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分享我們的思考和觀點的重要方式,它展示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閱讀優秀作文范文能夠啟發我們更多的寫作思考和創作靈感。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一
家鄉不大,沒有什么出名的食品。可偏是那樸質的玉米香,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
正值酷暑的七八月。明明是躲在空調屋的時候,有些人已經滴著豆大的`汗珠,打算著今年的收入了。“小孩兒,你家種了幾畝棒子啊?”“俺不知道,你問俺爺爺去吧。”人人盼著熬過這悶熱的夏天。
金秋,天高氣爽,望著一片又高又壯的玉米,人們心里也踏實,吃飯也踏實,睡覺更踏實。見了鄰里鄉親,就樂呵呵地問道:“收成咋樣呀?”“好啊,好!”小巷子里溢出滿滿當當的幸福與喜悅。“你家玉米掰得咋樣啦?”“掰完啦,兒女們都回來幫忙了。”看著這整齊排列的小隊伍,可是知道為什么叫玉米了?那一粒粒金黃色的,閃著幸福的光,也充滿淡淡清香的顆粒,真就如同“玉”一般。
玉米吃法很多,無論怎么都讓人食欲大增。同蝦仁炒了,多放糖,用勺子舀了放入嘴中,輕輕咬開來,那香氣就在你口中炸開,真是“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吶。
可我記憶最深的還是那巷子口濃濃的甜甜的樸質的味道。那時還小,常抓著一袋曬干的玉米,揣上幾塊錢,跑到爆爆米花的爺爺那,“爺爺,爆米花,多放糖。”和小伙伴擠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笑著,還時時品嘗著別家已出鍋的爆米花,同時也希望自己的那份爆米花快點出鍋,“要響嘍。”隨著一聲巨響,充斥著甜甜的味道的空氣瞬間彌漫開來,小伙伴們貪婪地呼吸著這甜甜的空氣。多少年后,我仍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友情,鄉情和人情。
我愛家鄉的玉米,即使從未離開,也會以常常想念。
玉米承保工作計劃。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二
我的家住在東郊,奶奶是當地有名的種菜能手,她種的玉米總是惹人喜愛。
春天,細雨蒙蒙,玉米種子好像是在吸收大地的甘露,因而長勢喜人。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左右,玉米從地底下鉆了出來,玉米苗大約有四五厘米左右了。
漸漸的一個月過去了,玉米長的有一二尺高了。上面側生著嫩綠的小葉子,就像連續張開的手掌,兩片接兩片,非常茂盛。葉子毛茸茸的,你一摸,還挺疼的呢!
不久,玉米上長出了許多小玉米,像剛出生的嬰兒,小玉米的頂上還冒出了許多密密麻麻的抽穗。它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迎來了成群唱著歌兒的蜜蜂,給寧靜的菜園帶來了生機。
過了一兩周,我再去看那小玉米它已長成了一個個一尺左右高的玉米,看起來就惹人喜愛。看著那一個個玉米,我嘴就饞,摘一個玉米去洗,才發現頂上的穗沒拔呢!我又拿起把穗拔了,捏一粒放在嘴里咬一口,又香又甜,越吃越愛吃。
玉米能生吃,又能當菜吃,夏天還可以做玉米冰棒呢!我喜歡,你呢?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三
要講一個玉米地的寓言,其實是突如其來的想法。
有一回,我去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企業班講課。課堂上,一位總學員遞上一張紙條,上面寫道:“你能用最簡潔的語言告訴我們,企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嗎?”
你可以想見我當時的緊張和茫然。我很想問他,他所謂的“簡潔的語言”到底是指20萬字還是50萬字。我的書房里起碼有兩人那么高的圖書是為了解讀這個話題,而書店和圖書館里當然更多。
臺下的學員們聽到這道題目,也發出一陣小小的騷動,大家都很想聽聽我的說法,那位遞條子的總學員更是張著一雙很無辜的.大眼睛似笑非笑地遠遠看著我。
我想,肯定在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要這樣跟我過不去。
然而,沉思片刻,我還是決定要面對挑戰。于是,我說起了有關玉米地了寓言。
“請大家設想一下。此時此刻,你們站在一片玉米地的面前――。
“田野上,清新的風徐徐地吹來。鋪展在你們眼前的,是一片果實累累的玉米地,同時,這又是一片隱藏著無數大大小小陷阱的玉米地。
“今天,你們即將穿越它。”
課堂里的學員都很認真地聽著,我在他們的腦海里一定已經出現了一個天空地曠、果實搖曳的大原野。那些出身農村或者看過電影《紅高粱》的人可能還會勾起一些很悠遠而甜蜜的記憶。因為,我看見一些人的出現了笑意。
我繼續一邊想,一邊講。
“你和你的對手們將要進行一場有趣的競賽:看誰最早穿越玉米地,到達神秘的終點,同時,他手中的玉米又最多。
“也就是說,你穿越玉米地,要比別人更快,而且要時刻保證自己的安全――這是‘玉米地游戲’的三個生存要素:速度、效益和安全。
“你可以進行一萬種以上的選擇,再高明的數學大師都無法計算出這三者之間的最佳比例――或許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公式。不同的狀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每一個最佳的方式,又因為客觀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穿越玉米地的過程,就是決策的過程,n次的選擇,將產生n種的狀態和結局。
“穿越的魅力就在這里。企業的謎底也就在這里。”
我講完了。
寓言很短,其實只是一個開始。我設定了游戲的方式和規則,而寓言接下去的情節便要在座的學員們一起去完成了。
后來,我回到杭州的家里,一連好幾天,還沉浸在玉米地的遐想之中。我發覺,我對企業和市場試圖的很多觀點和都可以通過“穿越玉米地”這個寓言來得不到地表述,而這個寓言還提供了一個非常遼闊的“不確定的時空”,讓人從中獲得出乎意料的啟迪和教益。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四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鄖縣娃,父母都是從鄖縣山溝里,通過高考走出大山的。如今我雖為一個十堰城里人,但家鄉的美,永遠在我心中。
春天,在田里播上飽滿的玉米種,不出一個月,玉米苗便有半人高了,經過細心的照料,吸收了春夏的精華,到了秋天玉米成熟時,玉米金燦燦的,惹人喜愛。踏入玉米地,扳幾個挑中的胖娃娃放入背簍中,雖然全身被玉米葉糙的有疼又癢,但心中涌出的快樂讓我忘記了難受。扳玉米有趣,吃玉米更有一番藝術。
烤玉米,應該是鄖縣最“土著”的食物了。烤玉米前,把玉米粒外面的一層纖維撕去,先不要仍,然后把土灶的火生起來,用火鉗把玉米夾入灶中,用灶中原有的炭灰蓋住,灶上開始做飯。過了十幾分鐘,用火鉗夾出灶中的玉米,擦去炭灰,用先前的纖維包住玉米,拿在手上便可以吃了。烤出來的玉米尖部最嫩的地方已被火烤焦了,可別扳掉它,這可是烤玉米的精華,一大口咬下去“烤焦”的玉米粒,輕輕的嚼幾下,玉米粒外面“烤焦”的皮裂開了,里面最嫩最香的肉便暴露出來,濃香四溢,讓我收不住口了,加上包玉米的纖維的清香,沒有各種佐料的“干擾”,玉米最自然的香令人陶醉。這不禁讓人想到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在遇到困難時,不要被其強大的表面所迷惑,勇敢拼搏,成功的幸福就會光臨你。
冬天,當我坐在炭火邊取暖,欣賞冬天的鄉村美景時,總是有點饞,可身邊沒有零食!這時,可以取出一個小鍋,架在炭盆之上,把曬干了的玉米粒倒在鍋中,然后蓋上鍋蓋,用手不住的搖動鍋,讓里面的玉米粒均勻受熱,不一會兒便會聽到“啪啪啪”的聲音。揭開鍋蓋,金燦燦的玉米粒已成為了一個個白白的爆米花,把這些爆米花倒入盤中,邊吃邊欣賞門外的風景,這是多么的愜意呀!
我愛,它帶給了我快樂!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五
要講一個玉米地的寓言,其實是突如其來的想法。
有一回,我去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創業企業培訓班講課。課堂上,一位總經理學員遞上一張紙條,上面寫道:“你能用最簡潔的語言告訴我們,企業經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嗎?”
你可以想見我當時的緊張和茫然。我很想問他,他所謂的“簡潔的語言”到底是指20萬字還是50萬字。我的`書房里起碼有兩人那么高的圖書是為了解讀這個話題,而書店和圖書館里當然更多。
臺下的學員們聽到這道題目,也發出一陣小小的騷動,大家都很想聽聽我的說法,那位遞條子的總經理學員更是張著一雙很無辜的大眼睛似笑非笑地遠遠看著我。
我想,肯定在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要這樣跟我過不去。
然而,沉思片刻,我還是決定要面對挑戰。于是,我說起了有關玉米地了寓言。
“請大家設想一下。此時此刻,你們站在一片玉米地的面前。
“田野上,清新的風徐徐地吹來。鋪展在你們眼前的,是一片果實累累的玉米地,同時,這又是一片隱藏著無數大大小小陷阱的玉米地。
“今天,你們即將穿越它。”
課堂里的學員都很認真地聽著,我相信在他們的腦海里一定已經出現了一個天空地曠、果實搖曳的大原野。那些出身農村或者看過電影《紅高粱》的人可能還會勾起一些很悠遠而甜蜜的記憶。因為,我看見一些人的出現了笑意。
我繼續一邊想,一邊講。
“你和你的對手們將要進行一場有趣的競賽:看誰最早穿越玉米地,到達神秘的終點,同時,他手中的玉米又最多。
“也就是說,你穿越玉米地,要比別人更快,而且要時刻保證自己的安全——這是‘玉米地游戲’的三個生存要素:速度、效益和安全。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六
我酷愛我的家鄉,雖然我現居潮州,但我仍然沒有忘記生我養我的故鄉—————四川!盡管我已經淡忘了幼時的趣事,但在我記憶里還有一個地點我記憶猶新,久久不能忘記。
在家鄉的小伙伴里,我是孩子頭,也是最“奪人眼球”的。在“隊”里,我們總是組織去各總地方去玩這不,我們又準備去玉米地玩。。。。。。。
今天,外婆早早的叫醒了我,剛洗完臉,還沒來得及梳頭,就一溜煙地去聚結好友去了。早早的,我們的身后就已經有一群“跟屁蟲”了。哈哈。外婆和外公就去剝玉米,我們則去捉螞蚱、找蛐蛐兒,玩不盡興,就來斗蛐蛐,瞧,一提起來,個個精神抖擻,聚精會神的為自己選一個代表的蛐蛐,激烈的“戰斗”開始了!瞧,那一只昂首挺胸的蛐蛐,正在殺出一條血路來。。。。。。。整個賽場十分激烈,讓人十分留戀。
這就是我地,它不僅是我家的經濟來源之一,還給了我美好的回憶。我愛我地,更愛我壯麗無比的家鄉!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七
眼下,大田里的玉米已長到齊人高了,樣子甚是俊美。葉子不柔不剛,婆娑而婀娜;腰身不卑不亢,挺直而俏立。有的玉米纓兒已露出頭兒,有的鼓鼓待破。風起了,玉米搖曳著,霎時,葉兒變成了她的衣袖,翩翩揮舞起來了,但她的身子依然沉穩,一任風兒的瀟灑。
就是這時節吧,我的當教師的本家大爺去世了。
事后聽哥嫂說,那天下午大爺正打掃院子,覺得不舒服,晚飯后就讓大哥陪他去看看(他沒覺出什么,家里人也不覺得怎么,大爺的身體一向很好--一年到頭沒有頭痛腦悶的時候)。路上,大爺跟在大哥后面走,后來大哥又扶著大爺走,以后大爺的身子越來越沉,好像整個身子都壓在大哥的胳膊上,還沒到診所門口,大爺就滑坐在地上了。醫生說是腦出血。就這樣,大爺走了,坦然的如睡覺,也確實是累了。吃晚飯時,大爺還許愿,等發工資了,就給孩子就給大娘買什么什么的。是呀,大爺是一位老民辦,剛轉了正,就等領錢了。可誰能想到,大爺帶著滿溢的甜蜜和或許還未感覺到的失望就這樣走了。
人死了,同村的都要去吊唁的,送送走的,看看活著的。一撥撥的人來到大娘的屋子里,我在外面聽到還沒等外人說什么大娘就先說了:“你們也不用勸我,人走了就走了,我心寬著呢------”說著說著,就有人抽咽了。“你看你看,我還沒什么,你們怎么了。”聽著聽著,我的淚水也在眼里涌動著,鼻子里酸楚著。心里想著,大娘真是一個剛強的女人,她沒在人面前流下一滴眼淚,反而囑咐來看望她的人要想開。
六月的天像著了火,炙烤著地里的小玉米苗,扎數高的苗子哪有半點綠色?三兩片葉子打成綹兒,半枯萎著。可誰能想到,一到早晨,玉米苗像換了個“苗”一樣,小葉甩袖般左右挺開,還裹著一兩顆露珠,一片生機,哪有半點旱的影子。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任憑地上的裂紋延伸著,擴張的生命照樣生長著。但我還是擔心小苗會死的,這脆弱的綠色能抗拒黑與白、涼與熱嗎?但老百姓還是該干什么干什么,好像什么也沒發生一樣。問及總會說,這叫“蹲苗”,要不苗子大了會不抗風雨的。我半信半疑。
大爺是老民辦,學校離家遠,是吃住在校,一周回家一次,所以家里地里的活兒全落在大娘一個人身上。大娘沒有因為家而讓大爺誤過課,大爺愛家卻以校為家。一級級的學生離開了學校,離開了家,但大爺的工資仍蹣跚維艱,5塊,15,55,120,陪伴了他的青春歲月,這不足道的收入哪能給家里填補些什么?甚至有時還從家里摳個一二,至于弄成負數。每到這時大娘總會樂呵呵的說道:“這個月又賠了。”也同時給大爺送上物質救濟。本來想給家里補一補,卻幫了倒忙,真是心有余而“利”不足。大娘毫無怨言,亦無壯言,只知道忙了家里忙地里,顧了大人顧孩子。一個“熬”字也充實了大娘的歲月青春。
夏天雨多風大,玉米已長到人數高,是最讓人擔心的時候了。有一年就遇到了風雨,我擔心,這下可完了,地里一定是枝折花落了。天晴來到地里,看到玉米齊刷刷地安然無恙。這時我似乎相信了人們說的“蹲苗抗風”的話了。但也有些地塊玉米棵全倒下了,這下可肯定沒救了。人們又說它會起來的。是呀,令人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第二天,也就一夜的時間,玉米已經昂揚地抬起它的頭,重新它的生命,從頭再來。它的上半身厥然挺立,下半身從骨節處又生出氣根,支撐著,向上托著它的希望。這是對大自然的一種抗爭,對災難的一種傲視。
玉米熟了,棵子被刨下來鋪在地里,村里人開著車在她身上來回地跑著,來回的運糞,運玉米。她已變得面目全非,桿兒裂開了,葉兒碎開了,先前的俏立與傲立已蕩然無存。誰承想時隔十幾天后人們去捆玉米桿兒的時候,她又變得挺挺的了。毫無生機的她卻神奇般的續接了自己的肢體,她用自己的意志講述著另一個神話。
我站在大田邊,望著婆娑的玉米,想著她的以前與以后,大爺的影兒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八
家鄉的玉米地我的家鄉在山西壽陽,我家附近有一片玉米地。在我五歲的時候,我認識了那片玉米地,我們成了好朋友。我每年回去的時候,都要去那里玩兒。春天,農民伯伯們都去那里種地,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夏天,他們就往玉米地上蓋塑料布,每塊塑料布上都留有不少細小的水珠;秋天,到了豐收的季節,田里那瘦高的玉米稈上結出了一穗穗飽滿的玉米,大家手忙腳亂地收著玉米;冬天,玉米地就像一片荒地,一根根玉米稈都被砍掉了。我每次吃完飯,都要去那里溜達溜達。這次回去時,媽媽帶我去那里烤玉米,烤玉米又香又甜,可好吃了!
直到天黑了,我戀戀不舍地回家了。這就是我的家鄉,這就是我可愛的家鄉,在甜甜的烤玉米中,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家鄉的甜美,那里有數不清的歡笑,有數不清的甜蜜,更有數不清的有趣的故事。我深深地愛著我的家鄉,在我的心目中,家鄉永遠是最美的。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九
我的家鄉盛產玉米。只要你在放暑假的時候來我的家鄉做客,就會看到瘦高的玉米桿挺著自己那高大的身體在向你微笑。一排排玉米穗兒在風中搖擺,像一個快樂的舞蹈員在風中跳舞,那一茬茬的玉米伸出還未成熟的玉米棒子,像在自豪的說:“歡迎你來到我們這里做客,我可是這里的特產呢!”
玉米的成熟過程是非常艱辛的,當它還是小小的玉米苗時就會有雜草來給它搶營養。這一天,幾個雜草把嬌弱的玉米苗圍在中間,氣勢洶洶的對它們說:“快把營養交出來!”正在這時,農民伯伯帶著他的幫手除草劑先生來啦。除草劑先生跟著農民伯伯站在田地里噴灑著肚子里的藥水,不一會兒氣勢洶洶的雜草就變得奄奄一息了。誰知道玉米苗剛剛從雜草的手中逃出來,就又遇到了既貪吃又貪心的大肥蟲——胖胖,就在它要向小小的玉米苗伸出邪惡的爪子時,勤勞的農名伯伯看到了,于是農名伯伯又一次向玉米苗伸出了援手。當然在玉米苗長大后它是不會忘記在成長時一次又一次幫助他的農名伯伯,他們為農民伯伯獻上了香甜的玉米棒!
這就是我家鄉的玉米,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家鄉的玉米。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十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的山,故鄉的水都是那么美好。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故鄉的山,拔山,是大有來頭的。拔山,當你聽到的時候這兩個字時沒有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沒有想起“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垓下歌》?或許你已經知道了,這座山的名字來源于這里。據老人們說是為了紀念項羽而給這座山命名的。
我愛家鄉的山。山的沉穩,山的寬容,山的仁愛,在于山涵納了蒼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野獸的兇惡,也保護著存在的'弱小。山謙卑地靜立著,緘默地忍受著時間的風沙輾轉的孤寂,不悲不喜。家鄉的山,意在教導我:學會沉穩,學會寬容。
黑云壓山,看不見湛藍如洗的天空。突然大雨一陣傾盆,嘩啦啦暢快淋漓,打在綠葉上面沙沙作響,似琵琶聲聲,嘈嘈切切錯雜彈。大雨來快,去得也迅速。再沒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個山坡,都是蒼翠欲滴的濃綠,沒來得散盡的霧氣像淡雅絲綢,一縷縷地纏在它的腰間。清新濕潤的空氣撲面而來,不由深深地吸了一口,自然的氣息沁入心脾。
溪水潺潺,沒有江河奔騰的浪花,也沒有大海壯闊的波瀾。但山石間的丁咚,是水歡快的旋律。相比山的美,小溪或許更受小孩子的歡迎。
兩河——家鄉的小溪。綠瑩瑩的水,倒映著藍盈盈的天。一群群鴨子沐浴著波光粼粼的水色,驕傲地挺著脖子,揚起翅膀,嘎嘎地叫幾聲,愉悅而歡快。
我欲為高山,出類拔萃;若生為小溪,奔流至海。我感謝家鄉的山水。
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十一
玉米在家鄉極常見,田里隨處可見一排排衛兵似的排列整齊的玉米。
幾場春雨后,玉米漸長漸高,抽出長而寬的嫩葉;陣陣春風拂過,玉米那柔軟的嫩葉隨風搖擺,似乎在向我們招手;站在高坡上向前看,翻涌著的綠浪直鋪向天際。到六月末,七月初,玉米開始抽穗揚花了,約20天的花期之后,在層層綠衣的襁褓中形成了珍珠般的玉米粒,人們把它叫做青苞米,青苞米這時已經可以吃了,當你啃著剛出鍋的玉米棒子時,你會被那香甜可口的美味吸引,吃了這只還想吃那只。
秋天,玉米逐漸成熟了,一只只金燦燦的棒子直挺挺地向人們顯示著那金色的希望,顯示著它的成熟和厚重。這時,家鄉人都在地里忙著收玉米,這家割,那家扒,還有的用車往家拉。望著那充滿豐收喜悅的張張笑臉,你會感到他們收的不是玉米,而是黃金。沒幾天,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都堆起了金黃色的玉米山,在陽光下反射著燦爛耀眼的光芒,奪人眼球。
收獲玉米后,是一定要吃的。家鄉人常做的就是玉米粥、烤玉米棒子和煮玉米。
玉米粥的做法十分簡單,只要在鍋內放一些甜玉米粒和米粒,在倒水按下煮飯鍵就可以了。三十分鐘后,就會有一鍋色香味俱全的玉米粥,舀一碗,黃澄澄的玉米夾雜在白嫩的米粒間,若隱若現,讓你情不自禁地淌下一條條口水。喝一口玉米粥,似乎暖進了五臟六腑,甜到了心坎上。
烤玉米棒子則是孩子們熱愛的零食,農村里調皮的孩子每到玉米成熟之際,總忍不住溜進田里,趁大人不注意,掰下幾只玉米,偷偷揣回家中,煮飯時用火鉗夾著放在灶火上烤,等到玉米棒子拷得金黃了,直接就啃,啃得滿嘴沾滿黑灰,仿佛山洞里鉆出來的煤炭工人一般,咧開嘴一笑,惟露出潔白的牙齒,那香卻早已盡留心底了。
早已深埋家鄉人的心底,令人難以忘懷。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十二
“一棵小樹不太高,小孩爬到半中腰。身穿層層小綠襖,頭上戴著紅纓帽。”你猜,這是什么呢?對啦,這就是我的家鄉通渭的特產——人見人愛的玉米,也叫“苞谷”。
春天到了,萬物從夢中驚醒。農民伯伯也開始忙著播種玉米啦。他們小心翼翼地把玉米種子播撒到土里,再把土蓋上。幾次滲地雨下過,玉米苗像吹氣似的長起來。他們剛長出來的葉子是綠油油的,顯得那么嬌嫩可愛!過了一段時間,小葉子逐漸拉長變尖,顏色也變成翠綠色的了。
玉米在春末夏初開的花令人陶醉。玉米的花長在莖上,莖和葉柄之間,吐出了一串淡黃色的花蕾,開了花,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樣。
炎熱的夏天正是各種鮮嫩的玉米紛紛上市的時候,有紫色的玉米,有白色的玉米,也有黃色的玉米……人們走在大街上,耳邊總是傳來一陣陣吆喝聲:“賣玉米嘍,又香又甜的玉米,不甜不要錢……”無論賣的是生的還是煮熟的玉米棒,都會被一搶而光。每年的這個時候,我總是能吃上媽媽親手為我們煮的玉米。又香又甜的玉米我能一下子吃兩三棒呢!
秋風吹過,五谷飄香,這正是收獲的季節。你看,玉米樂開了懷,向人們展示著那飽滿的果實,它們就像一個個守護田地的衛士,挺拔高大,十分強壯。金秋八月,一個個玉米棒子被農民伯伯摘了下來,剝好玉米后捆起來曬在屋頂上或者樹上。曬干的玉米可以用來磨玉米面,也可以加工成小顆粒用來熬粥。
寒冷的冬天,我們可以砍下玉米秸稈來取火做飯,可以粉碎當做飼料,還可以……反正,它的用處可多啦!
這就是我家鄉的特產——玉米。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愛家鄉的玉米!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十三
我酷愛我的家鄉,雖然我現居潮州,但我仍然沒有忘記生我養我的故鄉—————四川!盡管我已經淡忘了幼時的趣事,但在我記憶里還有一個地點我記憶猶新,久久不能忘記。
在家鄉的小伙伴里,我是孩子頭,也是最“奪人眼球”的。在“隊”里,我們總是組織去各總地方去玩這不,我們又準備去玉米地玩。。。。。。。
今天,外婆早早的叫醒了我,剛洗完臉,還沒來得及梳頭,就一溜煙地去聚結好友去了。早早的,我們的身后就已經有一群“跟屁蟲”了。哈哈。外婆和外公就去剝玉米,我們則去捉螞蚱、找蛐蛐兒,玩不盡興,就來斗蛐蛐,瞧,一提起來,個個精神抖擻,聚精會神的為自己選一個代表的蛐蛐,激烈的“戰斗”開始了!瞧,那一只昂首挺胸的蛐蛐,正在殺出一條血路來。。。。。。。整個賽場十分激烈,讓人十分留戀。
這就是我家鄉的玉米地,它不僅是我家的經濟來源之一,還給了我美好的回憶。我愛我家鄉的玉米地,更愛我壯麗無比的家鄉!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十四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鄖縣娃,父母都是從鄖縣山溝里,通過高考走出大山的。如今我雖為一個十堰城里人,但家鄉的美,家鄉的玉米永遠在我心中。
春天,在田里播上飽滿的玉米種,不出一個月,玉米苗便有半人高了,經過細心的照料,吸收了春夏的精華,到了秋天玉米成熟時,玉米金燦燦的,惹人喜愛。踏入玉米地,扳幾個挑中的胖娃娃放入背簍中,雖然全身被玉米葉糙的有疼又癢,但心中涌出的快樂讓我忘記了難受。扳玉米有趣,吃玉米更有一番藝術。
烤玉米,應該是鄖縣最“土著”的食物了。烤玉米前,把玉米粒外面的一層纖維撕去,先不要仍,然后把土灶的火生起來,用火鉗把玉米夾入灶中,用灶中原有的炭灰蓋住,灶上開始做飯。過了十幾分鐘,用火鉗夾出灶中的玉米,擦去炭灰,用先前的纖維包住玉米,拿在手上便可以吃了。烤出來的玉米尖部最嫩的地方已被火烤焦了,可別扳掉它,這可是烤玉米的精華,一大口咬下去“烤焦”的玉米粒,輕輕的嚼幾下,玉米粒外面“烤焦”的皮裂開了,里面最嫩最香的肉便暴露出來,濃香四溢,讓我收不住口了,加上包玉米的纖維的清香,沒有各種佐料的“干擾”,玉米最自然的香令人陶醉。這不禁讓人想到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在遇到困難時,不要被其強大的表面所迷惑,勇敢拼搏,成功的幸福就會光臨你。
冬天,當我坐在炭火邊取暖,欣賞冬天的鄉村美景時,總是有點饞,可身邊沒有零食!這時,可以取出一個小鍋,架在炭盆之上,把曬干了的玉米粒倒在鍋中,然后蓋上鍋蓋,用手不住的搖動鍋,讓里面的玉米粒均勻受熱,不一會兒便會聽到“啪啪啪”的聲音。揭開鍋蓋,金燦燦的玉米粒已成為了一個個白白的爆米花,把這些爆米花倒入盤中,邊吃邊欣賞門外的風景,這是多么的愜意呀!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十五
我是安徽小姑娘隨爸爸來象山石浦,就讀在石浦番頭小學,已經四年多了。
在石浦的幾年里,每當玉米成熟時,爸爸都會買幾個玉米棒按老家的方法烤著。烤了十幾分鐘,就散發著濃濃的香氣。我聞到這股香氣,口水就止不住地往外流。烤熟之后,爸爸還是拿根竹簽,插在玉米底部,為了防止我的手燙傷。然后把玉米棒遞給我品嘗。我一邊吃著一邊說:“這里的玉米最香,也比不上家鄉的玉米。”
老家有一塊一望無垠的玉米地,一棵棵玉米比我高多了。在老家時,我經常跟隨大人去玉米地玩耍,跟伙伴玩捉秘藏,跳格子,捉小蟲等。我在玉米地里到處亂鉆,經常會迷失方向。心里害怕我就會大聲哭泣。哭聲傳到媽媽那里,她會立即順著哭聲來找。我一見到媽媽就撅起嘴巴破涕而笑。
玉米豐收的時候就更好玩了。我們除每天都能吃到烤得香噴噴的玉米外,玉米須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樂趣。首先把須從玉米上拔下來,洗凈曬上幾天太陽,便可以玩了。玩什么呢?先把玉米須打個結,再把須像梳頭發似的疏順,編成一條條小辮子,然后把辮子編成一個個精美的圖案,有胖胖娃娃的臉,有小貓的頭,還有金黃的假發等,最后掛在家里的墻上當裝飾品。我們家鄉的每個小女孩都有幾件這樣的藝術品,有空都互相欣賞為此自豪。男孩子呢就沒這種雅興,而是把玉米須扎成團,弄成一個球,拿棍子在地上撥來撥塵土飛揚,像在玩激烈的曲棍球比賽似的。他們整天玩得滿頭大汗,面紅耳赤,也不覺得累。有時我們女生在邊上給他們加油打氣。大家樂此不疲。
現在我離故鄉已有五年了,雖然我在象山石浦也認識了許多同學,但是我這個小游子會時常想起在故鄉時的情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十六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鄖縣娃,父母都是從鄖縣山溝里,通過高考走出大山的。如今我雖為一個十堰城里人,但家鄉的美,家鄉的玉米永遠在我心中。
春天,在田里播上飽滿的玉米種,不出一個月,玉米苗便有半人高了,經過細心的照料,吸收了春夏的精華,到了秋天玉米成熟時,玉米金燦燦的,惹人喜愛。踏入玉米地,扳幾個挑中的胖娃娃放入背簍中,雖然全身被玉米葉糙的有疼又癢,但心中涌出的快樂讓我忘記了難受。扳玉米有趣,吃玉米更有一番藝術。
烤玉米,應該是鄖縣最“土著”的食物了。烤玉米前,把玉米粒外面的一層纖維撕去,先不要仍,然后把土灶的火生起來,用火鉗把玉米夾入灶中,用灶中原有的炭灰蓋住,灶上開始做飯。過了十幾分鐘,用火鉗夾出灶中的玉米,擦去炭灰,用先前的纖維包住玉米,拿在手上便可以吃了。烤出來的玉米尖部最嫩的地方已被火烤焦了,可別扳掉它,這可是烤玉米的精華,一大口咬下去“烤焦”的玉米粒,輕輕的嚼幾下,玉米粒外面“烤焦”的皮裂開了,里面最嫩最香的肉便暴露出來,濃香四溢,讓我收不住口了,加上包玉米的纖維的清香,沒有各種佐料的“干擾”,玉米最自然的香令人陶醉。這不禁讓人想到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在遇到困難時,不要被其強大的表面所迷惑,勇敢拼搏,成功的幸福就會光臨你。
冬天,當我坐在炭火邊取暖,欣賞冬天的鄉村美景時,總是有點饞,可身邊沒有零食!這時,可以取出一個小鍋,架在炭盆之上,把曬干了的玉米粒倒在鍋中,然后蓋上鍋蓋,用手不住的搖動鍋,讓里面的玉米粒均勻受熱,不一會兒便會聽到“啪啪啪”的聲音。揭開鍋蓋,金燦燦的玉米粒已成為了一個個白白的爆米花,把這些爆米花倒入盤中,邊吃邊欣賞門外的風景,這是多么的愜意呀!
文檔為doc格式。
家鄉收玉米(模板17篇)篇十七
端午時節,我為了懷念去世25年的父親,獨自一人跑到鄉下一塊茂盛的玉米地里,徜徉著玉米林散發的陣陣清香。一排排綠油油的玉米林,就像一個個端槍而威嚴的守城衛士,它們有節奏的拔節聲,就像衛士們雄渾而激越的吶喊,回蕩在遼闊的田野,震撼著整個山谷。這些玉米林,不僅點綠了田野山崗,喚醒了河水丘壑,也讓鄉間農民的美夢如苞米一樣籽粒飽滿。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從鄉下走進城市的農民,我的骨子里流淌著父親殷紅的農民血液,我的脾氣也沾染了父親倔強的農民性格,我成長在祖輩給予我的姓氏和血統里,就像一株筆直挺拔的玉米享受著陽光和雨露的恩賜。
今年的父親節快到了,我該為父親寫一點紀念性的文字。父親的人生很短,只在人世間走過五十六歲的苦難生涯。在父親眼里,他的五個兒女就是他那一塊塊玉米地里的一棵棵茁壯成長的玉米。父親養育兒女,雖沒有錦衣玉食,但像種植玉米一樣潛心;父親對待玉米,雖沒有嬌慣溺愛,但像疼愛兒女一樣憐惜。就連他給自己幾個孫女起名也是“冬香”、“銀春”、“春紅”之類,飽含著他對四季無限的感恩,蘊含著他對自然無限的敬意。
我清楚地記得,每逢春風吹醒凍裂的泥土,父親就會起早貪黑地牽著耕牛、扶著犁鏵、揮著響鞭,在或平坦或陡峭的田野山崗上對他的希望深耕細作。那時的父親雖年歲不大,但父親常佝僂著身影,常伴著咳嗽和喘息,黑黝黝的泥土帶著新鮮的氣息,在他穿著草鞋的腳趾間穿梭而過,兩鬢斑白的發絲在陽光里泛著銀光,一粒粒汗珠摔成八瓣兒就像希望的種子撒進厚重的泥土,等伴著玉米種子一起發芽。夏天火辣辣的日光,將父親艱辛勞作的身影烤進了渾厚的泥土地,鑲嵌在每棵玉米株深深的記憶里。這時的父親,也會從他胡子拉碴的嘴里吼出一串古老而帶著下里巴人氣息的歌謠,伴著清脆的響鞭,將生活的苦難和艱辛遠遠地拋在身后。父親高亢激昂的鄉間小調,把對未來生活的希冀和向往演繹得淋漓盡致。只有此時,父親飽經風霜的臉上才會露出甜美的笑容。
父親在玉米地里拿鋤頭的姿勢很美,很優雅,也很豪邁,父親勞作的形象與玉米的和諧潑染成一幅生動而有趣的田園圖畫。父親古銅色的`肩上常披著一件打了無數補丁的褂子,父親一鋤一鋤彎腰深挖下去,一望無際的青苗在微風的吹拂下,都對父親的堅韌與執著頷首致敬。父親汗跡斑斑的褂子,像神筆馬良搦管描繪的美圖,也像鐫刻在敦煌莫高窟上的壁畫,讓人肅然起敬、讓人深受感動。我那時常想,如果神筆馬良真能再現,我定會祈求馬良給父親畫幾件新衣,為父親畫幾樣能減輕重活的農具。在父親簡單而敦厚的字典里,在父親簡單而恢弘的情感里,父親深深地懂得,家里五個兒女都張著嘴巴等著他收獲一筐筐玉米為食,現實的窘迫和生活的重壓,容不得他有一絲絲喘息和懈怠。
父親常說,莊稼七分靠管,三分靠天。如果上天不讓人吃飽飯餓肚子,即使你怎么勤勞都是徒勞。記得我考取高中即將進入學校前夕,一場風暴將全家幾畝地的玉米全部吹倒,像用石磙碾過一樣。風停雨過,父親站在田壟間癡癡地看了半個多鐘頭,沒有說一句話,但臉上明顯布滿了愁緒。第二天,在火辣辣太陽的照射下,一些倔強的玉米株又彎腰慢慢站立起來,而被風吹斷了的玉米株卻漸漸枯萎。父親領著我們,帶著背簍背檫心疼地將枯萎的玉米株拾回家。那天由于過于炎熱,我回家就一股腦兒灌下一大杯冷茶,頓時天旋地轉一頭栽在墻角的石頭上,至今右額邊還有一條長長的疤痕。父親扶起滿臉血糊糊的我,心疼地說:“孩子啊,你怎么也像這些玉米株不經事啊,經不起風吹雨打啊?”
秋天一到,玉米株上的玉米棒子一旦成熟,就是父親最忙碌、最緊張的季節。每到這時,父親總是睡不著覺,半夜起來在寬敞的院子里踱來踱去,來來回回看幾遍天色,生怕突如其來的連雨天將一家的希望和期待發霉甚至爛掉在野外。每當這時,父親會全家總動員,將全家人帶進玉米林“搶收”,趕在雨天到來之前火速將幾畝地的玉米全部收獲回家。白天“搶收”,晚上也不休息,要將收獲回家的玉米棒子上的殼葉剝離,將玉米粒全部剝下,等曬干后裝進父親親自打造的糧倉里。即使我們的手都磨起了血泡,父親也不會輕易讓我們休息,他總是說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等到全部的玉米曬干收進糧倉,父親愁容慘淡的臉上舒展的笑容才如秋菊般綻放。
我是一個吃玉米飯、啃著玉米棒子、嚼著玉米花長大的男人,就連我的肌骨里也滲透著玉米的堅韌,我的血液里也流淌著玉米的剛直。在我孩童時代,能吃上一頓白米飯就是一種奢侈,能每天吃飽玉米飯也是一種奢望,即使在吃玉米飯時,也要伴著紅薯、洋芋等粗糧下咽。雖然全家有幾畝地的玉米,在玉米未成熟之前,父親也舍不得將玉米棒子掰回家或烤或煮了吃,只有等到家里來客人了,父親才將菜地里的玉米棒子掰幾個回家或烤或煮讓客人吃,我們幾個兒女也才有機會享受一下玉米棒子的清香。在我住校讀初中的時候,家里根本沒有什么零錢、零食讓我帶進學校,母親怕我餓著,就用裹過桐油的細沙將玉米粒炒爆,以便我在饑餓難耐的時候作為充饑的干糧。
父親去世25年了,如果父親還健在的話那已經是81歲的高齡了,屬于耄耋憨厚老農了。每當父親的生日、清明節、父親節,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父親,情不自禁地想起玉米林,我不知道父親在另一個世界究竟過得怎樣,他是否還在他堅守了一輩子的玉米地里耕種勞作,是否還在為兒女的生計而苦苦奔波?每次想起父親,想起玉米地,我就仿佛看見歷經滄桑的父親披著那件打著很多補丁的短褂站在玉米地里,瞇著雙眼享受著玉米地給予全家人的恩澤。
在勞作了一輩子的土地眼里,父親是一棵可以行走的玉米,他和玉米朝夕相處在一起,就是玉米的伙伴,就是玉米的靈魂。在父親眼里,土地是他人生的舞臺,是給予玉米生命的脊梁,而玉米是他人生的寄托,是給予全家人生命的源泉。在我們兒女眼里,父親是一棵昂首站立的高大玉米,一生看護著腳下的土地,是給予我們生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