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能夠幫助教師在時間上合理安排學習任務,避免教學進度過快或過慢。教學計劃的編制需要結合教師的創新思維和教學實踐經驗。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一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小標題的含義,并從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關系。
2、品讀文中用來表現維吾爾人的優美準確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維吾爾人樂觀豁達精神的由衷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小標題的內涵,品讀文中用來表現維吾爾人的優美準確的語言。
2、難點: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誦讀、體悟、討論。
四、教學準備:
1、維吾爾風情圖片和民歌。
2、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兩遍。
五、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播放維吾爾風情圖片和維吾爾民歌)。
2、解讀標題:首先老師要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昨天回家看過課文的同學舉手。讀過三遍的同學舉手。讀過五遍的同學舉手。(檢查預習,表揚!)。
能不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作者認為“和田的維吾爾”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維吾爾”呢?
明確: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劇,維吾爾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漸漸消失,只有在最邊遠的南疆農村和田地區,還保持著濃郁的西域特色和維吾爾民族風情!這里的“真正意義”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維吾爾民族特色。
沙土、花朵、謎、歌舞等,你們是在哪里很快發現這些事物的?
明確:通過文章的小標題能夠快速、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和寫作意圖,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4、研讀文本:剛才我們借助小標題很快地把握了所謂的原裝“西域貨”的內涵,可是大家有沒有思考過:
1)、如何理解“土一樣的維吾爾”中的關鍵詞“一樣的”呢?
明確:維吾爾人生活的環境充滿了沙土――沙塵暴肆虐;維吾爾人的生活離不開沙土――穿戴、食物;晾曬衣服。
土給人的感覺是什么?(純樸、豪放、粗獷)。
維吾爾人對沙土懷有怎樣的態度?
明確:熱愛,崇拜、眷戀,即使面對沙塵暴,展現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氣與樂觀。
語言品味:鋪天蓋地、撕扯、嘶、迎風引吭、熱烈激昂、寂寞單調、平添、韻味。
2)、為什么“花”也可以作為和田維吾爾人的一種象征呢?
明確:愛花是和田維吾爾人的天性,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里,還盛開在維吾爾的門框邊、房梁上、墻壁的掛毯上,姑娘的服飾上。姑娘有著花一般的名字和美麗的容貌,她們美麗的外表下更隱藏著堅韌的毅力,即使狂風也吹不散。
3)、快速瀏覽第三、第四兩個標題的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明確:生活在豁達樂觀、載歌載舞之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句話中出現了一對反義詞,是什么?這樣使用矛盾么?
明確:和田維吾爾人的生活在沙土彌漫的自然環境中的確是苦的,然而他們憑著樂觀豁達的精神,不僅戰勝了惡劣的自然環境,更在這樣的環境中,創造著美,用歌聲和舞蹈來表現著美,所以,心里感覺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隨機討論: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體驗過“苦”與“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業: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二
1、體會課文小標題的含義。學習課文用小標題從不同的'角度來組織眾多材料的方法。
2、品讀文章用優美準確的語言生動地表現了維吾爾族的特點,表達作者對維吾爾民族的喜愛,贊美之情。
理解小標題的內涵和特點,學習用小標題從不同的角度來組織眾多材料的方式。
1、多媒體播放維吾爾風情的圖片和維吾爾民歌(如:文中提到的《達坂城的姑娘》)。
2、學生觀看和傾聽之后,感受維吾爾民族的特點。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眼中的維吾爾名族和人名的特點。
4、對于一個不曾接觸過的少數民族,播放介紹該民族風情的圖片和民歌,能夠真切而又具體的感受他們的民族風情。這樣做能讓學生有更為感性的認識。
要求學生分成四組展開對課文的學習,并思考:
1、課文每一部分內容分別介紹了維吾爾族的哪些特點。
2、你是從課文中那些地方很快發現這些特點的。
3、能否用維吾爾族的特點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標題:
學生分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課文。交流發言。
整體把握課文。讓學生關注到小標題及其所起的作用,理解小標題的內涵及其含蓄之美。
要求學生再讀課文,思考:文中哪寫地方的描寫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學生默讀課文。自由交流發言。
讓學生沉浸到文本中。讀一讀,品一品,感受語言的美,更進一步的體會維吾爾族的特點。
你認為維吾爾族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交流發言。
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走出來,結合文章內容以及文中的關鍵句,再次深入把握課文,理解作者對維吾爾民族的喜愛,贊美之情。
1、回顧曾看過的課外閱讀《我愛相聲》,結合課后知識點“行文中的小標題”,讓學生對小標題這種形式的認識更為深刻。
2、兩篇文章進行對比,學生對縱式結構和橫式結構,交流自己的看法。
3、通過對比交流,學生能試著去嘗試寫作,運用小標題的形式。
1、作業布置:
()的新趙巷我愛()。
2、課外交流:
第一題以身邊的生活為例,可以采用橫式結構。第二題可采用縱式結構,并可以仿寫。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三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掌握詞語的正確讀音。簡單了解和田的維吾爾特有的語言。
2積累語言,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的描述相結合的特點,和作者的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特點在朗讀中體會文字之美。
2品讀感悟,小組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和田維吾爾的民風民俗,感受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欣賞動漫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說說對維吾爾族的了解。
(如能歌善舞、熱情、漂亮等)。
2.對維吾爾族除了我們所知道的這些,還有著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現在,我們就走進和田的維吾爾。(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看看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的。
豪氣與樂觀熱愛土地愛美的天性能歌善舞。
板書。
理解詞語土馕坑、庫乃其、巴扎。
都帕、艾得來斯、巴朗子、
三、深讀品悟,感受地域與民族風情。
出示導讀提示。
1、初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和田維吾爾人的哪些特點?
2、用心品讀課文,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讀讀并作批注。
3、把自己的感受和小組同學交流。
1.默讀課文,結合畫出的句子,與小組同學交流:你喜歡的部分。
a.畫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體會“美不勝收”。(巴扎的鬧市里,那一頂頂鮮亮繡花“都帕”,那一團團飄然而過的“艾得來斯”,猶如天幕上朵朵鮮艷的彩云,又似花園里一片片隨風搖曳的花兒,真是美不勝收;密密的眼簾,深邃的眼睛,像花兒般綻放在風沙里。)。
b.愛花、種花、繡花,衣著如花,姑娘似花,維吾爾族人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美麗地生活著,正像堅強的花朵,在最貧瘠的土地上仍然盡情地吐露芬芳。
出示ppt。
a.輕聲讀第1自然段,想像這段話所描寫的情景:黑夜,鋪天蓋地的沙塵暴中傳來熱烈激昂的歌聲。這歌聲飽含著對黑暗與沙塵暴的蔑視,以豪氣與樂觀超越了可怕的黑暗與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對比:被沙塵暴統治與破壞的夜-熱烈激昂的歌聲;縮在被窩里驚恐地豎耳傾聽--駕著馬車迎風引吭高歌。這樣的對比中不由得讓人對和田維吾爾民族的豪氣與樂觀肅然起敬。
c.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沒有歌舞,維吾爾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經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生:這句話寫出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載歌載舞。
讀一讀2.3自然段,和田維吾爾人的生活中,哪些與土息息相關?
a.“民以食為天”,維吾爾族人的吃幾乎離不開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出了作者的驚嘆。(“誰能想到”“誰又能想到”兩個感嘆句。看圖片,認識烤肉、馕、“庫乃其”這些美味,以及生產美味的馕坑。)。
學習使用反問句式結尾用感嘆號的特殊表達方式仿寫誰能!
誰又能!
b.把衣服鋪在沙漠上晾曬。想象那樣的情景:在寂靜廣闊而又單調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猶如巨幅抽象畫。而能夠在這樣的背景下畫出如此有創造力的畫家,只能是熱愛生活、熱愛土地的維吾爾人。
學習作者體切的比喻。
什么是抽象畫?把什么比作抽象畫。
四、提升認識,體會寫法。
1.結合全文,說說對句子的理解,“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物質條件雖然很差,但是他們有豁達、樂觀的品性;他們熱愛生活,善于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所以無論生活有多苦,他們仍感覺是甜的。)。
2拓展。
開展調查活動,了解自己身邊的民風民俗。
豪氣與樂觀。
熱愛土地。
愛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由于課文圍繞“風土人情”這一主題,向讀者展示了維吾爾鄉村濃郁的西域風情和和田的維吾爾人熱愛生活、豁達樂觀的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是:第一、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詞語的正確讀音,在朗讀中體會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學生能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感受維吾爾鄉村的風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并且理解和田維吾爾的精神。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抓住熱愛土地這部分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表達方式和貼切的比喻并進行仿寫,深入體會維吾爾人對土地的熱愛,真正使學生走進文本,進行語言文字教學。
這一堂課,既提高了學生品味、鑒賞語言的能力,也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感受到和田維吾爾獨特的西域風情,同時提升了他們的價值觀,使他們懂得無論生活怎樣,我們都要以一顆樂觀的心去面對生活。
而且這是一篇二類課,如何很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是我在這堂課上做的一些嘗試。這堂課也使我得到啟發: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加強對文字的感知能力,而學生的感受是需要教師去培養的,他們如何思考也是需要教師去引導的,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感受,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使他們在不斷地感受與思考中逐漸形成更為高雅的審美情趣、養成更為深刻的思考習慣,更積極地去探索身邊的世界。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四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的描述想結合的特點,領悟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感悟,小組合作討論,網絡學習交流
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和贊美。
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的描述想結合的特點,領悟表達方法。
一、啟情導入
二、初讀感知
1、打開書第9課,快速瀏覽課文導讀,思考:本課學習的重點問題是什么?
2、帶著第一個問題,輕聲讀文,注意讀準讀順
3、匯報交流:豪氣樂觀、熱愛土地、愛美、能歌善舞
三、研讀感悟
1、從課文的哪些重點語句當中讓你感受到了和田維吾爾人的這些特點呢?再次走入課文,默讀,邊讀邊思,作好批注。
2、可以和身邊的人交流交流
3、集體交流
豪氣樂觀:
熱愛土地:
能歌善舞:看到維吾爾的姑娘,你不禁要說——
4、難怪人們會說:[出示句子]齊讀
5、小結:本課學到這里,你有哪些收獲呢?
四、網絡交流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五
1、學習并積累“驚恐、惡劣、深邃、迎風迎吭、肅然起敬、形態各異、酷熱、鋪天蓋地、美不勝收、載歌載舞、豁達開朗、隨風搖曳”等詞語和生動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特點,感受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3、積累語言,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的描述相結合的特點,另外表達方法。
領悟表達方法
動漫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圖片、學生搜集有關維吾爾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習慣風俗。
一課時
一、回顧引入:
2、小結導入:是啊,“面是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些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令我們耳目一新.現在,我們一起走進最能代表維吾爾族風俗特點的和田維吾爾.
3、欣賞動漫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看后說說維吾爾人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4、剛才我們通過風光片對維吾爾風情有所了解.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通過文字來更多的了解維吾爾族.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文:做到正確、流利,說說你從文中了解到了維吾爾族哪些風俗習慣?
2、快速瀏覽:這些習慣表現了維吾爾人的哪些特點?畫出能夠反映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特點的語句.
課件出示:讀一讀:
六年前的一個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維吾爾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
和田維吾爾人熱愛土地的程度令人驚嘆。
和田地處大漠邊緣,那惡劣的自然環境并 沒有扼殺維吾爾人愛美的天性。
沒有歌舞,維吾爾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3、討論:最能集中反映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三、重點探究,品味賞析:
1、出示結尾句:齊讀“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2、默讀課文:結合所畫句子與課文中的具體描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隨機引導.
(一)豪氣與樂觀:
(1)在鋪天蓋地的沙塵暴襲擊的黑夜,一個漢子迎風印吭,熱烈激昂的歌聲飽含著對黑暗與沙塵暴的蔑視,表現了和田維吾爾人的豪氣與樂觀.
(2)作者是怎樣使我們體會到這一點的? (對比)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酷愛土地
(1)“民以食為天”,和田維吾爾人吃幾乎都離不開土地。
(課件出示:飲食圖片)
(2)把衣服鋪在沙漠上晾曬.
(3)有感情的朗讀:和田維吾爾族人的吃穿都離不土地,他們對土地愛地多么深沉啊!
(三)愛美
(1)讀一讀:為什么說手愛美是他們的“天性”?
(2)畫出打比方的句子,體會“美不勝收”。
(3)小結:維吾爾人愛花、種花、雕花、繡花、衣著如花,他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依然愛花、愛美、美好的生活著,這是多么堅強的民族呀!
(四)能歌善舞:
(1)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
(2)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載歌載舞。
(課件出示:載歌載舞的圖片)
(3)學生表演(新疆小姑娘才藝展示)
四、提升認識,體會寫法:
1、齊讀最后一句
2、瀏覽全文: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地域風情和民族風俗的?
(1)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2)前后照應,總結強調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征: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3)描寫生動形象,語言優美。
五、拓展延伸:
1、小結:除了這些,對于和田維吾爾族,你還有哪些了解?
(課件出示:有關和田維吾爾的圖片)
2、這樣的民族你想用什么形式來表達你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3、對于其他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你了解多少呢?
1、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2、“小導游”:為和田維吾爾編寫導游詞。
3、設計廣告:為和田維吾爾設計一條廣告語。
4、手抄小報:辦一份小報展示各少數民族的民風習俗。
9 和田的維吾爾
毫氣樂觀
苦—樂 熱愛土地 熱愛生活
愛 美
能歌善舞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扎實。顧老師在《和田的維吾爾》一課教學設計中,把握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反樸歸真,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上下功夫。
教師把學生主動學習與教師指導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中,以課文中心句“豁達開朗的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為主線,總領其他各段,像一跟紅線把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串聯起來,同時又重點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第一句)來理解,使教學主線明確內容集中、重點突出、整體性強,設計實現了 “整體-部分-整體”的理想結構特點。采用以學生為主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潛心會文、自悟、自得,與老師的相機點撥、適時指導,和諧而又統一。這樣的教學,學生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達到了“順學而導,教學相長”的境界。
教師利用音樂渲染情境引入課文,欣賞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風光動畫,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迅速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從而迫不及待的潛心讀文,投入學習。
特別是拓展延伸、交流資料:“有關維吾爾、其他少數民族的風俗,你有哪些了解?”學生通過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既拓展了文本空間,加大了課時容量,又使學生對少數民族風俗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熱愛少數民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和田的維吾爾》是一篇閱讀課文,我把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潛心讀文、邊讀邊畫、用心體會,學生讀得很投入,在讀中真正感悟到了維吾爾族的特點。課堂上,學生們積極交流自己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的資料,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增強了對維吾爾族的認識;更調動了大家的學習積極性,有的歌、有的舞、有的吟誦小詩……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因此,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對我們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大有益處。
不足之處是:教學中學生沒有進行個性表達的練筆訓練,沒有達到“讀寫結合”,有待于改進。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六
《和田的維吾爾》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和田的維吾爾》講的是“我”在和田的一次親身經歷,感受到了維吾爾特有的豪氣與樂觀,對土地的熱愛,愛美的天性,載歌載舞的情景,饒有趣味的維吾爾族風俗,給作者留下了難忘而深刻的印象。
作為六年級即將畢業的學生來說,知道抓住閱讀課文的閱讀提示來讀懂課文,也已養成預習的習慣,知道課前的自讀自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我緊扣單元訓練重點,依據教材內容,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內容上,二是寫法上,三是積累,遷移,以期有效地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1、讀讀記記“驚恐、惡劣、深邃、鋪天蓋地、迎風引吭、肅然起敬、形態各異、隨風搖曳、美不勝收、載歌載舞、豁達樂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3、積累語言,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的描述相結合的特點,領悟表達方法。
通過獨立閱讀和交流探討,感受和田的地域風情和維吾爾人的以苦為樂的民族風情。
1課時。
小黑板資料。
《和田的維吾爾》是略讀課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和田的維吾爾人性格特點和民俗特點。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生動形象是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教學本課,采用多次“默讀、感情朗讀”,培養學生在默讀中思考、在朗讀中感悟和田維吾爾的性格特點和民族精神。最后通過對句子的分析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2、師:阿凡提是維吾爾族傳說中的一個典型人物,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歡樂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臉的人就會展開笑顏。
這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民族,它的人民又是什么樣的`呢?那么就讓我們快步走進和田的維吾爾吧。(板書課題,解釋課題)。
二、閱讀“連接語”,明確要求。
1、閱讀“連接語”,看看給我們提出了什么學習要求。
2、學生明確學習要求。
(課文寫了和田維吾爾人的哪些特點?然后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
有目的地學習,使學生學習有了方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環節中主動地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探索,更容易讓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
三、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和田的維吾爾人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2、出示詞語認讀理解。
驚恐、惡劣、深邃、鋪天蓋地、迎風引吭、肅然起敬、
形態各異、隨風搖曳、美不勝收、載歌載舞、豁達樂觀。
【設計意圖】。
學習生字、理解新詞,積累詞語。為讀通順句子,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四、默讀課文,理清層次。
默讀,說一說你了解到了維吾爾族哪些風俗習慣。(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庫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鋪在沙漠上曬干;天生愛花;能歌善舞等。)。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七
在談到“歌一樣的維吾爾”時,學生們紛紛發表了自己對和田維吾爾的看法,認為他們是一群熱情、好客而且快樂的人。但僅止于此的話,和田維吾爾的形象又過于單薄。于是,我便啟發他們思考“歌”與和田的維吾爾的關系,有的學生從文字中獲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說,和田的維吾爾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為對于他們來說,歌舞已經成為了他們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就像那歌舞一樣,熱情奔放,沒有悲愴。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對她表示贊賞的同時,我又引發學生們繼續思考:這樣一個民族,在他們的載歌載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種精神?有的學生在熟知課文的前提下,馬上就聯想到了前文提到過的一個漢子在刮著沙塵暴的夜里引吭高歌,這正體現了他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歡歌的性子,也體現出了他們的樂觀精神。由此,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八
。以平實的語言文字向讀者展示了和田的維吾爾人豪氣樂觀、熱愛土地、愛美、能歌善舞的特點。展示了維吾爾鄉村淳樸的民風,贊頌了維吾爾人熱愛沙漠、愛美好客、豁達樂觀的精神品質,同時揭示了一條哲理:豁達樂觀的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六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知道抓住閱讀提示來讀懂課文,也已養成預習的習慣,知道課前的自讀自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我緊扣單元訓練重點,依據教材內容,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內容感悟,二是寫法領悟上,三是語言積累、學法遷移,以期有效地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積累“驚恐、惡劣、深邃、鋪天蓋地、迎風引吭、肅然起敬、形態各異、隨風搖曳、美不勝收、載歌載舞、豁達樂觀”等詞語和生動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維吾爾”的特點,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維吾爾鄉村風情及他們雖苦尤樂的精神面貌。
3、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過程與方法:
1、收集有關維吾爾民風民俗的資料。
2、按閱讀要求自主閱讀,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讀感興趣的語句,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和田的地域風情和維吾爾人的以苦為樂的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和田維吾爾族人的敬佩和贊美之情,汲取傳統民俗文文化中的精神營養。
通過獨立閱讀和交流探討,感受和田的地域風情和維吾爾人的以苦為樂的民族風情
《和田的維吾爾人》是略讀課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生動形象是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因此,我重點采用三種方法:
1、“默讀、感情朗讀”法
培養學生在默讀中思考、在朗讀中感悟和田維吾爾的性格特點和民族精神。
2、討論交流
通過交流,培養學生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合作能力。
3、指導點撥
通過對重點句子的分析,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課時
ppt課件《新疆是個好地方》mv
1、進入第二單元,我們的學習主題是“民風民俗”,前邊幾課,我們感受了北京春節的熱鬧;了解了西藏戲曲的神秘;領略了客家圍屋的宏偉和傣家竹樓的清新。本節課,我們繼續民風民俗之旅,來到一片神奇的土地上。(ppt播放《新疆是個好地方》mv)
2、結合音樂、視頻及之前的生活體驗,說說你對新疆的了解。
(學過的課文《葡萄溝》、《白楊》)
3、引入課題《和田的維吾爾人》,介紹和田。
【設計意圖】通過歡快的音樂,優美的新疆自然風光,設置懸念,讓學生猜,調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入學習的內容。
1、要求:(1)讀準自音,讀通課文‘
(2)和田的維吾爾人有哪些特點呢?(在文中找句子)
2、學生按要求讀文,可同桌交流。
3、回報檢查學習結果。
(1)出示詞語認讀理解
驚恐、惡劣、深邃、鋪天蓋地、迎風引吭、肅然起敬、
形態各異、隨風搖曳、美不勝收、載歌載舞、豁達樂觀
(2)理清課文層次
和田的維吾爾人有哪些特點呢?全班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
【設計意圖】要求一:學習生字、理解新詞,積累詞語。為讀通順句子,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要求二: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及梳理文章條理的能力。
1、默讀課文,結合畫出的句子,與小組同學交流:和田維吾爾
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理解,大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隨機指
導。
(1)豪氣與樂觀的維吾爾族
a、輕聲讀第1自然段,想像這段話所描寫的情景:黑夜,鋪天蓋地的沙塵暴中傳來熱烈激昂的歌聲。這歌聲飽含著對黑暗與沙塵暴的蔑視,以豪氣與樂觀超越了可怕的黑暗與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對比:被沙塵暴統治與破壞的夜-熱烈激昂的歌聲;縮在被窩里驚恐地豎耳傾聽——駕著馬車迎風引吭高歌。這樣的對比中不由得讓人對和田維吾爾民族的豪氣與樂觀肅然起敬。
c、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2)酷愛土地的維吾爾族
讀一讀2、3自然段,和田維吾爾人的生活中,哪些與土地息息相關?
a、“民以食為天”,維吾爾族人的吃幾乎離不開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出了作者的驚嘆。(“誰能想到”“誰又能想到”兩個感嘆句。看圖片,認識烤肉、馕、“庫乃其”這些美味,以及生產美味的馕坑。)
【ppt展示維馕、庫乃起圖片】
b、把衣服鋪在沙漠上晾曬。想象那樣的情景:在寂靜廣闊而又單調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猶如巨幅抽象畫。而能夠在這樣的背景下畫出如此有創造力的畫家,只能是熱愛生活、熱愛土地的維吾爾人。
c、和田維吾爾人的吃和穿,都離不開他們深深熱愛的土地。詩人艾青曾深情吟誦: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讓我們也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內容。
(3)愛美的維吾爾族
讀一讀第4自然段,為什么說愛美是他們的“天性”?
a、畫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體會“美不勝收”。(
巴扎的鬧市里,那一頂頂鮮亮繡花“都帕”,那一團團飄然而過的“艾得來斯”,猶如天幕上朵朵鮮艷的彩云,又似花園里一片片隨風搖曳的花兒,真是美不勝收;密密的眼簾,深邃的眼睛,像花兒般綻放在風沙里。)
【ppt展示維吾爾姑娘圖片,都帕、艾得來斯圖片】
b、愛花、種花、繡花,衣著如花,姑娘似花,維吾爾族人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美麗地生活著,正像堅強的花朵,在最貧瘠的土地上仍然盡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
“沒有歌舞,維吾爾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經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載歌載舞。)
【設計意圖】在深入讀的基礎上,學生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思考、感悟的能力。
1、結合全文,說說對句子的理解。
“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物質條件雖然很差,但是他們有豁達、樂觀的品性;他們熱愛生活,善于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所以無論生活有多苦,他們仍感覺是甜的。)
2、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地域風情和民族風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脈絡清晰,易于把握;描寫細膩,語言優美。)
3、選擇你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或語段抄寫下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積累精彩句子或段落。
1、學生閱讀有關其他民族風俗習慣的文章。
2、觀看新疆現代化建設成就視頻,了解絲綢之路。
【設計意圖】由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了解更多民族風俗。
和田的維吾爾人
熱愛土地愛美能歌善舞豁達樂觀
縱使再苦,生活也是甜的。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九
1、體會課文小標題的含義。學習課文用小標題從不同的角度來組織眾多材料的方法。
2、品讀文章用優美準確的語言生動地表現了維吾爾族的特點,表達作者對維吾爾民族的喜愛,贊美之情。
理解小標題的內涵和特點,學習用小標題從不同的角度來組織眾多材料的方式。
1、多媒體播放維吾爾風情的圖片和維吾爾民歌(如:文中提到的《達坂城的姑娘》)
2、學生觀看和傾聽之后,感受維吾爾民族的特點。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眼中的維吾爾名族和人名的特點。
4、對于一個不曾接觸過的少數民族,播放介紹該民族風情的圖片和民歌,能夠真切而又具體的感受他們的民族風情。這樣做能讓學生有更為感性的認識。
要求學生分成四組展開對課文的學習,并思考:
1、課文每一部分內容分別介紹了維吾爾族的哪些特點。
2、你是從課文中那些地方很快發現這些特點的。
3、能否用維吾爾族的特點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標題:
學生分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課文。交流發言。
整體把握課文。讓學生關注到小標題及其所起的作用,理解小標題的內涵及其含蓄之美。
要求學生再讀課文,思考:文中哪寫地方的描寫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學生默讀課文。自由交流發言。
讓學生沉浸到文本中。讀一讀,品一品,感受語言的美,更進一步的體會維吾爾族的特點。
你認為維吾爾族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交流發言。
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走出來,結合文章內容以及文中的關鍵句,再次深入把握課文,理解作者對維吾爾民族的喜愛,贊美之情。
1、回顧曾看過的課外閱讀《我愛相聲》,結合課后知識點“行文中的小標題”,讓學生對小標題這種形式的認識更為深刻。
2、兩篇文章進行對比,學生對縱式結構和橫式結構,交流自己的看法。
3、通過對比交流,學生能試著去嘗試寫作,運用小標題的形式。
1、作業布置:
( )的新趙巷 我愛( )
2、課外交流:
第一題以身邊的生活為例,可以采用橫式結構。第二題可采用縱式結構,并可以仿寫。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十
2、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如文章中比喻等寫作手法的運用,感受作者對比、前后呼應等的寫法。
重點、難點感受和田維吾爾人的豁達樂觀;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維吾爾族的民風民族以及和田是個怎樣的地方。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欣賞維吾爾族歌舞導入,借助地圖知道他們主要生活在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上課。
一、揭題。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認識認識生活在新疆和田的維吾爾人(板書:和田)齊讀課題一遍(生齊讀課題:9、和田的維吾爾)(點課件)和田在新疆的哪里呢?,(師:手指大屏幕)它在新疆的南部,地處大沙漠的邊緣。
二、初讀課文。
讓我們來到和田地區,了解那里的風俗,感受維吾爾人的特點。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文中出現的難理解的詞語。并且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和田維吾爾的風俗特點的。
(教室巡視個別指導)。
1、認識課文中出現的新名詞。
馕??土馕坑??庫乃其?巴扎?都帕巴朗子艾得來斯。
出示詞語,理解。
請你來讀一讀這些詞語,指名讀,讀準字音。
讀著這些詞語你有什么發現(新疆維吾爾語)。
這些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少碰到的,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來認識認識。
結合圖片認識:馕?巴朗子?土馕坑?都帕??。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帶著濃郁民族特色的詞語。(生齊讀)。
2、理清脈絡。
是啊,讀著這些詞語,一股濃郁的維吾爾民族氣息撲面而來。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和田維吾爾的風俗特點的?(指名回答)(邊說邊板書)。
板書:
愛土地(2、3)。
愛美?(4)。
愛歌舞(5、6)。
小結:(我們要向他學習這種讀書的方法)是啊作者就是從維吾爾人“熱愛土地、愛美、能歌善舞”這三個方面的特點來安排材料的。聰明的同學肯定發現這個單元的哪篇課文也是這樣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安排材料的?(第七課《藏戲》)這樣從幾個方面來安排材料就把事物的特點介紹得很具體也很有條理。
三、深入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插話:如果你還有時間可以再研究一下另外的兩個方面。
1、隨機板塊交流。
那我們來交流一下,請你說說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方面?
(生說)還有哪些同學也對這個方面感興趣?那讓我們大家一起先來學習這個方面吧?
你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么?
(隨機板塊教學)。
(一)愛土地(2、3)。
句子1:
和田維吾爾人熱愛土地的程度令人驚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能想象那黃燦燦、香噴噴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誰又能想到維吾爾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預設:烤肉、馕都是從土馕坑里烤出來的。
預設:熱愛土地的程度是令人驚嘆的。(繼續)。
預設:誰能誰又能?還有“!”等看出。
師:那就請你讀一讀,讀出這份驚嘆。
預設:讀得不好。誰能讀得更好。
讀得好。讀得真好,讓我們大家學著他的樣子也來讀一讀。
句子2:
維吾爾牧人還喜歡吃沙土灰里燒出的“庫乃其”。他們先在沙土里挖個坑,撿來一些干胡楊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火滅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餅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據說,吃了這種“庫乃其”,一天不吃飯也渾身有勁兒。(隨機板書:吃)。
預設:庫乃其居然是沙土灰里燒出的,如果是我們這里一定會覺得挺臟的。
預設:我有補充,作者抓住了一系列的動詞。
預設:這個庫乃其是非常特別的,吃了它一天不吃飯也渾身有勁兒。
……。
師:那讓我們動動筆將這些動詞圈出來吧。(生自己找——交流)。
挖、撿、燃、埋、食。
師:那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一下“庫乃其”的制作過程。(齊讀)。
師:再讀一讀這兩個自然段,你還讀懂了什么?
句子3:遠遠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畫,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隨機板書:穿或晾衣)。
預設:這句話用了打比方的方法,進一步說明和田維吾爾人對土地的熱愛。
預設:從“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維吾爾人男女老少都熱愛這份土地,他們的服裝非常漂亮。
預設:從“巨大”感受到了衣服非常多,而我們洗過的衣服如果掉到地上會嫌臟的,而他們卻直接就鋪在了上面。
是啊多美的一幅畫啊!誰來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小結:(指著板書)作者從他們制作食物的過程以及晾曬衣服的舉動中寫出了維吾爾人對土地的那份熱愛。
過渡語:你還感興趣哪個方面?
(二)愛美(4)。
句子:和田地處大漠邊緣,那惡劣的自然環境并沒有扼殺維吾爾人愛美的天性。他們天生愛花。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里,還盛開在維吾爾的門框邊、房梁頂、墻壁的掛毯上。巴扎的鬧市里,那一頂頂鮮亮的繡花“都帕”,那一團團飄然而過的“艾得來斯”,猶如天幕上朵朵鮮艷的彩云,又似花園里一片片隨風搖曳的花兒,真是美不勝收。(隨機板書:花)。
(采用虛實相結合的寫法,贊美維吾爾人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依然愛花、愛美的天性。有維吾爾人的地方,就有盛開的花朵。)。
預設:花兒盛開在沙土里,還盛開在維吾爾人的門框邊、房梁頂、墻壁的掛毯上,在他們生活隨處可見的地方。
預設:門框邊、房梁頂是刻出來的花、墻壁的掛毯上是秀出來的花,感受到他們真愛花。
預設:惡劣的自然環境與他們天花、愛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預設:作者連用了了兩個比喻,將都帕和艾得萊絲比作了彩云和花兒很美,這是作者的感嘆。
師:是啊,讓我們也來發出這樣的感嘆。誰來讀一讀,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指名讀(2人)——齊讀(配樂)。
師: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去感受維吾爾人愛花、愛美的天性(播放圖片,配樂)。
師:是啊,花兒隨處課見,誰來填一填。(指課件)。
指名學生填空。
句型訓練:維吾爾人天生愛花。花兒盛開在,盛開在,還盛開在。
小結:花不僅開在地上,維吾爾人住的地方、繡的地毯上以及頭上戴的身上穿的等等只要能看到的地方都有花的影子,難怪作者說他們天生愛花、愛美,從中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樂觀的精神。
過渡:還有這個方面大家感興趣嗎?(感興趣)那我們一起來學習。
(三)愛歌舞(5、6)。
句子:沒有歌舞,維吾爾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種歌舞從來不受人員、場地和時間的限制,不論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想跳就跳。
預設:歌舞已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我們吃飯、睡覺一樣。
預設:從“不論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想跳就跳”知道他們是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任何時間于地點的。(板書:想跳就跳)。
……。
師:是啊,讀著這段話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場景呢?
(想象會有哪些人,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因為什么載歌載舞呢?)。
預設:從他們這樣的載歌載舞中,讓我感受到了他們豪放、樂觀的性格。
小結:難怪一提到維吾爾族,我們首先就會想到他們的能歌善舞。原來歌舞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什么時候跳就什么時候跳,而且是找盡各種理由來跳舞,他們很熱愛他們的生活。
2、學習課文的1、7自然段。
師:學們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你有什么發現?
生自由讀,交流。
(1)首尾呼應(維吾爾人的豁達樂觀)(板書:豁達樂觀)。
師:請你用筆劃出首尾呼應的句子,自己讀一讀。
師:女同學讀開頭的那句,男同學讀結尾的那句。(男女同學分角色讀)。
師:足可見,維吾爾人的豁達樂觀給作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板書:豁達樂觀)。
(2)對比。
預設:“我”和漢子的行為對比。
總結:這真是一個不平常的夜晚,豪氣樂觀的維吾爾人讓作者肅然起敬,以至于六年過去了還清楚地記得。于是作者用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指板書),選取了維吾爾人“熱愛土地、愛美、能歌善舞”這三個最有代表性的特點,從這三個方面的描述中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豁達與樂觀。
下課。
板書設計:
豁達樂觀。
愛土地??吃?晾衣。
愛美??花。
在歌舞??想跳就跳。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十一
1、讀讀記記“驚恐、惡劣、深邃、鋪天蓋地、迎風引吭、肅然起敬、形態各異、隨風搖曳、美不勝收、載歌載舞、害達樂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人害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3、積累語言,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的描述相結合的特點,領悟表達方法。
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引導自學法
相關資料,投影片
一、揭題導入: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在本組的前幾篇課文中,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地區的風俗,今天我們再一起去和田,感受那里的風土人情。板書課題,齊讀。
誰能把你了到的和田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預測:位于新疆的最南端,產玉石的地方,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鎮,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鄉、絲綢之鄉、地毯之鄉、瓜果之鄉。)
和田的維吾爾又有怎樣的風情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讀。
二、回顧方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往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預測:1、學習詞語。2、帶著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初讀課文。3、感悟內容,學習表達方法。投影示)
三、檢查預習:
1、今天我們照例先來學習詞語,投影出示本課的重點詞語:
驚恐 惡劣 深邃 嫵媚 香噴噴 鋪天蓋地
迎風引吭 肅然起敬 形態各異 隨風搖曳
美不勝收 載歌載舞 豁達樂觀 渺渺回蕩
(1)你覺得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預測:讀音:惡劣嫵媚載歌載舞香噴噴(領讀)
字形:邃曳(在本上練習寫一個)
多音字:吭(將其不同讀音表示的意思、組詞積累到書上)
(2)詞語的意思有沒有不理解的?解釋“肅然起敬”、“美不勝收”
希望同學們把這些精彩的詞語運用到口語交際和習作中。
四、感知文本:
1、下面我們來看閱讀提示,默讀,畫出需要注意的問題,指名讀問題。
3、作者把維吾爾人豪放樂觀的性情,熱愛土地、愛美的淳樸風情,能歌善舞的才情很形象地介紹了出來,同學們把握得也很準確。下面請你默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注意在感悟內容的同時學習表達方法,作好批注。
4、匯報:
第一段:“我”的神態、動作與漢子形象對比。
擬人的手法描繪出惡劣的天氣,反襯出漢子的豪氣與樂觀。
采用總分的結構,中心句在段首。
第二、三段:交代反問句結尾也有使用嘆號的形式。
列舉吃、穿方面的例子說明其熱愛土地。
第四段:交代虛實結合的寫法。
第五、六段:中心句在中間
第七段:首尾照應。理解“苦—甜”
五、讀寫結合:
1、看板書回顧全文,每個自然段都圍繞中心句,運用列舉、修辭等方法,淋漓盡致地再現了維吾爾人的特點,課前同學們還查找了維吾爾族的其他民風民俗,你能不能試著也象文中這樣來寫一寫,抓住一個方面寫具體。或者也可以依照課文從不同方面介紹維吾爾族的方法,給大家介紹你了解到的其他民族,列提綱即可。
2、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
3、匯報。
六、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領略了和田維吾爾的風土人情,希望同學們課后再去了解關于其他民族的民風民俗,更希望大家帶著維吾爾族人的豪氣與樂觀去擁抱你們的生活,相信你的人生會更精彩!
板書: 豪氣樂觀 圍繞中心
和田的維吾爾 熱愛土地 修辭、列舉
愛美 虛實結合
能歌善舞蹈 首尾照應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反思
吉化六小 吳儉
《和田的維吾爾》是六年制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第9課。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自己在這以下兩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基礎知識落得比較實,課堂上我以檢查預習的方式來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重點的讀音、字形進行強調,并且落實到寫,真正做到扎實了基礎。
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讓學生默讀做批注的環節,我給學生留了大量的時間去讀,讓學生真正靜下心來品讀文本,用心去感悟,真正從讀中有所得。
三、讀寫結合落實到位。總結全文,體會寫法。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地域風情和民族風俗的,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并進行仿寫,把學生領悟到的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四、擴展閱讀,讓學生課后再去搜集相關的信息,把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擴大了學習的外延。
本節課的遺憾之處是:
一、對于方法的指導要做到重點突出,而我在本課中面面俱到,就顯得冗長。
二、教師總結的話過多,當學生說得已經很到位的時候,就不用再總結了,顯得教師放手不夠。
三、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部分力度還不夠。
四、在時間的把握上,還做得不夠好。既然是略讀課文,有些地方教師還可以講得更簡練一些,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只有勤于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失與成敗,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提高教學藝術,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我會努力的。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十二
《和田的維吾爾》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和田親身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以及維吾爾族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從而可以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的豁達樂觀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六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幾條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能夠讀記并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載歌載舞、鋪天蓋地、美不勝收、豁達樂觀”等詞語。
過程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章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生動形象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和田維吾爾人勤勞質樸、豁達樂觀的特點以及民族風俗。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則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學時,我準備采用以下3種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體會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品質。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出示維吾爾族民族風俗的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的碰撞,在討論中了解維吾爾民族風俗的獨特魅力。
五、課前準備。
電視、展臺、電腦。目的是通過采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設疑,導入新課:這幾天,我們通過課文了解了中國各地的民俗風情,讓我們領略到祖國廣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熱鬧的春節、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們耳目一新。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再去一處非常美麗的地方。大家猜,會是什么地方?(播放視頻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
(二)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2、在讀中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最能集中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特征的是哪一句?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
(三)重點研讀,感受民俗。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文的結尾:“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3、從學生回答的5個方面(豪氣與樂觀、熱愛土地、能歌善舞、愛美的天性、聚餐多樣)教師選擇其中的一方面“豪氣與樂觀的維吾爾族”與學生共同學習,并提出學習要求:(1)找出能夠體現和田維吾爾人豪氣與樂觀的句子。(2)這段話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作用是什么?(學生積極思考,得出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惡劣的天氣,反襯出維吾爾漢子的豪氣與樂觀)。
5、小組隨機回答,教師相機進行點評,并把文中出現的有關維吾爾族風情的圖片進行展示。
(四)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1、質疑問難。
明代學者陳敏章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學習課文后再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回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
2、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總結課文,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課外延伸,拓展練習。
1、請同學們課外查閱有關維吾爾族的資料,加深對這一民族的了解。
2、選擇你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或語段抄寫下來。
七、板書設計:
豪氣與樂觀。
熱愛土地。
能歌善舞。
聚餐多樣。
【此板書體現了文章的教學重點,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設計(優秀13篇)篇十三
六年前的一個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維吾爾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那是一個停電的晚上,沙塵暴鋪天蓋地地撕扯著黑暗中的一切,我縮在宿舍的被窩里驚恐地豎耳聽著。忽聞一陣馬車飛奔、銅鈴丁冬,車上一個漢子嘶著沙啞的嗓子在迎風引吭。馬車遠去,風中的歌聲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蕩……當時雖然我聽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這樣可怕的夜中竟能聽到這漢子如此熱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發現“新大陸”似的驚奇進而肅然起敬了。
和田維吾爾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驚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口品嘗,誰能想象那黃燦燦、香氣四溢的烤肉是從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誰又能想到維吾爾人一年四季的大眾食品——馕,無一不是從古堡似的土馕坑燒制而出的。大漠深處的維吾爾牧人還特別喜食沙土灰里燒出的“庫乃其”。他們先在沙土里挖個坑,撿來一些干胡楊樹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待大火滅了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餅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這種“庫乃其”,據說一天不吃飯也渾身有勁。
有些維吾爾老鄉喜歡把洗過的衣服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曬。遠遠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橫七豎八的衣服像一張巨幅抽象畫,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穿了這種帶有大地和太陽氣味的衣服,也許會更有精氣神吧。
和田地處大漠邊緣,那惡劣的自然環境并沒有扼殺維吾爾人愛美的天性。他們 天生愛化。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里,還盛開在維吾爾的門框邊、房梁上、墻壁的掛毯上。巴扎的鬧市里,那一頂頂鮮亮的繡花“都帕”,那一團團飄然而過的“艾得來斯”,猶如天幕上朵朵亮艷的彩云,又似花園里一片片隨風搖曳的花兒,真是美不勝收。
維吾爾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視。密密的眼簾,深邃的的眼睛,嫵媚的笑容,像花兒般綻放在風沙里。那里的小伙,熱情俊郎,浪漫風趣。維吾爾的姑娘小伙不單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沒有歌舞,維吾爾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種歌舞從來不受人員、場地和時間的限制,不論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想跳就跳。
和田維吾爾聚餐形式花樣繁多,規格不限,有時給巴朗子起個名字、施個禮,甚至耳朵要扎個眼,親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慶賀。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載歌載舞。
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