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部分,寫好作文是每個學生的目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啟示和思路。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一
我從小就愛玩車,如今家里有很多車子玩具和玩具車的組裝零件,但讓我最難忘的是那次車模大賽。
那是一個夏天,我報名參加全市青少年太陽能車模設計大賽,我拿到了車底零件,回到家打開一看,“啊,零件好少呀!”我驚訝地說。本來我能夠很快就做好的,可是我拖呀拖,到了大賽前一天才想起來,。于是,我立刻動手把車底安裝好了,就差把自我設計的車殼安上去了,。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來,只好向媽媽求助,媽媽想了想說:“做一輛螞蚱卡車吧。”很快的,我們開工了,媽媽先把螞蚱畫下來,我再把它剪下來,粘在車底上頭,一輛栩栩如生的螞蚱卡車就完成了。第二天來到比賽場地,我就開始和其他小朋友試車,周圍有很多叔叔阿姨夸我的車做的很好,但也有幾個同學比我做的還好,可我不嫉妒他們,因為他們設計的外殼很重所以速度沒我快,我心想:“這次比賽我贏定了。”可惜到了正式比賽的時候我因為太緊張沒把車模放正,結果輸了!
經過這次比賽讓我明白了太陽能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速度只能靠減輕車殼的重量,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玩也能玩出學問,能讓我們的學習在歡樂中提高。
文檔為doc格式。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二
生活就是一本攤開的書,你要用心去發(fā)掘其中的多姿多彩,一些熱愛生活的人就會從中找到值得去研究探索的事物,然后從這個事物的本質去實驗,最后發(fā)明出偉大的東西。就比如英國波義耳,我一眼因為愛花,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荷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列文虎克。他十分喜歡玩鏡片。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鏡。他突然奇異的想,如果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于是他便按照自己的想法,緩慢的.把兩枚鏡片重合在了一起。往一只蚊子的腿看著。啊不得了了。蚊子的腿大的如同兔子的腿。地上的草像綠葉子。
他越玩越起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jié),這樣就做成了一架微型顯微鏡。他又用顯微鏡觀察水,發(fā)現(xiàn)水中有許多小生命在擠來擠去,用顯微鏡觀察牙齒。
玩這回事,許多人覺得是在浪費時間,但如果像列文虎克這樣善于觀察善于發(fā)問,不斷探索,就算玩也能玩出奇特的現(xiàn)象。你能玩出偉大的名堂來。
科學的發(fā)現(xiàn)屬于每個人只要認真思考,努力探索,不斷發(fā)問,那么終有一天在科學界上就會出現(xiàn)你的名字。
返回目錄。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三
這次我還不算玩出了名堂,只叫做玩中作實驗。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見過桂花汁呢?沒看過也沒關系。我今天做的試驗是關于桂花的實驗。
我和何婉禎約好到花園去玩耍,在玩時我們看到了美麗的桂花,現(xiàn)在是十月,正是桂花欣然怒放的'時候了。我突發(fā)奇想桂花悶在一個袋子里會怎么樣的呢?想到就干,我們便拿了兩個小塑料袋采集花園里的銀桂花。不一會就采集到兩塑料袋,被我裝在塑料袋里的桂花散發(fā)出的清香味,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銀桂花真香呀,不愧是秋季的第一香花呀!我倆便迅速地把花又放進一個小盒子里。何婉禎說:“里面放點水會怎么樣呢?”“好吧!”我就在里面放點水。我還用手捻了一捻。哇噻!!!桂花立刻變成了黃色的桂花漿了。變成了桂花漿的香味更加濃郁。
哦!我在玩中想到了桂花酒和桂花糕也使用桂花的制作。下一次我要動手做桂花糕給你們品嘗,釀桂花酒給大家喝個夠。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四
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為人類貢獻了兩千多項發(fā)明,他在發(fā)明電燈時就是不斷創(chuàng)新,才有了現(xiàn)在經久耐用的電燈,下面就是我想發(fā)明的——新版橡皮泥。
我小時候喜歡玩橡皮泥,媽媽經常給我買很多,但這些橡皮泥太重,又很粘手,不好捏。我查了書籍和百度,異想天開的,就冒出了”用橡皮泥加洗衣液加膠水”制造新橡皮泥的想法。
一個星期六下午,我寫完了周末作業(yè),就開始動手做起來。我先在杯子里倒入膠水,等它稠一點,然后放入橡皮泥,用勺子把它們攪勻后,再添加洗衣液,放一點就快速攪拌。大約攪了二十分鐘后,我再放入一塊橡皮泥攪勻,再加熱。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橡皮泥”快速膨脹,等它冷卻后,變成了一塊粘乎乎的物體,摸上去粘粘的,用手一戳就跟指頭上來,可隨即又掉下了,表面滑滑的,這就是我想要的`手感。等它體內的液體干了,就像現(xiàn)在的粘土一樣,揉起來很爽。
第二天,我繼續(xù)加入洗衣液,不斷重復加入、加熱的過程,這物體一直膨脹到一整袋。我把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產品,加入不同的顏色,再捏出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新橡皮泥作品,我的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哇!玩也能玩出新的名堂啊!這也就是創(chuàng)新呀!不斷地創(chuàng)新給人類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好處。生活需要創(chuàng)新,學習需要創(chuàng)新,社會也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五
玩雖只是人的—種放松方式,卻仍有人能“玩出名堂”來。
就比如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fā)奇想,把兩片放大鏡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對生火燒水做飯這種司空見慣的事,只有瓦特留了心。他在廚房里看祖母做飯時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的時間候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么緣故,連續(xù)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wěn),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fā)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瓦特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最后終于弄清楚了,原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的跳動。
而這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xiàn)象,正是瓦特發(fā)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fā)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fā)動機。后來又經過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lián)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
不止外國名人“會玩”,中國的古人也個個“精通”。
晉代的.車胤就是—個例子。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于他勤學苦練,后來終于做了高官。
總而言之,那些個因為“會玩”而名的名人,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會玩”,而是因為他們懂得“怎樣玩”。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六
童年里的我們大都愛玩,玩應當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可是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玩也能有收獲,玩也能玩出名堂。
這就是發(fā)生在我童年里的一件事,因為家鄉(xiāng)就在海岸邊,所以,小時候的我們最喜歡的就是往沙灘上跑。我們光著腳踩在沙灘上,感受著沙灘的柔暖。
在沙灘上玩耍的我們,最喜歡的也就是用細沙推城堡。有一天,我與朋友們心血來潮,心里來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大家齊心協(xié)力,共同用沙子堆出一個超大號的城堡。有了這個想法后,大家也就都付諸實際行動。
第一天,我們用沙子在沙灘上圈出了一個大致的范圍,我們要在這片區(qū)域里堆上一個城堡。接下來,一連好些天,我們都在為了這個目標努力著。我們的這種行動在大人們的眼里看來就是玩,我們也不否認,畢竟我們的出發(fā)點也是覺得好玩。可是隨著我們的城堡一天比一天高,然后我們就不滿足僅僅僅有一座城堡了,于是我們開始在城堡的周圍加上了很多其他的建筑物。之后,我們誰也沒有想到,我們在沙灘上堆出來了一座小城市的模型。
當這座城市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了之后,不少沙灘上的游客也都紛紛拿著相機或者手機拍照,還在一個勁的夸贊我們。這對我們來說完全就是意外之喜,更沒有想到的是,沙灘上的小城鎮(zhèn)還被家鄉(xiāng)里的人們明白了,之后,我們這一群堆起了這座城鎮(zhèn)的小朋們更是理解了不少的夸獎。在大人們的眼里,我們能夠堅持用雙手推出這一座城鎮(zhèn),也足夠證明我們做事有耐心且細心。
的確,玩也能玩出名堂,這一次事之后,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我們也都更認真的對待,充滿著耐心。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七
有一次,寫作業(yè)的.時候頭發(fā)有一點癢,我就用手里的尺子撓了撓頭,在放下來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小紙片,只看見紙片被尺子吸了上來!我這時就想紙片為什么會被吸上來?我便上網查,了解了這種現(xiàn)象叫做靜電,多發(fā)生在干燥的季節(jié)。靜電既有好處也有害處,我們應該合理運用靜電。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八
做任何事情要善于思考,就算是玩也可以玩出名堂。
縱觀幾百年來科學家的發(fā)明歷史,很多科學的發(fā)明都是在玩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追根求源,最終創(chuàng)造發(fā)明。
美國的萊特兄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動力飛機的設計師,他們?yōu)殚_創(chuàng)現(xiàn)代航空事業(yè)做出了不少貢獻。他們的故事在全世界廣為傳頌。
1900年10月,他們的第一架滑翔機試飛了,但是,試飛的結果不盡人意,飛機只能勉強升空而且很不穩(wěn)定,問題出在哪兒呢?經過認真的分析才知道,原來他們所沿用的前人數(shù)據(jù)有理論上的錯誤。于是,他們制造了一個風洞,以便通過實驗修正數(shù)據(jù),設計飛機。
這個風洞僅僅是一個6尺長,每邊12寸寬的木箱,箱子的一端,鼓風機以一定的速度向里吹氣。與現(xiàn)代的高速風洞相比,它真是簡陋至極,然而就是這個小小的輔助工具卻幫了兄弟倆大忙,他們通過它得出了許多新的結論。根據(jù)它,兄弟倆設計出的第三架滑翔機獲得了成功,無論是在強風還是微風的情況下,它都可以安全而平穩(wěn)地飛行。
無獨有偶,世界上第一批郵票產生時郵票邊緣還沒有小孔,必須用剪刀裁剪很麻煩。
后來,有位記者在一家飯店吃完飯,急于把寫好的稿子寄出去,但這家飯店沒有備剪刀。于是,聰明的記者從衣服上取了一只別針,在一枚郵票的四周扎出一排小孔,郵票“唰”的一下被完整地撕了下來。
做者無意,觀者有心,旁邊的一位名叫亨利·亞瑟的青年人看到這事后心想:“要是發(fā)明一架機器,一下子把一大張一百枚的郵票都扎好孔多好。這會給人們帶來不少方便啊!”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九
今日我在家里對著墻,練習打乒乓球,我很認真地打著,可是我怎樣也打不好。哦,可能是此刻學習很忙,沒有時間練打乒乓吧。忽然,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向紗窗打過去。咦,球怎樣像碰到棉花直接掉到了地上呢?這件事我想了好久也沒弄明白。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紗窗是很柔軟的,乒乓球碰到硬的東西才會彈回來,碰到軟的東西就會直接掉到地上。
你們如果不信,就去試試看!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十
我從小就愛玩車,如今家里有很多車子玩具和玩具車的組裝零件,但讓我最難忘的是那次車模大賽。
那是一個夏天,我報名參加全市青少年太陽能車模設計大賽,我拿到了車底零件,回到家打開一看,“啊,零件好少呀!”我驚訝地說。本來我能夠很快就做好的,可是我拖呀拖,到了大賽前一天才想起來,。于是,我立刻動手把車底安裝好了,就差把自我設計的車殼安上去了,。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來,只好向媽媽求助,媽媽想了想說:“做一輛螞蚱卡車吧。”很快的,我們開工了,媽媽先把螞蚱畫下來,我再把它剪下來,粘在車底上頭,一輛栩栩如生的螞蚱卡車就完成了。第二天來到比賽場地,我就開始和其他小朋友試車,周圍有很多叔叔阿姨夸我的車做的很好,但也有幾個同學比我做的還好,可我不嫉妒他們,因為他們設計的外殼很重所以速度沒我快,我心想:“這次比賽我贏定了。”可惜到了正式比賽的時候我因為太緊張沒把車模放正,結果輸了!
經過這次比賽讓我明白了太陽能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速度只能靠減輕車殼的重量,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玩也能玩出學問,能讓我們的學習在歡樂中提高。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十一
中午放學,媽媽說她給我?guī)砹艘粋€好玩的東西,我的好奇心也維持許久。
到家了,媽媽把一個大大的紙箱送給我,說:“拆開看看吧!”我想:這么大個兒的箱肯定裝個不小的家伙,我把盒子打開:“哇噻!一部電話機!”
“為啥送我電話機?”
“我們單位的電話的電話機壞了,賣破爛只能賣1元錢,你喜歡拆東西,還不如送給你。”
我跑到工具箱那兒,拿了錘子、螺絲刀、鉗子等一系列工具,坐到地上拆起了電話機。
我邊琢磨邊問:“媽媽,這電話什么毛病,說不定我還能修好呢!”
“嗯,這個電話按鍵時沒有聲音,而且接電話時也沒有聲音。”
說干就干,拿起螺絲刀。把電話旁多余的線拔掉。用螺絲刀把電話表面上的螺絲釘都擰下來,一弄。
“咦?怎么不開?”我盯著電話,四處尋找其中的奧秘。
我用螺絲刀小心翼翼地捅開它,“咦,真神了!你們猜怎么著?紙標簽后面競隱藏著一顆螺絲釘,我用螺絲刀擰開它,終于把電話機卸開了,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電路板。
“哦,問題出在這!”經過我?guī)讉€小時的擺弄,再加上平時積累的修理知識,一波三折,終于把電話機修好了。
重新組裝起來,插上電線,向爸爸打了個電話,電話又恢復正常。
……。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十二
許多人都認為,玩是在浪費時間,是一種幼稚的行為。可是,你們明白嗎其實在玩中也能學到知識,也能得到啟示。
近來,班上玩三國卡已成為同學們的共同愛好,更有可惡的人玩的連作業(yè)都忘了做,就是為了贏得更多的卡。這種愚蠢的追求在班上迅速蔓延,不到一周,染上卡癮的同學比比皆是。
說實在的,三國卡是擴大同學們知識面的好幫手。
可是這么好的東西,卻被當成了“賭博器”,實在是十分可惜。再者,這樣下去,“賭癮”就沾上了,結果導致無心學習,更無心做作業(yè),天天挨罵挨罰。從此構成了惡性循環(huán),浪費了學習資源,耗費了學習精力。這是多么可怕的現(xiàn)狀啊!
我看到以上現(xiàn)狀,我捫心自問:為什么不把“賭博器”變成“助學器”呢。
這段時間教師在教習作開頭和結尾的技巧,我不是能夠把“三國卡”改成“習作卡”嗎!把上頭介紹人物的生平簡歷及使用的武器的資料,改為習作開頭和結尾的資料……小小卡片濃縮語文的精華,這是何等寶貴!是的,想比做更重要,說干就干,于是我生產出了以下“習作卡”。
本“習作卡”的特點,是把類型和事例結合起來,如“用數(shù)學形式作題目”必須與“真誠+守信=真誠的友誼”批配。玩法:記得爸爸說過,他小時候玩過“抓烏龜”的撲克游戲。比如:兩人玩“習作卡”,互相對抽,找到批配(題目是“用數(shù)學形式作題目”必須與“真誠+守信=真誠的友誼”批配)的蓋住,再從對方手上抽一張,反復對抽,抽到最終一個剩烏龜?shù)木退爿敗?/p>
這不是積娛樂與學習于一身,不是兩全齊美的好事嗎!
其實玩卡還不衛(wèi)生、不安全。你看,同學們經常趴在地上,拍來拍去的,多少灰塵、細菌都吃到肚子里了,多臟啊!有的同學放學后還在校門前的馬路上玩卡,馬路上車輛來來往往的,很不安全。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有時候,玩能夠使我們有一些新點子、新做法,還能夠做出一些小創(chuàng)造呢!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十三
前幾天,我在書本上看到一個小故事,上面寫著:蛋殼可以頂著比自身重千百倍的東西!
我想:這小小的蛋殼竟能承受如此沉重的力量,這是真的嗎?我有點懷疑,媽媽笑了笑說:“那我們就做個實驗吧”
我們集齊了十幾個蛋殼,開始做實驗了。媽媽拿出一個蛋殼,把蛋口朝下,學著書上的樣子,讓我用削尖的鉛筆對準蛋殼凸出的部分。我手松筆落,鉛筆便從蛋殼邊緣滑到了桌子上,在蛋殼那白凈的皮膚上留下了一顆“黑痣”。這外表看似脆弱的蛋殼竟能躲過這“尖利的武器”,可謂是“刀槍不入”呀!
媽媽又讓蛋口朝上,再讓我試一下,我用筆尖輕輕一刺蛋殼凹下的部分,可想而知,那支鉛筆就像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刃,一下子就劃破了蛋殼。看來這蛋殼也不是“銅墻鐵壁”啊!
“這樣能證明什么道理呢?”媽媽問。
“因為口朝上的蛋殼把力氣給分散開了,于是就容易刺破。蛋殼口朝下就好比刀子嘴,口朝上就好比豆腐心,有些人外表看上去堅不可摧,但是,他那堅強的外表下有一顆脆弱的內心……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我回答。
“看來,你只是明白了人生的一部分道理與蛋殼的原理,還沒有懂得徹底。”說著,媽媽又拿出了六個蛋殼,一排三個,接著又拿出了幾本書,一本一本的平放在蛋殼的身上,原來,媽媽是讓蛋殼們舉重呢!你看,蛋殼哥們紋絲不動,就像一個個堅強的、矮墩墩的大力士,齊心協(xié)力,穩(wěn)穩(wěn)地托舉著比自身多幾百倍的東西。
媽媽又問我體會到了什么,于是,我肯定地回答:“蛋殼口朝下的原理如同安全帽的原理一樣,由于口朝下的力量集中在一個地方就不容易刺破。還有,團結就是力量,只要團結,沒有什么是做不成的。”這下,我可算是明白的徹徹底底了。
看來,小蛋殼有著大學問,小事物也有大道理啊!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十四
現(xiàn)如今,在這個應試教育定勝負的社會,也許你會覺得看書、學習才是學出“名堂”的王道。那你有沒有想過,玩也能玩出名堂呢?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相信吧。沒關系,那么讓我來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吧。
荷蘭有個喜歡“玩”鏡片的人,列文虎克。他常常喜歡把鏡片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鏡,來觀察一些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有一次他突發(fā)奇想,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了一齊。哎呀,這可不得了,蚊子的腿在兩片放大鏡下都顯得很大。可是一齊拿著兩片放大鏡又太麻煩,他又做了一些簡單的加工,將放大鏡做成了初始階段的顯微鏡。他用做好的工具去觀察水,偶然發(fā)現(xiàn)水里有一些他從來沒看過的“小東西”在動來動去。
而這一發(fā)現(xiàn),是從未被人發(fā)現(xiàn)過的。于是,玩放大鏡的列文虎克便成了第一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人,讓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又多了一個層次。
英國的達爾文也是喜歡“玩”,從小就采集一些礦物啊,昆蟲啊,貝殼啊,植物啊這些小東西。長大后,他依然對這些東西很感興趣,四處游歷,記載。
之后,他在進一步調查整理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動物之間的關聯(lián),創(chuàng)立了進化論,出版了《物種起源》。并跨時代的告知人們這些物種是怎樣誕生而并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達爾文最終成為了著名的生物學家。
除了上述的兩位,還有很多著名人物都是在玩的過程中無意成就了自我,真正的“玩出了名堂”。
你也來試試在玩耍中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事物吧,說不定,你也能找到讓你感興趣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