論病人救治方案等,中午就準備前往武漢了。
2月2日凌晨4點40分,由上海南開往重慶北的列車停靠武昌站,李蘭娟院士帶領的醫療團隊抵達武漢。稍作休整后,李蘭娟院士就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開始對接工作。李蘭娟帶領她的團隊,與來自浙江、四川、遼寧等地的援漢醫療隊醫護人員一起,共同商討診療方案。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場戰役不成功,我們就不撤兵!”
把危重癥病人救回來
1986年,李蘭娟開始帶領團隊進行人工肝研究。歷經10余年的辛勤鉆研,李蘭娟及其團隊終于創建了一套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統”,開辟了重型肝炎治療的新途徑,并于199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希望把危重癥病人救回來,讓危重癥病人的病死率下降,這也是我這次申請去的重要原因。”李蘭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號角早已吹響。在這場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戰爭中,涌現出了無數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李蘭娟是其中之一。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動、全國震動、世界震動,李蘭娟和鐘南山一起,受國之所托,逆行武漢考察疫情。多年的經驗讓李蘭娟感受到事態之嚴重,她向武漢政府提議“不進不出”。隨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議“武漢必須封城”。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那天起,她的萬千關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斷變化的疫情、疫情、疫情。她,一個73歲的老院士,卻堅持帶隊去馳援武漢。
李蘭娟院士!你的樣子才是真正的時代偶像!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跡篇七
**鎮**村黨總支**支部黨小組長**,今年已經**歲,但作為一名老黨員和鎮黨代表,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以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投身新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中,彰顯了黨員的先鋒本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發生后,**在村疫情防控小組的帶領下,日夜堅守在疫情處置和防控工作第一線,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努力克服條件簡陋、生活不便、身體疲憊等諸多困難,全力以赴開展疫情宣傳、卡口封堵、消毒滅源等各項工作,年近60歲的他,連續多日的工作,身體有些疲憊,但他依然堅持在一線,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黨員無私奉獻的情懷,彰顯了擔當有為的黨員先鋒本色。以身作則,靠前指揮。**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本色,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精心組織,靠前指揮,以身作則,充分發揮了骨干帶頭作用。群眾由衷地說:“在關鍵時刻,還得靠黨的組織?!苯M織黨員對村組進行地毯式排查,了解外來人口,對來自湖北省各市、特別是疫情爆發最嚴重的武漢返鄉人員和車輛進行勸返、宣傳和登記,確保及時掌握、及時處置,充分發揮了黨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為穩定我村防控形勢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實,像**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甘愿冒著被病毒傳染的風險,沖在一線,向群眾宣傳疫情形勢的嚴峻和自我防護的重要性,他們不分日夜,不畏辛苦,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只因他們的名字叫“黨員”,他們的使命就是為人民服務!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跡篇八
xxx同志在接到組織部署的疫情排查任務時,考慮到社區工作人員少的情況下,帶著老公一同來到社區,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開始了轄區疫情排查工作。這個年,夫妻倆基本上都是單位度過的,電話摸底、排查外來車輛、走訪入戶都有夫妻二人的身影。哪塊人員情況復雜、任務繁多,她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在大家共同摸排出結果后,她都留在最后,仔細進行一一核對,確保應查盡查,在她的組織帶領下,社區如期完成了此次防控排查工作。
她和老公不僅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共同排查,還共同負責大家的消毒安全,聽到哪能買上口罩、消毒液、手套等防護用品,她老公第一時間就幫大家買來,還定期給辦公室、衛生間、門把手等辦公區域等各個地方進行消毒。在對轄區從外地回到額旗常住的居民,認真向居民宣傳居民隔離的重要性,并進行一天兩次日常體溫監測14天,每一戶隔離對象只要提出溫度計摔了、沒消毒用品了、沒生活用品等等需求,她都盡量幫助隔離對象解決,彰顯了社區工作者的風采,贏得了隔離對象的尊重。雖然很辛苦,但她作為一名黨員、一名社區老主任,在突發疫情面前,她沖鋒在前、迎難而上、勇挑重擔,在防控疫情一線發揮先鋒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