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級數學運算定律教案四年級數學下次教案篇一
1.建立角的概念,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掌握角的符號表示法及讀法;
2.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使用量角器正確地度量角的度數;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的樂趣與嚴謹,激發熱愛數學的熱情。
能正確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
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量角器的正確使用方法,知道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教具: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學具:直尺,量角器
一、復習引入,認識角
1.復習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射線,請同學們確定一個點,以這個點為端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射線。
學生操作后,選學生有代表性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
教師:有什么發現?這些圖形是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這些圖形是角。
2.認識角
教師: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圖形是角,這個點就是角的頂點,兩條射線就是角的邊。(多媒體展示)
教師:我們可以用“∠”來表示角。(板書:∠)
教師:如果給這個角編上序號1,就可以用“∠1”來表示這個角,讀作“角一”。大家一起叫叫這個角的名字。
學生讀“角一”。
教師:大家認識了“角一”,你又能叫出這個角的名字嗎?
學生:它叫“角二”。
教師:“角一”和“角二”誰大?
教師: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們除了可以觀察和重疊比較外,還可以通過角的度量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教學角的度量
1.認識量角器
師:那么怎樣量角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量角的方法。(板書:角的度量)
師:我們可以使用一個數學工具就是量角器,課件展示量角器。
生1:量角器有很多刻度,像個半圓形。
生2:有內外兩圈刻度。
生:180份。
師:對,我們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應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記作1°(課件出示1°,讓學生認識1°,同時顯示外圈數字)。
課件出示量角器中心的位置,讓學生觀察。
生:從右邊開始的。(顯示內圈刻度和數字)
生:2條。
師:這樣的量角器就方便同學們從兩個不同的方向測量角的度數。(分別閃爍)課件展示外刻度和內刻度進行區別。
師:現在請同學們找到90度的刻度線在哪里?(抽生上展示臺演示)
2.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師:這條標有0°的刻度線叫做0°刻度線。這是一條很重要的刻度線,量角時,要把這條刻度線重合在角的一條邊上,并且讓量角器的這個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這叫做“兩重合”。
師邊講邊演示,要求學生也像這樣做一做。
師:當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后,我們可以看一看角的另一邊是多少度,這個角就是多少度。
抽生試一試,量出角的度數。
生:匯報測量的方法。
師引導總結出量角的方法:(生說出一點后在多媒體上出示一點)
(1)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
(2)0°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
(3)角的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3.判斷量角的方法對嗎?課件展示,學生判斷。
三、即時練習
1.操作時間,拓展新知
做活動角
師:請同學們旋轉其中一根硬紙條,觀察一下角的大小變化。師生一起操作。
師:從這個實驗中看你們有什么發現?小組交流一下。
師引導學生說出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板書)。
2.完成書66頁課堂活動第2題。
師:現在請同學們利用剛剛學的量角的方法完成書上66頁第2題。
學生操作,師巡視輔導。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級數學運算定律教案四年級數學下次教案篇二
1、理解并掌握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算法進行計算的意識與能力,提高觀察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通過課堂活動,激發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理解并掌握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并運用其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實物投影、課件。
(一)導入新授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一個湊數游戲。
師:我先說一個數,你們再說一個數,你們說的數與我說的數的和或差是整百數。
師生游戲。
同學們玩得真棒!湊整是簡便計算中比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簡便計算。
板書課題:連減的簡便計算。
(二)探索發現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4情境圖。
提問:你能從圖中獲得哪些信息?
數學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有234頁。
想一想:怎樣計算還剩多少頁沒有看?(用減法)
2、列式計算。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算法。
3、匯報展示。
指名匯報,說說自己是如何計算的。
匯報預設:
=134(頁)
=234-(66+34)
=134(頁)
還剩多少頁沒看:
=134(頁)
4、拓展提高。
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的理由。
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發表各自的意見。
5、發現、總結規律。
(1)發現規律。
師:你能像上面這樣舉出連減的例子嗎?
(2)總結規律。
①交流討淪:通過剛才這道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在計算連減時怎樣可以使計算更簡便。
②總結: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要根據數字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③用字母該如何表示呢?
交流后出示:a-b-c=a-(b+c)。
6、即時練習。
完成教材第21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進行簡便計算的。
(三)檢測評價
1、在○里和橫線上填上適當的運算符號或數字。
☆-※-△=☆○(※○△)
a-b-c=a○( ○ )
213-○-○= ○(68○32)
2、想一想,不改變運算順序,誰會計算得快一些?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學習了減法的簡便計算,知道了在減法里,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和。
(五)板書設計
連減的簡便計算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34(頁) =134(頁)
在減法里: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
用字母表示為:a-b-c=a-(b+c)
級數學運算定律教案四年級數學下次教案篇三
知識與技能:通過情景創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知識遷移。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究和歸納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作用,了解運用運算定律可以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從中感悟科學驗證的方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和欣賞自然景色的美,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懂得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1、學習例5。
(1)出示例5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4×25=100(人)
25×4=100(人)
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b×a
2、學習例6。
(1)出示例6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 ×c=a× (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習例7。
(1)出示例7。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4)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習例8。
(1)出示例8。
(2)收集信息,明確條件問題
(3)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4)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課后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級數學運算定律教案四年級數學下次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2、能靈活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3、猜想、驗證、應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引發猜想
1、談話:在數學課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賞思維敏捷,反應快的同學,下面就給大家一個機會,我們進行一次計算比賽,看哪位同學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賞!
2、教師報題,學生起立搶答。
3、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難分出高下,下面換一種比賽形式。
(課件演示:一次性計算兩道題,看誰算得既對又快。)
5、引導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換律和結合律;
b、猜想怎么用字母來表示它們。
{板書猜想結果: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二、合作探究,舉例驗證
請學生當即舉一個乘法交換律的例子。(板書:學生所舉例子,注:舉例證明)
質疑:舉一個例子能證明這個運算定律的正確性嗎?(可能是巧合)
那怎么辦?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舉例!
2、小組合作驗證
3、歸納兩條乘法運算定律的文字敘述內容,揭示課題。
三、學以致用,加強鞏固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按照教參中的教學進程安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需要分兩課時完成。筆者認為將兩課時合并為一課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與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比較相似,由兩條加法定律猜想到兩條乘法定律,難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兩條乘法定律一起學,一方面有利于比較區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實際應用,事實上在計算應用中,這兩條定律通常是結合在一起應用的。
2、經歷過程,強化體驗,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從猜想→驗證→應用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適當的啟發、引導、參與。更多的是學生自發的學習,是學生感覺學習知識的需要而展開學習。如:由加法的簡算快捷而受啟發聯想到乘法要是也有運算定律進行簡算該多好!從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欲望。再如:當體會到舉一個例子無法驗證說明問題,需要舉更多的例子時,讓學生考慮怎么辦?從而討論解決方法:大家一起舉例。再如:得出結論后,當然想到拿學習成果應用于實際。這比由老師步步安排好學習步驟要好得多,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會高漲。
3、科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級數學運算定律教案四年級數學下次教案篇五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7~18頁例1~2,練習四第1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在計算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中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過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能用這兩個運算律解釋計算的理由。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景中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出示例1圖,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板書:9×4=36(個),4×9=36(個)。
學生觀察板書,思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板書:9×4=4×9。
教師:你還能寫出幾個有這樣規律的算式嗎?
板書學生舉出的算式。
如:15×2=2×15
8×5=5×8……
教師: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1: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學生2:這就叫乘法交換律。
教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教師:如果用a、b表示兩個數,這個規律可怎樣表示呢?(a×b=b×a)
2、教學例2
出示例2情景圖,口述數學信息和解決的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解題思路和方法。
全班匯報,教師板書。
(8×24)×68×(24×6)=192×6=8×144=1152(戶)=1152(戶)
學生對這兩種算法進行觀察、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16×(5×2)=35×25×4=
35×(25×4)=12×125×8=12×(125×8)=
觀察算式,有同樣的特點嗎?每排的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嗎?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學生1:每個算式只是改變了運算順序。
學生2:每排左、右兩個算式計算結果相等。
學生3:三個數相乘,先算前兩個數的積或者先算后兩個數的積,值不變。
教師:誰知道這個規律叫什么?
教師板書:乘法結合律。
教師: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可以怎樣表示這個規律?
教師板書:(a×b)×c=a×(b×c)。
教師:這個規律就叫乘法結合律。
小結:同學們,我們一起總結出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下面看同學們會不會用。
二、課堂活動
1、練習四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說出依據。
2、連線。
(學生獨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級數學運算定律教案四年級數學下次教案篇六
1.使學生理解、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
2.掌握積、商的變化規律。
3.能運用這些定律、性質和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運用定律、性質和規律進行簡算。
如何靈活運用。
投影儀、投影片、判斷牌、選擇牌。
(一)揭示課題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整數四則運算時,已經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哪些運算性質?(指名回答)
(板書)
加法交換律 ?減法的性質:
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除法的性質:
結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們就來復習這些定律和性質及其應用。(板書: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復習)
(二)復習五大定律
1.提問:這些定律用字母怎樣表示?用語言怎么敘述?(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字母公式。)
2.判斷下面應用運算定律的過程有沒有錯誤,沒錯舉,有錯舉,并指出錯誤所在,改正過來。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結:我們運用這些定律時要注意正確。
(三)復習兩大性質
1.提問:我們還學習了哪些運算性質?你能把它們用字母表示出來嗎?說說它們表示的意思。(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減法運算性質:a-(b+c)=a-b-c
除法運算性質:(a+b)c=ac+bc(c0)
強調除法性質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數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號后面的橫線上填數,○里填運算符號。
(1)157-(27+68)=157-27○_____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____○63
(4)156102=156(100○_______)
指名一人做膠片,其他同學做印好的練習片子,然后投影說結果,并說明根據什么性質。
(四)積、商的變化規律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就________倍;如果一個因數縮小10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就________倍;或者,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縮小10倍,積________。
想一想: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具體體現。)
投影說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___________擴大(或縮?。__________的倍數,_______________。
問:你能聯系乘、除法的關系和乘法運算定律來說明其中的道理嗎?(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關系,這也是乘法運算定律的具體體現。)
說明:整數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對小數四則運算同樣適用。(只有除法的性質略有變化,a,b都要能被c除盡。)
2.練習。
口答:
(1)一個因數擴大100倍,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原來的積就____________倍。
(2)把除數擴大10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該____________倍。
(3)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數,○里填運算符號。
①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53-1.64-0.36=_____○(______○0.36)
③7.85.3+7.84.7=______○(_____○_____)
(五)課堂總結
我們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主要是為了應用,使計算簡便,而且要靈活運用。
(六)課堂練習
1.選擇題:(投影出示,學生舉選擇牌。)
(1)被減數不變,減數增加5,得到的差 ?[ ?]。
①增加5
②減少5
③不變
(2)對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幾種計算方法,分別應用了( ?)知識。
應用了( ?)知識。
2548=25(68)=6(258)=6200=1200
應用了( ?)知識。
應用了( ?)知識。
2548=(254)(484)=10012=1200
應用了( ?)知識。
①積的變化規律 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③乘法結合律 ?④乘法分配律
⑤乘法交換律
追問:哪種最簡便?
2.簡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兩個同學用膠片做。
① ?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② ?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體在投影上訂正。
(七)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要注意應用我們所學過的定律和性質,使計算簡便,提高效率。
9. 小班數學感知1和許多教案
級數學運算定律教案四年級數學下次教案篇七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p33例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乘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體驗應用乘法運算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并能進行簡便運算。
2、使學生經歷比較,猜測,論證,應用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水平,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3、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動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前幾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的運算定律,那你們會應用這些定律來解決問題嗎?)
出示:
在下列○內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
4○10=10○4(2○3)○5=2○(3○5)。(讓學生說出每一道題是運用什么加法運算定律。)
3、導入新課。
談話:帶著我們的猜測,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乘法中的運算規律。
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換律。
出示例題。(略)
學生列式:4×25=100或25×4=100。
板書:4×25=25×4。
2、舉例驗證。
談話:我們知道4×25=25×4,你能再寫出一些這樣的等式嗎?
學生舉例。
(學生列出幾個算式,在學生列出的算式中讓學生分別說出左右兩邊得數是否相等,再寫等號。)
3、總結規律。
討論:你寫出的每一個等式左右兩邊的算式中什么變了,什么不變?(每組算式等號兩邊的兩個因數相同,積也相同,不同的是兩個因數交換了位置。)
提示:你用字母來表示乘法的交換律嗎?
板書:a×b=b×a。
提問:等式中的a和b可以分別表示什么數?
生:a和b可以表示任何不相同的數。
4、回憶乘法交換律在過去學習中的運用。
(學生可能想到:1、根據一句口訣可以算兩道乘法算式;二三得六。2、用調換因數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驗算乘法等。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用媒體演示相關內容。)
師:在驗算乘法時,可以用交換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
(二)探索乘法結合律。
1、初步感知。
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乘法交換律,現在我們繼續來研究乘法的運算定律。
出示例題。(略)
談話:一共要澆多少桶水,你會列式計算嗎?
(也選擇25×2×5的同學。先分析這種讓學生說說這種列式在題目中表示什么?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白“25×2”列式沒有意義,刪除此列式。)
2、引導比較。
提問:兩道算式完全一樣嗎?你發現了什么?(都是求一共要教多少桶水,都是把25、5、2三個數相乘,運算順序不同,計算結果一樣,兩個算式也可以用符號連接)
板書:(25×5)×2=25×(5×2)
課件出示:
合作討論:(1)等號兩邊的算式中什么變了,什么不變?把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兩個算式中都是三個因數相乘,乘數的位置相同,運算的順序不同,計算結果也相同。第一道括號在前,表示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第二道括號在后,表示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
(2)舉例驗證: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并算一算。
(3)你從這些算式中發現什么規律?用語言表述規律,并起名字。
(課件出示: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的結合律。)
板書:(a×b)×c=a×(b×c)。
小組匯報。教師板書整理。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得出結論,找到了乘法結合律,接下來請同學們應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嘗試運用,理解規律
1、根據乘法運算定律,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8×)=(125×)×14
4×8×25×125=(4×25)×(×)
請每一個同學回答出每一道題目是運用了乘法的什么定律。
2、下面每組算式的得數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選擇你喜歡的一種算出得數。
4×9×257×125×811×(25×4)
4×25×97×(125×8)25×11×43、使用簡便方便計算。
6×4×255×125×6×8
五、引發聯想,鼓勵探究
127—53—27127—27—53
72÷3÷872÷8÷3
級數學運算定律教案四年級數學下次教案篇八
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教學重點:學會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教學難點:如何靈活地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創設情境、質疑引導獨立思考,類比應用,合作交流。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個運算律,誰來說一說?
(說說其意思,或字母表達式)a+b=b+a(a+b)+c=a+(b+c)
2、用加法交換律,我們可以做什么?(驗算)。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還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例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為后面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多媒體出示:例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115千米
b→c132千米
c→d118千米
d→e85千米
(1)根據上面的條件,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性地將問題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的教學,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2)請你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問題。
匯報自己的答案,并說明理由。
(3)重點引導學生對最后一個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進行匯報。
學生可能對括號問題有異議,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加法中為了更清楚地體現運算順序,所以要加小括號。
既用到了加法交換律,也用到了加法結合律。
這道題我們運用了加法中的什么運算定律?
通常在簡便計算中,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同時使用的。
小結:從剛才的例子中我們知道,在加法計算中,兩個數能湊在整百數,一般用加法運算律,先進行計算,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教學,學生對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夠靈活的運用,本環節可大膽的放手學生,讓其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五第5題,生獨立計算,回報交流。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增加學生的成功欲望,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2、練習五第6、7題,生獨立計算,回報交流。
3、請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數使式子運算更簡便.
365+423+35+77=(365+)+(423+)
34+242+366+58=(34+)+(+242)
27+325+75+473=(27+)+(+75)
489+222+511+178=(489+)+(+178)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提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千米)
這節課我注重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老師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
不足
在教學中有的同學不能跟上教學思路,在回答問題時表現的似懂非懂,沒能夠及時點撥。
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