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可以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和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教學。非常推薦這些教學計劃范文,相信對您的教學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一
1.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重點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準備]。
1.利用網絡了解季羨林及其作品。
2.了解《水滸傳》《施公案》《濟公傳》《古文觀止》等文章。
3.搜集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激發興趣。
1.結合課題質疑、解疑。(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意圖: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樹指的是季羨林。
2.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出答案來的。
3.交流課前對季羨林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年8月21日,苗苗同學采訪了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讓我們去聽聽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4.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各自有何見解?
2.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感受?
他們之間的交流親切自然。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爺爺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爺爺: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他們的對話,使我們懂得了多讀書、讀好書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不做作,爭取做到親切與自然。
5.同桌分角色對話交流,朗讀課文。
6.在苗苗與季爺爺交談的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己先做準備,再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7.重點引導“閑書”的問題:
學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說不出來,還可以談談自己搜集的關于閱讀的名言警句。
(3)看來,“閑書”不閑,杜甫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苯裉欤蠋熛胝f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四、品味題目,理解深化。
1.再讀課題,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
(1)與二人名字有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2.文章把季爺爺比作根深葉茂的大樹,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2)季爺爺平易近人,關心下一代,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
3.啟發思考:怎樣才能從一株小苗長成為一株參天大樹?
五、學習訪談技巧,提高實踐能力。
1.訪談是與人交流,通過閱讀這則訪談錄,你對訪談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認識?
(1)要有禮貌地請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要傾聽對方的表述。
2.結合以上兩個方面,再細讀課文,加深對訪談的認識和了解。
六、板書設計。
七、作業(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記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二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利用閱讀課外書的種種益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分析利弊引導學生閱讀健康的書籍。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你說我們應該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總結學法。
1、識生字,讀懂詞、句意思。
2、分角色讀課文,知內容。
3、總結學習收獲。
三、反饋交流。
1、識生字,讀懂詞、句意思。
2、文中的小苗和大樹指的是誰?
3、這篇課文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你發現了嗎。
訪談錄:時間、地點、訪談內容。
4、他們的談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
五、板書設計:
訪談錄:時間地點訪談內容。
教后反思: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三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主角朗讀課文,把我談話的主要資料。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
學習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資料,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初讀課文。
1.同學們,你明白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這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資料。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
4.檢查自讀狀況。
(二)精讀課文,把握主要資料。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資料。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透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三)達成共識,感受閱讀樂趣。
1.在小組內,根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取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感受。能夠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閑書”問題:
(3)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边@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五、品味題目寓意。
再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1.與二人名字相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六、課外拓展:(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四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篇“訪談錄”,也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文中的兩個人物雖然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藹親切、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我接著問學生:你們喜歡看閑書嗎?有的說喜歡;有的干脆就保持沉默,不表態,其實我心里清楚:他們愛玩,愛看電視,即使有書也不去翻一翻。于是,我先給他們讀季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節選,然后結合老先生的主張教育學生:平時多看一些閑書可以多學一些知識,也可能多寫一些好的文章。季先生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實跟他小時侯愛看閑書分不開的,且小時侯記的東西長大了也不容易忘記。而文章寫得好,苗苗說的那兩個重要條件——寫真事、多看課外書,我認為也是有道理的。我希望經過我不間斷的提醒,能慢慢地使孩子們有愛看閑書的意識,并能主動積錢買書看,從提醒到自覺,讓“書香伴我行”不再是空話。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五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我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
學習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初讀課文。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
4.檢查自讀情況。
(二)精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三)達成共識,感受閱讀樂趣。
1.在小組內,根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感受??梢蕴岢雠c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閑書問題:
(3)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二、品味題目寓意。
再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1.與二人名字相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三、課外拓展:(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六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由于文章的形式比較特殊,沒有復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它是一名小學生——苗苗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首次接觸的一種文體。這一老一小,一個是德高望重的、學有建樹的著名學者,一個是剛開始求學的小學生。他們倆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巨大的懸殊,卻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就閱讀展開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在教學時,我首先從介紹本文文體“訪談錄”開始,引入了解季羨林先生,讓學生知道季羨林的學識,了解季老的著作,季老的不凡之處。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弄清苗苗給季老提出了哪些問題,指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然后再指導學生模仿情節進行采訪,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人物對話的基調,感悟苗苗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季老又是一個怎樣的人,通過多次的朗讀、引導,學生知道了:苗苗是個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而季老毫無名人架子,親切隨和,在幽默的談吐中善于誘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找準了這個基調,再讓學生去交流季老在“讀閑書”、“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文”的問題方面的主張,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談談自己的想法,延伸課外知識,進而知道文意不但是要告訴苗苗,更是要告訴我們大家:“要加大閱讀量,以促進習作的提高”,“不要偏科,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加強古詩文的積累,學好外語”,從而使學生在學文中漸漸喜歡上閱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回到題目,品味課題的寓意,表面上,“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老,實際上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需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就是那棵給小苗營養的學識淵博、學有建樹的根深葉茂的大樹。最后再指導學生從對話中去感受和學習一些采訪的技巧,如何在訪談中有禮貌地請教、表達觀點、傾聽對方的表述等,讓學生學有所獲。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七
學習目標:
1、了解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絡上下文和生存現實讀懂文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主角誦讀課文,把握發言的主要資料。
3、能從對話中獲得怎樣樣念書和學習的開辟,進一步展開有關瀏覽的綜合性學習活。
學習重難點:
掌控訪談的主要資料,進一步感受瀏覽的樂趣,明了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時支配: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發言引入,初讀課文。
2.板書課題。
3.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尤為注重多音字),讀通句子。
4.檢查自讀情形。
二.精讀課文,掌控主要資料。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資料。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換交換了哪些題目?(瀏覽、偏科、學習外語和累積古詩文)。
3.結合插圖,領會文中人物的年紀、身份與感情,并透過情感誦讀顯露出來。
苗苗:酷愛念書的小學生,謙遜好問,對季老的尊重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民,親熱隨和,詼諧中擅長引誘,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三.殺青共鳴,感受瀏覽樂趣。
1.在小組內,依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取1兩個感興趣的問題開展討論,交換感受。能夠提出與文中人物差別的看法。
2.全班交換,重點交換“閑書”問題:
(3)老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著名墨客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苯袢?,教師想說的是,要是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瀏覽吧!
四.咀嚼標題寄意。
再讀課題,說說標題的含意:
1.與2人名字相干。
2.寄意苗苗在學業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如同破土而出的小苗要吸取養分;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好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五.課外拓展:(任選1、2項)。
1.收集名人念書故事或念書名言。
2.選1本自己喜好的書瀏覽,念書時作摘抄或填寫瀏覽記載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瀏覽書目;采訪愛念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要,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記錄。
4.寫一個念書舉薦卡,把自己喜好的書舉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八
一、聯系課文內容填空(10分)。
1、課題為“《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小苗”指_____________?!按髽洹敝竉___________。
2、這篇課文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了我們讀書的見解:
3、課文是以______形式寫的,讀了文章之后,你對讀書有哪些獨特的見解?
4、讀這篇課文時,苗苗的話應用____________的語氣讀,季羨林的話應用___________的語氣讀。
二、寫出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10分)。
1、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2、這個地方戒備森嚴,有許多看守。()。
3、我幫王奶奶照看她的小孫子。()。
三、依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20分)。
1、季羨林對21世紀的青年提出了哪些要求?對小孩子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2、課文在表述形式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3、課文中提到“閑書”,你是怎么理解這個詞的?“閑書”指什么書?
4、學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感受?
四、閱讀理解(10分)。
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請你結合這句話,談談你自己的看法,寫一寫自己的見解。
【參考答案】。
一、聯系課文內容填空。
2、略。
3、課文是以(對話)形式寫的。
4、讀這篇課文時,苗苗的話應用(謙虛、疑問)的語氣讀,季羨林的話應用(和藹可親)的語氣讀。
二、寫出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
1、讀書2、看押、監視3、照管。
三、依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小孩子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
2、以對話形式來表達主要意思。
3、閑書指有益的書籍。課外書。
4、略。
四、閱讀理解略。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九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我談話的主要內容。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策略】。
1、教法:自學輔導法。
2、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初讀課文。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
4.檢查自讀情況。
二、精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三、達成共識,感受閱讀樂趣。
1.在小組內,根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感受。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閑書”問題:
(3)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四、品味題目寓意。
再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1.與二人名字相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五、課外拓展:(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附:板書設計。
小苗:熱愛讀書謙虛好問。
大樹:多看書三貫通背誦古詩文平易近人。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十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4、認識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性,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 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和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字詞和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說說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有哪些見解?
(5)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抽查情況)。
1、小組內學習展示。
(1)、這節課,我學會了季羨林、水滸傳、彭公傳、綠林好漢、滾瓜爛熟、三俠五義、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等詞語,理解了綠林好漢、滾瓜爛熟的意思。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4)、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等。
2、抽查學習情況。
抽查生字詞的讀和說的情況。(主要是針對中差生)。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他們對讀書有哪些見解?(文章寫好,要多看書;要三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進行古詩文積累)。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
生1: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生2: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發展……)。
生3: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不僅要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還要文理兼備。這種綜合型的人才,才能適應新世紀發展的需要……)。
生4: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長的體驗,又有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繼承的關注,更是對“古今貫通”的一個注解與落實……)。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4、品味題目寓意。 。
(與二人名字相關。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5、課文朗讀展示,學生進行評價并說出理由。
生:“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從中可以看出季羨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生:“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后,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從話語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
三、激發知識沖突(可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閑書”指什么?談談你對閑書的認識。
四、學習收獲展示。
2、展示自主收集的資料。
五、作業。
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十一
認識本課生字.
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布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匯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十二
這是一篇訪談錄。課文的主要資料是:8月21日,一位叫苗苗的小學生到北京大學季羨林家作采訪,開始,季羨林爺爺談了一些他以前愛看閑書的故事,之后又談了關于讀書方面的經驗和認識,他還要求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感到季羨林爺爺的知識十分淵博,他精通多種外國語言,還經常會提出很多很好的推薦,又看過那么多課外書,他的學問真是太高深了,我要向他學習,成為一名有學問的學者。另外,從課文中我也了解到他小時候的記性是十分好的,竟然能把《水滸傳》里108個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從訪談錄中也得知,他十分擅長寫文章,因為他了解寫各類文章的方法,這都是得益于他愛看閑書的習慣,所以我十分佩服他,要以他為榜樣。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季羨林爺爺主張看閑書,原因是閑書看多了,各方面的知識就在腦子里日積月累,便能豐富起來,為以后寫文章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著名文學家魯訊先生也曾講過,要想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方法還是要多看書。記得爸爸媽媽以前對我說過,寫好作文絕對沒有速成的方法,務必靠平時一點一滴積累下來,要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開闊視野,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課外書,還引用古語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睆臅袝玫胶芏嘤幸娴膯⑹?。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必需要學好文化知識,不但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還要文理貫通,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德、智、體、美、技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書是知識的海洋,學海無涯,為勤是岸。要想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就必須要多讀書,勤讀書,讀好書,讀書貴在堅持,切忌半途而廢。只有這樣,一棵小苗日后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十三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主角朗讀課文,把我談話的主要資料。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
學習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資料,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初讀課文。
1.同學們,你明白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這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資料。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
4.檢查自讀狀況。
(二)精讀課文,把握主要資料。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資料。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透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三)達成共識,感受閱讀樂趣。
1.在小組內,根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取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感受。能夠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閑書”問題:
(3)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這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五、品味題目寓意。
再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1.與二人名字相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六、課外拓展:(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01年參加課改以來,透過抓群眾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戳酥?,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忙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帶給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就應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就應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必須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構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群眾備課、網絡備課以前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群眾智慧、群策群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超多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能夠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應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狀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能夠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忙。
三、感慨。小學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并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并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后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就應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語室王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十四
這個單元我學了四篇課文,這幾課都是講與學習有關的。它們分別是《我的`“長生果”》《竊書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走遍天下書為呂》。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叫做苗苗的小朋友和一位老學者季羨林的對話組成課文。課文一共有幾個片段:季羨林和苗苗談看閑書,季羨林看了很多閑書;苗苗和季羨林談正課,有各種各樣;苗苗和季羨林談被古詩和古文。課文寫出了季羨林主張的三件事:多看閑書;主張三貫通;還有一個小孩起碼要背200首詩50篇古文。
讀了這篇課文,我知道一個小學生如果多看些閑書,可以讓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這對寫作的好處可大呢!而三貫通可以讓我們對國內外的事情了如指掌,還可以讓我們對古代現代的知識增加,然后能讓文理科提高。而背誦古詩文可以讓我們肚里的墨水增加。當這三點都做到了之后,才能為祖國的未來奮斗!
更多讀后感范文進入讀后感大全:duhougan/。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十五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資料。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把握訪談的主要資料,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準備材料《我的童年》,學生人手一份;課前搜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狀況。
2.準備好課前發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后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這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齊走進季羨林先生家,采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
二、做采訪準備。
說一說自己想采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教師做好記錄)。
討論一下在采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二、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三、感悟課文資料。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1)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2)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3)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期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資料。
四、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能夠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構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閑書的認識。
五、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主角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主角一問一答。
3.全班對于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
如:“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睆闹心軌蚩闯黾玖w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明白這件事后,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睆脑捳Z中能夠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對下一代青年的殷切期望與深深關愛。
……。
六、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透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么。
七、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閑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八、拓展。
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十六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學習了《竊讀記》,我們認識了一位熱愛閱讀的同齡人,和她一起體會了竊讀的滋味--很快樂,也很懼怕!這堂課,我們又將結識一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接下來,請大家隨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爺爺的家,靜心聆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生齊讀課題。
師:讀完課題,老師有幾個問題想問問你們。
1、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2、他們在對話中都談了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接下來,請大家帶著剛才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
師:剛才讀書的時候大家都非常專心,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課文讀順了。
師:看來讀通課文不是難題,誰能解決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
生回答。(師板書:苗苗季羨林)。
接下來,請大家再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在閱讀的過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待會咱們一起解決。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生小組合作并討論交流。(師板書:閱讀、偏科、外語和古詩文)。
(四)、深入淺出,辯論交流。
師總結: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對我們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有人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屏幕出示)。
閱讀,是--,為我----。
閱讀,是--,讓我----。
(五)、品味題目寓意。
討論交流,揭示寓意。96歲的季羨林爺爺只有一只眼睛有視力的情況下,還天天堅持在病床上看書寫作。7月11日,98歲高齡的季爺爺永遠閉上了眼睛,但他對我們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卻永遠會留下來,并影響后來人。
(課題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六)、寫作結構剖析。
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比較,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結合課文,你覺得采訪要注意什么?
讓學生了解這是一篇訪談錄,采用的是一問一答式。一般的訪談錄在課文前一般都要標明時間、地點以及采訪的對象等等。
(七)、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誠如《竊讀記》中那位老師說的一樣:“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作業:
1、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2、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十七
1.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1.利用網絡了解季羨林及其作品。
2.了解《水滸傳》《施公案》《濟公傳》《古文觀止》等文章。
3.搜集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1課時。
一、理解課題,激發興趣。
1.結合課題質疑、解疑。(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意圖: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樹指的是季羨林。
2.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出答案來的。
3.交流課前對季羨林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1999年8月21日,苗苗同學采訪了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讓我們去聽聽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4.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各自有何見解?
2.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感受?
他們之間的.交流親切自然。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爺爺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爺爺: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他們的對話,使我們懂得了多讀書、讀好書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不做作,爭取做到親切與自然。
5.同桌分角色對話交流,朗讀課文。
6.在苗苗與季爺爺交談的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己先做準備,再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7.重點引導“閑書”的問題:
學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說不出來,還可以談談自己搜集的關于閱讀的名言警句。
(3)看來,“閑書”不閑,杜甫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苯裉欤蠋熛胝f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四、品味題目,理解深化。
1.再讀課題,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
(1)與二人名字有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2.文章把季爺爺比作根深葉茂的大樹,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2)季爺爺平易近人,關心下一代,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
3.啟發思考:怎樣才能從一株小苗長成為一株參天大樹?
五、學習訪談技巧,提高實踐能力。
1.訪談是與人交流,通過閱讀這則訪談錄,你對訪談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認識?
(1)要有禮貌地請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要傾聽對方的表述。
2.結合以上兩個方面,再細讀課文,加深對訪談的認識和了解。
六、作業(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五年級(優秀18篇)篇十八
這天,我們學習了《小苗和大樹的對話》這篇課文,使我深受啟發,文中的“小苗”是指小學生苗苗,也暗指苗苗在學習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需要汲取營養的小苗;文中的“大樹”指的是著名學者季羨林,也暗指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根深葉茂的大樹。文章透過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告訴我們了如何寫好文章以及學習要文理貫通等資料。
我從文中深刻體會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季爺爺告訴我們:“想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也就是要超多的閱讀課外的有益的書籍。”但是在文中小苗在上課時間看閑書是不可取的,我認為所謂的“閑書”就是在課外用來打發時間看的書。閱讀閑書不僅僅打發了休閑時光,還增長了課外識知,提高了寫作水平,真是一舉多得!
季爺爺還告訴我們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我們不就應偏科,喜歡語文,就只學好語文是行不通的,而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