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的過程需要不斷擴充詞匯量,提高語法水平和加強聽力能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英語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一
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大家可曾想到想到讓全天下人都吃飽的你?當只為了虛榮的面子而把白花花的米飯剩在餐桌上時,可曾想到為解決中國這個人口大國吃飯問題付出畢生心血的你?是你,是你幫助了中國人民擺脫饑餓的糾纏,帶我們走向了全新的時代。
1960年罕見的天災讓本就不富裕的中國糧食饑荒,你經歷了饑餓,目睹了沒有糧食吃這樣殘酷的現實。當時,雖然人民當家作主,但仍未擺脫貧困,“少糧困難”是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
于是,你經過了兩個年頭的實驗,又經過八年的再研究,再實踐,直到1974年配制高產種子實驗成功。你把每一次成功作為一個臺階,向著更高的目標奮力前進,你就這樣帶領你的團隊一次次刷新糧食高產新品種的紀錄。可是你,看起來就是一個極其普通的農民。
許多國家和地區,糧食增產效果十分明顯。隨著你卓著的成就,你的名字上有了越來越鮮亮的光環:你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威信;國家將首屆科學技術獎授予了你;同時,你也是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的獲得者。其實,你閃光的不僅僅是你光閃閃的榮譽,更是你“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品質,是你為了理想執著追求的信念,是你持之以恒的創新精神。
你曾有個夢,稻子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把那么長,籽粒有花生那么大,自己在禾下乘涼。為了實現這樣的夢想,你將一生獻給了老百姓的“飯碗”。如今,你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卻將糧食的種子、創新與奮斗的“種子”留給了后人。
你的事跡鼓舞著我,你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有樂觀的態度,又低調謙虛的品質,更有對夢想的追逐與信念。
我會好好吃飯和珍惜糧食的!我會在您的精神感召下讓自己也成長為對國家有用的人。雖然您已經去了,但是您還活著,我想對你說“中國,有您,真好!”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二
當金戈鐵馬的喊殺聲漸漸遠去,誰,會為人們所崇拜?在曾經一次媒體調查中,有舞臺上的明星,有英勇的烈士,還有偉大的領袖,直到這份名單的最后,袁隆平教授的名字才擠入我的眼簾,這唯一入選的科學家默默守望著人們對科學家的那份敬重,而到了第二年,這唯一的守望者也消失了。
數年前的一個夏天,在湖南安江的一塊農田里,一位農民模樣的人,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著頭,彎著腰,正在尋尋覓覓。他,就是袁隆平。在那時,他是安江農校的一位教師,正在尋找雄性不育株水稻,以便進行水稻雜交試驗。在次年六月份,他帶領助手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先后共檢查了1。4萬余株稻穗,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植株,之后耗時六年進行試驗。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挫折,袁隆平并不氣餒,繼續堅持著。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于一九七三年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的成功培育,與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每年增產的稻谷可以多養活幾千萬人口。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們帶來了福音。”
周國平說過,有著純正追求的青春歲月才是最美好的。在這最美好的時光中,我們崇拜的對象不應該是聚光燈下那些所謂的“星”,而是那些能夠激勵我們,充實自我的,真正為社會做出奉獻的人。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像袁隆平教授一樣無私奉獻的“星”,讓我們與星光同熠。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三
21世紀袁隆平用努力和智慧養活了13億人的性命。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里土氣,而正是這個相貌平平的老人,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跡。
袁隆平在田地里考察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昏倒在地,于是被送進了醫院,病床上的袁隆平看著廢寢忘食,沒日沒夜工作的醫生們,他說:“你們一定要好好吃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關于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爺爺有講不完的故事,他告訴我們,他成功的秘訣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面對未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發明了超級雜交水稻,真正造福了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震驚的神話。
現在我們衣食無憂,我們之所以得到了這樣的生活,都是靠您袁隆平爺爺,我們也舍不得您,雖然您走了,但是您放心吧,以后承擔稻田珍惜糧食,這些就交給我們吧!
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不計個人得失,迎難而上,不計艱辛,堅持不懈,熱愛科學,獻身科學事業,簡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不浪費糧食,面對任何事情都不畏艱辛,堅持不懈!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四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在北京,袁隆平每天下地去研究糧食,他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
袁隆平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在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湖南省科協副主任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世界科學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1日農歷7月初九出生,1953年畢業于西楠農學院,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開始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調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1978年普升為呃研究員,被全國勞動模范。1995年當選為中國雜交水稻科技發展人。
袁隆平做多了殘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嗯睡,他想起就社會人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人們當家主人,但仍為擺脫饑餓對人的威脅,他決心努力發展自己的。致用學過的專業知識讓糧食盡快朋友。我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嚴良是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饑餓。
所以請好好吃飯,珍愛糧食吧!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五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07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之前我一直覺得袁爺爺只是一個活在教科書里的科學家,但直到那一天,我看新聞里有很多人追著袁爺爺的靈車跑,一邊跑還一邊喊“袁老,一路走好!”這件事讓我感到很震撼。在接下來的三天里,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長沙、他的母校、他的家鄉,在他的雕像前送上一朵菊花。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去紀念他呢?我和媽媽翻閱了資料,發現他50多年來一直堅守在雜交水稻的試驗田中,為了高產、高產、超高產,辛勤勞作,讓全中國人民和世界部分人民不用挨餓。
看了這么多人去悼念袁隆平爺爺,我心里也酸酸的。這樣一位科學家就離開了我們,但他堅持的精神是我們少年該學習的。袁隆平爺爺還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遍布世界夢”,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把這兩個夢想變成現實。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六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想袁隆平爺爺就是這樣的人,一位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人,一位值得被人們稱之為“偶像”的人。
五月二十日,我突然就聽說了他去世的消息,頓時大腦便一片空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當時我對他的了解不過是知道他培育出了雜交水稻,是很多很多人遠離饑餓。這樣一個非親非故、甚至都沒見過面的人去世了,我竟會那么傷心。他不像大多名人,雖然也很偉大但離我很遙遠,因為就算是再平庸的人,也是要吃飯的。
有人曾說過他“來時餓殍遍野,走時繁華盛世”。沒錯的,在他23歲那年,被安排到了湖南的一個小山村里,親眼見過鬧饑荒時餓死人的場景。這樣的場景我是想象不出來的,但我聽說當時就連樹皮、木屑對于人們來說都是可以救命的食物。而如今隨著袁老和其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還有了新疆、海南等地的海水稻,產量極高的“超級稻”等等,不過開創了先河的那還是雜交稻。培養出雜交水稻的過程很復雜、很艱難,也有許多高深的理論在其中,但最令我一個外行人佩服的還是袁老堅持的精神。當時他要找水稻花上雄蕊花藥不開裂的“陽痿稻”,便每天在中午太陽光最強的時候拿著15倍的放大鏡對著只有米粒兒大小的稻花一朵一朵地看,找了14萬穗,找了9年才找到了六株“陽痿稻”。晚年時,他已功成名就,身體也不如從前了,卻還是常去田里干活,那時的他就是一個質樸的農民。
他曾說過:“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而他就是用這一粒糧食救了中國。當他向記者說起上世紀60年代鬧饑荒時,記者問他:“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他要搖頭答道:“不可能了,不可能了。”這兩句“不可能了”,是他和科研人員們不懈努力所換來的底氣。他剛剛住院時,每天都要問護士:“今天多少度?”因為他關心的是會不會影響第三季雜交水稻的成熟。
飽食者當常憶袁公。袁爺爺一路走好,您永遠是我的偶像!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七
這天,正是5月20日13:07,我們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退而去世。這年他91歲了。是我們中國的悲傷。
袁爺爺是雜交水稻之父。
盡管九十多歲,他依然堅持著最初的夢想,要讓中國人吃飽、吃好。
年輕人親切的稱他為“90后梗王”,他上班不打卡,下田很快樂,愛好――自由,特長――散漫。
他曾頑強青春“我始終都還在努力使夢想成真”“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并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
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致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您走好!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八
2021年5月22日1:07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是的這位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的偉大科學家永遠的離開我們了,今天就讓我來說說袁隆平爺爺生前的事情吧。
說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為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為大公之位,可他卻謙虛的說道:“人民科學家我談不上,我只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說是什么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他希望“禾下乘涼夢”夢想成真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谷像花生米一樣大,然后他和他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愛提問,好自由的城市學生自立農家耕農業,5月10日在隴南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袁隆平爺爺說:“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健康,精神,感情都需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因此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體現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只有這樣才配當一個科研工作者,也才能當好一個科研工作者。”
1943年袁隆平轉學到博學中學期間吃的是雜糧飯,點的是桐油燈,一兩個星期才打一次“牙祭”,但學習還是很有規律的,每天早上6:00起,養成了他干凈利落遵守時間的作風。
1947年湖北省舉行游泳比賽,袁隆平爺爺因為個頭小沒被選上,他很不服氣,就跟上了別人的自行車進了賽場,體育老師發現后勉強讓他上去,沒想到竟獲得了漢口賽區男子100米和400米第1名,其它人都落選了。還有很多很多他堅持不懈,努力向上的事跡,百折不撓,勇于博擊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袁隆平爺爺我們會永遠記著你,記著您的豐功偉績,記著您對祖國的貢獻,向您學習為祖國做貢獻。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九
每個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要么是娛樂明星,什么少年團啦,跑男啦;要么是為國奉獻的英雄人物,像鐘南山、李蘭娟,而我的偶像,正是剛去世不久的袁隆平爺爺。
事情要說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時的中國人民都吃不飽,袁隆平見此情況便下定決心要救救中國,讓中國人吃飽飯,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在那個時候,想讓全中國吃飽飯可不簡單啊!于是他茶飯不思,廢寢忘食地研究水稻種植。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袁隆平發現了一株“野敗”,最終成功研究出了雜交水稻,并移植在田中。雜交水稻產量遠遠高于普通水稻,糧食產量也因此大大提高。
雖然產量提高了,但袁爺爺并不滿足于此。他帶著團隊苦心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水稻的畝產量。有一次記者采訪他時,他說:“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袁爺爺為了實現這兩個夢想,孜孜不倦,下田考察,并且一次次地突破。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也堅持親自下地,正是他這樣一生不懈的奮斗,使全中國的飯碗牢牢地抓在手里,而且還研究出了海水種植稻。
如今,袁爺爺已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永遠緬懷他,他將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偶像!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十
讀袁隆平,我知道人要有一個偉大的理想。
“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多么偉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是無數英雄為之努力的方向。凡成功者,必定有堅定而明確的理想。他們把理想作為自己人生的航標,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直達自己理想的彼岸。在理想的指引下,袁隆平宛如上緊弦的發條,拉滿弓的銳箭,展示出常人所難以想象的意志和力量,越過讓常人望而卻步的艱難險阻。終于,他實現了他的夙愿:用占全球8%的耕地養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他讓中國人遠離了饑餓。
讀袁隆平,我知道要想做事業,必須先學做人。
只有做一個老老實實的人,才能踏踏實實做事;只有做一個淡泊名利的人,才能一心一意做事,只有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才能明明白白做事。如果袁隆平貪圖名利,他可能早已是億萬富翁;如果袁隆平貪圖享受,他也不用以七十六歲的高齡流連于稻田之間。他是真正想為人民做點實事,為農民增收,為國家分優。
讀袁隆平,我知道機遇寵愛有準備的人。
從查得威克發現中子,到中國科學家合成人工胰島素。他們遇到機遇,獲得成功,哪一個不是做了充分的準備,哪一個不是經歷了數千次的實驗呢?有位名人說得好:“當你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時,就可以考慮機遇了!”是啊,機遇永遠偏愛有準備的人。
讀袁隆平,我知道運動是很重要的,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試想,如果所有的科學家都健康長壽的話,那么,我們的社會將會增添多少新的發明創造啊!每次聽到有風華正茂的科學家去世,我都會為他們感到惋惜,為國家失去人才感到痛惜。經常運動,使自己身體健康,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為人類多作貢獻。袁隆平七十六歲了,仍然能在實地實驗,這與他平時經常運動,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直接的關系。
讀袁隆平,使我的精神得到升華;讀袁隆平,使我的心靈得到美化;讀袁隆平,使我的生命得到增值。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十一
2l世紀袁隆平用努力和智慧養活了13億人的性命。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里土氣,而正是這個相貌平平的老人,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跡。
袁隆平在田地里考察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昏倒在地,于是被送進了醫院,病床上的袁隆平看著廢寢忘食,沒日沒夜工作的醫生們,他說:“你們一定要好好吃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關于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爺爺有講不完的故事,他告訴我們,他成功的秘訣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面對未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發明了超級雜交水稻,真正造福了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震驚的神話。
現在我們衣食無憂,我們之所以得到了這樣的生活,都是靠您袁隆平爺爺,我們也舍不得您,雖然您走了,但是您放心吧,以后承擔稻田珍惜糧食,這些就交給我們吧!
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不計個人得失,迎難而上,不計艱辛,堅持不懈,熱愛科學,獻身科學事業,簡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不浪費糧食,面對任何事情都不畏艱辛,堅持不懈!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十二
越來越多的人,映入我們的眼簾,在我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的心中也就會有自己最尊敬的人,這些人可能是偉人、專家、學者……他們可能為祖國做出過巨大貢獻。
袁隆平爺爺所研究出的雜交水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認為我們應該向袁隆平爺爺那樣,善于動腦,勤于思考。
袁隆平爺爺從剛開始做研究時,天天頂著烈日,在田地間來回研究……。
他不向困難低頭,淡漠別人的嘲諷,一心至力于科學研究……。
雜交水稻的研制成功,是袁隆平爺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他那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他的人格,讓我敬佩!
他那吃苦耐勞,永不言敗,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袁隆平,他好像一顆明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要學習,并發揚他們的品質。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十三
袁隆平他從小就有一個志向,他要上農學院,他要讓中國人吃飽吃好。他考上大學時,選擇了農學院,他一輩子和農民打交道。
原來普通的水稻,每畝地只能收160公斤,而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每畝能收600多公斤。如果說中國的土地只占全球的百分之五,那中國的水稻就養活了全球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口。這都要歸功于袁隆平。
袁隆平昨天去世,在長沙,上萬人給他送行,拉著袁隆平尸體的靈車,不管是誰見了,都要讓路。你可別看袁隆平是個科學家,他穿著樸素,像一個平平凡凡的農民。研究雜交水稻歷時6年,他研究了一千多個品種,做了三千多個組合,甚至在70、80、90歲,仍然在工作。
袁隆平是個“有錢人”,他去買衣服,看了又看,看到一件襯衫僅10元,他說:“這個還挺好,就買這個了。”但是,他又給加了兩元,營業員就笑了:“別人都是減價,而你卻是加價,真是可笑。”袁隆平說:“質量很好,給你們加兩元。”
這就是科學家袁隆平,令我敬佩。
作者:張綺宸。
袁隆平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在農業科技史上塑就了萬眾景仰的里程碑。所以,他是我的榜樣,我要向他學習。
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
雖然袁隆平經常失敗、探索,再失敗、再探索,但他還是艱難而執著的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讓近20年的糧食增加了至少3000多億公斤。
袁隆平認為:成功的要訣在于“知識、靈感、機遇”,同時還要有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
袁隆平還說過:“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應該把個人理想同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會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
而且,袁隆平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的唯一當選者。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所以我十分敬佩他,因為有了雜交水稻,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萬人的吃飯,讓他們不再挨餓。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十四
我在科學課文上看過您的慈愛的笑顏,知道了您的功績——您研制的雜交水稻,為解決中國億萬人民的溫飽問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您因此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我小小的心里充滿了對您無上的敬仰。此時,我也盼望著像您一樣,為國家和人類做貢獻,讓大家生活更美好。
告訴您吧,我特別想研制一種新型的草莓。我們都知道草莓營養價值豐富,被譽為是"水果皇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微量元素等等。經常食用它,不但可以保護視力、助消化,而且明目養肝,有促進生長發育之效。
我那位巧手的媽媽總是變著法子地制作各種草莓食品給我吃:做點綴的草莓奶昔、草莓蛋糕;做餡料的草莓糕餅、草莓糖葫蘆。于是,我特別盼望每年草莓收獲季節的到來,那酸酸甜甜,香香脆脆的草莓是我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可我發現草莓儲存期非常短,特別經不起折騰——稍稍一磕碰就變得爛渣渣的,不堪入目。而且,它在生長過程中易受污染,農藥殘留不容易去除。我理想中的新型草莓不但要保留原來品種的柔嫩多汁,形美味甜、入口芳香味濃,讓人唇齒回味無窮,還要春、夏、秋、冬四季都能長滿顆粒勻稱的果實。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是人類最綠色的水果之一,在一種超能化肥幫助下,不使用任何農藥,能生長得特別健康,食用它超級安全,讓它無愧于"水果皇后"的美稱。
我立志要以您為榜樣,將來要當個生物工程學家,培育出水靈靈、紅艷艷的"林記草莓"給您嘗鮮。記得您曾經說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我們這一代少年有您科學精神的感召和激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果園,在田間,都能聞到芬芳撲鼻的草莓花香,看到滿園碩果累累的豐收美景。
愿能得到您的支持,也借此共勉,在此先謝謝您了,并祝袁爺爺身體健康!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十五
袁隆平,“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聽到這個消息以后,我是多么的傷心難過!我所了解的袁隆平院士,畢生都在為世界的糧食供應做努力,做貢獻。就連在醫院治療期間,他也始終不忘自己的雜交水稻,每天都向護士詢問氣溫、降水等情況。一位護士在袁隆平老先生逝世后,還哭著說“他自己都已經病的那么嚴重了,還時刻關心著他的稻子。”
袁隆平爺爺說過:“我有兩個夢想。”袁隆平的夢想有兩個,一是“禾下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但就在他的兩個夢想快要實現的時候,這位稻田里的守望者卻走了。為此,我們要牢記袁隆平爺爺給我們的寄語:
“知識是基礎,汗水要實踐。靈感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不要放棄它。”
總是下意識的以為,那些偉大的人會永生。卻忘了他們也會老,也會生病,也會突然離開。他悄悄地帶著草帽,彎著個腰……就這樣,突然離開了……盡管醫院全力救治,盡管家人在床邊唱著他喜歡的《紅梅花兒開》等歌曲,期盼他能夠睜開雙眼,但最終還是沒能迎來奇跡。由于袁隆平的杰出功績,有許多人提議國家給袁隆平爺爺實行國葬,降半旗哀悼。
我認為袁隆平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去學習:時刻關心人民、簡樸、不慕名利、不畏艱險,勇于付出、顧全大局、甘為人梯……所有的這些精神,造就了中華人民對于他的.尊敬與喜愛,他一點架子也沒有,多么的平易近人!
致敬袁隆平,我們要珍惜糧食,為自己的目標付出汗水,堅持不懈,才能表達我們最真誠的致敬之心!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十六
當金戈鐵馬喊殺聲漸漸遠去,誰,會為人們所崇拜?在曾經一次媒體調查中,有舞臺上明星,有英勇烈士,還有偉大領袖,直到這份名單最后,袁隆平教授名字才擠入我眼簾,這唯一入選科學家默默守望著人們對科學家那份敬重,而到了第二年,這唯一守望者也消失了。
數年前一個夏天,在湖南安江一塊農田里,一位農民模樣人,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著頭,彎著腰,正在尋尋覓覓。他,就是袁隆平。在那時,他是安江農校一位教師,正在尋找雄性不育株水稻,以便進行水稻雜交試驗。在次年六月份,他帶領助手新婚不久妻子,先后共檢查了1.4萬余株稻穗,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之后耗時六年進行試驗。經歷了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挫折,袁隆平并不氣餒,繼續堅持著。經過不懈努力,終于于一九七三年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成功培育,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每年增產稻谷可以多養活幾千萬人口。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成就不僅是中國驕傲,也是世界驕傲,他成就給人們帶來了福音。”
周國平說過,有著純正追求青春歲月才是最美好。在這最美好時光中,我們崇拜對象不應該是聚光燈下那些所謂“星”,而是那些能夠激勵我們,充實自我,真正為社會做出奉獻人。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像袁隆平教授一樣無私奉獻“星”,讓我們星光同熠。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十七
袁隆平有兩個心愿:一是把“超級雜交稻”合成;二是讓雜交稻走向世界。
這是袁隆平的心聲,一種博大的愛。為了實現這個心愿,他從成績與榮譽兩個“包袱”中解脫出來,超然于名利之外,對于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一般不參加,夢魂縈繞的只有雜交稻。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解決人類仍然面臨的饑餓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袁隆平把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當作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事業。他還受聘擔任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記者離開三亞基地的時候已是4月7日的黃昏,北國還是春寒料峭,這里已經袁隆平把記者送至路口,說:“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滿載著袁隆平的夢想與希望,雜交水稻在中國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種和收獲,創造著一個個神話般的廳跡。世界杰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中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范轉內推廣雜交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90年代以來專門立項支持在世界一些產稻國家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受聘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這些年他每年都出國指導,還派出了許多專家擔任顧問,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指導,并為這些國家培訓技術專家。
從1981年至,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共舉辦了38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15個以上國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員。19,越南和印度種植面積已分別超過了10萬公頃和20萬頃,并且取得了每公頃增產1噸—2噸的效果。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饑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十八
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卻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外界對袁爺爺最動人的一句評價是:“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粒種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萬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鏡,右手拿鑷子,彎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終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爺爺發現一株稻株結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這個稻株做種子,水稻畝產會上千斤,而當時高產的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在袁爺爺的努力堅持下,他帶領科研團隊不斷研發,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水稻畝產從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爺爺帶領著他的團隊一次次刷新著世界紀錄。這樣的輝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爺爺的另一個夢想:是讓全天下都能吃飽飯。他在湖南開辦雜交水稻培訓國際班,來自80多個發展中國家14000多個學生跟他學習最先進的育苗技術,親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稱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爺爺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長不出莊稼的馬達加斯加開荒,去仙人掌都種不出的迪拜種水稻,不僅是我,許多的外國專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爺爺的事跡時時刻刻鼓舞著我:他造福世界的技術,攻堅克難的勇氣,樂觀豁達的心態,低調謙遜的美德,沒有一項不令我佩服,而最讓我欽佩的,卻是他那專注、堅持、畢生逐夢的信念。
2021年5月22日,91歲的袁隆平爺爺離開了我們。巨星會隕落,光芒永不滅!袁爺爺一定變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脈脈地凝望著大地的五谷豐登吧。記得您曾說:人生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而我想對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說:我會好好吃飯,也會努力做一粒好種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十九
21世界誰養活中國人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20世紀90年代提出尖銳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袁隆平1930年出生,男,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西省德安縣人。
我在歷史書中曾看到有個外國人,好像是美國學者,叫布朗吧!他拋出“中國的威脅論”撰文說到下世紀30年代,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到時候誰來養活中國,誰來拯救由此引發的全球糧食短缺和動蕩危機?這句話深深地激勵了我,他說:“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袁隆平這樣說確實也這樣做了,他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再前進。
是什么支撐他一次次失敗又重新站起?是信念、是堅持、是責任感、是使命感,是……就在十幾天前,我國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逝世,但他的精神與我們同在,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袁隆平爺爺,他不分晝夜在田間研究雜交水稻,即使周圍沒有一個人支持他的研究,但他依舊不放棄,不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總能看見他在田間勞作。終于袁隆平爺爺解決了吃不飽飯的問題,給所有人類帶來了福音,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五谷雜糧,在我們國家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而袁隆平爺爺為了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用了40年的時間,經過上萬次的失敗,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沒有放棄,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我們要有感謝他!
面對未來,袁隆平爺爺仍滿懷希望,旁邊人沒有一個看好他,認為他是瘋了,連新研究的水稻,產量也少得可憐,但他充滿了希望,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驗不成功,他也不氣餒,堅持實驗雜交水稻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是他幾十年的愿望。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就會想起讓人類擺脫饑餓,讓天下人民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古老的土地上,用他一生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我由衷地敬佩他。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二十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首詩。而袁隆平爺爺也是家喻戶曉的一個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所創造的奇跡,備受全國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爺爺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全國人民食物短缺的整個過程。于是,下定決心改良水稻品種,在他的科技團隊一次次努力的試驗下,他終于研發出了雜交水稻。從1976年至1986年的10年間。全國累計中只有袁隆平研發出的雜交水稻占10.5億畝。水稻單位產量由畝產三百公斤到九百公斤以上。為我國水稻增產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中國,袁隆平應該是知曉度最高的科學家之一。年紀大的,感嘆于他對“解決了十幾億中國人吃飯問題”的貢獻;年紀輕的,也經常聽聞老人的傳說。
前不久,袁隆平又一次因為“飆英語”火了——在長沙舉辦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袁隆平獻上一段英文致辭,贏得網友的紛紛點贊。之所以說又,是因為兩年前,袁隆平憑借一場20多分鐘的英語演講,使這成為熱門話題。可是,他卻謙虛地回應:“不懂英語的人才說我英語好,我的英文是brokenenglish。”
不幸的是,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就這樣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靠一己之力,解決了全球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就算離開,也不會留下遺憾了。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二十一
讓我肚子和頭腦都吃飽飯的男神他是一位飽經風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陽親吻過他黝黑的皮膚,歲月刻在他臉上一道道皺紋,時光將他的須發染成花白,他卻絲毫顧不上這些,只顧著大步邁向田野,望著收成的水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雙手,輕輕的撫摸著水稻,眼里充滿了喜悅。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在一次實驗中,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稻谷減少了5%,而稻草卻足足增加了60%,在這時有人就說:"人要是能吃草的話,你這個水稻就大有發展了。”面對無數的譏諷,袁隆平依然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終于將雜交水稻研究成功。每當有記者采訪他時,他總會像個小孩子樂呵呵的,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80歲時是80后,我90歲時就是90后。”他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感染了我,對待事情總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所有事情都會變得美好起來。
我喜歡他從不言敗的精神、樂觀積極的態度、純樸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個真正能讓我的肚子和頭腦都吃飽飯的男神——袁隆平。
水稻就是他的一生。
種子破殼而出,把頭伸出渾濁的泥水。它的目標從來就很明確——生長,結穗。水稻只能踏實,因為它生在水里,也必須長在水里,這樣沉默而無可懶惰地生長著。終于,在黃葉遍地的季節,金燦燦的稻穗掛滿了水稻,又是成熟,又到收獲。然而,這時的它更深深地彎下了腰,在秋日中更顯沉穩,它的虔誠總是有增無減。
這個人就是袁隆平,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的身上也帶著水稻的`秉性:務實,淡泊,正直。
他的追求很簡單: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的追求又何其困難:世界上還有數以億計的人在挨餓!所以90歲的袁隆平還沒有停歇。正如水稻,一棵、一叢、一片的水稻又能使多少人飽餐?只有年復一年的“收成才會滿足一張張饑餓的嘴。“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一個務實的人不會放棄追求。
水稻想要長得筆直,根就得抓得穩。袁隆平懂得做事先做人,也就懂得立人先立本。正直無私的人總比欺世有術的人更接近理想,袁隆平的剛正不阿正是他攀向成功的根基。
愛因斯坦說過:“不要希冀做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袁隆平的水稻人生,就是奉獻人生。
有追求的人永遠年輕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斷追逐自己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心中夢想澎湃如昨,奮斗熱情依舊高漲,這位“當代神農”,不僅讓更多人遠離了食不果腹之憂,還以自身經歷給了世人另一種精神財富:對科研的忘我投入與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不斷學習、不斷突破,對未來充滿希望,為理想傾盡畢生精力,讓自己活出閃閃發光的樣子。
心系天下蒼生的袁隆平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的夢想,發現水稻“雜交優勢”,攻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難關等,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綠色神話。在89歲高齡之時,袁隆平用發音清晰的英文致辭,且全程脫稿,盡顯大師風范。袁隆平在致辭中表示,自己努力練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與國際友人溝通,更好地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問題,這種胸懷世界、胸懷人類的思想正是大師的情懷和風范,值得世人致敬!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偉大的英雄主義精神。美國的摩西奶奶認為“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熱愛生命的她,70歲拿起畫筆,80歲首次開個人畫展,她堅持繪畫,不斷創作,活出了勇于挑戰自我的境界。他們的事跡告訴我們:對于一個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二十二
你們認識袁隆平爺爺嗎?沒錯,他就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如果沒有他,我們都不能飽飽地吃一頓飯。
他是一位飽經風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陽親吻過他那黝黑的皮膚,歲月刻在他臉上一道道皺紋,時光將他的頭發染成花白,他卻絲毫顧不上這些,只顧著大步邁向田野,望著豐收的水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用那雙粗糙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水稻,眼里充滿了喜悅。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實驗中,并不是很順利。在一次實驗中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稻谷減少了一些,而稻草卻增加了許多。這時有人說:“人要是能夠吃草的話,你這個水稻就大有發展了。”面對無數的譏諷,袁隆平依然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每當有記者采訪他時,他總會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樂呵呵地回答。
我喜歡他從不言敗的精神、樂觀積極的態度。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他是一個滿腦子都讓中國人吃一頓飽飯的人。我敬佩他!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二十三
中國,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的古老國度,在如何的歲月里,有許多的愛國英雄,他們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愛國、去貢獻。
在今年的暑假,我看了一本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舉動令我十分感動。我從書中看到了袁隆平爺爺從小時候就立志要成為一個農業科學家,他就從那時起為夢想而努力。在袁隆平小時候,中國還在戰斗,他親眼看見了百姓饑寒交迫的情景。到了他學有所成之時他便每日的堅持研究,耕耘水稻的試驗。有一次,他種植水稻的實驗室發生了地震,明明他可以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去避險,但是他還是堅持在自己的實驗基地進行實驗。他便在簡陋的茅草屋檐居住,每日過著艱苦的生活,但他還是沒有放棄。于是他便每日精心的做著雜交水稻的實驗,終于在他日以繼日的艱苦奮斗下把雜交水稻的實驗完美完成。
他用自己艱苦奮斗的努力解決了中國這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解救了人民,讓人不再擔心挨餓。他說:“我是聰明的農民,我的根永遠在中國。”袁隆平爺爺還有一個夢想就是要讓雜交水稻造福全人類,在其他國家的人們也不再擔心饑餓問題。
雖然袁隆平爺爺不在了,但是他那堅持不懈、勇于吃苦耐勞、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人間,永遠留我們的心中,我們會永遠記住他,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英語(匯總24篇)篇二十四
當你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的問題。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獲,他依然風塵仆仆地騎著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著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著他的試驗。
他拉著身上的衣服說:“這是我最貴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買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買六條領帶,人家都說好。”但他抽煙要抽好煙——“中華”,每個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開銷。“我對財富的看法,有錢不花就是沒錢,放在銀行里那不是自己的錢。”可是就在上個星期六中午1:07,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袁爺爺在長沙不幸去世,袁老91歲,這消息就像一把刀,深深的劃在了人們心中。今天上午10點,長沙人民自發為袁隆平送終。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