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的編寫也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形成家園共育的良好氛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幼兒園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一
1、幼兒在長期持續觀察中了解玉米生長過程。
2、在種植、管理、觀察中發展觀察和動手實踐能力。
3、體驗種植的快樂。
經驗準備:玉米調查表。
物質準備:玉米種子、種植工具(小鏟子、繩子、鋤頭、水壺、薄膜)。
一、選種。
1、教師事先準備盡可能多樣性的玉米種類。(活動準備環節已做好)。
2、幼兒觀察不同玉米種子的外形特征,了解不同種類的玉米。
師:小朋友們,種玉米前我們先來認識玉米種子,看,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種子。
幼兒分析比較。
3、按照幼兒意愿自行選擇種子。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有這么多玉米種子,那么請你選擇你喜歡的玉米種子進行播種。
二、播種。
1、師:今天我們請來了xx奶奶來見我們種玉米,我們先認真聽園藝奶奶講一講,種玉米的方法。(事先邀請一名種植經驗豐富的家長來園助教種玉米。)。
2、師:好了,園藝奶奶講解完了,你們回了嗎?要先開墾土地,然后放2—3粒玉米種子,然后距離20厘米樣子再放第二組,最后把泥土蓋上,現在我們請園藝奶奶幫忙開墾一條道出來。(家長助教協助幼兒開墾土地)。
4、幼兒播種。
5、師:好了,小朋友的玉米種好了嗎,那我們給他澆一點水吧。
三、認養玉米種子。
1、師:小朋友都親自種下了玉米,陸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名牌,你們可以自己把自己的名字插在玉米種子旁,以后這棵玉米就是你的了,你要照顧好他呦!
2、幼兒插名字牌。
3、師:現在和你的玉米說說話,聊聊天吧。
4、和玉米告別,回教室。
每天來玉米地觀察玉米生長情況。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二
1、嘗試運用正確的方法測量身高,并感知數字與身高的關系。
2、通過討論,體會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促進身體長高。
3、幼兒積極的參與活動,并獲得其中的樂趣。
尺、鉛筆、報紙、本子、墊板、記錄表。
(一)幼兒3人一組互相幫助測量身高。
1、我們現在是大班小朋友了,你們知道自己現在有多高嗎?我們來量一量好嗎?
2、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測量用的工具,你們可以利用這些工具,3個小朋友一組互相幫助測量身高,并把測量到的身高記錄到這張表上,記錄表前面一行寫小朋友的號數,后面一行寫小朋友測量到的身高。
3、幼兒測量身高,教師用相機捕捉幼兒錯誤的測量方法。
(二)了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1、教師播放幼兒測量時的照片。
假設可能出現的問題:
1、幫頭頂上扎有小辮子的幼兒測量身高。
你覺得這樣測量出的身高正確嗎?為什么?
小結:使用的測量工具沒有壓在頭頂上,而是壓在小辮子上,所以測量的結果不正確。
2、給沒有站直的幼兒測量身高(預設一高兩矮的幼兒為一組)。
你們看,他們這樣測量對嗎?為什么?
小結:測量時人要站得直直的,這樣兩處的身高才正確。
3、使用的工具沒有在頭頂上放平。
我們來看看他們測量的方法對嗎?為什么?
小結:測量時使用的工具要緊緊地貼在頭頂上,測量的工具要平平的,不能往上翹,也不能向下斜。
4、穿著鞋子測量的幼兒。
這個小朋友測量時穿了什么?我們來看看保健老師是怎樣幫我們測量身高的。
幼兒觀看錄像。
你們發現保健老師與我們測量的方法那里不一樣?為什么要脫鞋呢?
小結:因為鞋子的底是有一定厚度的,穿了鞋子測量會影響身高的準確。
2、幼兒第二次測量。
現在我們用正確的方法測量一次身高,和剛才一樣還是和原來的這幾個好朋友為一組,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最后一行上。3個小朋友都完成了,你們每組派一個小朋友到前面的大紙上找到你們這組小朋友的號數,派另一個小朋友報測量的結果,最后一個小朋友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到前面這張大紙上。
(三)了解數字與身高的關系。
1、找找最高的和最矮的幼兒。
這是剛才我們量到的身高,我們從這行數字里找找,誰最高?為什么?(數字大說明身高高)我們再找找誰最矮?為什么?(數字小說明身高矮)。
小結:原來測量到的數字大,就表示人高,測量到的數字小,就表示人矮。
2、根據數字大小,找小班、中班時的身高。
小結:這3個數字分別代表了我們小班、中班、大班時的身高,隨著年齡的增加,測量到的數字在增大,說明我們的身體也在長高。
(四)討論健康的的生活方式。
我們小朋友為什么有的長得高,有的長的矮?怎樣才能讓自己快快長高呢?
小結:影響長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強營養、多運動,保證足夠的睡眠都可以幫助我們快快長高。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三
1、讓幼兒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長過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營養。
2、學習給兩種豆芽進行分類并品嘗豆芽,養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
3、通過幼兒自己親自種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種植方法,培養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長過程。
1、黃豆芽,綠豆芽若干,小臉盆,每人一個,人手一把小鏟子,黃豆種,綠豆種若干。
2、多媒體課件。
3、燒熟的豆芽每人一份。
(一)導入激趣:
演示畫面“豆芽寶寶在跳舞”,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了解豆芽的特征。
1、洗豆芽。
請小朋友幫豆芽寶寶洗澡,提醒幼兒一邊洗一邊仔細觀察豆芽寶寶是什么樣子的?
提問:“你洗的豆芽寶寶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講述,老師出示電腦畫面,幫助幼兒了解黃豆芽和綠豆芽的特征。
2、分豆芽。
請幼兒把臉盆里的黃豆芽和綠豆芽分在兩個點心盆里,然后送它們回家,邊送邊說:“黃(綠)豆芽,我送你回家。”
(三)了解豆芽的生長過程。
提問:“你知道豆芽寶寶是怎樣長出來的嗎?“幼兒自由回答。
演示電腦畫面,讓幼兒了解豆芽的生長過程。
(四)了解豆芽的作用。
“你們知道豆芽有什么作用?”
出示燒好的豆芽,讓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讓幼兒知道豆芽是有營養的,要多吃豆芽。
(五)師幼合作種豆芽。
教師帶領幼兒到自然角種豆芽。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四
1、幼兒按自己意愿自主選擇活動區域。
2、在制作的過程中了解中草藥的保健及治病的作用。
3、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及成功的愉悅。
(一)活動開始: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又要開始玩區角游戲,請你想一想今天想去哪個區角玩?不過在玩之前,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游戲,這個游戲要讓小朋友記錄你們在泡茶的時候茶的變化,你們可以通過你知道的方式方法記錄下來。
(二)活動內容:
區域名稱材料投放觀察要點操作層次美工區:
目標: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想象力。
奇妙的種子一些種子(如扁豆、綠豆、赤豆、黑豆等)、記號筆、膠水等。
觀察幼兒選擇的材料的使用情況以及畫面的安排。
引導幼兒有創意的進行制作并大膽運用材料裝飾。
水果寶寶變變變各種不同的水果、紙、記號筆等。
能大膽嘗試進行圖案造型。
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自由創造作品。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五
大班幼兒好奇、好問,樂于動手嘗試,喜歡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但是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優越,網絡、電視等虛擬的世界使他們漸漸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在生活中,很多幼兒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少自己動手參加勞動。此活動,幼兒能夠通過動手種植,在觀察、實踐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種植的要領及科學的觀察、記錄方法,既可以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又能讓幼兒體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
1、了解種植的過程與種子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2、幼兒能獨自種植,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并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感受種子生長的神奇,體驗種植勞動帶來的快樂。
4、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
1、幼兒每人一個空的容器(瓶子、花盆、飲料瓶等),做好標簽;各種農作物(小麥、大豆、花生、玉米)種子若干。
2、活動前準備大盆的細碎土壤。
3、種子發芽的錄像。
4、活動前請家長引導幼兒了解種植的方法。
1、請幼兒觀看種子發芽的錄像,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種子是怎么長大的.?你覺得神奇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親自動手種植一盆植物,看看種子是怎樣發芽、長大的?(教師積極鼓勵幼兒進行回答,并及時的給予表揚)。
2、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幼兒一起討論種植的方法。
(1)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講述種子的種植過程。
教師提問:誰知道怎樣把種子種到瓶子里?種子種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師和幼兒共同梳理經驗,明確種植方法。
種植過程:在容器里放入三分之二的細碎土壤,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種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細土將種子完全覆蓋,最后給種子澆適量的水(水要將容器內的土壤全部潤透)。
3、幼兒分組到盥洗室或適宜的場所進行種植活動,教師進行重點指導。
(1)教師引導幼兒按照正確的步驟進行種植。
(2)教師引導幼兒在種植的過程當中思考:種子種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適?為什么?”(種子不能太深,太深發不了芽;也不能太淺,太淺會干si)。
教師提問:種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長?(窗臺上、植物角)為什么?”(這些地方空氣流通好,陽光充足,澆水方便)。
4、分享交流——親親我的種植寶貝。
(1)教師組織幼兒分享種植后的感受。
(2)教師鼓勵幼兒給自己種植的作物取名字。
(3)教師引導幼兒對自己種植的寶貝說一句悄悄話,使幼兒對自己種植的寶貝日后的成長充滿期待。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1、繪畫《咱們一起來種植》。
2、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記錄。
1、此教育活動符合大班幼兒樂于探索、樂于參加勞動、樂于親近大自然的現實需要,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2、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以組織幼兒觀看植物生長過程的錄像,使其感受種子生長的神奇,通過強烈的視覺效應激發幼兒對種植活動的興趣。活動中以師幼討論的形式,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幼兒共同總結出種植的方法以及種子生長所需的基本條件,最后讓幼兒親自動手實踐,感受種植的快樂。
3、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幼兒從理論到實踐,既了解了種子種植的方法和發芽的條件,又體驗到勞動的快樂。這個活動在后期的植物生長過程中,還蘊含著許多的教育價值,隨著種子不斷地成長,幼兒要對其進行細心地照顧,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幼兒的責任感,同時幼兒在此過程中,也就了解了植物生長的過程,并從中體驗到生命的神奇。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六
西紅柿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品,它不但能補充大量人體需要的元素,同時也可以制作沙拉供人們品嘗。今天由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提供幼兒園大班教案:種植《西紅柿》,僅供大家學習。更多教案請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播種的季節到了,農民伯伯在菜地里忙著移栽各種瓜秧。我們大班年級組的幼兒也沒閑著,他們也在自己的種植園地里忙著移栽秧苗。這不,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帶來了一株株西紅柿秧苗準備親手栽下去呢!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愿意連續觀察自己種植的西紅柿。
2、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盆。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里?”
二、栽西紅柿
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范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把移栽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七
播種的季節到了,農民伯伯在菜地里忙著移栽各種瓜秧。我們大班年級組的幼兒也沒閑著,他們也在自己的種植園地里忙著移栽秧苗。這不,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帶來了一株株西紅柿秧苗準備親手栽下去呢!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愿意連續觀察自己種植的西紅柿。
2、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盆。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里?”
二、栽西紅柿。
1、教師示范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把移栽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八
對西紅柿的了解。
關于西紅柿的'圖片。
1、西紅柿原名叫什么。
——小朋友西紅柿真正的名字叫番茄。
2、西紅柿的形態及顏色。
——西紅柿是矩圓形,紅色的果配綠葉,特別漂亮。
——西紅柿是長在綠色的根上。
3、我們平常怎么吃西紅柿那。
——西紅柿能生吃、炒菜、燉菜、做湯還能榨果汁。
——西紅柿有這么吃法,因為對我們有營養。
——多吃西紅柿能讓我們變得漂亮又白。
4、學畫西紅柿的表情。
——西紅柿長的這么漂亮,我們來看下給它畫上表情是什么樣子的。
——小朋友們來親自給西紅柿畫上表情吧!
——哇!小朋友們畫的真好,放學后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看。
(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運用圖片。在畫畫中,教師可以引導小朋友,我們來讓它笑、哭……)。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九
1.知道玉米苗太密集不利于成長,學會理性舍棄。
2.發現問題能積極探究解決方法,體會勞動的不易。
1.幼兒用的遮陽帽。
2.小鏟子、小簍子。
一、談話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又到“西嬉菜地”來啦,今天沒來好好觀察了,你發現了什么變化?老師給你們一分鐘時間到菜地里轉一圈,然后聽到老師的鈴鼓聲就快快的回到老師身邊來。
幼兒自由觀察。
師:你發現了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師:時間一天天過去,植物寶寶在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大自然可真神奇,今天老師也想去觀察一樣植物。
帶領幼兒來到玉米地前。
師:嗨,孩子們,還記得這是你們種的什么植物嗎?
師:經過小朋友精心的選種、播種,我們的玉米寶寶發芽了、張葉了,現在來和你們的玉米寶寶打個招呼吧。
1.師:你和你的玉米寶寶說了什么?
2.師:我和玉米寶寶打招呼的時候,玉米寶寶偷偷告訴我她不開心,因為她越長越大,感覺有點擠。
二、觀察討論。
1.師:請你看一看你種下的玉米長了幾株玉米苗?請幼兒數一數,說一說。
2.師:看xxx小朋友和xxx小朋友的玉米苗分別有幾棵?它們長的一樣嗎?
找二處數量不一樣的玉米苗,請幼兒觀察苗少的和苗多的有什么區別。
3.師:我們發現苗少的玉米長的高,長的大,有很多苗擠在一起的就長的比較矮小。
4.師:怎樣才能讓玉米長得又高又不擁擠呢。
幼兒討論。
5.教師小結:一塊土地的營養就這么多,如果苗苗太多了,它們就相互爭搶營養,而且擠在一起陽光不充足、空氣不流通,玉米就會長的瘦瘦小小的。所以我們要做一件事,就是間苗。
請園藝奶奶示范間苗的方法。
三、實踐操作。
1.師:小朋友看到園藝奶奶是怎么間苗的?
請幼兒仔細觀察,園藝奶奶邊操作邊講解要領。(把多余的苗拔掉,留下1~2棵比較強壯的,每株苗之間的距離為20公分距離。)。
2.師:誰來說說園藝奶奶是怎么間苗的?
幼兒回答,老師補充完整幼兒的回答。
3.師:20公分有多長呢,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根20公分的小樹枝。
幼兒開始間苗。老師觀察幼兒,適時給予幫助。
4.師:有的小朋友不太舍得把玉米苗拔掉呢,可是為了讓玉米長的更大更快,我們必須要把小的、太擠的苗苗拔掉哦,加油!
師:今天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新本領,給玉米間苗,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把今天的活動記到玉米寶寶成長日記里。跟玉米寶寶說再見,過幾天我們再來看你!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十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3.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的詞匯進行描述。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水桶。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二、栽西紅柿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范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延續活動:
鋤草(西紅柿成活后進行)。
1、引導幼兒認識雜草,學會從根、莖、葉的不同來區分雜草與西紅柿。
2、組織幼兒為西紅柿鋤草。(提醒幼兒不要弄斷西紅柿的枝和葉、不要弄臟衣服和鞋子)。
師:"西紅柿的果實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它們的顏色為什么不同?"。
提醒幼兒要摘熟的西紅柿,別把生的西紅柿摘下來。
將采摘下來的西紅柿帶到教室里清洗干凈。
師:"西紅柿有那幾種吃法?"(幼兒自由討論并交流)將西紅柿切成片狀讓幼兒品嘗,師:"今天吃的西紅柿是誰種出來的?西紅柿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好吃嗎?"記錄活動:
從移栽到收獲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西紅柿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一
2、學習為西紅柿拔草,澆水等一些交代的勞動技能。
繪畫工具勞動工具。
引導幼兒從莖、葉、花來觀察西紅柿苗,并學習用適當詞語表達出來。(豐富詞匯:毛茸茸、綠油油、嫩綠)。
2、記錄西紅柿的`生長變化,(從莖、葉、花的方面去記錄)。
3、鋤草。
(1)認識雜草和西紅柿,學習區分雜草和西紅柿的方法。
(2)指導幼兒用手拔雜草,提醒幼兒不能拔錯了,不能把西紅柿苗弄斷了。
4、澆水。
提醒幼兒對著根部澆水,不能弄濕衣服和鞋子。
5、活動后談話。
引導幼兒圍繞“為西紅柿鋤草、澆水”這一主題進行講述。(自由選擇談話伙伴)。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十二
1、給黃瓜苗澆水,觀察黃瓜的變化。
2、積累照料黃瓜的經驗。
3、培養探索黃瓜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澆水用的小桶、小茶杯等若干。
1、帶領幼兒去黃瓜地。
2、猜想黃瓜的長勢。
教師:“你們猜猜黃瓜種子有沒有發芽呢?”
“如果發芽了,小苗苗會使什么樣子的呢?”(幼兒猜想)
3、幼兒觀察黃瓜的變化,并進行澆水。
教師:“有些黃瓜種子已經發芽了,可是你們有沒有發覺黃瓜有點口渴了?我們來給它們澆澆水吧。”
4、教師示范如何澆水。
教師:“要往黃瓜苗苗根部澆水,要不然黃瓜會被水沖死的。”
教師給每組幼兒劃一個區域,準備好水,開始澆水。
5、幼兒收拾整理澆水用具。
每天安排幾名幼兒值日并負責觀察黃瓜的變化情況,回到班里向大家報告,也可組織全班幼兒每2~3天去觀察一次,并共同談論。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三
1、了解一些植物的基本生長情況,(種子——發芽——開花——結果)。
2、培養幼兒觀察記錄的興趣,學習記錄的簡單方法;
1、出示種子,通過提問方式,了解幼兒的經驗基礎;
2、出示植物生長圖片,大致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
3、我們的種植園: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來種植,可以以小組形式進行;
活動延伸入一日活動中,每天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包括不同生長環境中的不同情況,討論無土培植和泥土培植的不同。
在這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也比我想象中高,孩子們每天來園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他們的植物朋友長什么樣了,大家一起說說,記記,可開心了,我則在旁邊安靜地傾聽他們的談話;有一次,周耀祖發現種蘿卜的可樂瓶里的水越來越少了,他就問旁邊的小朋友:“你看,那個瓶子里的水怎么沒了”,旁邊的小朋友就不假思索的回答說:“被蘿卜吃掉了”,這時,又旁邊一個小朋友聽見了說:“水被太陽曬的沒了”,徐安接著說:“水沒了,它會干死的”,我很想聽聽他們怎么往下說,可是他們卻不說了,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于是等孩子們都記錄好了,我請孩子們集中起來,我們一起討論了這個關于“可樂瓶里的水哪里去了”的問題,孩子們通過這次活動,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接著,我又順著這個話題問孩子們:植物沒有水不能生長,那么沒有泥土,它們能生長嗎?于是又引起幼兒對無土培植和泥土培植的關注;結果幼兒發現,沒有泥土,植物照樣能生長,而且有很多的好處。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十四
1、觀察大蒜,認識其外形特征。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大蒜)。
師:請你看看大蒜是什么樣的?有點像什么?
幼兒描述大蒜特征:白色的球狀,外面有皮,用簡單的詞語類比想象大蒜的外形特征。
提示:引導幼兒發現大蒜是由多個小蒜瓣組成的,蒜瓣圍成了一個圓圈,每個蒜瓣都有白白的蒜根,尖尖的地方是蒜芽,用手輕輕一剝,大蒜的衣服就扯破。
師:請你們把大蒜掰開,看看是什么樣的?再數一數有幾瓣?豐富詞語“蒜瓣”
老師:你們吃過大蒜嗎?是什么味道?喜歡吃嗎?(讓幼兒知道吃大蒜可以預防很多疾病,如癌癥)。
2、學習種植大蒜的方法。
(1)師:你會種大蒜嗎?我們種大蒜需要什么?
與幼兒一同討論并明確種大蒜的材料和工具等。
種大蒜的第一步是做什么事情?
我們先把一個個圓形的大蒜,剝成一個個小蒜瓣。
(2)再看第二步,大蒜哪頭朝下埋到土里?
蒜根朝下,蒜芽朝上。
師:我們先把一個個圓形的大蒜,剝成一個個小蒜瓣,然后用小鏟子松松土,土松好后,拿起一個小蒜瓣,蒜根朝下,蒜芽朝上,將蒜瓣插進泥土里,蓋好土,最后給蒜瓣澆點水,就種好了。
幼兒觀察老師示范種大蒜的方法,鼓勵幼兒嘗試用語言表達老師的種植方法。
3、嘗試種植大蒜。
老師播放“種大蒜”的兒歌錄音磁帶,幼兒嘗試種植大蒜,老師巡回指導幼兒正確種植蒜瓣。
老師:老師的大蒜種好了,現在,輪到小朋友們種大蒜了。
(1)幼兒自由種植大蒜,重點觀察幼兒是否將大蒜的尖頭朝上,并請幼兒按第三步給大蒜澆水,再將種好的大蒜端平擺在戶外的平臺上。
(2)師:大蒜長大后會是什么樣呢?種下的大蒜能長出葉子嗎?引導幼兒自由猜測,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結:蒜瓣就長出了綠芽,綠芽往土外鉆,綠芽長呀長呀,就長成了一顆大蒜苗。
老師:小朋友們種好大蒜后,把自己的名字貼到你種的大蒜盆上,以后就知道你種的大蒜在哪里了。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十五
大班幼兒好奇、好問,樂于動手嘗試,喜歡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但是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優越,網絡、電視等虛擬的世界使他們漸漸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在生活中,很多幼兒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少自己動手參加勞動。以至于更多的孩子不知道果實是如何得到的,更不會清楚種植的過程了。此活動,幼兒能夠通過動手種植,在觀察、實踐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種植的要領及科學的觀察、記錄方法,既可以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又能讓幼兒體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你們如何利用種植區開展有趣的種植活動,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呢?我們做了以下計劃。
適宜植物生長的周圍環境,~~苗以及種植用的鏟子、水桶等。
1、使幼兒了解種植的過程與植株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2、鍛煉幼兒能獨自種植,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并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使幼兒感受種子生長的神奇,體驗種植勞動帶來的快樂。
4、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
1、請幼兒觀看種子發芽的錄像,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種子是怎么長大的?你覺得神奇嗎?種子萌發之后植株是又是如何生長的.呢?植株生長到一定程度會怎樣呢?(教師積極鼓勵幼兒進行回答,并及時的給予表揚)
2、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幼兒一起討論種植的方法。
(1)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講述種子的種植過程。
教師提問:誰知道怎樣把種子種到瓶子里?種子種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師和幼兒共同梳理種子種植的過程及經驗,明確種植方法,以類似的經驗方法培育植株。
3、幼兒分組適宜的場所進行種植活動,教師進行重點指導。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十六
1、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或離園前的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每個1—2天澆一次水,讓幼兒比一比,看一看,誰的大蒜先發芽,長得好。
2、等幼兒的大蒜葉已經長的很長很長的時候,可帶領幼兒將長葉剪下,送到廚房做材料,讓幼兒品嘗勞動成果,體驗豐收的喜悅。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七
3、選擇好方法你們想的這些方法都很有道理,可是我們不能一下子就全辦到,總要一樣一樣來,假如在這幾種方法中先選2個方法比較適宜現在進行改建的,你會選哪兩個?為什么?投票選擇適宜現在改建的方法。
4、統計人數看看哪種方法是我們覺得現在先要進行改建的?有幾票呢?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十八
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勢利導地進行隨機教育,是教師比較難以把握的。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于幼兒,使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細心觀察幼兒的好奇心及興趣,及時給予支持、合作、引導。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實施教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十九
1.樂意參加草莓種植活動,體驗勞動的快樂。
2.會正確使用一些種植工具:鋤頭、鏟子、澆水壺等。
3.初步學會種植、照料草莓的方法和技能。
4.萌發觀察蔬菜生長過程的興趣,培養幼兒觀察的持久性,能正確填寫觀察記錄表。
1.種植物:草莓小苗。
2.種植工具:小鏟子、澆水壺等。
3.版面:草莓圖片、展示種植植物的主要過程的圖片(現場將圖片貼上去)
4.有關勞動光榮的輕松愉快的音樂。
5.分成四個小組,做好小組標志(種好后插在自己組的菜地里)。
6.記錄本
參觀草莓種植地。
一、導入:
(出示草莓圖片)這是什么?吃起來味道怎么樣?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種草莓,為了我們能吃到自己種的草莓,加油哦!
二、基本部分
(一)種植要點講解。現在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學一學農民伯伯是是種植草莓的?(依次出示種植植物主要過程的圖片:松土、把土刨平、撿石塊、挖小坑、把小苗種在坑里、用手把苗整理舒展、澆水)出示后依次貼在展板上。
(二)安全事項。小朋友們已經知道該怎樣種草莓了,請大家注意安全:
1.不要把小鋤頭對這小朋友。
2.不要把土揚起來,以免眼睛受傷。
3.不要在菜地周圍奔跑、推擠,避免摔傷。
(三)種植草莓
1.整地。教師帶領孩子一起用鐵鏟將土塊敲碎,并揀去石塊、碎磚瓦,然后耙細。
2.挖上小坑,將草莓苗種在坑里,用手把苗整理舒展、澆水。種植種過程中教師要全面巡視,及時幫助幼兒種好。
3.引導種好的幼兒將自己制作的小組標記插入土中,以示辨認。
(四)討論交流
1.你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遇到什么問題,怎樣解決的?)說明:結合現場情況――要捕捉到幼兒活動中的亮點,如合作、協商、邊學邊做等。
2.草莓寶寶已經住在小坑里了,我們已經完成了種植任務,真了不起。可是蔬菜種下去后,還要細心的照顧它才會長大。那我們應該怎么照顧它們呢?(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繼續貼在版面上,幫助幼兒在活動后學習如何照顧蔬菜)
三、活動延伸
我們要經常到種植園地關心草莓寶寶,看看它們什么時候發芽,是怎樣長大的,照顧好草莓寶寶,并學習用自己的方式在記錄本上記草莓寶寶的成長狀況。幼兒在本子上記錄今天的活動。
種植活動是一項極為有趣的探索活動,不受時間的限制,且能就地取材,走出“條件差,沒有材料進行科學活動”的困境。
我們幼兒園每個班有大塊的種植地,陽光充足,植物生長旺盛,所以這個活動非常適合于我們幼兒園,有利于改變單一的、封閉式的課堂教育形式。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主要采用了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孩子在家長帶領下參觀了草莓種植地,對草莓種植有了一定的體驗之后,我再進行推動,給予孩子一定的的空間和機會,讓幼兒在探索體驗過程中再來發現問題,尋找教育的機智,幫助幼兒獲得一定的經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它是一個多領域的內容相聯系的活動:幼兒的語言、認知、情感、科學等領域都在活動中有所滲透。
本次活動后,幼兒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找到了解決辦法:如:都想去用小鋤頭挖坑,產生爭執,最后商量好有人挖坑,有人撿石塊,有人保護小苗,有人提水(學會合作);草莓種好后一澆水,菜苗就倒了,后來我重新種了,把坑挖得又大又深(草莓苗種的太淺);草莓苗剛種下去就讓楠楠踩壞了,大家提醒他小心一點(菜苗護理時的注意點);俊俊和甜甜產生了爭執,一個說根埋進土里,另一個說她種反了(草莓的的種植方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種植園地是幼兒身體力行的場所,種植的各種植物為孩子的探究提供直觀的材料,利于幼兒探究品質的形成。因此,在問題下,將生成一些后續活動,比如,每個組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照顧觀察草莓苗;品嘗親手種植的蔬菜等等,利用我園得天獨厚的種植資源,開發課程,培養幼兒欣賞種植,學習種植,喜愛種植,既能讓老師和孩子獲得簡單的種植知識和技能,也體驗種植研究的過程和喜悅,同時也激發幼兒對種植探究的興趣。老師和孩子種植著,研究著、快樂著,老師與孩子因種植而健康,因種植而快樂,因種植而精彩,豐富孩子的幼兒園生活,給孩子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
1、知道向日葵等許多植物都是在春天播種,發芽,長大。
2、能分工合作,感受種植活動的樂趣。
1、整理好一塊土地,選好種子。
2、工具。
3、向日葵圖片。
1、出示圖片和向日葵瓜子。
2、交代要求
3、分組種植,每人兩顆種子。
(1)指導幼兒挖坑,埋種子。
(2)指導幼兒蓋土,澆水。
要求幼兒經常澆水,觀察并記好記錄表。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一
1、明白黃豆發芽所需要的條件。
2、明白手工種植黃豆的步驟及原因。
泥土、黃豆、紙鏟、果凍殼、演示圖。
(一)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上什么內容呢?我先不告訴你們。但是我要先來給大家看一張畫,請你們來告訴我,你們看見了什么?”
師:“這個圖上有……,是一顆發芽的黃豆。”我現在手上就有一顆黃豆,我們就來學習怎么種黃豆,好不好?”
(二)講解。
師:“我們是不是先要給黃豆找一個小花盆呢?我現在先在紙上畫一個小花盆,等一下我們就用這個當花盆(出示果凍殼)。”
師:“我們花盆有了,接下來怎么辦呢?是放土還是放黃豆呢?”(黃豆寶寶直接睡在硬硬的果凍殼里,舒服嗎?我們要放一點土,給他鋪一層床墊,這樣子它睡得才舒服。)
師:“床墊鋪好了,我們現在就把黃豆放進去,然后再給它鋪上泥土棉被。這個泥土是鋪的越厚越好嗎(不舒服,易倒翻)?”
師:“最后再給它澆澆水。”
(三)小朋友操作。
幼兒園種植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二
教學目標:
1、指導閱讀例文《棗樹》,通過分析內容及行文特點,知道寫植物要觀察它的莖、葉、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點。
2、能按要求有目的、有側重地觀察一種植物,抓住植物的主要部分及其特點。
3、根據例文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自己所觀察過的植物的主要部分,突出主要特點,并注意與其他植物的區別。教學重點:抓住植物的主要部分及其特點。
教學難點:寫清植物的主要部分的特點以及與其他植物的區別。教具:多媒體。
課前準備:請你自己觀察一種植物,然后把所獲得的有關內容填寫在下面的表中。
觀察記錄表。
植物名稱:年月日。
觀察植物的顏色、形狀、特點、氣味、味道、像什么、莖、葉、花、果實。
教學過程:
一、播放圖片導入新課。
1、教師引述:同學們,看看這張圖片,誰知道這是什么?
2、出示圖片學生活動。
3、師生互動。
引出課題:寫一種植物。
二、學習例文。
1、出示棗樹、小棗、棗花圖片,根據圖片師生互動。
2、出示例文,自讀例文。
3、思考:
(1)、作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寫了棗樹的哪幾部分?
(3)、怎樣介紹各部分的特點?
小組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教師出示課件:
葉子:翠綠、橢圓形。
花:金黃色、像星星。
果實:紅彤彤、像紅瑪瑙。
莖:不是很直,上面長滿了刺。
4、教師小結:葉子、花、果實、莖,可以介紹它們的形狀、顏色、味道以及給人的感覺等,要有順序的觀察,突出重點。
5、交流觀察記錄表。
指名匯報,展開敘述,師生互動。
6、動手寫作:出示寫作要點觀察植物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抓住葉、花、果實、莖的特點來寫,從形狀、顏色等多方面進行具體描寫,還可以恰當的運用擬人、比喻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