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主題時代楷模頒獎詞范文一
吳蓉瑾常被人叫作“云朵校長”。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學校做信息化建設,開辦了“云課堂”,開發了“云手表”。可她的學生們有更樸實的理由,因為她就像為孩子們遮風擋雨的一朵云。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這位“云朵校長”究竟有怎樣的魅力?上海教育電視臺記者日前來到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對這位“云朵校長”進行了專訪。
在吳蓉瑾的朋友圈里,每天都會很準時地看到幾條消息——“愛的學校”和“愛的走廊”,吳蓉瑾說,每天打卡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也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認定。從實習開始,吳蓉瑾就一直在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任教,她很喜歡在學校里和孩子們相處的感覺,吳蓉瑾說:“用句大白話講,能量滿滿!”
情感教育是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特色,盡管身為校長的吳蓉瑾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她始終堅持每周都為同學們上情感教育課,吳蓉瑾希望能夠教會孩子們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們以健康積極的情緒去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曾經,吳蓉瑾的一只眼睛因發炎導致紅腫,學生們都看到了,于是就有學生在當天的晴雨表中寫道“小白兔的眼睛長到吳老師的臉上去了......我真希望小白兔的眼睛快點好,不要影響我們吳老師那樣漂漂亮亮的樣子”,吳蓉瑾認為只有經過情感教育浸潤的孩子,才能夠寫出這么富有情感的句子。
情感教育課程是如何在家長群體中獲得理解和支持的?吳蓉瑾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曾經有位學生寫了篇文章,提到他爸爸的襪子很臭,家里唯一可以站起來的襪子就是爸爸的襪子,在文章的最后,這位同學說“爸爸經常出差,不太有時間陪我,常常幾天聞不到爸爸的腳臭味,不知道為什么我很不習慣”,這一句的情感流露,讓他的爸爸媽媽理解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除情感教育之外,信息化教育是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又一特色,吳蓉瑾表示,每一個小孩身上都有一個穴道,如果能夠找到這個穴道,那孩子一定會被激發出來,但是如果找不到,那孩子可能就會被埋沒,現在借助信息化技術,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學習的過程,即使是相同的結果,技術也能幫助我們發現不同的過程,進而了解孩子們不同的學習品質和不同的學習能力,更快地找準他們的穴道,做到因材施教,激發他們的熱情和潛能。
“信息化”常常被認為是冷冰冰的詞語,但在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信息化”被賦予了溫度,這溫度源自于吳蓉瑾校長對每一位學生成長的關注,源自于她對學生的愛。吳蓉瑾介紹,在新生培訓的三天時間里,她會不斷地把每一個孩子的名字和他們的小臉對應起來,通過眼睛看、腦子記,不斷地強化,這樣一提到這個孩子,他的形象就會出現在自己的眼前。吳蓉瑾說:“我把人家的24小時活成了我的48小時,時間壓縮在里面,但是我覺得很幸福,尤其是看到家長,他們看到你記得孩子的激動......小孩子拿起電話來,我就知道他是誰,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做老師的不就享受這些嗎。”
主題時代楷模頒獎詞范文二
“只要人能救出來,一切都值了”
——記時代楷模、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
一組數據記錄著肖文儒為應急救援事業作出的努力——參加工作38年,參與、指揮和指導礦山、隧道、山體垮塌等事故災難救援700多起,成功救出被困群眾1000余名,記錄救援事故的本子有40多本,發表論文30余篇……
面對一次次事故險境,他赴湯蹈火、逆向而行,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轉化為科學救援、安全救援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守護生命、守衛安全的贊歌。
危險一線,他經歷生與死的考驗
1983年,21歲的肖文儒從山西省雁北地區煤礦學校畢業后,分配到大同礦務局礦山救護大隊。作為地下采煤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那時的肖文儒還沒意識到自己從事職業的危險性。
在救援現場,肖文儒曾經歷過4回二次爆炸,每一回都是命懸一線。
“那真是生與死的考驗,水與火的洗禮。”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一起煤礦火災事故,讓他記憶深刻。
因為通風不良,一個煤礦井下,積存了幾十噸煤粉的中部巷道發生自燃。到達現場后,肖文儒舉起水槍開始滅火,水一沖起煤層,火光就跟著出來了,水、火、瓦斯、煤塵等多種致災因素在井下受限空間內交織疊加。“我意識到會發生爆炸,趕緊讓隊員全部趴下。”果不其然,從水槍里噴射而出的水柱,攪起更多的煤粉,導致井下發生二次爆炸。提前趴在地上的肖文儒,并未驚慌失措,而是手拿水槍繼續滅火。“我知道氧氣是有限的,一直打火就能控制火勢。如果當時我停止滅火,可能就‘光榮’了。”肖文儒說。
時至今日,肖文儒還經常夢到火光滔天的場景,他獨自行走在火海邊緣。肖文儒也曾猶豫過,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動,慢慢消除了他心理上的落差和壓力。
2017年10月,遼寧阜新萬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遇險地點瓦斯濃度高達4%以上,但凡有一點火花即刻就能引發爆炸。肖文儒力排眾議,冒著二次透水、冒頂和瓦斯窒息的危險,兩次爬過回風巷,下井查看現場,提出救援措施。最終,8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
同樣的拼死營救,還發生在遼寧本溪。2018年6月,遼寧本溪思山嶺鐵礦措施井井口發生炸藥爆炸事故,根據應急管理部部署,肖文儒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當晚,肖文儒在井口附近指導救援,對散落在廢墟中的炸藥、雷管渾然不覺。直到天亮后救援人員清理現場,他才發現自己被“炸藥包”包圍。
“逃生是人的本能,但我們是向險而奔、逆向而行。越是險象環生,越需要我們深入其中。這是黨和人民賦予‘守夜人’的職責。”肖文儒說,“每一起事故救援都很難,但人被救出來的那一刻,我們心中的欣慰和喜悅,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體會不到的。”
專業敬業,他多次創造救援奇跡
礦山救援是一項集專業性、業務性、技術性、實戰性于一體的系統工程,要有頑強拼搏、勇于奉獻的精神,更要堅持科學決策、安全救援的原則。
在救護大隊的17年間,肖文儒參與處理煤礦救援事故500多起,他膽大心細、勇于拼搏,練就了過硬本領,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0年,在處置山西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王家嶺礦透水事故中,肖文儒先后5次下井指導施救。在救援關鍵階段,他身背呼吸器下井偵查,掌握了第一手信息,會同地方政府人員制定了嚴密的行動方案,奮戰8天8夜,為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礦工作出了突出貢獻。
這次救援被困礦工的壯舉,獲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贊譽。“世界礦業史上最讓人驚嘆的救援之一”“成功書寫了人類的大營救”“‘中國礦工獲救’居世界十大救援奇跡之首”——許多國外權威媒體這樣評價。
1000多名救援人員,連續奮戰14個晝夜,救出11名礦工——山東棲霞笏山金礦“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可以說是國內難度最大的礦山救援案例之一。舉棋若定的肖文儒,為這個被稱為“教科書式的經典事故救援案例”,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起初,現場指揮部決定布置4個鉆孔進行施救。但因該礦巖層地質條件復雜,有構造破碎帶,2號鉆孔卡鉆廢棄。應急管理部工作組成員肖文儒果斷向指揮部建議——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一臺高性能鉆機和專業操作團隊趕赴現場救援。
事后證明,這是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關鍵舉措。原來,13日開鉆的3號鉆,孔鉆至井下521米處時,井底偏移達7.4米。經專家組充分論證,決定由新調來的大地特勘隊對3號鉆孔進行糾偏透巷。17日13時56分,這個“生命通道”終于打通。
救援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可謂“一山放過一山攔”。由于3號鉆孔涌水在巷道積聚,工作組建議指揮部啟用備用的4號鉆孔代替3號鉆孔,承擔“生命通道”功能。為防止4號鉆孔發生涌水,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并被指揮部采納。后來,被困人員轉至4號鉆孔下方,最終11人獲救。
肖文儒的專業能力、業務素質在一次次救援實踐中得到有力印證,他是救援人員心中“權威”的代名詞,是新時代科技人才的突出代表。
在救護大隊那些年,肖文儒不斷探索實踐救援新技術;為實現更加科學、安全的救援,他38年來不斷總結應急救援經驗,參與《礦山救護規程》制定和修訂,主編出版了《礦山事故應急救援典型案例及處置要點》等;為持續發展壯大應急救援力量,他一次次到基層調研,為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特別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建設貢獻了力量。
立志奉獻終身,他為礦山救援傾盡全力
多年一線救援的“火里來水里去”,讓肖文儒患上了關節炎。從事應急救援指揮工作后,又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大,造成了他心臟血管95%堵塞,因而進行了心臟支架手術。家人跟他說要注意身體,他卻比以前更拼了。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肖文儒總是將前往現場救援說成去地方出差、調研幾天。做完心臟手術不久,肖文儒又沖到一線。在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疲憊的面孔,姐姐立馬撥通肖文儒的電話,近乎咆哮地問:“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辦公室里,有一個行李箱,便于他接到救援任務后“說走就走”。他說:“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切都值得。”輕描淡寫的一席話,卻讓人看到人民在他心里的分量。
2017年6月,四川茂縣突發山體垮塌。肖文儒帶領工作組攜邊坡雷達趕赴現場,保障救援環境安全。他沉著冷靜、精準研判,帶領工作組和當地政府部門人員進入作業區。很多人并不知道,由于過度疲勞,加之烈日暴曬,他出現了血壓升高、頭暈等癥狀,就著涼水服下藥片后,才撐了下去。
“這些年,我最難以忘記的是驚心動魄的事故現場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歷盡千辛萬苦把人救出來。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來,一切都值了。”對于這份事業,他永遠保持著沖鋒的那股勁兒。
像肖文儒這樣連續從事應急救援一線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見。當年參加全國救護大隊長培訓的同期隊友大多已改行換業,但他還是舍不得自己的專業。他說:“其他行業有很多人干,但礦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這30多年的實戰經驗,我的工作有價值,我愿意傾盡全力。”
主題時代楷模頒獎詞范文三
5月25日,我有幸作為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代表,在莊嚴神圣的人民大會堂受到_的親切會見,并在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作為代表發言。_的深切關愛和躬逢盛會的無上榮光,讓我的內心始終澎湃著激昂奮進的力量,我將擎旗奮進、再立新功。
“時代楷模”、福建省公安廳黨委原委員、福州市原副市長、公安局原局長潘東升是我和戰友們一言一行看得見、無怨無悔跟著干的身邊榜樣。他離開我們已經快10個月了,但在我們心里,他從未離開,他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賡續英雄血脈,繼續為守護好群眾的幸福安寧而不懈奮斗。
潘東升同志忠誠奉獻、堅守初心的一生,是我們進行忠誠教育最生動、最鮮活的教材。他犧牲后,全局以“學英模、鑄忠誠、見行動”為主題,組織開展了潘東升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座談會近百場次,進一步推動公安機關黨建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實現了公安工作部署到哪里、黨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永葆福州公安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
潘東升同志身上那股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的精神,是令我們全局民警最欽佩的品質之一。我們沿著他的足跡繼續奮勇前行,積極探索完善“情指勤輿督”一體化實戰化機制,依法嚴厲打擊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違法犯罪活動,受到群眾交口稱贊。
潘東升同志生前常教育我們:“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福州公安扎實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落地落實“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改革舉措,使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我們還立足福州僑鄉特點,創新推出一系列便僑惠僑創新舉措,實實在在幫助僑民解決了一批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潘東升同志用率先垂范和嚴格管理,確保了隊伍風清氣正、廉潔務實,用真心真情的暖警惠警舉措,讓民警們生活舒心、干得安心。福州公安以鍛造高素質過硬公安鐵軍為目標,進一步創新隊伍管理機制,優化從優待警舉措,公安隊伍的履職能力和紀律作風不斷提升。
潘東升同志雖然倒下了,但他那忠誠為民、干凈擔當的精神時刻激勵和鞭策著我們不忘初心、奮勇前進。我們將始終以公安英模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模精神,努力創造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主題時代楷模頒獎詞范文四
在今年1月收到習近平主席回信后,六連的戰士爭相傳閱、抄寫銘記,展開討論。六連指導員馮杰說:“從戰火硝煙中走來,我們要傳承鐵心跟黨走的忠誠基因,做聽黨話、跟黨走的‘硬骨頭戰士’!”六連戰士王冬林在士兵講堂上發表演講:“新時期發揚‘硬骨頭精神’,就是要把咱們連鍛造成聽黨話、跟黨走的過硬連隊……”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之際,中宣部授予“硬骨頭六連”“時代楷模”稱號。
六連被國防部和授稱的時間分別在1964年和1985年,學習“硬骨頭精神”在不同時代的價值內涵,蘊藏著中國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力量。
在當下這個以逐夢奮進、和平發展為主旋律的新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硬骨頭精神”?
國際局勢風云詭譎,強軍興軍還需“自身硬”;國家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深化改革和開放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三大攻堅戰”需要“硬功夫”攻堅克難……
急難險重礪硬骨!
越是這樣的關鍵時期,“硬骨頭精神”越是顯示出特有的價值。“硬骨頭精神”強勢“出圈”。
20__年5月,中央網信辦、政治工作部聯合舉辦的“相約強軍新時代”網絡名人進軍營活動來到硬六連。連隊黨支部決定,全連“素面迎檢”,不做特意準備,不搞特殊接待,連隊正常組織訓練,硬骨風采通過網絡向全國直播。網絡大v都紛紛點贊:“‘硬骨頭六連’果然名不虛傳,今日一見深感震撼!”
“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走出校園的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價值觀?在‘硬骨頭六連’當兵時我就明白一個道理,跟黨走準沒錯!”北大燕園,百年講堂,一位學子關于“青春的顏色”的演講激情澎湃。
他叫李波,北京大學在讀碩士生。令聽講者更為關注的是他的另一個身份——“硬骨頭六連”退伍戰士。李波說,六連是自己的另一所“北大”,在那里,他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中國最高學府的講堂講述“硬骨頭精神”,青年學子深受感染。
歷經戰火的淬煉與洗禮,經過時代的打磨和升華,“硬骨頭精神”不僅是人民軍隊的戰斗之風, 更是時代之風、大國之風。
在新的歷史時期和新的廣闊天地,“硬骨頭精神”必將像這海天之間劈波斬浪的兩棲戰車編隊一樣:
硬骨任爾風波起
鋼鐵洪流永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