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優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從嚴管黨治警責任落實情況報告范本一
“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說的就是嚴管就是厚愛的道理。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嚴管就是厚愛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參考!
嚴管就是厚愛學習心得體會篇一
“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本。欲求流之遠者,必浚其源。”細節決定成敗,小事影響全局。從嚴管理監督黨員干部,表面上看是“不近人情”,實際上是對廣大黨員干部的關心和厚愛。
無論是在日常工作中,還是在“八小時之外”,常打“預防針”、常敲“警示鐘”,關鍵時刻才能避免“動手術”。從嚴要求工作紀律,加強工作作風和會風管理。認真起來就會使廣大黨員干部懂得“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樣的嚴即使“不近人情”,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
當然,從嚴管理,關鍵還得靠制度、靠自省、自覺、自律。心存敬畏、方可行必有所止;手握戒尺,舉才有所慮。否則,就會容易出問題、捅簍子。當前,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想著力解決“四風”問題和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就必須常懷敬畏之心,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只有這樣,廣大黨員干部才能做到思想認識上真正提高、工作作風上明顯好轉,才能鍛造出風清氣正的隊伍,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
嚴管就是厚愛學習心得體會篇二
全面從嚴治黨,要把“嚴”字體現在日常管理和監督中。嚴管就是厚愛。各級黨委、紀委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從嚴管理、抓早抓小,“潤物細無聲”地強化對干部的監督。
強調,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越要從嚴治黨。從嚴治黨是全面的,紀委設立干部監督室,是為了解決自我監督問題,但這不能取代各級紀委會和內設部室、各派駐紀檢組的主體責任。紀委書記、紀檢組長作為第一責任人,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體現在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堅定、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堅定上,體現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體現在學習領會和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
子不教、父之過,干部出問題、組織有責任。紀檢干部嚴重違紀的教訓都是慘痛的,但凡平時管理稍微嚴格一點,真正按照黨章黨規黨紀去要求,他們就不至于一步步從違紀滑向違法的深淵。黨組織對干部應有責任和溫暖,平時加強管理,小事上多說著點,干部就會少犯一些錯誤,這是最大的愛護;黨內關系庸俗化、搞一團和氣,看起來是“宅心仁厚”,實際上是對干部不負責任,是害了干部。紀檢機關對發生在身邊的每個案例都要深入剖析,追根溯源,反思自己的責任。管理和監督不能流于形式,接到了對紀檢干部的反映,哪怕是一封群眾來信,都要認真處理。有些事情看起來是小小不然,但問題很可能就隱藏其中。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多種多樣,談話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組織找干部談話,體現的是對干部的愛護,被談話的干部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發現苗頭性問題,就召開一次專題民主生活會,讓干部在會上談一談,既是對本人的監督,也是給其他人敲響警鐘。
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挺在前面,各級紀委要作表率,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紀律為尺子管黨治黨,就要同違反紀律的行為作斗爭,發現問題就及時提醒告誡,違反紀律動輒則咎,作出組織處理,直至給予紀律處分。咬耳朵、扯袖子、紅紅臉、出出汗應該是最大多數,是常態化的;對違紀行為的輕處分,或者適當的工作調整應該是大多數,這是堅持黨的領導、從嚴治黨的關鍵;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該是少數;對那些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不僅破了紀和規甚至涉嫌嚴重破法的,就要立案審查,但這是極極少數。
“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說的就是嚴是愛、松是害的道理。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和紀委機關黨委,都要擔負起教育、管理、監督的責任,把嚴明紀律落實在日常,真正體現對黨員和紀檢干部的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
嚴管就是厚愛學習心得體會篇三
不諱疾忌醫,才能祛除病患;不回避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承認紀委存在“燈下黑”,相比于某些部門機構回避問題、掩蓋問題的做法,這種直面問題或許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紀委也不是凈土——中央紀委書記xx23日在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嚴管就是厚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要用嚴明的紀律管住自己。因此,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誰來監督紀委?中紀委并不回避,并有相應的制度安排。正如所言,在系統機關內設立干部監督機構,回答了“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
黨中央和人民群眾對紀檢監察干部充分信任、寄予厚望。越是肩負重要使命,越要強化自我監督,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我個人認為,對黨員干部來說,把“嚴管就是厚愛”作為的座右銘,時刻敲響“警鐘”,這樣才能守住廉潔的“紅線”。從嚴管理,關鍵還得靠制度,靠自省、自覺、自律,靠關愛。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首先是管,關鍵在嚴,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加強制度約束,才能讓干部自覺接受監督,有規可循、有距可蹈。
嚴管的關鍵是黨員干部胸懷敬畏之心,筑牢思想防線,自覺主動落實廉潔自律各項規定,不斷提高廉潔自律能力。
嚴加管理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情懷,實施干部關愛制度,及時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動態、情緒變化,力所能及的關心干部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嚴管就是厚愛學習心得體會篇四
隨著一條條的黨紀黨規,要求每一名黨員時刻遵守黨的規矩,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都是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查,讓自己正衣冠、肅風紀,而不至于是衣冠不正、蓬頭垢面,弄的自己是“人不是人、鬼面模樣”。
在警示案例中的“落馬人”,無疑不是在心中有個“小九九”,根本原因都是因為私欲作祟,在誘惑的風雨中,寧可被淋個全身濕透,也不愿拿起規矩做成的雨傘,擋住誘惑的風風雨雨,走上了貪污腐敗的不歸路,在一份份的“懺悔書”中都是聲淚俱下的寫到:自己在主觀上沒有很好的學習黨紀黨章,造成思想銹化卡殼直至行動脫軌、欲望膨脹,信仰喪失墮落,開始走上違法亂紀的歧路,一步步的在“好處”、“紅包”中陷入貪污腐敗的泥沼中,一點一點的被欲望腐蝕靈魂,墜入無盡的“黑暗”之中。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就會發現,如果真的按照黨章、黨規、黨紀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對照自查自警,將自己放在“鏡子”面前,時刻“梳理”,難道還會被誘惑所迷,讓自己從守記遵規變成頂風違紀,直至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就是要從嚴從實、真管真抓,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和自我完善。
只有把責任擔當和紀律規矩挺起來、抓起來、嚴起來,時刻同一切違法亂紀的行為作斗爭,
以身作則守好自己的“初心”,做好自己的“本分”,堅守自己的“職責”,讓自己加強對黨章的學習,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轉變思想作風,帶好“緊箍咒”不斷增強對腐敗的免疫力。
“嚴”,就是愛,就是維護。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將黨章放在第一位,融入到自己的心中,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讓自己在學習中提高黨性修養,在實踐中堅定黨的信念,才能在風雨的誘惑中循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對自己嚴一點,自己就會多一分“安全”,就會在自我修養中少一分“走火入魔”的“危險”。
黨章,是黨組織對每一名共產黨員的“護身符”,只有時刻遵守黨紀、嚴守黨規,才會讓自己感受到黨組織對自己的一片愛護之心。
從嚴管黨治警責任落實情況報告范本二
嚴管與厚愛心得體會5篇【優】
“嚴管”和“厚愛”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嚴管,即“嚴格管理”,就是按照既定的制度或標準要求,認真仔細地加以管束或從嚴負責落實。下面是整理的關于嚴管與厚愛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xx23日在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嚴管就是厚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對于這句話,每個黨員干部都需要仔細琢磨。當下,我們有些領導對下屬充滿了“人情味”,對有苗頭性問題的干部也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老好人”,然這種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于干部出現的小毛病、小問題,如不及時敲打、告誡,小錯誤會不斷放大,最終不可挽回。早打“預防針”、常敲“警示鐘”、多當“保健醫生”的“嚴管”才能讓干部防微杜漸,才是對干部的真正“厚愛”。
制度規范是“標尺”。無規矩不成方圓,嚴格的管理制度是每一位干部檢視自身言行的“鏡子”,也是部門衡量管理的依據,能有效避免隨意性。
執行制度是關鍵。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嚴管”就成了一句空話。“嚴管”就要做到規范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特殊的人,不能搞“下不為例”。查處違法違紀既要叫得響,更要抓得實,對干部而言這既是警戒,更是保護。
以人為本是核心。“嚴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干部的價值,在嚴管的過程中絕對不能忘記對干部的關心,既要大張旗鼓肯定工作,大張旗鼓批評不足,大張旗鼓指出方向,也要教育與處理并重,表揚與批評并重,獎勵與處罰并重,經驗與教訓并重,讓干部覺得工作又搞頭、又盼頭,真正接受“嚴管就是厚愛”的理念。
多次強調:“嚴管就是厚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彰顯了組織對黨員干部的嚴管將成為新常態。而要真正把“嚴管、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落到實入,貴在堅持,重在長久,不能松一時、緊一時尺度不一,不能此一時、彼一時朝令夕改,更不能口頭嚴、執紀寬高舉輕放,必須以制度規范行為,靠監管提升質效。
嚴管須有“鐵”制度。古有圣賢說:“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 意思是人存在欲望就像天地間存在時間和空間一樣,要讓天地人和諧共處,唯有制度來約束。黨員干部也一樣,有著這樣那樣的欲望,有的欲望越了界就會鑄成大錯,而單靠個人自覺,自行約束顯然靠不住。因此要嚴管首先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才能明晰行為底線。制度是框,一言一行都必須符合框內標準。制度為嚴管提供了依據,黨員干部心中有戒,言行才能不妄為。
制度須靠“硬”監督。好的制度只是好的開始,任何制度不能逗硬的話就只是一紙空文而已。正如強調的,“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一些干部對上級領導和有關機關的“嚴管”往往不夠理解,認為“嚴管”容易妨礙干事,是對他們的不信任。有些領導對有問題苗頭的干部也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老好人”。但我們常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成禍害”,這樣的俗語一定有著它的道理。如果發現了問題的苗頭,不及時進行提醒、批評、教育,一旦東窗事發,那損失才叫嚴重呢。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領導干部在位時風光無限,一旦被查處,無不陷入身敗名裂、人財兩空、妻離子散、親友蒙羞、母校難堪、單位無光的丟人局面。落到這樣的下場再埋怨組織上沒有對其“嚴管”,后悔自己沒有接受“嚴管”,又有何意義呢?強化監管,逗硬落實制度才是對干部的“厚愛”。
監督貴在能持久。嚴管干部落實起來不來,難就難在堅持。“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嚴管必須從日常抓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對于干部出現的小毛病、小問題,一經發現,必須及時批評并加以糾正,要注意抓早、抓小,堅決避免讓小錯誤發展成大錯誤,讓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真正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當規章制度最終成為個人習慣,嚴管才真正體現出了厚愛的成效。
安徽省原副省長倪x科在接受組織調查時說,“如果組織上早提醒或早處理我兩年,我給國家造成的損失也不至于這么大,自己犯的錯誤也不至于這么嚴重”。那些昔日的領導干部,當身陷囹圄后,遲來的懺悔振聾發聵,令人警醒,讓人深思。
中國有句古話“嚴是愛,松是害,放任不管要變壞”。許多“問題干部”剛開始也就是吃頓飯、拿張購物卡的事,久而久之,便淪為“溫水青蛙”。一個黨員干部的腐化墮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在其貪念初萌的初始階段,組織上或領導就對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或是語重心長的告誡,或是聲色俱厲的敲打,在“嚴管”中令其紅紅臉、出出汗,也許這個黨員干部就會幡然醒悟,不致從違紀的邊緣跌進犯罪的深淵。
“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嚴格要求黨員干部,強化監督,防微杜漸,對黨員干部身上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提醒、早糾正、嚴管理,這才是對黨員干部真正的關心和愛護。
最高人民法院機關及直屬單位黨組織書記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培訓班在京開班,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開班式并作動員講話,他強調,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旗幟鮮明開展反腐朽斗爭是各級黨組織必須始終抓在手上、不能有絲毫松懈的重要政治任務,要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從嚴治黨、依規治黨,進一步增強落實主體責任的責任感,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朽斗爭,為人民法院的發展進步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周強要求,要切實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記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到行動上,主動擔負起本部門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要牢固樹立從嚴治黨是最大責任、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觀念,把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要秉持敢抓敢管的擔當精神,牢固樹立“嚴管厚愛”的理念,不僅要自律,而且要律他,不怕“得罪人”、不當“老好人”、不做“太平官”,確保隊伍不出問題;要細化分解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切實加強隊伍管理和紀律作風建設,支持紀檢監察部門和廉政監察員依法履行職責,讓主體責任落地生根。
周強強調,要推進主體責任落實,堅持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固樹立組織觀念,堅決遵守組織程序,認真落實黨內民主決策和請示報告制度,自覺將“三嚴三實”作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堅決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要認真堅持和發揚群眾路線、調查研究、實事求是、“三大作風”、“兩個務必”等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使各黨組織和全體黨員按照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的各項規定辦事。
周強要求,要落實作風建設抓常、抓細、抓長的要求,始終保持“四風”高壓態勢,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要認真貫徹重要批示精神,切實開展向鄒碧華同志學習活動,爭做新時期公正為民、敢于擔當的好法官、好干部;要以解決“六難三案”問題為抓手,堅決落實任職回避制度,堅決糾正 “冷硬橫推”、“吃拿卡要”、“庸懶散奢”等司法作風方面的頑癥痼疾;要突出加強各黨組織落實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考核,嚴格責任追究,推動違紀案件通報曝光工作常態化、違紀案件警示教育常態化,以零容忍態度懲治司法腐朽。
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俞貴麟出席開班式并為學員們作了主題為“基層黨組織書記如何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授課。
嚴管就是厚愛,對這句話,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都應當細細體味,認真琢磨,深入領會諄諄教誨和良苦用心。這句話道出了當前我們在干部管理方面存在的“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弊病。當下,我們有些領導對下屬充滿“人情味”,對苗頭性問題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老好人”。豈不知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毛病、小問題不及時敲打、告誡,小錯發展成大錯,最終不可挽回。早打“預防針”,常敲“警鐘”,抓好平時的“保健”工作,嚴管才能讓干部防微杜漸,才是對干部的真正“厚愛”。
怎樣做到嚴管厚愛?意識決定一切。簡單說,要把嚴以律己看成是一種約束,一種解放,一種激勵,一種防腐劑,一種正能量。要自覺主動的嚴以律己,更要以 “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的態度,終身嚴以律己。
一是提升素質,增強自覺遵守紀律的責任意識。每名黨員干部都要認真自覺學習《黨章》和《紀律處分條例》,知道什么可以為,什么不可以為,心存敬畏,不越紅線,不走岔路。強化自我監督,增強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既要堅守理想信念宗旨“高線”,又要牢牢守住紀律“底線”,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嚴守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紀,解決好自身“不敢、不能、不想”的問題,自覺維護好黨員干部良好形象。
二是履行好“兩個責任”,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認真履行干部教育監督管理的責任,用紀律和規矩管住干部,表面上看是套上緊箍咒,實際上是對干部最大的關心和愛護。因為一個干部的腐化墮落,是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由違規到犯罪的演變過程,如果在其邪念初萌、探頭探腦的初始階段,就有小中見大、見微知著的領導干部對其進行嚴管,或者是潤物無聲的教育,或者是語重心長的告誡,甚至是聲色俱厲的敲打,也許這個干部就會幡然醒悟,不致從犯罪的邊緣跌進深淵。相反,如果對那些腐朽的風氣和正在墮落的干部,缺乏嚴管,那些腐朽的風氣必然惡性蔓延,禍害一方。只有嚴管,才能確保紀檢干部筑牢思想防線、不碰紀律“高壓線”、堅守法律底線,自覺做到對黨忠誠、自身干凈、敢于擔當、敢于監督、敢于負責,切實履行好黨章賦予的監督職責。
在從嚴治黨的新常態下,紀檢監察干部擔負的職責更重,要求具備的能力更強,遇到的考驗更嚴峻,遭到的“圍獵”更復雜。紀檢監察機關更應該帶頭踐行“四種形態”,對紀檢干部早提醒、早預防,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是黨的優良傳統。“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三大優良傳統之一,是我們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增進團結的有力武器。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紀檢監察干部也不是神仙,既然生活于大千世界中,就不可能沒有缺點、不犯錯誤。紀檢機關黨組織更應該運用組織生活會或民主生活會形式,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做到早提醒、早預防。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踐行第一種形態的具體形式,是第一道防線。實踐證明,唯有抓緊、抓實第一種形態,才能貫徹好后面三種形態,否則從嚴治黨、挺紀在前就會踏空。對干部身上苗頭性問題抓早抓小、關口前移,及時采取批評、約談、函詢、誡勉等方式防范于未然,以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咬耳扯袖、紅臉出汗”要成為嚴管干部的常態。嚴管干部黨組織責無旁貸。嚴管干部就要把紀律挺在前面,嚴守規矩不放松,對苗頭性問題必須“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堅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使全體黨員經常接受思想洗禮,以便早日改正錯誤,加強黨性修養。紀檢機關黨組
織要進一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三會1課”制度,狠抓日常監管,讓“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成為常態。任何人都會犯錯,只要能認識到問題,及時糾正改正,就仍然不失為一名好同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這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是讓同志經常反思、經常省悟,通過批評達到修身團結的目的,這是一個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過程。防止“小錯”釀成“大禍”,既是對個人的負責,也是對組織負責。
“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必須防止幾種不良傾向。一是不能抓“辮子”。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打擊報復別人,這種做法是要不得的,黨組織在開展民主生活時一定要提前做好工作,避免發生這種事情。二是不能怕“丟面子”。有的同志把批評與自我批評看做是“丟面子”的事情。說,嚴管就是厚愛,放縱就是危害。對存在小錯誤不抓不管,小錯誤就會積累成大問題,不出事是僥幸,出事是必然,必須要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一定要本著對組織負責的態度,不能故意整人出丑、治人難堪。三是不能“好人主義”盛行。“咬耳扯袖、紅臉出汗”不能浮在面上,更不能“好人主義”盛行,走形式、走過場。對別人提出批評建議,是對其負責,更是對其成長進步的幫助。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嚴肅的政治生活,一定要嚴格程序,做好記錄,真正使人警醒、受教育。
“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體現對干部的嚴管厚愛,讓同志們在互幫互助中走得更穩健、更有力,進而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有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