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教學計劃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參考優秀的教學計劃范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一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愛梅、詠梅,還擅長畫梅。(出示圖片)他就是王冕。(出示資料)王冕,元代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梅花屋主”。他能詩,善畫,兼能刻印。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著有《墨梅圖題詩》《竹齋集》等。
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他題在《墨梅圖》上的一首詩,也叫“題畫詩”。(出示古詩)詩的題目是——《墨梅》。
1.請大家讀讀這首古詩,最少讀三遍:一讀字正腔圓,讀正確;二讀有板有眼,讀流利;三讀注意節奏和重音,讀出詩味。開始!
2.老師也來讀一遍,請你聽聽你讀對了嗎?師讀。
(出示詞語)洗硯池淡墨痕滿乾坤,請跟著老師讀一遍。
(出示)“乾坤”就是天地、人間。
(一)品“淡墨”
1.孩子們,看,這些是盛開的梅花(課件:幾幅盛開的梅花照片)這些梅花顏色鮮艷,真是太美了!而王冕一生最愛畫的卻是墨梅(出示《墨梅圖》),這是他晚年時的巔峰之作——《墨梅圖》。
2.你看,畫中的這棵梅樹就長在詩人家洗硯池邊,(出示“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一起讀。我們看到整棵梅樹上的花朵怒放枝頭,淺淺的、淡淡的。來,讀出這墨梅的顏色淡。我們還看到梅樹上花開得很茂盛,很多,一朵朵、一簇簇。來,讀出花多的樣子。
3.詩人筆下的梅花痕跡很淺,顏色也不夠驕艷……但仔細再觀察,你會發現:這株梅花,雖只用淡墨畫成,但姿態優美,枝干挺秀,顯得那樣與眾不同,讀!雖沒有艷麗的顏色,但穿插有致,花朵淡雅,顯得那樣清雅脫俗!讀!
這株墨梅素潔、淡雅,有一種特別的、不俗的美……。
(二)品“清氣”這淡淡的梅花就是這樣生長著。三九嚴寒的季節里,依然怒放枝頭。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但這樸素淡雅的梅花,(出示三、四句)卻不要人夸一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1.人們一般認為什么顏色好呢?通常是粉紅、鵝黃、玫瑰紅……五彩斑斕、炫麗多姿的色彩。
2.可這墨梅的顏色卻很淡很淡,但它的香氣卻一絲絲一縷縷地飄散開來,飄滿周圍的世界。這個"清氣"到底是怎樣的梅香呢?是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清淡的、清雅的香味。
請你試著把自己聞到的感覺讀出來——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好一株氣清的梅樹呀!這梅花的香氣把宋代詩人王安石也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讀:
梅花宋王安石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這清幽淡雅的香氣彌漫在天地間,一個"滿”字就把香氣無處不在、無人不知的感覺寫了出來。請讀出這種特有的梅香。(出示三四句)。
(三)品詩人。
2.了退隱山林。他經常譏諷元朝統治者,險些入獄。后來,他被迫隱姓埋名在家鄉蟄居,白天種粟鋤豆、灌園養魚,晚上讀書寫作、吟詩作畫,過著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
答應求畫可以得到金錢,選擇做官可以得到權力。但這些對于王冕來說都是浮云,一個“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對名利的淡泊。他不正像——“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3.此時此刻,你眼中的“清氣",還只是梅花的香氣嗎?不是的,它已經是(出示)一種氣節、一種氣度、一種骨氣!王冕是元末明初時候的人,距今已有650多年了,可他的這首《墨梅》至今還被人所記得,被人來吟誦,這不就是一——“只留清氣滿乾坤”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歌詠懷,詩言志”。王冕一生不愿巴結權貴,不愿追名逐利,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一樣孤芳自賞。正如他所說(出示):“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看來,作者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這首詩看似寫梅,其實是寫人啊!孩子們,現在你明白作者為什么畫“墨梅”了嗎?到這里,我們才真正讀懂了墨梅,讀懂了王冕。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這里我們也可以說:“畫如其人,詩如其人!”是的,墨梅沒有紅梅俏麗,沒有白梅冷艷,但它素潔高雅,梅香充滿人間,是那樣低調、不張揚。王冕就像梅花一樣淡泊名利,孤芳自賞,一身正氣。這正是王冕一生追求的志向。請你當一回王冕,把這種情懷、這種志向詠出來!讀——“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這就叫——“潔身自好”。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冬,她傲霜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為芬芳。因此,一朵朵梅花在詩人的筆下凝成了一個個有靈魂、有骨氣的人。讓我們把冰清玉潔的墨梅,把淡泊名利的王冕深深刻在心中。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二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需要別人夸艷麗的顏色、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借梅自喻、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品詞析句、賞詩中描繪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體會詩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呢?教學中、我設計個三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多角度的誦讀中進行不同層次的品味。
一、認識梅花。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始、與學生聊梅花、交流收集到的梅花資料、給學生呈現出梅花潔白、堅韌的第一印象。
二、了解詠梅詩句。課外的資料搜集與課內學習相結合是我這堂課的一個主要特點。我在課前讓學生搜集各種與梅花有關的資料。由于有了上學期的基礎、學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資料的要點、搜集到的資料內容豐富。這也給進一步的課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而這也我學完這首詩以后最想達到的目的之一。
四、小結全詩、銘記“國魂”。根據板書進行小結、使學生對文本加深印象、巧用梅花“國魂”的美譽、將梅花堅韌的形象深深地烙在學生的心里。
上完這首《墨梅》、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反思、最大的感觸是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還很膚淺。
一、當有學生提出“淡墨痕是否就是指王冕家的梅樹被洗硯池里的墨汁染成墨色?”這一問題時、我的引導顯得粗略、模糊。教學過后才通過資料了解到“洗硯池”是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王冕家是否就有這么個“洗硯池”、無從考究、但可以明確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如此精彩有趣的典故、若當時能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教學便會更充實一些、厚實一些。
二、自己對題畫詩的了解還不夠、沒有抓住題畫詩的特點來為教學服務。教學時如果能借助“畫與詩的結合”來理解詩意、特別在帶領學生品讀理解“朵朵花開淡墨痕”這句詩時、若能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回到畫中去、由畫即詩、教學效果肯定也會上一臺階。
三、在突破“詩人借梅自喻、抒發高尚情操”這一教學難點時、僅僅只是為學生呈現一個簡單的故事、預想從故事中就能體現詩人品質的方式顯得太膚淺。其實、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類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并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摒棄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以作畫為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課堂中、我就沒有涉及到詩人如此坎坷的生平、錯過了很好的利用教學資源的機會。
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整節課還有許多缺失。但通過執教《墨梅》一課、我也深刻地體悟到教師只有深入解讀文本、多層次、立體化的解讀文本、充分利用各種可用資源、才能使課堂真正豐滿、使學生充分理解文本、使教學更為有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三
教材簡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此詩最大的特點是托物言志。詩先在一、二行描繪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兩行寫墨梅的志愿,一個外表雖然并不嬌艷,但內在氣質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學情分析:
學生生活在21世紀,王冕生活在遙遠的元朝時期,雖然學生和詩人有距離,但人性是相同的,人的心靈的情弦就是對話的平臺。在學生讀中感悟,讀中體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關鍵詞“淡”、“滿”,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空,讓學生借助文本和資料自讀、自悟,讓教師、學生和作者三者的心靈和諧交融,情感達到共鳴。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3.在詩畫的感染下,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體會詩人卓爾不群、超凡脫俗的氣節和人品。
5.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音樂、資料。
教學難點: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體會詩人卓爾不群、超凡脫俗的氣節和人品。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贊頌梅花的詩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元朝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王冕的作品。還記得《王冕學畫》這篇課文嗎?回憶一下。(板書作者、詩題。讀課題)。
2.墨梅指什么?猜一猜課文可能會寫些什么嗎?
3.咱們趕緊去讀一讀古詩吧。
二、初讀詩歌。
放聲自由朗讀詩歌,注意:將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看看讀完古詩后你會有什么疑問。(多讀幾遍)。
(一)朗讀:1、指名讀,正音:乾坤2、齊讀。
(二)質疑:
1、讀完詩歌后,你有什么疑問?
三、品讀解疑。
咱們靜下心來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批注,自己用多種方法弄懂詩句的意思,可以查字典,可以聯系上下文,還可以和同桌小聲討論一下,實在不明白的地方就作上記號。
(一)一、二行詩。
1、解詞。
(1)指名讀一、二行詩句。
這兩行詩里有沒有不懂的字詞?
洗硯池:洗毛筆、硯臺的池塘。傳說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2)理解詩句:誰能說說這兩行詩句的意思。(板書:淡)。
(3)感受意境:再讀讀詩,邊讀邊想像:在這小小的洗硯池邊會是什么樣的美景?指名說。
2.看課件賞畫。師敘述:這幅《墨梅圖》畫的是橫向折枝墨梅,枝干舒展挺秀,構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新俏麗,生氣盎然。雖然只用了淡淡的墨色輕染“淡墨痕”,卻把梅花含笑嬌俏的樣子生動地刻劃出來。
3.指導朗讀(“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師點評。男生、女生讀。
(二)三、四行詩。
詩人為什么特別愛這樸素淡雅、端莊秀美的梅花呢?指名讀三、四行詩句,師引讀。
1、釋句: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話的含義。
是啊,它并不希罕人們夸獎它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滿在天地之間。
(師小結并板書:滿)。
齊讀整首詩。
2、梳理質疑:王冕在自己屋子的周圍種了一千多棵梅樹,題為“梅花屋”。他為什么這樣喜愛梅花,這樣喜歡畫墨梅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得走近王冕。
(1)課件介紹王冕資料。
(2)此時,讀了后兩行詩,你有什么感受?議一議,讀一讀。
(預設:或體會到他對統治者無情的諷刺;或體會到他考進士屢試不中,滿懷憤郁;或體會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又或品悟出他歸隱家園、怡然自得的那份閑逸……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師小結:詩中,一個“淡”字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于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蕩,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分外的耀眼!“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現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卓爾不群、淡泊名利。(板書:卓爾不群)。
(3)同學們,超凡脫俗的梅、堅貞不屈的竹和傲然挺立的松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愛思考的你們想一想歲寒三友象征著什么呢?趕緊再去讀一讀書,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指名讀。
(4)有同學會背了嗎?那我們和上音樂吟誦一下,配樂背誦。
四、拓展積累詩句。
1、說起梅花,人們贊頌它的詩句太多太多,老師摘錄了一些。
齊讀。
2、你最喜歡哪句詩,能大聲讀給我們聽一聽嗎?
五、書寫。
這首詩言美、情美、意境美。現在我們就工工整整地把這首詩抄寫下來,讓我們在優美的文字和音樂中,感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吧!
六、欣賞學生作品,點評。
教學反思:
一、古詩教學中的人性光輝。
此詩語言凝練而優美,意境深遂。詩句的字里行間流露著詩人的情感。我力圖挖掘古詩中蘊含的美好人性,以此喚醒和培植學生心中的情感。借助資料、畫面讓學生感受詩人與梅花風格的統一。
二、古詩教學中的個性化解讀。
語文教學應當是一次次生命對話,是孩子們內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們個人見解和智慧的展現。因此,在古詩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王冕的了解談對詩句可能不一樣的感受,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三、古詩教學中的美的體驗。
學生縱情品讀古詩后,這里讓他們靜下心來抄寫古詩。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形成一個落差,變大聲讀出情感為靜心體驗情感。此時,學生的心理情態是一種迫不及待地想書寫、想抒發。以此教師將情感的渲泄與語言的積累融為一體。
評析:
教師立足人性,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空,讓學生借助文本和資料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感悟、讀中抒發,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體現三個維度的有機融合。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課堂,更是不斷追求真善美的課堂,教師在教學此詩時,讓學生通過注釋和資料加深對詩人王冕的認識,交流自己所品出的詩人的內心情感,在這樣的課堂里,教師和學生進行著對話,這里的對話,是師生都敞開心扉,人格對等的精神交流,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欣賞、評判,是學生張揚個性的一種自我超越,這是智慧碰撞、情感相融的結果,教學因此而涌動著生命的靈性。有著特殊體載與題材的古詩教學又何嘗不是這樣,只有當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激qing四射的時候,學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才能在吟誦、賞畫、積累、書寫當中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四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4.創新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品格。???。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常聽人說起歲寒三友這個詞,誰愿意告訴老師歲寒三友具體指什么?
2、你們見過梅花嗎?(出示圖片)。
3、都說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贊梅,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們一起來體味那絕美的詩篇。
4、板書課題。(出示古詩)。
二、初次朗讀詩歌,解決生字新詞。
1、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
2、小組討論交流,自學字詞。
3、出示字詞,檢查自學情況。
三、熟讀詩歌,理解詩文。
1、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學生交流后老師點擊重點問題學生讀一遍)。
2、好,帶著這些疑問大聲朗讀詩歌。
3,小組討論古詩意思。
4,匯報交流詩意。
5、引導分析墨梅特點及精神。
6、詩人真是光贊美梅花嗎?他為什么要做這首詩呢?出示作者的資料,學生讀一讀。交流做詩的原因及目的。
7、認真欣賞圖畫,說說你對他的理解。
8、再讀詩歌,體會感情。
四、回顧反思:
1、“歲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樣的精神:
(明確:“竹”是有氣節,象征詩人“任而東南西北風”的氣概;松:不畏風霜,生機勃勃,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梅:超凡脫俗,象征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2、請學生說說“歲寒三友”對自己的啟示。
五、布置作業:1、默寫古詩。2、積累與梅花有關的古詩。
六、課堂總結。略。
七、板書設計:略。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五
我任教的班級是一個語文基礎較好的孩子。這個班級的孩子從三年級開始,我就開始訓練他們的朗讀能力,培養他們的自學預習能力,讓孩子多積累,多閱讀。所以在教學《墨梅》一詩時,我想讓語文課堂體現開放襟懷,把課外的相關知識引進課內,使古詩的教學變得“充實”“厚實”起來。所以我在課前預習時讓學生搜集各種與梅花有關的資料,有詩人的背景資料,有關于梅花的詞語、名句積累,還有描寫梅花的詩詞……將課外搜集的資料與課內學習相結合進行教學,給語文的課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教學板塊一:欣賞美圖,激趣揭題。
1、欣賞一組梅花圖。(出示課件)。
2、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贊美梅花。(生自由說)。
3、出示一組贊美梅花的詞語讓學生誦讀。
4、介紹詩人,揭示詩題:
5、看著這幅畫,想想詩的題目“墨梅”是什么意思?水墨畫的梅花。
過渡語:這幅梅花圖與我們先前看到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呢?(生答師板:艷麗、淡雅)王冕為什么會喜歡這種淡雅而不艷麗的梅花呢?相信大家學完這首詩就會明白啦!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梅花、贊美梅花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自然地引出詩人,揭示課題,并結合出示的墨梅圖解題、質疑,水到渠成地進入新課的學習。這樣的開頭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教學板塊二:自讀古詩,自主質疑。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質疑(出示要求)。
(1)用“/”劃出古詩的停頓,按照停頓將詩讀正確,讀流利;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用“?”標出。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學有目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質疑能力。)。
教學板塊三:匯報交流,讀懂詩意。
1、匯報交流,指導誦讀。
(2)有時我們可以根據個人感悟來進行個性化的誦讀,讀詩也是一樣的,要讀出我們自己的味道。如果我想要表現王冕很自豪地說這棵梅花樹是他家的,就可以重讀哪個詞語的讀音(示范)……想要表現每一朵花就要重讀哪個詞語(指名讀)……(讓學生自由練讀處理重音)再指名2個讀。
(3)這樣你會填空式地讀,據詩意選擇詩句讀……。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達到熟讀成誦這一目的,并滲透對詩意的理解,從而完成教學目標1)。
過渡語:啊,真了不起!大家都會背誦啦!
2、設問質疑,引導理解。
現在,老師還想考考大家,看大家是否真正明白了這首詩中的一些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請仔細聽題:
(1)、誰知道王冕畫的這株梅花生長在哪里?你是從哪里知道的?(看課文,圈畫理解詞語“吾家、洗硯池”,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出示課件)介紹“洗硯池”,這洗硯池明明是王羲之家的,王冕為什么說“吾家洗硯池”?(因為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感到很自豪想說八百年前和王羲之是一家,所以他說“吾家洗硯池”,同時王冕也是想說他要像王羲之學習)(出示課件)你知道硯是什么樣子的?(出示課件)有什么作用?(寫毛筆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數用石做成,)請看:這是不同形狀的硯,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的“四大名硯”。“硯”是這首詩的一個生字,你們看,這是“硯”字不同字體的寫法,它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字。(出示課件)教學觀察示范寫“硯”,再練習正確書寫。
(3)、王冕為什么只用淡淡的墨痕來畫梅花呢?板書:清氣(看課文,重點圈劃理解詞語“清氣、滿、乾坤”,為什么這兒的“流”字不用“留”?(書寫)。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設問學生回答的形式,檢測學生自主解疑的效果,完成教學目標2)。
老師小結:古人以詩言志,大家看在這首詩中王冕在哪里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詩的前兩行是寫什么?(是直接描寫梅花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設問學生回答的形式,讓學生明白詩的整體結構,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教學板塊四:閱讀拓展,感悟詩情。
過渡語:王冕為什么說“不用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是表明詩人的志向呢?想要言什么志?請聽老師講幾則有關他的小故事,相信你就會明白詩人的心思啦!師講故事,提要求:讓學生認真傾聽并思考以下問題: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生自由答)。
“不用人夸好顏色”表達什么樣的志向?“只流清氣滿乾坤”表達什么樣的志向?(生答后師板書:淡泊名利、潔身自好)(指著板書小結:王冕借墨梅的“淡墨”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清氣”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4、老師小結:王冕曾說: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他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品格就是作者的人品。王冕借墨梅的品格來抒發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做: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講故事讓學生思考和交流,讓學生自主地感悟詩人的品質,幫助學生理解詩人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完成教學目標3和4的教學)。
1、學生與同學進行分享交流。
2、指名學生分享課前收集的有關梅花的詩詞。
師小結:下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研究一下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看看贊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來表明自己的的什么志向?今天的作業是:(教師出示課件)。
1.作業:自己動手畫一畫梅花,把它做成書簽,題上你喜歡的一首梅花詩,把它自己的好朋友!
2.將有關梅花的詞語和詩詞收集起來,辦一期以“梅花”為主題的手抄報。
3、老師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讀了有關梅花的詩詞,重點學習了王冕的題畫詩――《墨梅》,知道詩人王冕畫梅吟詩,不僅僅因為他――喜愛梅花,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梅花表達自己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像王冕一樣借“松、竹、梅”歲寒三友,來表達高潔的志向;借“泥土”來抒發自己謙遜的情懷;借“蠟燭”來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也可以學習梅花,像梅花一樣——潔身自好!像墨梅一樣——只流清氣滿乾坤!
最后老師想將歌曲《紅梅贊》送給大家,衷心地希望大家像紅梅一樣堅強不屈,像紅梅一樣放光彩!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閱讀,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并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豐厚我們的語文課堂,將語文學習向課外延伸,完成教學目標5的教學)。
板書設計:
題畫詩。
墨梅淡墨清氣托物。
王冕淡泊名利潔身自好言志。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墨梅》。
2.學會“硯”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感受古詩的意境,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4.積累關于梅的詩句,感受古人對梅的情結。
理解古詩的詞語,并說說詩句意思。
感受古詩意境,體會作者貞節自守的感情。
1.(幻燈出示課題,播放音樂《梅花三弄》)伴隨著這首古樸典雅的古箏曲《梅花三弄》,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墨梅》。
2.作者王冕,簡介作者。(幻燈)。
3.一讀:自由讀詩,反復讀,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通讀順。
指名讀,講解生字讀音“硯”,“乾坤”
二讀:光把詩的字音讀準還遠遠不夠,還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讀出節奏來,讀出味道來。再指名讀,注意速度。
三讀:師生合作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我讀。味道出來了。再換讀。
老師讀題目,作者,生讀全詩。
2.質疑:有沒有什么不懂的?
(介紹題畫詩。)這是一首題畫詩,題畫詩,就是在中國畫的空白處,往往由畫家本人或他人題上一首詩,抒發作者的感情,詠嘆畫面的意境。從而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比較熟悉的蘇軾的詩《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就是一首題畫詩,只不過這是蘇軾描繪的是惠崇和尚的畫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這株墨梅的?
讀一二句。在哪兒?理解“洗硯池”(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邊練習書法,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這里借用這個典故而成“洗硯池”)。
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黑色,沒有濃妝艷抹,沒有鮮艷的色彩)“痕”進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極點,簡直若有若無,使人對其產生了輕靈飄逸的感受。
讀三四句,說意思。“清氣”“乾坤”
說全詩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詩里,再詩讀,是不是詩味更濃了?
板書:墨痕——淡(清雅素淡)清氣——滿。
2.(幻燈回《墨梅圖》)《墨梅》中的梅花個個清雅素淡、冰清玉潔,可有人卻說:“王冕,你不去畫嬌艷的荷花,只畫這素淡的梅花,哪里還會有人喜歡你,還會喜歡你的畫呀!”于是王冕就給這畫題上了詩,也給了回答,你能找到嗎?(為什么不畫富貴的牡丹、艷麗的挑花和豐腴的海棠花?為什么不畫粉色白色紅色的梅花?)。
3.為什么不畫得鮮艷奪目一些呢?(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梅的顏色好不好看?我們來看一看。
再看曹雪芹的。(有好顏色卻刻意不畫,墨梅與那些紅梅、白梅相比,顯得多么與眾不同,她不靠鮮艷的顏色來取悅別人,她只想讓——清新的香氣充盈在天地之間)。
(2)與墨痕的淡相對的,是清氣的——(滿)。
拓展寫“香”的詩:愛梅的詩人多,贊梅花之香的詩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現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來——當花瓣離開花朵,暗香殘留。
(只不過暗香一詞也并非詞作者原創)。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和靖《山園小梅》(在靠山的花園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紛紛飄落,這時,園中的梅花卻依次開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獨占花園。青山腳下,小園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見底,潭邊有梅一簇,梅枝橫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輝。每當夜幕降臨,月灑青輝,晚風襲來,梅香四溢,滿園芬芳。)。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花開,芳香便傳遍天下。)。
(3)這么多人鐘情于梅花的清香?在這里吸引文人墨客的僅僅是香氣本身嗎?香氣還代表什么?(繼續出示詩句:堅強品格、高貴氣節、勤奮、刻苦、高潔、脫俗)。
為什么不兩全其美?
(色——外表,氣——內在,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鐘情于梅花的精神)王冕獨愛梅花的清香,以至于放棄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澤,而選擇以“淡墨痕”來畫梅,目的是為了突出——香氣,清香。
4.感受“人”
同學們,王冕一生寫了無數詠梅的詩,以這首《墨梅》最為有名。他筆下的墨梅有著它獨特的淡雅和清香。
(自喻,他不在乎“顏色好”,一指梅的顏色,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來夸獎梅花的顏色艷麗,暗指名譽、錢財、地位,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溢在天地之間,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這種借助事物表達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你還知道這樣的詩嗎?(石灰吟、竹石)。
5、小結:就是由于王冕這種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這素凈淡雅超凡脫俗的墨梅。讓我們再讀讀這首詩,讀出梅花的高潔,讀出王冕的高潔。
四、拓展延伸,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嚴寒,冰肌玉骨,人們喜愛它的形態,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來,有許多關于梅花的詩。現在我們來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國文化中被賦予了很多的性格和含義,梅花的大紅大紫是從宋朝開始的,當時有所謂的“詠梅兩千卷”。當然,捧紅梅花最不遺余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鶴子。在古詩中,以梅為題的詩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嘆國恨。
古往今來,國家興亡,民族榮辱,百姓悲歡,最牽動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這種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發傷感之情的橋梁。南宋詩人劉因的'《觀梅有感》就是這類題材的代表作。
前兩句寫東風把戰場上的灰塵吹落了,意思是說南王朝已被元軍消滅,戰爭已經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隱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實際懷念的是南宋朝廷。后兩句寫作者想象南宋滅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鄉,自古聞名,蘇杭更是封建時代的繁華都市,晚唐詩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句。但現在國家已經滅亡,江南當年的繁華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戰爭所帶來的滿目瘡痍、生靈涂炭,使作者在再也沒有閑情逸致欣賞梅花了。
劉因是跨越宋元兩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興亡、江南興衰的過程,他在《觀梅有感》中,以梅為載體,抒發自己對江南的懷念和對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詩,陸游。
(三)以梅寄閑情。
(四)借梅訴鄉情。
1.課外自學《竹石》。
2.自由組合,出一期“梅花贊”的手抄報。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七
一、設計理念:
以讀為本、為學生創設與文本對話的空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理解詩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節課我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根據理解需要,我設計了自讀、默讀、引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讀貫穿于我的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僅僅領悟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們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產生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了語文的教學本色。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是我國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現了他卓爾不群的氣節與人品。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此詩淺顯易懂,同時又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讀時瑯瑯上口,全詩共有4句話,可以說是短小精悍卻富有哲理。
三、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
2.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4.背誦并默寫古詩。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感受詩情畫意。
難點: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五、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示范朗讀法、分角色朗讀。
六、教學策略:分角色朗讀、引讀等。
七、教學課時:一課時。
八、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據題質疑。
1.大家喜歡梅花嗎?老師帶來了幾張漂亮的梅花圖,一起欣賞,好嗎??。
2.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
(二)解讀詩題,自主質疑。
1.同學們看這個題目,從字面上看,誰能告訴我“墨梅”是什么意思呢?(黑色的梅花)。
2.我們知道世間有紅色的、白色的梅花,怎么還有黑色的梅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課件出示古詩)下面請個同學來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聽他的聲音怎么樣,字音準不準。(指名讀。)。
4.齊讀。
(四)賞畫品詩,感悟詩意。
1.【出示墨梅圖】這就是墨梅。欣賞一下,你看,墨梅給你什么樣的感覺?說說自己的感覺。
預設:
(我覺得看起來它的顏色淡淡的,不像我們平時所看的梅花是粉紅色的、白色的特別漂亮。它只是平平淡淡的灰色和黑色。)那么這首詩,在吟誦墨梅,你說他在吟誦墨梅的什么呢?看出來了嗎?找找關鍵字。
2.指導朗讀:
就是一種很淡雅的感覺。這是一種美,只不過這種美不俗氣,是一種脫俗的美。誰能把這種淡雅的感覺讀出來?頭兩句自己練一練,讀出淡雅的感覺來。(生讀)。
3.引讀:
是啊,看著畫上的墨梅,王冕情不自禁地吟道:“吾家洗硯——”。男生讀。
看著這畫上的墨梅,妻子情不自禁地輕輕吟道:“吾家洗硯——”。女生讀。
王冕的朋友們看到畫上的墨梅,也情不自禁輕輕吟道:““吾家洗硯——”。齊讀。
(五)了解作者,體會品格。
過渡:詩人如此鐘愛梅花,他想借梅花表達什么呢?說到這里,我們有必要來認識一下詩人王冕。
2.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這里還有一些關于王冕的小故事,想不想聽?想不想?那可要聽仔細了!看看故事中的王冕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出示故事)。
3.故事中的王冕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板書:潔身自好)。
5.你還能想到哪些成語來形容他?老師也想到了一些成語來形容王冕!(出示:鄙視流俗、貞潔自守、淡泊名利、高風亮節)。
6.透過這首詩,詩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流露出了詩人的心思?表現了他什么樣的情懷?
7.引讀:
王冕他潔身自好,不就像他寫的《墨梅》當中的(引讀前兩句)――。
王冕他卓爾不群,不就像他寫的《墨梅》當中的(引讀后兩句)――。
8.現在你能說說,這里的清氣僅僅是梅花的香氣嗎?(回答是肯定的,這香氣還指詩人的正氣、傲氣、骨氣)。
9.同學們,王冕特別愛梅花,聽說他在他的屋子周圍種了一千多棵梅花樹,到處都是,他給他的屋題名為“梅花屋”。下面同學們閉上你的眼睛,讓我們在音樂中展開想像的翅膀,想像你在梅林,在小道上,在洗硯池邊,在梅花樹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小結:詩句有了想象,詩句就有了形象,有了情感,有了分量。
(六)再讀背誦,感悟詩情???。
【出示】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你們欣賞王冕的做人態度嗎?佩服他嗎?那就試著讀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引讀:
王冕喜愛梅花――(指讀前兩句)。
我們敬佩王冕,他――(指讀后兩句)。
想把這么好的古詩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嗎?那就把它背下來吧!
【設計意圖: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七)回顧全詩,總結升華。
1.很高興,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題畫詩――《墨梅》,知道詩人王冕畫梅,吟詩,不僅僅因為他――喜愛梅花,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梅花表達他的高貴品質――潔身自好。相信大家已經牢牢記住了王冕的這首題畫詩吧!(齊背――《墨梅》)。
2.我們喜歡梅花,就要學習梅花,像梅花一樣——潔身自好!像墨梅一樣——只流清氣滿乾坤!
(八)布置作業:
課后希望同學們自己動手畫一畫梅花,把它做成書簽,題上你喜歡的一首梅花詩,把它自己的好朋友!
板書設計: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八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背誦訓練,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品質指導實踐,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課堂中,我逐步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分句品讀,隨機搭建朗讀擂臺,調動學生有感情朗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客觀地相互評價,使得學生朗讀情深意切,十分投入。隨著對詩句的感悟,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生的體驗不僅使他們感悟了教材,促進了朗讀,而且豐富了教材的內涵,是對教材的提升和發展。從這堂課的切身體驗和課后的深入反思中,我認為新課標的課堂應該是讓學生牽著老師走。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九
1.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2.能力目標:能憑借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齊讀詩題。
2.提問: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二、看詩句,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或錄音讀。
2.學生細讀詩,借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疑。
3.指名讀。讀出韻味和節奏。
4.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講解詞語時順便講“錘”、“焚”的寫法,指導寫字、描紅。)。
5.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
6.動畫顯示石灰的形成。
7.見到此情此景,作者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討論交流。
8.再讀詩句,談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
三、朗讀指導,領悟詩情。
1.詩中哪些詞突出了石灰的高貴品質,我們朗讀時應怎么讀?
3.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討論。(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志向。應用高昂、堅定的語氣讀。)。
4.情感朗讀,賽讀。
5.齊讀。
四、拓展延伸。
1.總結古詩。
石灰由于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而于謙呢,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可見,《石灰吟》就是于謙自己一生的寫照啊!
2.于謙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不信,我們再來看一首:
詠煤炭。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此詩借物詠志,詩中句句贊頌煤炭,實際是句句抒寫自己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懷抱。“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烏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陽和”,原指和暖的陽光,這里指煤炭的熱力。“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兩句意為:開鑿出來的煤炭,藏蓄著巨大的熱力。“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燒像火炬,使人感到無限溫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變得很明亮。“鼎彝”指帝王宗廟的祭器;“鐵石”,古人認為煤炭是鐵石變的。“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這兩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國家社稷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為國家做貢獻。最后兩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愿意盡最后一滴血、一份熱,為人類造福。
五、總結學法。
1.學生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
2.老師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六、作業。
1.收集有關于謙的故事。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詩。
一、照樣子,認真寫,再組詞。
錘鑿焚。
()()()。
二、照樣子,寫詞語。
東西南北春夏秋冬____________________。
千磨萬擊千變萬化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連一連。
《夏日絕句》于謙清咬定青山不放松。
《竹石》李清照明生當作人杰。
《石灰吟》鄭燮宋要留清白在人間。
四、結合詩句,解釋詞語。
五、默寫《石灰吟》,并寫出詩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讀下面的詩句,試著理解詩的意思,再背下來。
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石灰吟《夏日絕句》《竹石》《石灰吟》教學設計教學教案設計(s版六年級上冊)]。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
1、認識2個生字硯、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借助注釋、結合圖畫、展開想象,理解詩句地意思,感受詩人鄙薄流俗地情懷和他不向世俗獻媚地高尚情操。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一課時。
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一起來體味那絕美的詩篇。
二、初步感知。
引導學生回憶《王冕學畫》的內容;朗誦詩歌,熟讀成誦。
三、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
e.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
3、朗讀全詩。
四、拓展訓練: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梅花的詩句,繪畫作品。
五、回顧反思:
“歲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樣的精神。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一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全詩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能夠知道古詩的意思。
3、背誦古詩,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1、能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并體會詩在寫作上的特點。
在教學《墨梅》這首詩時,我準備以讀為本、為學生創設與文本對話的空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理解詩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節課我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根據理解需要我設計了自讀、默讀、引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讀貫穿于我的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僅僅領悟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們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產生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了語文的教學本色。在理解古詩時,我先讓學生自己理解詩句中重點詞的意思,并在此基礎上逐步理解整首詩句的意思。
(一)導入古詩,激發誦讀的情趣。
1、同學們,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誦讀過許多古詩,大家可以隨意地吟出一兩句嗎?
2、在剛才同學們吟頌的古詩中,詩人或是借物抒懷,或是托物言志,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感情、遠大的志向、高尚的節操。古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詩言志,歌詠懷。”在古詩中就有不少以詩言志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3、請一位同學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借助課后生字表和工具書朗讀古詩,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2、出示兩首古詩,請學生朗讀,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1)重點指導學生讀準下列詞語:洗硯池、乾坤。
(2)注意指導學生朗讀古詩時正確地停頓,體會古詩的音律美。
3、通過自主學習,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書和古詩方面的書籍資料自學這首古詩,對自己認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詞進行注解,標注在書上空白處。
(2)同桌進行交流、討論,相互幫助,大致說說古詩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難的地方,做上記號。
4、學生匯報學習收獲,教師重點檢查對“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學生再朗讀古詩。
(三)品析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懷。
1、學了這首詩,你還有什么疑問?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歸納梳理學生的質疑。
3、提問:詩人贊美了墨梅怎樣的品格?他又借此抒發了自己怎樣的情懷呢?
出示《墨梅圖》:畫面上橫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畫上題詩:“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畫相配。
(1)看了圖畫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與“顏色好”的意思了嗎?
(2)再讀讀詩,看看畫,你聞到了墨梅的氣息了嗎?
(3)對“清氣”一詞,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氣”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達了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清氣”呢?
5、三首古詩,三位詩人,你找到了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了嗎?
6、你最為欣賞的是什么?再用誦讀的方式來表達表達。
(四)出示古詩,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首托物言志的古詩,請同學來背誦。
2、你們還知道這樣的古詩嗎?出示幾首托物言志的古詩作為欣賞和積累。教師誦讀。
《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馬詩》(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寒菊》(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有興趣的同學可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了解詩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學會“硯”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拓展學生知識面,了解其他描寫梅花及托物言志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誦讀古詩,體會情感,感受美感,領悟方法。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冬天里,許多花都凋零了,唯有蠟梅花傲放枝頭。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梅花圖,請看——出示《墨梅圖》,這是一位畫梅高手的代表作,是他為朋友良佐畫的。你覺得這是一株怎樣的梅花,用一兩個詞語來說說。
老師送你們幾個詞語,讀,出示:枝干挺秀樸素淡雅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師:同學們,我們要上課了,準備好了嗎?好,上課。
1、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有關梅的詩,板書:梅,這梅花可不是一般的梅,它很特別,叫墨梅。(板書:墨)(生跟老師一起寫,指導寫法:上面一個黑,下面一個土)齊讀課題。
2、解詩題。(墨梅就是用水墨不用顏料畫成的梅花。)。
(指著《墨梅圖》)這首詩就寫在剛才那幅畫上,我給它取個題目叫。
“題畫詩”。(板書:題畫詩)。
3、你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嗎?對,就是著名的書畫家——王冕。(板書:王冕)。
4、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近王冕,走進這首《墨梅》。
1、要學好詩必須先要讀好詩。請大家將詩好好地讀上幾遍,做到字正腔圓,通順流暢,讀出節奏,讀出詩味來。
2、誰來把詩讀準確?指名讀。
相機指導“吾”的讀音,跟老師多讀幾遍。理解“吾家”就是“我家”
“乾坤”的讀音,理解“乾坤”就是“天地,人間”
評價學生:你能把每一個字讀準確。
評價學生:你不僅讀準了字音,還讀出了節奏!
評價學生:字正腔圓,你讀出了節奏!
標出節奏,再齊讀。
3、你讀得有板有眼,你讀出了節奏,我們一起學著他的樣子一起讀好這首詩。(齊讀)。
(1)給學生時間思考。
(2)練說,指名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一)預設1:長在我家的洗硯池邊,讀“吾家洗硯池頭樹”。
預設2:我看到了整棵梅樹上的花都開放了,淡淡的花朵怒放枝頭。(抓住淡墨梅)。
評價:是的,這是一株顏色很淡的梅樹。你來讀出這墨梅的`顏色淡。(生讀)。
預設3:我看到梅樹上花開放了而且開得很茂盛,很多。(抓住“個個”)。
評價:此時的梅花不僅顏色淡,還很多啊。你來讀出花多的樣子。
預設4:這是一棵枝干挺秀,穿插有致,花朵樸素淡雅的梅樹。
評價:仿佛讓我看到了一棵姿態優美,樸素淡雅的梅樹。好,你來讀。
師總結引說:花開時那花兒的顏色(不濃艷),就像(用含著許多水的墨汁點染上去)一樣。既沒有(桃花那樣嬌艷),也沒有(杏花那樣如霞般粉紅)。它就是這樣的樸素淡雅。(板書:色淡)。
這淡淡的梅花就是這樣生長著,師引讀。
(二)在三九嚴寒的季節里,梅花依然怒放枝頭,讀:(出示)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但這樸素淡雅的梅花,卻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5、質疑:人們所謂的好顏色是怎樣的顏色?
(生說:粉紅、鵝黃、玫瑰紅、五彩斑斕等)。
(在交流中理解“清氣”,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并能用“清”來組詞,如“清幽、清淡、清雅”等來形容梅香。)。
師:你來把自己聞到的感覺,讀出來。(生讀后兩句)。
評價:好一株氣清的梅樹呀,梅花的香氣把你也深深地吸引了!(板書:氣清)。
評價:真不錯!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出示)。
7、這清幽淡雅的香氣彌漫在天地間,一個“滿”字就把香氣無處不在的感覺寫了出來。(在對話中體會“滿乾坤”中無處沒有,無人不知的意蘊。)。
(讀——只流清氣滿乾坤)。
8、同學們,交流到現在,誰來說說這株梅是一株怎樣的梅?(色淡、氣清)讀出這株梅。
(三)小結:同學們,王冕筆下的墨梅有著它獨特的淡雅和清香。此時此刻,墨梅肯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讓我們把它背出來吧。
9、背誦古詩。
過渡:王冕筆下的墨梅雖沒有紅梅的俏麗,也沒有白梅的冷艷,但它色淡、氣清,梅香充滿人間,此時你又覺得這墨梅怎樣?(低調、不張揚)。
2、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與“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預設生:王冕不虛榮,不追求名利……。
評價語言:是的,王冕就像梅花一樣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賞,一身正氣。
3、王冕就像梅花,他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板書:淡。
4、在這首《墨梅》中,詩人王冕也已經很明確地說出了自己的態度。引說“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要別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這就叫——“潔身自好“。
因此后人這樣來評價他,讀——“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
6、此時此刻,你眼中的“清氣”,還僅僅是梅花的香氣嗎?
“氣”是氣節,氣度,骨氣。
清氣是怎樣的氣節(板書:淡泊名利、潔身自好)。
7、你知道嗎?書上原來用的是“留”,現在用“流”,你覺得用那一個比較好?為什么?
流是流芳百世的志向。
你能當一回王冕,把情懷把志向詠出來嗎?
8、這首詩表面寫墨梅,其實講述的是自己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板書:言志)“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這正是王冕一生追求的志向,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
9、同學們,在王冕的另一首詩中,也流露出了他的這種品質。自由讀一讀《白梅》。
出示《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生讀,齊讀。
師:從詩中哪一句,你體會到了他的這種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氣節。
生:不同桃李混芳塵。
師:春天繁花似錦,許多花都在爭奇斗艷,而唯獨梅花寧愿讓自己置身于冰天雪地的林木枝頭,而不愿意像桃李那樣混雜在春天的百花之中。最后,飄散零落,成為塵屑。好,一起讀《白梅》。
9、讓我們把冰清玉潔的墨梅,淡泊名利,傲骨錚錚的王冕深深刻在心中。
(全體起立,配樂)吟誦《墨梅》。
其實,像這樣用托物言志的寫法的詩還有很多的。比如這一首;
出示:《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還有,出示:《青松》(陳毅)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2、積累關于梅花的詩和托物言志的古詩。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三
生字教學,預習古詩,學習《墨梅》,悟出學習方法。
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課題,導入。
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于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洗硯池。
千錘萬鑿。
焚燒。
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e.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想象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后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四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4、創新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品格。
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課件。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常聽人說起歲寒三友這個詞,誰愿意告訴老師歲寒三友具體指什么?
2、你們見過梅花嗎?(出示圖片)。
3、都說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贊梅,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們一起來體味那絕美的詩篇。
4、板書課題。(出示古詩)。
二、初次朗讀詩歌,解決生字新詞。
1、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
2、小組討論交流,自學字詞。
3、出示字詞,檢查自學情況。
三、熟讀詩歌,理解詩文。
1、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學生交流后老師點擊重點問題學生讀一遍)。
2、好,帶著這些疑問大聲朗讀詩歌。
3,小組討論古詩意思。
4,匯報交流詩意。
5、引導分析墨梅特點及精神。
6、詩人真是光贊美梅花嗎?他為什么要做這首詩呢?出示作者的資料,學生讀一讀。交流做詩的原因及目的。
7、認真欣賞圖畫,說說你對他的理解。
8、再讀詩歌,體會感情。
四、回顧反思:
1、“歲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樣的精神:
(明確:“竹”是有氣節,象征詩人“任而東南西北風”的氣概;松:不畏風霜,生機勃勃,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梅:超凡脫俗,象征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2、請學生說說“歲寒三友”對自己的啟示。
五、布置作業:
1、默寫古詩。
2、積累與梅花有關的古詩。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五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樣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身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身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能借助工具書自身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身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一、導入新課。
梅花歷來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一二年級時,我們讀王安石的《梅花》(齊讀)五年級時我們讀《雪梅》(齊背)這節課,我們讀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說到王冕,他還是我們家鄉人呢?(同學補充注釋處的內容)。
你對這個詩題“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身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而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王冕畫過許多幅墨梅,畫家不只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一首詩,幾句話,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畫的詩。
二、初讀古詩,讀準古詩。
1.齊讀,讀準確。
2.指讀,讀準確。
3.再讀,讀出節奏來。
4.讀出平仄變化來。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三、解釋古詩。
1.王冕畫中的這株梅花長在哪里?
2.為何把池子稱為“洗硯池”呢?(補充: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3.讀著這首詩,想著畫中的梅花,你看到這株梅花了嗎?喜歡這株梅花嗎?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詩:
“朵朵花開淡墨痕”
朗讀表示花開色淡如墨痕的樣子。
“只留清氣滿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處,聞到那香氣了嗎?(在對話中體會“滿乾坤”中無處沒有,無人不知的意蘊。)可這樣設置對話: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讀,表示梅花的香氣到處都是的情景。
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氣”,聯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梔子花的香,比較體會其中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并能用“清”來組詞,如“清幽、清淡、清雅”等來形容梅香。)。
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
朗讀表示梅香清雅的特點。
小結:這梅,色淡、氣清。
“不要人夸好顏色”
知道句中的“顏色”指梅花的色彩。
體會梅花品格的高貴、高潔,不在意他人的夸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讀,讀出梅花的特點,讀出自身對梅花的喜愛。
6.背誦古詩。
四、深入體會詩意。
2.交流,知道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不計名利的品格。
3.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詳見和件)。
4.讀著這些王冕的生平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與“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學們,王冕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潔的品性嗎?(不是的,他更是為了通過這首詩來表述自身的胸懷,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潔、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賞的性格。)。
7.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身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
8.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五、安排作業:
默寫古詩。
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墨梅教學設計(匯總16篇)篇十六
1、學會3個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學習詠物言志的'寫法。
一、導入。
1、憶古詩,激發興趣。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塊瑰寶,那么你都會背誦哪些古詩句呢?
2、憶學法,遷移舊知,為自學古詩做好鋪墊。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首古詩。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意境,悟詩情。
二、授新。
1、個人自學。
2、小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學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問題。教師深入小組,適當指導。
3、大組匯報。
學生按照剛才總結的學法,依次匯報。結合查閱的資料、結合插圖等等,尤其是對重點字意詩意,說一說、議一議,互動補充。
4、誦讀感悟。
在理解詩句含義、初步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先自由練讀,再指名糾正示范,然后再試讀。使得熟讀成誦,并能有感情的背誦。
(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學習《墨梅》的經驗方法的基礎上,自學并匯報這兩首古詩。
(三)寫法。
三、鞏固。
用不同形式背誦三首古詩,注意難寫易錯字和標點符號。
四、拓展。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詩,如《青松》(陳毅)、《梅花》(王安石)等。
1、讓學生在課前按照學法進行充分的預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詩一起交流,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在理解古詩詩意的時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釋,只要說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匯報的時候,形式不要過于單一、三首詩同一個模式匯報下來,要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匯報。
4、對古詩的朗讀練習還不夠到位,一定要保證充分的讀的時間,多讀、熟讀、有感情的讀、有感情的背誦。
5、朗讀、背誦古詩的形式也要靈活多樣。
6、可以擴展第二課時作為古詩背誦大賽,摘抄積累,模仿創作,激發學生對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