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發展和成長的重要途徑,它有助于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以下是一些經典的教學反思案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一
1、了解有關長江的知識,加深對長江的敬愛之情,《長江之歌》教學設計、反思西安車輛中學何培。
2、理解歌曲內涵,用歌聲表現對長江的深切情感,激發學生對母親河——長江的敬愛之情。
3、初步體會旋律進行的特點與表現歌曲內容的聯系,通過分析歌曲結構,初步體會旋律進行的特點與表現歌曲內容的聯系。
1、了解有關長江的知識,加深對長江的敬愛之情。
2、通過分析歌詞內涵、歌曲結構,感受音樂情緒。
1、理解歌曲創作特點與歌曲情緒的聯系。
2、用歌聲表現對長江的深切情感。
《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風格的進行曲。它們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構。
我們上學期曾經學習過一首有關長江的歌曲,還記得是什么名字嗎?長江與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們哺育了江河沿岸億萬的華夏人民,被稱作“母親河”,你對長江還有哪些了解?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學生資料收集交流)。
今天我們就一起隨音樂來領略一下長江的風姿。
2、簡介曲作者。
1983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部非常具有影響力的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里面的主題音樂《長江之歌》就是我們剛才聽到的歌曲,它的作者就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王世光先生。
3、分析旋律。
1)再聽,提出問題:歌曲分幾部分。
根據我研究的子課題——樂理教學有效行為研究,我通過讓學生歌唱的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實踐中熟悉旋律,感受不同樂段表達的不同情緒,從而引導學生愉快、準確的劃分歌曲段落,教學反思《《長江之歌》教學設計、反思西安車輛中學何培》。
2)分析a段。講創作手法,唱旋律,體會旋律的起伏與長江蜿蜒奔騰、一瀉千里的形象的'緊密相聯。
a、唱譜,觀察這部分旋律,是哪一種進行方式?與音樂形象有什么聯系?
根據我研究的子課題——樂理教學有效行為研究。我采用讓學生邊聽邊畫旋律線的方法,形象直觀的使學生體會上下起伏的旋律,就好像長江波浪在起伏跌宕,音樂形象躍然紙上,將抽象、難以理解的的音樂形象變得具體而清晰。
b、再唱,找出兩個樂句的特點,主題音樂在歌曲中出現了幾次?
這是音樂創作中典型的重復手法,你能說說重復有什么好處嗎?
多遍重復就會讓大家對歌曲主題的印象更加深刻。
3)分析b段。
a、唱譜,分析旋律與形象的聯系。
以級進為主,平穩,抒情,就像長江中下游的河水緩緩流淌。
b、分析樂句變化,了解音樂創作手法:對比。既有樂句的對比,也是樂段情緒的對比。
4)反復部分與尾聲。
齊唱曲譜反復部分對長江的歌頌與贊美。
尾聲仿佛“回聲”的音樂特點,延續了a段345的動機表現了人們對于長江的愛延綿不絕,永世相傳。
5)有感情演唱歌曲旋律。
音樂與其它藝術形式存在著顯著的區別:繪畫、攝影、雕塑、建筑等是空間的藝術,而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美術作品可以一覽無余,整體到細部反復欣賞,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樂是轉瞬即逝的,它有時間限制,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體按順序欣賞。這便增加了欣賞理解的困難,作曲家為了統一作品風格,加深主題印象,常常使用重復或變化重復的手法。
《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風格的進行曲。它們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構。剛踏入中學校園的同學們,對音樂課充滿期待,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在教學過程里,首先,注意教學切入點導入,其二,注重教學環節的銜接,用簡練精悍的語言承上啟下,將教學細節環環相扣,使課堂既生動又活潑,從而激起同學們對音樂課的喜愛。講解音樂知識的時候和歌曲相結合,做到形象和生動,容易接受。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二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啊——”聽到殷秀梅那渾厚高亢的聲音,讓我想起自己,早在學生時代就迷戀這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現在做了老師,每次走上講臺的第一步我就渾身是勁。我試唱這首歌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先去體驗我的情感從而理解胡宏偉譜詞的感受。
這首詩表達了胡宏偉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我主要把作者帶來的力量放在自己身上,再轉嫁給孩子,讓孩子因長江而自豪,因祖國而驕傲!更因自己身為中國人而昂首挺胸!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品讀”是重要的教學手段。
但對于學生的理解我自己感覺顯得有點急于求成,引導學生的語言過于著急,教學機智還是有點欠缺。
意境是詩歌的核心,是詩人精神境界的藝術表現。葉圣陶老先生曾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進入詩歌所描繪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熏陶,那么,他們所獲得的感受、理解、體會等,必將實在、親切、自然。所以我第二個方面我必須在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上下功夫,讀出情感,讀出味道。讓孩子在多媒體教學紀錄片的配合下,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誘導學生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與作者心靈相通產生情感共鳴。最后使孩子們的情感在歌聲中得到升華。
這篇文章我感覺教起來特別有味道,我告訴孩子我最想的是站在國旗前唱這首歌,通過拓展他們想唱這首歌的地方:有的說在天安門前,有的說在長城上,還有的甚至說站在月球上想唱這首歌,從而激發孩子對祖國的愛,對身為中國人而自豪。拓展過程中,我給孩子唱了姊妹片《運河之歌》中的主題歌,孩子們根據運河的內容進行了仿寫訓練。當然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遺憾的是,如果還能多拍些實地錄像,讓學生對長江母親河有更直觀的認識,這樣學生可能在仿寫訓練時就有話可說了。
這堂課我認為沒有過多的贅述,學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進行閱讀與思考了。我想詩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語文教學就應該在語言文字中充分挖掘孩子的情感,讓孩子實實在在地去感受中華文字的美。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三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讀準“乳、哺、滌、贊”等子的字音,自覺地積累“風采、氣概、哺育、源泉、依戀、蕩滌、磅礴”等詞語。
2、能帶著贊美,自豪的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結合有關資料理解“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等詩句的含義。
3、能體會詩歌表達的中華兒女對偉大祖國的真摯、自豪的贊美之情。
課文兩小節是如何對應著寫的?
搜集:有關長江的資料。
多媒體課件。
1、同學們,古老的中國有兩條河,那就是長江和黃河,長江與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正是有了長江和黃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長江和黃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機盎然。今天,我們先來領略一下中華第一條大河“長江”的風采。
2、板書“長江”,你對長江有哪些了解。我們來交流一下。(用一句話來介紹長江某一方面的內容)。
3、老師課件展示長江視頻資料。學生談感受。
過渡:長江他九曲回腸,奔流不息,他氣勢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燦爛文明。曾經有一部紀錄片《話說長江》展示了長江的秀麗風光。這部紀錄片一播映,收視率極高,很多人都被長江宏偉的氣勢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叫胡宏偉即興寫下了該片的主題曲《長江之歌》,板書“之歌”。這首歌歌詞豪邁,歌聲雄渾,唱出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也長出了對長江的熱愛。
1、大聲朗讀課文,看看詩歌主要寫了什么?你有何感受?
2、學生交流。
3、檢測字音。
哺育依戀磅礴奔去蕩滌灌溉。
4、指名接龍朗讀課文,給以評價。
作者在詩中盡情贊美長江,你發現作者贊美了幾次?這種寫法叫什么?(反復)因此我們可以把課文分幾部分?請同學們自學詩歌兩部分內容。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思考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你從那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2、小組合作學習,男女生比賽匯報自學成果。
3、師相機引導帶感情朗讀。
4、合上書師生共背詩歌。
讀完詩歌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長江。
預設:1998年長江的洪水災害引發的原因,對學生滲透保護長江母親河人文教育。
課文兩小節是如何對應著寫的?
1、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師總結,拓展余光中的《鄉愁》。
2、課下收集有關母親河的詩歌,準備詩歌朗誦比賽。
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
雪山東海哺育挽起。
遠古未來灌溉推動。
《長江之歌》氣勢恢宏,雄壯豪邁,讀起來蕩氣回腸。它贊美了長江的雄偉壯觀,表達了作者對長江的熱愛與依戀。本課的重難點就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是如何贊美長江是無窮的源泉,有母親的情懷。這課內容作為年級教研課我上了三次。第一次在六三班上,成功之處是我首次運用多媒體課件上課,讓學生直觀地對長江進行了解,是我的進步。不足之處:開始播放《長江之歌》的視頻資料后就直接播放mtv歌曲,mtv有三分半的時間,導致后面合作探究時間緊張,和最后歌曲播放有點重復。在展示朗讀課文是讓兩個小組各讀一遍也有點浪費時間。于是第二節課給六一班上課我做了改動:視屏資料完后直接進入課文,課文學完最后欣賞并跟唱,我看到孩子們臉上充滿了期待與欣喜。在朗讀展示是,我指名接龍讀文,既讓十個學生展示了朗讀情況,又節省了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討論課文重難點。最成功之處,當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后,我示范朗讀,學生及時評價并感受到朗讀是語氣先柔和再有氣勢,把長江比作母親的詩句讀出母親的深情,學生得到了朗讀的訓練。
最后,孩子們能合上書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達到知識目標的落實。
時間安排,六二班在下午上課,學生有些疲勞,自學匯報效果不好,我們及時調整讓學生休息了十分鐘后完整地上完了這課內容。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四
新學年,在新接手的班級上第一課——《長江之歌》,為了能盡力上好這一課,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課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認真閱讀教材,上網查找各種資料。根據教材的實際著力與立足教材實際,透過詩歌高度濃縮的語言特征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將詩歌的語言與豐富的信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感覺到乏味。
為此,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讀題,談話交流長江的相關信息,初讀文章整體感知詩歌外在的結構,交流初讀后的感受,精讀時扣住“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研讀教材,突破重點難點,最后適當補充其它詩歌,以求升華對文本的認識。
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感覺良好,在教學中也努力按照所設計的思路進行教學,總體教學應該是順利的。學生對教師所補充的材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從中反映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可總覺得學生在課堂不敢積極的參與,很多的時候,他們,面對教師的提問總是沉默以應答,特別是一些女同學。
不知道是他們對長江的了解知之甚,還是學生對教師有陌生敢,就感覺文本與學生的距離相當的遠,一部分同學對問題的理解還是相當淺層次的。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不能把這些責任都歸咎與學生,還是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針對第一課所出現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加以改進,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與進步。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五
很榮幸也很感謝周浩名師工作室14年第一次活動放在我們學校進行,我有幸上了一節公開課,上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初一下冊第二單元影視金曲第一課《長江之歌》,是一堂隨堂公開課,整體感覺上的不理想,但是對自己也是一種鍛煉。現就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做一個反思。
由于本章的單元題目是影視金曲所以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想緊密圍繞這一主題。但又是第一課,設計到歌曲《長江之歌》所以在備課時我很糾結。單純上一屆唱歌課少量加入一些影視音樂的概念,還是上一節以影視音樂為主體,加入唱歌課成為一節綜合課之間我猶豫很久,最終我選擇上一屆綜合課。這也是我沒有經驗的最大體現。在這里我犯了一個大的錯誤,就是想抓住的點過多,最后重難點不突出。如果讓我再上一次,我絕對會直接上成唱歌課。
由于我想把影視音樂的內容引出來,所以在開始上課后我給學生唱了一首《時間去哪了》引出影視金曲這個題目。課后老師們給我提意見讓和長江之歌有關,我覺得說的非常好。導入新課以后引出影視音樂中的主題歌概念,引出長江之歌。在這個過程中我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好。我要吸取經驗,導入的內容一定要和課程內容有關,而且一定要直接。
1、練聲。
2、學歌曲、
3、分析歌曲。
4、介紹影視音樂。
5、感受《夜斗》。
6、小結。
看起來內容很豐富,但是我沒有抓住重點。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上課過程中我沒有親自給學生演唱,發揮老師個人能力讓學生直接現場感受音樂的魅力。在分析歌曲時我應該把問題放在學歌曲之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唱歌曲,通過正確有效的引導,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師告訴他們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我很重視學生演唱歌曲時的發聲和氣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學之中,學生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演唱中我沒有親自給學生演唱,發揮老師個人能力讓學生直接現場感受音樂的魅力。在這節課中,我忽視了這一點。在以后的課堂上該多多給予學生單獨表演的機會。同時,我始終以音樂為載體,通過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過程,使學生既學習了音樂,又增加了知識內涵,豐富了情感世界。還有我的課件里關于長江的圖片或視頻幾乎沒有,學生不能直觀的感受長江的壯美,所以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也找不到波濤洶涌,源遠流長的感覺。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引導。
通過這次上公開課然后老師們認真的評課我發現,自己上課方面還有很大的問題,需要跟家努力的去鉆研,去學習,去實踐。我發現上好一節音樂課,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音樂老師要有創造性的教學思路,同時對教師的素質,思維開發能力對教師的創新能力和駕馭教材,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戰。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課程模式的變化,對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一堂課的設計如果能夠貼近學生心理,學生自然就能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并且融入音樂課之中。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和豐富的感受音樂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注重興趣的培養,更多的讓學生通過欣賞、感受,到模仿、創作,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和知識與技能多種目標的有機整合,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最后再次感謝參與評課的所有老師,只有你們不斷地鞭策,我才能更快的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六
《長江之歌》是電視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品讀”成了教學的重點。下面就我這節課進行幾方面的反思:
一、反思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全詩中“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句直抒胸臆的詩句,讓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質疑:“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然后讓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分別找出表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以及“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的詩句進行品讀。在品讀詩歌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精神。這一教學環節,學生在我的帶領和引導下,基本上能理解詩歌,能體會長江的精神。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適時地進行說話訓練、仿寫訓練,如用“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描繪長江奔騰前進的情景,讓學生把對詩句的理解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又如讓學生仿說詩歌,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長江的偉大精神。但是這一環節在學生有點“冷場”的時候,我就顯得有點及于求成,引導學生的語言過于著跡,教學機智還是有點欠缺。
二、反思朗讀的指導
由于這節課是詩歌的教學,因此朗讀方面是尤為重要的。于是我采用的指導方法是抓重點詞語。如抓住“走來”與“奔去”指導學生讀時語氣要有緩、急、高、低之分,又如抓形容詞和動詞指導學生讀時要注意重、輕之分。在整節課的朗讀指導,我最為滿意的是引讀的那一部分,我用引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出贊美長江時可以有不同的情感。如我引導說:“我滿懷激情的贊美長江”時,學生讀得激情滿懷。當我引導說:“我深情地贊美長江”時,同學們又顯得深情款款。但是,在讀的形式上還是過于單調,忽視了個別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
以上是我在兩個重要方面的反思,當然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還有或多或少的可以改良的地方,如還應該配合一些關于長江的圖片,讓學生對長江有更直觀的認識,這樣學生可能在說話訓練以及仿說訓練時就有話可說了。最后,在以后的教研課中,我將會取長補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七
《長江之歌》這篇課文是一首歌詞,又有著詩歌的特點。歌詞的內容蘊涵著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同時又表現出長江的壯麗。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引領著學生去體會每個詞語的意思,我覺得我們很難捕捉到作者在瞬間迸發出來的靈感與感受。所以,在研讀課文的時候,我安排學生先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的感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引導著學生們關注歌詞的寫作方法,這樣就避免學生陷入對某個詞語的糾纏之中。
在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以后,我設計了一項這樣的朗讀環節。我讓學生對比著來讀每段話,一個同學讀第一段中的第一句,另一個同學來讀第二段中的第一句??在讀書后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這樣一問,孩子們的話匣子算是打開了。
有的說:“某某句,標點符號一樣”。
有的說:“某某句,字數一樣”。
有的說:“第三句的意思相近”。
有的說:“每段的最后四句一樣。”
我將學生發現的內容一一寫在了黑板上,進行梳理。最后總結的時候,我指著板書上的內容告訴孩子們這就是歌詞的特點,掌握了這些特點以后,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歌詞作家。
這節課,我覺得唯一遺憾的地方是沒有讓學生們動筆寫一寫歌詞,如果讓他們也嘗。
試著寫一寫,我想他們的收獲會更大。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八
這首詩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作者用第二人稱,將長江作為一個抒情的對象,贊美她的“豐采”“氣概”“情懷”,熱情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以真切的感情,充分表達了中華兒女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是詩歌的副歌部分,兩次出現。教學時,我緊緊抓住這一貫穿全文的詩句,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的朗讀和感悟,深刻地體會作者所抒發的強烈情感。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九
《長江之歌》是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曲的歌詞。所以我在學習這首歌詞之前,先播放了《話說長江》的第一集,讓同學們對長江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然后導入新課。播放《話說長江》之后,找同學來復述自己觀看過程中記住的東西,因為看得都很認真,所以長江的位置、起源、長度、經過的省份,都基本上能說出來。接下來我給同學們范讀課文,讓同學們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聽過之后,找同學來試讀,梁蘭方同學讀得很流暢,但感情不是太飽滿。我指出這是因為對詩歌內容不理解的原因。自然引出第三個教學環節:理解詩歌內容。這一部分,我放給同學們自學,讓他們結合手中的資料,找出兩節中反復的部分,理解反復的作用,并畫出自己最欣賞的詩句,在課本上作批注。同學們互相交流,大家對詩中的比喻擬人句都能準確把握意思。
在大家自學的基礎上,我引導同學們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詩歌共分為兩部分,請概括兩部分的主要內容。
通過討論,同學們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總結詩歌的主題:通過對長江的歌頌和贊美,表現了人們對祖國母親的依戀和熱愛。
這樣,再進行朗讀指導就顯得水到渠成,學生很快就能把握好詩歌氣勢磅礴、熱情豪放、舒展寬廣的誦讀基調。同學們自由讀、集體讀,然后指名讀。在這樣反復朗讀之后,這首詩已經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最后再播放歌曲《長江之歌》讓學生感受長江之美。
這節課,學生讀得比較充分,不足是賞析的深度不夠,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停留在表層。這跟我的引導是分不開的,我也只是對詩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并沒有深入地去鉆研這首詩的內涵。所以只能從字面上對學生提出要求,學生的賞析當然也只能達到表層的程度。反思這節課,我覺得每一節課前的充分備課都是必不可少的,來不得半點懶惰。尤其是要在平時有豐富而深厚的本體知識的積累,這樣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地把學生引向深處。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十
《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風格的進行曲。它們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構。剛踏入中學校園的同學們,對音樂課充滿期待,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在教學過程里,首先,注意教學切入點導入,其二,注重教學環節的銜接,用簡練精悍的語言承上啟下,將教學細節環環相扣,使課堂既生動又活潑,從而激起同學們對音樂課的喜愛。講解音樂知識的時候和歌曲相結合,做到形象和生動,容易接受。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其他樂曲長江之歌教學反思范文。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十一
我是這樣做的:
一、以長江為話題,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探究的問題,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愿望。
二、多角度審視長江。課前已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中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體現資料為學習服務,交流為提高語文能力的功能。在這里,學生有的介紹了長江的發源和流量,有的帶來了有關長江的圖片和歌曲,有的朗讀了長江的詩歌和散文,在諸多交流中,學生對長江有了深入的了解,學生知道了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長江給了多少詩人詩的靈感,不同的人看長江會有不同的感悟,如《三國演義》片頭曲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讓學生對長江有了更多的感慨,為感悟文本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感悟文本,升華情感。我用聲情并茂的范讀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學生自由高聲朗讀起來,那投入的樣子真讓人神往,幾分鐘過去了,學生紛紛舉手說自己的體會,有的說:“我覺得長江是位偉大的母親,她無私地哺育著我們。”有的說:“我覺得長江既溫柔而又充滿力量,你看她……”我在黑板上寫下了“溫柔而有力量”一石激起千層浪,“博大而無私”“宏偉而壯觀”“熱愛而依戀”這些關鍵詞都從學生口中如詩一般地流淌而出,帶給我不小的驚喜,學生是偉大的,他們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學生還發現了作者用“你”而沒有用“她”;發現了文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處而又有不少不同;發現了“走和奔”給人的感覺不同;發現詩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兩句話是一樣的;提出“為什么說長江能推動新的時代?”等有價值的問題。
在這個環節,我記下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在書中做上記號,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生有困難時稍作點撥,這些問題解決了,對課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在討論的過程中,輔助以感情朗讀,很明顯看得出學生的情感在不斷深入,不斷升華。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十二
寒假過來,感覺學生沒有一下子進入狀態,所以開學第一天星期四,我沒有及時上新課。《長江之歌》這篇文章我是在星期五上的。上的是第一課時,感覺還比較順。
反思一下,本堂課精彩的地方應該是抓住“春潮”這個詞引導學生品位,不僅體會了“豐采”這一詞語的豐富內涵,還巧妙地辨析了詞語。
教學具有連貫性,一個詞語的成功教學可引發其他環節的精彩:正如“春潮”的成功體會引發“豐采”的成功辨析一樣。不忽視重要細節,是我從這環節的教學中得到的啟示。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十三
《長江之歌》是電視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上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本堂課中,運用飽含激情的詩意語言描繪意境,展示關于長江氣勢磅礴的圖片,教唱《長江之歌》,沉浸在一片陶醉和敬佩之中。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全詩中“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句直抒胸臆的詩句,讓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思考:“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同時又具有‘母親的情懷’呢?”使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磅礴壯觀,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精神。接著,我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朗誦這首詩歌。學生興致盎然,讀得深情并茂。特別是最后直抒胸臆的兩句,全班齊聲朗誦,把情感推向高潮。最后十分鐘的時候,我教學生唱這首歌,學生不僅學會了唱,而且更深入地理解了這篇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達到了背誦課文的要求,教學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感觸頗多,我覺得課堂要想取得高效,首要任務就是要備學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才能采取學生們的教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十四
《長江之歌》是電視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這首詩以無比雄渾的氣勢,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觀,抒發了對長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充滿了藝術感染力。這篇詩歌是詩人情感的迸發,而要讓學生和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走”和“奔”這兩個字的意思,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理解了“走”和“奔”的區別,來體會長江在不同情況下的流水的截然不同。在此基礎上,通過帶領學生反復朗讀,進行情感體驗,體會長江如母親般的'溫柔,體會她奔騰時的氣勢磅礴。本課結構簡單,副歌作為反復朗誦的部分,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對長江依戀、贊美的情感。上課時,我讓學生通過對這一部分的反復朗誦,自由感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經過教者的適時引導,總結歸納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兩個問題: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有母親的情懷?作者為什么要贊美、依戀長江?圍繞這兩個問題來展開教學,既抓住了全文的主線,又使學生了解了詩歌的脈絡,抓住了詩歌的中心。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指導朗讀。《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學生熟讀成誦的過程,不僅能夠鞏固、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欣賞詩歌的音韻美,而且可以積累、內化文本語言,于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激發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因此,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抓住詩的情感主線反復吟詠,熟讀成誦,并抓住兩節詩中反復出現的語句幫助記憶,增強背誦效果。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小組比賽讀、指名讀,用引讀法指導學生背誦,并舉行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背誦比賽等,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他們熟讀成誦的積極性。根據教材的實際,教學時需要透過詩歌高度濃縮的語言來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并將詩歌的語言與豐富的信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感覺到乏味。
最后,在學生的情感火花被充分點燃之后,教者提出:站在這樣奔流不息、氣勢磅礴的長江邊,你想說什么?做什么呢?情動而辭發,有了前面的鋪墊,此時,學生也就自然能夠妙語連珠了。無論是想親臨長江,一睹她的風采,還是想變成一滴水,融進長江,所有的語言,都反映了孩子們對長江的深深的依戀和贊美之情。理解內容,升華情感的教學目標也就水到渠成了。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十五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中的主題歌詞,這首歌詞,從地理、人文兩個方面歌頌了長江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文學習的重點,長江為什么被稱為母親河是理解的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欣賞并跟唱。
2.自學生字詞語,積累美詞佳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了解長江為什么被稱為母親河。
4.進一步查閱資料,全面了解長江。
5.領悟詩歌對應的表達方法。
1.搜集關于長江的資料,加強對長江的了解。
2.用直觀的課件、音樂將學生帶入情景,增強對母親河的熱愛。
教師:vcd、風光片《長江》、錄音機、磁帶、中國地形圖、有關長江的資料等。
學生:查閱有關長江的資料等。
1課時。
一、談話、引導學生翻閱本單元教材,導課。
這個單元我們就來學習描寫介紹母親河的文章。請同學們瀏覽本單元內容,看看都有哪些課文,分別寫得是什么內容。
二、播放電視風光片《長江》片斷,教師適時給以介紹,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播放完,出示中國地形圖,師生共同介紹長江,對長江有一個全面的完整的認識。
多年之前,有一部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其中的主題歌《長江之歌》深受人們的喜愛。播放《長江之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詞。
三、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放聲朗讀幾遍課文,結合預習,了解大意。
四、指讀課文,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讀,全班齊讀。
五、理解課文內容。
1.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給以指導。
六、再讀詩歌,體會課文的表達形式。
1.再讀詩歌,看一看課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先小組合作討論,再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兩段歌詞相互照應的表達方法。
七、再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1.引導學生閱讀丁丁冬冬的視角,你的視角呢?再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八、有感情的朗誦,背誦課文。
1.用自己體會到的感情,大聲朗誦,試著背誦。
2.指名背誦。
十、質疑問難。
十一、探究:為什么把長江比喻成母親?
十二、課時小結。
雪山走來東海奔去乳汁哺育臂膀挽起無窮的源泉。
遠古走來未來奔去清流灌溉力量推動母親的胸懷。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積累優美詞句。
3.《課堂同步學習與探究》。
4.預習下一篇課文。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中的主題歌詞,這首歌詞,從地理、人文兩個方面歌頌了長江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文學習的重點,長江為什么被稱為母親河是理解的難點。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我多方查找有關話說長江的視頻資料沒有找到,只找到了長江之歌的音頻資料,在教學中是一個遺憾,如果有視頻資料,效果會更好。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十六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進一步體會到了讓學生自主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效果才會讓人滿意。上課前,我知道孩子們對長江的了解很少,因此,課前我布置了學生搜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上,我以長江為話題,出示圖片、視頻,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愿望。課堂中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這充分的體現了資料為學習服務,交流為提高語文能力的功能。這樣,一堂課沒有過多的贅述,學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進行閱讀與思考了。
我想詩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學習詩歌就要反復吟誦,在誦讀中直接感受詩歌的情感和韻味。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課堂上真正響起學生們對詩的用心吟唱時,不禁感嘆這才是詩歌應有的魅力!這才是真正的詩歌教學!
《長江之歌》學習中,我感覺到學生非常喜歡這首歌,我教會他們唱歌,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的美文朗讀比賽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了詩歌的含義;討論喜不喜歡重復出現的句子“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但是,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們好幾次,他們也無動于衷,過后了解,他們卻是這樣說:“老師,剛才你講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講,你才能聽得到。”學生的話使我感到尷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及時處理課堂中的生成,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意境是詩歌的核心,是詩人精神境界的藝術表現。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進入詩歌所描繪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熏陶,那么,他們所獲得的感受、理解、體會等,必將實在、親切、自然。所以,教學詩歌,必須在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上下功夫。本堂課中,運用飽含激情的詩意語言描繪意境,展示關于長江氣勢磅礴的圖片,播放《長江之歌》的音樂,讓他們學唱,通過組織全體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材料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等,讓學生進入了詩歌所描繪的意境,與作者心靈相通,產生情感的共鳴。
文檔為doc格式。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十七
長江邊的孩子愛長江,說起“長江”,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生出一種親切與自豪感,這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家鄉情結。本文除了要讓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之外,還要讓我們的孩子了解一些有關長江的常識。為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長江之歌》、長江的發源、長江流經的省市以及長江的資源……當雄壯的歌聲響起,豐富、生動的畫面展現在孩子們眼前時,同學們都瞠目結舌、驚嘆不已,這狹長的、像綢帶一樣的就是我們的長江嗎?看著孩子們驚訝的樣子,我知道其實大家對長江的了解太少了。
非常感謝教材編寫者能把《長江之歌》帶進學生的課堂,讓孩子們能通過課文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拉近與長江之間的距離。長江的源遠流長、多姿多彩、歷史悠久、氣勢磅礴讓人望而生畏,肅然起敬。同學們今天的學習是滿懷激情的,是獲益匪淺的。
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讓孩子們自主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效果才會讓人滿意。以長江為話題,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探究的問題,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愿望。而不需要老師過度剖析講解,深挖微言大義。詩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學習詩歌就要反復吟誦,在誦讀中直接感受詩歌的情感和韻味。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課堂上真正響起學生們對詩的用心吟唱時,不禁感嘆這才是詩歌應有的魅力!
當然,真正的教學還不止于此,本冊教材中的習慣篇就告訴我們:要走進自然,走向社會,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會更全面,眼界才會更開闊!我們離長江是那么近,何不親自去看一看長江呢?于是,我布置學生利用休息日在父母的陪同下親自到長江邊看一看長江,用自己的眼睛詮釋長江的內在魅力。同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長江邊的孩子愛長江”(出一期關于長江的小報,研究長江的歷史,唱一唱《長江之歌》……),利用自己的多種感官去深切感受長江之美!
長江之歌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實用18篇)篇十八
《長江之歌》是系列片的主題曲的歌詞。所以我在學習這首歌詞之前,先播放了的第一集,讓同學們對長江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然后導入新課。播放之后,找同學來復述自己觀看過程中記住的東西,因為看得都很認真,所以長江的位置、起源、長度、經過的.省份,都基本上能說出來。接下來我給同學們范讀課文,讓同學們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聽過之后,找同學來試讀,梁蘭方同學讀得很流暢,但感情不是太飽滿。我指出這是因為對詩歌內容不理解的原因。自然引出第三個教學環節:理解詩歌內容。這一部分,我放給同學們自學,讓他們結合手中的資料,找出兩節中反復的部分,理解反復的作用,并畫出自己最欣賞的詩句,在課本上作批注。同學們互相交流,大家對詩中的比喻擬人句都能準確把握意思。
在大家自學的基礎上,我引導同學們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詩歌共分為兩部分,請概括兩部分的主要內容。
通過討論,同學們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總結詩歌的主題:通過對長江的歌頌和贊美,表現了人們對祖國母親的依戀和熱愛。
這樣,再進行朗讀指導就顯得水到渠成,學生很快就能把握好詩歌氣勢磅礴、熱情豪放、舒展寬廣的誦讀基調。同學們自由讀、集體讀,然后指名讀。在這樣反復朗讀之后,這首詩已經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最后再播放歌曲《長江之歌》讓學生感受長江之美。
這節課,學生讀得比較充分,不足是賞析的深度不夠,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停留在表層。這跟我的引導是分不開的,我也只是對詩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并沒有深入地去鉆研這首詩的內涵。所以只能從字面上對學生提出要求,學生的賞析當然也只能達到表層的程度。反思這節課,我覺得每一節課前的充分備課都是必不可少的,來不得半點懶惰。尤其是要在平時有豐富而深厚的本體知識的積累,這樣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地把學生引向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