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的制定需要結合學科知識的結構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綜合考慮。教學計劃的范文展示了教師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一
蒲柳人家》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代表作,它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許多表現技巧和藝術手法,透過幾戶普通農家的故事,表現了京東北運河邊農民的獨特風貌,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因此在教讀課文時,重點在引導學生了解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體會語言特色。對作品中的主要藝術形象,可由人物外號出發。把握其性格特點,體會藝術表現手法。對富有特色的語言運用,要引導學生加強誦讀,精彩的語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誦。
學習課文,重要的在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鼓勵課外延伸拓展,擴大視野,深層體會小說濃郁的民族風格,為此,課前預習、引導和課后鞏固拓展就更顯必要。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二
(1)通過賞析人物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把握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
(2)欣賞這篇小說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語言特色。
(3)領略小說中蘊藏的人情美和生活風俗。
2.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欣賞小說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語言特色。
3.教學用具。
4.標簽。
新課導入。
導入設計1: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
(激趣型)。
準備相關的圖片,學生欣賞,教師適時的引導:讓我們想像著北運河兩岸恬美秀麗風光,呼吸著瓜棚豆地泥土氣息,在運河淙淙流水的指引下,走進別具鄉土風味的《蒲柳人家》。
導入設計2:
【設計意圖: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設疑型)。
青大娘【生:哈哈,大娘也能叫一丈青?】是啊,這是一位怎樣的人物呢?能不能和梁山上的扈三娘相媲美呢?我們抓緊時間來學習吧!
導入設計3:
【設計意圖:了解背景,加深對作者創作意圖的理解】。
一、整體感知,走近人物。
【設計意圖:通過初讀文章,了解小說中的三個人物。】。
1.本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
2.“一丈青大娘”這個外號是怎么來的?
3.最能表現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
4.“何大學問”爺爺的外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他“何大學問”?
5.自從爺爺被尊稱為何大學問以后,他在學問上下了哪些功夫?
(學生初讀文章,大致了解文中人物,分析問題,得出答案)。
(教師巡視指導,明確答案)。
明確:
1.本文主要人物:一丈青大娘、何大學問。
2.奶奶一丈青大娘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潑辣大膽、愛打抱不平,這種女中豪杰的形象,與《水滸》中的著名女將一丈青扈三娘頗為神似,所以得名。
3.一丈青大娘大鬧運河灘。
4.爺爺的外號帶有戲謔的性質。善于講故事,想像力豐富,編起故事來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因此得了個“何大學問”的外號。
5.看書念書、不恥下問、咬文嚼字、拜祭文廟、自我反思、為孫請師。
二、再讀文章,分析性格。
【問題的設置,意在梳理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
1.何滿子是個怎樣的形象?
2.文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寫出了她怎樣的性格特點?
3.文中寫了何大學問哪些情況,他有怎樣的性格?
(學生跳讀文章,找出有關描寫三個人物的語段,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師適時點撥)。
明確:
1.“何滿子六歲,剃個光葫蘆頭,天靈蓋上留著個木梳背兒;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曬得兩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剛從煙囪里爬出來,連眼珠都比立夏之前烏黑”利用外貌描寫,刻畫了一個天真無邪、充滿稚氣的頑皮孩子的形象。
2.作者運用了:
a.外貌描寫(如“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
c.語言描寫(“不能叫你們腌臢了我們大姑娘小媳婦的眼睛!”);
d.神態描寫(“一丈青大娘火了起來”,“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
e.除以上正面描寫外,小說還運用了側面描寫,通過纖夫無力招架的狼狽形態來反襯一丈青大娘的性格。
一丈青大娘:潑辣大膽、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威武勇猛。
3.a.介紹了何大學問的性格特點:十分傲慢、自負自大。
b.何大學問仗義疏財,有大俠風范。
c.介紹了“何大學問”愛講排場、擺闊氣,愛吹牛。
d.何大學問好聽書、愛學習,把希望寄托在孫子身上。
何大學問:俠肝義膽、仗義疏財、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
三、合作探究,品味語言。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旨在讓學生了品味人物語言,感受獨特的語言特色和民族風格】。
1.找出自己喜歡的語段大聲朗讀,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2.你覺得這篇小說在語言上具有什么特色?你能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3.《蒲柳人家》是劉紹棠獨具風格的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哪些地方體現了民族風格?(學生再讀文章,尋找自己喜歡的語段,大聲朗讀,并就后兩個問題加以探討。)。
(1)明確:
學生a:我喜歡這段文字“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那個年輕的纖夫就像風吹乍蓬,轉了三轉,擰了三圈兒,滿臉開花,口鼻出血,一頭栽倒在滾燙的白沙灘上,緊一口慢一口捯氣,高一聲低一聲呻吟。幾個纖夫見他們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聽咯吧一聲,一丈青大娘折斷了一棵茶碗口粗細的河柳,帶著呼呼風聲揮舞起來,把這幾個纖夫掃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紛紛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饒,站在河邊大罵不住聲,還不許那幾個纖夫爬上岸來”,我喜歡這幾句話,因為寫的非常生動,“掄圓了”,“扇過去”充分寫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氣和力氣,纖夫“轉了三轉”“擰了三圈”“栽倒”“捯氣”“呻吟”寫出了一丈青大娘這一巴掌的威力,讀來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
學生e:我喜歡“何滿子六歲,剃個光葫蘆頭,天靈蓋上留著個木梳背兒;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曬得兩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剛從煙囪里爬出來,連眼珠都比立夏之前烏黑。”刻畫何滿子的形象時,寫的生動形象,語言也非常有意思,讀完了這幾句話,我腦海里立刻出現了何滿子的畫面。
(教師過渡:剛才這位同學說,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有意思,還不是很準確,那么到底這篇文章的語言有何特色,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2)明確:這篇小說的語言非常有特色,主要表現在下以兩個方面:
第一:作者采用活靈活現的民間口語與俗語,并加以提煉,形成一種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的語言特色。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如:寫天氣之熱,“熱得像天上下火”;寫一丈青大娘溺愛孫子,“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動而又準確傳神。
第二:作者又繼承了說唱藝術的特點,講究壓韻和對偶,用詞造句文白相間,讀來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那個年輕的纖夫就像風吹乍蓬,轉了三轉,擰了三圈兒,滿臉開花,口鼻出血,一頭栽倒在滾燙的白沙灘上,緊一口慢一口氣,高一聲低一聲呻吟”,增加了小說的文采和趣味性。
(3)文章體現了民族風格:
首先:“一丈青大娘”的外號和爺爺何大學問“一副關公相貌”,乃至為人做事的方式上,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美德。都顯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一丈青大娘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威震占北口等傳奇故事,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這些正是典型的對古典傳統的繼承。
《蒲柳人家》是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它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充分體現了鄉土文學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語言既有口語的生動活潑,準確傳神,又有說唱文學語言的押韻和爽脆,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刻畫了何滿子、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三個人物,歌頌了淳厚樸實的勞動人民。
1.運用刻畫“一丈青大娘”的手法,寫一位你熟悉的同學。
2.將你喜歡的語段摘抄下來,識記積累。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三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郁鄉土氣息的小說,語言大多是民間口語、俗語,活潑伶俐。因此,本創意的設計是:多層面的誦讀小說,感受、觸摸和積累語言。
1、指導學生擬如下小標題:何滿子與奶奶何滿子與爺爺。
2、學生通讀全文,完成字詞疏解。
3、積累詞語:
1、漫畫式的人物外貌描寫:
寫何滿子:如“剃個光葫蘆頭,天靈蓋上留個木梳背兒;光屁股,兩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
寫奶奶:如“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長滿老繭的大手??”寫爺爺:如“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
寫老秀才:“手拿一桿斑竹銅鍋的長桿煙袋,整天板著一張陰沉沉的臉。”
2、評書式的人物介紹:
3、妙用純鄉土味的比喻凸顯人物:
寫奶奶的潑辣:“一丈青大娘罵人,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
寫纖夫被打的狼狽:“像風吹乍蓬,轉了三轉??”“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紛紛落水。”
寫何滿子的玩劣:“長到四五歲,就像野鳥不入籠??
寫老秀才的嚴肅:“只覺得頭上壓著一朵烏云,叫人喘不過氣。”寫爺爺的胡茬:“就像根根松針??”
4、趣用壓韻和對偶的民間口語、俗語,讀來抑揚頓挫,有節奏感:
排比對偶并用:“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
學生還可以自由選點,讓例句與賞析更豐富多彩。
略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四
分析《蒲柳人家》是劉紹棠的代表作,發表于1980年,曾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引起當時文壇的廣泛關注,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通過充滿稚氣、機靈頑皮的何滿子的眼睛,勾勒了京東北運河邊上農民的性格命運。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是課文的兩個主要描寫對象。
知識與技能。
1.欣賞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
2.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揣摩語言運用的高妙。
過程與方法。
1.誦讀法小說語言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仔細體會,精彩的語句和段落還可作背誦要求,使學生能深入領悟小說語言運用。
2.研討探究法用于對人物性格和藝術表現手法的分析。鼓勵學生結合閱讀經驗,研討交流,以感悟小說的獨特魅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小說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趣味。
學情分析小說語言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學生讀起來不會感到枯燥,自學本文不會困難。
教學重點。
1.誦讀,體會小說高妙的語言運用。
2.把握人物性格,領會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難點。
理解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解決辦法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仔細體會,合作交流。
教學策略導。
教學資源小黑板,錄音機,教學用書,教學參考書《優秀教案》等。
板書設計。
劉紹棠。
“一丈青大娘”:
潑辣大膽剛直不阿。
口苦心甜溺愛孫兒民族作風。
“何大學問”:民族氣派。
俠肝義膽仗義輕松。
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媒體使用。
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同學們,閱讀古典小說《水滸傳》,其中那些俠肝義膽、疾惡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蕩氣回腸。比如“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們學習劉紹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的.鄉土作品。讓我們一起走近劉紹棠,走近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傾聽,想象,打開書本。
激情導入,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
揭示學習目標出示目標:
1.欣賞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
2.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揣摩語言運用的高妙。
學生讀標。
明確學習任務,有的放矢。
自學指導。
自由反復讀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0分鐘后,選小組代表發言交流。
1、何滿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何滿子的奶奶為什么號稱“一丈青大娘”?3概括一丈青大娘性格。
4、何滿子的爺爺為什么叫“何大學問”?
5、何大學問的性格。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小黑板上出示的幾個問題。并選出代表準備全班交流。
解決課文重點問題。把握文章大意,理解人物形象特點。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點撥。
學生自學通過討論和教師的點撥,文章的重難點問題基本能得到解決。
檢測自學效果。
并運用小組代表發言,其余同學補充更正,教師啟發糾錯并歸納明確:
1、何滿子是小說的主要線索人物,通過這樣一個機靈頑皮、充滿稚氣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個故事。
2、何滿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愛打抱不平,這種女中豪杰的形象,與《水滸》中的著名女將一丈青扈三娘頗為神似。
3、潑辣大膽、剛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淳厚樸實。
4、他貌似關公,脾氣性格也像關老爺一樣,俠膽義肝,仗義疏財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同時善于講故事,想像力豐富,編起故事來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因此得了“何大學問”的外號。這外號具有戲謔性。
5、何大學問的性格。
俠膽義肝、仗義疏財、慷慨豁達、好說大話、喜戴高帽子、愛講排場、擺闊氣。
學生發言,補充,更正。
學生回答。
通過學生交流和教師啟發更正,問題能得以明確。
當堂訓練。
1、學生感情誦讀。
2、體會小說濃郁的鄉土氣息。
3、讀一讀寫一寫。
搟嘬剜檎。
腌臜倒氣呼哨隱匿榮膺。
一氣呵成妙手回春斷壁殘垣。
如坐針氈芒刺在背天倫之樂。
影影綽綽望眼欲穿。
學生練習。
1、體會文章語言特色。
2、夯實基礎。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五
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這篇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3、品味小說的語言。
1、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2、品味語言。
理解這篇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1、直接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3、簡介《蒲柳人家》:
故事背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養媳望日蓮與周檎相愛,可陰險邪惡的杜四夫婦另有打算。半路又殺出巡警麻雷子,勾結杜四,要把望日蓮賣給董太師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學問、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為首的父老鄉親一齊出面,挫敗麻、杜陰謀,檎、蓮順利完婚。全篇小說共分12節,但這個主線故事只占不到2節的篇幅,其余10節隨意分杈,記述了運河邊十來個鄉間人物的逸聞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筆為古運河邊的民俗風情和父老鄉親畫像,為他們的多情重義、鋤奸助良、扶危濟困的美德立碑。
小說節選部分描寫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們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并作旁批,討論交流。)
師生歸納:
奶奶一丈青大娘: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愛憎分明,潑辣大膽,剛正不阿,愛打抱不平,是女中的豪杰。
爺爺何大學問:他長得象關公,脾氣性格也象關老爺一樣,俠肝義膽,仗義輕財,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他也有自己的弱點,好說點大話,喜歡戴高帽,雖沒有多少錢,卻愛講排場,擺闊氣,每次從口外趕馬回來,都要請知音相好們來聚會,吹一吹他沿途過五關、斬六將的經歷,因此得了個“何大學問”的外號。
為什么說這篇小說具有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在老師的提示下,學生討論理解。)
首先,從人物形象上來說,這篇小說的人物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美德。他們身上那種俠肝義膽、仗義輕財、疾惡如仇、扶危濟困的品格,正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是《三國演義》《水滸》等古典小說一貫宣揚和傳承的價值追求。這可以從“一丈青大娘”的外號和爺爺何大學問“一副關公相貌”中反映出來,更從他們為人做事的方式上表現出來。對這種人物、這種品德的追求,正顯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藝術上,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在我國古典文學的發展史上,英雄傳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類別,《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以及《三俠五義》《說岳全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蒲柳人家》中無論一丈青大娘的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的威鎮古北口,還是后來的巧計鋤奸、智斗花鞋杜四,無不出奇制勝,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綱”“大鬧野豬林”等故事,想起我們民族多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舉。可以說,劉紹棠以一種平凡中的傳奇的形式,賦予了這一民族傳統以新的生命力,內在地暗合了民族的審美習慣,為民族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另外,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民族的。在結構上,《水滸》先講述單個人物的故事,然后聚義梁山,共圖大業。而本文的結構也正得其神韻,前幾節分別介紹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蓮的故事將他們串在一起。再如多用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等,也正是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藝術常見的表現手法。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有特色的'語句并分析,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這篇小說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在敘述故事、描寫人物時,一方面,作者采用活靈活現的民間口語與俗語,并加以提煉,形成一種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寫天氣之熱,“熱得像天上下火”;寫一丈青大娘溺愛孫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趕快搬梯子去摘”,“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動而又準確傳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繼承了說唱藝術的特點,講究壓韻和對偶,用詞造句文白相間,讀來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那個年輕的纖夫就像風吹乍蓬,轉了三轉,擰了三圈兒,滿臉開花,口鼻出血,一頭栽倒在滾燙的白沙灘上,緊一口慢一口倒氣,高一聲低一聲呻吟”,“何大學問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這樣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說的文采和趣味性。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六
[學習目標]。
1.通過賞讀人物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把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鮮明的個性特征。
2.欣賞這篇小說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語言特色。
3.領略小說中所蘊藏的人情美和生活風俗。
4.用普通話正確、清楚、連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資料下載]。
1.作者介紹。
劉紹棠(1936~)當代作家。河北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人。1949年讀中學時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51年到河北文聯工作半年,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深受孫犁作品熏染。翌年發表成名作.短篇小說《青枝綠葉》,并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7年發表小說《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論文,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中國鄉土小說》叢刊主編等職。他創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綠葉》、《山楂村的歌聲》、《中秋節》、《蛾眉》等短篇小說集,《運河的槳聲》.《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風》、《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說,《春草》、《地火》、《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長篇小說,《我與鄉土文學》,《我的創作生涯》等散文短論集,以及《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
2.背景材料。
《蒲柳人家》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代表作,發表于1980年,曾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引起當時文壇的廣泛關注,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人物眾多,但主線情節并不復雜。故事背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養媳望日蓮與周檎相愛,可陰險邪惡的杜四夫婦另有打算。半路又殺出巡警麻雷子,勾結杜四,要把望日蓮賣給董太師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學問.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為首的父老鄉親一齊出面,挫敗麻、杜陰謀、檎、蓮順利完婚。全篇小說共分12節,記述了運河邊十來個鄉間人物的逸聞趣事,表現了他們的多情重義.鋤奸助良.扶危濟困的美德。本文節選的是小說的前兩節。這兩節濃筆重彩描寫了書中三個主要人物:六歲男孩何滿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
3.名家品評。
讀《蒲柳人家》,給我最強烈印象的就是這種滲透于全部構思中的.帶著童年情趣的真率之情;就是這種赤子之心,真率之情,使我們時而怦然動心,時而莞爾而笑。我們分不出究竟是從小說中那個剃個葫蘆頭.光著屁股的小滿子的眼睛里,還是從作者的眼睛里,在三十年代充滿物質貧困.精神苦難的簡陋樸質的農村生活中,竟看到了這么多給人以希望的美好心靈,這么多給人以撫慰的巨大溫暖。也許我們可以說,對于當時的社會矛盾,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以及人們思想感情上的.沖突,作者觀察得還不夠深刻,揭示得還不夠深入,但是,我們應該承認,作者滿懷真率之情,十分真實地描畫的這三十年代北方農村的生活和他們的悲歡,是有巨大的感染力的。雨果曾經精辟地指出:“真實的暗疾是渺小,偉大的暗疾是虛偽。”在作者筆下的這一角水鄉,不僅一切都像生活本身那樣真實,同時滲透著率真美好之情。這些樸實的農民,生活是貧困的,精神卻是富足的,物質是匱乏的,感情卻是豐滿的。而這正是這篇小說之所以具有藝術魅力之所在。清人袁枚說:“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貴者也,生吞活剝,不如一蔬一筍矣;牡丹芍藥,花之至富麗者也,剪彩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鮮,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與論詩。”對于紹棠同志這部真率之作,似也可作如是觀。
[整體感知]。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七
教學目標:
1、欣賞、感受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
2、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像、動作、語言描寫。
3、感受小說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把握小說的主要故事情節。
2、感受人物獨特而鮮明的個性。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
教學方法:
1、品讀賞析法。
2、研討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解釋課題,設疑導入。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劉紹棠的小說節選《蒲柳人家》。所謂“蒲柳人家”,就是指用蒲草和柳樹枝搭起房屋的人家,在文中是指普通的貧苦農家。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有什么樣的疑問呢?(學生的疑問可能會有:蒲柳人家有什么人?作者寫了蒲柳人家的哪些事情?作者為什么要寫蒲柳人家?等等。)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跟隨劉紹棠先生一起走近《蒲柳人家》。
二、緊扣文眼,以點帶面。
(一)默讀課文。
師:本文節選自劉紹棠的小說《蒲柳人家》,是小說的前兩節。雖然只是節選,但篇幅仍然很長。現在,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ppt提示: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鐘不少于500字)。
要求:請同學們找出能串連起全文的一句話,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二)師生交流。
明確:能串連起全文的一句話是:“何滿子被爺爺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掛賊扣兒。”這句話在節選的文字中出現了三次,分別是在第一部分的開頭和結尾,第二部分的結尾,并且全文都是圍繞著這句話展開的。
(三)解讀文眼。
討論并歸納:
1、從人物的角度:我們讀出了兩個主要人物,何滿子和他的爺爺何大學問。
2、從情節的角度:我們讀出了何滿子被拴的原因,是因為他總是調皮搗蛋,被奶奶一丈青大娘告狀后,爺爺將他拴起來的。
3、從環境的角度:我們知道了這件事情發生的自然環境是在流火的七月,“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熱得像天上下火。”社會環境是抗日戰爭前。從文中的“那一年是1936年”、“日本鬼子把咱們中國大卸八塊啦”可以看得出來。
三、品讀人物,感受個性。
1、師:通過剛才的分析交流,我們知道了小說所描述的主要故事情節,以及故事中的三個主要人物。那么,對小說所刻畫的三個主要人物形象,你覺得誰刻畫得最有個性?從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請同學們找出文中關于該人物描寫的語句來,并做旁批。
(說明:此環節,學生可能會對三個人物都有各自的不同感受,所以設計時對三個人物都做了詳細的預設。)。
2、學生依據要求快速瀏覽課文,進行圈點批注。
3、師生交流反饋。
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撥指導,引導學生通過肖像、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來感受人物獨特而鮮明的個性。
預設如下:
(一)一丈青大娘。
(1)她“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嗓門也亮堂,罵起人來,方圓二三十里,敢說找不出能夠招架幾個回合的敵手。罵人,就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罵一天,一氣呵成,也不倒嗓子”,可見,她潑辣膽大,善于罵人。其中“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一雙長滿老繭的大手”。說明她是個勤勞的人。“一雙大腳”還可以看出她不愿裹腳,有反叛精神。
語言方面,“雨打芭蕉”是很有詩意的,“鼓點”是有節奏的。可見,一丈青大娘罵人比唱歌還好聽。“四六體”指罵人時詞匯豐富,語氣連貫。“不倒嗓門”說明她有一副罵人的好嗓子。
(2)她“種地、撐船、打魚都是行家。她還會扎針、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紅傷”,可見她心靈手巧,十分能干。
(3)她說“不能叫你們腌臜了我們大姑娘小媳婦的眼睛”,可見一丈青大娘兇狠地對待纖夫不只是為自己,更是為了大姑娘小媳婦,她會為別人著想。
(4)她“抄起頂門杠子,要敲碎何滿子的光葫蘆頭;何滿子一動不動,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頂門杠子一扔,叫了聲:“小祖宗兒!”回到屋里給孫子做好吃的去了。不是煮雞蛋,就是烙白面餅。”可見一丈青大娘視孫如命,充滿著對孫兒的寵愛和無奈。
(二)何大學問。
(1)他“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身穿長衫,騎一匹光背兒馬,左肩掛一只書囊,右肩扛一桿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風凜凜又滑稽可笑。”肖像描寫出了何大學問的可愛又可笑的形象。
(2)他“幾百匹野馬,在他那一桿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溫馴的綿羊。沿路的偷馬賊,一聽見他的鞭花在山谷間回響,急忙回散奔逃,躲他遠遠的。”可見他的強大。
(3)他愛打抱不平,為朋友敢兩肋插刀。而且,他還對日本鬼子的侵略行為恨之入骨。可見他的正義。
(4)他這個人,不知道錢是好的,伙友們有誰家揭不開鍋,沿路上遇上老、弱、病、殘,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多少,也不點數兒。可見他的豪氣。
(三)何滿子。
(1)他長到四五歲,就像野鳥不入籠,一天不著家,整日在河灘野跑。何大學問一走,何滿子就像野馬摘了籠頭;天不亮,頭頂著星星,腳蹚著露水,從家里溜出去,逃開了學。可見他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跑野了。
(2)他聰慧靈秀,腦瓜兒記性好,愛聽故事,過耳不忘;好問個字兒,過目不忘。可見他的充滿靈性,聰穎過人。
(3)他爺爺坐了牢,還險些扔了命,何滿子心疼起爺爺來,想進屋去把爺爺哄開心。可見,何滿子是有孝心的。
四、著眼情感,以讀促寫。
ppt顯示劉紹棠的話:我要一生一世謳歌生我養我的勞動人民。
為粗手大腳的爹娘畫像。
討論并歸納:
這三個人物的成功塑造,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是作者真摯樸實的情感,以及對故鄉的父老鄉親的熱愛使得這三個人物得以成功塑造。
2、現在,請同學們模仿課文人物塑造的方法,描繪你身邊的一位人物,要求寫出人物的鮮明個性。
五、延伸閱讀,拓展視野。
選文最后寫道:“現在,只有一個人能搭救何滿子;但是,何滿子望眼欲穿,這顆救命星卻遲遲不從東邊閃現出來。”這個“救星”是誰?后文又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欲知后事如何,請同學們課后閱讀《蒲柳人家》全文。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八
課雖上完了,可我的心未真正放下來。回想自己的整節課,有成功之處,但也有許多地方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的。
首先,我覺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一個方面是課堂問題的設計給學生留下的空間很大,學生能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力。比如我設計第一個問題時,考慮得較多的是學生會關注小說人物這一方面,但是當我聽到學生的答案時相當驚訝,學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圍已經超出了我開始的設想,所以我想多出一些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力的問題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另一個方面是學生通過概括人物性格鍛煉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從閱讀中學到了寫作經驗,并運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注重了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其次,我這節課還有以下一些地方值得改進,一是板書未設計好,這一直是我的弱項。俗話說,功在平時,正因為我平時未注重板書,所以臨陣磨槍,怎能不亂套呢?二是語言品析不到位,人物分析不太深入。一節語文課,不僅要上得有溫度,還要有深度。要想做到二者有機結合,教師功底要深厚,對文本挖掘要深,師生關系要融洽等等。其實備課時,我就隱約感覺到了這一點,可當時未多深鉆一下,就把它放過去了。由此可見,自己對教學的要求要更高一些,永遠記住這樣一句話:“教無止境,學無止境。”三是教師的語言不富有激情,還需進一步的錘煉。其實,我一直很欣賞那種能營造處靈動詩意氛圍的課堂,教者輕松,學者愉悅。整節課就是一首詩,一首令人回味的詩。
常言道:“十年磨一劍。”語文教師若把每一節課都當成“三課”來準備,我想教者水平一定會大幅度提高!
文檔為doc格式。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九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郁鄉土氣息的小說,語言大多是民間口語、俗語,活潑伶俐。因此,本創意的設計是:多層面的誦讀小說,感受、觸摸和積累語言。
【教學步驟】。
一、變體式閱讀小說(即把本文節選的兩章節當作寫人敘事的記敘文來讀)。
1、指導學生擬如下小標題:何滿子與奶奶何滿子與爺爺。
2、學生通讀全文,完成字詞疏解。
3、積累詞語:
二、選讀描寫人物的文段,感受特色語言。
1、漫畫式的人物外貌描寫:
寫何滿子:如“剃個光葫蘆頭,天靈蓋上留個木梳背兒;光屁股,兩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
寫奶奶:如“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長滿老繭的大手??”寫爺爺:如“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
寫老秀才:“手拿一桿斑竹銅鍋的長桿煙袋,整天板著一張陰沉沉的臉。”
2、評書式的人物介紹:
3、妙用純鄉土味的比喻凸顯人物:
寫奶奶的'潑辣:“一丈青大娘罵人,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
寫纖夫被打的狼狽:“像風吹乍蓬,轉了三轉??”“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紛紛落水。”
寫何滿子的玩劣:“長到四五歲,就像野鳥不入籠??
寫老秀才的嚴肅:“只覺得頭上壓著一朵烏云,叫人喘不過氣。”寫爺爺的胡茬:“就像根根松針??”
4、趣用壓韻和對偶的民間口語、俗語,讀來抑揚頓挫,有節奏感:
排比對偶并用:“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
學生還可以自由選點,讓例句與賞析更豐富多彩。
三、總結與歸納。
備學教案。
本課活動安排學生先從文中找事例支撐人物性格,然后簡短的口述一段自己身邊某人的典型形象或事例。
【教學步驟】。
一、通讀全文,熟悉小說情節。
二、在線閱讀,了解劉紹棠及其作品。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北京人。1949年中學時開始發表小說,作品深受孫犁的熏染,擅長鄉土文學的創作,作品反映農村的背景閱讀,了解小說。
時間:抗日戰爭的年代。地點:京東北運河畔一個普通人家。
構思:沒有章回體,但浸潤著古典文學色彩。采用兒童視角。
語言:生動活潑,讀來朗朗上口。
歷史和風土人情,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自稱作品是“為粗手大腳的爹娘畫像”。作品有短篇:《青枝綠葉》《中秋節》;中篇:《運河的槳聲》《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二等獎)長篇:《春草》《京門臉子》等。
三、感受人物形象與性格。
何滿子:好動玩劣,聰慧靈秀;
好學好問,伶俐可愛;
疼愛爺爺,有愛憎立場,有男子漢氣;
何大學問:剛正不阿,仗義輕財;
慷慨豁達,俠肝義膽;
能說會道,嫉惡如仇;
一丈青大娘:口苦心甜,寵愛孫子;
身強體壯,能干潑辣;
信神拜佛,思想守舊;
直腸直性,愛憎分明;
性格豪爽,勤勞善良;
學生從文中組合語言,支撐以上說法。可概述事件,可直接摘引。還可由教師示例或按照句式完成說話。
四、說說身邊的“他”或“她”
1、自由回憶與醞釀。回憶身邊有典型特征的人。
2、具體描述他(她)的一兩個生動有趣的細節,不超過100字。
3、表達、交流,學生互評,教師點撥。
五、聯展閱讀,擴大視野。
1、趣談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綽號。
例:《水滸》中林沖、魯智深、孫二娘、宋江、吳用、李逵等。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
鼓勵有能力的同學講述與綽號有關的趣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隱匿、榮膺、一氣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針氈、芒刺在背”等詞語。
2.了解劉紹棠及其充滿濃郁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的鄉土文學創作。
3.了解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岸。
上農村的世態人情與精神風貌。能力目標。
1.欣賞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
2.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揣摩語言運用的高妙。
3.擴大閱讀視野,進一步理解小說多樣化的藝術風格。
德育目標。
感受小說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
1.誦讀,體會小說高妙的語言運用。
2.把握人物性格,領會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說語言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仔細體會,精彩的語句和段落還可作背誦要求,使學生能深入領悟小說語言運用。
2.研討探究法用于對人物性格和藝術表現手法的分析。鼓勵學生結合閱讀經驗,研討交流,以感悟小說的獨特魅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京東北運河風情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小說情節場景。深入研討.把握人物性格,體會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閱讀古典小說《水滸傳》,其中那些俠肝義膽、疾惡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蕩氣回腸。
比如“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們學習劉紹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的鄉土作品。讓我們一起走近劉紹棠,走近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十
《蒲柳人家》是一篇中篇小說的節選,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代表作,我特別喜歡這位“神童”作家。他也被譽為“文壇奇人”,他作為著名的鄉土文學作家而在中國文壇上享有盛譽。他的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土題材,也頗受人們的喜愛。
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情節簡單,人物性格鮮明,不難把握,加之《孔乙己》上的較詳細,也想訓練一下學生的自我閱讀欣賞能力,所以我采用自讀為主,講授為輔的方式,同學們發揮的較為出色,在小組的閱讀,分析,討論中,同學們都表現的很出色,能各抒己見,也能積極的搶答問題,特別是在概括作品中兩位主要人物的形象時,同學們的表現尤其突出,從某種程度上也能讓我們得出一些思考,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比老師逐字逐句、逐題的串講課文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完善自己,課前的準備還是要更充分一些,多點考慮一些上課的細節。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十一
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這篇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3、品味小說的語言。
1、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2、品味語言。
理解這篇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1、直接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3、簡介《蒲柳人家》:
故事背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養媳望日蓮與周檎相愛,可陰險邪惡的杜四夫婦另有打算。半路又殺出巡警麻雷子,勾結杜四,要把望日蓮賣給董太師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學問、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為首的父老鄉親一齊出面,挫敗麻、杜陰謀,檎、蓮順利完婚。全篇小說共分12節,但這個主線故事只占不到2節的篇幅,其余10節隨意分杈,記述了運河邊十來個鄉間人物的逸聞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筆為古運河邊的民俗風情和父老鄉親畫像,為他們的多情重義、鋤奸助良、扶危濟困的美德立碑。
小說節選部分描寫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們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并作旁批,討論交流。)
師生歸納:
奶奶一丈青大娘: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愛憎分明,潑辣大膽,剛正不阿,愛打抱不平,是女中的豪杰。
爺爺何大學問:他長得象關公,脾氣性格也象關老爺一樣,俠肝義膽,仗義輕財,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他也有自己的弱點,好說點大話,喜歡戴高帽,雖沒有多少錢,卻愛講排場,擺闊氣,每次從口外趕馬回來,都要請知音相好們來聚會,吹一吹他沿途過五關、斬六將的經歷,因此得了個“何大學問”的外號。
為什么說這篇小說具有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在老師的提示下,學生討論理解。)
首先,從人物形象上來說,這篇小說的人物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美德。他們身上那種俠肝義膽、仗義輕財、疾惡如仇、扶危濟困的品格,正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是《三國演義》《水滸》等古典小說一貫宣揚和傳承的價值追求。這可以從“一丈青大娘”的外號和爺爺何大學問“一副關公相貌”中反映出來,更從他們為人做事的方式上表現出來。對這種人物、這種品德的追求,正顯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藝術上,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在我國古典文學的`發展史上,英雄傳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類別,《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以及《三俠五義》《說岳全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蒲柳人家》中無論一丈青大娘的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的威鎮古北口,還是后來的巧計鋤奸、智斗花鞋杜四,無不出奇制勝,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綱”“大鬧野豬林”等故事,想起我們民族多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舉。可以說,劉紹棠以一種平凡中的傳奇的形式,賦予了這一民族傳統以新的生命力,內在地暗合了民族的審美習慣,為民族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另外,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民族的。在結構上,《水滸》先講述單個人物的故事,然后聚義梁山,共圖大業。而本文的結構也正得其神韻,前幾節分別介紹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蓮的故事將他們串在一起。再如多用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等,也正是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藝術常見的表現手法。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有特色的語句并分析,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這篇小說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在敘述故事、描寫人物時,一方面,作者采用活靈活現的民間口語與俗語,并加以提煉,形成一種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寫天氣之熱,“熱得像天上下火”;寫一丈青大娘溺愛孫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趕快搬梯子去摘”,“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動而又準確傳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繼承了說唱藝術的特點,講究壓韻和對偶,用詞造句文白相間,讀來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那個年輕的纖夫就像風吹乍蓬,轉了三轉,擰了三圈兒,滿臉開花,口鼻出血,一頭栽倒在滾燙的白沙灘上,緊一口慢一口倒氣,高一聲低一聲呻吟”,“何大學問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這樣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說的文采和趣味性。
這篇小說借鑒了中國傳統小說和評書藝術的表現手法,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課外閱讀《水滸傳》《西游記》以及評書《三俠五義》《說岳全傳》等,體會本文與它們之間的聯系。
根據課上所學,再從文中找出相關語段,進一步體會這篇小說的語言特色。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人教版大全(12篇)篇十二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蒲柳人家(節選)》精簡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從肖像、語言、行動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獨特而鮮明的個性
2.品味形象生動、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
領會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一課時
閱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可通過下面問題逐步感知:
1.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何滿子、何滿子奶奶和爺爺
2.何滿子奶奶和爺爺為什么叫“一丈青”和“何大學問”?
3.在這三個人物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師生共同從文中組合語言,歸納總結可概述事件,可直接摘引)
何滿子:好動頑劣,聰慧靈秀;好學好問,伶俐可愛;疼愛爺爺,有愛憎立場,有男子漢氣
何大學問:剛正不阿,仗義疏財;慷慨豁達,俠肝義膽;能說會道,嫉惡如仇
小說是怎樣刻畫人物形象的?請用“我喜歡‘ ’(填文句),因為”這樣的句式說話(學生自主品味,找讀文中感受最深的描寫語言,教師相機點撥)
……
你覺得編輯老師將這篇小說選進教材的目的是什么?(可以從各個方面談,教師可從人情美、民風美和民族本色美方面引導)
學習這篇小說的最大收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