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作,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自信心和創造力。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些優秀作文的片段,思考它們的優點和特點,為自己的寫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一
每個人的家鄉都不一樣,而且都擁有其獨一無二的習俗特點,如紹興的黃酒節、內蒙古的“那達慕”、山西的黃河燈會……我的家鄉是湖北,那里最獨特的習俗就是結婚。你可別小看這結婚的習俗,它可是我家鄉最隆重、最熱鬧的習俗。
在結婚前夕,男方要在家里祭拜天地、祖先等,告知他們有婚事要舉行,祈禱他們保佑自己婚事美滿、幸福。
結婚當天,男方出門去迎娶新娘之前還要再祭拜一次祖先,以示自己要出門迎娶了。男方乘坐迎親車隊去女方家中迎娶,迎親車隊最好是六的倍數。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表示慶祝。每每這時,同村的人也會同新郎一起燃放鞭炮,以表示祝賀。新郎到達新娘家后,先向新娘家人問好,接著持捧鮮花給新娘。每到這個重中之重的時刻,新娘的姐妹或好友總是會刻意阻擾新郎。每每看到這樣的情景,小孩子都會躲在一旁“咯咯”直笑,快樂極了!經新郎苦苦哀求后,新郎最終以九百九十九元的紅包禮成交,比喻新娘新郎在一起長長久久。新郎給予新娘捧花后,將新娘挽出大廳,要帶新娘去新郎家了!
新郎與新娘一起上香,接著祭祖。新娘向父母叩拜、道別,新郎只要行鞠躬禮就好了。所有人都要離開新娘家時,絕對不可以向新娘家人說再見。我有一次參加姑姑的婚禮,和姑婆說了聲再見,就被姑婆敲了一下腦袋?;匦吕杉业穆飞弦惨挤疟夼?。到達新郎家門口時,家人也要燃放爆竹。新娘下禮車時,應由新郎家的一個長輩扶持新娘進入廳堂。進入廳堂是不可以踩門檻,因為門檻代表門面,新人應橫跨過去。新娘入廳后,也要跨過火盆,然后踩碎瓦片,代表歲歲平安。
將新娘介紹給家中的長輩認識后,新人開始祭拜了: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洞房內,應以竹篩覆蓋床面,桌子上擺放銅鏡壓制驚嚇。新人共同坐在預先鋪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以表示兩人同心,并且祈求以后生男孩,然后新郎與新娘合飲交杯酒,以及吃甜湯,象征早生貴子。不過,結婚當天任何人都決不允許坐新床。
結婚,可是非常講究的,一刻都不得馬虎。家鄉的結婚習俗儼然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一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二
自古以來,中國都有非常多的傳統節日。像春節、中秋、國慶等等,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家鄉的一個傳統風俗——賽龍舟。
賽龍舟不僅僅是端午節的習俗,還是我們家鄉的習俗。至今為止,我還非常清晰地記得那一場激動人心的龍舟賽。
那是一個在別的地方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端午節,在我們那,可是熱鬧翻了。那天天公也作美,把壞天氣收拾得遠遠的,把云朵排成了一個個巨大的笑臉,仿佛它們也想觀看這場比賽。一大早,我就被媽媽拉了起來,雖說到底還是有些不情愿,但想到馬上就要舉行的龍舟賽,心中便欣喜萬分,毫無一絲怨念。
我們乘車趕到賽場上時,發現場地上的人已經摩肩接踵,絡繹不絕了,他們全都興奮地大聲叫著,喊著,仿佛他們的激動是釋放不完的。我媽媽拉著我往里擠,過了好半天,才能看到完整情況:龍舟已經準備就緒了,舟上的那些選手們全部對著我們招手。此時,我也按捺不住我的激動,大聲尖叫起來。
終于,最激動人心的部分到來了。裁判一聲“預備”,選手們就做好準備,打鼓的準備打鼓,劃船的準備劃船,指揮的準備指揮……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伴_始?。?!”裁判的聲音映入每個人的耳膜,選手們頓時如狂牛一樣:“預備,劃!”“一!二!三!四!”一句句有力的話語,一聲聲嘹亮的口號,甚至是一曲曲令人興奮不已的號子,無一不體現出了這些“戰士”們的倔強。他們你追上我,我又追上你,不亦樂乎。
慢慢地,龍舟遠去了,群眾們都追過去看,我也不例外,那陣陣鼓聲如驚雷一般,震撼著我。
終于,在終點線,我看到有一條龍舟正極速前進。隊員們喊著“嘿!哈!嘿!哈!”鼓聲“咚咚”地響,它風一般地沖過了終點線。頓時,人群中歡呼了起來。我一看,這不正是那條“騰云駕霧”的龍舟嗎?沒想到它還真“飛”過來了!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三
每個國家,每個地方,每個鄉鎮,都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習俗。然而,我的家鄉,然而我的家鄉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習俗。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習俗。
我們家鄉的春節從除夕就開始啦!一說到這兒,我不禁想起兒時學的,臘八歌。是這樣唱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過年是每個小孩都喜歡的一個習俗。因為過年有很多好吃的,還有很多壓歲錢,在外打工的父母們也會回來過年,除非萬不得已,小孩們,一年只能見上一次在外打工的父母,那一次也就是春節的時候,不僅這樣,而且小孩們都不用早起晚歸的去上學了,在家里面和小伙伴們玩,吃好吃的,玩自己喜歡玩的,或者和小伙伴們做游戲,和小伙伴們一起去超市,一起買炮,買玩具,買吃的,因為那時我們都有壓歲錢,還會有新衣服穿。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煙花摻雜著雷鳴般的鞭炮聲,整個夜晚炮聲不斷,也沒有幾個人能睡著,一般男人們都是打牌,或者和家人一起看聯歡晚會,一直看到去拜年的時候,那就是第三頓了,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地方,那就是去拜年,不過壓歲錢也不是好拿的,要磕頭如搗蒜。
這第四頓基本沒人吃,一般都在睡覺,只有耶穌教徒們,早起吃過飯去教堂,迎接新春,我爺爺奶奶就是耶穌教徒,除此之外,所有的門都緊閉著,全村的人都在休息。門外還堆放著燃過的爆竹皮,和除夕的景色截然不同,一切都平靜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呢?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四
我們的家鄉青島有許多民族節日,春節,就是一年中最大的傳統節日。
平日,為了上學方便,我都住在姥姥家,不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到了過春節的時候,我就回到爸爸、媽媽家,媽媽也住在四方區。
年三十這一天,我到了媽媽家,換上媽媽給我買的新衣裳,心里別提多么高興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圍在電視機旁看春節晚會,我始終期盼著過年的餃子,雖然平時也經常吃餃子,但過年的餃子和平日的餃子還是有很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在半夜里吃,因為吃了這頓餃子就意味著我又長大一歲。
在媽媽開始下餃子的時候,爸爸就下樓放鞭炮去了,有時我也跟著爸爸去放鞭炮,有時春晚節目演得精彩,我就在家里看電視,就顧不上放鞭炮了。
第二天,媽媽就帶著我回太姥姥家,給太姥姥拜年。下午,我就和媽媽到親戚家串串門。忙活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和媽媽回到家。
每次過春節,奶奶、姥姥和親戚都會給我壓歲錢,有姥姥給我保存著,姥姥說:“壓歲錢不能隨便亂花,到用的時候,再拿出來用。我學琴的學費,買課外書籍,都用我的壓歲錢。
因為還要學琴練琴,春節過后我就回姥姥家。到了正月十六,姥姥、姥爺會帶我去糖球會,感受傳統的民族廟會,逛小吃街。姥姥給我買傳統的糖球、武漢豆皮、撒尿丸子、章魚小丸子、炸鵪鶉蛋等等。姥爺說:“過去的人都是耍正月,過完了糖球會才算過完春節?!笨上朐缒觊g的春節比現在更熱鬧。
每年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我覺得過春節最好。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五
我的家鄉在高峰鎮九甲村,那里風景優美、景色宜人。那里不光是風景好,人也好。那里的人很遵守祖傳習俗。
在那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春節。那里的春節是從除夕到元宵節,元宵節過后就完了。
除夕時,家家戶戶在早上大掃除,掃除完后又到鎮上去趕集,買春節時準備的東西。小孩子只管到村中好好地玩。買完東西后,第一件事是燒雞祭神,放鞭炮嚇鬼神。晚上,誰也不能串誰家的門,只能在家中吃香喝辣。在今晚,除了小孩子,誰也不能睡,必須守歲。
大年初一,這天就成了孩子們的天地。小孩子們一個個提著大袋子到別人家去拜年。拜年時必須是男娃先進堂屋,女娃后進,這樣保佑這家來年生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娃。拜年只能拜到12點,拜完后,滿10歲的小孩得在這天自己去趕集,以早學獨立。
我們九甲村過春節只求安寧、幸福,不圖別的東西。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六
2022年是爸爸和媽媽的本命年。按我們家鄉的習俗,應該穿紅色衣服,象征著吉祥如意。年前,媽媽特意去給爸爸買了幾雙紅色的襪子,等到過年時好讓爸爸穿上。
過年了,媽媽拿出了嶄新的一雙紅襪子遞給爸爸,微笑著說:“快穿上吧,給你準備了好長時間了。”
爸爸接過襪子,快速展開,卻自言自語地說:“哎?這襪子上怎么有只雞呢?今年不是鼠年嗎?”爸爸一臉疑惑地問媽媽:“今年是鼠年嗎?”
我接過話語:“糊涂的老爸,今年可是您的本命年?。 ?/p>
媽媽說:“對啊,今年是你的本命年——鼠年,所以要穿紅襪子?!?/p>
“你知道今年是我本命年,你怎么還給我買了一雙有雞圖案的紅襪子???”
“有一只雞?”媽媽拿出一只襪子,看了看,果然是只雞。媽媽眼珠一轉,笑著找理由說:“年年有‘吉’嗎!”
爸爸有些著急地說:“是年年有余,不是年年有雞,鼠年襪子上應該是狗圖案,不是狗也行,一雙紅襪子也行?。 ?/p>
媽媽大笑著說:“沒事、沒事,穿著吧,年年有‘吉’,大‘吉’大利。”
爸爸好像明白了媽媽的糊涂,臉色瞬間轉為大笑:“哈哈……對、對,年年有‘吉’,大‘吉’大利?!备吲d地穿上了大‘吉’紅襪子。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七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就像五十六朵盛開的鮮花,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習俗與傳統文化。
我是一個彝族女孩。我給大家介紹彝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
中國有大約有776萬彝族,有4500年的歷史,主要生活在我國的西南地區。
彝族的風俗習慣——食俗,彝族在過年過節時都要宰羊,宰豬宰雞,而平時一般很少殺生,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殺豬過年的食俗,大部分給自己吃,少部分請客人來家中吃。年豬多用來腌制,掛起來,曬干后成為臘肉或火腿,成為一年的主要肉食來源。過年過節時還要吃糍粑、餌塊、喝壇子酒。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時,家家戶戶宰羊殺雞。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潑撒,表示祭祀,祈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無災無病,平安大吉。晚上,點燃火把,載歌載舞以驅散毒蛇和害蟲。彝族喜歡喝酒,而且用大碗喝酒,喝酒時必須一飲而盡,把彝族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酒分甜、辣兩種,過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釀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釀制。有“客人到家無酒不成席”的傳統。
在我的家鄉,男女老少喜歡跳左腳舞,每當夕陽西下,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唱起左腳調,手牽手、肩并肩,圍成一個個幾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圓圈,跳著左腳舞。伴著錚錚作響的弦音,和著高亢清脆的歌調,他們時而折步跌腳,時而甩腿對腳,時而擺手轉身,舞步整齊統一,舞姿輕盈健美。特別在過年時和立秋時節,大家都穿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盡情歌唱。
彝族盛大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火把節”一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舉行。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共祝五谷豐登?;鸢压澮话銡g度3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后2天舉辦摔跤、斗牛、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然后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當夜幕降臨后,人們揮動火把,成群結隊繞村串寨,翻山過田,互相往對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滿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晝。照彝族的習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騰起一團絢麗的火花,并揚起一股香氣,是表示一種美好心愿:后輩對老輩撒,是尊敬,祝福長壽;長輩對晚輩撒,是愛撫,祝愿吉利;同輩互撒,是親密友愛;青年男女互撒,然后對歌。
彝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各地不同,這只是我家鄉的一小部分,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做客!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八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不覺中,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還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不僅有利于傳遞親情、尊崇孝道、弘揚正能量,而且有利于傳承文化習俗。所以,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輩。
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年,在國家的號召下,在新聞媒體的宣傳下,在學校的教育下,家鄉的祭掃習俗悄然發生著變化。
鏡頭一:網上祭祀。
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五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園開展祭掃烈士活動。在烈士墓前,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獻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小花,齊唱歌曲《烈士墓前》,緬懷烈士們拋頭顱、撒熱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師的號召下,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網上綠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將“鮮花”獻給烈士,并寫下自己的感受,表達我們對英烈的緬懷。
鏡頭二:綠色祭掃。
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帶著我們去祭掃祖宗。在祭掃時,我卻發現,周圍的人都沒有什么人在燒紙錢、燒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問爸爸:“今年怎么跟以前不一樣啦?”爸爸笑著說:“過去,人們上墳燒紙、燃放鞭炮,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現在,不是都在提倡綠色祭掃嗎?大家都很自覺配合啊?!闭f著,爸爸在爺爺的墳前敬了一杯酒,媽媽把一束鮮花擺放在墳前。接著,爸爸給我們講起了爺爺生前的故事,我們聽得入了迷,心里對爺爺充滿了敬重與懷念。最后,全家人一起動手,在爺爺的墳前種了一棵樹,爸爸說:“明年我們再來的時候,這棵樹就長大了。”離開時,我戀戀不舍地回頭看了一眼,“爺爺,小樹,明年再見……”
網上祭祀、綠色祭掃,真好!家鄉的綠色習俗,我為你點贊!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九
我的家鄉在天平,那里空氣清晰,風景優美。燈火節、舞龍、春節、國慶節……都是我家鄉的`習俗。
那我就先講講春節,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春節說實話就是過年,那天有很多人來買菜準備晚上吃,過年早上吃湯圓代表團團圓圓。過年晚上是小朋友是最歡樂的時候,到了晚上小朋友們匆匆忙忙把晚飯吃好和別的小孩聚集在一起,拿出早上買的禮花放,聲音很大可是小朋友還是情不自禁的笑起來。大人聚集在一個人的家里來打牌。到了子時大人把家里的禮炮拿出來放之后就煮餃子吃。
燈火節其實就是元宵節,大人早早起來去買燈籠和香還有紙。晚上大人們走到親人的墳前就跪下來點一點火,火燃燒的很大再把買的香和紙燒掉一點,再把燈籠掛在樹上點亮。
如果有人沒有買燈籠能夠弄個三根竹子擺成三角形再把紙圍住這個三角形在里面點一點火,這樣也能夠當做燈籠來照亮。在村子的小路上掛上一個燈籠。我不懂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問爺爺,爺爺對我說這是給孤魂野鬼照明,我一聽點了點頭。
每一個人的家鄉風俗都不一樣,我家鄉的風俗雖然沒有說完可是這是我家鄉最重要的風俗。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十
精彩的生活,有著精彩的習俗!我不知道我的認知是否正確,但我絲毫不認為我的家鄉的習俗比不上別地,我一直相信,家鄉的民俗有著我無法形容的精彩!
在春節,有著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大年初一至初五會制作酒釀蛋同家人、客人們分享。自家釀造的香甜的米酒,加上蒸熟的烏雞蛋,再添上又甜又大的蜜棗,撒上有著調味作用而又有營養價值的枸杞。一碗香甜的酒釀蛋便成功出場了!相信沒有客人能夠抵擋那香甜的誘惑……而在這時,即使不是客人的我,也忍不住先嘗下一口,看著家人與客人那慈愛而又帶著哭笑不得的眼神,就感覺這才是春節的最大享受!
在春節之后的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做湯圓、麻琪(一種油炸湯圓,里面通常會放慢豆沙等香料。)糯米制的湯圓,在晶瑩的湯汁中放射出迷人的華光。輕輕咬一口,酥脆而又可口的香芝麻糊或者豆沙就從湯圓中流出來,令人回味無窮!而在吃完湯圓后,又有絢爛多彩的煙花欣賞,所以元宵節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劃龍舟也是在贛南地區非常盛行的,龍舟的代表隊都以鄉、公司集團等劃為參賽單位……雖然在我的身邊無幸見到這種盛景,但我一直很向往這樣的比賽,等今年有機會,有一定要見識見識!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精彩的習俗,精彩的文化;這就是精彩的我的家鄉——精彩的江西贛南!
我以此為榮!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十一
家鄉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既不依山傍水,又無名勝古跡,因而也就談不上有什么靈秀之氣了。這里土質粘硬,極能保墑,雖是全縣數一數二的產糧區,但因為交通不方便,因而糧食成了家鄉人唯一賴以生存的命根子。家鄉人淳樸厚道、生活悠閑,一代又一代地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著,“生不離村、死不離家”是家鄉人最執著的信念;“寧愛家鄉—捧土,莫戀他鄉萬兩金”更是家鄉人恪守的律條?!耙慌跬痢笔强鋸埩它c。但哪一個人又不對自己的家鄉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呢?不說別的,單就家鄉古樸醇厚的風俗習慣,也足夠你咀嚼、回味上一輩子的了。
家鄉的風俗習慣很多,五花八門。但在諸多的風俗當中,人們最重視的就是“過年”這一節日了。
刷新房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祭灶神、請財神”更是過年的重要內容。年前三兩天,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隔年飯”了。也許是取“有余”的意思吧,在過去,吃飯是個大問題,不管今年收成如何,總得希望來年好過呀!“隔年飯”的內容自然是種類繁多,主食大致可分面食、米飯兩類。其次便是肉、菜之類的副食了,家庭富裕的人家準備的多些,不富裕的人家準備的少些,并沒有一定的標準,只是“因家而宜”罷了。
打掃了院子,就該“壘旺火”了。這可是一件細活兒!先用磚把底座壘好,低了不行,點燃的時候旺火易塌;高了還不行,這樣點燃比較困難,底座內要有充裕的燃燒空間。然后就是炭塊兒的挑揀工作。炭的大小、薄厚、平整程度都必須符合要求。壘的時候,先把體積較大的炭塊放在底層,然后由大到小,層層堆砌,越壘越高,直至封頂。炭塊兒與炭塊兒之間的空隙要大小適當,這樣既利于炭塊兒之間的黏結,又利于火苗的穿出。封頂時,在頂端放上寫有“旺氣沖天”字樣的紅色條幅,用小炭塊兒壓住,就大功告成了?!巴稹钡奈恢帽仨氄龑议T,“旺氣”能否“沖天”并不重要,能“沖門”才好呢!
剩下的時間就是等待了,俗話叫“熬年”。過去,玩牌、拉話兒是熬年的主要方式;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機和計算機,看電視節目便不覺得枯燥,和網友聊聊也是一種愉悅。大約“熬”到11點50分左右,人們就開始了緊張的忙乎。一股股濃煙從各家各戶的院落沖天而起,彌散了整個夜空,偶爾聽見一兩聲炮竹的聲音。不一會兒,煙輕了,代之而來的是連成一片的紅光。密集的炮竹聲響起來了,各式各樣的煙花也燃放起來了。旺火燃燒聲、炮竹聲、哨響聲、笑聲合在一起,匯成一曲節奏和諧的'旋律;紅的、藍的、黃的、綠的光構成一片星的世界、花的海洋……耀眼的五彩繽紛、撲鼻的縷縷清香、悅耳的各種聲響,使你忘了自己身在何處,心在何方?這是天上人間的氣氛。不,這分明是人間天堂的景象!甚至比人間天堂的景色還要美。
現在,家鄉仍保留著許多淳樸的風俗習慣,甚至有的已披上了科技的色彩,但“過年”的風俗至今未變。兒時的許多記憶都漸漸地淡忘了,唯有“過年”的一樁樁、一件件往事,常常使我魂牽夢縈。長大以后,想起兒時的往事,難免有一種失落之感,以至于一反常態,常盼著“過年”。倘若能從記憶深處挖出些什么閃光的東西來,那仍然是家鄉最淳樸的風俗習慣——“過年”。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十二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媽媽就開始包餃子啦!包餃子還需要技巧呢!我負責搟皮,我這里搟搟,那里搟搟,簡直就是四不像。媽媽給我做了示范,包餃子應該均勻的搟,讓它在搟面杖上轉起來,這樣就可以搟的圓圓的了。我按照媽媽的辦法,怎么也不能把這個“淘氣鬼”制服,還是搟的亂七八糟。不過經過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艱苦訓練,我終于把這個淘氣鬼給制服了。
我們這里包餃子還要包里面錢呢!只要誰吃著帶錢的餃子,就代表著他在這一年中平安無事,運氣很好。誰要是吃的最多,誰就是一家之主。我們家也包了好幾個錢呢!我和爸爸媽媽都想吃到錢。我為了得到拿到那幾個硬幣,于是搶了很多的餃子。嘿嘿!我們家里的錢竟然被我吃到了三個,把我的牙都快咯壞了!
吃過餃子之后,我們當然還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們男生最喜歡干的事情。我們拿起一個大*花,迅速點燃。頓時,天空中出現了五彩的煙花,美麗極了。
我們這的春節習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過新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磕頭,給他們拜一個年,說一些祝福的話語。然后長輩們就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發一個紅包。然后再與親戚們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感情。
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就是這樣的,怎么樣!你們的呢?
春節快到了,大家以高興的心情籌備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們家各干各的,搞掃除貼好春聯,便拜神保佑來年順景。媽媽擺好拜神的貢品,準備拜神。晚上,在遠方讀書的姐姐回家了,媽媽早已做好豐盛的晚飯,一家有說有笑地吃團年飯。吃完飯,媽媽忘不了包利是。
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媽媽恭喜,“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然后,他們總是笑容滿面地給我們利是,我和姐姐高興得手舞足蹈。因為我們太早起來,吃過早餐。客人來拜年了,媽媽總是倒上一杯熱乎乎的茶,我擺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來款待客人。這時,大人們問好后,總是談及他們的工作及家庭情況。我們這些孩子就是愛鬧、愛玩。我和叔叔的女兒麗麗提著紅燈籠到大街小巷玩個痛快,真有說不盡的高興!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十三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聽著這首兒歌,是不是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呢?接下來,我寫的,就是我們這兒過春節的事:
過年的前幾天,就開始準備年貨,有:糖、瓜子,雞鴨魚肉等等。我們在大年初一前,就會掃房子,就是把家里掃除一次。那時,我就會幫著爸爸媽媽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清理干凈,好在過年時有個新的氣象。
除夕,在外的人都會回到家里,和家人團聚。到了晚上,人們都會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這時,鞭炮聲就會時不時的想起來,讓人們感到濃濃的年味兒。
初一,起五更。不到天亮,人們就都起床了,穿上新衣服后,就去放鞭炮。所話說得好“爆竹聲聲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放鞭炮,為的是告別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放完鞭炮后,就會回家吃餃子,這次吃餃子可不同,餃子里面可“藏”著錢呢!誰吃到了錢,誰在這一年里都會交好運的!所以,誰都盼著會吃到餃子。
餃子,我們就會跟著爸爸去老家串親親,每當我們走進哪一家時,都會收獲到紅包。這一趟下來,我們能賺好多錢呢!當然,我們最喜歡的就是串親親了!能拿到紅包,誰不高興,誰不歡喜呢!
再過幾天,就是元宵節了,我們在當天,都要吃湯圓。這是習俗,當然,這一天我們也會過得十分愉快。想一想:全家人坐在電視機旁,看著豐富多彩的元宵晚會,吃著熱騰騰的元宵,不會感到滿滿的幸福么!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十五十六,小孩子就該上學的上學,大人們該上班的上班了!每當這時,總會不經想起:寒假可過的真快呀!這么快就該開學了。過年真好!好想再過一次年呀!但是,你再這樣想還是沒有用的,還得去上學還得去上班。時間是不可能停住不走的。
是我們家鄉的春節,和你們那兒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的話,就快來寫寫你家鄉的春節吧!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十四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都有一個歷史或傳說,這些傳說有的是真實的,也有的是虛假的。
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春節的時候,我們可以逛廟會、賞花燈,每家每戶都必須要貼春聯,小孩、大人穿著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熱鬧了。
春節這些特點是從一個傳說中演繹而來的。傳說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著一只怪獸,山下有一個村莊,村里的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獸下山來覓食,它找了很久,最終喜歡上了吃小孩。然而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初一,人們便把這只怪獸叫做年。連續幾年,都在這同一天,許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們開始害怕起來。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個同樣的、奇怪的夢:一位老者說:“年怕紅色、怕鞭炮聲,大家只要有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p>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來了,來到山腳還是沒有進村莊,因為它看到村莊里到處都是紅彤彤一片,心里害怕起來,還看見幾個小孩在放鞭炮,它嚇得慌,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村民們知道了這個喜訊,開心得不得了,于是就把趕走年的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他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我要了解咱家鄉的習俗。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志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志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歷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币簿褪钦f,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游神,用于驅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來,繞著村子走一圈,據說這樣做可以驅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谷豐登。說起游神,這里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為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眾。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說:“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來繞著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豐登?!钡诙?,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著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里的安濟圣王長得一模一樣。于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樣,我們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要游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戶都要趕回家鄉,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可以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一直保留著這個節日。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十五
我家在濮陽,在濮陽有許多的習俗。例如:婚喪嫁娶,過年,過節。
在春節: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齊,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墒强傄鹊酱笕讼鹊綇N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人們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我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關于對聯還有一個來歷: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先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之后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所以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氛圍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后,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搟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女同志們就負責制作精美的水餃。老人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我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期望自我能走好運。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人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朋友“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可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十六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之后就要將家里的被褥床單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凈,將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當,做到窗明幾凈,干干凈凈迎接新年。二十五開始做饅頭,饅頭的面要發酵,發酵的時間就能夠準備饅頭餡,餡有很多種,我家一般都喜歡坐糯米肉丁餡的,青菜肉丁餡的,豆沙餡的,平安菜餡的,還有芝麻餡的。此刻想來家里的饅頭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買的包子有嚼勁多了。
二十八左右開始帖對聯和福字,不知幾何起,福字都是倒帖著了。好像以前媽媽解釋倒著帖,就是福到了。此刻的對聯一般是買現成的,手寫的少了。記得小時候在家,每年的對聯都是自我寫的,別人一來,爸媽都會對別人炫耀那是我兒寫的對聯,自我好不得意。所以小時候是特盼著過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我的虛榮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大年三十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為晚上的年夜飯準備,殺雞宰羊,煨湯燉肉,涼菜熱菜準備一大桌,晚上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享用。我們家是一大家,每年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聚在一齊吃團圓飯,都是用一個大圓桌來吃飯,伴著晚會上的相聲小品的哈哈聲,年味氣氛十足。
我們家一般在年夜飯中途的時候就去放煙花爆竹,我們兄妹幾個都會搶著放煙花,點著了放孩子手里,看誰的煙花放得高,放得遠,好開心。晚上會一向看春節聯歡晚會守歲,等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去放鞭炮,然后我們打牌,爸媽會去準備芝麻桿放在門邊,門檻那兒還會放一根木材。
然后就是吃早點,一般就是棗茶加各色點心,去村里給長輩拜年。
從初二開始拎著禮物走親戚,親戚如果多的話,要一向走到十五元宵節才能算結束。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十七
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會包餃子、放鞭炮,去拜年,而且還會領到紅包。
在除夕那天,大人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在包餃子,有的去粘春聯,等到了傍晚,爸爸就讓我去點燃鞭炮,剛一點著噼里啪啦便響起來,那聲音呀,可大了。
等我們放完了炮,就去吃餃子了。來到屋里,奶奶說,他在一個餃子里放了一塊錢,誰吃到了,他就有福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心想:一定要吃到那一塊錢。可是我已經吃了五碗了,還沒有吃到那一塊錢。弟弟卻吃到了。于是奶奶說,弟弟真是幸運,是個有福之人。
天完全黑了下來,每一家又都放一些好看的煙花。我們家的煙花放完了,我們就會坐在房頂上面,觀賞別人家的煙花。
到了正月十五,我們都會吃元宵,媽媽買的元宵,有山楂口味和黑芝麻口味的,吃到嘴里,甜甜的,而且還非常的松軟可口。
到了晚上,孩子們都會挑著小燈籠出來逛燈會,玩游戲。
到了正月十六,早上天剛剛亮每家每戶門前都會燃起一堆熊熊燃燒的篝火。大人們會拿著小孩子的衣服在上面烤,聽說烤一烤還能治百病呢。
我起床后馬上拿了一個蘋果,把一根棍子扎進了蘋果里面,把它放到火上慢慢烤,終于我把蘋果燒的紅彤彤,熱乎乎的,摸一下還有可能會燙到手呢。于是我就大口大口地吃完了這個又大又甜的蘋果。
這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我從家鄉的習俗里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十八
我的家鄉有很多節日習俗,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慶祝方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如春節舞獅、舞龍、放鞭炮,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清明節祭祖、踏青……這些跟其他地方并無多大差別,而有幾個我要跟大家講講。
或許大家并沒有猜到了我的家鄉,沒關系。我覺得習俗必須是要與其他節日不同的性質,節日是大家都過的,而習俗代表的是一個群體的習慣、風俗,是具有特殊性的。
社日是我的家鄉特殊節日之一它包括了春社和秋社,人們常常湊錢在社廟里舉行祭神儀式,殺豬煮肉,就地分食,而吃不完的肉就帶回家供神。
牛王誕是個蠻有趣的節日。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傳說是牛王的誕辰,所以稱為牛王誕。而這一天村民們不能驅使牛去干活,讓牛好好休息。還要在牛欄門口供奉牛,大人們則囑咐小孩們愛護耕牛。牛是一個多么神圣而威嚴的動物啊!
而“三月三”是屬于壯族人民的節日,但不身為壯族的大部分人在我們這個地區也和他們一樣過這個習俗。
說起我們“三月三”習俗的來歷,雖然我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兩件事——一,“三月三”是指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二,傳說它與王母娘娘舉行蟠桃會的日子相同,且又同盤古的誕辰時間一樣。雖然本質上他們沒有什么關聯,但如此有意義的一天,活動當然多種多樣了。俗話說得好:最香不比五色飯,最美不過三月三!這五色飯即為五色糯米飯,里面有紫、黃、黑、白、紅五種顏色的米飯,把他們蒸好舀出來時會散發古樸而醇香的氣味,五谷雜糧一般的味道,極吊人胃口。
三月三的雙人對歌也是極常見的,我們家鄉人有唱山歌的傳統,經過我的調查與生活經驗,我發現除了日常生活中、娛樂、勞作等自歌或對歌,還形成了歌圩(就是對歌的專門時間,村民常常會聚在一起對歌慶祝),他們唱的歌都是一些古樸的民謠,很具有年代感。
每到三月三,無論宅在家里還是出街游玩,都會時不時聽見敲鑼打鼓的聲音,氣勢磅礴、震耳欲聾。他們的鼓聲和銅鑼攪拌在一起有條不紊,還具有一定的節奏感,前排的人們舞著獅頭,后面的人負責敲鑼打鼓,好不熱鬧。家鄉的三月三熱鬧得像過某一盛大而隆重的節日一樣,它不像春節那樣更加熱鬧非凡、鞭炮齊鳴,反而只是小小地慶祝這個節日,常常過了三月三跟沒過并無多大差別。
家鄉的習俗讓游子們都想回去,脫下繁忙的包袱,與他們最親愛的家人們一起慶祝,一起歡笑。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十九
雖然現在很少地方保持著原有的習俗,但我還是要說兩句。
金華還保持著端午和元宵燈會的習俗。
相傳這一節日是為紀念戰國時楚人屈原,并有相關的習俗,比如龍舟競渡、包粽子等。在金華地區,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金華到了端午節,不管你在哪,也是迫不得已不回家,這天是女兒們回娘家看母親的日子,送到娘家的禮品是一擔粽子(或一些禮品),俗稱“擔端午”,擔端午從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與“喜”諧音,做母親的喜歡女兒初四來。俗諺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個大午前?!钡匠跷迦粘赃^中飯,端午節就算過完了。而今,端午節更像是孝敬長輩的日子,晚輩往往在這一天給長輩送綠豆糕或各種營養品。
其實,可以說金華的端午節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了,金華的端午節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節在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灶頭及床上懸掛菖蒲、艾草,認為菖蒲、艾草可以驅鬼辟邪。還有流行的掛香包、推端午船驅五鬼、“驅蚊蟲娘”這些獨特的習俗現在都落空了。
另一個就是金華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娛樂活動,人們通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去災祈福,求五谷豐登人畜平安舊時燈會都在元宵舉行,因此,元宵節又稱"燈節"一般于農歷正月初十起燈,廿日散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興。
金華燈彩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絢麗多姿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一般均有百余橋一節為一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余橋橋燈分"龍頭"和"燈橋"兩部分龍頭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龍形狀外校棉紙,描以彩色龍磷云彩腮挑龍須,嘴銜龍珠,四支擎有各種彩燈,背上插旌旗數面,上懸"天燈",下掛"地燈",制作極為精細燈內燃點蠟燭,色彩鮮艷奪目燈橋下托木板,每板長23米,闊18厘米,厚5厘米,板兩頭各有一孔,間距70厘米,用以接燈板上設有燈架,每板兩枝龍尾是最末一橋,呈龍尾巴形狀,披以綢緞彩虹迎橋燈主要陣式有:"欽索箍""肚里滾""青蛇溜""麥餅挑""荷花旋""剪刀股""雙開門""繞房柱"等極為精彩驚險。
金華也是改變的城市,希望越該越好,日新月異。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二十
喜歡喝擂茶是我們家鄉的習俗之一,擂茶可以解渴消暑、健脾養顏,擂茶它是由花生、茶葉、芝麻、白糖配制而成的。
夏天來了,好客的家鄉人,只要有客人到了他們都會笑臉相迎地說:“來、來、來,喝幾碗擂茶再走,不會耽誤你干活的時間?!笨腿藗円膊患偎妓鞯鼗卮穑骸澳俏揖筒豢蜌饬?,好好地品嘗一下你的手工擂茶吧?!庇谑悄菬崆榈闹魅司蛿[出了擂缽,拿來了擂茶棍,正式開始擂茶了。只見他們熟練地把花生米、茶葉、芝麻、綠豆、白糖放進擂缽里,用擂茶棍用力地擂,將茶料擂成糊狀,擂得爛碎如泥,再放少許涼開水,一邊擂一邊放,這樣的擂茶味道才會清香爽口。甜潤入喉。好了,擂茶擂好了,客人們嘗了贊不絕口地說:“這擂茶味道甜甜的`,喝了真讓人神清氣爽,請再來一碗。”
擂茶不光是一種很好的飲料,還是一種理想的保健藥方。它能養顏提神,還可以健脾開胃,滋心潤肺。擂茶本來就有解毒歇火的功能,喝起來自然讓人神清氣爽,余香滿口。瞧:那乳白色的液體閃著耀眼的銀光,瓊漿玉液色澤誘人。遠方的客人喲,喝一碗再走不遲!
我喜歡家鄉人的熱情,我更喜歡喝家鄉的擂茶。
家鄉的習俗抒情大全(21篇)篇二十一
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在新年里,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后,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一樣。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么的,僅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齊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我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里不停說著“新年歡樂”等吉言,然后不停收著紅包,到午時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我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