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滄浪之水讀書筆記摘抄滄浪之水讀書筆記字篇一
最近臥床待眠時,又拾起枕邊的《滄浪之水》慢慢翻閱。
《滄浪之水》的作者是中南大學閻真教授,小說在20xx年4月的《當代》雜志上刊發后,獲《當代》年度文學獎一等獎。20xx年10出版后,半年內印刷5次,前后重版三次。并改編為23集電視劇《歲月》(原名《城市里的春天》)。
小說以娓娓而談的筆調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展示了深受父親人格影響的主人公池大為的豐富人生境遇。其父池永昶深得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秉持千百年來中國優秀文人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池父遺物——《中國歷代文化名人素描》中描繪的十二位圣賢,是其人格楷模,更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固有的精神家園,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薪傳下來的種種優良傳統的象征。中國歷代文化名人的高山景行,也同樣深深影響了池大為。
在社會大轉型中的池大為,雖然人生觀、價值觀與物俗橫流的社會格格不入,但面對官場、親屬、同事、同學四大圈子的逼迫,不得不使他猶如封面的石頭,從清亮的水面掉入漆黑的水底,磨去了四周的凌角,融入到現實社會當中。
但市場經濟的大潮并沒能徹底沖刷掉池大為骨子里的傳統文化血統,在小說結尾處焚燒父親遺物的時候,看著“書頁在黑暗的包圍之中閃著最后的光。”池廳長最終“死死盯著那一點亮色,像要把它雕刻在大腦最深處的褶皺之中,那里是一片無邊的黑暗,一點亮色在黑暗中跳動。”這是他是心路坎坷復雜歷程最終走向復活實現自我價值的根源。
斷斷續續看了幾遍,總想寫點什么!
中國人文知識分子歷來就是一個矛盾的群體,在傳統文化被不斷重構、整合的今天,知識分子的道路選擇仍然是一個問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物質文化需求的提高,經濟建設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堅守文化傳統不應該固守清高,應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只有積極用世,真正融為大眾的一員,讓傳統的精神資源與現實社會產生有機的整合,固守心靈的真誠和人格的堅挺,才能使個人的價值得以真正實現。
作為統計人,在各方需求的紛擾之下,我們既要堅守自己的職業操守,謹守心中的那點亮色,保證統計數據真實可信,又要更好更優地為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服務。這就需要我們切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經常“照鏡子、正衣冠”不斷調整思維角度和思維模式,積極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才能進一步加強統計服務職能。不斷“洗洗澡,治治病”,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力度,才能充分發揮統計監督作用。
我們只有打破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理,密切聯系基層群眾,重塑統計人形象,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不被社會置疑和摒棄。
滄浪之水讀書筆記摘抄滄浪之水讀書筆記字篇二
我想趁著今天剛將此書讀完,心里頭還有些想法,有些能夠分析清晰的思路,順著來寫一寫自己的一些心得。
看完此書,感覺有一種被洗禮過的呆滯,我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沒有想到書中的人情世故、官場云涌讓我原有的價值觀有一種震撼,我似乎覺得我所認為的,我所深信的東西只不過是一種徒有亮麗的光表,卻絲毫沒有窺視到內里的深邃。
書中的主角池大為從一個剛入機關的小人物到一廳之尊,中間歷時了近10年的時間。在這十年里,池大為的人生觀、價值觀隨著他的生活環境不斷地在改變。一開始的清高和孤傲救世,在世俗的現實被磨得不見痕跡,取而代之的是世故的處世技巧和察言觀色的行為作風,已至到手握重權時的官威架子。一個人的成長主觀意志很重要,但是客觀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時更是不可抗命的,不適應只有被人遺忘在角落,適應了抓住了就飛上枝頭變鳳凰了。這是人間的喜劇,也是人間的杯具。
我一口氣就讀完了這本書,一本強烈震撼了我心靈的書。我以為寫得不是虛構的,活生生的現實。我不自主的將書中的一些細節跟我的經歷過的現實聯系,竟然發現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場境。我想到以前那次去拜訪公安局,接待的科員將我們領到他的領導辦公室,泡茶斟茶,招呼好又跑回隔壁辦公室拿了筆和筆記本坐在靠門口的椅子上做筆錄,畢恭畢敬。我想到了平常辦公室的工作生活,有時一對照,我竟是嚇了一個寒戰,感嘆不已。人言可畏在書中和生活中都找到了活生生的例子。古人的智慧深遠博大,已至能夠影響中國幾千年至今而放諸今天之四海,亦恰到好處。
每個人是有一把尺,在書中池大為看來是有的,在現實中的我更是有的。但是或許只限于今天。因為明天我的環境改變了我的尺可能也就改變了。道理是掌握在誰的手里,有時是不辯自明。有為青年還是只有不斷提升自我,于細微處,在一行一動間不斷審視自我,改變以往的不適的做法,時時提醒自己如何將話說好,如何將事做對,如何與人處好,如何把握機會,如何提升自己的真本事,如何提高自己的形象和威望。
滄浪之水讀書筆記摘抄滄浪之水讀書筆記字篇三
《滄浪之水》,一個當代知識分子精神被損毀、被扭曲的過程,直接冷峻地展示了人的沉淪。
我們該堅持什么,抵抗什么,這個本來我早就以為想清楚了的問題,現在卻發現大家都在尋找卻誰也沒有答案。這真讓人沮喪。
我們不要站在某種道德高度去審視誰的靈魂。事實上閻真講的故事里也沒有任何簡單的批判,而是近乎殘酷地跟池大為和我們一起,擊碎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追問卑微人生的意義。
生活就是這樣。這樣就是生活。
人生很短,所以必須很努力去追求很多東西,因為你不會長生不老,沒有資本一直等待下去。什么樣的選擇,相應的代價。
池大為的蛻變過程是驚心動魄而又漫長得殘忍的。在炎涼冷暖的人情世故里,在波詭云譎的政治舞臺中,在光怪陸離的世象百態間,我看到了一個鮮活的人怎么樣堅持,堅持到頭破血流,堅持到悲哀地發現:只有他一個人在這個自覺崇高的堅持里越來越無能為力越來越無法堅持;我看到了一個善良而執著的青年,面對自己卑微的靈魂和巨大而神秘的世俗力量懸殊對比時,如何彷徨、猶豫、懷疑和煎熬,最終不得不自宮了不合時宜的知識分子操守,親手殺死了過去的自己。
自我是人性的盲點,人太愛自己,本能地從自我的立場去體驗一切,批判一切,本能地排斥那些對自己不利的東西。人都是有偏見的,偏見無法用邏輯來矯正,它本身就是一個邏輯起點,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自然規律。
老虎吃兔子,誰規定老虎是壞,兔子就是好的呢?
生命如水,生活如歌,人生如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