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提煉出作品的核心思想和價值觀,加深對作品的領悟和理解。下面是一些經典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思考。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一
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大城市里,有誰曾想過,在我們身后,還有偏僻的小村莊;我們都生活得富裕、幸福,有誰曾想過,在我們身邊,還有無數貧苦的家庭。
《佐賀的超級阿嬤》就是講一個偏僻的村莊里,有一戶貧苦的人家,在這戶人家里,有一位“超級阿嬤”,她總有無數神奇的法子,讓昭廣能夠笑著面對貧苦,讓家里始終充滿溫暖的笑聲。
阿嬤的心態讓我感動:家里沒吃,就到家門前的河里攔別人不要的蔬菜,照樣吃得津津有味;家里沒錢,就在散步時拖著一塊鐵,把從四面八方吸來的東西拿去賣。
阿嬤的愛心讓我感動:家里那么窮,還拿出飯團給那些做壞事的人,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兒女對待,而他們被阿嬤的善良感化后,也會買一些水果送給阿嬤。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二
因為無力撫養,母親只好將年僅8歲的少廣寄養在佐賀的婆家。
于是,故事開始了。“窮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展露笑容是一件十分容易,簡單的事情,而這種簡單的事情在如今的人山人海之中卻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
阿嬤所說,是窮人最要展露笑容,所以她與少廣便每天生活在自己的笑容中,這兩人的笑容,讓這個偏僻的小鎮溫暖起來。而正是因為他們倆的笑容,讓他們的生活得到了大家的幫助,這正是一種獨屬于阿嬤的樂觀精神。
而在現在,最需要展露笑容不只是窮人,而是所有的人:小孩認為自己天天被大人管著,沒有自由;而大人認為自己的老板太死板太摳門讓他們天天加班;而老板也許是因為家中的妻子常常認為他不夠優秀而給他施壓;而老板的妻子也許是因為鄰居或朋友,同學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爭氣而煩惱。像如此這樣環環相扣,人人都變得緊皺眉頭,世界也變得平淡無味。窮人擔心自己下一頓吃不上飯;普通人擔心自己下一頓吃不上自己想吃的東西;有錢人擔心自己下一頓再也吃不到像這樣好的飯菜了。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少廣和他的阿嬤依舊按自己喜愛的方式過自己喜愛的生活,這難道不是一種很難得的快樂嗎?“按自己想要的方式過活,因為是自己的人生。”
島田洋七和他的女友私奔之后第一個想到的地方便是有阿嬤在的佐賀,這個他曾經居住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地方,這也是他心靈的避風港。卻瞞著永遠愛護他的阿嬤,他們是私奔而來,而阿嬤卻為他指明方向,向東發展。
也正是阿嬤的指點方向,讓島田洋七無意間迷上了相聲,從吃他便走上了相聲之路。他向阿嬤坦白并道歉,而阿嬤卻告訴了他這句話:“按自己想要的方式過活,因為是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一句話也教會了島田洋七了很多。也許這句話在某些人眼中看來,這是一句十分叛逆的話,該由一位十四五歲的叛逆少年說出,可他們可曾想到這樣的一句話是一位七八十歲的老太太所說,而這句話也是她的一生生活的方式與哲學,這也許是一種信念的體現吧。“即使有兩三個人討厭你,轉過身來還有一億人。”
在少廣當上了他們學校棒球隊隊長之后,本就是一副大哥做派的少廣更加受到了大家的尊敬與擁戴,可總有不服與說閑話的人,正當他無奈時,阿嬤高數了他這句話,這讓無奈的他重新變得快活起來。
在島田洋七的相聲熱潮過去之后,他身邊的朋友變少了,他同樣的無奈,難過,也同樣的告訴了阿嬤,而阿嬤卻道他因禍得福,得到了休息與修煉的時間。要知道自己身后還有一億人。
只有這簡單的三句話,卻表現了阿嬤的三個特點:明事,個性與樂觀。我想,這也許是他活到九十多歲高齡的秘密吧!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三
早就聽同事們推薦過此書,它能讓人擁有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生活,與孩子去閱覽室借書時,一下瞟見它便順手借來,孩子當時就問:“媽媽,這本書里講的是什么呀?”,我順口回答道:“好像是佐賀外婆的故事吧,很好看的!”
回到家,孩子立刻愛不釋手地翻看起來,不一會兒便對我嚷嚷道:“什么呀,佐賀是個地名,這本書是德永昭廣寫的,講述了他跟外婆一起在佐賀的生活,你也沒看過吧,還說好看好看!”我頓時語塞,尷尬地笑笑說:“我也只是猜的,一會兒我就看!”真后悔,借書時應該翻看一下目錄簡介就好了,看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切不可妄下定論。
才看了一半,我就問孩子:“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他們生活得好貧窮!有時候連飯都吃不飽。阿嬤還把腰間栓一條繩子,繩子上綁著磁鐵,吸回好多廢鐵了再賣錢!”我立刻回應:“是的,那是跟他們當時的年代背景有關,生活很貧困,可是,他們自己認為自己很可憐嗎?阿嬤在生活非常困難的時候都跟他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呢?”孩子立刻又投入到書中,微微緊鎖著眉頭,似乎在思考。沒過多久,孩子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地說:“媽媽,你看呀,外婆好聰明,她像一個預言家,能讓德永昭廣撿到完好的蘋果和木屐呢。”“這些都是她從生活中仔細觀察實踐后得到的經驗,這說明了什么呢?”我問道。“外婆是個非常節儉的人,也很聰明。”孩子立刻總結出來,又指著書中一句話念道:“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我欣慰地點點頭,看來對孩子已有啟發了,我也得加油把書看完才能更好地引導。
沒過幾天,孩子也會引用書中的話來教育我了,她先問我,“媽媽你看,他們那個時候的滿分是多少呀?”“5分是最高分,相當于你們的.100分吧,各國的打分制度不一樣,也有10分是滿分的,還有用abcd等字母來表示考試成績!”我耐心地回答著。“德永昭廣的分數都是1分、兩分,體育除外,他外婆說只要加起來是5分就行,你看,我的考試分數要是加起來呢?”孩子故意拉長了調,瞇著小眼等待我回答,“你不會是每門課都只想考33分就行了吧?”我也故意反問。“當然了,哈哈哈……”孩子爽朗地大笑起來。“你可不能當真呀,外婆只是鼓勵他要自信的,你要是真的每門課只考三、四十分,老師會怎么樣對你呢……”“我才不會呢,逗你玩的!”說完,又故作神秘地開口道:“書中可說了,別太用功,太用功會變成書呆子的!””成績單上只要不是零就好了……”我們在相互磨嘴皮中開懷大笑,其樂融融。
阿嬤的快樂教育經,也給了我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百讀不厭。最后,與大家分享幾句:
惹人討厭的事情就是太招搖。
別人跌倒一笑置之,自己跌倒更要一笑置之,因為人都是可笑的。
讓人察覺不到的體貼才是真正的體貼、真正的關切。
吝嗇最差勁,節儉是天才!
時鐘反著走,人們便會覺得鐘壞了而扔掉。人也不要老是回顧過去,要一直向前走!
游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
人到死都要懷抱夢想!沒實現也沒關系,畢竟只是夢想嘛!
聰明人、笨人、有錢人、窮人,過了五十年,都一樣是五十歲。
只要能道聲:“再回。”就是幸福。
如果能說“改天見。”就更加幸福。
要是能說:“好久不見。”就更加、更加幸福了。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四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講了一個名叫邵廣的小男孩和自己的阿嬤生活在一起的故事,我十分喜歡這個在艱苦日子中,還能讓生活充滿溫暖、力量和希望,讓家永遠充滿笑聲的阿嬤,更佩服她在生活中有各種節儉的神奇辦法。
阿嬤說過:“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
阿嬤走路時會在腰間系上一根繩子,繩子上拖著磁鐵,把地上的金屬廢品都吸附過來。阿嬤常常跟邵廣說“如果只是呆呆地走路,不是很可惜嗎。在身上綁磁鐵走路還能賺些外快呢!”
因為生活艱苦,阿嬤會到“超級市場”——屋前的小河里,用木棒攔住從上游市場沿河而下的樹枝和樹葉,這樣不僅保持河道清潔的,也有了免費的燒火燃料。同時上游市場丟下來還有一些蔬果也會被木棒攔住。比如開叉的蘿卜、畸形的小黃瓜、果皮損壞的水果等。阿嬤說:“開叉的蘿卜切塊煮出來味道是一樣的,彎曲的小黃瓜切絲,用鹽腌一腌,味道也一樣。”那些果皮損壞的水果,也是因為賣相不好被丟棄,但對阿嬤來說,那些只是外表差了點,吃起來味道一樣。在物質生活極其貧乏的年代,阿嬤通過自己的辦法,讓三餐都有美味的菜肴,每每這時阿嬤的臉上都會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用現在的話來說,阿嬤是早在四五十年前就開始回收利用資源了,她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保護著生態環境。
回想我們生活中,很多食物因為不喜歡吃就隨意浪費,很多可以再回收利用的東西也是想扔就扔了,現在想來,這都是不對的。
我的弟弟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浪費習慣的人,和爸爸媽媽出去就是買買買,大把的玩具買回家,玩一陣子就不喜歡了,開始亂扔亂糟蹋。有一次,他又要把一箱子的玩具丟掉的時候,我阻止了他,給他講了佐賀阿嬤的故事。弟弟歪著腦袋問:“姐姐,我們吃用都很好啊,為什么要和佐賀阿嬤一樣節約呢?”我說:“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家園——地球上,如果我們無度的揮霍資源、制造垃圾,就是破壞這個‘家’的生態環境,讓自己生活在垃圾堆里了。”并且教他利用沒有用的紙制作了一架紙飛機,把沒用的紙箱制作一座玩具堡壘,根據制作的玩具我和弟弟還自編自導了一部話劇,其樂無窮,弟弟高興壞了,我也一躍變成了一位“編導”。
從那以后,弟弟就不再隨便往外面丟東西了,比如酸奶瓶,他會制作成小兔子的帽子等,想不出來怎么做時,弟弟就會找我一起幫忙,有時他還會上網搜制作方法。他不僅愛上diy玩具,而且還學會了資源再利用。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五
人生并不會一帆風順,換句話說,人生并不會事事圓滿、幸福。面對挫折與跌倒,有人會抱怨:"路怎么這么難走,老天對我真不公平!",也有人就會撿起掉下的東西,拍拍身上的灰塵,笑一笑:"還好還好,沒摔得很嚴重!以后要小心點,別再摔倒了。"面對貧窮,有人會自暴自棄,不努力工作:"為什么有人生下來就含著金湯匙,而我卻只能這樣,都是貧窮的錯!"而有人卻努力展露笑容,豪情萬丈地說:"做有錢人很辛苦,要吃好東西,要去旅行,忙死了。而且,穿著好衣服走在路上,還要擔心摔一跤。光從這一點來看,窮人習慣穿著臟衣服,淋了雨,地上,摔跤也無所謂。啊,貧窮真好!"。
如果沒有過上心目中的幸福生活,只要樂觀一點,也沒有什么不圓滿,也一樣能過得舒坦,幸福與不幸福,圓滿與不圓滿,只是看事的態度不同罷了。
書中的阿嬤就是那種樂觀的人。阿嬤以樂觀的態度,用微薄的收入撫養大了七個兒女,卻沒有一個人誤入歧途。也撫養大了寄養在她家里的還不足八歲的小德永昭廣。
那時大多人都很窮,阿嬤也只能根據門前河流飄下的的食物決定菜單。
也偶爾有什么吃的也沒有。
如果外婆淚眼婆娑地跟我說:"昭廣,今天家里什么吃的都沒有。肚子很餓吧?對不起,外婆太窮了。"。
那才是跌到不幸的谷底了。
說不定我會哭著怨恨命運:"我真不幸!可惡!全都是貧窮的錯!"。
我可能自暴自棄,從此學壞。
比較起來,外婆開朗的笑著說:
"晚飯哪里是天天要吃的啊!"。
"早飯,昨天不是吃過了?"。
"到學校去,就能吃到營養午餐。"。
反而能讓我釋懷。
肚子雖然餓,可是家中氣憤開朗、笑聲不絕,讓我不曾認為自己很不幸。
人們似乎就像被"沒有錢就不幸福"這種想法牢牢拴住了。或許,幸福真的就像前言里說的那個樣子,并不是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于你的心態。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六
【超級阿嬤的信】是給孩子買的童書,但偶一翻開,我就放不下了,一口氣讀完,被超級阿嬤的人生哲學感動感慨之余,感覺這本書還蘊含一著豐富的關于教育的資源和思考。島田洋七從一個被寄養在貧窮外婆家讀書成績不好的孩子成長為日本著名的相聲演員、作家,這個成長過程中,他得到了怎樣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很值得我們思考。
運動會上盒飯里的一愛一。
運動會的午休時間,孩子們和前來觀看的爸爸一媽一一媽一一起快樂的享用午餐。可是,昭廣因為寄養在阿嬤家,阿嬤沒有來觀看運動會,只好一個人聽著校園里的歡聲笑語孤獨的用午餐。就在含淚打開飯盒的那一刻,班主任青田老師進來了:
“德永,不好意思,能和你換一換盒飯嗎?老師肚子疼,你的盒飯里有梅干吧?”
“太好了。梅干對肚子好,能和老師換盒飯嗎?”
老師的盒飯里有炸的香噴噴的大蝦,通紅的一奶一油章魚,雞蛋卷,炸雞肉等等。因為家里窮,而昭廣的盒飯里頂多只是米飯加梅干和甜姜。
峻年級的運動會是這樣,三年級的運動會也是這樣,四年級、五年級依舊,直到小學畢業,中間還換了班主任。
小小的昭廣甚是奇怪:為什么一到運動會的中午,我的班主任就肚子疼?
原來小小的盒飯里藏著的是老師們的一份不露痕跡的的一愛一。
廄子疼的謊言圓滿的騙過了善良的昭廣,而順理成章的把豐盛的盒飯留給了家境貧窮又不在一媽一一媽一身邊的昭廣。
大一愛一無言,大一愛一無痕。
班主任青田老師是這樣把一愛一的飯盒悄悄地留給昭廣,新班主任高森老師也是這樣。
我們可以去想象,高森老師接過青田老師的級班時,同時接過來的還有對這樣一個特殊孩子的一愛一。這份傳承著的一愛一讓我們的心暖暖的,是怎樣細致綿密的心思才有這樣的舉動,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對孩子的一愛一。
在我們當下的教育環境下,一愛一一個成績優異的孩子我們的老師容易做到;而對于成績差的孩子,我們很多老師給他們的是白眼是諷刺是挖苦。每每參加孩子的家長會,我都會為那些差生的家長捏一把汗,因為,家長會上,他們孩子作為老師成績簿上的一個符號一遍遍被點到,語氣語調里的刻薄確實需要家長有一點承受力方能堅持開完家長會。
絕成績一點也不好的德永昭廣,在學校里卻得到了這么偉大的一愛一。昭廣也好,每一個成績暫時不好的孩子也好,他們都是一個個有著豐富情感有著敏一感自尊的成長著的孩子啊。對孩子的一愛一,因為孩子的心靈需要,就一愛一他;因為成長需要,就一愛一他;因為教育需要,就一愛一他。
一愛一,不該分等級,更不該有理由和條件。
我們的主人公昭廣,就擁有者這樣一份無理由無條件的淳樸寬厚善良的.一愛一,這份一愛一也滋潤了他的一生。
同樣讓我感動的還有上了高中的昭廣因為受傷申請離開棒球隊時老師眼里的淚水。棒球隊每年都會有二三百名新生加入,缺了昭廣,絲毫不受影響。老師的淚水,是在為一個孩子夭折的關于棒球的夢想而流。每一個孩子的每一個夢想,在老師那里,都是值得尊重和保護的。這不就是教育的真諦嗎?認真尊重和守護每一個孩子平凡的夢想,認真鼓勵孩子,陪伴孩子慢慢成長!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七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本書中,介紹了昭廣的父親得了原子彈病,年紀輕輕就離開了人世,昭廣的媽媽為了養活他和哥哥,開了個小酒館,昭廣經常三更半夜跑到媽媽開的酒館里,這讓媽媽擔心的不得了。大概就在這個時候,媽媽就盤算一個計劃,后來有一天,他的姨媽來了,在送別的火車站,媽媽背后的一推,把他推上了去往佐賀的列車。從此以后,8歲的昭廣開始了9年與阿嬤相依為命的日子,在和阿嬤生活的日子里,生活極度貧窮、艱苦,但是,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歡樂。
在佐賀發生的事中,秋游熱水袋事件給我很深的印象,昭廣家窮得連個水壺都沒有,阿嬤叫他帶上冬天捂腳的熱水袋,這是件多么難看的事啊,但昭廣別無選擇,只好帶上它。就在同學們小小的水壺中沒水時,昭廣的熱水袋還有很多水,他把水給同學喝,得到了同學的糕點。誰說熱水袋只能暖腳,有時得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回想上次春游,媽媽不讓帶很多零食,媽媽給我準備的是個午餐盒,午餐盒里有韭菜雞蛋煎餅,當時我很不高興,認為春游都只帶零食的,還這么老土讓我帶餐盒。結果到午餐時,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搶著吃我的雞蛋餅,誰說春游就不能帶主食,必須要帶零食呢。
這位阿嬤還是位致力于資源回收利用的人哦,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外婆只能每天根據河里飄來的食物來決定一日三餐,外婆很智慧,她在河面上架起一根木棒,用來攔截上游漂來的食物蔬菜,木棒還能攔下上游漂下來的樹枝和木片。外婆豪爽地說:“這樣,河水可以保持干凈,我們還有免費的柴火,真是一舉兩得!”這個阿嬤的智慧真讓我驚嘆不已!
這位超級阿嬤很多經典話語,一次昭廣考試只有一個5分,其他都是1分或2分,昭廣很沮喪地告訴阿嬤:“對不起,都是1分或2分。”外婆卻笑笑說:“不要緊,不要緊,1分2分的,加起來,就有5分啦!人生就是總和!”阿嬤隨后果斷地說。我也不明白什么意思,大概是安慰昭廣的吧。我也有個外婆,每次考試不好的時候,我的外婆總是說:“考得這么差,你媽回家不告訴她才怪呢,哼哼。你要倒霉了!”不用她告訴,媽媽當然會知道,我的外婆總是喜歡和媽媽打小報告,這個我也沒有辦法,大概是我的阿嬤不是超級阿嬤緣故吧。我多么希望我的外婆快快變成一位超級外婆。
阿嬤還說過,只有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想想我們生活中浪費隨處可見,餐桌上總是剩很多菜,常常就被人們倒掉了,我們周圍有些同學,喝了一半的牛奶不要了;啃了一半的雞腿扔進了垃圾桶;不愛吃的菜、米飯就全剩在盤子里,最后也被倒掉……我們現在的生活不像以前那么貧窮,但是不要浪費。
同學們,大家都來讀讀這本書吧!書中為我們展現了外婆的智慧與精神,許多平常生活中搞笑的事、心酸的事。還有超級阿嬤很多經典的話語,比如:幸福不是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與人的心態。晚上別提傷心事,難過的事留到白天再說,也就不算什么了。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八
這本《佐賀的超級阿嬤》,它能教會你如何在貧困中苦做苦中做樂,積極面對生活,也能教會你如何在困難中有所突破,最終走向成功。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有名的喜劇泰斗田洋七(原名德永昭廣)。這本書寫得好,也是因為這是作者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畢竟有一句話說得好:好書是由發自自內心的靈感寫出來的。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兒時艱辛但充滿快樂的感動故事。那時是日本爆出物質最缺乏的時代,原子彈的恐怖力量幾乎讓整個廣島和長崎化成一片焦土。戰敗后的日本變得極為貧窮,島田洋七的母親由于無力撫養加上安全問題的考慮,將他寄養在遠在佐賀的阿嬤家中。
阿姆是個機會幽默開朗的人,丈夫早死,但他養活了七個兒女,且長大都大有做為。她成功的原因正是在于它那獨特的人生觀。
在和阿嬤相處的八年里,島田洋七學會了樂觀、節儉、積極、善良等許多人生寶貴的品質,讓他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受益非淺。這也是他成為日本相聲熱潮發起者的原因。
讓我們一起學習”超級阿嬤“的樂觀人生,永遠笑對現實,笑對人生吧!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九
在暑假里,我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這句帶給我的感觸最深,其中體現出了阿嬤的樂觀與節儉。
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個孤寂冷清的破茅屋里住著德永昭廣和他的阿嬤,他們貧窮但活得開朗。在家門口有一條河,河的上游有個市場,許多尾部開叉的蘿卜,畸形的小黃瓜,還有一些果皮受損的水果,因為賣相不好被丟棄,這些蔬菜水果都被丟進河里,最終被阿嬤用來攔截漂流物的木棒攔住了。
阿嬤家窮,所以沒有錢買大多數生活所需要的東西,但河里那些漂下來的東西也可以利用。那些水果蔬菜雖然長得奇形怪狀,但它們吃起來和普通水果蔬菜的味道一樣,因此這條小河流被阿嬤稱為“超級市場”。阿嬤可真樂觀啊!
除了樂觀,阿嬤還是一位有許多新奇點子的節儉老婆婆。有一天,阿嬤回家時腰上綁著一根繩子,拖著地上的什么東西一路走來,走近一瞧,原來那是一塊磁鐵,上面粘著許多釘子和廢鐵,阿嬤說這些東西可以賣不少錢呢!
書中的阿嬤令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媽媽也是這樣節儉。她會把衣服洗下來的水澆花用,洗臉用完的水沖廁所,還經常對我說不能浪費資源。姐姐穿下的衣服媽媽也不舍得扔掉,經過她的修修改改縫縫,成了我喜歡的衣服。
還真是“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啊!雖然阿嬤很窮,但她那樂觀開朗的性格和滿腦子的奇思妙想使他們清貧的生活過得充滿了樂趣。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像阿嬤一樣樂觀,并用這種樂觀且節儉的態度去生活,那生活就會充滿著快樂。
笑著活下去。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十
我很羨慕洋七,他有一位超級阿嬤。我看到了雖然生活貧苦,卻依然快樂的活著。她把生活過得多姿多彩,把兒女獨自撫養成人。她是一個智慧錦囊,要不然她怎么會把屋邊的小河中放一根樹棍呢?把它建成一個“超級市場”呢!她還是位快樂精靈呢,不管在困難面前,還是貧窮面前,她從來都是微笑面對。漸漸地,阿嬤身上快樂的氣息,感染了所有人。
快樂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活的動力,阿嬤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十一
佐賀的超級阿嬤》被譽為繼《窗邊的小豆豆》后又一部“教育下一代絕妙教材”的成長小說。
精彩片段。
1、我把成績單拿給外婆,小聲說:“對不起,都是1分或者2分。”“不要緊,不要緊,不是0就好了。1分2分的,加起來就有5分了。”“啊?成績也可以加起來嗎?”外婆斷然回答:“人生就是總和力!”
2、“要帶著笑容,好好跟人打招呼,窮人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你一笑,旁邊的人也就跟著笑了。”
3、“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的開朗,而且和由富變窮的人不一樣,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為我們家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窮人。做有錢人很辛苦,要吃好東西,要去旅行,忙死了;窮人習慣穿著臟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無所謂。啊,貧窮真好!”
4、“別人跌倒一笑置之,自己跌倒更要一笑置之,因為人都是可笑的。”
5、“別抱怨“冷啊”、“熱啊”的,夏天時要感謝冬天,冬天時要感謝夏天。”
6、時鐘反著走,人們會覺得鐘壞了而扔掉,人也不要老回顧過去,要一直向前走!
7、“別太用功!太用功會變成書呆子!”
8、“游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
9、不要光想今天、明天的事,要去想一百年、兩百年以后的事。想到有了五百個孫子、曾孫,那時候會快樂得不得了。
10、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
11、“阿嬤,我英語都不會”“那你就寫‘我是日本人’。”“漢字也不太會……”“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我也討厭歷史。”“歷史也不會?那就寫‘我不拘泥于過去’。”
12、聰明人、笨人、有錢人、窮人,過了五十年,都一樣是五十歲。
13、人到死都要懷抱夢想!沒實現也沒關系,畢竟只是夢想嘛。
某天晚上,在餐桌旁。“阿嬤,這兩三天都只吃白米飯,沒有菜呀!”我剛抱怨完,外婆就哈哈大笑著回答說:明天哪,可能連白米飯都沒了!”我和外婆對視一眼,一起捧腹大笑起來。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十二
阿嬤就像是哲學家,讀這本書,阿嬤的那些不經意間講的話,都蘊含著人生的大道理。
“要面帶笑容,好好跟人打招呼,窮人能做到的,就是展露笑容。”
笑著,快樂著,就讓心晴朗著,就健康著。窮不可怕,因為窮而卑微而憂郁而壓抑,才是最可怕的。阿嬤給了昭光一個正確對待貧窮的好心態。正如讓昭廣記了一輩子的那句話: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門家是窮的開朗。在貧窮的日子里,阿嬤在門前的小河里當上一根小木棒,截住上游漂來的小黃瓜、畸形蔬菜等填補家用,并開心的稱小河為“我們家的超級市場”。就這樣的一種生活的心態,影響著成長中的昭廣:在貧窮的艱難的初學相聲的歲月里,昭廣都樂觀的跟妻子玩著“演窮人”的游戲,追逐夢想。
“考試考不好也無所謂,人生就是總和力!”
“既有用腦力的人,也有用體力的人,正因為有各種各樣的人,社會才能成立。”
外婆似乎讀過關于多元智能的書,外婆就像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她尊重平凡的工作,總是鼓勵著昭廣,讓學習成績不好的昭廣也覺得自己將來可以為社會所用。
我們大多數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考不好將來掃大街吧!”對平凡勞動者的鄙視于言傳身教中影響了孩子的心態,讓孩子心氣高傲而不腳踏實地。
阿嬤有多么開闊的教育視野:人生就是總和力。她看到了左右一個人的成長成功的因素不止學習成績一個,多著呢:對生活的樂觀,對夢想的堅持,會打棒球等等都是。也正是這樣的教育,讓昭廣沒有因為學習成績差而自卑或者放棄夢想,他相信人生就是總和力,而阿嬤在生活中給予昭廣的就是總和力中的一部分。
在阿嬤寫給昭廣的畢業證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想到你長得如此強壯,竟能靠棒球進入高中,真是可喜可賀。
如果你的孩子文化課成績不好,而體育是強項。你會不會像阿嬤這樣為他自豪而祝賀他呢?記住阿嬤的話吧,人生就是總和力,棒球也是總和力的一部分啊。
“吃苦呀,是獲得幸福的準備活動。”
“我認為,人只要有一項長處就可以。”
“人到死之前都不能放棄夢想。”“如果能實現一個夢想,你就可以想,那已不是夢想,而是你的實力。這樣,你就能涌出自信了”
阿嬤的妙語在書中處處皆是,每一句拿出來都那么耐人尋味。不說教,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卻又讓人若有所思。跌倒時,要放棄時,受挫折時,想想阿嬤的話,昭廣都會生出新的勇氣!
教育孩子就是這樣,你是這樣做的,你的教育才有說服力,而前提是你擁有教育的智慧和視野,人生的通透。
做老師也好,做家長也好,讀讀這本書,你會流淚,會笑,會在淚水和笑聲里收獲關于教育的真諦。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十三
帶著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此書,才知道書中的阿嬤和我之前想象的簡直天差地別——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婦女。讀完此書,我不禁感嘆,阿嬤雖然是一個普通的婦女,但在“我”的心目中,堅強樂觀、善良睿智,是一個有著魔法一般的超級人物。阿嬤就像是一道光,驅逐生活陰霾和黑暗,照亮了“我”的心靈、溫暖著“我”的成長。
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名叫昭廣,他的父親因核輻射得病,很年輕就拋下妻兒離開了人世,他的母親帶著他和他的哥哥艱難度日。因為實在沒有能力撫養他,母親只好把八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鄉下的阿嬤家,也就是外婆家。誰知,外婆家也只有一間破破爛爛的茅草屋,生活并不比昭廣原來的家里好到哪里去,但外婆性格開朗、樂觀,她總能想出辦法解決困難,讓家里充滿笑聲。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的阿嬤說過,只有能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她把一根竹竿橫放在河面上,擋住了上游市場里別人不要扔到河里的蔬菜、水果;她出門的時候總是在腰里系上一根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綁著一塊大磁鐵,一路走來,各種廢銅爛鐵都跟著來了;她沒有錢給昭廣學習劍道,就讓他天天練習跑步,最后昭廣成為了運動會的長跑冠軍……我想,在昭廣的心里,阿嬤就是他生命中的那道光,照亮了他的心靈,指引著他的人生。
那么,我的生命之光在哪里呢?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殷切期盼,還是媽媽苦口婆心的叮嚀囑咐,亦或是辛勤的老師們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我苦苦地思索著,找不到答案。
那一瞬間,我的身體像是穿過一陣電流,我仔細地看了看作者,不是我,可是,這段文字明明寫的就是我的爸爸。我迫不及待地往下讀:爸爸是個對待工作很認真的人,平時上班很忙,案件也很多,有時忙得都好幾天回不了家……洶涌而出的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幕幕難得和爸爸在一起的畫面。
我突然明白,爸爸,就是我生命中的那道光。
有了這道光,我才會從小熱愛學習。因為爸爸說過,只有努力學習的孩子,將來才能像他一樣為人民服務。
有了這道光,我才會勇敢地面對學習中遇到的任何困難。因為爸爸說過,只有不怕困難的孩子,將來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
有了這道光,我才會在爸爸工作忙碌的時候,主動幫媽媽分擔家務。因為爸爸說過,只有懂得體貼的孩子,將來才能成為祖國和人民的依靠。
超級阿嬤讀后感(專業14篇)篇十四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是老師暑假介紹給我們看的。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廣島原子彈爆炸后,島田洋七的父親只身“回廣島看看”,卻因受到輻射而死去。因無力撫養,母親只好將年僅8歲的邵廣養到外婆家,樂觀、開朗的外婆總有自己的辦法活下去。
讀了這篇故事以后,我覺得外婆性格樂觀、不怕辛苦、不怕累;外婆也樂于助人、很有智慧。
外婆說:“別太用功,太用功會變成書呆子,成績單上只要不是零就好了,1分2分的加在一起就有5分啦!”。
啊!我的外婆也很厲害,她會養花,會給我們講故事。她經常給我們講自己以前的趣事。比如說奶奶小時候和朋友們一起上房檐掏鳥蛋,她的媽媽回來了,她就把鳥蛋放到被子里,還一屁股坐在被子上,想著這樣媽媽就發現不了了,結果鳥蛋全碎了,被子上搞的到處都是。還有一次奶奶把家里可愛的貓咪放到被子了睡覺,半夜貓咪餓了出去找吃的,第二天早上奶奶醒來,發現b被子里有一只吃了一半的老鼠,從此以后奶奶就再也不敢與貓咪一起睡了。啊,真是太有意思了!
我現在的生活過的無憂無慮,我可以參加許多有趣的活動,而邵廣只能每天在地上跑步,而且不能穿鞋子,因為這樣會把鞋子磨壞的。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窮人可以得到富人得不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