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英語,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知識。以下是一些英語學習的經驗分享,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建議和思路。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一
今天下午,天高氣爽。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因為今天晚上是圓月之夜—中秋節。
我特別喜歡中秋節,是因為一到中秋節我媽媽就會給我們兄弟幾個做好吃的飯菜。還會給我們買好多的月餅。我特別喜歡吃,所以大家總愛叫我小饞貓。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中秋節,我們北方人總會吃著月餅賞著月亮。我聽我們班同學說南方人在中秋節和我們做的事不一樣。他好像說什么我也忘了。之所以不一樣應該是因為習俗不一樣吧。
快到晚上了。電視機前擺放著許多的月餅。還有許多的飯菜。媽媽讓我們幾個在這個桌子旁圍起來。然后對我們說:“我先去廚房再把剩下的菜端出來,你們先等著。”我們異口同聲的說:“好!”媽媽進了廚房以后。我們的眼睛就向桌子上的月餅和菜望去。我們的眼睛好像都在說,我好餓,我好想吃。我們都饞的流口水了。媽媽才從廚房里把菜端出來,端出來后媽媽對我們說:“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吧。游戲的內容是:每一個人都要說一個關于中秋節的詞語才可以吃月餅和菜。”我們都同意啦!游戲開始。媽媽第一個舉手。大聲說:“嫦娥奔月。”媽媽說完后有些人高興,有些人失望。我靈機一動,想了想,這不就是個好機會嗎?我就趕緊說了。一個詞:“玉兔搗藥。”我還沒聽媽媽說對不對呢?我就趕緊拿一個月餅塞進我的小嘴里。哥哥姐姐們都笑著罵我一句“小饞貓。”
這時天慢慢的黑了。一個圓圓的月亮慢慢地,漸漸地。升到了空中,頓時周圍的星星都都圍著他。這時,星星仿佛像一條圍巾圍在月亮的身邊,就像就能給他溫暖。真的是太美麗了!看到這兒我不禁吟誦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次,中秋節我們不是吃的是山珍海味。但是我們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真的是太美好了。
我愛吃月餅和媽媽做的菜。我也喜歡中秋節。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二
我在自己的家鄉讀書,可父母卻在外地工作,我無時不刻不在思念他們,終于等到了國慶節,我可以和他們團聚了,心情別說有多激動了,今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我中秋節也可以和他們一起過了。
下午兩三點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出去買了一些晚餐需要的東西,準備晚上的晚餐。
“開飯了!”媽媽從廚房里端出最后一道菜,朝在客廳看電視的我們喊了一聲。弟弟像一支脫了弦的弓箭沖到餐桌前,趴在桌子上流口水,目不轉睛的盯著桌上的菜;爸爸放下手中的報紙,慢悠悠的走向餐桌坐下來;我關上電視,搶下一個離紅燒魚最近的位置坐了下來。
一陣風卷殘云之后,桌上只剩幾碟空盤子了。
媽媽將桌子收拾干凈,搬了幾把椅子放在陽臺,端了一盤月餅放在小桌子上,我們一家人看著月亮吃著月餅。今天的月亮特別大,特別亮,特別清澈。月亮上有著些許黑點,仿佛是嫦娥帶著月兔思念地上的后羿。天上,月亮周圍一顆星星也沒有,顯得既孤獨又清雅。我拿過一塊月餅,輕咬一角,嗯,紅豆餡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無法和自己的家人團聚,自己一個人孤獨的度過中秋節。
唉,不知道明年的中秋節還能不能和父母親一起度過呢?
媽媽吃了一塊月餅,把剩下的幾塊月餅全留給了我和弟弟,自己一個人看著皎潔的月亮,媽媽可能也是舍不得我吧,一句話也不說。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大家都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慶祝中秋。高興,是因為自己遠方的親屬要回來過節吧!真的好羨慕他們,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過中秋,訴說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千言萬語。孩子們可以快樂地玩耍,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
這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境。對至親至愛萬般的思念,在中秋佳節更為強烈。回想多年前與家人們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月餅,賞月亮,仿佛已經是幾個世紀前的事情了。今年的此刻,滿滿的一大盤月餅只有我一個人獨自享用,那輪皎潔的明月,也不再有人在身邊陪伴我共同欣賞了。明月似乎有了小小的一個缺口,不再是當初的皎潔美麗,月餅似乎也沒有當年那么香甜可口了,伴隨著陣陣苦澀,直沁入我的內心。
支離破碎的現實,難道連傳統的中秋節日也無法挽回了嗎?一個人的中秋,真的叫團圓嗎?時鐘依然還在不停地走,它一次次地告訴我,那想象的場景早已成為美好的回憶了。我多次想捉住這回憶,但是鐵一般的事實無情地否定了我這個想法。美好的中秋,黃金的中秋,痛苦的中秋,哀傷的中秋,都只能由我一個人來靜靜度過了吧。
低下頭來,細細默數一滴滴酸楚的淚水。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四
期待已久的中秋節終于到來了,人們用各種節目愉快地慶祝這個傳統節日。
一大早,我媽把我叫醒了。我一睜開眼睛,就聽到外面有滴答的聲音。我趕緊穿上衣服跑了出去:“哦,下雨了。”唉,天不美。今晚我看不到月亮。但是也可以去爺爺奶奶家吃團圓飯。畢竟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到了爺爺奶奶家,爸媽去廚房做飯。我和哥哥把所有親戚都叫過來,很熱鬧。哥哥也哭著說:“我要吃月餅!我想吃月餅!”奶奶笑著上來說:“你現在吃月餅,等那么多好吃的,你的小肚子怎么能吃得下呢?”哥哥撓了撓頭,點點頭說:“對,我想吃魚。”大家看著他的表情笑得合不攏嘴。
開始吃飯,爸爸媽媽把所有的菜都擺在桌子上,大魚大肉,還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豆腐,讓人留口水。
天黑了,爺爺拿出月餅對我們說:“來吃月餅吧。不過有個規矩,大家一定要說一首和月亮有關的詩。”我看著爺爺心想,這個中秋節真有意思。
我是第一個從詩人的外表了解到這一點的人:“我的床腳那么亮,會不會已經結霜了?抬起頭來看,我發現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然后父親說:“月陰圓缺,人有喜怒哀樂。”母親也跟上了那句話:“月圓人多.這時,我看到爺爺布滿皺紋的臉上突然閃過一絲悲傷。也許他在遠方思念著他的姑姑。阿姨在外面工作多年,春節期間只回來住幾天。我想我姑姑此刻正在想念我們。
“輪到我了嗎?”哥哥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看著他盯著月餅,他很著急,說:“床前,我床腳那么亮的一線光,月餅真香。快拿一個,峰峰吃。”(馮峰是他弟弟的外號)我看到他趕緊抓起一個月餅往嘴里塞,他笑了。我那樣看著他,笑著說:“喂,孩子,我們還沒吃飯呢。他先吃的。”全家人都笑了,在笑聲中,所有不好的都被淹沒了,剩下的只有歡樂。
月亮沒有如我所料的出來,但我覺得這是我度過的最快樂的一個假期。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五
中秋節,家家戶戶都有完全不同的過節方式;各族人民過節的方式也是如此。比如:苗族,苗族跳過月亮,每到中秋之夜,皎潔的月光灑滿加繆的小屋。苗族男女與家人團聚后,都去森林空地唱歌跳舞,舉行“跳月”活動;傣族,傣族的拜月,每逢中秋節,一大早,這個年輕人就帶著一把火藥槍上山打鳥、打野雞、打獵。女孩和媳婦們在湖邊和池塘邊忙著抓魚。老奶奶們忙著做糯米和不同大小的食物,每個人都忙著準備節日晚餐。晚上,四張桌子的每個角落都放一個糯米糕,每個糕上插一個冷香。
當月亮升到山林之上,點亮了冷香,一家人開始“拜月”。然后,為了表示對英雄巖尖的尊重,向空中發射了一把火藥槍。最后一家人圍著小方桌開心地坐著,品嘗美食,談天說地,賞月,自得其樂;侗族,侗族的盜月菜,相傳古時候中秋之夜,月宮仙女來到下界,將花蜜灑遍天下。仙女花蜜是無私的,所以人們可以在這個夜晚一起享受灑有花蜜的水果和蔬菜。董家將這一習俗命名為“偷月菜”,于是在中秋之夜,董家姑娘們選擇了自己心愛的來世菜園去摘瓜菜,并未被視為“偷”。他們還故意大聲喊道:“喂!你的瓜被我拿走了。去我家吃油茶!”原來他們是在月仙的幫助下路過紅線的。如果他們能摘一個瓜果,就意味著他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對生長的豆子成了他們的采摘對象。當天晚上嫂子還去了別的花園“偷月菜”。但他們希望摘最肥的瓜或一把新鮮的綠色毛豆,因為它象征著孩子的肥胖和多毛的健康(毛豆的諧音指孩子)。
男生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亮仙女給他們幸福。但是,它們只能在野外做飯吃,不能帶回家。“偷月菜”為東村中秋之夜增添了無限的歡樂和神奇的光彩。
當然,中國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也深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的喜愛;因此,弘揚我們的傳統習俗也很重要。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六
中秋節這天,家里一片熱鬧,中秋節可是一個團圓節,在這一天里,家里的人都等著吃團圓飯。
妹妹早就被廚房里傳出來的食物芳香給誘惑的流口水了,隔個三五分鐘的就往廚房里跑,爸爸瞧著妹妹這個饞貓似的樣子,不停的取笑她,逗得坐在一旁的我和爺爺哈哈大笑。
突然,奶奶和媽媽從廚房里走了出來,手上端著兩個菜碗,媽媽一邊朝著餐廳里走,一邊朝著我們喊道:“吃飯嘍!吃飯嘍!”妹妹激動的拍起了手,歡快的掌聲啪啪的響,然后妹妹立馬去廚房也端起菜來,不一會,餐桌上就擺滿了菜肴。
九碗菜將一張桌子擺得滿滿的,我們一家六口人圍坐一起,在這個團圓節里快快樂樂的吃起了團圓飯。
奶奶和媽媽的廚藝很棒,這一頓團圓飯我們吃得既歡心又滿足,特別是妹妹,吃飯的時候還往每個人的碗里都夾一個雞腿,把碗里的雞腿分完后,放下碗筷,開心的道:“中秋節快樂!”
妹妹就是家里的開心果,有妹妹在,家里就不愁歡聲笑語,妹妹的祝福語我們都收下了,不過我們也齊聲回了妹妹一聲:“中秋節快樂!”其中笑的最歡的就是爺爺和奶奶,他們看著妹妹滿臉上都是寵溺。
這頓飯吃到最后的時候,碗里的菜也所剩無幾了,我們家里主張光盤行動,不允許浪費,所以當大家都吃完的時候,碗里的飯、菜都吃光了。桌子上的殘局是大家一起來收拾的,收碗的收碗,收筷的收筷,然后洗完碗的洗碗,擦桌的擦桌,用不了幾分鐘,這件事就完了,接下來是我們一家子坐在一起閑聊的時光,我們坐在沙發上,肚子撐撐的,然后望著放在沙發桌上的一大盒月餅,不自覺的都笑了,這下,可沒人想吃月餅了。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七
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早晨就下起了零星小雨。我們一家人原本打算在院子里吃月餅、賞月,現在只好改成在家里吃月餅、話家常了。
轉眼已近傍晚,月亮被一層厚厚的烏云籠罩著若隱若現,我們全家人圍坐在桌前有說有笑。這時,媽媽提議:“今晚既然賞不成月亮了,不如我們來做月餅吧!”聽了這話,我高興得手舞足蹈,一家人都很贊同這個提議。
說做就做,媽媽先是一一取出所需的材料,再和好面粉,然后把大面團分成一個個乖巧可愛的小面團。接下來,就該我這個小助手上場了。我拿起面團,急切地想要把餡料包進去,可面團卻軟得像加了水的橡皮泥在我手里翻著跟頭,一點也不聽話,我拿他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只能無可奈何地瞪著他。
媽媽瞧見了我的囧樣,立刻走過來,笑瞇瞇她告訴我:“做事呀,千萬不要急于求成!咱先得在手上沾點干面粉,以防粘手,然后把面團放在手心,輕輕地壓扁,再把四周的面皮往中間一邊推,一邊包……"學著媽媽的樣子,我慢慢練習起來。沒過多久,一個圓滾滾的小面團就乖巧地躺在了我的手心里。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把做好的面團放進模具里,小心翼翼地擠壓成型。就這樣,一個個刻著漂亮花模的'月餅就做好啦!
一切準備就緒,媽媽把月餅整齊地放進烤箱。不一會兒,屋子里香氣四溢,我饞得直流口水,守著烤箱半步也不肯離開。漫長的20分鐘終于過去了,媽媽從烤箱里取出月餅,那一個個金燦燦、黃澄澄的月餅,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樣。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咬下一口,軟軟的、甜甜的,真是美味極了。
看著中秋晚會,吃著親手做的月餅,聆聽著窗外細細的小雨,這真是一個既難忘又有意義的中秋節啊!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八
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寫中秋節的古詩詞都特別美麗。那么,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我們是怎么過的呢?當然是親人聚在一起過啦。
過中秋節最重要的事是選家人都喜歡吃的月餅。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月餅,一進超市就聞到一股月餅的香氣,媽媽判斷說是現烤月餅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擠到月餅區,看到老板擼起袖子,把一個個面團放在他面前的臺板上。只見他麻利地拈起一個面團,一眨眼已經捏出一個小碗的形狀,然后放餡進去,不多不少剛好裝滿,接著放進模型,壓出形狀烤一烤,月餅就做好啦。啊!好濃郁的香氣啊!老板把月餅整整齊齊地放在貨架上,有圓形的,有五角星形的,有花朵形的,有月牙形的,還有透明看得見餡兒的。我的口水都要掉下來了。我問老板:“這么好看的月餅都是什么餡的呀?”老板樂呵呵地說:“我的月餅好看更好吃哦!有甜美可口豆沙餡,有五香牛肉餡,有蓮蓉蛋黃餡,還有芬芳四溢鮮花餡……”不等他說完,我們就動手裝袋,各樣都買了一些,晚上準備擺一桌豐盛的中秋宴。
時間過得真快,又大又亮的月亮掛上了天空。我們終于可以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了。
小區里有個大草坪,邊上還有個不小的湖,這里是個絕佳的賞月好去處。空氣中彌漫著桂花的甜香,月光像一頂巨大的蚊帳,把我們罩在大草坪這張綠色大床上。看著爸爸媽媽朦朧的臉,看著高高低低樓房里透出的點點燈光,看著湖里暗沉的樹影,好像在夢中一般。“開始吃月餅嘍!”媽媽一聲招呼,把我拉到月餅盒前。我把月餅分給大家,外公一邊表揚我月餅買得好,一邊給我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還配上動作,笨拙的樣子,惹得外婆笑得合不攏嘴。
我不由得抬頭望向墨藍色的天空,明月靜靜地看著我們,我知道心地善良的嫦娥沒有住在月亮上,她一直在我們的心里。在大草坪賞月的幾戶人家在收拾坐墊,小朋友們清脆的笑聲不時響起。拎月餅來的小籃子里裝滿了桂花香,披著一身月色做的紗衣我們回家了。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九
“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說,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對月亮產生了一份獨的感情。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就是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那天晚上,每個家庭里都坐滿了成員,坐滿了月亮照射下的地方,在膠潔的月亮下,一起吃月餅,一起聊天,那是個美好的團圓節。
中秋節的夜晚夕陽西下,太陽漸漸散去了他的光輝,留給大地黑暗。幾小時以后,天上照射著一道銀白色的月光,照亮了成片大地。月亮慢慢地岀來,周圍的黑云,一時遮著月亮的一邊,一時遮著整個月亮。好像小孩子們玩捉迷藏一樣。漸漸的,月亮升到最高峰,剎那間,月亮照亮了整個世界,好像是在對大家說:中秋節快樂。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十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了,這是大家團圓的一個節日。大家歡樂地在中秋節賞月,吃月餅,有一句話叫做“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一天,我看見月亮又大又圓,我很激動。我叫來爸爸、媽媽,搬來桌子一起賞月,吃月餅。說起吃月餅,白天一家人制作月餅的情景再現眼前。
為了吃上美味可口的月餅,我和爸爸媽媽精心準備。我們準備了面粉,雞蛋,白砂糖,豆沙和黃油。另外,還準備了制作月餅的模具。
首先,準備月餅皮。把雞蛋打碎倒進盆里,然后放入面粉,面粉、雞蛋、白砂糖和水一起攪拌,用手揉成面團兒。
開始制作月餅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我興奮極了,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月餅。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一塊小面團,把面團扯大一點,將已經準備好的豆沙餡放進去,剛準備捏好,可是一不小心,豆沙餡掉在地上了。我沒發現,還在繼續包。媽媽發現了便問:“你包的餡呢?”我低頭一看,原來餡掉在了地上被我踩在腳下了。我叫來爸爸,我們看完后一起哈哈大笑起來。月餅一個一個地包好了。用模具蓋上就形成了不同的花紋,很好看。
月餅做好了,開始烤月餅。我首先要把月餅刷上黃油,可是我刷的黃油太多了,我趕緊用紙把多余的黃油擦掉,放入烤箱。接下來,我就等著月餅烤好,我等呀等啊,我叫來媽媽問她:“媽媽月餅什么時候好啊!”媽媽說:“孩子,做一件事不要著急,要有耐心”,剛說完月餅就好了。看著自己親手做的月餅,咬上一口好吃極了!
這個中秋節,吃著自己做的月餅,心里美滋滋的,因為我是第一次吃自己做的月餅,月餅又香又好吃,月餅還很松軟,口感很好,吃著好吃的月餅,看著美麗的月亮,月光照在地上,像鋪了一層銀紗美極了。
文檔為doc格式。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十一
這個中秋到來了,我感動了一番。似乎一切都來去匆匆,轉眼間,已是十五個中秋了。
由于今天天氣不好,燒烤計劃就不能進行了,只好在家里過了。我和家人把月餅搬到天臺上賞月去,誰知天空黑壓壓一片的什么都沒有,我的心又一次落空了。
我們把天臺燈全部開了,沒有月亮就賞燈光吧!我們一家團團圓圓的坐在一起說說笑,談談往事,吃吃月餅的也其樂無窮。我感覺一陣暖流流進我的心房,我知道這是幸福的感覺。
我和弟弟用全部蠟燭把陽臺點的亮亮的,把天臺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都照亮了。很美!看著燈光,我想起了前年我們一家在陽臺燒烤的情景。
前年中秋節,花好月圓,明月當空。是賞月的好時機!我們和鄰居一起上我家天臺燒烤、賞月。那時天臺四周掛上了紅紅的燈籠,好漂亮。燒烤的味道一絲絲的飄進我鼻子里,好像在叫我快點吃它!我跑過去和鄰居一起燒,我們先燒腸子,腸子插在我們的叉子里。趁腸子還新鮮我和鄰居燒了起來,燒啊燒,腸子都開始焦了,我們都不耐煩了!忙問爸爸:“熟了沒??熟了沒??”他們都說:“熟了熟了!都焦了!”我們才開始吃,雖然焦了,但還是很快樂!我們又燒腸子了,沒想到吧?我們還是燒腸狂呀!由于剛才那個腸子是紅色的,所以,我們要燒白色的。我堅定地對鄰居說:“上次焦了,這次要用心燒才能燒得好樣!”這次我們又燒焦了!因為我們燒著燒著覺得悶了,所以把腸子丟在后腦勺,去玩燈籠了!搞得大人幫我們倆燒,他燒的東西夠多的,所以顯得有點手忙腳亂。“不如別燒腸子,燒其他的吧!”我們說。哪知道鄰居把可樂倒在一個碗里放在燒烤爐上烤!哈哈!真好玩!過了一會兒,可樂微熱了,我們高興地跳起來。可是不幸的是被我爸爸看到,爸爸及時把碗捧起來還說:“等會把碗熱溶了!你拿都拿不到!”我們嬉皮笑臉的,接下來,我們沒事做了,只好燒馬鈴薯,我當他的助手,他說什么我就幫他,不一會兒,火燃燒上來了,我們就拍手叫好,忘記了時間,哎呀,焦了一點,然后我們聞了聞,異口同聲地說:“有點像薯片味!”發現是薯片味之后我們就繼續燒一串、兩串、三串、四串……哈哈!我們終于收集了很多“自制淡淡薯片”我們商量說:“自己吃自己吃,別給別人吃!”我們不用一會兒就把薯片吃完了!
想到這里我們抬頭望望天空,不知什么時候,月亮竟然出來了,可能是被我們的和諧感動了,雖然只是朦朧的月亮,但是,這個平靜的中秋我們在過得很開心!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游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游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征.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是具有一定意義的“餅”和“月”了.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說是當時老百姓們為****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里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了.也許我們現在吃月餅是為了慶祝勝利的喜悅吧!也有人說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悅與高興吧!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征,是充滿喜悅的象征,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月到中秋,最能牽動人的柔腸,千回百轉,遐思聯翩。
小時,父親長年在外地工作,一年中難得回來,家里只有母親帶著我們。但無論怎樣忙碌,父親總能在中秋節那天趕回來。全家人早早地吃完晚飯,父親便端出小方桌放在門前的泥巴地上,泥巴地平整而空闊,閃著幽幽的白光。母親從屋里搬出那個方形的小木箱,解下系在腰上的`鑰匙,摸索著打開箱子,像變戲法一樣拿出一個圓紙筒,從里面掏出幾塊月餅,放在桌上的碟子里。一家人圍在桌子旁,靜靜地等著月上東山。風吹過樹梢,沙沙地響,樹木濃密的黑影在夜色里似乎搖動了幾下,風吹在身上,感到薄薄的涼意。大家陷在黑暗里,誰也不說話。
月亮終于露出了笑臉。母親開始分月餅,我們一人一塊,她和父親共一塊,一人一半。那時的月餅遠沒有今天的精美,既無華麗的外表,也無豐富的內涵,只一張灰白油紙包著,卻是我們一生中最美最甜的月餅。美好的東西總是格外珍貴。我們一手拿著月餅,另一只手在月餅下面托著,又伸著舌頭把落在手心里的碎屑一點一點舔進嘴去。
月餅吃得很慢,就是在這個時候,我聽到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神話傳說,隱隱約約知道了中秋節團圓對家家戶戶的意義。那時以為這一切就是永恒。而今,我已步入人生的秋天,父親垂垂已老,母親長眠地下已經五年。
后來,我離開家鄉去城里讀師范。從書本上我學到了許多描寫秋天描寫月亮的詩,它們讓我起了很濃厚的鄉愁。特別是城里的月亮要越過一座座高樓,才能出現在浩渺的夜空,碧海青天夜夜心,她總讓我聯想到一張哭泣的淚臉。
雖然求學之地離家鄉并不怎樣遙遠,但為了節省路費,也為了心中的理想,仍難得回去與家人團聚。我忍受著思親的痛楚,在默默的品味和堅持里度過了漫長的四年時光。然而每逢佳節,思鄉的情緒總會莫名地涌起,如春水漲溢,何況是萬家團圓的中秋之夜?記得一天晚上,我再也控制不住思鄉之苦的煎熬,與好友買來月餅和酒,邊吃邊喝,一邊比賽背誦描寫月亮的詩句。我說上句他接下句,或者他問我答: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
淚水從我們的眼角流出來,在各自的臉上亮亮的縱橫著。我們用這種方式度過中秋節。不知不覺,月到中天。不知不覺,月影西斜。月光如水,冷露無聲。只有我倆的身影相互攙扶著,在清明的月色里,斜斜的歸去。
此去經年,良辰好景虛設,揮手作別十多年后,友華年早逝,已在天上。
工作以后,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一個溫柔善良的女孩,她后來成了我的妻子。記得剛認識她的那個中秋夜,我們相偎著坐在小河邊的石頭上,吃著月餅訴著情話。月亮升起來,從柳絲的網里上到梢頭,形象地描畫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美好婉約的意境。柳枝的影子斑駁地落到我們的身上。河水淙淙地流著,那聲音就像琴弦撥動,流過我溫暖善感的心房。水面上泛著點點碎銀。稍遠處的村子亮著一盞盞燈,像夢的眼睛。而身后不遠處,便是城市的萬家燈火,霓虹閃爍,活色生香,只是哪一家窗戶后面,才是我們愛情的棲息之地?我不能回答自己。
之后,兒子順理成章地到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甘也甜,其苦也甜。如今我們和兒子已經度過了18個團圓的中秋節。然而再過幾天,這只鳥兒也要飛出巢,去外面的廣闊天地經風歷雨,他要去遠離家鄉的異地上大學。這個中秋節,他怕是要在異鄉度過了。也許,這樣的離別今后還會有,但我相信兒子會越來越堅強。
天上的明月呀,請照耀著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和兒女,朋友和愛人的笑臉,縱然是分別也不要流淚,祝福他們健康快樂,平安一生。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十二
“月兒掛在半夜,風景難清。”只有這首詩才能展現我現在看到的風景。這是20xx年中秋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在屋頂花園賞月。
半小時前,天很黑,像灑了墨水,根本沒有月亮出來的跡象。我當時失望至極!但我還是很期待看到中秋之夜的圓月,于是耐心等待,一直仰望夜空。
月亮出來之前,漆黑的夜空中有一絲亮光。我看到光線越來越亮。漸漸地,一個圓圓的“白玉盤”隱約出現,光芒越來越強。月亮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這時,這一幕讓我想起了那首詩:“一條河的天空沒有塵埃,天空有一輪孤月。”但這一次,月亮并不孤單,它還帶來了一群活潑的伙伴——星星。星星活潑地眨著眼睛,閃爍著迷人的光暈,讓我覺得天空中正在播放一部露天電影。幾朵薄云飄上來,輕輕把紗衣披在月仙身上,更顯美麗。
《月仙》照亮了草地上的露珠,使它們看起來晶瑩剔透,就像一把散落在草葉上的鉆石。池中還有一個美麗的月仙形象。我調皮地撿起一塊小石頭,扔進了水里。水中的月亮立刻搖晃起來,迅速散開,但很快又重新組合起來,依然溫柔地看著我。我一點也不介意我的小惡作劇。
中秋節晚上看到美麗的月亮是多么幸福。隨著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不再只是從這么遠的地方看月亮,而是登上中國的航天飛機過中秋節!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十三
天漸漸暗了下來,太陽躲到了西山下,月亮探出了頭。
我坐在家中,靜靜地望著美麗的月亮。
一開始,月亮好像剛剛睡醒,顯得沒有生氣。過了許久,天好像暗的不能再暗下去。月亮,就展示出它那獨特的美:今天的月亮,好像一個美麗的圓盤,高高地掛在天上.月亮發出的柔和的光線,照亮了旁邊的云,使得月亮更加妖嬈。可是,月亮也愛捉迷藏,一下子藏到了云里去了。不一會兒,月亮又跑出來了,仿佛在對我微笑。
云,散開了,星星來到了月亮的身邊,好像在贊美月的魅力。不遠處的煙花好像在和月亮、星星打招呼,今晚的月色真美!
過中秋。
中秋節又來了,這次的中秋節克萊真快呀!開學第一周的雙休日,中秋節就開始了。
晚上,我和媽媽吃完飯后,就到窗邊賞月了,今年的月亮特別圓,特別亮,特像一個白玉盤。這個時候,月亮躲了起來,我看了看天空,原來月亮躲在了云朵里了,月亮又出來了,像是跟我說:“中秋節快樂。”這是我有一個奇思妙想,嫦娥在哪呢?月亮快把嫦娥找出來吧。這是一個月餅放在我面前,原來是媽媽給我的,我吃了,感覺很好。
這次的中秋節過得可真棒啊,這可真是一個快樂的日子!
過中秋。
今天是中秋節,我特別高興,我非常喜歡這個節日,團團圓圓,我的心情就像這天空一樣晴朗。
媽媽為我們做了可口的飯菜,還準備了香甜的月餅,我吃得特別香。我和家人坐在院子里,望著滿天的星星和圓圓的月亮,我仿佛看到了嫦娥仙子,聽見了她在說話,這圓圓的明月就是對人們的美好祝愿。我想到了我愛的人,我把祝福送給他們,我祝爺爺、奶奶、姥姥身體健康!祝老師幸福快樂!祝爸爸、媽媽平平安安!
我還有很多心愿,我希望今晚的月亮都能幫我實現。
過中秋。
今天是中秋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可是我爸爸遠在新疆上班,沒辦法回來過節。
晚上,我和媽媽去奶奶家的時候,看見路上的行人都急匆匆的往家趕,準是回家吃團圓飯去。到家了,奶奶已經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吃完飯后,我還跟弟弟玩了一會就回家了。
我和媽媽走在路上望著今晚的月亮,今晚的月亮圓圓的亮亮的,好像一個大月餅,我好像看見嫦娥和玉兔站,我想她們一定也在過中秋節吧。
我想爸爸,爸爸一定也很想我。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十四
中秋節快到了。老師邀請兩個學生表演,吃月餅。兩個學生想出了月餅。演出開始時,周毫不費力地輕輕撕開了包裝袋,但王一達呢?費了好大勁,還是沒打開包裝袋。王一達急了,咬緊牙關努力終于打開了包裝袋。周慢慢地啃著月餅上的面粉,羞澀地吃著,像個“小淑女”。
看著他們吃的津津有味,我真想吃月餅!就這樣,我把嘴控制住了。十分鐘后,陳老師終于請大家一起吃月餅了。我迫不及待地撕開包裝袋,把它交給秦鵬。然后我細細品味著月餅的味道。吃了一會,覺得太甜了,吃不下。我開始觀察我周圍的同學,任小燕坐在我前面。他吃了一口雪糕,然后嘗了嘗,慢慢咽了下去,然后點點頭,表示他的月餅很好吃。另一個例子是第一排的王翊丹。她先輕輕地把月餅分成四瓣,然后慢慢地把叉子插進月餅里,一瓣一瓣地吃下去。吃完后,她笑得像一朵盛開的花。她對我說:“這是女士吃飯的標準方式。”。
每個人吃飯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野蠻,有的淑女紳士。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十五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今晚的月亮真美啊!月亮圓圓的臉,像極了我可愛的小弟弟。月亮看見很多人看她,像小娃娃一樣害羞地把身子慢慢地藏到云媽媽身后。云媽媽看見了,說:“不要害羞,你出去玩一下吧,還有好多小朋友在望著你等著你。”月亮娃娃經過云媽媽的再三勸說,終于一點一點地從云媽媽身后探出頭來,露出歡喜的笑臉,那么天真,那么可愛。我們又歡呼起來!誰知,在我們的歡呼聲中,月亮娃娃又害羞了,半邊臉兒露出來,半邊臉兒又隱藏在云媽媽身后。
我焦急地望啊望,盼啊盼……過了很久很久,已是深夜了,奇怪的是月亮還像娃娃一樣害羞,躲在云媽媽身后不肯出來呢!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十六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了解并參加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特色活動。但是,讓我最沉醉,樂在其中的還是——衡陽的中秋節。
重頭戲還在晚上7點才開始啊!!
剛過7點,家家戶戶就端著大鍋,小碗的東西飛奔到大殿前。把東西放在門前的大桌子,圍著桌子依次坐下,盼望著月圓之時。我也一同坐下來,期待這月圓之時。7點30分時,聽見有人大叫一聲:“月圓了!”我們一同仰望天空,眼珠轉也不轉的盯著那一輪明月,顯示出皎潔,淳樸!然后,雙手握緊不但為一家的團圓做了個見證,而且希望以后一家人能經常團圓,相聚在一起賞月。賞完月,便是吃月餅了,我們每家做的月餅不但有十幾種口味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精華是:我們每家的孩子要在月餅里寫一句祝福的話,家家互相祝愿幸福,美滿。
吃完月餅后,就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燈會:誰要是答對了題,便可以找“少東家”領獎。每一次的燈會我都十分的開心,因為我每次拿獎品都會拿到手軟啊!再燈會的那一條街上,游蕩了許許多多的`表演者,每一場表演都十分精彩,引人入勝。頓時,街上變得十分熱鬧。最后,一個節目便是——聽月老講故事。每次到了燈會后在另一方的榕樹下有一群小孩圍著一位化裝成月老的老人講故事。只要是不超過15歲得小孩便可以搬個小板凳坐在樹下聽月亮上的故事。每次,我和鄰居的孩子都聽的十分入迷,沉醉在故事中。希望真的有月老為我們實現愿望。慢慢的,大家都回家歇息了,都陷入了甜蜜夢鄉。
這就是衡陽的中秋節,讓人難忘,這風俗真是與眾不同,我過了一次就愛上了它,我相信你也是。我現在還沉醉在衡陽的中秋節。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十七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讓我們順其自然吧!
此時此刻,我正坐在飯桌旁,吃著那香噴噴的團圓飯,品嘗著那甜滋滋的月餅,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樣的甜美與高興!圓圓的月餅,我對它是多么的癡迷。昨天在超市里親眼目睹了月餅的做法。它的做法和小籠包驚人的相似,都是由面做成一個“窩”,將需要的餡放進“窩”里,然后將“窩”填好后,兩面用手拍打反復幾次,再將大章蓋上!那時我是目不轉睛地看著那位阿姨在那聚精會神地做著月餅,不過那位阿姨好像注意到了我那炯炯的眼神,和藹可親地對我說:“小朋友,給你來試試!”當時我便大膽自信地走進去,在那塊大大的圓月餅上蓋了一個大章,然后我便笑著走了出去。接著,阿姨將這些月餅放進兩面煎的鍋,上下來回翻滾。十分鐘后,一鍋熱氣沸騰的月餅端了出來,它是多么黃中透白、白里夾橙,這鮮艷誘人的月餅令我忍不住讓媽媽買了好幾塊!如今終于到我品嘗的時候了,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打開袋子,哇!一股迷人的香味直接溜進了我的心底,我閉上眼睛,細細地品味著這濃濃的`香味。我的目光也全部投向了那塊月餅,細細地看,它是由數百層的小脆皮合體而成的,那小脆皮薄如紙!我拿起筷子,夾了一個細細品嘗那經典的香味,呀!外脆里嫩,吃起來就像上海油煎包一樣,味道好極了!這是我吃過的的月餅了。
不過,在我吃團圓飯的時候,我不時將目光投向墻角的那個空座位上,我便想到了至今還在醫院的爺爺,他還不能和我們在同桌吃飯,我真心祝愿爺爺早日康復、長壽百歲!我的頭腦里還回想著爺爺那月餅似的笑容。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餅竟然如此的美。
初二中秋節的英語(實用18篇)篇十八
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就會明白我想要說什么了。對呀,今天是中秋佳節。我感到無比的興奮,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電視、媒體、網絡等的熱點都是“中秋”,而且國家規定中秋節放假一天,加上星期六星期天,今年就有三天假。今兒一早我便起來了,看見桌上放了好多月餅,哦!原來是媽媽剛才從超市里買的。我“咚咚咚”地跑下樓拿了一個豆沙的吃起來。一邊吃一邊想起了中秋節的傳說:從前,有一個女子叫嫦娥,她的丈夫后羿有兩顆仙丹,吃了可以上天。有一天,嫦娥趁后羿不在,偷吃了那兩顆仙丹,于是飄了起來,后羿回來見嫦娥已向月宮飄去,悲痛不已。嫦娥在天上成了仙,住在了廣寒宮,還有一只兔子相陪。多美的傳說啊,后來人們發現嫦娥成仙之日這天的月亮特別圓,于是人們為紀念這一天,把餅兒做成如月亮一樣圓的點心,叫月餅,象征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這個風俗一直保存至今。“小讒貓,這么急著吃啊!”媽媽把我拉回現實中,“今天去外婆家吃晚飯,還要給表妹帶去!”
不知不覺中已是下午4:30了,我們都來到了外婆家。一張大圓桌已坐滿,外婆說:“這才是團團圓圓嘛!”我伸頭一看,哇!菜還真多哩!有魚、雞、臘豬腳。待菜都上齊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真是色香味俱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