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優秀作文的寫作技巧和方法,我們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一起來看看一些優秀作文的實例,希望能夠啟發我們的寫作思路。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一
今天,我路過一個餃子館,一陣微風拂過,餃子的清香撲鼻而來,勾起了我對媽媽包餃子的記憶。
記得有一次,媽媽買回來一袋餃子皮,說要包餃子給我們吃,這可把我們幾個孩子高興壞了。只見媽媽拿出一塊肉,剁碎后加了些蒜末和鹽,用手拌了拌,餃子餡兒就做成了。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包餃子,只見媽媽拿出了餃子神器,先是把餃子皮放上去,再往里面放一勺陷兒,最后使勁兒一捏,一個鮮活的餃子就“呱呱墜地”了。我們覺得很有趣,就動起手來。媽媽目不轉睛地盯著我們,并投來了關切的眼神,當我們動作不標準時,她就手把手地教我,絲毫沒有不耐煩。就這樣,一會兒的功夫,40多個餃子全部都包好了。
開始煮餃子了,媽媽等到鍋里的書沸騰的時候,把餃子一個一個地丟進去。那白白胖胖的餃子就像一個個游泳健將接二連三地跳進泳池里。只見他們在水里翻來覆去,當他們都變得鼓鼓的浮在水面上時,媽媽笑瞇瞇地說:“餃子熟了。”
那餃子散發出來的香噴噴的味,頓時吸引了我們幾個小饞貓。等餃子端上來時,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夾起一個餃子,蘸了一點醋,直接放到了嘴里,只覺得嫩嫩滑滑的,我又連吃了幾個,才反應過來,這就是餃子的味道,摻入了媽媽的愛,可口又甜蜜。
此刻的我早已垂涎欲滴了,我得趕緊回家去吃媽媽的餃子了。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二
一串串的紫色花兒,每次經過,你總不吝惜你的味道,悄悄的灑遍我們的全身,以至于我們每次嗅到你的味道就讓我們想起發生在你盛開季節的故事。遠遠的,它帶著馨香飄進記憶;再近點,它就帶著嗆得人流淚的刺激霸占我的思緒。從來沒深究你到底是什么花兒,其實這也不沒關系,因為你在我的記憶里根深蒂固,你不僅代表那個季節,更是我們的過去,過去的故事。
身邊除了他沒有其他親人我們提前到校報道,那時候學校還沒有接新生的場地,我們悄悄的來,然后被安排在一家旅館里,休息了兩天才有新生陸續報道,看到其他新生都是一家人陪伴,說實話我心里并沒有落寞感,只是覺得我比他們都堅強,我可以一個人打理我自己的事情,不需要父母操心。那個時候一切都是新的,空氣中的味道都因為學校有很多樹木而分外清新,深呼吸著校園的空氣,我知道我的未來再一次在這里起步,心里那種期許混著自由在心里格外清晰,格外明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三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記憶,記憶中包含著酸、甜、苦、辣、咸,可我的記憶卻是甜中帶著苦。
我的記憶就是從一條流浪狗開始的。它既不是什么名狗,也不是什么寵物狗,它就是一條普普通通的土狗。記得它剛來我們家的時候,身上很臟,但是特別討人喜歡。因為它有一對彎彎的耳朵,一雙水汪汪的眼睛,一個敏感的小鼻子和小小的嘴巴,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來戶”,意思是因為它走到了我們這戶人家,所以名叫“來戶”。
記得有一次,我正坐在那里吃餅干,它蹲在我對面,瞪著圓溜溜的眼睛看著我。我看它很可憐,就扔了一塊餅干給它。它走過去聞了聞,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完那塊餅干后,它又朝我走來。我摸了摸它的頭問:“你是不是還想吃?”它叫了一聲,我連忙到房間又拿出了一包餅干,取出了一塊,往空中一拋,它雙腳跳起,一口就咬住了那塊餅干,我又驚又喜。
經過這件事后,我們由陌生到親近。每到早晨,它汪汪地叫,好像在叫我起床;早上晨跑的時候,它也跟在我后面;晚上散步的時候,它也要跟著我一起散步;每當我出去玩的時候,它也會依依不舍。
記得有一次,我做錯了一件事,被奶奶罵了一頓,我坐在地上大哭了起來。它走過來,舔了舔我的手,我沒有搭理它,繼續流“金豆豆”,它后退了幾步,雙腳跳起來,頭朝右邊看,那樣子真像在跳舞。我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它見我笑了,默默走開,可回來的時候,它的嘴里竟然含著一朵花,我開心極了。幾天后,因為外婆生病了,我去探望外婆,在外婆家住了三四個月才回奶奶家。奶奶見我回來了,開心地說:“回來了,快來吃飯。”我走過去,發現桌上有許多好吃的:餃子、雞腿、魚、還有一盆大火鍋。我問奶奶:“奶奶,來戶呢!從我回來到現在,都沒有看到它,它在哪里呀?”奶奶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只是不停地催促我:“快吃,快吃,涼了就不好吃了。”我更加覺得奇怪了,準備去問最疼我的爺爺,在過道上,我聽到奶奶焦慮不安的聲音:“老頭子啊,怎么辦?思雨問起了來戶,我應該怎么回答她?”爺爺說:“那你就跟她說來戶出去玩啦!如果她知道來戶死了,一定會很傷心的。”聽到了這個消息,我真后悔自己怎么不早點回來,不由得嚎啕大哭起來。
從此,我永遠只能在這甜蜜而痛苦的味道里尋找著我的來戶。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來戶,看見了它非常痛苦的樣子,我很難過,正準備伸手去抱它,“叮鈴鈴……”一陣鈴聲把我吵醒了。我走出門外,坐在椅子上,回想起我和來戶的快樂時光,不由得從房間里拿出了一包餅干,我似乎又看見了來戶,我扔一小塊餅干,它跳起來接住了,我正準備去抱它,它不見了,那塊餅干掉落到了地上,碎了,就如同我的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四
小時候有的人喜歡溶化舌尖的棉花糖,有的人喜歡吃酥鹽餅干,有的人喜歡吃麻辣小龍蝦。吃過很多食物,我發現目前只有一個我認為無缺點的,其它的不是太油,太甜或太咸,就是粘在手上粘糊糊的。大家都認同好吃的雞湯,又補身體味道又好,但我認為雞湯太油了,不光看上去一層黃黃的油,喝下去也有油膩感,如果不喝水,感覺胃里的東西好像都惡心得吐出來。就算去掉上面的油,下面的湯喝起來還是不舒服。我吃過的東西,基本都有一個缺點——不耐吃,長久的吃會讓人產生厭惡感。但它不一樣,它是溫州特產之一,經歷了歷史的驚濤駭浪,依然沒有消失,它就是杏仁腐。
小時候爸爸天天給我來買杏仁腐吃。我對它也有一定的了解。簡單的杏仁腐只需瓊脂和糖燒化,攪拌上牛奶或椰子,放在模具中靜置放幾個小時,成果凍狀后切成小片就完成了一步,剩下的就是將水果放上去,加上一勺涼水,加上一勺小糖水,最后加上重要的佐料——薄荷水,然后放上一些黑芝麻,正宗的杏仁腐就做好了,當然,水果可以隨心放,也可在做過果凍時放上一些胖大海細絲,不上火,口感也好。果凍無色無味,沒有平常果軟,但加上甜甜的橙子,清涼的甜水,味道是無與倫比的。水甜而不膩,涼而不冰,就算喝上再多也和清水一般沒有“雜味”,唯一是它十分好喝。再說水果,最好放橙子,酸酸甜甜的橙子配上甜水。讓人神清氣爽,果凍無色無味,但配著其他東西嚼嚼也有一番風味,加些椰果是最好不過了,在嘴里又好吃又有嚼勁,是吃杏仁腐的點睛之筆。
不管是什么食物,都有人偏偏愛獨忠,對食物的評價因人而異,但在我心中,杏仁腐的地位依舊是很高的,它不僅承包了我的童年,也是帶著回憶溫度的美食之一。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五
在過年的時候,媽媽為我們做了一頓尚好的美味佳肴,這便勾起了我對童年美好的記憶。
小時侯在故鄉里,我和爺爺奶奶一起住,平時每逢過節的時候奶奶都會為我做很多好吃的,但是我們那里有一個習俗,但凡過傳統的節日時,做好了飯菜必須拿出一部分供奉神靈,讓神靈先吃飽喝好,然后我們才能準備開吃。吃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細節,長輩開始吃了,我們才可以吃,這樣就充分表達了我們對長輩的敬意。
要是到了中秋節,家里都會去集市或商店里買月餅如五仁月餅或我最愛吃的沙拉月餅和水果味月餅,不僅要買月餅還要買菜和肉類,和土豆、西紅柿、豆腐等,回到家后就開始做飯,在老家可不像城市那樣用煤氣做飯打火按一下就開的那種,老家還是用柴火燒水做飯炒菜,當然中秋節也是我們那里的傳統節日,也要供奉神靈保佑,還要燒紙錢給他們。到了晚上我們就會把把月餅放到外面,邊看月亮邊吃月餅,在小時候,爺爺會考我唐詩,他說出一個詩人,讓我對出詩句,后來慢慢加大難度,讓我隊秋思的`詩句我對不出爺爺就會告訴我答案,這樣就會給我的唐詩加深印象。
到最后肯定是過年了,家家都會殺豬宰羊,會打年糕買年貨,要是那家殺了豬今天就是他家請客會把大伙邀家請客把大家到家中吃飯,到下次我們會也會邀他們,過年也是跟其它節日有所不同的,每家都會做好吃的,都會拿一點送到祠堂去,大伙一起供奉神靈燒紙錢放鞭炮。然后每家都要輪流叩頭保平安,這些事做完以后,大伙都回家過年,吃團圓飯放鞭炮,還會給我們小孩子壓歲錢然我們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有出息,這就是我的家鄉,就是我記憶中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六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陽光,記憶中的味道初二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陽光,是生命之源,它帶給世間萬物光明、溫暖。陽光總是在清晨照亮我朦朧的夢。我喜歡站在窗前,投入陽光懷抱的一瞬間;我喜歡用手握著陽光,讓它在我手心上跳躍;我也喜歡像兒時一樣,瞇著眼睛,讓陽光在我睫毛間編織彩虹。在我心中,陽光是以味道而存在的,不見陽光,但它的味道仍保存在記憶中。
奶奶正將新做的被子移到院子里,讓被子接受陽光的洗禮。我折下一株樹上的新葉,放在手中擺弄。陽光在樹葉間穿梭,一閃一閃的,時而柔和,時而有些許刺眼。幾只燕雀沐浴在陽光下,不時地為陽光譜曲,身上的羽毛在微風中變幻著色彩。看著散落在各處的陽光,我不經意間向奶奶問道:“奶奶,陽光有味道嗎?”“當然啦!”奶奶一邊抖著被子,一邊笑著說“孩子,你來仔細聞聞,陽光是溫暖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顯然,我對奶奶的回答并不滿意,怎么會有溫暖和幸福味道呢。我沒再問下去。我丟下那株葉子,任憑它在微風和陽光下擺動。
午飯后,我準備在那間背對著陽光的屋子里午休。這時,奶奶將院子里的被子抱回了屋里。“孩子,你來試試,看看是不是很暖和?”被子如同羽毛般,輕盈地落在我的`身上,霎時間余溫布滿全身。與此同時一陣熟悉又陌生的味道籠罩著我,這是泥土的清香,還是花朵的芬芳?我忽然醒悟,是陽光的味道,更是溫暖和幸福的味道。在這特殊的清香中,有奶奶的心血,有被子里愛的味道。隱隱約約,進入夢鄉。只待,轉過身的陽光,再次把我喚醒。
陽光給了自然溫暖,自然給了這生命之源新的生命,它賦予陽光味道,賦予陽光形態、顏色。這,是自然的饋贈。每當見到陽光,總能聞到這種味道。即使不見陽光,味道也會在記憶中生根、發芽,長出溫暖,孕育幸福。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七
鄉下翻建房子,那陪伴我童年的老屋要拆了。
面對殘磚剩瓦,心中不勝感慨。那張我曾經一直坐在上面無憂無慮吃飯的凳子,被工人扔了出來,不要了。
沉浸在回憶中的我無意中轉身,屋前一片絲瓜藤曲曲繞繞,纏在晾衣架上,幾根嫩嫩的還沒成熟的小絲瓜在碧綠的葉子里若隱若現。
爺爺年輕時做過老師,畫畫很有些功底。那年,也是盛夏,我和爺爺坐在絲瓜藤前,他拿出一張廢紙,哥哥小時候用過的頗有些久遠的一只老鉛筆被他輕輕握在手中,毫不費力地刷刷點點,只偶爾抬頭看一眼,不一會兒,一片生機勃勃的絲瓜藤就躍然紙上,不僅形似,而且神似。但當時的我還看不上這沒有色彩的畫,批評他是個“假老師”。
那張畫早就不見了,而我,此刻卻似乎嗅到了那支在抽屜里陳放了很久的老鉛筆的味道。哥哥小時候,爺爺肯定也這么畫過,以他自己的方式培養著我們這相差了十來歲的兄妹倆的藝術細胞。
那年夏天,絲瓜湯是我們餐桌上的常見菜,奶奶會在湯里精心放上我愛吃的雞蛋和榨菜。我就坐在那張凳子上,奶奶會使勁地給我夾菜。不認字的她會絞盡腦汁想出許多絲瓜的功效來哄我吃飯:“絲瓜清涼,吃了不長痱子,多吃點。”她自然不會有更多的美麗詞匯,只會一個勁兒讓我“多吃點”。面對眼前的絲瓜藤,一陣熟悉的絲瓜湯的清香撲鼻而來。
也許沒有什么可以永存,比如我斷斷續續在這里生活了十余年的老屋會被無情地拆掉,比如我坐在上面吃了無數頓飯的凳子會被扔掉,然而記憶,會伴我長大,記憶中的鉛筆和絲瓜湯的味道不會淡忘。
童年的味道是什么?是那支在抽屜里陳放了很久的老鉛筆的味道,是嫩嫩的青翠碧綠的小絲瓜的清香味,還是爺爺畫畫、奶奶做菜的生活氣息……這些味道伴著孫兒成長,將是他魂牽夢縈一輩子的記憶,每當回首,老屋檐、絲瓜湯、小凳子、祖孫情,都會和諧地描繪到一幅畫面里,閃回于未來每一個思念故鄉的深夜。
老屋將被拆毀,好在記憶不會被拆,這些飄揚在往昔歲月中的甜美味道,能一直回味在生活里,余韻悠長。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八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曾經的齊聚一堂的歡樂總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悄然消失。今天是我們三下鄉來到這里的第九天了,這就意味著我們進入了倒計時,還剩1天我們就要說再見了。
白駒過隙,恍若一夢。而我們出門小學的校門竟有八年之久了。這一路走過來,經歷了許多,有失敗時的黯然神傷,有離別時的傷痛,有成功時的會心一笑,有過痛苦,有過悲傷,有過歡樂,經歷過平淡的生活與瘋狂的日子。感覺人的一生的應有過的所有的感覺我都差不多品嘗過了,有時候也會自嘲地說,到了可以回憶的年紀了。
其實人生中的每一個時期,都有它不一樣的味道。而最讓我回味的味道就是我上小學的那些年,當年的記憶已一一地被時間侵蝕、風化,如今想努力去想,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再也想不起來了...
我一直相信著,這世界上,唯有刻骨銘心的傷痛和曾經嘗過的美好的味道是不會忘記的。即使兒時的任何一個故事我幾乎很難去完整地描述出來了,但是,我記得當初的味道,記得。
今天在新有小學開展的趣味運動會,確實讓我重新嘗了一遍。記憶中有跳繩、有123木頭人、有兩人三腳、有你畫我猜、有搶凳子...而在今天舉行的趣味運動,讓我在記憶中一遍一遍地臨摹了當年當時的情景,讓我重游了一次小學時代獨有的歡樂的人間仙境。參與到這些孩子們當中,那一刻我不是他們的老師,我們成了無話不說的玩伴。看到他們一張張天真無邪的臉上都綻放著一朵朵美麗的花朵,那時我陶醉了,我真認為自己就是他們的一員,擁有那愛做夢的年紀,單純地只能裝下歡樂的思維,永遠都是光明而不懂得算計的內心,永遠不會去想著明天的事情,也從不會為了明天將要發生的事情苦惱,即使明天沒有太陽,即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他們是幸運的,還沒有經歷過人生中的爾虞我詐,他們還都是一杯純潔的而沒有一點雜質的白開水;他們是幸福的,他們還不還不用去經歷人生中的傷感離別,還不用去承受那些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快樂是一種染色劑,能給身邊的人染上歡樂的顏色,所以在那一刻我也是幸福的吧。
即使明天路遙馬亡,天寒地凍,那都將永遠存留在我心中。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九
在過年的時候,媽媽為我們做了一頓尚好的美味佳肴,這便勾起了我對童年美好的記憶。
小時侯在故鄉里,我和爺爺奶奶一起住,平時每逢過節的時候奶奶都會為我做很多好吃的,但是我們那里有一個習俗,但凡過傳統的節日時,做好了飯菜必須拿出一部分供奉神靈,讓神靈先吃飽喝好,然后我們才能準備開吃。吃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細節,長輩開始吃了,我們才可以吃,這樣就充分表達了我們對長輩的敬意。
要是到了中秋節,家里都會去集市或商店里買月餅如五仁月餅或我最愛吃的沙拉月餅和水果味月餅,不僅要買月餅還要買菜和肉類,和土豆、西紅柿、豆腐等,回到家后就開始做飯,在老家可不像城市那樣用煤氣做飯打火按一下就開的那種,老家還是用柴火燒水做飯炒菜,當然中秋節也是我們那里的傳統節日,也要供奉神靈保佑,還要燒紙錢給他們。到了晚上我們就會把把月餅放到外面,邊看月亮邊吃月餅,在小時候,爺爺會考我唐詩,他說出一個詩人,讓我對出詩句,后來慢慢加大難度,讓我隊秋思的詩句我對不出爺爺就會告訴我答案,這樣就會給我的唐詩加深印象。
到最后肯定是過年了,家家都會殺豬宰羊,會打年糕買年貨,要是那家殺了豬今天就是他家請客會把大伙邀家請客把大家到家中吃飯,到下次我們會也會邀他們,過年也是跟其它節日有所不同的,每家都會做好吃的,都會拿一點送到祠堂去,大伙一起供奉神靈燒紙錢放鞭炮。然后每家都要輪流叩頭保平安,這些事做完以后,大伙都回家過年,吃團圓飯放鞭炮,還會給我們小孩子壓歲錢然我們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有出息,這就是我的家鄉,就是我。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十
可能是媽媽做的美味佳肴的味道也可能是我第一次做的飯的味道還有可能是童年時代故鄉里的一株香草的味道。在我的記憶中就是童年的味道。
童年的味道是什么?是春風吻著嫩綠的柳芽,我們在草地上放風箏;是綠綠的小草,充滿生機與希望;是早晨的朝陽,充滿活力和歡樂;也是七彩的四季,它無時無刻不蕩漾著童年的歡聲笑語。我覺得,童年的味道,是一個“五味瓶”,有酸甜苦辣咸這五種味道。
酸
剛上小學一年級,媽媽就為我報了一個民族舞蹈班,我喜歡跳舞,就開開心心地去上課了,沒想到才去上第一節課,就有人說:“你是中間來的,跟不上我們的進度,會把我們班的水平拉低的!”這句話雖然是一句玩笑話,可是它還是對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那就是,接下來的兩年,其他的舞我都跳,就是不跳民族舞。直到三年級下學期,因為民族舞老師的鼓勵,我才終于鼓起勇氣學習民族舞蹈,也重新喜歡上了民族舞。
童年時,對舞蹈的熱情差點兒被一句玩笑話澆滅,現在想起來不免有些心酸。
甜
每當周末,爸爸媽媽就會帶我出去玩兒,我們去過很多地方,如秀峰山、烈士公園……當別的同學辛苦地上補習班時,我卻享受著童年的快樂。所以,童年時的我很開心。我喜歡吃棉花糖,所以每次出去玩,爸爸媽媽總會給我買很多棉花糖,雖然每次吃得滿臉都是糖,但我依然很開心,因為棉花糖甜,可是爸爸媽媽給我的愛更甜,甜到我心里去了。
苦
自從上了三年級,我就不再像以前那樣悠閑了,因為我和別人一樣,也上了補習班。補習班的作業和學校的作業加在一起,真是“比天還多”啊!我都沒有了玩耍的時間,而且我還要上舞蹈課和古箏課,雖然沒有作業,但我每天要彈一個小時的古箏!就這樣,周末也得不到休息,我需要一直“埋頭苦干”整整兩天,作業才能被我打敗。現在的我,真是“苦不堪言”啊!
辣
說心里話,我真的不愿意向任何人提起此事了。不過,在這里,我還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那是我上補習班的時候,我忘記寫作業了,白老師偏偏最“恨”不寫作業的學生了。白老師生氣地問我:“為什么不寫作業?”我紅著臉,低著頭不好意思地回答:“忘記了。”“什么?忘記了?你平時那么聽話、優秀,怎么突然忘記寫作業了?”白老師大怒。站在白老師面前,我很想挖個地洞,鉆進去。但是,沒寫作業就是我的不對,我真誠地對白老師說:“白老師,您別生氣了。沒寫作業是我的不對,我以后一定記得寫作業。”白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寫作業是為你自己好,老師給你們布置作業,是想讓你們回家之后通過做作業來鞏固今天上課的內容。”
這件事就像辣椒一樣存放在我的心里,它時刻提醒我:一定要按時完成作業,不辜負老師的良苦用心。
咸
上次,我被老媽大罵了一頓,你們猜是什么原因?就是因為我晚上起來上廁所的時候,偷吃糖了,老媽大發脾氣。因為我長了蟲牙,醫生囑咐說不能吃糖,特別是晚上。可我就是沒忍住,偷偷地把糖吃了,我以為媽媽不會發現,結果什么事都瞞不了媽媽。被媽媽罵完了以后,我可是哭得“梨花帶雨”,淚水流進了我的嘴里,咸咸的。
如果我是音樂家,我會把童年的味道譜成一首歌,唱出童年的快樂;如果我是畫家,我會把童年的味道畫成一幅畫,繪出童年的美好;如果我是詩人,我會把童年的味道寫成一首詩,吟出童年的故事。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十一
“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夸我好寶寶……”每當聽到這首童謠,我就會想起外婆。外婆的味道,是那。
月光皎潔,透過窗戶,灑在地上,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輕搖的小扇,空氣中夾雜著竹扇的清香和汗味。小扇傳來的清風讓人清爽舒適。我喜歡坐在床上,外婆總是坐在床邊,給我唱。手里的小扇輕搖著。汗水滴在竹席上。在歌聲和汗味的清香中,進入夢鄉。那記憶中外婆的味道,是咸咸的。
屋外的鵝毛大雪還在下。我已經迫不及待的喊外婆:“外婆,你快點,等會外面的雪要給別人拿走了。”外婆端出一碗雞湯放在桌上,說:“好嘞,回來外婆給你喝雞湯。”屋外白雪皚皚,我也不怕冷,在雪地里捧出一把雪,揉成一個球,向外婆扔去,我玩的十分高興。后來外婆用她那粗糙的雙手把我的小手握在手心,不停地哈氣。然后抱起我走回家。屋內散發著雞湯的香味,我在餐桌上已經等不及,只見外婆那通紅的雙手拿著勺子不停地攪動。我性子急,忍不住直接捧起碗,大口大口的喝了起來。外婆笑著說:“慢點,別燙著了。”我咂咂嘴,說:“外婆熬得雞湯真好喝,我還要喝一碗。”外婆端起碗走向廚房說:“好好,讓我的小寶貝兒喝。”我等外婆再過來時,吧唧一聲親在外婆的臉上,又狼吞虎咽的喝起來。外婆在一旁看著我,笑了起來,滿臉的皺紋擠在一起,像一朵花。那時,濃濃的雞湯包裹著外婆對我的愛。而外婆的味道就是那雞湯,香醇而美味。
哦,我的外婆!
“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夸我好寶寶……”耳邊仿佛聽到外婆的歌聲。那,是外婆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十二
就像你生病時倚靠的背,在你睡覺時撫摸你額頭的手,在你取得好成績時表揚你的話,那就是——母親的味道。
自打我記事起,我就經常聞到媽媽的味道,不過最深刻的還是這一件事。
那時的我讀幼兒園。那一天雨下的很大,房頂上、街道上,都起了一層白蒙蒙的雨霧,宛如縹緲的白紗。這時,一陣風猛刮過來,雨點斜打在街面的積水上,激起朵朵水花。放學之后,我站在門口喃喃自語道:“這么大雨,媽媽應該不會來了吧?”剛說完,就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媽媽,雨水已經淋濕了媽媽的衣服,頭發也不例外。媽媽微笑的向我招了招手,示意我坐上自行車。剛坐上去,就聞見一股汗味,我很奇怪,不禁摸了摸媽媽的額頭上的雨水。不,那不只是雨水,那是汗與雨水的味道,汗已經打濕了她的衣服,汗還在媽媽的額頭上作怪。我心中一驚,不禁鼻頭一酸,只聽媽媽對我溫柔地說:“你以后要好好努力啊,可不要像我一樣。”我點點頭,笑了笑。
雨好不容易消停一會兒,現在又猖狂起來了。雨滴跳在我的肩上、手上。而媽媽呢?毫不猶豫的將外套脫下來,蓋在我的身上,為我遮風擋雨,自己卻淋著大雨將我送回了家。一路上,汗味在我身邊環繞,我并沒有任何抗拒,因為那是媽媽的味道啊!
多年過去,我還是記得那次的汗味,那是縈繞在心頭的愛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十三
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會勾起你的回憶,這件東西很平常,也有可能很貴重,但卻都是你最珍貴的回憶,那是一支很不起眼的鉛筆是我小學老師給的。它伴隨我度過了一個小學的時光。這里有很多小學時候的回憶。有痛苦的有開心的,也有難過的。
小學的時光算是很快樂的。有好老師,也有好朋友。其中對我幫助很大的莫過于王老師,王老師是三年級的時候來的她教我們數學,同時也是班主任。
她上課時風趣幽默下課認真工作,空閑的時候還和我們一起玩,我們在一起相處的很融洽王老師還經常幫助我。
記得有一次下大雨,我一來到學校地上全是水,都快淹到樓梯口了,我來到教室里教室里的人鞋子全濕了,鞋子濕到了一半,我在教室里做了一會兒,王老師進來了,問我有沒有事,我們回答道沒事。當時看到王老師的褲子也濕了,但她沒有關心自己,卻關心我們,我太感動了。
還有一次我們校集體參加畢業典禮,那次是我在校的最后一天,我十分懷念我在小學的時光,總覺得在小學的時候過的好快,在畢業典禮上我們互換禮物,那一天我們在教室玩的很開心,但是快樂的時候過的好快,遲早都要結束。
小學的生活就這樣過去了,有太多的懷念與不舍,不知道小學時候的同學是否還能相見,希望朋友們快樂。
是什么嗎?是一種懷念,是一種回憶的味道,是一種酸甜苦辣的味道,是一種讓人永遠埋藏在心底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十四
我是奶奶做的酸棗糕的味道。現在的零食品種很多,我唯獨愛吃奶奶做的酸棗糕。
小時候每當八九月份酸棗成熟的季節,奶奶就會帶我去摘酸棗粒。酸棗是橢圓形,長大約四厘米。奶奶把摘回的酸棗粒去皮,然后煮熟去核,再放上煮熟的南瓜、芝麻、白糖、甘草粉和酸棗一起調勻,最后準備一張大桌子,上面鋪上干凈的布,把酸棗糊涂在布上,涂成薄薄的一層,放在太陽下曬干。曬干以后,奶奶把它切成長方形,然后放在蒸鍋里蒸上十來分鐘,這樣新鮮美味的酸棗糕就出爐了。酸棗有開胃、健脾的功效。每當我胃口不好的時候,媽媽就會讓我吃點酸棗糕。
現在我上學了,很少和奶奶一起去摘酸棗粒了。奶奶知道我愛吃酸棗糕,每次做好之后都會親自送過來,這可是正宗的綠色食品哦!酸酸甜甜的酸棗糕觸動著我的味蕾,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對奶奶做的酸棗糕情有獨鐘,因為不管是主料還是輔料,奶奶搭配的比例都是最棒的,更重要的是奶奶做的酸棗糕蘊藏著濃濃的愛意,成了我記憶中最牽念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十五
味道,即酸、甜、苦、辣、咸這五味。在我的記憶當中,雖然沒吃過多少山珍海味,但卻沒少吃鄉間佳肴。
記得小時候,外婆常常給我做各種好吃的:炸三鮮、炸藕丸、辣油肉丸、糍粑、臘肉餅……最令我懷念的,就是那酥香辣脆的鍋巴了。
那時外婆還在老屋,一直用柴禾燒火。土灶上放著一口大鍋,所有的美味都出自外婆的這口鍋。每次燒飯,縷縷炊煙從煙囪里緩緩飄出。伴著輕煙的,還有一絲絲飯香。飯燒好后,我所在意的并不是那一鍋晶瑩剔透的香稻米,而是一塊塊緊緊貼著鍋壁的脆鍋巴。用鍋鏟鏟出一碗鍋巴——剩下的是要留在鍋里,等著用來做鍋巴粥吃的。特別是在冬天,等鍋巴盛出來了,用手拿住這正在冒著熱氣的鍋巴。千萬別嫌燙嘴,你把鍋巴放在嘴里,輕輕一咬,只聽“咔”的一聲,一塊酥脆的鍋巴就蹦到你嘴里去了。
以往每年從老家回來,母親總會帶一大包鍋巴,在這邊廚房里燒一鍋熱油,把鍋巴放熱油里“滾”幾下,再把鍋巴撈出來,接著撒點兒南德調味料就好了。如今,外婆搬到城里住了,從那以后,我就再也沒吃過外婆做的鍋巴了。后來,母親也從商店里買過鍋巴,但外面買的怎么能比得過外婆做的鍋巴呢?商店里的鍋巴,縱使再好看,再好吃,但畢竟都沒有外婆的愛。超市里的鍋巴,即使有千百種味道,也比不過我。是純天然的,是質樸的,充滿家鄉味道的!
啊,這,我何時才能再品到啊!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十六
我先舔舔那甜得發膩透亮的冰糖,再咬一口又脆又酸的山楂,混著自己嘴中滲出的口水,有順序地將整串糖葫蘆挨個兒吃掉,吃完后,再無限留戀地舔舔那長長的竹簽,直到竹簽再也沒有任何味道。在童年的我看來,糖葫蘆里有著驚人的魔法,能緊緊地抓住我的嗅覺和味覺,讓我朝思暮想。有一次,外婆給我送來一枝冰糖葫蘆,因為剛剛吃完晚飯,媽媽說不能再吃零食了,我就乖乖地交出了糖葫蘆,第二天放學回來,我迫不及待地鉆入廚房找我那想了一天一夜的寶貝,哪還有什么糖葫蘆的影兒呀,桌上只有一枝慘不忍睹的果串和粘搭搭的糖液,冰糖流到桌上,緊緊地粘住了山楂,原來媽媽忘記把它放到冰箱里,嗚嗚嗚……我的糖葫蘆啊,我傷心地哭了起來,直到媽媽第n次保證再給我買一枝糖葫蘆,我才破涕為笑。
我去過上海,到過北京,還去過天津,每到一地,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糖葫蘆,在各地的糖葫蘆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北京的糖葫蘆,果子多,個頭大,味道甜;那一個個紅果的顏色漂亮極了,引得我直流口水,而叫賣的聲音也特別有趣。“冰糖葫蘆哎……冰糖葫蘆哎……”北京的叫賣聲中那個“哎”拖得老長老長的,在細長的胡同里顯得特別地悠遠洪亮。上了四年級,吃糖葫蘆的機會越來越少,媽媽說女孩子邊吃邊走路不雅觀。偶爾去河坊街,買上一根回家吃,總覺得味道不像以前那么誘人了,是山楂不酸了嗎?還是冰糖不甜了呢?好像都不是。
而我的吃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有順序地仔仔細細地啃了,也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津津有味地來來回回舔棒子了,冰糖葫蘆的味道和我在超市里買到的其他水果糖也沒有什么兩樣,漸漸地,我不像小時候那么喜歡冰糖葫蘆了,也許是我長大了,身邊可以吃的東西越來越多,那最初誘人的香味已經失去了它的魔力。直到那天——手工課上,我用粘土做了一串逼真的糖葫蘆。當我將一個個果子搓圓串起來時,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嘴里泛出了小時候聞著糖葫蘆時才流出的口水。
我終于明白了,糖葫蘆好吃是因為那有趣的“心情”,而現在的我,已經很久沒有足夠的興致和時間去好好享受這份屬于我的糖葫蘆了!我想,明天就去買一枝糖葫蘆,慢慢地吃,慢慢地找回。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十七
記憶中有一次令我難忘的味道,那就是嘗試做飯的味道。
我記得那一次,我自己一個人待在家里,我覺得很無聊,于是就想:反正都沒人在家,不然我試一試做西紅柿炒雞蛋吧!于是,我打開了冰箱門,拿了兩個雞蛋和三個西紅柿,把要用的工具都洗干凈了。然后把東西放在了鍋的旁邊,把火燒了起來,再把蛋打了起來,然后把西紅柿切成了片,再把西紅柿片倒進了鍋里,開始炒西紅柿片,大約炒了二到三分鐘,又把西紅柿裝上了盆子,然后又把雞蛋放了下去,大約炒了二到三分鐘便出鍋了,然后把西紅柿片和雞蛋放在了一起,西紅柿炒雞蛋便出現了。我拿起了筷子,夾了一塊放進了嘴里,啊,這味道實在是無法形容,又酸又好吃,如果我的父母嘗了之后應該也會這么說。
因為這件事是到現在唯一一次父母不在家的時候我做過的事情,而其他的時候,父母都有在家,但這一次不在家,而且,我也是第一次做飯,可沒想道竟然這么好吃,而且,我也沒有嘗試過,所以我才會過來這么長的時間都還沒忘記,而且也是因為這一次做飯,我才會做飯。
其實,人,沒有不會做的事,只要你肯去嘗試,肯去學,都會有所得。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十八
記憶中,總有那么一種味道,令人難忘,那就是外公的拿手絕活——糖醋鯉魚。
每次我們去外公外婆家,他倆總是忙里往外。當然,糖醋鯉魚總是少不了的,它是壓軸戲。外公從菜市場買來活魚,先養在水里,等要吃了再殺,現殺現吃,很新鮮。買魚時,外公就選最機靈的,魚鰓動得最快的那條。外公殺魚也很有本事,就與《殺魚仔》中的殺魚人一樣,功夫不分上下。只見他用刀子輕輕一劃,魚肚皮開了,內臟出來了;在魚鰓上一劃,把魚鰓取出來;再把鯉魚仔仔細細地洗了幾遍。殺魚,這血腥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外公把面粉放在一個透明的碗里,加水,再調勻。然后,把鍋加熱,放油。油在鍋里不停地冒泡,冒金色的泡泡。在油加熱的同時,把魚身上的肉一片片切開。切好后,把魚放入已調勻的面糊中,這條魚成了白糊糊的了。把白糊糊的魚放進鍋里炸,只聽到“滋——!滋——!滋——!”魚從白色變成淡黃,再變成了金黃色。出鍋時的魚,全身金燦燦的,好像一塊“金子”。把“金子”放在魚盆里,再看看小料。小料有蔥,有蒜,有生姜。把它們切成沫,放在一個小盤子里。蒜要先拍扁,再切成蒜沫。再把胡蘿卜、芹菜、冬筍切成細細的條兒,然后裝在另一個盤子里。再重新加熱油鍋,(因為有炸魚時的油,現在不需要重新放油),把蔥姜蒜放入鍋里,把胡蘿卜、芹菜、冬筍放入鍋里,炒一炒,再加生抽、冰糖、醋、水,最后用淀粉勾芡。把炒好的蔬菜連同湯汁,均勻淋在魚身上。可以開吃了!我看著魚,口水流了三千丈。魚一上桌,我就不管禮貌不禮貌,一個箭步上前去,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兩口、三口。外公笑瞇瞇地看著我說:“別噎著,胡蘿卜、芹菜也吃一點。”剛出鍋的魚真是美味!魚全身呈暗紅色,在魚的兩側,有胡蘿卜絲、芹菜絲、筍絲裝點,使得暗紅色不單調。一口吃進去,滿嘴流汁。先把汁吸掉,再吃蔬菜,既爽口又好吃。胡蘿卜已熟,芹菜也熟,筍絲已熟了;三種熟,卻熟得不一樣。胡蘿卜軟軟的,芹菜看著軟,吃著爽口,筍絲嚼起來好像輕快的舞步。魚更不用說了,魚的湯汁加三種蔬菜汁合起來,要有多好吃就有多好吃。
怎么樣?美味吧!這道菜既好吃,又融入了外公深深的家鄉情,我。
記憶中的味道初二(優秀19篇)篇十九
八歲那年的一個周日,早上,我莫名其妙比爸爸媽媽早起了許多。本想打開電視看一會動畫片的,可還沒拿到遙控器,肚子就“咕咕”叫了起來。我特想叫媽媽起床給我煮餃子吃。可一想到爸爸媽媽每天都那么辛苦,就不忍心,覺得應該讓爸爸媽媽多睡一會兒。于是,我決定自己煮餃子吃。
這可真真讓我為難。平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可從來沒有自己做過東西吃。仔細回想平時媽媽煮餃子的步驟,我又感覺并不難,于是一邊回憶一邊動起手來。
我把鍋洗干凈,打開電磁爐,將鍋放上去,放進去一半的水。然后,眼睛盯著水面,等了許久。終于,水面上泛起許多小泡。我知道水開了,連忙把餃子倒進去。過了一會兒,我想到爸爸媽媽也沒吃早餐,就又放進去許多水餃。
“咕咕、咕咕……”剛做完這一切,我又聽到了肚子的抗議。我焦急地等待餃子熟透。好不容易等到鍋里的水沸騰起來,我一看餃子:呀!前面放的已經破開皮,后來放的又沒有熟透。我急中生智,把破皮的撈上來,讓沒熟的繼續煮。
看著碗里的餃子,我忍不住夾一個嘗嘗:味道還不錯。雖然沒有爸爸媽媽煮的好吃,但已經足夠我驕傲的啦!
我把爸爸媽媽叫起來吃早餐。他們一看到桌子上的餃子就直夸我懂事。更讓我高興的是,爸爸媽媽吃了都說好吃,我的心里可高興了!
每每回憶起這件事,我心里就感覺美美的。
上一頁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