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確定學習目標和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一種規劃工具。請大家仔細閱讀以下教學計劃范文,并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一
《合在一起成新字》這課編排了一首兒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豐富的圖畫。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文來提高學生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我先范讀激趣: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我讀兒歌,學生聽后,對這首淺顯易懂的兒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要讀的愿望。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要讀兒歌首先要認識生字,接著讓他們圈一圈:拿出鉛筆,在兒歌中找一找不懂的圈出來,再拆一拆:請同學們拆拆看,這些字都由哪些字組成?借助游戲加深學生對字形的記憶,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從整體上認記了該課的生字。接著,指導朗讀:讓學生用小手指著字跟我讀一遍、兩遍、三遍,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能熟讀成誦。最后,有意識記:讓學生再跟著我把兒歌讀幾遍,邊讀邊注意圈出來的生字,使生字在多次反復中被認記。
中國文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圖像”文字。在兒童識字的初級階段,我覺得這種音、形、義綜合感知的辦法是一種很有效果的好辦法,能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識字興趣,非常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而且巧妙地把漢字學習和口語發展結合在一起。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會有意無意運用這種方法,圈圈連連,認識一些字。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二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的一首兒歌。教學重點是充分利用圖文,利用本課生字的特點,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識記生字。難點是兩個相同獨體字組成合體字時,左邊獨體字做偏旁形狀往往發生變化。“日”、“小”部首時形狀的變化。
新課標指出小學1-2年級要培養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新版教材指出:要初步向學生滲透漢字的造字規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律識字,激發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或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書中的'相應內容)先引導學生回憶圖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寫法。再以兩個獨體字為例讓學生結合圖與字猜測字的發音,如:雙人是從,跟從的從,從而使學生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戲激趣喜歡學習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悄悄話”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靜中思學;“碰碰撞”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動中樂學。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3)兒歌激趣感悟識記生字:
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講一講、編一編,在感悟中記憶并理解生字。
1.出示課件: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3.提出問題:一棵大樹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樹林的“林”可以怎樣寫呢?一片森林的“森”呢?(課件中演示兩個木合成林,三個木合成森)。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課件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1.找朋友:發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三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生:日月明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男:日月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完成。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四
通讀全文的目的在于將生字放回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識字真正為讀文服務,并且通過圖文結合扎實識字過程。
這一設計,將識字讀文有機融合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體驗到識字帶給自己成功的喜悅,與此同時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利用插圖,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從而初步感知漢字的造字方法、規律。
以學生為主,在游戲中,活動中自主識字,加強識字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為學生創設不同的識字環境,避免識字枯燥。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設計中努力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需要老師逐步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因此我注重教師的有效引導。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兒歌,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漢字的奇妙及造字的規律,積累識字的方法,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縱觀這節識字課的教學設計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以評析: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止為活動、變枯燥為生動,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得當,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用形象有趣的動畫演示了獨體字“日”“月”組合成“明”的過程,使學生初步感知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用課件、圖片建立了事物和詞語之間的聯系,使識字、學詞和認識事物巧妙融合。
新課程的識字課,設計了生動的語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言韻律感也很強。管瑩老師重視讓學生朗讀、誦讀,適當進行感悟語言和積累語言的訓練,而不是簡單地把生字抽出來,脫離課文進行枯燥的識字教學,把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語文感悟、語言訓練等有機結合。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特點:識字、閱讀能力不夠強的`情況,以學定教,采用范讀、自讀、齊讀、指名讀、同桌合作讀等多種的形式,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與漢字反復見面,鞏固識記。
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使識字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記憶變得生動而有趣,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圖文對照識字、語言環境中識字、“送字寶寶回家”等游戲活動,使識字活動由單一變得豐富,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生字的認讀、檢查也是形式多樣,如采用學生自己認一認、全班一起認一認、同桌互相認一認、教師重點查一查等多種形式,力求使識字教學面向全體,扎實有效。
識字教學的層次性主要體現在先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借助漢語拼音在語言環境中自主認讀,再借助拼音認一認、去掉拼音認一認,打亂順序認一認,回到文中認一認、做做游戲認一認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由這節課想開去,針對識字教學提出存在的問題,以期引發大家的思考。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五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內容分析: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的一首兒歌。教學重點是充分利用圖文,利用本課生字的特點,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識記生字。難點是兩個相同獨體字組成合體字時,左邊獨體字做偏旁形狀往往發生變化。“日”、“小”部首時形狀的變化。
三、教學思路:
新課標指出小學1-2年級要培養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新版教材指出:要初步向學生滲透漢字的造字規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律識字,激發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或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書中的相應內容)先引導學生回憶圖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寫法。再以兩個獨體字為例讓學生結合圖與字猜測字的發音,如:雙人是從,跟從的從,從而使學生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戲激趣喜歡學習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悄悄話”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靜中思學;“碰碰撞”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動中樂學。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3)兒歌激趣感悟識記生字:
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講一講、編一編,在感悟中記憶并理解生字。
教學過程:
第1學時。
一、利用課件(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課件: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3.提出問題:一棵大樹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樹林的“林”可以怎樣寫呢?一片森林的“森”呢?(課件中演示兩個木合成林,三個木合成森)。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課件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完成。
第2學時。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復習生詞。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六
教學目標: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3)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認識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2、識記本課生字,正確書寫7個生字。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完成。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復習生詞。
板書設計:
日-月-明田-力-男。
小-土-塵小-大-尖。
木-木-林木-林-森。
人-人-從人-從-眾。
白-水-泉山-石-巖。
魚-羊-鮮舌-甘-甜。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七
1.經由過程回想舊事,引發幼兒對幼兒園生存的留念。
2.勇敢表述本身的設法主意和情緒。
表示出對幼兒園的留念。
幼兒能先容故意義、沖動的事。
紙、水彩筆、蠟筆、幻燈片,玩具。
一.我們的故事。
1.旁觀大(一)班全部成員的照片。
2.回想在一路的舊事。
a.談談高興、風趣的事。
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已經在一路生存三年了,另有的小朋友已經四年了呢,在這段日子里哪件事讓你以為很風趣,很快活的?(幼兒自由評論辯論,個體先容)。
b.談談故意義、沖動的事。
(幼兒先容)。
在這么長的時候里我們產生了很多事,有快活的,有故意義的.,另有很動人的,我們就像一個各人庭。讓我們在家庭里康健發展。
二.我們的朋友。
1.幼兒園里另有許多朋友在體貼著我們的各人庭,讓我們以為越發暖和,你們知道嗎?
2.和幼兒園一些朋友互動。(老伯伯、楊先生、沈先生、小班的朋友)。
1)先生對我們提盼望。
2)我們對弟弟妹妹提盼望。
3.小結:
在我們幼兒園的生存里,另有很多很多大一班以外的朋友在體貼著我們,資助著我們,和我們在一路。我們在一路的日子真暖和啊!
三.我們的留念。
這里有許多質料,你們可以把指模、腳跡印下來,在上面記。
幼兒手工制作錄一些故意義的工具。讓我們把優美的回想都留在諸翟幼兒園。
1.留念墻互動。(音伴)。
2.在留念墻邊留影。
3.展現照片,分享。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學過程:
第1學時。
一、利用簡筆畫,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
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3、提出問題:一棵大樹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樹林的“林”可以怎樣寫呢?一片森林的“森”呢?(課件中演示兩個木合成林,三個木合成森)。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
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
看課件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布置作業:
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完成。
第2學時。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
甘
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
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
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
復習生詞。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九
《合在一起成新字》這課編排了一首兒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豐富的圖畫。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文來提高學生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我先范讀激趣: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我讀兒歌,學生聽后,對這首淺顯易懂的兒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要讀的愿望。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要讀兒歌首先要認識生字,接著讓他們圈一圈:拿出鉛筆,在兒歌中找一找不懂的圈出來,再拆一拆:請同學們拆拆看,這些字都由哪些字組成?借助游戲加深學生對字形的記憶,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從整體上認記了該課的生字。接著,指導朗讀:讓學生用小手指著字跟我讀一遍、兩遍、三遍,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能熟讀成誦。最后,有意識記:讓學生再跟著我把兒歌讀幾遍,邊讀邊注意圈出來的生字,使生字在多次反復中被認記。
中國文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圖像”文字。在兒童識字的初級階段,我覺得這種音、形、義綜合感知的辦法是一種很有效果的好辦法,能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識字興趣,非常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而且巧妙地把漢字學習和口語發展結合在一起。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會有意無意運用這種方法,圈圈連連,認識一些字。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二、內容分析:《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的一首兒歌。教學重點是充分利用圖文,利用本課生字的特點,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識記生字。難點是兩個相同獨體字組成合體字時,左邊獨體字做偏旁形狀往往發生變化。“日”、“小”部首時形狀的變化。
三、教學思路:
新課標指出小學1-2年級要培養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新版教材指出:要初步向學生滲透漢字的造字規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律識字,激發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或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書中的相應內容)先引導學生回憶圖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寫法。再以兩個獨體字為例讓學生結合圖與字猜測字的發音,如:雙人是從,跟從的從,從而使學生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戲激趣喜歡學習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悄悄話”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靜中思學;“碰碰撞”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動中樂學。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3)兒歌激趣感悟識記生字:
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講一講、編一編,在感悟中記憶并理解生字。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男:日月。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完成。
語文百花園一。
邱元英。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地識字、積累詞語。
2、引導學生背俗語、猜字謎。
3、輔導學生進行說話寫話訓練。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完整流利地說話,并能把圖意流暢地寫下來。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今天又是我們去語文百花園的日子,這次的語文百花園又有什么精彩內容等著我們去學習呢?咱們一起進去看看吧!
二、園中尋寶。
(一)、我會寫。
1、同桌之間互讀“木——林、人——從、又——雙”這三組字,再說說每組字有什么異同。
2、指導書寫。
(二)、讀一讀,說一說。
1、教師帶讀詞語。
2、請學生說說,這些詞語有什么共同特點?
3、你能說出這樣的詞語嗎?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指名說。
4、把詞語寫下來。
(三)、看圖選字填空。
1、出示“她、他、它”齊讀,再說說這三個字各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2、學生獨立完成課本里的填空。
3、教師檢查,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填。
(四)、背一背。
1、自由朗讀,遇到不會讀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相讀,互相糾正讀音。
3、指導讀,讀出停頓和感情。
4、你從這兩句話中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自由找伙伴討論。
5、集體交流。
6、把這兩句話背下來。
三、總結收獲。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十一
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內容分析: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的一首兒歌。教學重點是充分利用圖文,利用本課生字的特點,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識記生字。難點是兩個相同獨體字組成合體字時,左邊獨體字做偏旁形狀往往發生變化。日、小部首時形狀的變化。
三、教學思路:
新課標指出小學1—2年級要培養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新版教材指出:要初步向學生滲透漢字的造字規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律識字,激發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或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書中的相應內容)先引導學生回憶圖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寫法。再以兩個獨體字為例讓學生結合圖與字猜測字的發音,如:雙人是從,跟從的從,從而使學生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戲激趣喜歡學習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悄悄話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靜中思學;碰碰撞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動中樂學。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3)兒歌激趣感悟識記生字:
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講一講、編一編,在感悟中記憶并理解生字。
第1學時。
一、利用課件(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課件: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3、提出問題:一棵大樹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樹林的林可以怎樣寫呢?一片森林的森呢?(課件中演示兩個木合成林,三個木合成森)。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課件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
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完成。
第2學時。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
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
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
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
復習生詞。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十二
1、認識文中12個生字和2個偏旁:“日、小”,書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掌握相應的識字方法。
4、感受漢字的有趣,激發識字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2、識記生字,正確書寫9個生字。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實物投影儀。
四、教學方法。
直觀法、談話法、講授法。
五、課型:
識字課。
六、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教師組織談話:古代人用什么方法來表示一個事物?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些由兩個字合在一起組成的新字。
二、讀文識字。
1、學習文中第一段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的第一小節。
(2)反饋、交流:通過課文的介紹,你從中認識了哪些漢字?
教師板書:明男塵尖林森從眾雙。
(3)引導發現:這些生字都是由什么組成?
(4)練習用本段的生字進行擴詞、說話練習。
2、教師學生小結學習第一小節的方法步驟。
學生讀課文--找出獨體字合成的新字--弄清各個新字的組成部分--理解字義,練習運用。
3、學生用此方法自學第二小節內容。
4、指名反饋:
(1)你從第二小節中認識了哪些由獨體字合成的新字?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新字的?
(3)學生齊讀第二小節中的生字:泉巖鮮舌甘甜。
三、總結課文。
第二課時。
一、鞏固全文。
齊讀課文。
二、識記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認讀以下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男女塵土雙手森林從來大眾。
泉水巖石鮮花舌頭甘甜明月。
3、反饋識字情況,交流識字方法。
三、認識偏旁,書寫生字。
1、指名認讀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
2、練習用生字進行擴詞,理解字義。
3、教師逐字板演,指導書寫。
4、學生逐字仿寫。
5、展示學生書寫的生字,結束課堂。
板書設計:
日-月--明田-力--男。
小-土--塵小-大--尖。
木-木--林木-林--森。
人-人--從人-從--眾。
白-水--泉山-石--巖。
魚-羊--鮮舌-甘--甜。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十三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3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木字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1.學生收集有關古人造漢字的有關資料。
2.掛圖,生字卡片。
:兩課時。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完成。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
復習生詞,預習下一課。
日-月-明??田-力-男。
小-土-塵??小-大-尖。
木-木-林??木-林-森。
人-人-從??人-從-眾。
白-水-泉??山-石-巖。
魚-羊-鮮??舌-甘-甜。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十四
教學目標一:通過演唱歌曲,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樂趣,體會友情的可愛。
教學目標二:讓學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聲音唱出f.p不同力并感知3/4拍。
教學目標三: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其中一首,并用體態律動進行歌表演。
教學目標四:通過音樂藝術的集體和表演和游戲,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集體中的協調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演唱歌曲,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樂趣,體會友情的可愛。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拍皮球〉〈對不起沒關系〉。
教學目標:通過演唱歌曲,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樂趣,體會友情的可愛。
教學重點:通過音樂藝術的游戲,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教學過程:1游戲引入。老師準備一些花皮球,同學們五人一組進行皮球游戲,伴有背景音樂〈拍皮球〉。游戲中,同學們可能會產生一些誤會。如:不小心撞倒別人等,老師改換背景音樂〈對不起沒關系。啟發學生用禮貌用語處理發生的事情。
2聽音樂讀詞。在前面五人游戲的基礎上,請同學用拍接的方式傳球并口念歌詞。
3有拍律的歌唱。在游戲中熟讀〈拍皮球〉后,學生對歌曲很快掌握且朗朗上口。然后,老師啟發學生做邊歌唱邊玩拍皮球的游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唱唱玩玩〈生日歌〉〈我們歌唱〉。
教學目標: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讓學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聲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3/4拍。
教學重點:f.p在歌唱中的應用。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老師播放課件《生日歌》問學生這是什么個,引出話題,通過表演歌舞來祝福。2結合歌舞。先用聽唱法熟唱《我們歌唱》,再鼓勵學生聽音樂自創舞蹈或做律動。如:圍成圓圈,高聲唱時手舉起來,輕聲唱時縮小圓圈放下手。
3鞏固知識(f~p)。用已認識的f.p兩個記號要求來歌唱。4選擇小樂器伴奏《我們歌唱》;在歡樂氣氛中結束本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唱游《當我們同在一起》。
教學目標:通過音樂藝術的集體和表演,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集體中的協調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教學過程:
5在歌唱中做游戲:圍兩個圓圈,一個順時針走,一個逆時針走,每唱完一句換一個方向。
6創編游戲。老師指導學生創編解開“千千結”的游戲。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十五
生:雷鋒叔叔是一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人。
生:雷鋒叔叔是一個尊老愛幼、艱苦樸素的人。
生:雷鋒叔叔是一個勤奮學習、不怕困難的人。
師:同學們,你們還知道關于雷鋒叔叔的什么故事呢?
生:一次,雷鋒叔叔在去火車站的路上,看見一位大嫂背著一個小孩,手里還拉著一個小女孩去趕車,就主動幫忙,把她們送到火車站,并給她們買了車票。
生:我還知道雷鋒叔叔生活十分儉樸,他的襪子破了就補,不知補了多少次了,戰友們都說他的襪子是“千層襪”。
生:我還知道雷鋒叔叔有個“節約箱”。他把撿來的破銅爛鐵、廢螺絲釘放在里面,能用上的拿來用,不能用的賣廢品,賣回來的錢全部交公。
生:雷鋒叔叔學習十分勤奮、刻苦。就連看電影放映之前的那點時間,他也聚精會神地看書。
師: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那么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件事呢?為什么?
生: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的事我最感興趣,因為他的事跡感動了我。
生:我最感興趣的是雷鋒叔叔艱苦樸素的事,因為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師:下面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雷鋒叔叔在哪里?
(引導學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
師:誰來說說雷鋒叔叔在哪里?
(引導學生讀書匯報)。
生:我覺得雷鋒叔叔就在我們身邊。小溪看見了,他昨天還冒雨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
生:小路也曾看見過,他艱難地背著年邁、行動不便的大娘,累得滿頭大汗。
生:當我讀到這兒,我想。既然小路可以看見,那么路邊的花草也可以看見,小樹可以看見,路邊的一切都能看見,都可以見證,雷鋒叔叔從這里走過。
師:同學們不僅能認真讀書,還能加上合理的想象。說得真好!
師:(借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捕捉難點,自讀自悟,解決難點)。
生:我知道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發表“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全國人民都來學雷鋒。因為那時正是春天,所以說是“乘著溫暖的春風”。
生: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給別人送去了春天般的溫暖,所以說是“溫暖的春風”。
生:雷鋒叔叔的精神好像溫暖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人們紛紛學習雷鋒,所以說是“溫暖的春風”。
生:為什么要尋覓呢?
生:“尋覓”就是尋找,人們四處尋找、尋求,發現雷鋒就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在一起。
師:(抓住“乘著溫暖的春風”這部分,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生:(讀后匯報)在雷鋒叔叔的精神鼓舞下,人人學雷鋒,處處有雷鋒。
生:我們學校,我們身邊就有許許多多的小雷鋒涌現出來。
師:下面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你知道的事例說明“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發散思維)。
生:我們班的孫萌同學學習十分刻苦,家里生活困難,但她從不與其他同學攀比吃穿。她學習成績優異,她不光自己學習好,還能主動幫助學習上后進的同學,她對同學也有求必應。
生:我們班的王莉同學十分樂于助人。一天,李亮同因上課時突然吐了一地,周圍的同學都急著躲閃,還用手捂著鼻子,只有王莉同學立刻拿來拖布,幫他拖地,并把拖布送到水房洗凈。
生:王莉同學的行為感動了我,也教育了我,我也去幫助李亮,把他送到醫務室。
生:這件事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在王莉身上,我們卻看到了雷鋒叔叔的影子,我覺得雷鋒叔叔就在我們身邊,他和關心別人的孩子在一起。
生:在我們班里就有許多這樣的小雷鋒,那么想象一下,我們全校、全市、全國……會有更多的小雷鋒。
(學生紛紛舉例說明,雷鋒叔叔就我們身邊,和誠實、勤勞、愛學習、關心別人的孩子在一起)。
師:同學們通過自讀自悟,體會到了雷鋒叔叔在我們身邊的含義。下面們同學們有觸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雷鋒叔叔就在我們身邊,并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朗讀理解,體會課文,并背誦所喜歡的部分,積累語言)。
師:(引導學生擴展學習,查找資料,了解撫順地區以雷鋒命名的標志性工程或建筑。如:雷鋒烈士墓、雷鋒紀念館、雷鋒儲蓄所……以此頌揚雷鋒美德,弘揚雷鋒精神。)。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啟發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中已獲得的知識,自讀自悟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滲進德育教育的目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有效地利用課文,在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抓住低年級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能夠結合原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這一特點,把看、聽、說、讀、背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具體表現:1.學習興趣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如:導課時,教師有目的地安排了一段關于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的錄像,引起學生興趣,并使學生反饋對于雷鋒叔叔的認識和了解,為理解課文,達到自讀自悟奠定基礎。在理解語言時,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抓住重點,自讀自悟,突破重點。例如:學生讀到“乘著溫暖的春風……雷鋒叔叔原來就和我們在一起”時產生了疑問,借此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理解為什么像溫曖的春風?為什么尋覓?從而理解到雷鋒給人們送來了春天般的溫暖,雷鋒精神如溫暖的春風吹遍祖國各地,雷鋒叔叔就在我們身邊,正和我們在一起。將學生的思維向深度、廣度發展。2.學生理解與實際生活、親身感受相結合。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說明“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強化自讀自悟,聯系生活感悟。3.在突破難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部分,以此積累語言,夯實語文基礎。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十六
(一)。
青春,我和你一起走過的青蔥歲月。——題記。
我們大概是4年前相識的。你在五年級那年轉到了我們學校,和我在同一個班。我們本不是很熟悉,可當有一天在上學路上時碰巧碰到時,才發現我們竟住在同一個院子!此時我們都十分興奮,因為可以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交到一個新朋友了。從那之后,我們每天在一起上學、放學,天天都過得十分開心。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間,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們迎來了第二個學期。陽春三月,風和日麗,是放風箏的好季節。那天下午,我們相約一起去放風箏,可是我卻要去上電子琴課。你問我要上多長時間,我答道1個小時。你說:“那我陪你一起去,我在外面等你。上完課后咱們再一起去放風箏。”我就同意了。那節課上,我聽課聽的十分認真,彈琴時也彈得非常仔細,因為你就在門口,你在關注著我。我同時也希望這節課快點下課,因為你還在門口等我,我不希望你等的太累。結果,那天你整整等了一個小時,我下課出來時你臉上卻不表現出一絲的厭煩,反倒鼓勵我剛才彈琴彈得很好。你回家拿了風箏,我們就一起去放。這時天正好刮起了風,我們便把風箏放開,一手牽著線,一邊看著風箏在天空上快樂地跳舞。我不會放風箏,你便手把手地教我,可是笨笨的我怎么也學不會。你卻依然不厭其煩的教我,可是我直到風停了也沒有學會。雖然覺得很遺憾,但我認為那天過得真的很快樂。
時光流逝,很快寒假就到來了。一向喜歡戶外運動的你叫我一起去滑冰。才一次,經過你的指點我很快就學會了滑冰。之后,你就常常邀我去滑冰。可兩個人滑冰太沒意思,我便把我另一個好朋友也叫上了。回去的時候,我沒有和你打招呼就和朋友先走了。當時我沒在意,所以之后幾次也都是這樣。可我發現你漸漸的和我不再那么熟悉,我們之間好像陌生了許多。我想要彌補我的過錯,可迷惘的我卻不知該怎樣開口。就這樣在時光的流逝中,我們的關系慢慢平淡如水。
如今的你已經離開了烏魯木齊,我才發現我是多么懷念和你在一起的那段生活。如果我還能再次遇到你,我想對你說:“原諒我好嗎?我們繼續做朋友。因為,我想和你在一起!”
(二)。
最快樂的時光是在什么時候?我認為:是與朋友在一起的時光。
為什么這樣說呢?不要激動,請聽我說。
和朋友走在一起,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友情,在人們心中是很寶貴的,所以說,就會有這樣的奇怪的感覺吧。
這一天,我走在家旁那寂靜而又繁華的大街上,兩個小女孩在我身邊跑過。突然間,我想起了一件事,讓我直到現在仍記憶猶新的事。
我與兩個朋友——小盛與小鋅在河邊小山坡上的小路上騎著車。路上,崎嶇不平,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摔倒掉進河里。我茫然的掃視著那條長長的小河。可那崎嶇的小路不饒人,硬是要把我拌倒。隨著一聲“巨響”,我狗啃泥似的摔在地上(幸好沒摔進河)。小盛與小鋅也不急,把我扶起來。但是我的腿非常的痛,也無法騎車了。
他們讓我坐在小鋅車后面,小盛左手推他的車,右推我的車(后來我又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把我載回了離這里4里遠的家。
走啊走,我摔了一個跟斗,旁邊的人都看著我,我臉紅了,神游真是不簡單啊。
和朋友在一起,是非常快樂的,朋友不一定是完美的,即使他的成績非常差,即使他的品行不是非常好,但是,他與你是“有難同當”,這也算是朋友。即使他的成績非常好,品行非常好,但是你和他一起做的事,闖了禍,但是也不敢與你一起承擔的人,這種人不算得是什么朋友。這就是朋友的奧義。
突然很想見一見在二中的小盛與小唐,雖然上初中之后我們不能夠在同一個環境里讀書,但是,我們都在心中掛念著另外兩個人。這難道不是朋友之間的羈絆。
現在你能夠明白,為什么我說“與朋友在一起的時光是最快樂的”。
(三)。
今天無意翻到了初中畢業的留言,看著一句句充滿關懷和不舍的語言,我心頭不禁浮現起初中三年的點點滴滴,與朋友在一起的玩笑,在課上奮筆疾書汗如雨下,還在中考前一起奮發向上。
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初中與我玩得多和我較好的朋友在留言卡上與一些并不多玩的同學大不相同。
譬如一些真正的朋友在你綁鞋帶時并不會停下,但會放慢腳步,一些不熟的朋友則停下等你,而且真正的朋友會和你抬杠,并不是一味的答應,他們打心底的關心你,一天不損你你就會覺得不習慣。
在一張留言卡上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寫了三句話,都是在損我,但我看了只覺得異常親切,好像那位朋友就在我身邊,我們一起打打鬧鬧,一起流汗,一起在陽光下追逐自己的夢想。
同樣的留言卡,一位不經常玩的朋友只用了生硬的離別文段,看上去如同應付一般,又像冰冷機器的產品,一樣充滿冰冷。
這就是我的人際關系的朋友之分,同樣在今天,我的父親帶上我們去與他的朋友吃飯,我父親的朋友介紹了他的同學,在吃飯中他們不停的交談,而且氣氛比較熱烈,但我還是看出了些什么。
父親在與那位同學交談是相互恭維,相互吹捧對方,父親與朋友卻在揭對方的短,也不會頻繁地碰杯吹捧。好了,父母事子不言。
這兩件事使我明白了,真正的朋友會和你抬杠,還會與你開玩笑,在處理事情上只要一個眼神,心中有一份默契,便可和好的配合。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十七
一、教材分析:
(一)編輯指導思想: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孩子們從小就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因此,他們很容易就理解動物母子之間的親情,這樣便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母子之間的親情,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在前幾冊教材的基礎上,本課作業上有一定的提高:既要表現出動物的特點,有要表現出母子之間的親情。
教材編入了動物和它們的媽媽在一起的圖片。教學中可以通過觀察這些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媽媽關愛孩子的神態,感悟動物媽媽與孩子的親情。同時這些圖片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了解表現動物的外形特征。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和目標:
通過泥塑過程,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在觀察、分析動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隱性內容和目標:
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通過想象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與同學的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回憶、觀察、分析、表現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
難點:動物的特征和情節的表現。
(四)課前準備:圖片、彩泥、工具等。
(五)課時:2課時。
二、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1、講故事:小鱷魚和小猴子和它們的媽媽在一起的故事。
提問:誰還知道別的動物和他們的媽媽在一起的故事?(小組討論、發言)。
2、揭示課題:故事中的動物有什么突出的特點(都是和媽媽在一起)。
3、欣賞書中的圖片,討論:動物們有什么突出的特點?(指名講不同的動物的特點)。
4、討論:怎樣用泥來表現動物的特征?
5、怎樣表現出是孩子和媽媽在一起?
6、布置作業:可以兩人或小組合作完成。
7、作業展示4:用故事的形式把自己的作業講個別人聽。
聽故事,繼續編故事。請幾個學生上臺講故事。
同桌討論,并表演和媽媽在一起的樣子。
如:河馬嘴巴大,耳朵小。松鼠的尾巴很大等。
思考,討論,交流:找到揉、戳、搓、壓、切等方法。
媽媽的動物是大點的,孩子小點。還可以從神態上表現。完成作業。
將自己的作業集中在一起,互相講評。
穩定情緒,激發興趣,啟發想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解決教學的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合作、交流、評價能力。第2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1、欣賞上節課的作品。請幾個同學上臺編故事,表演。
2、提問: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現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
3、學生個人或小組合作,自由選擇表現方法來完成作業。
4、小結。作業展示。
欣賞、聽故事、看表演。
思考,回答。(繪畫、剪貼、等)。
制作完成作業。
將自己的作業集中欣賞、評價。
培養興趣。
培養發散思維。
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十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3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木字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古人造漢字的有關資料。
2.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完成。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
復習生詞,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日-月-明田-力-男。
小-土-塵小-大-尖。
木-木-林木-林-森。
人-人-從人-從-眾。
白-水-泉山-石-巖。
魚-羊-鮮舌-甘-甜。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十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完成。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二十
1、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認識4個字。會用“必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能選擇合適的詞語與指定的詞語進行搭配。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小學生的歡樂心情和對老師的熱愛。
體現新課程理念:
這是一首貼近兒童學習生活的詩歌,語言優美,富有詩意,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小學校的熱愛之情。這首詩歌語言親切,瑯瑯上口。應以讀為主,從語言文字入手,在讀中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比讀、填空讀的方法,感悟詩中老師對自己的愛,結合朗讀,再引導學生將文章中的話變成腦中的“畫”,學生找到了背誦的方法。在教學課文時,用激情導入的方法對課文進行鋪墊,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深深的愛。
教學目標:
初步學習生字,讀準字音,初識字形,粗解字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背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小學生的歡樂心情和對老師的熱愛。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中小學生的歡樂心情和對老師的熱愛。
教學過程:
1、教師板書:“在一起”,提問:你喜歡和誰在一起?(補充板書:和老師在一起)(困)。
2、你為什么喜歡和老師在一起呢?(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課文中的小朋友們為什么也想和老師在一起。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后同桌互查生字,并標小節號。
2、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同時思考:同學們為什么喜歡和老師在一起?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聽讀、評議,思考問題)。
1、學習第2自然段。
教師引導: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老師是怎么引導同學進行學習與生活的。
有沒有我們高興他開心,我們難過他焦急的事?(結合實際說一說。)。
“你認為應該怎么讀這個自然段呢?”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解讀給大家聽。(讀出自己的感受,并試背這個自然段。)。
2、3—5自然段的學習步驟與第2自然段相同,就重點問題進行引導。
1)理解:“解惑答疑”是什么意思?(解惑答疑:解答不懂的問題。)。
2)老師是親密的伙伴,通過朗讀,表現出自己和老師的親密關系。(讀出自己的感受。)。
3)“必須”是什么意思?(必須:一定要)你能換個詞說說嗎?
4)你能說說老師嚴格要求你的事嗎?(結合實際說一說。)。
師生合作讀第2—5自然段,試著背誦。
2、讀讀第1和第6自然段,說說你發現了什么?你知道為什么這樣寫嗎?(重復,但不只是簡單的重復,起到強調的作用。)。
“愛戴”是什么意思?說老師“愛戴”我們成不成?(愛戴:尊敬、喜愛。用于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你試著說一句話。
3、小組分工進行詩朗誦。
1、回憶:和老師在一起的時候,你一定有過許多美好的回憶,跟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2你能試著這樣說嗎?
老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充滿愛心的指路人老師是_________。
老師是親密的伙伴______________。
嚴格的教練______________。
充滿愛心的朋友______________。
課后反思:課堂上在引導學生朗讀時,訓練的不夠到位,而且朗讀的形式過于簡單,在后面的課文教學中是我應該注意的地方。
教學目標:
能夠在小組合作中自主學習本課的11個生字和新詞,會用“必須”造句。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生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的過程。
2、會用“必須”造句。
3、選擇合適的詞語與指定的詞語進行搭配。
教學難點:“惑”“疑”等字的書寫。
教學過程:
1、指名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2、指名背誦課文。
1、指名讀生字。
2、小組合作進行識字學習,并匯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點撥。
須:左右結構的會意字,左邊和右邊都表示意思。“須”表示胡子,左邊的“三撇”像胡子。
疑:左右結構,左右兩部分又各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窄下寬。
(“頁”在漢字中是由“頭”的象形字變化來的,跟“頭”有關的字都含有“頁”,如“頸”“煩”“額”。)。
3、練習書寫生字。
要求:
(1)從整體上去觀察一個字,觀察時,要用心地把字形記在心里,然后一氣呵成,不要看一筆寫一筆。
(2)寫好后,要對照范字進行自我反饋,要爭取每寫一個字都有所進步。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再讀一讀。
()()。
的伙伴的小壁虎。
()()。
()()。
的教練的小金魚。
()(。
2、用“必須”造句。
指導:
a在課文中找出帶有“必須”的原句,并讀一讀。(困)。
b試著換一個詞試試。
c理解“必須”的意思。
d想想什么時候用到“必須”試著說個句子。
e把句子寫下來。
今天我們學習了6個生字,學會了用“必須”造句,還做了詞語搭配的練習。希望大家記住所學生字,并能運用。
惑善。
教學反思:學生的課前預習做得很好,能夠熟讀課文,有的甚至可以背誦課文內容。為學習這篇課文打下了基礎,學習課文內容時對文中的重點詞語理解比較好,能夠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詞語的含義。由此可見,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二十一
靈活運用識字方法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體會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的特點,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能夠用“必須”造句,能選擇合適的詞語與指定的詞語進行搭配。
回憶和老師在一起時的歡樂情景,在和同學交流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中小學生的歡樂心情和對老師的熱愛。
第一課時。
在對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識字,正確認讀字詞,正確讀文,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老師在一起時的歡樂情景。使學生能夠在朗讀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有感情朗讀課文,隨文識字,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中小學生的歡樂心情和對老師的熱愛。
學會運用文中詞語說話。
一、導入。
老師和大家相處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有歡笑也有悲傷,讓我們共同回憶那美好的時光吧!
二、初讀課文。
(一)請你打開課文看一看,和我們以前學習的課文有什么不同?(不帶注音)因為我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在你的學習生涯中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我們讀書時要更認真。學生借助生字表拼音,自己讀課文,要讀正確。
(二)請同學們數一數,這首詩歌有幾節呀?
(三)請同學各讀一節,檢查自讀的情況。
(四)認讀生詞。出示詞匯結合課文內容理解。
引導愛戴焦急必須。
地基童心課本劇解惑答疑。
三、初步學習課文。
(一)朗讀課文:
選擇你喜歡的小節說一說,讀一讀。
(二)讀一讀全文,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思考:我們怎樣稱贊自己愛戴的老師?
(三)讀全文,把你還不明白的地方畫下來。
四、學習生字。
(一)讀一讀生字,記一記。
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二)說一說你認為難寫的生字,教師集中指導。
導集焦惑嚴善急。
上下結構的生字書寫的時候應注意什么?
(三)書寫。
五、作業。
(一)朗讀課文,試著背誦。
(二)生字抄寫。
學生剛剛接觸沒有拼音的課文還有些生疏,有些不認識的字不知道怎么辦?沒有了后面的田字格學生突然不知道該在什么地方練字了,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教師及時的引導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
第二課時。
1.回憶和老師在一起時的歡樂情景,在和同學交流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會用“必須”造句。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中小學生的歡樂心情和對老師的熱愛。
一、復習前面的知識。
(一)聽寫:
引導集中焦急迷惑善良。
(二)復習生詞,引出生字。
引導愛戴焦急必須地基童心課本劇解惑答疑。
你能試試說說詞語的意思嗎?
(三)和老師在一起的時候,你一定有許多歡樂。回憶一下,跟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二、精讀課文。
(一)朗讀課文:
思考:和這樣可親可愛的老師在一起,感到怎樣?你從哪里知道的?舉個例子說一說。
(二)匯報:
追問:讀課文“必須認真”中的必須兒子可以換成什么詞?說一說。
讀一讀第一節和最后一節,你發現了什么?想一想為什么重復說兩遍?
(三)詩歌中的小學生和自己的老師在一起感到那么甜蜜!你們有這種歡樂嗎?回憶一下,互相說一說。
(四)仿寫:
你們忘不了和老師在一起的歡笑,老師也忘不了和你們一起的快樂,就讓我們把這份快樂與歡笑留在作業本中吧,自己仿著書中的寫法說一說。寫在作業本中。
讀一讀,欣賞一下,提一提建議。
三、小結。
結合教師節的來臨,引導學生背詩歌獻禮活動。
四、作業。
3頁3題,生字組詞。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通用22篇)篇二十二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布,提高展示表現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的一首兒歌。教學重點是充分利用圖文,利用本課生字的特點,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識記生字。難點是兩個相同獨體字組成合體字時,左邊獨體字做偏旁形狀往往發生變化。日、小部首時形狀的變化。
新課標指出小學1-2年級要培養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新版教材指出:要初步向學生滲透漢字的造字規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律識字,激發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或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書中的相應內容)先引導學生回憶圖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寫法。再以兩個獨體字為例讓學生結合圖與字猜測字的發音,如:雙人是從,跟從的從,從而使學生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戲激趣喜歡學習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悄悄話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靜中思學;碰碰撞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動中樂學。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3)兒歌激趣感悟識記生字:
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講一講、編一編,在感悟中記憶并理解生字。
1.出示課件: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3.提出問題:一棵大樹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樹林的林可以怎樣寫呢?一片森林的森呢?(課件中演示兩個木合成林,三個木合成森)。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課件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再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完成。
1.找朋友:發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
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
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
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復習生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