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和組織的依據。選用適合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的教學計劃,可以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一
小市小學天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重點指導“瘦”字的字形,理解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天游峰的險、高,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把生字讀準,讀不準的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的意思初步查字典解決,盡量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寫有生字詞及重點段的小黑板5塊。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齊讀課題。
2、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生字詞掌握情況。
(1)、出示生字詞小黑板,自讀。
(2)、哪些字的讀音要注意的?
(3)、齊讀這些詞語。
(4)、這些詞語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說說看。
(5)、指導字形:“瘦”,師范寫,生書空,再在書上描寫。
3、同學們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有沒有哪些句子比較難讀的?(相機指點,教給方法,再請其讀。)。
4、同學們讀得很仔細,很細心。請看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寫天游峰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書,找出并畫下來。
(1)、指名讀句子,讀了這段話,在你頭腦中浮現出的是一座什么樣的天游峰呢?(從語言學中整體感知天游峰的險。)。
(2)、你能讀出天游峰的險嗎?指名讀,齊讀。
(3)、我當時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什么叫“好不得意”?我當時是怎么上的山?你說說看。
5、過渡:下了山,已是傍晚時分。我游興未盡……哦,原來這是天游峰的掃路人在掃地。這位掃路人什么樣子呢?請讀課文3-12小節,劃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穿著的句子。
(1)、引導從“我循聲……正用竹掃帚清掃著路面。”讀了這句話,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怎樣的老人?(感知:穿著儉樸,精瘦。)。
(2)、“借著淡淡的星光……”讀了這段話,又是一位怎樣的老人站在你的面前?(感知:辛苦、慈善。)。
(3)、再讀,感受老人形象。
6、這位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于是,有了我們之間的一次對話。請同學們自讀4-12小節,把對話讀好。
(1)、指名分角色讀。
(2)、你從中知道什么?
(3)、老人工作累不累?說說理由。
出示第七節內容:“我抬頭望了望……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引導學生再次讀出天游峰的高,路的險、窄,游客爬山時的樣子。
重點指導老人掃天游峰的內容。(時間長度: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十年,二十年……都這樣一級……再一級……。空間廣度:晴天,下雨天,刮風,下雪,老人還是這樣一級……再一級……。)。
此時,你的腦海中又浮現出怎樣的畫面?我此時倒抽了一口氣,為什么?
7、是什么力量支撐著老人,讓他一直這樣掃下去呢?再讀課文,找找答案。
(1)、“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我能舍得走嗎?”
(2)、老人舍不得什么?僅僅舍不得這些嗎?還舍不得什么?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
8、我緊緊抓住老人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老人怎么說?
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1)、30年后,老人還健在嗎?那時已是百歲老人了,你認為呢?說說看。
9、同學們,聽了老人和我的對話,你覺得他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啊?(充滿自信,豁達開朗)。
10、今天,我們跟隨課文,去感受了天游峰的險(板書:險)并且認識了一位什么樣的老人?(板書:充滿自信,豁達開朗)。其實,他只中一位普通人。在我們的身邊,像他一樣的普通人有很多很多,讓我們多留心觀察,或許,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得到許多生活的智慧。今天就學到這兒,下課。
板書設計:
天游峰險。
的
掃路人自信、豁達開朗。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二
比喻。
列數據。
側面襯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朗讀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體會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十五課,齊讀課題。上節課同學們就課題提了哪兩個主要問題?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險。
1、天游峰是什么樣的峰?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應的描寫段落,讀一讀。
2、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來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圖片。圖文對照理解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險。
3、有感情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在我們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險,游客們登山時常常(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而我們文中天游峰的掃路人,卻是位――(70歲的老人)。
二、感受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
1、生活中,七十歲的老人已經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還要在高而險的天游峰中爬上爬下,掃那一千八百多級臺階。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瞧,老人來了。(出示圖片)看圖,說說你知道的信息。
通過觀察,得出對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勞、樸素。
2、看,給了我們初步的印象。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老人,與作者、老人進行對話。請同學們默讀三――十二自然段,思考: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劃出文中的相關詞句,并寫下自己的閱讀體會。
3、學生默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4、指名讀三至十二自然段。交流匯報。
(1)、作者通過對掃路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來寫這位老人的。
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樸實、健康、慈善、有精氣神的老人)。
動作:“引我進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濃茶”。(熱情好客)。
神態、語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搖搖頭,伸出七個指頭,然后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朗聲大笑。(自在悠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
(2)“30年后,我再來看您。”“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3)在匯報的過程中出示相應的句子,指導有感情朗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讀出老人的自信、開朗、豁達。
5、學到這里,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搞不懂。“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怎么能“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呢?”小組合作探討這個問題,再匯報,補充發言。修改文章的'結尾,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師談話:你們個個都比作者高明,感覺到這笑聲永藏作者的心中,永遠在陪伴作者的人生旅程。多么可敬的一位老人,多么自信的一位老人,多么熱愛生活的一位老人,讓我們一起讀出老人的心聲。誰讀旁白,誰讀我的話,誰讀老人的話。再次分角色讀課文。
三、學完這篇課文,了解這樣一位老人,大家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老人說,想對作者說,想對自己說。請大家拿起筆,寫下你心中最想說的話。寫完后指名讀。
四、讓我們記住這位對大山有著深深的熱愛與依戀,豁達、開朗、自信的老人吧!出示填空練習,指名讀,齊讀。小結課文內容。
本文講述了一位老人已有()高齡,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該退休了,可他覺得實在離不開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還有()作伴。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從內心()他。
再讀課題!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摘抄文中描寫人物外貌的語句,仿照課文的寫法,觀察自己熟悉的一個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點,用準確生動的詞句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險”的特點,并感知文中運用的描寫方法。
1、搜集與本課有關的視頻或圖片。
2、制作多媒體課件。
1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15課《天游峰的掃路人》,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掃路人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去認識他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疏通。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自讀提示。
(1)讀準字音,劃出本課生字,遇到長句子或難句子多讀幾遍;
(2)如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詞,可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來幫助理解;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3、小組交流展示學生自學成果。(ppt出示交流內容)。
4、全班交流展示學生自學成果。
(1)疑難詞語、句子,全班交流解決。
(2)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讀,強調重點字詞。(指導書寫:褪)。
(3)分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糾正字音與停頓。
三、默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并試著有感情地朗讀。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
(1)選擇你最喜歡的描寫天游峰景色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出示天游峰景色圖片,介紹天游峰相關資料。)。
(2)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形容天游峰,你會用哪一個字?(交流,板書。)。
(3)請用一句話說說你對天游峰掃路人的印象。
出示句式:這是一位的老人。
四、小結。
在又高又險的天游峰面前,許多游客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卻每天掃一個來回,還說“不累”。是什么讓他舍不得離開呢?下節課我們再仔細探討。
五、作業布置。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讀一讀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抄寫在摘抄本上,并思考這些句子在描寫上的特點。
板書設計:
險自在悠閑。
高豁達開朗。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四
教學內容15.天游峰的掃路人第(2)課時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游峰掃路的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3.品味文中老人話語中所蘊涵的人生哲理。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進入學習。通過引導學生復習,喚醒回憶,整體入手進入學習。1.師引: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引生齊讀課題:15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2.其中,留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生答:老人,師點:好,大家和作者都有同感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會給作者和我們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繼續去認識這位掃路人。二、細讀課文,品味語言。通過引領學生走入課文細細朗讀,品味文中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句,感受“天游峰掃路的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中獲得一些感悟,滲透一些寫作方法的領悟。1.引:誰先用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到作者和老人結識的地方——天游峰?指生讀,引:其余同學邊聽邊想: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哪兒體會到的。(1)一生朗讀,其余學生邊聽邊想。(2)點:讀得真好!讓我們身臨其境了!誰來說說天游峰給你的印象?指生交流,相機出示第一、第二節字幕,生說“險”,引:你從哪里讀到了這樣的感受?(板書:險峻)生說把天游峰比作了一根銀絲,泛紅“像、一根銀絲”,點:是呀,此處作者用了一個貼切的比喻,令人一下子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險!(出示圖片)看,你會情不自禁地怎么說?引導學生體會其的高、險。引讀:作者比喻多貼切形象而又奇妙!誰來引著大家細細品味一下?引:繼續說,或還從哪些詞中也能體會到險?相機泛紅:九百多級、一根銀絲、拋、飄飄悠悠、就能斷掉。點:很會讀書,這可都是些好詞呀!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天游峰的險!若生說具體的詞語中體會到的,就相機泛紅:九百多級、一根銀絲、拋、飄飄悠悠、就能斷掉。點:很會讀書,這可都是些好詞呀!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天游峰的險!尤其作者還用了一個比喻句,是什么?(出示圖片)看,你會情不自禁地怎么說?引導學生體會其的高、險。引讀:是呀,那一根銀絲似的九百多級石梯,真讓人有不寒而栗之感!作者比喻多貼切形象而又奇妙!誰來引著大家細細品味一下?(3)還有嗎?你能從作者的心情中體會到什么嗎?引導學生從“好不得意”體會險,點:是呀,登上這樣的險峰足可以讓作者感到驕傲了,由此可見山峰之險之高!2.過渡:作者懷著征服險峰的高興之情一路下山而來,忽然一陣頗有節奏的掃地聲傳了過來,未見其人已聞其聲,吸引了作者的注意,于是就有了初見掃路人的一幕!請大家自由讀讀第三節,想想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給你初步的印象是什么?(1)生自由讀,師巡視指導。(2)相機出示第三節的字幕。指名交流:這是怎樣的一位老人,給你初步的印象是什么?生交流:是一位樸素、節儉的老人。師引:哪些詞語最能說明老人的樸素節儉?(板書:樸素)生:褪色,師泛紅:褪色。點:很會品詞了,誰繼續說?生交流:是一位勤勞的老人。引:你從哪兒感受到的?泛紅:精瘦、運動鞋。(板書:勤勞)(3)引:再往深處想想,從精瘦、褪色、運動鞋這些詞中還能讓你聯想到什么?可以討論討論,師點拔:有時候我們讀書時能抓住一些詞想開來,能把一篇文章讀出許多內容來,你能體會到更多的讀書快樂!誰還從中想到了什么?引生體會運動鞋便于干活方便等。(4)由此也可見,無論是精瘦、褪色,還是運動鞋,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讓我們來好好讀讀品味一下!3.過渡: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時,首先看到的是人的外貌衣著,要進一步了解這個人,必須與他交流。于是,作者就有了和老人的交談,讓我們一起去聽聽,從他們的談話過程中,你對老人又有了什么認識?他是怎樣的一位老人呢?請默讀課文第三部分,劃劃相關的語句,寫寫你的感言。(1)生默讀,圈點劃寫,師巡視適當指導。(2)好,讓我們進入老人的屋子,去作一下客吧!你感受到這是怎樣的一位老人呢?誰來說?指名交流:生說:老人熱情,從茶上看出。師引:是的,茶熱,情更熱,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板書:熱情好客)一杯熱茶,也打開了主客間的話匣子。生說:老人很樂觀,從“不累,不累……”讀到的。(板書:開朗樂觀)(出示第六節)師引:你真會傾聽,從老人的語言中聽出了他的樂觀,達到了聽話聽音的境界了。引:泛紅“不累,不累”,那爬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呢?若生說累,師引:能讀讀有關的語句嗎?(出示第七節字幕)哪些詞具體讓你感受到了累?生說,師泛紅:頂天立地、九百多級、一千八百多級、層層疊疊、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點:瞧,此處作者運用了大量生動的詞語、成語,目的只有一個,證明爬天游峰的累,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人的工作其實是——非常辛苦。讓我們朗讀這些詞體會一下!生齊讀。師引:這樣的石階,老人每天都要——引生齊讀: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讓人不禁倒抽一口氣!引:明明很累的工作,可是老人卻說——引生再讀老人的話。師點:作者通過語言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樂觀的老人形象,值得我們朗讀品味!生齊讀第六節。(機動過渡:這樣一位以苦為樂的老人,讓作者更有興趣想了解他了!他不禁仔細打量了他——引出第六節學習。)生說:老人是一個很有精神的人。(出示第八節字幕)師引:特別從哪個詞上感受到的?(泛紅:炯炯有神)一般老人年紀大了,眼神大多是比較渾濁,這位掃路人怎么會有這樣的好眼神?引導學生體會掃路人的健康精神等。朗讀引導:作者寫得很細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處老人的肖像描寫。引:也正因為如此,作者會忍不住地問了這一個問題——引生齊說:您老有60歲了吧?{出示第10節},師引:言由心聲,老人的這番話,又讓我們對他產生了什么認識?(相機板書:熱愛自然、生活)引:是的,老人愛這兒的山,愛這兒的水,愛這兒的生活,他仿佛就是這山中的一員,他已經與天游峰融為一體了,即使自己到了70歲了高齡,依然對掃天游峰樂此不彼,悠然自在!讓我們齊聲來讀好這一節!過渡:隨著談話的深入,作者與老人間越來越融洽了,老人質樸的語言、樂觀的情緒感染了作者,打動了作者,他緊緊地抓住老人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同學們,透過“緊緊”這個詞,你來品一品,你能體會到作者的什么心情?(激動、感動、佩服……)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誰繼續來談你又從哪兒感受到了這是位怎樣的老人?生說他是一位開朗樂觀、充滿自信的老人,從30年后照樣請喝茶看出。(出示12節字幕)引:30年后,老人可是要100多歲了!這樣的話語,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豁達開朗、充滿自信的老人哪!(板書:充滿自信)讓我們一齊讀好這句話!還能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些什么?引生抓住“朗聲大笑”進一步來體會老人的開朗達觀。若生說不出,師引:我們來看老人這兒的話語,30年后,老人可是要100多歲了!你能感受到什么?引生體會老人的自信,再朗讀體會:這樣的話語,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豁達開朗、充滿自信的老人哪!(板書:豁達自信)讓我們一齊讀好這句話!還能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些什么?引生抓住“朗聲大笑”進一步來體會老人的開朗達觀。(3)小結體會,分角色朗讀體4至12節:同學們,與老人的談話,他的樂觀、自信、豁達開朗感動了作者,讓作者永遠記在了心里。讓我們分角色來朗讀4至12節,也來真真切切地感動一回!三、總結課文,感悟寫法。通過總結整體把握文本內涵,再提煉寫法,升華認識。1.大家讀得很投入,很精彩!都說“語言有溫度,詞語知冷暖”,作者用他優美的語言,細膩的筆調,向我們描寫了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位普通的老人,但他的樂觀、自信、豁達的生活態度卻感動了我們。相信此刻,你的心中也一定涌動著一些話語,千言萬語把它匯成一句最凝煉、最優美的話,寫下來!2.指生交流所寫的話,師適時點評。3.引導學生誦讀名言體會:同學們,在人生道路上有雨有風,只要我們擁有樂觀、自信、豁達,一切都會變得從容。送大家幾句話,引生齊讀:知足常樂。我們樂觀,陽光在前!……4.同學們,課文我們就上到這兒了,但是這篇散文語言優美,描寫細膩,特別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細致傳神,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好文章不厭百回讀,相信你會越讀越有感受,越讀越喜歡這篇課文。四、布置作業,鞏固知識。通過作業布置,引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遷移運用。1.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抄一抄,再想一想這些句子在描寫上的特點。2.小練筆:老人說:“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30年后,老人會是什么樣的?作者和他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學習文中抓住語言、外貌、動作等描寫人物的方法,續寫30年后相見的情景。板書設計15.天游峰的掃路人樸素勤勞熱情好客險峻開朗樂觀熱愛自然、生活豁達自信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其實很簡單,要認識一個人物,就要抓住這個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來了解,基于這點的認識,對于《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我就是通過引領學生認識“這是一位怎樣的掃路人?”來組織教學。從跟著作者游覽天游峰感受險峻為起,至歸途中認識掃路老人,初感印象,再到對話交流,走進掃路人的內心,了解他的生活態度、內心情感等,一步步緊扣作者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等詞句,讀、悟、感、寫,讓掃路人的形象逐漸在學生頭腦中清晰起來,鮮明起來,深刻起來。這篇文章它有一條暗藏的主線,即作者的游覽順序及對老人的一步步深入了解,有一定的順序性,因此,教學時我就采用順序教學法,引導學生跟著作者一路讀來,一路感受來,教后看來還是可行的。套句老話,小語姓“語”,要體現語文教學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真正得到“正確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課上我特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了一些重點詞、句的品析,如描寫天游峰的險的比喻句、詞語,描寫掃路人的動作、語言、神情的語句,甚至用一些語言來點拔、啟發:“由此也可見,無論是精瘦、褪色,還是運動鞋,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有時候我們讀書時能抓住一些詞想開來,能把一篇文章讀出許多內容來,你能體會到更多的讀書快樂!”……來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恰如其分,但不能純粹去分析講解它的作用,只能是滲透點拔而已,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有機結合起來,努力使“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起來。那樣,對文章的內容就能原湯原味地進行品讀了。但課文往往在事先預想的時候很好,真正做時又會遇到特殊的情況,特別教學中有一環節,就是放手讓學生談對掃路人的印象感受時,我對學生的回答力求作出回應,及時點拔,但有些地方還是欠缺提煉,如對學生回答掃路人愛自然、愛勞動時,應該順著學生的話講開來,滲透一些天游峰的美、掃路人勞動也創造美等,應該在學生的回答上再上升到一定的認知高度,文本的內涵就能讀透了,讀深了,所謂“跳一跳,摘到桃子”,這樣會更讓學生有一種獲得感,感到閱讀的快樂。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詞語。
3、品讀具體語言材料,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開朗的生活態度,并從中受到啟迪。
4、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寫表現人物內心的寫法。
: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的語言、神情等,領會課文蘊涵的哲理。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寫表現人物內心的寫法。
2課時。
一、揭題,談話:
1、單刀直入,揭示課題。
2、朗讀課題,引發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課文內容或課外資料)。
(2)師生對話,引發討論:天游峰的掃路人與別的掃路人有什么不同之處?
二、初讀,感受:
1、自由放聲讀課文,思考上述思考題。
2、檢查讀課文:把你認為能體會到不同之處的語段讀給大家聽。
三、精讀,感悟:
1、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邊讀邊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體會作個批注。
2、交流感悟,適時深化體驗,朗讀語句。
教師預設:
服務地點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險。
見面方式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穿著樸素。
生活態度不是苦勞動,而是賞風景。對山有真感情。
服務方式勞動量大,認真細致。
外貌精神,慈善。
年齡70高齡(人生七十古來稀)。
語氣神情悠然自在,樂觀開朗。
生活環境優美舒適,人山一體。
茶充滿人性,溝通心靈。
3、你想對這位掃路人說什么?
作者這樣說了嗎?他是怎么說的?
四、總結,作業:
1、總結課文內容,領會寫作特色:
景物與人物相結合。
結尾含蓄,意義深遠。
通過描寫語言、神情等表現人物。
2、作業:抄寫生字詞;閱讀《挑山工》。
一、閱讀,比較:
1、自主閱讀《挑山工》。
2、比較:兩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相似)之處?
教師預設:寫旅游途中的一個人,反映一個深刻的哲理。
寫人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外貌、神情等。
揭示文章中心含蓄,令人回味。
把景物與人物結合起來,利用環境烘托人物。
3、總結:通過比較,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二、積累,練筆:
1、摘錄兩篇文章中你欣賞的詞句,多讀幾遍,背誦。
2、小練筆: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蘊涵著深刻的道理。你有這樣的小事嗎?如果有,寫成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六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樂觀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溫故。
1、詞語:層層疊疊?頂天立地?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輕輕松松?自在悠閑?面色黝黑?炯炯有神?充滿自信?豁達開朗。
2、讀了這些詞語,你有些什么感受?請你聯系課文內容來談談。
過度:大家對詞語的感悟還不錯,下面我們就來細細品讀課文,加深我們的理解。課文題目是——重點是寫“人”,但離不開“峰”。
二、引導體會山峰的“險”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那么它險在哪里呢?請打開書本,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2、指名回答后出示第二節,自由讀,具體從哪個詞語看出來峰的險?
3、讀好第二句,這一句沒有一個險字,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險,作者可真高明,用了什么方法?(形象的比喻),讓我們可看出石梯的險,峰的險。
4這么險峻的天游峰,那天,引讀——“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你讀出了什么?(心里的喜悅,艱辛的歷程)喜悅的原因呢?由此引出: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5、這一句同時也寫出了峰的險。采用了什么方法?游客的表現烘托了什么?
6、如此險峻的山峰,我卻爬了上去,心里自然——好不得意。回到第二節,讀出天游峰的險峻,及作者登上了險峰時的喜悅心情來。
三、引導體會老人的“樂”
(一)、外貌部分。
出示: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2、自由讀這段話,再看看插圖,你對老人的初步印象怎么樣?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3、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課文還有哪里也寫了掃路人的外貌呢?
出示: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4自由讀這段話,從這段外貌的描寫中,你又可以捕捉到哪些信息呢?
5、都是寫外貌,卻分兩次來寫,你有什么疑問?為什么不一次寫完呢?
(二)內在部分。
1、與老人的談話,對老人的進一步了解源于什么?(熱情好客)從哪里看出來的?出示: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溝通了我們倆的心靈。
2、于是,有了我們之間的一次對話。指名分角色讀4-12小節,把對話讀好。
3、你從中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從哪里看出來的?
老人自在悠閑、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自強不息:
(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2)、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我此時倒抽了一口氣,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3)、“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老人舍不得什么?僅僅舍不得這些嗎?還舍不得什么?)。
(4)、“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四、引導體會作者的“情”
2、出示:我緊緊抓住老人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是對老人的一種美好的的祝福。
3、出示: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著我回到住地。
笑聲怎么陪伴我回到駐地呢?這笑聲到了駐地就沒有了嗎?你能把這句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嗎?(生寫)。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學到這里,這笑聲應該永遠藏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今天,我們跟隨課文,去感受了天游峰的險,并且認識了一位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人的崗位可以不同,但對學習對工作對生活的情懷應該一樣:我們要永遠做一個充滿自信、豁達開朗、自強不息的人。
板書設計:
高???????????????充滿自信。
陡?????險?????豁達開朗。
窄????????????????自強不息。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其中4個只識不寫,理解文中主要詞語的意思。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體會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哲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文中的圖以及文字投影。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其中4個只識不寫,理解文中主要詞語的意思。
3、學習課文一、二兩小節。
教學過程?:
一:揭題。
板書???13?。
二: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字音,認清字形。
2、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在不理解的詞語上做好標記。
3、把課文讀通順。
4、交流。(1)字詞的音形。(2)抽讀糾音。
5、讀書質疑解疑。
三:學習第一段。
1、讀第一小節,讀了第一小結你知道了什么?
2、天游峰是一座怎樣的奇峰?你知道嗎?請你用筆把有關的語句畫下來,讀一讀。
3、用"天游峰(?????????????????????)"這樣的句式介紹你了解的天游峰。
4、你能把天游峰那陡峭的美讀出來嗎?
5、指導朗讀。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繼續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體會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共同回顧第一段的內容。
過渡:就是這樣一座險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掃著九百多級臺階,此時你有什么想法?
二:學習重點段。
1、輕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在文中畫出描寫人物外貌的、語言、行為的語句。
2、分小組學習畫出的句子,體會: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為什么?
(1)"不累,不累,我每天……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從這里了解老人與山的感情之深。
(2)"按說,我早該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嗎?"表現了老人對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繪中,可見他愿與大山終身為伴。
(3)"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表現老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以及那令人敬慕的豁達的人生態度。
3、學生邊匯報,師相機點撥并指導朗讀。
三:作業?。
1、摘抄你欣賞的詞語。
2、摘抄有關描寫人物外貌的詞語。
3、請將這位老人介紹給你的父母。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朗讀課文。
2、仿照課文寫一個身邊的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天游峰掃路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二:朗讀課文。
1、可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可小組合作分角色讀。
三:仿寫。
1、學習課文的寫法。
2、課文中是怎樣刻畫老人的?
3、讀一讀,表現了老人怎樣的品質?
4、開展"班級人物素描"活動。
5、寫一寫。
6、猜一猜。
四:作業?。
選擇你熟悉的一個人,抓住他的外貌特點,用準確生動的詞語寫一段話。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八
2、課文中哪些語句是描寫老人外貌和語言的?請你找出來,朗讀給大家聽。
二、???????????????????????精讀課文。
1、交流:老人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初步印象?
2、朗讀描寫老人外貌和語言的語句。
3、出示相關語句,練讀,加深體會:老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展開辯論。
1、啟發討論:掃路人的工作累嗎?他為何說“不累”?
2、引導學生再次有選擇地讀書。
3、學生小組辯論,嘗試圍繞觀點列舉材料,允許各持己見。
4、分組大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對照:課文用游客的望而卻步、半途而廢對照掃路人的開朗、堅定,
用天游峰的險峻襯托掃路人的攀登不止的頑強個性,啟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2)對比:將第6自然段與第7自然段進行對比朗讀,進一步感知理解,
教育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體會掃路人樂觀、開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認識,明白:只有愛一份事業,才會從中樂此不疲。
四、???????????????????????體會語言,拓寬思維。
(老人有一顆對生活充滿自信、開朗、豁達的心)。
作者對老人的崇敬之情從內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讀出作者的心情嗎?(聯系人物的性格特點,指導學生用自信、爽朗的語氣來讀,現出老人的精神風貌)。
五、???????????????????????閱讀延伸,學習寫法。
1、在課文里畫郵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神態、語言的詞句,讀一讀,說一說。
各自反映出老人的特點。
2、交流平時搜集、積累的外貌描寫片段,簡要概括人物的特點。
3、練寫人物外貌。(可指明特征,讓學生圍繞寫,亦可寫身邊熟悉的人。、
板書:天游峰:(險峰)九百多級。
游客???望而卻步。
半途而廢。
每天一級級?????-————輕松自在?自信豁達。
(年過七旬)?掃下山。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九
師:頭一次見面拘束嗎?不拘束怎么臉上沒有一點點笑容?敢說話嗎?開始上課好嗎?先別坐,先來兩句對答。
師:同學好!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神采奕奕。
生:老師精神抖擻。
師:同學們活潑可愛。
生:老師和藹可親。
師:同學們請坐。
生:老師請坐。(老師請上坐。)。
師;誰敢露一手的,請舉手!誰敢?
師:大聲地,響亮地把今天上課的課題說一遍。
師:真好,其他同學后悔嗎?
生:后悔。
師:這也是一種競爭,我們要善于把握住機會。看我寫字。(板書:天游峰)。
師:誰去過?在哪里?
生:在武夷山。
師:武夷山在哪?
生:福建省。
師:游玩后有什么感受?
生:沒有毅力的登不上去。
師:你的意思是,“我登上去了,我很有毅力,我很自豪是嗎?”
生:是的。
師:看我畫,是這樣的嗎?
生:不是。
師:你們覺得干這種工作的人怎么樣?
生:辛苦而光榮。
師:加上個“的”,怎么看到?
生:很幸運,能在天游峰掃地。
生:我覺得很偉大。
師:你們覺得課文好學不好學?
生:還可以吧,不算太難?
師:難在哪?
生:要從字里行間體會出掃路人的高尚很難?
生:文章短小精悍,但道理深刻,很難理解,很難從字里行間體會出他的偉大與平凡。
生:我覺得既難學也不難。說不難是因為我們是六年級,理解能力一定比五年級強。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師:這短短的文章里包含著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道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好好地讀一讀文章,一邊讀一邊想。
(生默讀)。
師:你們很會讀書,我說一邊讀一邊思考,你們采用的默讀,這種方式最有利于思考。
生;武夷山那么高,掃路人應該很累,為什么他說不累?、
師:問題有意思,把這個問題寫上來。
生:作者說過,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游人半途而返。而掃路人卻輕輕松松。我更覺得他了不起。
師:住過宅樓吧?一般有十八到二十級。
生:書上說,三十年后,我照樣請你喝茶。現在已經七十多了,三十年后已經一百歲了,很了不起。
生:掃一程,歇一程,好山好水看一程。可以看出他的樂觀。
生:為什么寫山游峰的景色。、
生:這位老人了不起,一級級掃出來。
生:我也想去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樣七十歲時也去掃路,欣賞那兒的景色,鍛煉身體,游人來了,我也跟他說:“三十年后,你再來,我請你喝茶。”
師:如果要等到七十歲再去努力,你可能就爬不上去了。
生:我會不停努力的。
生:為什么這位老人對武夷山的景色這么留戀?
師:寫上去。(生板.書)。
生:讀了這篇課文――。
師:不行,我的話筒離你這么近,你讀一讀掃路人的性格。
生: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
生:我照樣請您喝茶。自信,開朗,樂觀。
師:他怎么這樣的自信?
生:真正體現他的樂觀、豁達。
師:還要讀書,讀書前我得提個問題,能回答嗎?拿起書來。看第四自然段。
大家一起讀第四自然段。
師:哪一句話最重要?
生:荼很暖很熱。很快把我們的心靈溝通了。
生:五分鐘。
師:先給五分鐘試試。要想與老人溝通,看看哪個段落里哪些句子你有哪些感想。這就是與作者,與老人溝通了。
(生默讀思考)。
師:先不要說,先讀一讀,哪一部分你有感想,把你的想法通過朗讀傳遞給大家。你們得注意了,你從他的朗讀中聽到了什么信息。
生:讀第八自然段。
師:聽出了嗎?他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不說話。)。
師:說明語感不夠,你再讀一次。
(生又讀)。
生:相貌十分平凡,在他們中間也不乏像這些老人一樣的相貌平凡卻十分偉大的人。
生: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
師:從他的讀你聽出什么信息來了沒有?
生:作者的三十年后不是諾言,但又不是開玩笑,而是尊敬。老人說三十年后,是謙虛。
生:我不同意,說明老人很自信。
(師范讀,生齊讀。指名讀,自由練讀兩人的對話,師生對讀。)。
師:這就是課文中的三個詞。
生:自信,開朗,豁達。
師:誰再來讀一讀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師:驚起宿鳥了嗎?
生:沒有。
師:誰能驚起宿鳥?
(生再讀)。
師:讀得很好。下課。
師:我們繼續交流!可惜的是剛才的交流,我們的讀沒有讓其他同學聽出信息。
生:我有個問題,為什么不把兩段描寫老人的話連在一起。
生:因為兩處不同的情況引起作者對他的不同的觀察。
生:我感受深的是第十自然段。
師:你能把感受傳達給大家嗎?
生讀。
生:我聽出來了,他心里可能在想,沒有人阻止他,他也自愿地留下來。
生:說過了一半。老人被美景吸引了,與這兒有了感情,所以舍不得離開。
師:看黑板上的第一個問題,你們明白了嗎?
生:明白。
師:為了鞏固理解,再讀一讀。
(生指名)。
師:像不像老人,誰再來讀一讀。
(再讀。師范讀。齊讀)。
師:你覺得老人真正的心情是什么?
生:輕松自在,悠閑自得。
師:更深的呢?
生:他熱愛自然,不把掃路當作勞累,而是當作一種享受。
師:你確實沒有掉以輕心,讀出深層的東西來了。讀來享受一下。誰沒讀過?
(指名讀)。
生:(讀時早晨的晨讀音不準)。
師:如果你把“早晨”讀準了,王小丫就是下崗了。
師:要理解老人的生活態度,要參照哪一段來讀,就能讀得更好了。
生:參照第二段。
(指名讀)。
師:你讀得是險峰嗎?(生再讀)你讀得不像“銀絲”,像一根鐵棍。(生讀)看得清嗎?(生再讀)讀得像風箏在眼前飄,不夠遠。(生再讀)。
(指名讀,師范讀)。
師:誰再來試試,最后一個名額,沒有讀過的。
(指名讀)。
師:為什么我要讓你們參照第二自然段來體會老人的生活態度。
生:前面突出老人的了不起。
生:課文通過描寫天游峰的險來表現老人的了不起。
師:是啊,這一對照,對老人印象更深刻了吧。
生:第六自然段里有一段,“掃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凈,就沒有“好山好水看一程)。
師:點出剛才的問題,及提問的人自己解決。
生:我覺得第七自然段。(生讀)。
生:我重讀了“游客”和“一級一級”,游客多是二三十歲的人。游人半途而退,老人很有毅力。
生:一級級,好幾個來回,老人看得很淡,他覺得和風景在一起,非常值得。
師:老人是個怎樣的人?不準說偉大,有毅力。
生:別人把它看成猛禽,但老人把它看成小綿羊,每天都要撫摸它。
師:這個比喻非常精彩,每天都要去撫摸撫摸這只小綿羊。
生:攀登不止,勇往直前。
師:我們的享受都是吃些好的,穿些好的。寫老人的服裝是為什么,明白了吧。我們一起來把課文讀一遍。
(指名分段讀)。
生:老人,我希望您像天游峰的石階,越活越長。
生:老爺爺,你對生活樂觀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生:您自信,樂觀,自強不息,我對您產生了由衷的贊嘆。
生:對老人說,三十年后,我對作者說,三盾。
生:老人,你真該評為全國十佳勞模。
生:老爺爺,你可真棒!
生:對自己說,享受生活,就是最大的快樂。
師: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
生:說我以前寫錯的字吧。“瘦”里面寫了“白”
生:“攀”字難記,中心的叉忘記了。
師:一起來讀書黑板上的名言。
師:享受生活地讀一讀。這個問題還用答嗎?
師:應該下課了吧。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天游峰“高、險峻”的特點,感受天游峰老人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及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3、通過朗讀,體會描寫天游峰的句子描寫上的特點。
通過朗讀課文,感悟天游峰的特點及老人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及自強不息的精神。
通過人物的語言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過渡:天游峰是什么樣的?這又是一位什么樣的掃路人?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
學習活動一。
1、快速瀏覽課文,用“。”畫出描寫天游峰的詞、句。
2、讀一讀勾畫的句子,說說天游峰有什么特點?
3、想想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表現出來的。
交流展示與天游峰對話。抓住詞語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險。
1、天游峰是什么樣兒的?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天游峰圖片2-3張,簡單介紹: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登峰頂,望云海,猶如在蓬萊仙境,又似在天上神游。故名天游峰。)。
作者筆下的天游峰是怎樣的?
2、按照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那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
(1)天游峰有什么特點?(板書:高險)哪兒具體寫出了它的高和險?
(2)你能讀出它的高和險嗎?
還有哪句話寫出了它的高和險?
3、按照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1)從哪些詞體會到?(頂天立地、九百多級、層層疊疊、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2)你們能抓住這些關鍵詞讀好這段話嗎?
4、對比兩句話,點撥引導交流得出:描寫天游峰的句子,運用了列數字、比喻、側面烘托等方法,寫出了天游峰的高大、險峻。
總結:我們在平時的作文中也要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二)學習活動二。
1、找出課文中描寫掃路人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
2、仔細讀讀勾劃的句子,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在文中空白處作批注。(三)交流討論,點撥引領。
與掃路人對話。憑借詞句品味老人的自信與豁達。
預設一:交流語言。
出示句子:“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1)這是當作者問及他每天清掃天游峰累不累時,老人是這樣回答的。讀同學們,你們認為這樣掃路的工作累不累?讓我們把目光放到天游峰上。出示句子: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學生交流。
指名讀句子,讓我們再次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險。
(2)學習寫法。
老師開始讀這篇文章時,有個疑問,課文既然寫掃路人,為什么還要不止一次寫天游峰的險以及游人的舉動呢?(板書:側面烘托)。
這省略號中包含的內容太多了,反復誦讀:
烈日炎炎的夏天。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可是這位老人。
寒風刺骨的冬天。
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
同學們,你們說這樣的工作能不累嗎?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老人會享受生活。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勞逸結合。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一
設計理念:
在語言環境中整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真正統一。
積極創設“主動參與,交往互動”的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引導、啟發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感情世界,感悟作品中蘊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了解是一個樂觀開朗、豁達自信的老人。
2、通過朗讀、情境活動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探究學習方法,學生自讀感悟,合作交流。
教學實錄:
一、圖文結合,引入人物。
師:通過咱上節課的學習,了解了天游峰是一座怎樣的山峰,文中哪些語句寫了,誰愿意朗讀給大家聽。
生:感情朗讀描寫天游峰險的句子。
(師用粉筆簡單勾勒圖畫:拔地而起,高聳入云)。
師:你們想說些什么?
生:好險啊!真像是“銀絲”。
生:要登上它,很困難。
生:要登上它需要有毅力。
師:可一位老人做到了,這位老人是誰呢?
師:誰知道掃路人是干什么的?你們覺得干這種工作的人怎么樣?
生:辛苦。
生:苦、臟、累。
生:偉大。
生:光榮。
二、探究方法,合作學習。
師:你們想不想認識這位老人?
生:想。
師:你們打算如何認識這位老人?
生:通過朗讀課文,看看這位老人有怎樣的性格。
生:通過讀重點句子。
生:可以找一找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品質。
師:說得真好,這短短的文章里包含著一個深深的道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好好地讀一讀文章,一邊讀一邊想。
師:讀書前我得提個問題,能回答嗎?拿起書來,看第四自然段,大家一起讀這一節。
師:哪一句話最重要。
生:茶很熱很香,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生:五分鐘。
師:先給五分鐘試試,要想與老人溝通,看看哪個段落里的哪個句子你有什么感想。這就是與作者,與老人溝通了。
(生一邊讀一邊思考,互相交流,師巡視指點)。
三、主動參與,交流感悟。
師:先不要說,先讀一讀,哪一部分你有感想,把你的想法通過朗讀傳遞給大家。你們得注意了,你從他的朗讀中聽到了什么信息。
生:讀第八自然段。
師:聽出了嗎?他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不說話)。
師:說明語感不夠,你再讀一次。
(生又讀)。
生:老人相貌平凡,能看出他精神十足。
生:古語說:有錢難買老來瘦,老人的身體很健康。
生:老人身體強壯,肯定和他每天掃路有關,掃路、爬山可以鍛煉身體。
生:我感受深的是第十自然段。
生:你能把感受傳達給大家嗎?
生讀。
生:我聽出來了,他心里可能在想,沒有人阻止他,他也自愿地留下來。
生:老人被美景吸引了,與這兒有了感情,所以舍不得離開。
師:為了鞏固理解,再讀一讀。
(指名讀)。
師:像不像老人,誰再來讀一讀。
(再讀,師范讀,齊讀)。
生:讀第六自然段。
師:你說得老人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輕松自在、悠閑自得。
師:更深的呢?
生:他熱愛自然,不把掃路當作勞累,而且當作一種享受。
師:你確實沒有掉以輕心,讀出更深層的意思來了。誰再來讀一讀享受一下。
(指名讀)。
生:讀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
師:從他的讀中你聽出什么信息來了沒有?
生:作者所說的三十年后,是由衷地希望老人能長命百歲。
生:說明老人對生活充滿了自信。
(師范讀,生齊讀,指名讀,自由練讀兩人的對話,師生對讀)。
師:這就是課文中的三個詞。
生:自信、開朗、豁達。
師:誰再來讀一讀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師:笑聲驚起宿鳥了嗎?
生:沒有。
師:誰能驚起宿鳥?
(生再讀)。
師:讀得很好。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師:剛才我們與作者與老人進行了心靈的溝通,心里一定有許多話要說,不管多少,只寫最重要的一句。可以對作者說,對老人說,對自己說,若能寫一句格言,一句警句更好。
生:老人,我希望您健康長壽。
生:您自信,樂觀,自強不息,我對您產生了由衷的贊嘆。
生:老爺爺,您可真棒!
生:對自己說,享受生活,就是最大的快樂。
生:老師我想對爺爺奶奶說。
師:可以呀,說吧。
生:爺爺奶奶,我希望你們能像老人一樣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師:多孝順的孩子啊。
生:我想對媽媽說,媽媽別對一點小事那么斤斤計較,開朗樂觀一些,你的健康才是女兒最大的幸福。
(師生不由地鼓掌)。
師:孩子們,老師希望你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始終能夠充滿著自信,保持著豁達樂觀的心態,那就不會有爬不過的山坡,闖不過的險灘,就會實現你們幸福完美的人生。
(學生鼓掌)。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認讀8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了解老人堅持做天游峰的掃路人的原因,感受老人熱愛勞動的精神、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體會老人的語言。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武夷山、天游峰的資料。
一、認讀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1、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及帶有生字的詞語。
2、檢查讀音。
3、重點朗讀:頗循棱豁。
4、朗讀課文:四人小組采用拉火車的形式朗讀一遍;再請一小組朗讀展示。
二、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人的情感。
2、快速瀏覽課文回答:作者在描寫這位老人時,重點描寫老人的什么?(語言)教師可以補充還有(神態)。
3、自學:劃出描寫老人語言及神態的句子,體會老人為什么堅持做天游峰的掃路人?
4、交流:
重點:語言――“不累,不累,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我能舍得走嗎?”“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
神態――輕輕松松、自在悠閑、悠然、開懷大笑。
感受: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
在理解過程中,練習有感情朗讀。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1、四人小組內分角色朗讀練習。
2、請小組展示,其他同學評議再朗讀。
四、課堂小結。
1、從這篇課文中,你了解了一位怎樣的老人?
2、從這篇課文中,你了解怎樣描寫人物?
五、作業。仿照這篇課文,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三
2、學習課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詞義。
3、引導學生經歷讀通讀順課文的過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自主學習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同學們,看老師寫一個詞(師板書:掃路人),掃路人是干什么的?提到掃路人,你腦海中會浮現哪些詞語?(辛苦、又臟又累、奉獻、普通、平凡)。
是的,掃路人很平凡(板書:平凡),但就有這樣一位平凡的掃路人,他給作家章武留下了深刻印象,想了解他嗎?今天我們就跟隨章武去認識這位平凡的掃路人(師板書:天游峰的),一起讀課題。
2、讀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
3、你腦海里又產生了哪些問號?
梳理:天游峰是什么樣的?掃路人是個怎樣的人?
這位平凡的掃路人有什么值得作者難忘的呢?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1.一讀要求: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二讀要求: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3.三讀要求: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1.讀詞。
第一組:瘦削精瘦慈善炯炯有神(外貌神態)。
第二組:攀登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登山有關)。
第三組:樸棱棱打量竹掃帚沏茶(難讀的字詞)。
2.點名分段讀課文、糾正讀音。
3.理清課文脈絡。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學生朗讀課文,再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快速讀課文,要求做到流利。
2.作者心目中的老人是怎么樣的人?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3.板書:這是一位老人。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并談出自己的體會。
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括號中,說說為什么這樣填寫。
1.在一片()中,我隱約聽見“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清靜寂靜)。
2.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了。(溝通暢通)。
3、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我回到住地。(跟著伴隨)。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四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樂觀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溫故。
輕輕松松?自在悠閑?面色黝黑?炯炯有神?充滿自信?豁達開朗。
2、讀了這些詞語,你有些什么感受?請你聯系課文內容來談談。
二、引導體會山峰的“險”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那么它險在哪里呢?請打開書本,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2、指名回答后出示第二節,自由讀,具體從哪個詞語看出來峰的險?
3、讀好第二句,這一句沒有一個險字,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險,作者可真高明,用了什么方法?(形象的比喻),讓我們可看出石梯的險,峰的險。
4這么險峻的天游峰,那天,引讀——“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你讀出了什么?(心里的喜悅,艱辛的歷程)喜悅的原因呢?由此引出: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5、這一句同時也寫出了峰的險。采用了什么方法?游客的表現烘托了什么?
三、引導體會老人的“樂”
(一)、外貌部分。
出示: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2、自由讀這段話,再看看插圖,你對老人的初步印象怎么樣?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3、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課文還有哪里也寫了掃路人的外貌呢?
出示: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4自由讀這段話,從這段外貌的描寫中,你又可以捕捉到哪些信息呢?
5、都是寫外貌,卻分兩次來寫,你有什么疑問?為什么不一次寫完呢?
(二)內在部分。
1、與老人的談話,對老人的進一步了解源于什么?(熱情好客)從哪里看出來的?出示: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溝通了我們倆的心靈。
2、于是,有了我們之間的一次對話。指名分角色讀4-12小節,把對話讀好。
3、你從中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從哪里看出來的?
老人自在悠閑、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自強不息:
(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2)、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我此時倒抽了一口氣,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3)、“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老人舍不得什么?僅僅舍不得這些嗎?還舍不得什么?)。
(4)、“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四、引導體會作者的“情”
2、出示:我緊緊抓住老人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是對老人的一種美好的的祝福。
3、出示: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著我回到住地。
笑聲怎么陪伴我回到駐地呢?這笑聲到了駐地就沒有了嗎?你能把這句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嗎?(生寫)。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高???????????????充滿自信???????????????。
陡?????險?????豁達開朗?。
窄????????????????自強不息。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3.學會描寫人物的方法以及反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人”。
難點: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直奔中心。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生讀題:天游峰的掃路人,知道課文主要寫了掃路人,寫了天游峰和游人,你能寫幾個與他們有關的詞語嗎?任選一種類型寫三個。
(1)學生默寫。
(2)師生點評,齊讀詞語。
2.相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天游峰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據回答板書:高、險)。
二、與天游峰對話――感受天游峰的高與險。
過渡: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天游峰和那掃路人。
2.交流,出示: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那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1.出示天游峰的視頻。(教師相機描述。)。
2.交流:
(1)比喻。你把它讀一讀,見過白色的絲線嗎?這銀絲是天游峰的石梯,讓你感受到天游峰的――險,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還有哪些文字引起你的關注?
引導學生從“飄飄悠悠”、“斷掉”、“拋”中你體會天游峰的險、高。
難怪人們稱“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險峰。”能把自己的體會送進去讀一讀這段話嗎?指名讀,點評。
(2)作者還用了什么方法表現天游峰特點的?(列舉數字)。
點紅:運用了這么多數字,不覺得嗦嗎?(突出天游峰高)。
你能把我們帶到那高高的天游峰上去嗎?(指導朗讀。)。
(3)側面烘托。
面對這樣的天游峰,游客作出何反應?(引讀:“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體會側面烘托的方法。
爬上了天游峰作者心情怎樣?你來把作者得意的心里表現出來。
3.小結:同學們,課文主要寫掃路人,為什么作者花了這么多筆墨寫天游峰呢?(板書:反襯)。
三、與掃路人對話――感受老人的自信與豁達。
(學生讀書,交流)。
1.外貌:我循聲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打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生讀,師正音)。
(1)你體會到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勤勞、樸素)從哪些文字中體會到的?(引導抓住“褪色的衣服”,“運動鞋”,“精瘦”體會老人的勤勞樸素。)。
比較:“精瘦”和“瘦削”
(2)結合“炯炯有神”,“慈善”,“黝黑”等詞語體會。
這兩處既然都是描寫人物的外貌,為何作者沒有放在一起寫呢?
誰來把這兩處描寫外貌的句子讀讀?
2、你還找到哪些描寫老人的句子?(第4小節)。
你感覺這是位怎樣的老人?(熱情好客)。
你能把老人的熱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3、還有描寫老人的句子嗎?
(語言、神態)“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1)九百多級石梯,每天掃一個來回,多么辛苦而老人卻說不累。你能讀好兩個“不累”嗎?(指導讀,讀出老人的口氣。)。
老人說不累的理由是什么?
小結,板書:豁達開朗。
誰來讀好這句話?練讀,指名朗讀。(點評。)。
你們能把這份真情、這份熱愛通過朗讀來表達嗎,誰來?
(3)你還有什么感觸?30年后,老人多大了?(老人相信自己能活到――100多歲,他對生活對――充滿自信,還想在這兒繼續工作。
這種自信的話語,爽朗的笑聲,就是一種自信樂觀的表現,(板書:自信)。我們一起老讀讀這句話。
讓我們一起把這份真情、這份熱愛通過朗讀來表達吧!(師生配合讀)。
4、課文除了寫掃路人,天游峰、游人外,還寫到了什么,誰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引讀:笑聲驚動了竹叢里的一對宿鳥,它們撲棱棱地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
這鳥飛了起來,為什么又悄悄落下?這鳥其實就是――(老人)。
四、總結全文,提煉寫法。
1、課文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作者不僅通過環境描寫的襯托,還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向我們多角度地展現一位勤勞樸實、熱情好客、豁達開朗、自信樂觀的掃路老人,讓我們記住這樣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平時的習作訓練中去。
2、同學們,在人生道路上有風有雨,只要我們擁有樂觀、自信、豁達開朗,相信陪伴我們的永遠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3.讓我們牢牢記住這位掃路人吧,有感情地齊讀課題。
五、布置作業。
小練筆:“30年后,當作者來到天游峰,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學習文中抓住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人物的方法,續寫30年后的情景。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六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體會天游峰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重難點:
2、品味文中老人話語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課件。
一、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走近【手勢】引讀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有何發現?(“峰”和“人”特別突出,“人”比“峰”更大)對了,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去欣賞峰,讀懂人,感悟美妙的人生。
2、來看這些詞。【出示,給學生一小段時間讀】。
輕輕松松?飄飄悠悠??。
自在悠閑?層層疊疊?。
炯炯有神?頂天立地???。
朗聲大笑?九百多級?。
想一想,是橫著讀好,還是豎著讀好呢?為什么?(豎著讀好,因為第一列都是寫掃路人的,第二列都是寫天游峰的)聰明!原來每一列是同一類詞!其他同學也看出來了嗎?真好!我們一起讀讀這兩組詞語。????天游峰引讀????掃路人引讀????如果能把這些詞語的意思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就更好了,再試一次!【再齊讀】嗯,這樣讀才有味道!
3、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險峰,而且景色優美,但作者卻無意欣賞這迷人的景色,卻對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到底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下面我們就走進課文,面對面地去認識他。打開課本。
二、精讀品味。
2、交流:畫出來了嗎?老人的外貌是怎樣的?
1)從中你讀出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很瘦、樸素、勤勞、有精神)怎么體會到的?(……)師:精瘦、樸素,這是老人給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
1)這次作者觀察得更——仔細了。那么這次老人又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瘦削;健康——“黝黑”;溫和;慈善;有精神——“炯炯有神”)。
4、交流:畫出來了嗎?老人說了些什么?
1)這段話讓你聽出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呢?(勤勞、不怕苦不怕累、樂觀、懂得享受生活、樂觀……)你給他的評價真是恰如其分!
5、有人說這篇課文是寫掃路人的,可為什么要寫天游峰和游人的表現呢,實在沒有必要嘛,你覺得呢?(越是寫天游峰的險峻和游人的累就越能突出老人的堅強和對工作的熱愛)這叫襯托,寫作時適當運用襯托寫法,會使得筆下事物特點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鮮明)。
6、課文最后這樣寫“這充滿自信豁達爽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你是怎么理解的?(……)回蕩在作者心里的僅僅是老人的笑聲嗎?師:不僅僅是笑聲,還有自信豁達爽朗的性格,及生命不止攀登不息,熱愛工作的精神,這也是作者寫掃路人的緣故。
三、總結。
2、師總結:同學們寫得太好了,是的,一個人的人生也許并不流光溢彩,轟轟烈烈,但只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自信豁達爽朗樂觀的胸懷,我們的生活一定能充滿陽光充滿樂趣。正如這位引讀?天游峰的掃路人。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特點,用簡潔的筆墨,準確勾畫出了掃路人的形象。請你也寫一個片段,抓住人物的特點,準確勾畫出身邊的一位同學的形象。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語言文字,體會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崇敬之情。
3.學習課文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文章通過正面、側面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難點: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崇敬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質疑激趣。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齊讀課題。
(大屏幕出示詞語)誰來讀讀這些詞語,看看有什么發現?
險峰、銀絲、飄飄悠悠、頂天立地、層層疊疊。
精瘦、褪色、瘦削、慈祥、炯炯有神、朗聲大笑。
過渡:同學們果然都有一雙慧眼。課文是怎樣來描寫掃路人的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精讀訓練。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3―12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掃路人的句子(或是與掃路人相關的句子),仔細讀一讀,你從中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在書上空白處用一兩個詞來形容下。
1、交流外貌描寫。
出示句1: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出示句2: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打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這兩句話分別描寫了老人外貌中的什么?(穿著、容貌)通過作者的描寫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樸實、健康、有精神)。
能用積累的詞語來形容一下老人嗎?(精神煥發、容光煥發、老當益壯等)。
2、交流動作描寫。
出示:“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從老人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抓住“引”“沏”體會老人的熱情好客。)。
小結: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盡顯出老人的熱情。
3、交流語言描寫。
老師將“我”和老人的對話組合在一起,同學們再讀一讀,體會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
(1)“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你們覺得老人到底累不累?
(累:天游峰高、險、陡而且臺階多,天天掃當然累。不累:習慣了;掃干凈了路心里高興不覺得累;熱愛生活,以苦為樂;愛上了天游峰,離不開這里,工作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小結:正是對工作的熱愛,讓他忘卻了疲勞。這樣的人生態度就是樂觀,正因為他的樂觀,所以他才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齊讀體會。
(2)“您老有60歲了吧?”
老人搖搖頭,伸出了七個指頭,然后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教師引述:老人離不開的是――(雪花泉的水),其實他真正離不開的是――(大自然),他對自己現在的這種生活很滿意,所以他還離不開――(自己的生活),我們說老人因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所以感到其樂無窮。
(3)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笑聲驚動了竹叢的一對宿鳥,它們撲棱棱地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30年后,老人多大歲數了?你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嗎?
(生交流,師板書:自信、樂觀)。
4、指導朗讀,分角色朗讀。
(伴隨作者的其實是老人自信、豁達、開朗的精神,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7、老師將“我”和老人的對話組合在一起,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體會下老人的精神品質吧!
【出示對話,分角色朗讀。】。
6、回顧課文,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位掃路人的呢?
(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等對老人進行描寫。)。
7、既然是寫掃路人,為什么作者還要花那么多的筆墨來寫天游峰呢?請同學們找出描寫天游峰的句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的奇妙之處。
(1)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交流:
片段一: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那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
片段二: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1)誰能用一個字來說說天游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體會交流板書:高、險、陡。
(2)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
引導學生體會“銀絲”“飄飄悠悠”“斷掉”這些詞語給人的感覺,從而真切體會天游峰的“險”和“陡”,感受比喻句的形象生動。(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從“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等具體的數字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險峻。(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從“終于”“好不得意”“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等描寫作者和游客們的詞語體會天游峰的高與險,感受側面描寫的作用。(指導朗讀)。
(3)觀看插圖,加深理解。齊讀課文。
(“一級一級”更能表現老人一絲不茍、不辭勞苦、勤勤懇懇,讓人敬佩。)。
小結寫法:作者先總寫天游峰是第一險峰,再通過具體的數據、形象的比喻、側面烘托三種寫法來體現天游峰的高與險,這些寫作手法在以后的習作中同學們可以多加練習、運用。(板書:側面烘托)。
8、教師針對板書,學生對照板書進行小結: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正面描寫向我們多角度地展現一位樸實勤勞、熱情好客、豁達開朗的掃路老人,還以天游峰的高、險、陡來側面襯托老人的自信樂觀,使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9、情感升華總結: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一個貌不驚人的掃路人,因為他熱愛生活,自信、樂觀、豁達,所以他健康長壽。人生的道路有風有雨,如果我們擁有像老人一樣的自信、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相信一切都將美好。
三、作業。
1.摘錄課文中你喜歡的詞句或段落。
2.閱讀《挑山工》,談談你的感受,感興趣的同學寫一篇讀后感。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