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文不僅要注重技巧和形式,更要有真情實感,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感。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的優秀作文片段,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和欣賞他們的寫作之道吧。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合理安排時間》。課本第113頁例2。教學目標:
1、分析簡單的事例,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的多樣性及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
2、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補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嘗試合理安排時間的過程,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2、增強合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
教具準備:
工序卡。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同學們,剛才老師給每個小組發一些小紙條,請小組長輕輕打開并放好。然后把你們的本子翻開一頁,把筆放在上面。(這個小組速度最快!)。
二、情境導入。
2、考考大家:哪個小組讀題最細心?哪個小組口算能力最強?可以列算式,也可以口算,快速把結果寫在本子上。開始!
3、哪個小組說說結果?你們小組用了多時間?(125分鐘)哪些小組也用了125分鐘?請舉手看看。
4、看來還有幾個小組不是用了125分鐘,你們小組用了多長時間?(105分鐘)5、125分鐘真的能完成這些事情嗎?你知道他們是怎樣做的嗎?請你說說算式并讀出來。(直接說算式)師板書:50+20+25+30=125(分鐘)我們把紙條和算式相對應擺好,看看他是不是這樣排列這些事情的?這個時間真的能完成這些事情!
6、可有的小組不是用了125分鐘,而是用了105分鐘。來請你談談怎么只用了105分鐘?生:50+30+25=105分鐘。他好像少了一個時間?(聽音樂的20分鐘可以在車上聽,可以免掉)他說聽音樂的20分鐘可以在車上聽,(師挪動聽音樂紙條)看我紙條的變化,我們能不能坐在車上一邊欣賞外邊美麗的風景,一邊欣賞美妙的音樂。能一起完成嗎?(把20寫在50的底下,坐車的同時聽音樂,所以這20分鐘就沒有了,是這樣嗎?所以用了105分鐘)。
7、這兩種方法都能完成這些事情,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更節約時間呢?(對了,是第二種,這說明剛才讀題的時候有很多同學的眼睛很敏銳,他看到了小剛最少用多長時間?是嗎?)。
8、第二種方法節約了20分鐘,如果把這20分鐘給你,你想做點什么?(看書、玩電腦、看電視。)看電視、看書都可以,你看,金錢買不到時間,可是我們稍微動動腦筋就節約了20分鐘,大家想不想學習這種非常節約時間的好方法呢?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合理安排時間(板書)。
三、學習例2。
1、生活當中真的是這樣,有時兩件事可以同時做,有時三件事可以同時做。有一次我在家就一邊聽著音樂,一邊用洗衣機洗著衣服,還一邊打掃衛生。我想我真是了不起,三件事情同時做節約了很多時間。
2、那請大家看看(課件),下面哪幾個事情可以同時做呢?
3、剛才我們是把能做的事情放在一起同時做。你知道嗎?我們中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大科學家華羅庚(課件),也就是說,在最少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事情,就叫做合理安排時間。
4、在他的講座當中,他舉了一個例子寫進了我們小學數學的課本里(課件)怎樣才能讓客人盡快喝上茶?(在家沏過茶嗎?現在都用上了飲水機,也很少沏茶了,但在這之前我們都是這種方法喝茶的。)我們看看一共有幾個工作?(6個)。
5、看誰最有生活經驗?小組交流一下:這6個工作最先干的應該是哪件事?(請三個學生說說)最后一件事肯定是什么?(沏茶)。
6、我們找出了最先做的事和最后做的事,那中間這些事情怎么做才最節約時間呢?
8、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結果?(15分鐘)你們知道這15分鐘是怎么得來的嗎?誰來解釋一下他是怎么做的?(我不讓他自己說)誰知道?(他是把所有的事情一個一個做的,再把一個一個做的事情加起來。)。
9、看你們的口算水平,快把這些時間相加是15分鐘嗎?(是)可我看到有的小組不是15分鐘,它用的時間比較少。你們小組用了多長時間?(12分鐘)如果你用了12分鐘,那恭喜你們做對了。如果你在這個水平上,能給那些花了15分鐘小組的同學講講為什么?那你就更了不起了。如果我不會講,但我能認真聽,你也很可愛。
10、請你們組說說第一步做什么?(我們看他們的計劃對不對?)我把他的思路簡單的寫下來。(洗1接2燒8沏1)燒水的時間比較長有8分鐘,在燒水的時候,你們很機靈,不是在那里傻站著等水開,而是去洗水杯、找茶葉用了3分鐘。你們看這思路怎么樣?(很好)列成算式就是:1+2+8(2+1)+1=12(分鐘)11、15分鐘能完成,12分鐘也能完成,我們當然要用12分鐘,因為我們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12、剛才我們一起解決了兩個問題,好孩子不是做的題越多就越好,而是會從不同題中找到相同的規律。你們看,剛才小剛去姨媽家的事和小明沏茶的事,我們拿到一個問題以后,題目會給你幾個已知條件,有時是4個,有時是6個,有時是8個等等,我們并不是說把它們一個一個相加對吧?我們有經驗了,拿到這樣的題以后,你在想什么呀?(板書:想:)想什么呢?這么多事情你在想什么呀?(哪個事情和哪個事情可以??)(一起做)也就是說同時做?(板書:同時做?)有沒有這樣考慮啊?想完了以后還得考慮:這么多的事情不能想做哪個就做哪個呀?還要排一排(板書:排:)它的先后順序。(板書:順序?)順序是什么?比如說小剛去姨媽家,我不是先坐車,而是先下棋行嗎?(表哥都還在姨媽家里,你不坐車能見到表哥嗎?那就更不能陪表哥下棋了。)后面的事情就可以顛倒了。有的事情可以顛倒順序,有的事情就不能顛倒順序。剛才我們做沏茶這道題,如果先燒水再接水行嗎?那樣水壺就會燒干燒糊了。你想想是不是這樣?所以找順序尤其重要。那我們都做完了以后到底做的對不對呢?檢查是一個孩子最好的學習品質。(板書:查?)那今天這道題給你4個已知條件,你寫的是4個嗎?給你6個,你寫的是6個嗎?(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點數兩個算式中的已知條件,我為什么要把不用的數字,或者說包含了的時間也寫上呢?目的就是想便于檢查,看看是否全面。)(板書:全面?)。
14、看,坐車時聽音樂,燒水時找茶葉、洗杯子同時做了,你發現同時做的幾件事情在時間上有什么特點?(坐車50分鐘做了20分鐘的小事情)同時做的事,包含的時間比上邊的時間要怎樣?(短)50分鐘里面包含了20分鐘,8分鐘里面包含了2分鐘和1分鐘,我們可以說大時間里面包含了小時間。
14、你看出這些規律了嗎?那接下來請大家用我們發現的規律解決一個新問題。(課件)(生做完之后師提醒:按照規律從頭到尾檢查一遍。)請生說一說誰和誰可以同時做?指名說結果?(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17、(課件練習)。
18、(課件)。
明白辦事。
今天的事。
今天辦能辦的事。
馬上辦重要的事。
優先辦困難的事。
努力辦集體的事。
提前辦所有的事。
認真辦。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過的愉快嗎?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想:同時做?排:順序?查:全面?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二
13、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拜倫
14、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巴爾扎克
15、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16、時間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馬克思
17、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18、時間是偉大的導師。——伯克
19、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21、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德
22、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布萊克
23、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24、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杰弗遜
25、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畝是時間。——歌德
26、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培根
27、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莎士比亞
28、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三
《合理安排時間》是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難度較大,本節課主要是通過沏茶和烙餅兩個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并尋找最優方案。讓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從而感受數學的魅力。本節課自認為有以下特點:
本學期,我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對我班的數學教學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償試,那就是無論上什么內容的課,我都會讓學生自學,然后對于我們所學的內容出一個題目。本次授課也是如此。本節課,我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設計了合理的課前小研究。讓學生提前探究,這樣各層次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都會有自己的發現,盡管有些是粗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但人是在錯誤中成長的,所以這無關緊要。因為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自然有了表達的欲望,所以討論時非常熱烈。人人有話可說,個個爭著要說,在相互交流中,孩子們有了思維碰撞,在碰撞中有了新的發現,從不會走向了會,從模糊走向了清晰,讓討論更具有實效性,在本節課可看出,例1沏茶的方案孩子們通過自學和組內交流,基本已掌握。而例2烙餅,孩子們在匯報時并沒有找到最優方案,而是在全班交流時通過其它同學的補充,才得出最優方案,讓大家豁然開朗。這正好突顯了全班交流的`魅力,也是生本課堂中精彩的生成。真正達到了不教而教的目的。
在本節課中,老師的合適引領能突出重點,提升思維。例如:學生匯報完沏茶方案后,我追問,為什么烙3張餅可節省時間?順勢導出能同時做的事情同時做。另外,在探討烙餅方案時,我課件演示,加強對比,并追問為什么方案2更節省時間,引出:要最大限度的使用鍋。讓學生從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思維得到了升華。總之,本節課我認為已較好的落實了各項目標,學生的表現也挺棒,敢說會說,經歷了知識形成過程,領悟了數學思想和方法,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落實了先學后教,不教而教的生本理念,強化了教與學的實效性,確保課堂學習的高效性。
當然,本課也有一些遺憾的地方,例如:個別學生答問不夠大膽自信。個別題目老師對學生的估計過高,本人在以后的教學中將更加努力的學習,以新課標的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領域不斷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最大效益享受教學改革帶來的好處。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四
這節課,我把一個比較深奧的數學問題蘊涵在淺顯的生活場景中,引領學生去思考、去探索,處理好了以下三種關系:
這節課上,我用學生熟悉的“發紙條”引入了研究的話題:時間的安排。接著由易到難依次出示泡茶的2道----6道工序,讓學生感悟到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和流程圖的優點。燒水沏茶活動既鞏固了流程圖的畫法,也進行了變式練習,既在同一時間內完成不了的時間多出來的怎么辦,從而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設計一個方案,使爸爸媽媽在最少的時間里完成這三件事情”其實是一個拓展性的練習,解決的是計算等待時間的總和問題。“判斷:這樣安排合理嗎?”是實踐活動,更是對學生學情的一個簡單反饋,讓學生體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蘊涵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中,把知識巧妙地穿插起來,學生解決問題就象在聽一個故事,而自己好象都在做好事一樣,數學知識變得有血有肉,學生更樂意去解決它。
每一個活動的展開其實也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都要經歷明確問題、自主思考、討論交流、解決問題、進行總結提升的過程。活動一,學生要解決的是怎樣安排最省時的問題,即怎樣把一些可以穿插的事情安排在同一時間內完成。這里學生要思考的是為什么可以穿插在一起做。怎樣把口頭語言轉變為數學語言(流程圖),體會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活動二既是一個鞏固性的練習,又是一變式練習,使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一個層次,學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活動三難點體現在題意的理解上,經過師生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使難點得以突破。而最后的實踐運用更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本節課上,學生的思維是積極的,不僅學會了如何安排時間;如何畫線段圖,把復雜的生活知識用很淺顯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了解統籌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活動,培養了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還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統籌知識、最優化問題通過數學活動,更為突出的是,整節課從開始的“發紙條”,和課中的時間安排,,到課的結尾談感想,無不體現了濃濃的人文關懷,使學生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明確珍惜時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發展。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五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2~113頁的例1和例2。
教材簡析:
優化問題是人們經常要遇到的問題,在經濟建設、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國防等各行各業都會面臨優化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本課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本節內容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體會和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及對策方法在解問題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本節課對成年人來說內容簡單,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特別是很多小孩子在家不用做家務,第一次碰到這些問題時,就不知如何是好,在學前初步了解到有些學生對沏茶的順序都還不是很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照顧到個別學生的實際情況。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方法中選擇最優方案,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化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最優的方案。
難點: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最優的方案。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用硬紙片做的燒餅、鍋、沏茶的各項工作的工藝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3、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師:誰愿意上講臺來展示你的設計方案?生:、、、、、、師:剛才同學們幫小明設計的沏茶的方案是通過同時做幾件事情才節省了時間,在燒水的同時做洗茶杯和找茶葉這兩件事,也就是說洗茶杯和找茶葉共花得分鐘時間可以在燒水的8分鐘之內完成。這樣小明就可以在8分鐘以內完成需要11分鐘才完成的事情,也就讓客人盡快地喝茶了。
二、再探新知:
原來小明的媽媽要用最拿手的烙餅來招待客人。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這一環節是通過創設出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烙餅這一事例,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處于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狀態。)。
1、學生觀察、理解圖中的內容。教師提問:“烙一張餅需要幾分鐘?““烙兩張餅呢?”“爸爸、媽媽和小麗各吃一張餅,一共要烙幾張餅呢?”“一共要烙3張餅,怎樣烙花費的時間最少?”
2、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片,圓片的正、反面上分別寫上正、反兩字來代表餅的正、反面。每烙完一面,就讓學生在這一面上用鉛筆做上記號。先讓學生試一試,思考烙3張餅,怎樣才能使花費的時間最少,然后分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并把自己的實踐結果記錄在老師發的表格中,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展示學生的方案。教師:“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們小組設計的方案是什么?”在展示臺上投影學生填寫的表格。小組代表來根據表格敘述設計方案,并用圖片來演示。幾個小組演示完畢后,教師讓大家來比較。“這些方案,哪一種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是解決烙餅問題的關鍵。我讓學生演示烙餅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嘗試,再進行比較,既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4、拓展延伸:教師:剛才我們一起找到了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請大家想一想,如果要烙4張餅,怎樣烙才能盡快吃上餅呢?”小組活動,并用表格記錄。小組代表發言。班內交流,并比較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好。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5張餅,怎樣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小組活動,進行記錄。通過小組交流,使學生找到最佳方法。(通過以上活動,可以使學生找到最優方法,體會優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教師:“如果要烙6張餅、7張餅……10張餅,怎樣安排最節省時間?”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學生在充分交流探討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2張2張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單數,可以先2張2張的烙,最后3張餅按上面的最佳方法烙,最節省時間。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看發現了什么?得出結論:每多烙一張餅,時間就增加3分鐘,用餅數乘烙一面餅所用的時間,就是所用的最短時間。教師:“誰能很快地說出烙11張餅用多長時間?烙15張餅呢?”呢?假如媽媽使用了新式電餅鐺,每烙一面餅只需要2分鐘,烙3張餅需要幾分鐘?烙5張餅呢?烙6張餅呢?”(通過拓展性的設問,既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了鞏固,也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三、實踐應用。
出示114頁做一做第1題。教師:“現在美味餐廳的廚師也遇到了難題,餐廳里來了三位客人,每人點了兩個菜,而餐廳里只有兩位廚師,假設兩個廚師做每個菜的時間都相等,怎樣安排炒菜的順序才比較合理呢?”學生思考后,進行匯報交流。(讓學生可以更加領悟到數學思想方法,同時感受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四、全課總結。
教師:“這節課大家的收獲是什么?”學生交流。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如何用最優方案解決問題的例子,大家可以回去找一找生活中的實例,看能不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最后老師對學生提出要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也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通過嘗試對知識的運用,來初步培養學生應用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一節課通過簡單最優化的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來感受數學的魅力。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六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04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學會合理安排工作的順序,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時間。
2、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能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最優方案,初步體會優化的思想,形成優化的意識。
【教學難點】。
經歷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的過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
茶杯、水壺、學生學具(卡片)、教師教具(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1、師:都說四(1)班的孩子很棒,那老師可要出個謎語考考大家。
“世界上有一樣東西,它是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珍貴而又最被人忽略。當它快到極限時。人們才發現它的重要!請問,這究竟是什么??”
生:時間。
師:真棒!能夠這么迅速的知道謎底,是的,時間既珍貴常常被人忽略,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也對時間進行了研究。他在研究中發現合理地安排時間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他提出的“優選法”已經廣泛地應用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了,現在這些思想已經形成了數學中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分支—運籌學。
二、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生(1):邊看電視邊吃蘋果。
生(2):邊上樓梯邊數數。
師:同學們舉的這些例子看似簡單卻對我們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把幾件能一起做的事情同時做,就能用最短的時間干最多的事。
2、星期天小明家來客人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播放flsh)。
3、說到喝茶,想一想,你平時沏茶都要做哪些事情呢?
生:找杯子、放茶葉、沏茶。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小明在沏茶的時候都做了哪些事情?
師:小明需要做這么多事情,請你想一想,小明想先燒水行嗎?
生:不行,因為沒有洗水壺,也沒有接水。
師:看來,合理的安排時間,要考慮各項事情的先后順序。(板書:先后順序)。
師:今天老師把泡茶的工具給帶過來了,請同學們小組之間討論討論應該怎樣泡茶,討論好了的小組請舉手坐好。
師:說說你們小組先做什么事情?
生:洗茶壺(讓學生動手去洗茶壺)。
師:然后呢?(學生動手接水—燒水—洗茶杯—找茶葉—沏茶)。
師:剛才我們觀察了泡茶的工序,接下來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圖片擺一擺,通過擺一擺,設計出讓李阿姨盡快喝上茶的方案,并列式計算出需要用的時間。
生1: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洗茶杯2分鐘—找茶葉1分鐘—沏茶1分鐘,共14分鐘。
生2: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的同時洗茶杯8分鐘—找茶葉1分鐘—沏茶1分鐘,共12分鐘。
生3: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的同時洗茶杯、找茶葉8分鐘—沏茶1分鐘,共11分鐘。
生:第三組。
師:為什么第三組的方法更節省時間呢?
生:是。
師:看來,合理安排時間,不但要考慮事情的先后順序,還要把能同時進行的事情同時進行,這樣才能更節省時間。(板書:同時進行)。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于沏茶問題的例子,如果把能夠同時做的事情同時做,合理安排就能提高效率。
三、鞏固練習。
1、用洗衣機洗衣服20分鐘、晾衣服5分鐘、掃地10分鐘。
整理書桌5分鐘。
(學生用流程圖展示,學生代表匯報)。
四、課堂小結。
2、著名的學者魯迅先生說: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惰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希望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七
由于小學生比較常見熟悉的沏茶這一生活現象作為教材入手,調整了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了先為客人沏茶再為客人吃烙餅的生活情境。當畫面上呈現媽媽讓小明幫著給李阿姨沏茶這一數學信息時,沒有急于想去解決如何讓李阿姨盡快喝上茶,而是讓學生想想平時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學生已有經驗,學生處于主動思考積極動腦的最佳狀態,有效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相信學生,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一個個具體事例讓學生觀察、操作、討論和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體會數學的方法及應用價值,學會優化思想,從課堂教學中不難看出多次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日常的沏茶的問題入手到探索烙餅的過程及最佳方法,再到解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都是學生在思考、探索是學生在操作實驗,使學生交流比較,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考慮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認識。利用學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現烙3張餅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鍋里烙3張餅的過程,印證了學生的發現,提升了學生對烙3張餅的理解。最后讓學生烙多張餅的方法,在組織交流中師生相互又調整了教學的節奏,這些活動讓學生了解小伙伴的發現。學生在活動中經歷了發現過程,領悟了數學思想方法,體現了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新,還帶給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啟迪。上述活動即是探索數學知識,又是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又是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積極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仔細想來,這堂課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最后沒有進行比較歸納,讓學生細心觀察表格發現每多烙一張餅就多用3分鐘,讓學生計算餅的張數乘3就是烙餅的最短時間的結論。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八
考完試了,當然可以去放松一下的,比如說和朋友吃飯,游遍自己所在的城市,了解自己的城市也是一件好事,多拍照,作紀念也好啊!
上面的方法是最簡單普遍的了,放送完了你還是要想一想下學期的事情了,有時間一定要去預習下學期的知識,反正暑假時間比較長,多去學一點,讓自己下學期學得不那么勞累。
做完這些學習上的事,自己又已經耍得很開心了,其實可以自己賺錢養活自己一個暑假的了,你說你是學生,沒法賺錢,那你就錯了,有很多方法,比如說去作文網站投稿,又可以增加自己的作文能力,還可以掙得一定的稿費,不是一舉兩得嗎?如果你家真的很有錢,那你可以不掙錢,但是我還是建議,畢竟見識一下社會,了解一下錢怎么掙到,也是有一定的必要,畢竟以后都是要踏入社會的人。
暑假還是要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勞逸結合,才能使生活更加有趣充實,不要一天都玩,也不要一天都學習,兩者都有很多的缺點,該玩就好好玩,別把自己封閉了。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九
雙溝鎮的全體少先隊員們:。
當你們每天早早來到學校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當你們在家里沉迷網絡游戲的時候,你們是否思考過一分鐘時間能做多少事情呢?時間是構成生命的元素,珍惜時間就是熱愛生命,學會主宰時間,你就會變得充實、成功和生機勃勃;倘若忽視每一分鐘,浪費每一分鐘,等待你的很可能是空虛、平庸和后悔,我們要趁著現在年輕,抓緊時間學習,豐富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更精彩。
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倡議:
1、上午早到校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比如鍛煉身體、朗讀課文、記幾個公式、背幾個單詞等,而不是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聊天。
2、充分利用好課前三分鐘,做到不遲到、不說話、不打鬧,積極做好上課準備;。
3、堅持上好每一堂課,做到不走神、不睡覺,積極思考,踴躍回答老師問題;。
4、不要沉迷于網絡游戲,假期在家應多讀書,提高個人修養。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珍惜寶貴的童年時光,共同努力,掀起新一輪你追我趕的學習高潮,力爭上游,“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一切!”讓我們把握每個時刻,共創屬于我們年輕一代的輝煌!
雙溝鎮中心小學全體少先隊員。
20__年9月27日。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十
1、把課堂與生活相融一起。
“你幫父母做過家務嗎?你能用“一邊……一邊……”的句式說一句話嗎?”簡單而平實的導入把課堂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到我們要學的,正是我們生活中要用到的,這樣的學有所用,才會使學生更有積極性。與此同時,這樣的設計又是語文和數學學科的整合,“一邊……一邊……”正說明可以同時做不同的事,這兩件事之間即有內部聯系又有不同的方式,而這其間的合理安排,正是這節課里要學習的統籌方法。
2、靈活運用教材,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由于小學生比較常見熟悉的沏茶這一生活現象,我就調整了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了為客人沏茶的生活情境。當畫面上呈現媽媽讓小明幫忙給李阿姨沏茶這一數學信息時,沒有急于想去解決如何讓李阿姨盡快喝上茶,而是讓學生想想平時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學生已有經驗,學生處于主動思考積極動腦的最佳狀態,有效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3、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相信學生,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一個個具體事例讓學生觀察、操作、討論和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體會數學的方法及應用價值,學會優化思想。課堂教學中多次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日常沏茶的問題入手到探索最佳方法,再到解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都是學生在思考、探索、操作、實驗,讓學生交流比較,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4、設計巧妙合理本課的設計還注意到了四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所以把合理安排時間又做了對比,如坐車看書,吃飯看電視等常見的現象,讓學生區分這樣不是合理利用時間,并提示學生合理安排不但要考慮節省時間,還要注意健康和安全。本課還有些不足之處:對學生還不夠放開,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學生。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十一
四年級。
1、知道統籌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
2、會用流程圖表示事情的安排順序。
3、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4、通過數學活動,感受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一、創設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師:世界上最長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的是什么?
生:時間。
生:佳佳。
師:我們來看看佳佳小朋友星期天的安排。先來看她的早晨。
二、展開活動。
活動一:起床后。
師出示圖片。
師:你看懂了什么?
生1:佳佳起床后,就洗臉刷牙、聽英語、燒飯、吃飯。
生2:佳佳起床用了2分鐘,洗臉、刷牙用了3分鐘,聽英語12分鐘,燒飯用了18分鐘,吃飯用了8分鐘。
師:做完這些事,佳佳一共用了幾分鐘?
生3:43分鐘。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4:28分鐘。
師:你們各是怎么想的?
生3:把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加起來。
生4:先起床、燒飯。在燒飯的同時聽英語、梳洗,最后吃飯。共用28分。
師:你覺得哪一種安排比較合理,為什么?請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生5:我覺得28分鐘的安排比較合理,因為省了很多時間。
師:為什么會節省那么多的時間?
生6:因為把事情穿插起來做,節省了很多時間。
師:節省了多少時間?
師:15分鐘!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看來合理安排時間非常重要。
師:這種最合理的安排誰還會說?你會在本子上表示出來嗎?
生1:先起床2分鐘,接著燒飯18分鐘,同時梳洗3分鐘、聽英語12分鐘,最后吃飯8分鐘。一共用了28分鐘。
生2:(1)起床2分鐘。
(2)燒飯18分鐘(梳洗3分鐘,聽英語12分鐘)。
(3)吃飯8分鐘。
生3:起床燒飯吃飯。
2分18分8分。
梳洗聽英語。
3分12分。
師:你覺得哪種表示方法最好,好在哪里?
生4:我覺得第三種方法最好,整個過程很清楚,讓人一眼就可以看出。
生5:我也覺得第三鐘方法最好,不僅能清楚地看出事情的先后順序,而且時間也可以標在下面。
其余學生也點頭表示贊同。
師:我們把這種表示的方法叫做流程圖,用流程圖表示比較直觀方便明了。
師:你們真能干,給佳佳想出了這么好的方法。不僅合理安排時間,節約了時間,還用流程圖把事情的先后順序清楚地表達出來。
活動二:燒水沏茶。
師:家里來客人了。佳佳又做了些什么呢?
出示:佳佳忙著給客人燒水沏茶。拿茶杯要1分鐘,準備茶點要6分鐘,等水燒開要7分鐘,放茶葉要1分鐘,泡茶1分鐘。
師:為了讓客人早點喝上茶吃上茶點,佳佳怎么安排最合理?請把你的安排用流程圖表示出來,并計算出時間。
生1:拿茶杯燒水泡茶。
1分7分1分。
準備茶點放茶葉。
6分1分。
1+7+1=9(分)。
生2:燒水放茶葉泡茶。
7分1分1分。
準備茶點拿茶杯。
6分1分。
7+1+1=9(分)。
師:如果準備茶點用了9分鐘,完成這么多事最少需要幾分鐘?
生3:10分鐘。9+1=10分。
師:小朋友真能干!把事情穿插起來做,就能用最少的時間干最多的事情。
活動三:排隊結帳。
師:客人走了,佳佳來到了樓下的小超市去購物。結帳時,很湊巧兩位小朋友彬彬和婷婷也同時來結帳。可是結帳處只有一個,該怎么辦呢?我們還是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彬彬說:我結帳大概要7分鐘,你們先來。
婷婷說:我結帳大概要2分鐘,你們先來。
佳佳說:我結帳大概要4分鐘,還是你們先來吧。
師:有幾種排隊的方法?
生:有6種,如彬彬排在前面,彬彬婷婷佳佳,彬彬佳佳婷婷,有兩種情況。3個人就有6種不同的情況。
師:什么是三人等待的時間總和?請舉例說明。
生1:不管怎么安排,他們等待時間的總和都是13分鐘。
生2:不對。如果是彬彬婷婷佳佳。彬彬就不用等了,而后兩個人要等在那里,輪到婷婷了,佳佳還等在那里。所以時間的總和不是13分鐘,要把他們在等的時間全都算進去。
生3:我對生2的話有意見。彬彬自己結帳時也要等7分鐘,這個時間也要算進去。
生4:如果是彬彬婷婷佳佳這樣的順序,他們等待的`時間總和應該是73+22+4=29分。
師:怎么安排,三人的等待時間的總和會最少?
生在本子上試算。
生5:要按照婷婷佳佳彬彬這樣的順序進行,所用的時間總和是23+42+7=21分。
師:誰能說出他算式表示的意思?
生6:23表示婷婷在結帳時,三人共等了6分鐘。42表示婷婷走后,佳佳和彬彬共等了8分鐘,最后的7表示彬彬在結帳時等的時間,因為其他兩人已經結完帳走了,剩下只有一個7了。
師:還有更少的嗎?
生紛紛搖頭。
師:這樣排隊說明了什么?
生:讓用時最少的人先來,用時最多的人最后來,這樣三人等待的時間總和是最少的。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知道統籌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
2、會用流程圖表示事情的安排順序。
3、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4、通過數學活動,感受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師:世界上最長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的是什么?
生:佳佳。
師:我們來看看佳佳小朋友星期天的安排。先來看她的早晨。
二、展開活動。
活動一:起床后。
師出示圖片。
師:你看懂了什么?
生1:佳佳起床后,就洗臉刷牙、聽英語、燒飯、吃飯。
生2:佳佳起床用了2分鐘,洗臉、刷牙用了3分鐘,聽英語12分鐘,燒飯用了18分鐘,吃飯用了8分鐘。
師:做完這些事,佳佳一共用了幾分鐘?
生3:43分鐘。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4:28分鐘。
師:你們各是怎么想的?
生3:把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加起來。
生4:先起床、燒飯。在燒飯的同時聽英語、梳洗,最后吃飯。共用28分。
師:你覺得哪一種安排比較合理,為什么?請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生5:我覺得28分鐘的安排比較合理,因為省了很多時間。
師:為什么會節省那么多的時間?
生6:因為把事情穿插起來做,節省了很多時間。
師:15分鐘!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看來合理安排時間非常重要。
師:這種最合理的安排誰還會說?你會在本子上表示出來嗎?
生1:先起床2分鐘,接著燒飯18分鐘,同時梳洗3分鐘、聽英語12分鐘,最后吃飯8分鐘。一共用了28分鐘。
生2:(1)起床2分鐘。
(2)燒飯18分鐘(梳洗3分鐘,聽英語12分鐘)。
(3)吃飯8分鐘。
生3:起床燒飯吃飯。
2分18分8分。
梳洗聽英語。
3分12分。
師:你覺得哪種表示方法最好,好在哪里?
生4:我覺得第三種方法最好,整個過程很清楚,讓人一眼就可以看出。
生5:我也覺得第三鐘方法最好,不僅能清楚地看出事情的先后順序,而且時間也可以標在下面。
其余學生也點頭表示贊同。
師:我們把這種表示的方法叫做流程圖,用流程圖表示比較直觀方便明了。
師:你們真能干,給佳佳想出了這么好的方法。不僅合理安排時間,節約了時間,還用流程圖把事情的先后順序清楚地表達出來。
活動二:燒水沏茶。
師:家里來客人了。佳佳又做了些什么呢?
出示:佳佳忙著給客人燒水沏茶。拿茶杯要1分鐘,準備茶點要6分鐘,等水燒開要7分鐘,放茶葉要1分鐘,泡茶1分鐘。
生1:拿茶杯燒水泡茶。
1分7分1分。
準備茶點放茶葉。
6分1分。
1+7+1=9(分)。
生2:燒水放茶葉泡茶。
7分1分1分。
準備茶點拿茶杯。
6分1分。
7+1+1=9(分)。
師:如果準備茶點用了9分鐘,完成這么多事最少需要幾分鐘?
生3:10分鐘。9+1=10分。
師:小朋友真能干!把事情穿插起來做,就能用最少的時間干最多的事情。
活動三:排隊結帳。
師:客人走了,佳佳來到了樓下的小超市去購物。結帳時,很湊巧兩位小朋友彬彬和婷婷也同時來結帳。可是結帳處只有一個,該怎么辦呢?我們還是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彬彬說:我結帳大概要7分鐘,你們先來。
婷婷說:我結帳大概要2分鐘,你們先來。
佳佳說:我結帳大概要4分鐘,還是你們先來吧。
師:有幾種排隊的方法?
生:有6種,如彬彬排在前面,彬彬婷婷佳佳,彬彬佳佳婷婷,有兩種情況。3個人就有6種不同的情況。
師:什么是三人等待的時間總和?請舉例說明。
生1:不管怎么安排,他們等待時間的總和都是13分鐘。
生2:不對。如果是彬彬婷婷佳佳。彬彬就不用等了,而后兩個人要等在那里,輪到婷婷了,佳佳還等在那里。所以時間的總和不是13分鐘,要把他們在等的時間全都算進去。
生3:我對生2的話有意見。彬彬自己結帳時也要等7分鐘,這個時間也要算進去。
生4:如果是彬彬婷婷佳佳這樣的順序,他們等待的時間總和應該是73+22+4=29分。
師:怎么安排,三人的等待時間的總和會最少?
生在本子上試算。
生5:要按照婷婷佳佳彬彬這樣的順序進行,所用的時間總和是23+42+7=21分。
師:誰能說出他算式表示的意思?
生6:23表示婷婷在結帳時,三人共等了6分鐘。42表示婷婷走后,佳佳和彬彬共等了8分鐘,最后的7表示彬彬在結帳時等的時間,因為其他兩人已經結完帳走了,剩下只有一個7了。
師:還有更少的嗎?
生紛紛搖頭。
師:這樣排隊說明了什么?
生:讓用時最少的人先來,用時最多的人最后來,這樣三人等待的時間總和是最少的。
師:三人等待的時間總和最少,也是最合理的安排。
出示圖片。
生:燒飯、吃飯、看電視、寫作業、打電腦、陪爸爸媽媽聊天、聽英語……。
生1:17:00——20:00生活安排表。
時間。
事情。
17:00——17:30。
煮飯30分、聽英語10分、寫作業20分 。
17:30——18:00。
吃飯15分、洗澡15分。
18:00——18:30。
邊看電視,邊吃東西。
18:30——19:00。
散步。
19:00——19:45。
看書30分打電腦15分。
19:45——20:00。
聽音樂睡覺。
師:你覺得她安排得怎么樣?
生2:她整個安排得很好,特別是在17點到17點30分這一段把事情穿插起來做。
生1:我指的是吃點水果。
生4:吃些水果是可以的,有利于消化。
生5:剛吃完飯,馬上洗澡不好,應該先休息一下。
師:生5講得很有道理,你愿意接受他的建議嗎?如果把一些事情穿插起來做,可以節省了很多時間,這樣就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
三、總結提升。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3:要珍惜時間。
師:其實關于合理安排時間的問題,就是最優化問題,也就是被大數學家華羅庚爺爺稱做“統籌安排”的問題,它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廣泛的用處。
師: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對時間的認識都很深刻。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就講過這樣一句話。請大家來讀一讀。
出示: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師:把這句話送給大家,與大家共勉。
反思:
這節課,老師把一個比較深奧的數學問題蘊涵在淺顯的生活場景中,引領學生去思考、去探索,處理好了以下三種關系:
一、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
這節課上,老師用一個情境串來貫串全課。在一個簡短的猜謎語之后,老師引入了研究的話題:時間的安排。接著主人公佳佳出場了。一方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為后文的展開作好鋪墊。用佳佳起床后要干的事情讓學生感悟到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和流程圖的優點。燒水沏茶活動既鞏固了流程圖的畫法,也進行了變式練習,既在同一時間內完成不了的時間多出來的怎么辦,從而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排隊結帳環節其實是一個拓展性的練習,解決的是計算等待時間的總和問題。最后的活動四是實踐活動,更是對學生學情的一個簡單反饋。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蘊涵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中,把知識巧妙地穿插起來,學生解決問題就象在聽一個故事,而自己好象都在做好事一樣,數學知識變得有血有肉,學生更樂意去解決它。
二、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
三、能力培養和人文關懷。
本節課上,學生的思維是積極的,不僅學會了如何安排時間;如何畫線段圖,把復雜的生活知識用很淺顯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如何計算三人的等待時間總和,了解統籌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活動,培養了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還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統籌知識、最優化問題通過數學活動,更為突出的是,整節課從開始的猜時間謎語,可課中的時間安排,制作自己的時間表,到課的結尾魯迅先生的話,無不體現了濃濃的人文關懷,使學生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明確珍惜時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發展。
合理安排時間(通用13篇)篇十三
聽著古老的鐘聲,細數它均勻而沉悶的呼吸。
昂頭看皎潔的月光,記載著它陰晴圓缺的變化。
俯著殘缺的年輪,書寫著它滄桑的歷史。
時間從指間悄悄的溜走,像抓不住的流水,像摸不著的月光,“恰,恰,恰,恰……”指針一點一點的轉動,光陰一寸一寸的流逝。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從小,不起眼的愛迪生,把握住了時間,成為了一名發明家;善于珍惜時間的牛頓,也探尋到了自己的成果。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多少因為不珍惜時間而暗自后悔的人呢?可現在都已經太遲了。時間是不會等人的。我們生活在時間里,卻又有多少人容易將它忽視,不知不覺,又度過了寒假的數日。在這其中,有的人得到許多,也有的人一無所獲。與其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不如抓緊機會,為自己的'生命增添色彩。
隨手翻掉這周的舊日歷,我覺得自己又度過了許多時間,人生大部分時間幾乎都是重復的,所以,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時間還長,我曾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樣一則童話:如果時間可以買賣,那么大人們會不惜重金來買時間,因為他們不想那么快老去;相反,調皮的孩子則會嬉戲的賣出時間,以為他們想快快長大,去外面的世界探索更多新奇有趣的事物。
消磨時間是一種多么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這只用肉眼就看不見的秒針無時不在地在地平線上轉圈,你一再醉生夢死地消磨時間,到頭來你還得明白,它仍在轉圈,無情的繼續轉圈。
時間是公平的,而它又是不平等的。時間像“恰,恰”的舞步,充滿激情、活力,令人難忘。時間“恰,恰”的走過,留下一片待寫的空白。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