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開展活動之前,我們需要先制定一個詳細的活動方案,以確保活動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活動方案經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路。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一
通過看看、講講了解過新年時的一些風俗習慣,引導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搓湯圓,體驗過新年的快樂氣氛。
1、《新年好》的音樂磁帶;
2、《新年好》flash;
3、橡皮泥人手一盒;
4、盤子每組一個;
5、角色游戲房的娃娃家場景。
一、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教師播放歌曲《新年好》,告訴幼兒新年來到了。
教師提問:寶寶,你們覺得過新年最開心的是什么事呀?
幼兒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你們過新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吃糖果、拿紅包……。
二、播放flash。(過新年放鞭炮、吃湯圓。)。
1、教師播放flash:我們來看看別人的新年是怎么過的?
2、幼兒欣賞、交流。
3、師小結:過新年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新年里很多人都會放鞭炮,一家人還會開開心心在一起吃湯圓,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的`意思。
三、操作探索。
1、教師:寶寶,那我們也來試試做好吃的湯圓吧。
2、教師示范做湯圓的步驟:先取一小塊橡皮泥放在手掌心,用另一個手掌蓋在橡皮泥上,來回團、搓,一個小小的圓圓的湯圓就做好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配背景音樂《賣湯圓》)提醒幼兒將搓好的湯圓放在桌上的`小盤子里。
四、延伸活動。
帶幼兒去角色游戲房,把做好的湯圓放進娃娃家的鍋子里,模仿煮湯圓的場景,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二
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熏陶,豐富教師和同學的生活,讓同學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氛圍,增進教師與同學的情感交流,讓同學體會到節日的熱鬧與快樂。
1、學校食堂各班教室。
正月十五下午16:00開始。
校文體中心。
校級領導、文體中心成員、各班2名同學代表、各班班主任及住校生。
1、各班自行布置教室,準備節目,班主任帶領住校生進行元宵節聯歡。
2、校級領導、文體中心成員、各班2名同學代表在食堂包湯圓、猜謎。
3、懸掛小燈籠,準備好猜謎活動所需材料準備好獎品:猜出五個謎語隨機獎勵蘋果、橘子等水果一個。以此累加。
4、配置節日音樂并拍照留念。
1、包湯圓所需材料:糯米面、芝麻餡(住校生約xx名,每人x個大湯圓)(食堂準備)。
2、猜謎材料:細鐵絲、各色彩紙(文體中心準備)水果若干(食堂準備)活動展板一塊(文體中心準備)。
控制在xx元以內。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三
1、讓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幼兒生活、活動情況,參與幼兒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園溝通的橋梁,更好地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促進了幼兒園教育、保育工作的`發展。
2、通過這次活動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3、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4、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20xx年11月(分上、下午)。
各班活動室。
各班全體幼兒、家長、教師。
1、各班請一位老師準備好一節對家長開放的教學活動。
2、老師事先布置好活動室。
3、包湯圓的材料準備:
a.碗、勺子、盤子、桌布、擦手毛巾。
b.請家長在家事先準備好包湯圓的餡兒(糯米粉、芝麻餡兒等)、圍裙、幼兒包湯圓時穿的圍兜、袖套、托盤人手一個。
c.鍋、電磁爐各兩個、湯勺兩個。(兩名家長準備)。
4、活動背景音樂《賣湯圓》。
5、各班實習老師在活動中拍照。
各班班主任。
(一)、老師接待家長、幼兒。(桌面游戲)(上午:8:00-8:30、下午:2:00-2:30)。
(二)、觀摩各班幼兒早操律動《爸爸媽媽我愛你!》。(上午:8:30-8:40、下午:2:30-2:40)。
(三)、保育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提前向幼兒講述活動每個步驟的要求與注意點。(上午:8:40、下午:2:40)。
(四)、教學活動:(上午:9:00-9:20、下午:3:00-3:20)。
各班一位老師組織好幼兒準備對家長示范教學活動。
1、小一班:楊朝靜《愛吃水果的毛毛蟲》。
2、小二班:祖迪《鞋子踏踏響》。
3、小三班:張淳雅《蘋果樹》。
4、小四班:王蕾《有趣的聲音》。
5、小五班:孫麗《香香的`水果》。
(五)、場地布置:教師組織幼兒出去散步,保育老師和另一位老師在活動室布置場地,準備包湯圓,請事先準備好湯圓餡兒的家長將餡兒準備好,安排兩位家長協助老師煮湯圓。(上午:9:20-9:30、下午:3:20-3:30)。
(六)、教師組織家長洗手、保育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穿好圍兜、袖套,準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組包湯圓。
(七)、家園同樂——包湯圓。(上午:9:30、下午:3:30)。
教師:湯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包湯圓環節: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干凈,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后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著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八)、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九)、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1、全體保教人員要高度負責,把每個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防孩子走失、亂跑、燙傷等情況的發生。
2、注意食物的衛生和安全。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四
12月18日上午。
1、初步了解莆田冬至習俗,掌握制作湯圓的基本常識及制作技能。
2、嘗試與同伴合作制作湯圓,體會勞動的快樂,激發愛勞動的情感。
1、各班提前邀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班級創設有關迎冬至內容的環境,營造喜慶、歡樂、祥和的氛圍。
2、物質準備:24張桌子、24個盆、12個大圓竹匾、12個“三春”、桔子48個、生姜12排、紅筷子12包(十雙包的)、塊狀紅糖12塊、糯米粉48包。
1、園長致辭。
2、大班幼兒介紹“三春”、紅糖、桔子、筷子、生姜的寓意。
寓意:莆田人搓湯圓從祖上傳承下來,有許多講究。先要準備一個圓竹匾,在里面分別擺上生姜、紅糖、10雙新筷子、大柑橘、一枝“三春”。這些物品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寓意,生姜取“旺盛”之意,要越大越好;紅糖寓意“甜甜蜜蜜”,為了方便,現在不少人用白糖來代替;10雙新筷子則象征“十全十美”。俗稱的“三春”是一枝貼著2個鮮艷的胖大娃娃的紅紙片,福祿壽齊全,一般插在大柑橘上面。
3、家長示范講解和糯米粉的技巧及莆田冬至捏小狗、金元寶、金銀元、舂米石臼、喜鵲圓等的方法及寓意。
寓意:捏金元寶和金錢餅(銀元),祈求財源廣進;捏舂米杵和舂米石臼,祈求五谷豐登;捏小狗,狗能守門防盜,希冀來年平安無事。搓“喜鵲圓”“客鳥丸”煮熟后要將“喜鵲圓”撒到屋檐上,引喜鵲來啄食,招來好兆頭。在搓湯圓的時候,還得注意不要掉到地上。這是古時勞動人民的樸素傳統,希望人們愛惜食物。
4、歡歡喜喜搓湯圓。
(1)大班幼兒和糯米粉。
5、品嘗湯圓。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五
1、了解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節以及冬至節的來歷。
2、感受繪本故事中冬至節的習俗3、讓幼兒了解并認同冬至節,喜愛傳統節日,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1、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與冬至有關的資料。
2、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冬至有關的習俗。
3、制作課件。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播放《節氣歌》播放二十四節氣歌,引出《冬至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講述關于節氣的信息。預設: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3、引出繪本故事《冬至節》
二、通過繪本故事說冬至由來
簡介冬至的由來、俗稱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為冬至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稱為“活節”;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陽歷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又稱為“冬節”。
三、說冬至傳說、習俗過渡:為什么古代的節日還能保留至今?讓我們一起用傳說和習俗來“說冬至”吧!
1、用傳說說冬至。主要有:傳說一:冬至餛飩夏至面。傳說二:冬至吃狗肉。傳說三:冬至南吃餃子北吃餛飩。
2、用習俗說冬至。主要有:
(1)習俗一:祭天迎日、緬懷祖德——冬至之祭
(2)習俗三:葭灰土炭、圖歌消寒——冬至之娛
(3)習俗四:盛情敬師、贈襪履長——冬至之禮
(4)習俗五:精心寧神、食療養生——冬至之養
四、游戲活動
用紙黏土制作餃子和湯圓,感受冬至節的氛圍
1、體驗:跟家長學會做餛飩或水餃,感受冬至節的喜慶,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2、講述:給弟弟妹妹講述有關冬至的傳說和習俗。
通過此次繪本故事《冬至節》的活動,幼兒了解了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節的來歷及習俗,感受了爺爺給孫子講述冬至節的愛意,并且學會了九九歌,感受了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本次活動幼兒主要作為傾聽者,在延伸活動中將讓幼兒進一步參與到活動中。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六
《搓圓子》出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指導》小班上冊的《天才小廚師》單元的內容,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過年的相關民俗,知道食物湯圓的文化含義,培養幼兒根據線索的推測能力,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同時享受與同伴一起制作食物的樂趣。
1、知道食物湯圓的文化含義;
2、培養幼兒根據線索推測的能力;
3、享受與同伴一起制作食物的樂趣。
糯米粉、盤子數個、圍裙、廚師帽、音樂《賣湯圓》。
1、用猜謎的方式開始活動。
——以湯圓為謎底,教師邊念謎面,邊做手指動作:“捏呀捏,搓呀搓,搓出一個小圓球。圓滾滾,站不穩,放到水里滾一滾。”
——請幼兒猜猜是什么,幼兒若猜不出,可進一步提供線索:“圓圓白白的,可以吃的。”
2、謎底揭曉后,告訴幼兒相關民俗:過年吃湯圓表示全家團團圓圓。
3、激發幼兒的制作興趣,請幼兒一起搓湯圓、煮湯圓。
——請幼兒將手洗干凈。
——將幼兒分組,每組的桌上放一盤已分成小塊的糯米團和一個空盤子。
——搓一搓、揉一揉,搓出一個湯圓后,放在空盤子里。
——等每組都完成后,請廚房的大媽幫忙煮熟。(為了讓幼兒可以盡情地吃湯圓,可事先準備一些已搓好的湯圓和幼兒搓的湯圓一起煮。)。
——在煮湯圓的過程,師幼、家長可以一起聽音樂《賣湯圓》做律動,幫忙收拾教室,把手洗干凈。
4、湯圓煮好后,大家一起快樂的分享、品嘗自己做的湯圓,也可以請家長、老師或者小組的弟弟、妹妹分享。
1、這節課由于我準備的不充分,上的有點倉促,整個活動就覺得像在趕場。
2、幼兒操作中有遇到一些幼兒不會做,我就單獨教他應該怎么做,應該把這問題拎出來,請幼兒自己來說說怎么樣搓才搓的好。搓的好的也可以拎出來請幼兒來說說好在哪,那樣搓的不怎么好的幼兒也可以有個參考,知道接下來要怎么搓。
3、賣圓子環節幼兒很喜歡,玩得特別高興。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七
1.在冬至來臨之際,讓所有幼兒一起過節,增進大家之間的親密聯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節日的問候。在集體的溫暖中度過傳統節日、感受家的溫暖、集體的溫馨。
2.通過親自動手包湯圓、煮湯圓,讓全院同學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了解更多具體的工藝,學習能力。
3.感受節日氣氛、發揚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習俗。
《包湯圓》
1、讓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幼兒生活、活動情況,參與幼兒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園溝通的橋梁,更好地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促進了幼兒園教育、保育工作的發展。
2、 通過這次活動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3、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4、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活動時間:20xx年12月26日。
大二班活動室
大二班全體幼兒、部分家長、教師、保育員。
一、8:50到9:00家長入園、簽到;
二、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
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組織孩子反復洗手;
3、擺好場地、分組分配任務;
4、家長、教師帶領孩子和面粉、包湯圓;
5、用做好的湯圓擺出“元旦快樂”字樣;
6、煮湯圓(保育員協助煮湯圓)。
7、孩子們分享煮好的湯圓,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
8、交流經驗,說一說本次活動自己的感想。
三、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1、全體保教人員要高度負責,把每個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防孩子亂跑、燙傷等情況的發生。
2、注意食物的衛生和安全。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八
一、活動目標:
1.讓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幼兒生活、活動情況,參與幼兒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園溝通的橋梁,更好地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促進了幼兒園教育、保育工作的發展。
2.通過這次活動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3.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4.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二、活動時間:2012年11月(分上、下午)。
三、活動地點:各班活動室。
四、活動對象:各班全體幼兒、家長、教師。
五、活動準備:
1.各班請一位老師準備好一節對家長開放的教學活動。
2.老師事先布置好活動室。
3.包湯圓的材料準備:
a.碗、勺子、盤子、桌布、擦手毛巾。
b.請家長在家事先準備好包湯圓的餡兒(糯米粉、芝麻餡兒等)、圍裙、幼兒包湯圓時穿的圍兜、袖套、托盤人手一個。
c.鍋、電磁爐各兩個、湯勺兩個。(兩名家長準備)。
4.活動背景音樂《賣湯圓》。
5.各班實習老師在活動中拍照。
六、活動主持:各班班主任。
七、活動流程及內容安排:
(一)、老師接待家長、幼兒。(桌面游戲)(上午:8:00-8:30、下午:2:00-2:30)。
(二)、觀摩各班幼兒早操律動《爸爸媽媽我愛你!》。(上午:8:30-8:40、下午:2:30-2:40)。
(三)、保育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提前向幼兒講述活動每個步驟的要求與注意點。(上午:8:40、下午:2:40)。
(四)、教學活動:(上午:9:00-9:20、下午:3:00-3:20)。
各班一位老師組織好幼兒準備對家長示范教學活動。
1.小一班:楊朝靜《愛吃水果的毛毛蟲》。
2.小二班:祖迪《鞋子踏踏響》。
3.小三班:張淳雅《蘋果樹》。
4.小四班:王蕾《有趣的聲音》。
5.小五班:孫麗《香香的水果》。
(五)、場地布置:教師組織幼兒出去散步,保育老師和另一位老師在活動室布置場地,準備包湯圓,請事先準備好湯圓餡兒的家長將餡兒準備好,安排兩位家長協助老師煮湯圓。(上午:9:20-9:30、下午:3:20-3:30)。
(六)、教師組織家長洗手、保育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穿好圍兜、袖套,準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組包湯圓。
(七)、家園同樂——包湯圓。(上午:9:30、下午:3:30)。
教師:湯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包湯圓環節: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干凈,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后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著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八)、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九)、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八、注意事項:
1.全體保教人員要高度負責,把每個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防孩子走失、亂跑、燙傷等情況的發生。
2.注意食物的衛生和安全。
小班組。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九
1、嘗試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元宵節的相關經驗,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2、大膽地創造與想象,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3、積極參與“鬧元宵”的籌備和慶祝工作,在和老師、同伴一起過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團圓的意義。
20xx年2月22日(周五)。
各個班級,開展相關活動。
1、語言:元宵節的傳說與習俗—501班。
2、音樂:賣湯圓—502班。
3、美術:學做花燈—503班。
4、綜合:元宵節到了—504班。
5、社會:賞燈猜謎—505班。
音樂:鬧花燈。
社會:我喜歡的燈。
班級環境:
(1)師幼共同布置“好看的花燈”和“自制花燈展”;活動策劃。
(3)語言區:幼兒參觀燈展拍攝的照片、錄像,有關元宵節的圖書、圖片等;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十
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新年歌曲和flash的導入讓孩子直接地感受到新年所特有的歡樂氣氛,并且了解過新年時的一些風俗習慣。同時我鼓勵孩子和同伴一起動手嘗試搓湯圓,在孩子動手操作中增進相互之間的友誼同時體驗到過新年的別樣樂趣。
通過看看、講講了解過新年時的一些風俗習慣,引導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搓湯圓,體驗過新年的快樂氣氛。
活動準備:
1、《新年好》的音樂磁帶;2、《新年好》flash;3、橡皮泥人手一盒;4、盤子每組一個;5、角色游戲房的娃娃家場景。
一、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教師播放歌曲《新年好》,告訴幼兒新年來到了。
幼兒交流討論。
二、播放flash。(過新年放鞭炮、吃湯圓。)。
1.教師播放flash:我們來看看別人的新年是怎么過的?
2.幼兒欣賞、交流。
3.師小結:過新年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新年里很多人都會放鞭炮,一家人還會開開心心在一起吃湯圓,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的意思。
三、操作探索。
1.教師:寶寶,那我們也來試試做好吃的湯圓吧。
2.教師示范做湯圓的步驟:先取一小塊橡皮泥放在手掌心,用另一個手掌蓋在橡皮泥上,來回團、搓,一個小小的圓圓的湯圓就做好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配背景音樂《賣湯圓》)提醒幼兒將搓好的湯圓放在桌上的小盤子里。
四、延伸活動。
帶幼兒去角色游戲房,把做好的湯圓放進娃娃家的鍋子里,模仿煮湯圓的場景,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十一
內容:"搓搓做做"慶元宵(集體)
師生共同搓搓湯圓
師生共同品嘗湯圓(下午品嘗)
活動(二)(大帶小活動)
內容:"唱唱跳跳"慶元宵(小組)
1,自己班級幼兒到相應的小班進行活動,各自找一個小班的小朋友手拉手,說說元宵節的祝福語.
2,向小班幼兒表演歌曲《賣湯圓》等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十二
為了讓同學們感受到節日的喜慶和溫暖,弘揚我國傳統飲食文化,增進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培養同學們團結協作的精神,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在這元宵佳節來臨之際,舉行本次活動。
情暖元宵。
時間:正月十五下午14:30—16:00。
地點:校食堂。
(一)主持人開場,王副校長致辭。
(二)主持人宣布分組情況及活動要求、規則,并請生活阿姨示范包湯圓的方法。
(三)各老師就位,活動開始。
(四)包湯圓結束,全體同學就席,觀看表演。
(五)品嘗湯圓,活動結束。
(一)活動準備:
1、活動策劃及安排(xx老師)落實活動詳細策劃及工作安排,并提前一天做好傳達。
2、餡料準備(xx老師)聯系食堂負責人購買餡料,并做好餐具等準備,傳達活動時間及細則。
3、會場所需物品(xx老師)筆記本電腦、照相機、無線麥克風、擴音器。
4、主持人(xx老師)。
5、宣傳板制作(xx老師)。
6、攝影攝像(xx老師)。
(二)活動中:
1、人員安排及分組情況:
小班(xx人)分四組,每組xx人,分別由xx老師負責。
中班(xx人)分兩組,每組xx人,分別由xx老師負責。
大班(xx人)分兩組,分別xx、xx人組,分別由xx老師負責。
2、參與人員必須按照規定時間進場,到班級指定位置就緒,不得大聲喧嘩、打鬧玩耍。教師作為組長,負責教授同學包湯圓的.方法并做好秩序、場地衛生維持工作。
3、包湯圓結束,烹制過程中的游戲、節目表演由主持人及xx老師主持。
4、場地清掃:全體師生及食堂工作人員。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十三
感受傳統中秋節日文化的熏陶,豐富教師和同學的生活,讓同學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氛圍,增進教師與同學的情感交流,讓同學體會到節日的熱鬧與快樂。
二、活動地點。
1、學校食堂各班教室。
三、活動時間。
9月x日下午16:00開始。
四、活動組織。
校文體中心。
五、參加人員。
校級領導、文體中心成員、各班2名同學代表、各班班主任及住校生。
六、活動安排及布置。
1、各班自行布置教室,準備節目,班主任帶領住校生進行元宵節聯歡。
2、校級領導、文體中心成員、各班2名同學代表在食堂包湯圓、猜謎。
3、懸掛小燈籠,準備好猜謎活動所需材料準備好獎品:猜出五個謎語隨機獎勵蘋果、橘子等水果一個。以此累加。
4、配置節日音樂并拍照留念。
七、活動所需材料。
1、包湯圓所需材料:糯米面、芝麻餡(住校生約400名,每人2個大湯圓)(食堂準備)。
2、猜謎材料:細鐵絲、各色彩紙(文體中心準備)水果若干(食堂準備)活動展板一塊(文體中心準備)。
八、活動經費預算。
控制在1000元以內。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十四
1.讓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幼兒生活、活動情況,參與幼兒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園溝通的橋梁,更好地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促進了幼兒園教育、保育工作的發展。
2.通過這次活動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3.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4.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20xx年11月(分上、下午)。
各班活動室。
各班全體幼兒、家長、教師。
1.各班請一位老師準備好一節對家長開放的教學活動。
2.老師事先布置好活動室。
a.碗、勺子、盤子、桌布、擦手毛巾。
b.請家長在家事先準備好包湯圓的餡兒(糯米粉、芝麻餡兒等)、圍裙、幼兒包湯圓時穿的圍兜、袖套、托盤人手一個。
c.鍋、電磁爐各兩個、湯勺兩個。(兩名家長準備)。
4.活動背景音樂《賣湯圓》。
5.各班實習老師在活動中拍照。
各班班主任。
略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十五
了解我國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愿意和同伴一起做湯圓,猜燈謎,慶元宵,感受元宵節的快樂.
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1,幼兒園準備糯米粉一團,湯勺每人一只,大碗六只,白糖若干
2,燈謎
3,音樂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十六
目標:
1.通過運用手掌、指尖做搓、團、壓等動作,提高手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
2.學習使用“請”“謝謝”“不用謝”等禮貌用語。
3.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
準備:
音樂《伸出雙手來》《圓圈舞》《唐老鴨》,彩色膠泥若干,布娃娃3個,碗若干,彩虹傘一把,盤子13只。
過程:
對家長的指導語:手的精細動作能力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例如,6個月以內寶寶的主要精細動作是抓握,6~12個月寶寶的主要精細動作是捏,而2~2.5歲寶寶的精細動作又有了跨越式發展。本次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制作湯圓鍛煉寶寶手掌、手指的精細動作能力以及手眼協調能力,同時也讓寶寶和家長體驗到親子活動的快樂。
1.問候時光。
教師出示一個布娃娃,并以布娃娃的口吻一一向寶寶問好,被問候的寶寶要點頭向大家示意。
2.歡樂模仿操。
家長和寶寶一起在教師的帶領下跟著音樂復習模仿操“伸出雙手來”,在此基礎上學習新操“圓圈舞”。重點讓家長引導寶寶學習跟著節奏做操。
3.手指游戲。
4.親子活動:做湯圓。
(1)教師示范用彩色膠泥做湯圓,用手掌做搓長、團圓的動作,用三指做拿、捻等精細動作。(搓長:將泥放在手心,兩手前后搓動,將泥搓成圓柱體。團圓:將泥放在兩手中間,兩手均勻加力轉動,將泥團成圓球。)。
(2)教師示范把做好的湯圓喂給小動物吃,并說“我請小狗吃湯圓了”等。
(3)寶寶和家長一起給小動物們做湯圓,教師引導家長指導寶寶嘗試做搓長、團圓等動作。
(4)寶寶和家長一起請小動物吃湯圓。教師引導家長鼓勵寶寶學習用禮貌用語“請”“謝謝”等。
5.歡樂彩虹傘。
(1)紅豆豆、綠豆豆、黃豆豆。
讓家長和寶寶各抓住一種顏色的傘邊,表示扮演相應顏色的豆豆。活動開始,教師念兒歌“紅豆豆甜,黃豆豆圓,綠豆豆香”。當教師說“我們要抓黃豆豆”時,抓著黃顏色傘邊的家長和寶寶趕快跑開。游戲反復進行。
(2)洗衣服。
請寶寶坐在傘中間,家長按照教師的口令把傘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注意速度不能太快。最后教師說:“衣服洗干凈了,甩一甩就干了。”引導家長和寶寶一起做抖衣服的動作。
延伸活動:
在家中,家長可為寶寶準備膠泥、面泥、陶泥等材料。在寶寶基本掌握團圓、搓長等動作后,家長可引導寶寶練習壓、拉等動作,除了做湯圓外,還可以做餃子、包子等,以鍛煉寶寶的創造力。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十七
1、愿意參與冬至的民俗文化活動。
2、能獨立或與同伴合作制作湯圓。
3、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氣冬至,知道它的來歷。
1、經驗準備
幼兒聽說過冬至要吃湯圓或湯圓的習俗。
2、材料準備
教師用材料:
課件“冬至的秘密”
幼兒用材料:《健康?社會》
(一)活動導入
(二)感知理解
1、播放課件“欣賞吧”中的故事動畫,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知道并理解冬至吃湯圓的由來。教師:你覺得湯圓像什么?冬至時我們為什么要吃湯圓?小結:古代名醫張仲景把藥做成耳朵形狀的“湯圓”治好了人們耳朵的凍傷,后來大家就在每年冬至時吃湯圓來保護自己的耳朵。
2、播放課件“欣賞吧”中的電子掛圖,引導幼兒了解冬至的相關習俗。教師:冬至的時候除了吃湯圓,還可以吃什么?人們會做哪些事情慶祝冬至節呢?小結:冬至的時候,大家會吃湯圓、湯圓、糯糕等,有的地方有賀冬、送鞋等風俗。
(三)操作體驗
1、播放課件“玩游戲”,在游戲中體驗制作湯圓的樂趣。
2、請幼兒完成《健康?社會》的活動,進一步熟悉并理解冬至的民俗文化特點。
(四)總結分享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經驗。
教師:今年冬至,你想和家人怎樣過節?小結: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小朋友們可以和家人一起包湯圓、包湯圓,講一講冬至節吃湯圓的由來。
1、教師可以布置“冬至節”的展板,讓幼兒在環境中感受冬至節氣的特點。
2、根據園所實際情況,可以在“操作體驗”環節引導幼兒一起包湯圓、品嘗湯圓,感受節日的快樂氛圍。
1、在閱讀區投放繪本《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讓幼兒通過圖片欣賞感受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特點。
2、請家長掃描《健康?社會》封三下方小火車中主題四的二維碼,找到故事動畫《冬至的秘密》和幼兒一起欣賞,并商量、制訂家庭慶祝冬至的計劃。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十八
為了讓同學們感受到節日的'喜慶和溫暖,弘揚我國傳統飲食文化,增進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培養同學們團結協作的精神,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在這元宵佳節來臨之際,舉行本次活動。
情暖元宵。
地點:校食堂。
(一)主持人開場,王副校長致辭。
(二)主持人宣布分組情況及活動要求、規則,并請生活阿姨示范包湯圓的方法。
(三)各老師就位,活動開始。
(四)包湯圓結束,全體同學就席,觀看表演。
(五)品嘗湯圓,活動結束。
(一)活動準備:
1.活動策劃及安排(xxxx老師)落實活動詳細策劃及工作安排,并提前一天做好傳達。
2.餡料準備(xxxx老師)聯系食堂負責人購買餡料,并做好餐具等準備,傳達活動時間及細則。
3.會場所需物品(xxxx老師)筆記本電腦、照相機、無線麥克風、擴音器。
4.主持人(xxxx老師)。
5.宣傳板制作(xxxx老師)。
6.攝影攝像(xxxx老師)。
(二)活動中:
1.人員安排及分組情況:
小班(40人)分四組,每組10人,分別由xxxx老師負責。
中班(22人)分兩組,每組11人,分別由xxxx老師負責。
大班(21人)分兩組,分別10、11人組,分別由xxxx老師負責。
2.參與人員必須按照規定時間進場,到班級指定位置就緒,不得大聲喧嘩、打鬧玩耍。教師作為組長,負責教授同學包湯圓的方法并做好秩序、場地衛生維持工作。
3.包湯圓結束,烹制過程中的游戲、節目表演由主持人及xxxx老師主持。
4.場地清掃:全體師生及食堂工作人員。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十九
1、環境的創設:
把活動室布置溫馨的家庭的客廳、餐廳模樣(幼兒可圍坐在客廳、餐廳的大桌旁活動),在桌上鋪上漂亮、整潔的餐巾,擺上幾束花。
2、材料的提供:
搓湯圓用的米團若干,幼兒人手一份墊板、塑料小刀、碟子、濕手巾、小袖套和圍兜。
3、生活經驗準備:
活動前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冬至時節閩南的一些民俗;學習用橡皮泥搓圓。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二)檢查幼兒的小手是否洗干凈,并幫助幼兒套上袖筒、系好圍兜。
二、搓湯圓,歡迎關注公眾號:幼教課件,
(一)師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團,告訴幼兒這是一塊米團,媽媽要變個魔術,把它變成許多小米團。
2、示范將米團搓長、切成許多小米團。示范時結合語言提示,引導幼兒觀察米團的變化,并說出來。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團變成什么樣了?(變瘦了,變長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團變成許多小米團。
3、示范、講解搓湯圓的方法,并啟發幼兒逐一點數,看看媽媽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觀察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是許多湯圓。
(二)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活動要求:
(1)媽媽這里有許多的米團,等會每個小朋友都可以自己來取一份。
(2)搓湯圓時要注意衛生,不可用小手抓頭發、挖鼻孔或抓其他東西,手臟了可用濕手巾擦一擦。
(3)數一數、比一比,看看誰搓的湯圓多。
2、,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并進行適時的指導。
(1)可以先把一塊大米團米團分成幾塊小米團,再把小米團搓成湯圓。
(2)可以邊搓邊數,看看自己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看看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就是許多湯圓。
(3)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湯圓有什么不一樣(如大小、形狀等),比一比誰搓的湯圓多。
3、請幼兒把搓好的湯圓交給阿姨,并協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湯圓。
組織幼兒在安全的地方觀看阿姨煮湯圓,并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吃湯圓。
輕聲播放歌曲〈賣湯圓〉,師與幼兒一起圍坐在一起吃湯圓,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適時向幼兒介紹閩南地區冬至節的一些習俗。
活動目的。
2、讓幼兒知道冬至節搓湯圓、吃湯圓是我們的一種習俗,并喜歡參與這一活動。
幼兒園做湯圓活動方案(精選20篇)篇二十
1、環境的創設:
把活動室布置溫馨的家庭的客廳、餐廳模樣(幼兒可圍坐在客廳、餐廳的大桌旁活動),在桌上鋪上漂亮、整潔的餐巾,擺上幾束花。
2、材料的提供:
搓湯圓用的米團若干,幼兒人手一份墊板、塑料小刀、碟子、濕手巾、小袖套和圍兜。
3、生活經驗準備:
活動前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冬至時節閩南的一些民俗;學習用橡皮泥搓圓。
一、引入活動。
(二)檢查幼兒的小手是否洗干凈,并幫助幼兒套上袖筒、系好圍兜。
二、搓湯圓,歡迎關注公眾號:幼教課件,
(一)師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團,告訴幼兒這是一塊米團,媽媽要變個魔術,把它變成許多小米團。
2、示范將米團搓長、切成許多小米團。示范時結合語言提示,引導幼兒觀察米團的變化,并說出來。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團變成什么樣了?(變瘦了,變長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團變成許多小米團。
3、示范、講解搓湯圓的方法,并啟發幼兒逐一點數,看看媽媽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觀察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是許多湯圓。
1、提出活動要求:
(1)媽媽這里有許多的米團,等會每個小朋友都可以自己來取一份。
(2)搓湯圓時要注意衛生,不可用小手抓頭發、挖鼻孔或抓其他東西,手臟了可用濕手巾擦一擦。
(3)數一數、比一比,看看誰搓的.湯圓多。
2、,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并進行適時的指導。
(1)可以先把一塊大米團米團分成幾塊小米團,再把小米團搓成湯圓。
(2)可以邊搓邊數,看看自己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看看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就是許多湯圓。
(3)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湯圓有什么不一樣(如大小、形狀等),比一比誰搓的湯圓多。
3、請幼兒把搓好的湯圓交給阿姨,并協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湯圓。
組織幼兒在安全的地方觀看阿姨煮湯圓,并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吃湯圓。
輕聲播放歌曲〈賣湯圓〉,師與幼兒一起圍坐在一起吃湯圓,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適時向幼兒介紹閩南地區冬至節的一些習俗。
2、讓幼兒知道冬至節搓湯圓、吃湯圓是我們的一種習俗,并喜歡參與這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