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根據課程的學習目標和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的一份詳細規劃和安排。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編寫教學工作計劃的技巧和方法吧。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一
2、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白紙、圓片,彩色筆等。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生1:四、五、六年級分的地一樣多。
生2:……。
師:到底校長分的公平不公平,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按平時的分組習慣四人一組,用你們的學具來代替這塊地,像校長一樣來分地吧。
2、匯報結果。
師生交流:你們是怎樣做的?誰能說一說,請幾個同學上臺演示并口述演示過程。
生1:用三張同樣的長方形的紙來代替這塊地,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2:用三個同樣的圓片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3:用三條線段分別畫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4:把分數化成小數,他們的商也一樣,所以三塊地的面積一樣大。
生5:……。
3、課件展示,得出結論。師:校長分的和你們一樣嗎?我們再來看看小電腦是如何拼的,(利用優質資源課件演示分地的過程,師生共同觀察總結得到校長分的地一樣多。)。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有利于學生主體個性的發揮,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進行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由的猜想,使實驗成為自己的需要,同時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驗證,使學生帶著濃濃的興趣進入探究新的學習活動之中。)。
師:三個年級分的地一樣多,那么你們覺得、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
生:相等。
師:同學們請看這組分數有什么特點?(板書=)。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
生:分子分母同時乘2,……。
師:誰能用一句換來描述一下這個規律?
生: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師隨著板書)。
師:同學們在反過來從右往左觀察,分數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規律?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
師:像這樣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結合我們的預習,對于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生:0除外。
師:為什么0要除外?
生:因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師:(補充板書0除外)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那幾個詞比較重要?
生:同時相同0除外。
師:(把這三個詞用紅筆加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誰比較相似?
生:商不變的性質。
師:為什么?
生:我們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被除數相當于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所以他們是相通的。
師:數學知識中有許多知識如像商不變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致的。因此平時學習中我們要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才會舉一反三。
三、應用新知,練習鞏固。
(一)練一練。
(二)摸球游戲。老師手中有一個箱子,里面裝有許多水果,水果上面寫著不同的分數,如果你摸到一個水果,說出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數,這個水果就獎勵給你。
(二)判斷(搶答)。
1、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過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2、把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3、給分數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數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測一測。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數大小不變,分母應增加幾?
四、總結。
1、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誰能說說你這節課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2、把板書最后補充成一條魚,希望大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裝滿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書)。
五、作業。
練習冊2、4題。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二
有一些同學知道,還有一些同學不知道。不過沒有關系,等我們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之后,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回答。你們有信心嗎?恩,好,那我們就開始上課了!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出示例1的四幅圖。
我們先來看一道題目。分別用分數表示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
(1)誰來說第一個?
全部答完后問:這里的1/3誰來說說它表示什么含義呢?3/9呢?
(2)師:這里有個1/2,你能說一個和1/2相等的分數嗎?
2/4、4/8、8/16......還有吧,是不是還可以說出好多好多啊?
先別急,先來看看有哪些實驗要求。
咱們這個實驗的目的上一什么?驗證什么?
咱們實驗的方法有哪些呢?
實驗有什么要求?操作有序什么意思呢?要聽從小組長的安排。
1、實驗目的:驗證猜想。
2、方法:折一折、分一分、畫一畫、算一算......
3、要求:小組合作,明確分工,操作有序。
我們要來比一比,哪個小組做的實驗既快又好。一會兒,我們把他的作品展示一下。好,開始!
學生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集體交流結果。
咱們剛才通過做實驗,發現這些分數的大小怎樣?也就是分數的大小不變。這些分數的大小相等,可是它們的分子、分母變了吧!怎么回事呢?這里面有什么規律呢?你發現了什么?能不能告訴老師。
把你的發現先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1:我發現由到,分子被擴大了2倍,分母也被擴大了2倍,所以它們是相等的。
師:還有誰想說說你的.發現?
生2:我發現由到,分子被擴大了3倍,分母也被擴大了3倍,所以它們的大小相等。
師:換一組數據來說說自己的發現?
生:由到,分子、分母都被縮小了3倍,它們的大小不變。
師:為什么要0除外?
生: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它們的大小不變。
我們一齊讀一遍。
師:這個分數的基本性質跟咱們以前學的什么知識有點相似啊?
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你還記得嗎?
同學們想想看,這兩個性質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在除法當中有商不變的性質,那在分數中也有它的基本性質。
師:好,那現在你知道阿凡提為什么會笑嗎?他又說了哪些話呢?
師:2/6到3/9分子分母怎樣變化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了1.5,呢也就是說這里相同的數不僅可以指整數,還可以指小數。
(三)鞏固練習,強化記憶。
好,那下面咱們就用今天學的知識來做幾道題,好不好?
1、把書翻到61頁,練一練第一題,請你涂一涂填一填。我看誰的動作最快。
集體交流。
2、下面我們來填空補缺想理由。(出示練一練第二題)。
他們這樣填是根據什么?
3、出示練習十一第二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作業,運用知識。
練習十一第三題。
(五)課堂小結,認識自己。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三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概念: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這兒講的倍數除0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分數是指整體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數量相等的部分;是一個整數a和一個正整數b的不等于整數的'比。
約分: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公因數,分數的值不變。約分的依據:分數的基本性質。
利用約分可以化簡分數,當直接約分有困難時,可以將分子分母分解質因數后約分。
通分: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幾個異分母分數化成與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數的過程。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四
教學重點: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認識等比數列是反映自然規律的重要數列模型之一,探索并掌握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遇到具體問題時,抽象出數列的模型和數列的等比關系,并能用有關知識解決相應問題。
教學過程:
1.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2.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
引入: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2細胞分裂模型。
3計算機病毒的傳播。
由學生通過類比,歸納,猜想,發現等比數列的特點。
進而讓學生通過用遞推公式描述等比數列。
讓學生回憶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到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過程然后類比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注意:1公比q是任意一個常數,不僅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
2當首項等于0時,數列都是0。當公比為0時,數列也都是0。
所以首項和公比都不可以是0。
3當公比q=1時,數列是怎么樣的,當公比q大于1,公比q小于1時數列是怎么樣的?
4以及等比數列和指數函數的關系。
5是后一項比前一項。
列:1,2,(略)。
小結: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1.教材p59練習1,2,3,題。
2.作業:p60習題1,4。
第二課時5.2.4等比數列(二)。
提問: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1.討論:如果是等差列的三項滿足。
由學生給出如果是等比數列滿足。
2練習:如果等比數列=4,=16,=?(學生口答)。
如果等比數列=4,=16,=?(學生口答)。
3等比中項:如果等比數列。那么,
則叫做等比數列的等比中項(教師給出)。
4思考:是否成立呢?成立嗎?
成立嗎?
又學生找到其間的規律,并對比記憶如果等差列,
5思考:如果是兩個等比數列,那么是等比數列嗎?
如果是為什么?是等比數列嗎?引導學生證明。
6思考:在等比數列里,如果成立嗎?
如果是為什么?由學生給出證明過程。
列3:一個等比數列的第3項和第4項分別是12和18,求它的第1項和第2項。
解(略)。
列4:略:
練習:1在等比數列,已知那么。
2p61a組8。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五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滲透“形式與實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談話.。
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認識了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掌握了假分數與帶分數、
整數的互化方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數的有關知識.。
二、導入新課.。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1.分別出示每一個圓,讓學生說出表示陰影部分的分數.。
(1)把這個圓看做單位1,陰影部分占圓的幾分之幾?
(2)同樣大的圓,陰影部分占圓的幾分之幾?
(3)同樣大的圓,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是多少?
2.觀察比較陰影部分的大小:
(1)從4幅圖上看,陰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樣?(陰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陰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把圖上陰影部分畫上等號)。
3.分析、推導出表示陰影部分的分數的大小也相等:
(1)4幅圖中陰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這4幅圖的4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呢?
(這4個分數的大小也相等)。
(2)它們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把4個分數用等號連起來).。
4.觀察、分析相等的分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1)觀察轉化成,的分子、分母發生了什么變化?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擴大了2倍.)。
(2)觀察。
(二)教學例2.。
出示例2:比較的大小.。
1.出示圖:我們在三條同樣的數軸上分別表示這三個分數.。
2.觀察數軸上三個點的位置,比較三個分數的大小:
從數軸上可以看出:
3.觀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個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變化規律.。
(1)這三個分數從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們實質上又都相等.。
(教師板書:)。
(2)你們分析一下,、各用什么樣的方法就都可以轉化成了呢?
1.觀察前面兩道例題,你們從中發現了什么變化規律?
“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板書)。
2.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師小結: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師板書字母公式:
1.請同學們回憶,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一個知識相類似?
(和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相類似.)。
(1)商不變的性質是什么?
(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的大小不變.)。
(2)應用商不變的性質可以進行除法簡便運算,可以解決小數除法的運算.。
我們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目的是加深對分數的認識,更主要的是應用這一知識去解。
決一些有關分數的問題.。
3.教學例3.。
例3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板書:
教師提問:
(1)?為什么?依據什么道理?
(,因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
(2)這個“6”是怎么想出來的?
(這樣想:2×?=12,2ד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幾倍:12÷2=6,那么分子1也擴大6倍)。
(3)?為什么?依據的什么道理?
(,因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六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滲透“形式與實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一、談話。
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認識了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掌握了假分數與帶分數、整數的互化方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數的有關知識。
二、導入新課。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1.分別出示每一個圓,讓學生說出表示陰影部分的分數。
(1)把這個圓看做單位1,陰影部分占圓的幾分之幾?
(2)同樣大的圓,陰影部分占圓的幾分之幾?
(3)同樣大的圓,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是多少?
2.觀察比較陰影部分的大小:
(1)從4幅圖上看,陰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樣?(陰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陰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把圖上陰影部分畫上等號)。
3.分析、推導出表示陰影部分的分數的大小也相等:
(1)4幅圖中陰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這4幅圖的4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呢?
(這4個分數的大小也相等)。
(2)它們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把4個分數用等號連起來)。
4.觀察、分析相等的分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1)觀察轉化成,的分子、分母發生了什么變化?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擴大了2倍。)。
(2)觀察。
(二)教學例2。
出示例2:比較的大小.。
1.出示圖:我們在三條同樣的數軸上分別表示這三個分數.。
2.觀察數軸上三個點的位置,比較三個分數的大小:
從數軸上可以看出:
3.觀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個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變化規律。
(1)這三個分數從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們實質上又都相等。
(2)你們分析一下,、各用什么樣的方法就都可以轉化成了呢?
1.觀察前面兩道例題,你們從中發現了什么變化規律?
“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板書)。
2.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師小結: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師板書字母公式:
1.請同學們回憶,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一個知識相類似?
(和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相類似。)。
(1)商不變的性質是什么?
(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的大小不變。)。
(2)應用商不變的性質可以進行除法簡便運算,可以解決小數除法的運算。
我們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目的是加深對分數的認識,更主要的是應用這一知識去解決一些有關分數的問題。
五、課堂練習。
1.把下面各分數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4.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應該增加幾?你是怎樣想的?
5.請同學們想出與相等的分數。
規律:這個分數的值是,然后只要按自然數的順序說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為:4、8、12、16……無數個。
六、課堂總結。
七、課后作業。
1.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是相等的還是不相等的。
2.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七
(1)復習鞏固已學的鐵、銅的物理及化學性質;學習鐵、銅的新的化學性質;學會用圖示方法自主構建鐵的不同價態相互轉化的關系。
(2)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掌握fe3+、fe2+的性質及相互轉化條件,體驗自主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識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鐵、銅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對人類生產、生活及人類身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難點:fe3+與fe2+的相互轉化。
三、設計思路。
主要采用師生共同討論、歸納知識與學生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回顧前面學習的知識來比較銅與鐵性質上的異同,找出鐵、銅反應后產物的不同與氧化劑強弱的規律,并通過實驗探究fe2+、fe3+的性質以及fe2+、fe3+的相互轉化關系,從而幫助學生構建“鐵三角”關系。
四、教學過程。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八
(3)能夠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簡單的最值。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由幾何圖形抽象出基本不等式的過程;。
(2)體驗數形結合思想。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悟數學的發展過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分析事物;。
(2)體會多角度探索、解決問題。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九
填空:
教師追問:第三題()里可以填多少個數?第4題呢?
為什么3、4題()里可以填無數個數?
()里填任何數都行嗎?哪個數不行?(板書:零除外)。
這里為什么必須“零除外”?
(板書課題:分數基本性質)。
4.深入理解分數基本性質.。
教師提問:分數的基本性質里哪幾個詞比較重要?
為什么“都”和“相同”很重要?
為什么“分數大小不變”也很重要?
為什么“零除外”也很重要?
三、課堂練習.。
1.用直線把相等的分數連接起來.。
2.把下列分數按要求分類.。
和相等的分數:
和相等的分數:
3.判斷下列各題的對錯,并說明理由.。
4.填空并說出理由.。
5.集體練習.。
四、照應課前談話.。
問:現在誰知道哥哥、姐姐、弟弟三個人,誰吃的西瓜多呢?
板書: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
1.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是相等的還是不相等的.。
2.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十
課前復習提問時,給學生的復習思考時間太短,開始問了幾個學生不等式的三個基本性質,有的答不出來,有的答對一點但不完整。在很多學生沒有作好充分準備時問到這個問題有點慌亂,我覺得更好的辦法是先讓學生看一下書復習一下不等式的三個基本性質,然后合起書再叫同學來說效果會更好。
例2學生對實際問題中的字母取值范圍考慮不全,在講解這個問題時帶有點填壓式,告訴學生字母的取值要大于或等于0,講過之后可能學生印象還是不深。我覺得應先舉一些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比如在數人的個數時字母應取什么值等,多列舉一些例子讓學生感性上認識,從而引導學生思考例2的字母的.取值范圍。
例3學生根據三邊關系往往只列出一個不等式,在教學時我先采取了提問的方式,給出了三個問題,引出三個不等式,然后讓學生移項變形,又得出三個不等式,對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做了輔墊。教學效果較好。
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為了更快的得到自己預期的答案,往往打斷學生的回答,剝奪了學生的主動權;比如學生在總結不等式性質3時,總怕他們出錯所以老師急于公布結論。有時在學生思考問題時做一些補充打斷學生的思路,這樣對學生思考問題又帶來一定影響;課堂小結中學生的體會與收獲談的不是很好。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十一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它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今天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五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處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本節內容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它是刻畫現實世界中量與量之間關系的有效數學模型,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所以對不等式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同時,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也為學生以后順利學習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有關內容的理論基礎,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內容兼顧我班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關系,了解不等式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經歷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的探索過程,初步體會不等式與等式的異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由具體實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過程,進一步符號感與數學化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不等式的性質教案設計(匯總12篇)篇十二
二、重點、難點分析。
1.不等式的解與方程的解的意義的異同點。
(1)用不等式表示。
(2)用數軸表示。
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數軸上表示4的點的左邊部分表示,因為包含,所以在表示4的點上畫實心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會在數軸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知道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解”的不同點.。
(二)能力訓練點。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講解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解”的關系,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可利用圖形來表達,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類比法、引導發現法、實踐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