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掌握好英語對我們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以下是小編精心挑選的英語總結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總結的要點和寫作技巧。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一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交通和科技中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介紹濟南的。
作文。
歡迎大家參考!
濟南,是擁有七十二名泉的泉城。趵突泉為眾泉之首,和五龍潭、黑虎泉、珍珠泉并稱為天下四大名泉。抵達到濟南后,經過二十分鐘的車程,我們步行來到了泉城廣場。
泉城廣場體現了“山、泉、湖、城、河”的泉城特色。在泉城廣場上,有許許多多的人放風箏、吹泡泡。
我們來到了泉城廣場西邊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看到了泉水像三條小魚兒在水里吐泡泡的奇特景觀;中國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的紀念堂:李清照是中國的第一位女詞人,她寫的詞非常有名,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可以看出她的詞清新、含蓄、曲折。
我們來到了泉城廣場北邊的大明湖,鴛鴦亭上的一幅有名的。
對聯。
使許多人流年忘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將濟南的五大泉城特色概括了還可以看出:對聯的作者季羨林對家鄉濟南的喜愛之情。
還有由五條龍嘴里吐出的五處泉水而形成的泉水清澈的五龍潭泉群,五龍潭邊有許多小孩在玩水槍,我也和他們一起玩,好開心哦!還有三只可以噴水的老虎頭的黑虎泉,黑虎泉的泉水可以喝,有許多人在泉水中打水,幾桶用小車拉回去,是免費的冰水呀!還有那有著永遠也吐不完的七彩泡泡的珍珠泉!
這就是擁有七十二名泉的泉城濟南!
趵突泉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稱。國慶節放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游玩了濟南趵突泉。
一進入濟南市區,寬廣的道路兩旁鮮花盛開,高樓林立,宏偉的奧體中心,就像北京的鳥巢一樣。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趵突泉,進入趵突泉公園大門,我眼前一亮,五個漂亮的全運會娃娃笑迎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隨著人群我們來到了李苦禪紀念館,里面展出了很多名人的字畫,這些美妙的字畫真是令我刮目相看。接著我們又去了大詞人李清照紀念館。這里的人絡繹不絕,贊嘆聲不已。走出李清照紀念館,順著彎曲的小路,我們又游玩了淑女泉、天尺亭、濼上臺等,一路上到處是小河流水,鮮花盛開,垂柳成蔭,一片迷人的景象。
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趵突泉。這里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只見泉水三面是亭臺樓閣,一面是小橋,熙熙攘攘的人群把整個趵突泉給包圍了。泉水中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趵突泉”三個大字。泉水中有三個泉眼,沸騰的泉水像盛開的鮮花綻放在水面上。泉水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魚兒在水里追逐嬉戲。人們在這里留連往返,相互拍照留念。
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趵突泉,但是這里的美景卻永遠留在我腦海里。
整個暑假,令我最震撼的就是泉城——濟南了。泉城的景色可真美啊!
上午,我滿懷期待地,坐上了去往泉城的火車。隨著我的夢想,不知不覺火車就到了泉城。
百脈泉公園很好玩,我們去看了著名的大詞人李清照的紀念館。還看到了梅花泉,梅花泉由五個泉眼組成,像梅花的五個花瓣一樣。
趵突泉的水干凈得都可以照鏡子。怪不得金魚都喜歡在里面安家。
最令人震撼的,就是大明湖了。波浪從水面上悄悄地劃過,留下一路燕尾形的波紋。我們在大明湖坐船去往一個小島,小島有一個記錄古代時期著名學者、詩人、詞人的紀念館,小島上還有一個亭子,名叫歷下亭,歷下亭有一幅對聯,寫著“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我還發現歷下亭,越往里走,就越清涼。
兩天的行程很快就過去了,濟南既能看到美麗的泉水,又能讓我了解到很多古代時的故事,下次我一定還要來泉城。
在山東省有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南依泰山,北跨黃河,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這個城市就是美麗的泉城—濟南。
要說濟南叫“泉城”,那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必須得從我們濟南的七十二名泉說起了。提起七十二名泉,我們每個泉城人民都會驕傲地說:“沒有哪個城市能比得上我們的泉,因為我們是泉城,我們有美麗的七十二名泉!”不錯,泉城濟南就是因為泉而得名。現在,讓我向大家介紹七十二名泉之首—趵突泉吧。
趵突泉位居世界泉水景觀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泉水清澈透明,在周圍綠樹的倒影下,泉水的顏色變成了碧綠色。在泉池中央,有三股泉涌出了地平線,激起水花朵朵。源源不斷的水流在水面上下翻滾著,就像三個正在快速旋轉的車輪。趵突泉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真是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
說起“泉”,就不得不提“泉標”了。泉標豎立在泉城廣場上,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泉標是一個大型鋼制異形主體雕塑,名為《泉》,高38米,重70噸,取自篆書“泉“字之神韻。三股形似清泉的造型輾轉上升,與濟南市市標的創意相合。泉標周圍有七十二股噴泉及四組泉群。這凝固的“泉”與噴涌的泉自泉城中心磅礴而起,體現了泉城的風采。
美麗的泉城—濟南風景秀麗、泉水眾多,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佳譽,希望大家能愛上美麗的泉城—濟南。
以前,我學過一篇課文——泉城。那些泉千姿百態、形態各異,那些泉都很美。今天我有幸來到了濟南,親眼目睹了泉城。
首先,只見在五龍潭的西門外墻壁上雕刻著五條張牙舞爪的龍。這些龍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接著往里走,一個超大形魚塘呈現在我面前,那里面有五顏六色的小金魚,有白色的、紅色的、黑色的、還有黃色的……這些魚在水里快活、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魚塘里的水應該是從幾個泉里流出來的水。
我們有點累了,就找了一個地方休息一下。吃吃喝喝,補充補充體力。吃飽了,喝足了,我們繼續趕路。我和幾個好朋友拿著照相機跑在前面拍美景。
這時,不知是誰叫了一聲:“快看!那里好多人耶!”我們急忙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大石墩。石墩中間有個泉眼,從泉眼里面冒出清清地泉水,人們爭先恐后的接著這天然的礦泉水。噢!我說這里怎么這么多人,原來如此。聽人說,這水是五龍潭里的水,很涼,還冒冷氣呢!我急忙接了滿滿一杯,迫不及待的嘗了一口,哇!這水甘甜清醇,一直甜到我心底。我又一口氣把水一飲而盡,不甘示弱地又接了滿滿一杯。
最后,我們幾經周折,終于來到了期盼已久的五龍潭!
五龍潭好威武呀!五個用石頭做成的龍頭不停的在向一個池子里噴水。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書上所說的五龍潭嗎?我看見許多人在洗臉,于是我也洗了洗,感覺和平常洗臉就是不一樣,太爽了!
濟南,人們稱你為泉城是當之無愧。名不虛傳的!
我高聲的對大雁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因為我已經看到了秋天五彩繽紛的顏色,聞到了秋天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的氣味。”?一排排南飛的大雁追著幾縷白云在藍天中歌唱,好像在唱著:“秋天來了,秋天來了……”
秋天是一位魔術師,快看呢它把銀杏樹的葉子變成了黃色的,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帶來了秋天的涼爽;它把楓樹的葉子變成了紅色的,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給大地媽媽郵來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秋天的田野里,玉米抱著金娃娃咧著嘴笑;谷穗壓彎了腰;稻子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了燃燒的火把。農民伯伯看到這豐收的景象樂的合不攏嘴。
秋天的柿子像一盞盞紅色的燈籠掛在高高的樹上;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結出了生活的甜蜜;又大又紅的蘋果散發著香甜的氣味。看了直叫人流口水,真想馬上就能吃到它們。
我愛秋天,不僅僅是因為秋高氣爽、景色宜人的秋天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帶來了豐收的喜悅。最主要的是在秋天里可以吃到好多好吃的水果哦!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二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名剎古寺靈巖寺!今天我給諸位朋友做導游,我將盡我所能回答你們提出的問題,希望大家載興而來,滿意而歸。
靈巖寺所處的這座秀麗的山巒,名叫靈巖山,是東岳泰山十二支脈之一。海拔687.3米,靈巖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東黃金旅游線之間,(距泰山主峰約為10公里,距濟南40余公里)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燦爛珠古代文化,吸引無數海內外游人,自古就是聞名的旅游勝地,具有“海內四大名剎之首”(浙江天臺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的盛名。靈巖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榮獲國家首批4a級景區稱號。
大家請看靈巖山與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對了,他的頂既不是圓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靈巖主峰為獅山,因為在遠處望去猶如一頭雄獅蹲伏在那里,所以稱為獅山,山的最高處有一巨大巖石,四壁如削,成為方形,所以最早時人們稱之為方山,北魏時《水經注》中稱之為玉符山,也是因為這塊巨石的形狀方方正正,像古代將軍的印璽〔古稱將軍印為玉符〕因而得名)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說“泰山之北最幽處,游泰山不游靈巖不成其游也。”的贊語,從寺院至山巔有殿閣36處,亭閣18座,文物眾多,古跡薈萃,北如蹲獅的方山,東如駱駝的朗公山,南如臥象的竹山。現在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靈巖寺的風韻吧。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三
濟南最有名的趵突泉、黑龍泉、珍珠潭等,讓我們無不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可我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個人造噴泉—泉城噴泉。
濟南的小夜晚是迷人的,燈火輝煌,還映著無數池子,放眼望去好像一幅五彩斑斕的潑墨畫,還有人在其中,說說笑笑,散步散心。突然,整個城市好像停止了運轉,因為,他們在等待。
泉城噴泉雖沒有趵突泉那樣神奇,沒有長江那樣氣勢磅礴,但它的高聳云天,它的婀娜多姿,它的鮮艷多彩,卻使我格外喜愛。在我心中,它不是一道風景,而是一個人,活在了全濟南人民與中外游客的心中!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四
談到濟南,我們首先會想到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也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的美稱。這些無不體現著濟南的美,而我也熱愛著這樣的一座城市。
濟南的春天神秘而優雅,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濟南獨特的氣候特點。濟南的春天是短暫的,但仍然罩不住那如詩如畫的風景。那悄然冒出的新綠,無不在向我們展示蓬勃的生機,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像是優雅的芭蕾舞者,靜靜聳立,青澀又不失嬌媚。濟南素以泉水眾多而聞名天下,春天的泉水剛剛融化,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泉水清澈見底,有的如瀑布傾瀉,有的卻像串串珍珠。泉水流經千家萬戶,大街小巷,它是濟南的血脈,同時也是濟南春天的象征。春天的濟南褪去了枯黃色的外套,換上翠綠的新裝,柳樹在枝頭隨風飄蕩,與風竊竊私語,街上到處都是綠的痕跡,不禁讓人沉浸其中,感受著濟南詩一般的景象。沐浴著和煦的春風,多么愜意舒適。我熱愛濟南,愛著濟南之春。
冬天的濟南,又披上了一層樸實的白色外衣,像是老舍文章中所說“山披上了一層帶水紋的花衣”。冬天的濟南是粉妝玉砌的世界,行走在大明湖畔,眼前是一幅潔白的畫卷:干枯的枝條上披著一層薄薄的雪,像是一層輕柔的紗,朦朧中帶點神秘,像是一株株白珊瑚一樣晶瑩剔透讓人流連忘返。不遠處傳來一陣陣沁人心脾的香氣,原來是傲雪凌霜的梅花。冬天的濟南百花凋零,但唯有梅花傲立在寒風之中,孕育著淡淡的花香。冬天的濟南平靜而美好,我陶醉在這詩一般的意境中,竟忍不住去踏那潔白的雪地。濟南的冬天也帶給孩子們無盡的歡樂,孩子們在雪地里打雪仗,滾出一個又一個雪球,童真在他們的臉上一覽無余,我熱愛濟南,愛它的冬。
這就是濟南,多變的濟南,讓人深愛的濟南。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五
濟南市位于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泉水眾多,被譽為“泉城”。
歷史和文化。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約公元前22世紀,中國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作為城市,濟南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于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于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杰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后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泉城景點。
趵突泉公園。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六
在山東省有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南依泰山,北跨黃河,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這個城市就是美麗的泉城—濟南。
要說濟南叫“泉城”,那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必須得從我們濟南的七十二名泉說起了。提起七十二名泉,我們每個泉城人民都會驕傲地說:“沒有哪個城市能比得上我們的泉,因為我們是泉城,我們有美麗的七十二名泉!”不錯,泉城濟南就是因為泉而得名。現在,讓我向大家介紹七十二名泉之首—趵突泉吧。
趵突泉位居世界泉水景觀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泉水清澈透明,在周圍綠樹的倒影下,泉水的顏色變成了碧綠色。在泉池中央,有三股泉涌出了地平線,激起水花朵朵。源源不斷的水流在水面上下翻滾著,就像三個正在快速旋轉的車輪。趵突泉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真是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
說起“泉”,就不得不提“泉標”了。泉標豎立在泉城廣場上,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泉標是一個大型鋼制異形主體雕塑,名為《泉》,高38米,重70噸,取自篆書“泉“字之神韻。三股形似清泉的造型輾轉上升,與濟南市市標的`創意相合。泉標周圍有七十二股噴泉及四組泉群。這凝固的“泉”與噴涌的泉自泉城中心磅礴而起,體現了泉城的風采。
美麗的泉城—濟南風景秀麗、泉水眾多,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佳譽,希望大家能愛上美麗的泉城—濟南。
文檔為doc格式。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七
濟南市位于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泉水眾多,被譽為“泉城”.
歷史和文化。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約公元前22世紀,中國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作為城市,濟南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于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于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杰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后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泉城景點。
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園,是濟南市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它位于濟南市中心,總面積105公頃,與大明湖、千佛山并稱為濟南市三大名勝。趵突泉歷史悠久,以“齊多甘泉,甲于天下”而聞名于世;據《春秋》記載,魯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會齊侯于濼”。北魏時,因泉畔建有娥英祠,稱“娥姜水”或“娥英水”。又林“檻泉”。金代又稱趵突泉為“瀑流泉”、“爆流泉”。“趵突”’之名,最早見于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齊州二堂記》。趵突泉,自金代就有人立碑,列入七十二名泉。趵突泉始終占居首位。濟南自古被譽為泉城,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稱。而趵突泉則為濟南七十二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與其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馬跑泉等二十多處泉,組成趵突泉群,泉水清冽甘美。水溫四季恒定在十八攝氏度左右。泉水盛期涌水量為每秒一點五立方米,三座泉眼浪花飛濺。“趵突騰空”為濟南八景之一。趵突泉,水涌若輪,景觀奇特,自古誘發著無數游人的情思,給歷代文人學士和游覽者以極深的印象。自北宋以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如曾鞏、趙忭、蘇轍、元好同、趙孟頫、王守仁、吳偉業、翁方鋼、王士禎、何紹基、蒲松齡等都有吟詠佳篇。清代皇帝康熙、乾隆,也曾駐蹕泉上,作詩勒石。昔日趵突泉,方圓不足四畝,既是香火勝地,又是賣藝、說唱、占卜和擺小攤的場所,1956年濟南市政府把趵突泉整修泉池,疏浚河道,挖山堆石,新建亭榭,廣植名木,將趵突泉辟為一處以泉為主,古建筑、山石、花草樹木并舉,玲瓏剔透,四季常青,繁花似錦的公園,并先后被評為全國十大優秀園林和“十佳”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和海內外著名旅游勝地。
大明湖。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窗口。它位于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現今湖面四十六公頃(690畝),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湖面約占百分之五十三。
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風姿贏得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詠贊:“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枻其中,如游香國”;“鷗鷺點乎清波,蕭鼓助其遠,固江北之獨勝也。”大明湖自1958年正式辟建為公園,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跡,增添了茶社飯店、游船和游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著名風景游覽區之一。
大明湖水來源于城內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有“眾泉匯流”乏說,水質清冽,天光云影,游魚可見。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恒雨不漲,久旱不涸”的長處,經年水位恒定。水深平均兩米左右,最深處約四米,沿湖岸邊一米左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風景的最好寫照。
大明湖不僅是休息游覽的極好場所,湖內還盛產蓮藕湖魚。公園飯店擅長烹制以湖中鮮魚、嫩藕、香蓮為料的“全魚宴、冰糖蓮子、水晶藕、蒲菜水餃等具”歷下風味“的名吃。公園內現還辟建有書畫展覽館、碑刻展等文化層次較高的觀賞點。整個公園已初步形成集游覽觀賞、購物娛樂、文化欣賞、飲食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旅游區。
千佛山風景名勝區。
千佛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海拔285米,周朝以前始稱歷山。相傳古代舜曾于山下耕作,留下了許多至今廣為流傳的故事。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鐫刻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故又稱千佛山。唐代將”千佛寺“改名”興國禪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月九“均舉辦廟會。明代寺院擴建,逐成香火勝地。
千佛山1959年辟建公園,面積166公頃,東西嶂列如屏,風景秀麗,名勝眾多。興國禪寺居千佛山山腰,內有大雄寶殿、觀音堂、彌勒殿、對華亭。南側千佛崖,存隋開皇年間的佛像13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歷山院,在興國禪寺東側,院內有舜祠、圣裔祠、三圣殿、一覽亭。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中國佛教四大石窟為一體的.萬佛洞,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隋、唐、宋造像風采。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在千佛山東麓,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辛亥革命烈士陵園與萬佛洞之間是新建的中日友好園,其中彌勒佛銅像為主體景觀,后有彌勒生平及傳說的浮雕,周圍仿古建筑,回廊相接。此外,公園內還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坊、”云徑禪關“坊等名勝。
濟南泉水甲天下。
濟南泉水甲天下濟南素有“泉城”之稱。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當中涌出,匯為河流、湖泊。
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綺麗風光。早在宋代,文學家曾鞏就評價道:“齊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學家于欽亦稱贊說:“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
濟南泉水,具有悠久的歷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會齊侯于濼”的記載,記述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齊襄公在濼水相會之事。濼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卷八·濟水二》中描述道:“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金代,有人立一方《名泉碑》,列舉了濟南七十二名泉。此后,便有濟南“七十二泉”之說。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說“濟南名泉七十有二”。于欽在其《齊乘》一書中,把七十二泉的名字、位置記錄了下來。明初,詩人晏璧作《濟南七十二泉詩》,對濟南名泉一一加以吟詠。到了清代,記述泉水的詩詞歌賦,更是數不勝數。濟南泉水數量之多,在中國城市之中,可謂罕見。清沈廷芳在《賢清園記》中說:“舊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共145處。道光年間編纂的《濟南府志》說“總一百五十一泉”。乾隆時期的文人盛百二在其《聽泉齋記》中的說法則更加符合實際:“歷下之泉甲海內,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他無名者奚啻百數。”據山東省水文地質一隊1964年調查,僅市區即有天然泉池108處。濟南市城市規劃建設領導小組1980年調查材料列舉了119處泉池。1983年6、7月間和8月至10月,市園林局編志人員又以上述記載為基礎進行調查,在老城區范圍內查出有名稱的泉池139處。截至1910月,除湮沒、填埋者外,尚有103處泉池基本完好,其中屬金《名泉碑》所列七十二名泉者有41處。另外,在居民院落內還有30處無名稱的泉池。這些有名、無名的泉池,集中在東起青龍橋,西止筐市街,南至正覺寺街,北到大明湖,面積僅2.6平方公里的舊城區范圍內。濟南泉水多如繁星,各具風采。或如沸騰的急湍,噴突翻滾;或如傾瀉的瀑布,獅吼虎嘯;或如串串珍珠,燦爛晶瑩;或如古韻悠揚的琴瑟,鏗鏘有聲……使得歷代文人為之傾倒。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名人如歐陽修、曾鞏、蘇轍、趙孟?、王守仁、李攀龍、王士禎、蒲松齡等,都留下了贊泉的詩文。這些泉水,或以形、色、聲、姓氏、傳說、動植物、樂器、珍寶取名,或無名而名,各具情趣。濟南泉水還以質純味甘著稱。泉水來自巖層深處,受氣溫影響甚微,水溫比較穩定,常年保持在17~18攝氏度,無色無味,清冽甘美,為優質飲料。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濟南“普利思”礦泉水,即是直接從地下汲取而成。經國家地礦部門鑒定,礦化度為650,并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升含有:鋰(li)0.12毫克、鍶(sr)0.99毫克、鋅(zn)0.13毫克、鎂(mg)35.55毫克、溴(br)0.5毫克、鈣(ca)62.68毫克、偏硅酸(h2sio3)76毫克。
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全年城市建設投資達到260億元。全年道路建設總投資25億元,開工建設道路279公里,河道整治91公里。年末城市綠地覆蓋率達到39.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0平方米,提高0.4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24.2%。
城市公用事業快速發展。全年管道煤氣、液化石油氣、天然氣供氣量分別達到5910萬立方米、5萬噸和8000萬立方米,用氣人口249萬人。集中供熱面積3255萬平方米,供熱普及率達46%,提高3個百分點。全年自來水供水量3.2億噸。公交事業繼續迅速發展,年末擁有各種營運車輛1096輛;全年客運量5.6億人次,增長12.0%。年末擁有各種類型出租汽車7700輛。全市全社會用電量152.9億千瓦時,增長15.6%,其中居民生活用電25.2億千瓦時,增長22.3%。
環境質量繼續改善。年末市區累計建成煙控區面積為269.16平方公里;環境噪聲達標區面積為127.56平方公里。良好以上天數262天。水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9.4分貝,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3.5分貝,均達到國家標準。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八
濟南市位于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泉水眾多,被譽為“泉城”。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約公元前22世紀,中國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作為城市,濟南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于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于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杰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后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趵突泉公園。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九
我高聲的對大雁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因為我已經看到了秋天五彩繽紛的顏色,聞到了秋天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的氣味。”一排排南飛的大雁追著幾縷白云在藍天中歌唱,好像在唱著:“秋天來了,秋天來了……”
秋天是一位魔術師,快看呢它把銀杏樹的葉子變成了黃色的,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帶來了秋天的涼爽;它把楓樹的葉子變成了紅色的,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給大地媽媽郵來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秋天的田野里,玉米抱著金娃娃咧著嘴笑;谷穗壓彎了腰;稻子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了燃燒的火把。農民伯伯看到這豐收的景象樂的合不攏嘴。
秋天的柿子像一盞盞紅色的燈籠掛在高高的樹上;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結出了生活的甜蜜;又大又紅的蘋果散發著香甜的氣味。看了直叫人流口水,真想馬上就能吃到它們。
我愛秋天,不僅僅是因為秋高氣爽、景色宜人的秋天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帶來了豐收的喜悅。最主要的是在秋天里可以吃到好多好吃的水果哦!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十
濟南城的泉水很多,比較有名的是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我們先去觀賞的是黑虎泉,黑虎泉的泉水很大,是三只虎頭在吐清清的泉水,許多人在用水桶接水喝,我還讓老爺爺幫我接了一瓶泉水,嘗一嘗,涼絲絲的,沒有一點異味。接著我們去的是白石泉,那里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巖石,泉水從被巖石圍著的泉眼中緩緩的涌出來,有許多人坐在巖石上,把腳放在清清的泉水里盡情地玩著、還有的人干脆痛痛快快的游了個泳。
欣賞了大大小小的幾十處泉水,有的從地下涌出來的泉水比較大,象趵突泉,在水面上形成了幾十厘米高的水柱,有的泉水比較小,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看到泉水緩緩的從地下冒出;有的在清清的泉水中養了一些紅色的金魚,他們在泉水里悠閑地游來游去。
泉水旁邊長著一排排的柳樹,柔軟的枝條垂在水面上,在微風中飄擺,好像在翩翩起舞。
濟南的泉水真多啊!濟南的泉水真美啊!我愛濟南的泉水!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十一
快到冬季,氣溫在一個雨夜里驟然降了下來。
在寒冷而蕭條的冬季,我最喜愛的食物便是烤紅薯了。
小時候,路過賣紅薯的老人爐前時,總感覺到自己的周圍氤氳著烤紅薯又香又甜的味道,便央求母親買給我吃。然后踮著腳尖看著老人皸裂得沾滿膠布的大手拈一拈這個,捏一捏那個,挑出一個稱好后,便放在一個塑料袋里遞給我,當時的我總是會很奇怪為什么老人的手不怕燙。
拿到手后,紅薯便在雙手之間翻來覆去的跳起了舞——因為太燙,但即便如此,還是擋不住它的誘惑,一邊吹氣,一邊迫不及待地剝開那層如歷經了風霜的樹皮般的紅樹皮,金色的肉便毫無掩藏的出現在面前,一陣陣的熱氣升上來,在空氣中紅開出一朵朵白而透明的花。還未剝完,便咬下一口,糯而面的紅薯進入了口腔——這時便已顧不上燙了,一股甜味從紅薯中伴隨著熱氣不斷涌出,塞滿了整個口腔,咽下之后,嘴中還彌漫著溫暖的氣息,覺得嗓子被什么東西黏黏的,甜蜜的糊著。再然后,便如風卷殘云般把一整只烤紅薯掃蕩干凈了,有時候甚至連紅薯皮也不剩。
現在想來,那真是美好的回憶。烤紅薯甜蜜溫暖的心情陪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冬,在前方等我的,便是與烤紅薯,與溫暖不變的羈絆。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十二
左邊這座高僧墓塔,是明朝天順年間建造,塔形修長典雅,上面鐫浮雕觀音。墓塔分為鐘式墓塔和鼓式墓塔,大家都知道有黑鐘墓鼓之說,如果高僧是早上圓寂的,就立一個鐘式墓塔,如果是晚上圓寂的,就立一個鼓式墓塔,這樣我們就知道了高僧圓寂的時間了,像這個咱們從上面往下數第五層就知道是個鐘式墓塔。
義凈禪堂中供奉著唐朝的高僧義凈禪師,俗名“張文明”,他是我國唐朝時期繼唐玄奘之后又一位到西天取經的僧人,但是他卻是第一位從水路去西天取經的僧人。在佛教中,佛家高僧精通經、律、論三藏者,稱為三藏法師;精通經藏(各種經文)者,稱為經師;精通律藏者(講戒律),稱為律師,精通論藏(明示教法)者,稱為論師。因此,被唐高宗李治稱為中國的又一唐三臧,又因為他是山東濟南人,所以也把他的塑像擺在這里做為貢奉。義凈譯經甚多,且有其特點,所以也有人將他與鳩摩羅什、真諦、玄奘并列,譽為中國佛教史上四大翻譯家。大家知道,現代女性非常追捧一項形體運動,那就是瑜伽,當時義凈禪師在天竺那爛陀寺的主修的就是瑜伽。
大家看一下“義凈禪堂”的匾額,上面的“凈”字是三點水,當時書法家徐北文多加上了一點水,表示出義凈禪師與水的緣分。
武財神是關公,在佛教寺院中又被稱為“護法菩薩”。關公崇拜曾十分盛行,其廟宇遍布各地。關公幾乎是無所不管的大神,司財只是其神職之一。關公是威風凜凜的一員武將,戰死疆場,一生與財富并無關系,將他奉為財神,完全是因為國人對他極其崇拜,以他為全能大神的緣故。國人崇拜關公,最主要的原因是推崇他的忠義,也就是當代我們提倡的“誠信”,以忠義誠信之人為財神,也是在警示世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否則,武財神關公手中那把青龍偃月刀是不會留情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十三
今年寒假,我高高興興地來到了姥姥家玩。
早晨,天氣非常寒冷,我和哥哥、弟弟決定去姥姥家附近的山坡去烤火,鬼點子最多的弟弟對我說:“這次我們不烤火了,去烤地瓜吃吧!”“烤地瓜?我最喜歡吃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我認認真真地挑選了三個胖乎乎的地瓜,又在山坡上用鏟子挖了一個坑,把地瓜一個個放進去,再蓋上沙土。哥哥拿了許多磚頭圍著坑,搭了一個“小灶爐”,再拿來一些干草。用打火機點燃干草后,迅速把干草放進“小灶爐”里。火呼啦呼啦地燒起來了,坑里冒出了許多白煙,把我們三人嗆的難受,眼淚不停地流出來。哥哥又撿了些干草,放進了“小灶爐”里。爐子里的火越燒越旺了。我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把我燙得直流淚。弄得弟弟差點笑得在地上打滾。我們又過了好一會兒,火慢慢滅了,饞嘴的'我急忙把土挖開,把我自己那個烤得香噴噴的地瓜拿出來,撕開黑漆漆的地瓜皮,露出了它白白的地瓜肉,讓我看地直流口水。等地瓜肉冷卻了,吃著又香又甜的地瓜,笑得真開心!這是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吃起來倍感香甜。
哇,烤地瓜真有趣!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十四
現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可是,我們卻再也找不回爸爸媽媽小時候的那般天真童趣了。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關于關于烤地瓜400字。
作文。
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陽光明媚的星期天,哥哥約我一起去烤紅薯,我樂得一蹦三尺高。
首先,我們把三塊磚圍成一個凹字形,作為爐灶。然后在里面放一把干草,把紅薯放在草上,點火。最后,我們又迅速加上樹枝、竹片、干草……“啪啪啪”隨著一聲聲柴禾斷裂的聲音,火冒了起來,但是不一會兒,火苗竟然自己熄滅了!
失敗后,我們沒有灰心,仔細想了想后,可能是紅薯底下墊的干草太少了吧。第二次,我們在下面墊了厚厚一層干草和亂木,可是結果跟前面一樣,還是熄滅了。我和哥哥一下子像泄了氣的皮球,無精打采地坐在旁邊。
這可怎么辦呢?原來烤紅薯也這么難啊!我和哥哥左思右想,到底什么辦法可以成功?最終,我們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如果在爐灶的四周開一個大一點的洞,讓空氣流通,有更多的氧氣,就可以給火苗助燃。于是,我們把磚塊分別向后拉一點,留出空隙,然后按照原來的辦法在下面鋪上干草,加上樹枝和紅薯,點火——終于,火燒起來了。我們“乘勝追擊”,趕緊在上面加柴禾和干草,“熊熊大火”燃燒起來了!
幾十分鐘后,我們扒開炭堆,取出三個熱乎乎的大紅薯。雖然此刻我們已經狼狽不堪,但是,吃著我們自己辛辛苦苦烤出來的紅薯,心里依然樂滋滋的。
今年寒假,我高高興興地來到了姥姥家玩。
早晨,天氣非常寒冷,我和哥哥、弟弟決定去姥姥家附近的山坡去烤火,鬼點子最多的弟弟對我說:“這次我們不烤火了,去烤地瓜吃吧!”“烤地瓜?我最喜歡吃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我認認真真地挑選了三個胖乎乎的地瓜,又在山坡上用鏟子挖了一個坑,把地瓜一個個放進去,再蓋上沙土。哥哥拿了許多磚頭圍著坑,搭了一個“小灶爐”,再拿來一些干草。用打火機點燃干草后,迅速把干草放進“小灶爐”里。火呼啦呼啦地燒起來了,坑里冒出了許多白煙,把我們三人嗆的難受,眼淚不停地流出來。哥哥又撿了些干草,放進了“小灶爐”里。爐子里的火越燒越旺了。我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把我燙得直流淚。弄得弟弟差點笑得在地上打滾。我們又過了好一會兒,火慢慢滅了,饞嘴的我急忙把土挖開,把我自己那個烤得香噴噴的地瓜拿出來,撕開黑漆漆的地瓜皮,露出了它白白的地瓜肉,讓我看地直流口水。等地瓜肉冷卻了,吃著又香又甜的地瓜,笑得真開心!這是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吃起來倍感香甜。
哇,烤地瓜真有趣!
快到冬季,氣溫在一個雨夜里驟然降了下來。
在寒冷而蕭條的冬季,我最喜愛的食物便是烤紅薯了。
小時候,路過賣紅薯的老人爐前時,總感覺到自己的周圍氤氳著烤紅薯又香又甜的味道,便央求母親買給我吃。然后踮著腳尖看著老人皸裂得沾滿膠布的大手拈一拈這個,捏一捏那個,挑出一個稱好后,便放在一個塑料袋里遞給我,當時的我總是會很奇怪為什么老人的手不怕燙。
拿到手后,紅薯便在雙手之間翻來覆去的跳起了舞——因為太燙,但即便如此,還是擋不住它的誘惑,一邊吹氣,一邊迫不及待地剝開那層如歷經了風霜的樹皮般的紅樹皮,金色的肉便毫無掩藏的出現在面前,一陣陣的熱氣升上來,在空氣中紅開出一朵朵白而透明的花。還未剝完,便咬下一口,糯而面的紅薯進入了口腔——這時便已顧不上燙了,一股甜味從紅薯中伴隨著熱氣不斷涌出,塞滿了整個口腔,咽下之后,嘴中還彌漫著溫暖的氣息,覺得嗓子被什么東西黏黏的,甜蜜的糊著。再然后,便如風卷殘云般把一整只烤紅薯掃蕩干凈了,有時候甚至連紅薯皮也不剩。
現在想來,那真是美好的回憶。烤紅薯甜蜜溫暖的心情陪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冬,在前方等我的,便是與烤紅薯,與溫暖不變的羈絆。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十五
在濟南市最有名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屬趵突泉了。它晝夜不停地翻滾著,又為泉城帶來了勃勃生機。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它是以泉水為主的文化公園。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冠,是泉城濟南的標志,它素有“游濟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說。趵突泉與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等二十多處名泉組成了趵突泉群,它是濟南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它以其悠久的文化歷史,贏得了古今中處無數游客的稱贊。在趵突泉公園內像李清照紀念堂、易安舊居、萬竹園、娥英祠等眾多名泉碑刻,都是濟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今日的趵突泉由于人為地開采地下水已不比往日那么輝煌,但由于各級政府的關注,相關領導的重視,嚴厲打擊開采地下水的不法行為,泉城人民也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使濟南各處的泉水又復活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只要一聽到這句詩,人們便會想起那美麗的大明湖,美麗的大明湖位于濟南市中心,舊城區北部。在濟南著名的八景中,大明湖就有三景,那便是:“明湖泛舟、歷下秋風、匯波晚照”了。大明湖是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游入湖內,當泉水滿了的時候,泉水便會從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門流出。大明湖的.湖底是由不透水的火成巖構成的,因而大明湖的湖水“恒而不漲,久旱不涸”,能保持固定的水位。大明湖公園的面積有86公頃,其中它的湖面就占有46公頃。湖上有著歷下亭、匯泉堂、湖心島等許多大小島嶼六處,公園的自然景觀優美宜人。湖面上的湖水波光粼粼,鳶飛魚躍,游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上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大明湖公園的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等十三余處名勝古跡掩映在這美麗的綠樹繁花之中,向前來的游客們展現出了它們悠久的歷史文化。
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千佛山最能體現出濟南的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千佛山公園,位于濟南市區南鄰。在千佛山上,東西都橫列著許多千姿百態的佛像,奇偉深秀。站在遠處望去,千佛山猶如一架巨大的錦屏。在千佛山的山腰處建有“興國禪寺”、“歷山院”。除此之外,在它們的周圍還到處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以及“云徑禪關”等許多寺廟。在近幾年來,千佛山又建成了桃花園、萬佛洞、彌勒勝苑、佛山書苑等等。至此,千佛山這將要成為一個融山林、名勝古跡為一體的游覽勝地。
在這短短的幾年中,濟南有著巨大的變化,它向游客們傾訴了今日的泉城人民群眾熱愛泉城,勇于創新的精神,它向我們歌頌了濟南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麗的濟南,我為你自豪!
英語介紹濟南(專業16篇)篇十六
濟南,素以名泉眾多,景色秀美聞名于世。“齊多甘泉,甲于天下”,“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寰中之絕勝,古今之壯觀”……古人的贊譽,畫出了濟南的神態和風貌。
濟南泉水歷史悠久,泉水多,而且甘、美,歷代許多文人都對它的聲、色、形、貌、味加以描述,留下了許多贊泉詠水的詩篇。泉水之美,還可從那匠心獨具、貼切雅致的命名上反映出來。如響泉、趵突泉;有的以其性取名,如溫泉、冷泉;有的以動物名命名,如金虎泉、黑虎泉、馬跑泉、臥牛泉、白龍泉;有的以植物命名,如柳絮泉、芙蓉泉;有的以它的形狀命名,如懸泉、水簾泉;有的以它的顏色命名,如朱砂泉;有的以人名命名,如舜泉、杜康泉、孝感泉、羅姑泉;有的以珠寶命名,如懸珠泉、珍珠泉、瑪瑙泉等等。
濟南泉水,有的“水涌若輪”,有的像瀑布傾瀉,有的如串串珍珠,有的似細雨飄灑,真是千姿百態。有的泉水流經千家萬戶,大街小巷,或穿墻流入庭院,或臨窗便可取水,別具情趣。“郭邊萬戶皆臨水”。整個泉城沉浸在泉水淙淙、楊柳婀娜、鳥語花香、詩情畫意之中。
濟南泉水還以質純味甘著稱。泉水來自巖層深處,水溫穩定,水中極少懸浮物質,清冽甘美。泡茶色清味正。乾隆皇帝兩次南巡,一路上都是飲用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這么好,這么多的泉水是怎么來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于濟南市區以南,錦繡川以北的廣大山區,這些山區的巖石是約四億年以前形成的一層很厚的、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巖。這種石灰巖地區,地表有溶溝、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鐘乳石,便于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滲入地下。因此,造成了一種特殊的地貌:在干旱季節里,土地龜裂,禾苗枯焦,到處看不到水跡,而就在這里的地下深處,卻能聽到流水的淙淙聲。山區的石灰巖層,以大約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大量的地下潛流,神出鬼沒的向濟南運動。恰巧,濟南的大明湖往北,地下巖石變成了堅固的火成巖,大量的地下水流到這里,碰到火成巖的阻擋,攔蓄起來,約積越多,水泄不能,必須另找出路。正巧濟南舊城一帶,地勢低洼,有的地方甚至低過了地下水的儲水面,地下水便穿過地表,爭相奪門而出,形成了眾多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