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估等方面的內容。想要寫一份出色的小班教案嗎?不妨參考一下下面的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一
3、我想通過這個繪本的閱讀與欣賞讓幼兒對母愛形成初步的認識,通過形象的語言于圖畫感受母愛的偉大.
活動目標。
1、在圖片中理解繪本故事。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繪本故事。
3、感受繪本語言,與幼兒共同閱讀繪本。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感受種種母愛。
難點:通過形象的圖畫聯想母愛。
活動準備。
愛我你就抱抱我》音樂《我媽媽》繪本ppt.課件。
一、開始部分。
播放《愛我你就抱抱我》音樂,帶領幼兒做律動,初步感受愛,引導幼兒說出對音樂的理解。說出爸爸媽媽是怎么樣表達對他們的愛的。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
師:你們怎么知道他們愛你們?怎么感受到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總結幼兒對愛的理解。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做飯,買衣服,陪你們做游戲…….這些都表示他們愛你。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外國大畫家在他是小朋友的時候他媽媽是怎么愛他的。
2、播放課件《我媽媽》ppt1,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圖片。
師:你們在圖片中看到了什么?
師:圖片中的媽媽美嗎?
師:圖片中的媽媽在安東尼心目中都變成了什么?
師:你們的媽媽在你們的心目中都代表什么?媽媽是怎么愛你的?
師:你們愛媽媽嗎?
3、帶領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片的內容。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用什么方式愛你們?
4、播放ppt2,用作者的語言講述《我媽媽》。
三、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帶領幼兒集體做律動,讓幼兒感受愛得不同表現形式。讓幼兒學會把愛表達出來。
活動總結:
本活動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大班階段的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敏感。比如老師輕輕的摸摸他們的頭,他們就覺得是愛他們,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微笑都能讓他們覺得開心。我覺得本次活動讓幼兒可以直觀的感受母愛,從直觀的繪本中看到媽媽質樸的愛。
教學反思。
1、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能踴躍發言,本來在設計課程時以為繪本對于他們來說太難了,可是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智慧遠遠大于我的想象。
2、通過活動幼兒對母愛有了新的理解知道了批評也是一種愛。
3、通過活動幼兒認識了母愛的多樣性。
4、本次活動內容相對有點長,在今后你的活動中我應該選擇內容稍短一些的繪本。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二
播放《愛我你就抱抱我》音樂,帶領幼兒做律動,初步感受愛,引導幼兒說出對音樂的理解。說出爸爸媽媽是怎么樣表達對他們的愛的。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
師:你們怎么知道他們愛你們?怎么感受到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總結幼兒對愛的理解。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做飯,買衣服,陪你們做游戲…….這些都表示他們愛你。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外國大畫家在他是小朋友的時候他媽媽是怎么愛他的。
2、播放課件《我媽媽》ppt1,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圖片。
師:你們在圖片中看到了什么?
師:圖片中的媽媽美嗎?
師:圖片中的媽媽在安東尼心目中都變成了什么?
師:你們的媽媽在你們的心目中都代表什么?媽媽是怎么愛你的?
師:你們愛媽媽嗎?
3、帶領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片的內容。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用什么方式愛你們?
4、播放ppt2,用作者的語言講述《我媽媽》。
三、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帶領幼兒集體做律動,讓幼兒感受愛得不同表現形式。讓幼兒學會把愛表達出來。
四、活動總結。
本活動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小班階段的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敏感。比如老師輕輕的摸摸他們的頭,他們就覺得是愛他們,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微笑都能讓他們覺得開心。我覺得本次活動讓幼兒可以直觀的感受母愛,從直觀的繪本中看到媽媽質樸的愛。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三
一、介紹人物,激發興趣.
師:這是誰?這位媽媽在干什么?
媽媽在做鬼臉給誰看?為什么?
一位會做鬼臉給寶寶看,逗寶寶笑的媽媽是個什么樣的媽媽?
小結:這是一個一心想讓寶貝快樂的媽媽,一個可愛的媽媽。
二、閱讀繪本,激發情感。
1.媽媽的本領。
翻閱圖1、2、3。
師:媽媽有哪些本領?(在第幾頁上?)。
小結:媽媽的本領可大了,會做各種各樣、香香甜甜的蛋糕;媽媽唱歌比天使的聲音更動聽;媽媽跳舞可漂亮了。
2.愛媽媽的理由。
出示圖4:這是誰?你從哪兒看出來這只蝴蝶是媽媽變的?
把媽媽畫成一只蝴蝶是什么意思?
小結:媽媽像蝴蝶一樣美麗。
體驗:坐在老師身上試試,說說坐在“媽媽”身上是什么感覺。
小結:坐在媽媽身上就像坐在沙發上一樣,那么溫暖,那么舒服。
3.媽媽的愛。
出示圖6、7:這還是那位媽媽嗎?媽媽什么時候像小貓?
交流生活經驗:你的媽媽溫柔的時候都為你做過哪些事?
觀看視頻。
師:這些溫柔的事,你媽媽都做過嗎?
小結:每天,媽媽都溫柔地照顧我,關心我,我知道那都是因為媽媽愛我。
師:媽媽什么時候會像獅子一樣?生氣的時候,她還愛你嗎?
小結:無論媽媽是像小貓一樣溫柔,還是像獅子一樣生氣,她都一樣那么愛我們。
完整欣賞故事,插問:猜猜媽媽會對寶寶說一句什么悄悄話?什么叫永遠?
三、情感表達。
師:你們有什么悄悄話想對媽媽說?把你對媽媽的愛大聲說出來。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四
媽媽,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也是最懂我們,最愿意為我們付出的那個人。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小班社會《我愛媽媽》教案與反思,更多教案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1.感受媽媽養育孩子的辛苦以及對孩子的愛。
2.愛媽媽,會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
ppt、視頻《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我們小朋友都學過一首兒歌叫《我愛媽媽》,你們會念嗎?那我們一起來念一念。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今天老師這里有一位小朋友叫紅紅,她也說非常愛自己的媽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她和她媽媽之間的故事。
1.出示圖片一至四
師:紅紅生病了,躺在床上難受極了,你們猜,誰來幫助她?
媽媽看到紅紅生病了,是怎么做的?(媽媽抱著紅紅去醫院,急的滿頭大汗)
紅紅躺在醫院的床上,媽媽是怎么照顧她的?(媽媽一直不敢睡覺,陪在紅紅身邊,還喂她吃藥)
紅紅的病好了,媽媽變得怎么樣了?(媽媽變得很高興)
2.小結
師:紅紅的病能夠好的那么快,全靠媽媽及時的送她去醫院,而且還很細心的照顧紅紅,所以紅紅的病才會好的那么快,她的'媽媽對她那么好,紅紅可愛她的媽媽了。
1.媽媽對你的愛
師:紅紅很愛她的媽媽,她的媽媽也很愛她,那小朋友,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你們的媽媽是怎樣愛你們的?會為你們做什么事?(洗衣服、洗碗、給孩子洗澡)
2.寶寶對媽媽的愛
師:媽媽愛你們,那你們愛媽媽嗎?那你們是怎樣愛你們的媽媽的,你們可以為
本次我教壇新秀開課,我收到的開課內容是小班社會《我愛媽媽》。媽媽,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也是最懂我們,最愿意為我們付出的那個人。
1、感受媽媽養育孩子的辛苦以及對孩子的愛。
2、愛媽媽,會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
根據活動的預設,我采用《我愛媽媽》這首兒歌來導入主題,用一組簡短的圖片故事:紅紅生病了,她媽媽很擔心,帶她上醫院看病,辛苦照顧她來引出媽媽養育孩子的辛苦,從而體會媽媽對孩子的愛。接下來,我針對兩個方面和孩子展開討論。首先是媽媽對孩子的愛,讓孩子說說自己的媽媽是如何愛他的。有的孩子說媽媽會陪我一起玩、有的孩子說媽媽會做好吃的東西給我吃、有的孩子說媽媽會給我買衣服和玩具。然后我再讓孩子說說自己對媽媽的愛,情孩子說說,自己該如何愛自己的媽媽。最后以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來結束本次活動。
可能小班小朋友由于年齡特點,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好,所以他們總是會比較經常性的重復一樣的回答。而且我的本次活動中,對于說教的部分有點偏多,對于小班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喜歡動一動,像動手畫一畫自己的媽媽等環節也是非常不多的。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五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引入:今天媽媽來和我們一起活動,你們是不是很開心呢?擁抱一下媽媽吧!
二、分部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感受媽媽的愛。
(一)出示圖一:有一個小朋友,他的媽媽也來了,他覺得自己的媽媽很棒!想介紹給我們,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二)講述第一部分,了解媽媽的本領。過程中穿插提問,重點感受媽媽的本領大。
圖二:媽媽會做很多好吃的蛋糕,媽媽為什么要做好吃的蛋糕呢?(引導幼兒經驗遷移)。
圖三、圖四、圖五引導幼兒簡單觀察圖片,教師講述。
(三)小結提問:這位媽媽很能干、有很多本領,你的媽媽有什么本領?
形式:個別提問、母子(母女)交流、集體分享。
(四)講述第二部分,進一步感受媽媽的愛。
采用觀察、串講的方式引導幼兒感受媽媽的愛。重點感受體驗“沙發圖頁”。
三、情感經驗遷移,表達對媽媽的愛。
1.講述第三部分,感受母愛的溫暖。策略:出示圖片、觀察、提問。
2.體會感受作品思想內涵,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
4.現場體驗感受。幼兒與媽媽擁抱、說悄悄話,共同表達、感受雙方的愛。
5.在歌曲《我的好媽媽》和濃濃的愛意中延續愛的傳遞。
四、活動延伸。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六
母愛是永恒的話題,《我媽媽》這個繪本很好的體現了這一情感。根據大班孩子的已有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我設計了這節繪本活動——《我媽媽》,它描述了一位平凡偉大的母親為主線的繪本。有趣的內容,生動的畫面,讓孩子在這個繪本中體驗了既能干又美麗、既溫柔又強悍的媽媽。繪本傳遞了“我的媽媽真的很棒,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的信息。下面我來談談自己對這節活動的反思。
一、理性教學,關注品質。
根據繪本內容,我非常細膩的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調整了部分畫面。首先教師運用神秘的語言進行談話導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其次重點導讀了“媽媽是個能干的大廚師、是世界上最強壯的女人、最能干的雜技演員”等五幅典型的畫面,理解了“我媽媽像……”的句式,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孩子認真傾聽,大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學習品質。第三是完整賞讀繪本,教師運用自己的特長,美輪美奐、繪聲繪色的講述繪本內容,傳達書中的情感情緒,讓孩子體會文學語言的美麗之處,體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更加深對母子之情的理解。
二、游戲滲透,輕松學習。
在導讀第三幅圖片時,為了讓幼兒理解媽媽是個本領很高的多面手,媽媽真的很棒,設計了一個游戲環節,將游戲滲透到繪本教學,讓幼兒自主探索玩沙包,再將玩的過程與感受大膽、清楚的表述出來,來理解媽媽的真的很棒,能將家里的每件事都打理的井井有條,符合《綱要》精神,讓孩子自主探索發現繪本所傳達的意義。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語言環境中與成人、同伴交流,獲得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三、聚焦問題,優化反思。
在導讀圖片話題的部分,我聚焦了“這張圖片告訴你什么?”、“有沒有發現這個沙發和我們平常的沙發有什么不同之處?”“這張圖片你們看懂了嗎?這倆種動物有什么區別?”、這幾個問題,給幼兒思考的空間,自由討論,并在回答中得到老師積極地響應,從而能反思自己的回答,發展孩子的想象能力,培養的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在具體環節中,教師節奏過快,沒有深層次地去挖掘到可貴的教育信息。如:在談到媽媽是個大廚師的時候,完全可以給足時間讓孩子去看圖片,讓他們自己發掘到各種各樣的蛋糕,真正理解到媽媽的手藝真棒!在說到媽媽像小貓一樣溫柔,像犀牛一樣強悍的時候,教師沒有真正地讓孩子理解溫柔、強悍的不同之處,甚至可以談談自己的媽媽什么時候最溫柔,什么時候最強悍。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教育資源和信息,讓孩子從繪本中自己挖掘。教師真正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四、完整欣賞,情感升華。
在完整欣賞繪本之后,教師又拋出問題:你最喜歡繪本中哪些話?又一下把孩子帶回到繪本中去,通過記憶尋找描述媽媽的話語。“你想怎樣去愛媽媽?”“生活中還有其他人也愛你嗎?”“你愛他們嗎?”這幾個問題又升華了孩子們的情感,我認為也是最終繪本精神的意義所在。
對于情感升華,整個環節完全可以在多放到3-5分鐘,讓孩子全身心地去體會到情感的升華。比如:你身邊還有誰也愛你?可以展開這個話題談談。你想怎樣去愛他們?這個正是繪本的精華所在,揭示出愛的真諦。讓孩子真正切切的從感受愛發展到怎樣去愛。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孩子,情感體驗應該要求更高一點。這方面,教師可以放手展開。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七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外出時不離開父母的道理。
2、具備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3、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4、鍛煉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2、根據故事《和媽媽在一起》的內容準備小魚、小雞、小猴胸飾若干,魚媽媽、雞媽媽、猴媽媽頭飾各1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猜測故事中的部分內容,初步理解故事情節。
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段,即從開頭到“小魚就游到哪里”。
教師講完故事。
師:剛才的故事你們猜對了嗎?大家一起來看圖書吧。
師幼一起看幼兒用書《和媽媽在一起》的'畫面,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2、教師引導幼兒深入理解故事內容。
師:為什么媽媽到哪里,寶寶就要跟到哪里?如果不跟著媽媽會怎樣?
教師小結:小朋友在外面一定要跟好爸爸媽媽,如果不跟著爸爸媽媽,就會走丟,發生危險。
3、表演游戲“和媽媽在一起”。
角色分配。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扮演小塢、小魚、小猴、請兩位能力強的幼兒扮演猴媽媽、魚媽媽。一位教師扮演雞媽媽、另一位教師扮演小寶寶的媽媽。
師:小寶寶們戴好胸飾,跟好自己的媽媽、一起來表演吧。
師幼共同表演。教師在表演的過程中一邊講述故事,一邊鼓勵幼兒跟著講述并表演。
師:今天大家都是好寶寶,在外面玩不亂跑,都能跟好自己的媽媽。以后和爸爸媽媽出去游玩時,也要緊跟爸爸媽媽,這樣就不會有危險了教學材料和媽媽在一起小雞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散步,媽媽走到哪里,小雞就走到哪里。小魚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清清的小河里游泳,媽媽游到哪里,小魚就游到哪里。小鳥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藍藍的天空中飛行,媽媽飛到哪里,小鳥就飛到哪里。小猴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高高的大樹上跳來蕩去,媽媽跳到哪里,小猴就跳到哪里。小寶寶和媽媽在一起,他們在公園里快樂地做游戲,媽媽走到哪里,小寶寶就跟到哪里。小寶寶和媽媽回到家里。媽媽坐在沙發上,小寶寶坐在媽媽懷里。小寶寶和媽媽一起看圖書,圖畫書呀真有趣,小寶寶樂得拍手笑嘻嘻。
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小班幼兒開展了這次教育活動。首先通過幼兒用書進行導入,圖畫中的“小雞、小鳥、小猴、小魚”都跟著媽媽,和媽媽在一起,教師講故事時,幼兒能夠通過前半句,回答出后半句“小雞也走到哪里”……然后教師操作玩偶,通過故事講述讓幼兒懂得不隨便跟陌生人走,體驗其帶來的不良后果。活動開展時,教師在一邊講述故事,一邊用操作手偶以及各種任務的對話,來引起幼兒的注意當叔叔扮演的陌生人拿著糖果和餅干問:“你們覺得小明會跟陌生叔叔走嗎?”“誰愿意跟叔叔出去玩滑滑梯?吃糖?看奧特曼”小朋友紛紛地說:“我要去,我要去。”說明我們小班孩子的控制能力真的很差,沒有一點防范意識,也可以看出家長在家也沒有重視對幼兒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于是,我問了一句:“你們都認識這位陌生人嗎?”這時候,有些小朋友好像有點意識到了,很多小朋友都說不認識。還是有幾個小朋友說這是假的,愿意跟陌生人走。跟著陌生人走了。我又著重對幼兒講述“跟陌生人走”的危害性:爸爸媽媽接不到寶寶,寶寶也找不到爸爸媽媽了。小朋友一個個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當再一次問他們:“如果在馬路上,要不要跟陌生人走?和誰在一起呀?”小朋友一個勁得說:“和媽媽在一起”。
因此,我覺得從小對孩子進行這樣的安全教育是很必要的,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單憑說教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多對他們進行情景性的。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八
乍一看活動名稱:我“討厭”爸爸,一定出人意料,甚至會嚇一跳。“討厭爸爸”?多么刺眼呀!可仔細想一想,我們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再聯系自己的孩子想一想,是不是您的孩子也常就這些方面向你“抗議”?真實的兒童感受、真正的兒童視角,這正是我選擇這節活動的.原因。在傳統的教育里,我們總是教育孩子如何愛父母,父母的愛有多么的偉大,可現實的確是這樣的嗎?孩子就不可能有討厭自己父母的時候?孩子就沒有生氣的權利?或者孩子就該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而被教導,說著“我愛你”?針對這種情況,我預設了大班社會活動一《我“討厭”爸爸》,希望通過言語的傾訴、情感的宣泄、情緒的放松,表達出父子(女)之間最真摯的愛。
1.以“反意”的形式彰顯父愛,體驗與爸爸之間割舍不斷的親情。
2.學會理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爸爸的愛。
圖片一張(正面是爸爸的形象,反面是“換”字),信一封,音樂兩段。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用生動友好的語言激發幼兒對自己的信任,知道好朋友之間可以分享秘密。
師:劉老師已經和大家成為好朋友了,對嗎?好朋友握握手吧!
幼:你好!你好!
幼:我爸爸是老板、老師、公務員……。
2.說說“討厭”的爸爸。
(1)教師講述自己“討厭”的爸爸,激發幼兒對已有經驗的提取和表述,引發他們“想說、敢說”的情感。
幼1:我爸爸也說話不算數。上個星期六說帶我去公園玩的,又泡湯了。
幼2:我的爸爸最愛玩游戲,只顧自己玩,還不讓我玩。
幼3:我最討厭我爸爸的臭腳丫,臭死了!臭死了!
幼4:我爸爸喝醉了酒還打我媽媽……。
(2)在激發情緒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宣泄心中對爸爸的不滿情緒。
師:你的爸爸還這樣啊!當時你心情怎么樣?
幼1:著急。
幼2:想發火。
師:想怎么做呢?做出來看看!
幼兒宣泄不滿情緒。
我也是,急死了!急死了!這么討厭的爸爸我真想把他換掉(師把爸爸的圖片翻過來,讓幼兒看見大大的“換”字)!你們呢?想換爸爸的到我身邊來。
3.說說“換”與“不換”的理由。
(1)在大大的“換”字面前,做出自己的選擇:“換”?“不換”?自由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師:(問不想換的幼兒)你們剛才說了那么多爸爸討厭的地方,現在怎么不換了?
幼1:我爸爸有的時候說話也是算數的。
幼2:我爸爸還幫我買好吃的、好玩的。
師:(問想換的幼兒)你們確定要換爸爸嗎?
幼1:是的,我爸爸真是太討厭了,我要換!
幼2:搖搖頭,“不換了,我爸爸也給我買好吃的。”
師:(問不想換的幼兒)他們都想換爸爸,有什么話想對他們說嗎?
幼1:不要換,爸爸是自己的好,換了爸爸就像白雪公主的后媽一樣會虐待你的。
幼2:爸爸不能換,要是我爸爸換了,我會想他的(悄悄地流著淚說)。
幼3:爸爸有討厭的地方,我們和他好好說,他就改了,改了還是好爸爸。
(2)分享內心對爸爸更真實的感受,挖掘內心對爸爸的愛!
師:聽了大家說了這么多,還有想換爸爸的嗎?
達成共識:都不換爸爸了!
師:你們都不換爸爸了,那我呢?
幼1:劉老師,你也別再換了,你回家和爸爸說以后說話要算數!
幼2:劉老師,別換了,我相信你爸爸也是愛你的!
師:讓我想想,爸爸雖然有時很討厭,但他大多數時候還是挺好的,辛辛苦苦地工作賺錢,也是為了我們呀(根據孩子的回答總結)!我心里是喜歡爸爸的!我也不換了!
(師把“換”字翻過來,把爸爸的圖片面對幼兒。)。
4.表達對爸爸的愛。
(1)傾聽爸爸的來信,體驗父愛的深沉。
(郵遞員上:劉老師,你的信!)。
打開信封,師讀信。(配上輕音樂。)。
親愛的孩子:
你好!
我是爸爸.還生我的氣嗎?今天早上爸爸沒有送你上班,一定遲到了吧?真的對不起啊!孩子,你知道嗎?昨晚爸爸上夜班,病人一個接著一個,天亮了才回來。爸爸早上很想起來送你,可眼睛實在睜不開啊。(停一會)。
孩子:
每當你生病的時候,爸爸比你還難過,可爸爸希望你更堅強;
每當你取得進步的喇候,爸爸比你還高興,只是沒有說出來;
你總是說最喜歡的人是媽媽,可爸也很愛你,我把愛深深地藏在心里。
永遠愛你的爸爸。
師:原來爸爸上了一晚上的夜班,我錯怪他了。他那么辛苦,對不起!現在我想大聲對爸爸說:“我愛你,爸爸!”
(2)幼兒由衷地對爸爸表達愛。
師:小朋友,現在你最想對爸爸說什么呢?
幼1:爸爸辛苦了,我愛爸爸!
幼2:爸爸,以后我們做好朋友,一起玩游戲好嗎?爸爸,我永遠愛你!
幼3:你每天工作很累,回家我給你錘錘背,捏捏腳!
幼4:我爸爸是天下最好的好爸爸。我愛爸爸,爸爸也愛我!
教師幫助幼兒記下想說的話,帶回家給爸爸看!
(音樂《好爸爸壞爸爸》)。
過去,我們總是不斷從正面強化,教育幼兒如何愛父母,父母的愛有多么偉大。事實上,愛不僅僅是個溫馨的話題,更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它需要我們的沉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愛?因此我選擇了這個話題進行展開。
在第一個環節里,我敞開心扉,莊我的經歷引發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心聲,激發孩子對原有生活經驗的回憶,孩子們盡情地講述、宣泄。
消極的情緒是需要疏導的。消極情緒的堵塞淤積只能形成心理性問題,所以在第二個環節里,營造了一個情緒場,孩子們通過語言、動作自由地宣泄。
第三個環節,在孩子們消極情緒激昂的時候,我話鋒一轉:“這么討厭的爸爸我真想把他換掉!”大大的“換”字,觸發孩子冷靜下來,好好地審視自己的內心,挖掘內心對爸爸更真實的感受!孩子的情感越來越真切,在“換”與“不換”之間激發與爸爸真情的溝通,體驗與爸爸割舍不斷的親情。
第四環節,運用爸爸的來信,進一步確認爸爸的愛,理解、體驗父愛的深沉,自然而然地引發出對爸爸愛的表達。孩子們發自內心地說出了“我愛爸爸”!
這時的父愛是在充分感受爸爸、認識爸爸、理解爸爸的基礎上的愛,這是真實的愛!我們的爸爸雖然不完美,但我們還是愛他,喜歡他,這就是愛的真諦!
活動中我的角色更像一位派往孩子身邊的天使,帶領孩子完成一次心靈洗禮之旅,沒有僵硬的說教,也沒有高科技的教具,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活動、“反意”的形式彰顯父愛,感受到與爸爸割舍不斷的情愫,讓父愛的種子深深地根植在孩子心中。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九
活動目標:
1、知道天冷了,要做好保暖工作。
2、鼓勵幼兒不怕冷,堅持天天按時來園,做一個勇敢的人。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流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們,天氣冷了,你怕不怕?那你聽聽這些人怕不怕冷,他們是誰。
好嗎?
二、教師結合圖片,講述故事。
教師提問:
1、你聽到了有哪些人?
2、他們分別在干什么?
3、他們怕不怕冷?他們勇敢嗎?
三、請幼兒說說自己平時的表現。
師:天雖然變冷了,但我們小朋友仍然能堅持天天按時來園,是個勇敢的人對嗎?”來;自。屈;老師;教。案;(可結合個別幼兒遲到現象進行隨機教育)。
師:但是,雖然我們都是小勇士,但是還是得注意一些必要的保暖工作,比如早上來園時要戴手套、圍巾等等,保護自己的身體。
四、延伸活動:到戶外做鍛煉。
活動反思:
隨著冬季的到來,天氣有了很明顯的變化,氣溫越來越低,這是孩子在幼兒園的第一個冬天,許多家長反映孩子早上不肯早起,要睡懶覺。特別是小班的幼兒,由于天氣冷了,孩子的衣服穿得很多,被裹得嚴嚴實實,動也動不了,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往往動作展不開,還有的幼兒以天冷為借口不愿參加戶外活動,因此培養孩子冬天不怕冷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十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擦鼻涕方法。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3、初步理解“抹”、“擦”、“臟乎乎”的意思。
活動準備:
請配班老師扮演豬媽媽。豬胸飾一個。小塑料筐5只,內放正方形餐巾紙若干。塑料桶5只。
活動過程:
(一)豬媽媽以敲門的形式出現,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1、“咚咚咚”,老師邊去開門邊問:“誰在敲門呀?”“哎,小朋友,誰到我們班來做客了?”
2、小朋友與豬媽媽相互問好(學說禮貌用語)。
3、師問:“豬媽媽,今天你來我班有事嗎?”
4、豬媽媽說:“嗨,我的寶寶不見了,不知去哪兒了,所以,我到你們班上來找找,看看我的寶寶是不是在你們這里”。
5、師問:“豬媽媽,豬媽媽,你的寶寶長的怎么樣?”
6、豬媽媽說:“我的寶寶臉上臟乎乎的,流著鼻涕,還用手抹,抹的臉的兩邊像長著長長的胡須。”“孩子們,幫我找找好嗎?”
7、師說:“小朋友,你們仔細找找,看誰像她的寶寶,長著長長的胡須。”(要求幼兒互相檢查)。
8、他們為什么會長胡須呢?
(二)教幼兒學習正確的擦鼻涕方法:
1、師問:小朋友,你們什么時候會流鼻涕呢?(讓幼兒自由回答)。那鼻涕流出來了怎么辦?(請全體幼兒拿餐巾紙擦,請幼兒注意,擦完后紙仍到塑料筐里)師注意觀察。
2、請擦得正確的和不正確的約3―4個小朋友上來擦給大家看。(請幼兒注意看)。
3、擦完后問:這些小朋友擦的好嗎?為什么?(請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說出正確的擦鼻涕方法。)。
4、師:好,下面我們一起來學學某某小朋友擦的方法。
5、師分布示范:a、雙手打開餐巾紙,b、把餐巾紙捂在鼻子上向中間捏攏。
6、全體幼兒練習,師個別指導,最后互相檢查。
總結:
我們的小朋友真棒,個個都學會了,以后呀,鼻涕流出來了千萬不要像小豬一樣去抹,記住要用餐巾紙或手帕擦,向中間捏攏,擦得干干凈凈的,做個愛清潔的好寶寶。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說出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護,體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2、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增進與爸爸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小鳥一家的圖片各一張。
2、生活中爸爸媽媽照顧孩子的ppt。
3、幼兒已會唱歌曲:《好媽媽》,會念兒歌《我的爸爸》。
4、貼了爸爸媽媽照片的愛心相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故事:《小鳥的爸爸媽媽》。
2、故事中有誰?鳥爸爸鳥媽媽是怎樣愛護小鳥的?
二、講講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護。
1、鼓勵幼兒大膽講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2、看ppt,說說圖上的爸爸媽媽在做什么?
3、小結:爸爸媽媽為你們做了這么多事,這么愛你們,你們應該怎樣愛護爸爸媽媽呢?
三、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1、和邊上的小朋友討論交流一下,說說想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事。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想為爸爸媽媽做的事,并進行角色表演。
四、結束部分。
鼓勵幼兒回家后用剛剛想到的'好辦法多愛愛爸爸媽媽,這樣的話,你們的爸爸媽媽會更開心更愛你們的。
活動反思:
《綱要》在社會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指出“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讓幼兒認識他人,我覺得首先應該從孩子身邊的人開始。爸爸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了解卻很少。讓孩子初步地了解爸爸媽媽的工作,了解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是引發幼兒關心父母情感的基礎。另外,通過活動,引發了孩子關心愛護父母,不依賴父母,萌發了獨立活動的意識。整個活動孩子們的激情都比較高,很多小朋友都爭著回答問題,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十二
1、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2、培養幼兒喜歡包糖果的欲望,感受包糖。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各種紙質的“糖果紙”若干;紙團、橡皮泥、繩子、吸管若干。
2、事先準備好一盤糖果,用手巾蓋著。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2、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糖果包裝。
(二)嘗試操作。
1、“老師這兒有一些糖紙、糖果、繩子、吸管,現在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糖果包裝起來,誰先來試試看?”請一至二位幼兒示范,其余小朋友仔細看,他們是怎么包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包的?“(把糖果用吸管穿起來,再用糖紙包起來,就是一顆棒棒糖了。)”還有誰包得和他不一樣?試試看。“(請另一幼兒示范)小朋友,他又是怎么包的呢?”(把糖果放在糖紙的中間,然后在上面用繩子一擰,就像一顆扎了辮子一樣。)。
2、現在讓我們一起幫助山羊媽媽吧!(幼兒進入糖果店)。
【活動要求】。
1、盥洗時不擁擠。
2、學習掌握洗手、洗臉的一定順序。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十三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請二個幼兒不熟悉的老師分別扮演“陌生人”“警察”
2.玩具手機一個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1.教師在室外幼兒看不見處觀察,“陌生人”走進教室,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在嗎?”然后分別走到幾個幼兒面前說:“我帶你去找媽媽好嗎?”(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各種反應,當“陌生人”準備帶幼兒走時,走進教室。)2.教師:“×××,你認識這個阿姨嗎?”
3.繼續表演情境:“陌生人”見教師來了,想逃。教師:“小朋友,你們認識她吧?請問你是誰?”
陌生人:“我……我……”
4.教師用“手機”撥打“110“警察同志,我們這里來了個陌生人,要帶走孩子,請你們趕快來”。
5.警察出現,帶走了“陌生人”,“請你到警察局走一趟”。
(二)談話,了解不能跟陌生人走。
1.剛才來的那個人是什么人呀?
2.什么是陌生人呢?
3.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么?
4.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么辦?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游戲“陌生人來了”,老師或幼兒扮演“陌生人”進行游戲,加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鞏固簡單的自我保護辦法。
2.家園共育: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開門,不隨便讓幼兒不熟悉的人去幼兒園接孩子;教會幼兒簡單的自我保護辦法。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十四
1、知道乘電動扶梯的正確方法,了解不正確乘坐的潛在危險。
2、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1、幼兒用書《跟著媽媽去商場》。
2、圖片:電動扶梯。
一、談話導入活動,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
1、師:爸爸媽媽有沒有帶小朋友去逛過商場?
如果小朋友要買玩具,玩具在4樓,你們要怎么上去呢?
2、根據幼兒回答,出示電動扶梯圖片。
師:我們可以乘電梯上去!
二、看幼兒用書,老師講述情境。
師:星期天到了,小女孩丫丫要和媽媽一起去逛商場。商場里的電動扶梯引起了丫丫的好奇心。她會這么做呢?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
三、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畫面,并討論:電動扶梯上的安全問題。
1、看圖一:
師:丫丫在做什么?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小結:丫丫在上行的電動扶梯上往下走,由于丫丫看不到身后的電動扶梯,很容易出危險。
2、看圖二:
師:丫丫在電動扶梯上跑來跑去,會發生什么事情?她應該怎么做?
小結:在移動的電梯上跑很容易摔倒,應該穩穩地站在電梯的臺階上,有扶手的話要緊緊地抓住扶手,由電梯自動傳送上下樓。
3、看圖三:
師:丫丫坐在電梯上吃蘋果對不對?如果不下來的話會怎么樣?
小結:坐在電梯上會妨礙他人的通行,坐在電梯上也不安全。
四、結合幼兒用書畫面上的圖四,進行小結。
師:你們覺得這幅圖中的丫丫做得對不對?她是怎么做的.?
小結:丫丫拉著媽媽的手,站在電動扶梯上,這樣乘電梯,既安全又文明。
五、經驗延伸。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要怎么來乘電梯了嗎?請你們以后乘電梯的時候要注意,緊緊地拉住家長的手,安全的乘到樓上和樓下,做個文明的小朋友。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十五
1、在圖片中理解繪本故事。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繪本故事。
3、感受繪本語言,與幼兒共同閱讀繪本。
重點: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感受種種母愛。
難點:通過形象的圖畫聯想母愛。
一、開始部分。
播放《愛我你就抱抱我》音樂,帶領幼兒做律動,初步感受愛,引導幼兒說出對音樂的理解。說出爸爸媽媽是怎么樣表達對他們的愛的。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
師:你們怎么知道他們愛你們?怎么感受到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總結幼兒對愛的理解。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做飯,買衣服,陪你們做游戲……這些都表示他們愛你。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外國大畫家在他是小朋友的時候他媽媽是怎么愛他的。
2、播放課件《我媽媽》ppt1,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圖片。
師:你們在圖片中看到了什么?
師:圖片中的媽媽美嗎?
師:圖片中的媽媽在安東尼心目中都變成了什么?
師:你們的媽媽在你們的心目中都代表什么?媽媽是怎么愛你的?
師:你們愛媽媽嗎?
3、帶領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片的內容。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用什么方式愛你們?
4、播放ppt2,用作者的語言講述《我媽媽》。
三、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帶領幼兒集體做律動,讓幼兒感受愛得不同表現形式。讓幼兒學會把愛表達出來。
四、活動總結。
本活動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小班階段的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敏感。比如老師輕輕的摸摸他們的頭,他們就覺得是愛他們,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微笑都能讓他們覺得開心。我覺得本次活動讓幼兒可以直觀的感受母愛,從直觀的繪本中看到媽媽質樸的愛。
小班社會我媽媽教案及反思(優秀16篇)篇十六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三種梨的特征,發現生活中有不一樣的梨。
2、對梨產生興趣,愿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三種不同品種的梨、托盤若干、布、摸盒。
【活動過程】。
(一)猜梨,引導孩子回顧關于水果的已有經驗。
1、提出任務。
今天我帶來了一些水果,請你們一起來猜一猜!
2、猜梨。
(1)猜猜碭山梨。
“布里包著的可能是什么水果?”引導幼兒從形狀上猜測。
簡單小結,介紹碭山梨。
(2)猜猜香梨。
“布里包著的可能是什么水果?”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上猜測。
簡單小結,介紹香梨。
(3)猜猜豐水梨。
“盒子里裝了兩只一樣的水果,請兩個小朋友來摸一摸?說說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水果?”
簡單小結,介紹豐水梨。
(二)比梨,幫助幼兒感知梨之間的顯著不同。
1、比較梨外部特征。
引導幼兒比較,并適時地根據孩子的回答從大小、顏色、觸摸果皮的感覺等方面提煉。
2、比較果肉的顏色特征。
引導幼兒猜測,教師用刨刀刨出梨肉,請幼兒直接觀察。
3、比較梨的味道。
(三)結束。
引發幼兒繼續在生活中尋找不同品種梨的興趣。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