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生命的高度篇一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命高度的凝結作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過千山越過萬水,只剩千山萬水流淌過生命的年輪。他們都曾在屬于自己的國度里絢爛的存因為那份熟稔,源于那份勇氣,他們至今依舊完整。
他是海子。用火一般的生命熱愛過這個世界,那份熾熱。當他用盡全力去擁抱這個世界時,才發現一切都被耗盡,很多東西都已經黯然失色。他賣力的喊過:人要有最樸素的夢想和最遙遠的未來,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遙馬翻。(洋蔥的第一層皮)的確,他做到了,他選擇了極端,用極端的`結局沖擊現實的棱角。給了那個曾經不容他一席之地的現實一記響亮的耳光。海子用年輕的死亡想沖洗凈這個污濁的世界,他用無與倫比的勇氣去挑戰世人的目光。
請不要否定海子,沒有勇氣的支撐,即使他對詩歌有多少摯愛,也成就不了他死亡的永恒。在詩歌的國度里,他是經驗十足的王,但內在的依舊是那股沖破所有世俗羈絆的勇氣,那股力量,讓他在走上山海關的那一刻,只有堅定的信念和對理想的追求,瘦弱的他在那一刻,高大的讓我們所有人都為此仰望,生命的高度在傾刻間因此而被凝結。
走過海子,驀然間發現他——倉央嘉措的身影也回蕩在人間。青海湖的美,因為她的藍,但更因為她曾承載了倉央嘉措靈魂的歸宿。他是宗教,政治和世俗的矛盾者,他的出生否定了所有,甚至于生命都要為此終結。終于,當他的追求與現實以矛盾的形式激化到極限,他毅然決然地走向真正屬于他的時空。
落寞的他在那一刻如何能夠承受得住這份世俗,當然,勇氣是最好的佐證,沒有勇氣,他對理想境界的詮釋,全是蒼白的,他對詩歌的經驗把握有多深刻,才能支撐他義無反顧的走向那個象征所有追求的青海湖畔。
的確,梭羅也做到了,經驗讓他有所深思,勇氣讓他付諸行動,在他一舉成名的時候,大膽地拋開浮名和欲望,孤身一人跑到瓦爾登湖畔,生活了兩年,隨之而來的便是《瓦爾登湖》的問世。
在真正屬于他們的時空,經驗和勇氣凝結了他們生命中理想的堅守,更給了他們生命的高度。
生命的高度篇二
成熟不是市儈和庸俗,這種成熟的核心精神不過是妥協和和順從,茍且偷生、唯利是從,這是小人的智慧,并非是社會的主流,成熟是一個人攀登的高度,是一種閃亮的智慧人生。
成熟不是手中的酒杯與指上的香煙,不是手臂上的刺青也不是怪異的發型,更不是小資情調的淡淡憂傷,與自我傷感,有意的表現成熟那是幼稚,沒有境界與深刻,進而愈加明顯地凸顯了自己的淺薄無知。成熟是無需表現與無意于表現的,表現成熟,這是年輕與幼稚兩種人的通病。
成熟的標志是什么,成熟是一種對自己的肯定,遇事有自己的主見。
當你遭遇挫折時,你不會止步不前輕言放棄而會坦然面對,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將其克服,如果你對于一切事情都成竹在胸,別人的批評意見及外面的侵襲不能打動,那么你就擁有一切力量中的力量,相反,假如你遇事舉棋不定猶豫不決,那么你會像一葉孤舟,永遠的漂泊下去。
成熟的標志是什么,成熟的標志是學會用別人的眼光看待自己。
成熟的標志是什么,成熟的標志是善于否定自我。
當你稍有成績時,不會沾沾自喜,而是告誡自己今后的路還很長,如果你沒有失去方向,你一定能笑到最后笑得最甜!
還要指出,成熟并不排斥純真,真正的成熟是理性,智慧與道德的統一,趨炎附勢、唯命是從,這種庸俗而奴性的成熟不值得羨慕,這是蠅營狗茍的小人智慧,只能獲小利,而不會大有作為。
只有站在生命的這個高度來審視自己,才能收獲累累碩果。
生命的高度篇三
在去年最后一個月才讀完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是鄧若虛的譯本,很薄,但拖了有一段時間才看完。
作品講述一個人將另一個人作為“美好”存留在心中,然而這個心中的“美好”超越了那個人本身,從具象變為虛幻。而整個過程,也就是一個幻象的破滅,破滅的幻象。
首先要明白的是,杰伊·蓋茨比其人的great到底在哪里。他的心中有著純粹的追求,他的身上有著所向披靡的勇敢,沒錯,敢于追求自己的美好理想正是他的了不起之處。這是在現世彌足珍貴的執著,不顧一切的奮斗,想盡辦法前往那個不變的終點。盡管這股勁頭用錯了地方,最后是個令人百感交集又無話可說的結局。
其次,從最淺層的層次來說,這本書的格局并不大,主要角色其實只需記住四位,湯姆、黛西、蓋茨比、“我”。時間線跨越也不長,僅有五至十年。故事演繹在美國東部和西部。或許很快就能讀完,但菲茨杰拉德筆下的細節描寫實在美得動人心扉。實景即便只是綠色植被,也如難見的極光般絢爛多姿;即便只是微小的心理變化,也將它擴大千倍萬倍——如果是愛好優美抒情文字的人,我想你會為《了不起的蓋茨比》作一百多條書摘。
內容毫無疑問是一個愛情故事,還有超越物質的精神追求。重中之重——我從書中讀出的不止一股腦往前的愚蠢行為造成的悲慘結局,更有金錢物質對人的階級劃分,以及階級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蓋茨比對黛西的深情不可質疑,但黛西在最終選擇的時刻卻用毫不負責的'言語說:“你還要我怎樣做?”金錢和地位給予這位女性的不止時間無法留下痕跡的青春面貌,她總是在人類社會的較高層嬉笑著低頭看下面——而蓋茨比不一樣,他生于社會較底層,即使后來踩著金錢站到同樣高度,本質卻仍然善良、滿懷期待。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現實距離和幻象竟然差了這么多,就像流離的生物在絕境中逢見虛假的生路,而悲傷甚至走得比死亡還要慢,浪潮尚未淹沒,生命已經停息。
如果任何一個普通人也如此將本心放在首位,那么這將是他彌足珍貴的瑰寶。金錢與現實或許會激烈沖擊一個人的思想,但人類應當貫徹人本身的強大:堅韌的內心。
人的偉大之處正是在此。
我們同時也能意識到一個可悲的現實,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隱形階級是確實存在的,且無可避免。而卡拉韋先生也許便是我們該學習的榜樣——心懷善良。在蓋茨比死后,他突然感到一點自豪,仿佛他這個與其相處并不算久的男人才是蓋茨比的真正的畢生摯友——“每個人死后,或多或少都應該得到他人真切的關心”。金錢無法衡量生命的輕重,通過墳墓,我們都平等站在上帝面前。
要有純真的勇氣去正確追尋理想,我們無需理會美好幻象的真假,只需奮力向它進發,前提是一定要認知正確。也千萬不要悲哀這金錢構造的現實,迷茫人海中,我們須存留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