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溝通和配合的基礎。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教學工作計劃實例,供教師在制定自己的計劃時參考。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一
2.通過看圖和討論,感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語:“孤零零”“寂寞”。3.理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愿意主動幫助他人。
理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一、談話導入。
1.教師手拿牽牛花的圖片提問引出活動。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知道什么是竹籬笆嗎?它今天有些不高興,怎么辦呢?
2.幼兒合理猜想,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1.教師邊放課件邊講述一遍故事。
2.結合故事圖片,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三、組織幼兒討論、感受故事中表達的情感。
1.提問:為什么竹籬笆后來感到幸福及了?它是怎么說的?
3.找出故事中有關籬笆和牽牛花不高興和高興的詞語,引導幼兒有感情地講述故事。4.讓幼兒知道“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道理,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主動幫助他人。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二
1、借助手指游戲與身體韻律,初步學會遵守游戲規則。
2、感受音樂的趣味性,在游戲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享受角色游戲帶來的樂趣,并能從中理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一、律動進場師:孩子們,見到你們真高興!讓我們隨著一段有趣的音樂跳起來吧!(放完整音樂)。
三、借助手指游戲與身體韻律,幼兒初步感受樂曲旋律(部分旋律)。
1、操作教具,初步感知游戲規則。
(1)師:竹籬笆說‘別難過,別難過,讓我你’!牽牛花聽了高興地跑過去了!“竹籬笆會想到什么辦法他呢?“(教師操作教具)。
(2)根據教具操作,幼兒自由述說“辦法”
師:原來竹籬笆是讓牽牛花從他的'身上繞著爬上去的。
(3)牽牛花是怎么繞的?根據音樂感受重音。
(4)講解規則:重音時,停!
2、借助手指游戲與身體律動玩游戲。
(2)幼兒個別、集體角色游戲。
四、幼兒完整感受樂曲,初步會玩游戲。
1、完整聽音樂,找出藏有牽牛花繞著向上爬的音樂。
2、根據音樂,集體站在同心圓玩游戲五、充分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并能從中得到理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教育。
(1)講述故事后半段。
師:幫助別人,原來就是幫助自己呀!
(2)那別人要是遇到難過的事情,你都有什么開心法寶讓他快樂起來呢?
師:你們想的方法真多,可以幫助好多的人,因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我們都要做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三
1、感受散文優美的語句及可愛的角色形象,樂意用散文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想。
2、增長對大自然的熱愛,懂得要愛護花草樹木。
3、具有一定的文學想象力和欣賞能力。
1、組織幼兒進行“找春天”的活動。
2、一幅散文的背景圖,活動角色:小灰狗、小灰兔、小猴子、擬人化的大蘭花。
3、表演頭飾等道具。
1、觀察背景圖,引起聽賞興趣。
設問:這是什么地方?(指認“籬笆”)哪些地方有籬笆?(或問:籬笆有什么用處?)。
2、聽賞散文,初步感受語言美和意境美。
3、欣賞配畫朗誦,討論理解散文內容。
4、邊聽邊扮演角色,大膽地表達與表現。
教師請個別幼兒扮演角色,集體有表情地跟念散文。
春天到了,山坡上的花兒開了,真美,美得就像一片彩霞。小動物們都跑來了。
咦?花兒外面怎么有一圈籬笆?它好像在說:“看花要站在外面,知道嗎?”
“知道啦!”瞧,小灰狗老老實實地站在籬笆外面,一邊看,一邊搖著尾巴。
小動物們都不往籬笆里跑,可籬笆里的一朵大蘭花卻偷偷地從籬笆里往外鉆……嘿,它在看小灰狗搖尾巴呢——那籬笆攔也攔不住它!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四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童話,感受竹籬笆和牽牛花情緒轉變的原因。學習詞語:“孤零零、”“寂寞”。
2.通過看圖和討論,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3.理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提問:你們知道什么是竹籬笆嗎?幼兒討論。
2.教師手拿牽牛花的圖片提問引出活動。
教師:這是什么?它今天有些不高興,怎么辦呢?
2.幼兒合理猜想,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1.教師邊放課件邊講述一遍故事。
三、利用課件再次欣賞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利用課件再次欣賞故事。
2.教師:竹籬笆一開始高興嗎?為什么?為什么是孤零零,什么是“寂寞”?
3.教師:后來竹籬笆為什么會高興起來?
四、組織幼兒在已有的基礎上討論,感受故事中表達的情感。
1.教師:為什么竹籬笆后來感到幸福及了?它是怎么說的?
3.找出故事中有關籬笆和牽牛花不高興和高興的詞語,引導幼兒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五、活動延伸:
情景表演《竹籬笆和牽牛花》。分別請幼兒扮演竹籬笆、牽牛花、蝴蝶、蜜蜂、小朋友。幫助幼兒用故事里的詞語表演。鞏固對故事的理解,從而體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本次活動以談話對竹籬笆和牽牛花的認識來導入的,幼兒比較感興趣,他們能大膽說出對竹籬笆和牽牛花的認識。用自己的大膽想象猜測牽牛花之所以傷心的原因,然后通過完整欣賞故事,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對故事的理解,感受竹籬笆和牽牛花情緒轉變的原因。讓幼兒觀察牽牛花的表情,讓幼兒大膽猜測牽牛花之所以傷心的原因。接著出示難過的竹籬笆小圖片,讓幼兒猜測他們之間出現了什么事情,充分調動了積極性。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開展討論,幫助幼兒提升:幫助自己就是幫助別人,分角色表演。這樣層層遞進,充分激發了幼兒閱讀的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特別是在表演的環節,幼兒始終處于積極、主動、愉快的狀態,參與性極強。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例如幼兒回答問題時,有的很積極,有的不但不發言,還不會傾聽。還有少數的人不在隨著老師一起講。對于活動中的“找出故事中有關籬笆和牽牛花不高興和高興的詞語。”是本活動中的難點。雖然能講出“孤零零、寂寞”等詞,但故事中語句沒有說出,感覺有點難度就放棄了。今后在表演區域中有待鞏固。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五
本次活動我以牽牛花導入活動,先讓幼兒說說你了解的牽牛花,以此來吸引幼兒的興趣,再讓幼兒觀察牽牛花的表情,讓幼兒大膽猜測牽牛花之所以傷心的原因。接著出示難過的竹籬笆小圖片,讓幼兒猜測他們之間出現了什么事情,充分調動了積極性。然后通過完整欣賞故事,集體閱讀。再開展討論,幫助幼兒提升:幫助自己就是幫助別人。這樣層層遞進,激發了幼兒閱讀的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例如幼兒回答問題時,有的很積極,有的不但不發言,還不會傾聽。在集體閱讀時也不夠積極,還有少數的人不在隨著老師一起講。對于活動中的“找出故事中有關籬笆和牽牛花不高興和高興的詞語。”在本活動中沒有開展,感覺有點難度就放棄了。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覺得在以后的早期閱讀活動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教師應明確講述和傾聽的要求,以便促進幼兒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3、活動中教師應讓幼兒有自由交流的時間,并提醒幼兒有秩序發言,在別人發言時注意保持安靜傾聽。
4、集體閱讀到某一頁時,應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和機會說清該頁的內容,教師應鼓勵幼兒質疑,用“是這樣嗎?還有別的意見嗎?”等來激勵幼兒相互解答,解決相應的難點。
5、幼兒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有關活動中的難點,我應該多利用教具、多媒體及多種形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如:“找出故事中有關籬笆和牽牛花不高興和高興的詞語。”我可以邊利用圖片教具邊朗讀故事有關傷心、高興等詞的一段,這樣有助于教師創造性的教,幼兒主動的學。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六
教學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竹籬笆和牽牛花各自從難過到高興的原因。
2.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出故事。
1.這是誰?你見過它嗎?
2.陳老師在公園的一個角落里看見一個傷心的竹籬笆,它為什么傷心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觀察圖片,在猜測中理解故事內容。
1.猜想故事第一段。
你看到竹籬笆是怎樣的表情?你猜猜它為什么很傷心、難過?
2.猜想故事第二段。
接著又發生了什么?我們一起來看。
提問:(1)竹籬笆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看到牽牛花在哭,竹籬笆會問它什么?牽牛花又會怎樣回答?(請幼兒自由表述,大膽說出自己的猜想及看法。)。
3.猜想故事第三段。
提問:竹籬笆會幫助牽牛花嗎?是怎樣幫助它的?是誰幫助了它?
4.猜想故事第四段。
提問:看到了什么?他們開心嗎?竹籬笆幫助了別人,它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引導幼兒說出幫助別人很快樂。)。
三、完整欣賞故事。
1.邊看圖片邊聽錄音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竹籬笆與牽牛花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和你猜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吧。
2.通過提問,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并表演故事情節。
3.教師小結:哦,原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幫助別人真快樂。
四、幼兒組織討論,拓展經驗。
你幫助過小伙伴嗎?是怎樣幫助他的?
幫助他,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七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中籬笆變化的原因,以及喇叭花對待小動物前后采用不同語言的原因。
2、初步體驗故事中那種清晰、歡快、充滿生機的已經。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導幼兒進入“籬笆”的情景。
老師在這里圍了圈籬笆,誰知道籬笆有什么用呢?
二、分段聽故事。
1、第一段:籬笆里種了小苗……黃籬笆變成了綠籬笆。
師:有個老爺爺在院子里也圍了圈籬笆,我們一起來看看。(看配樂課件)提問:
(1)老爺爺圍的籬笆是什么顏色的?(金黃金黃)。
(2)老爺爺的籬笆里有什么?(一棵綠芽芽)。
(3)綠芽芽看見了黃籬笆心里怎么樣?它高高興興的干什么呢?
(一起做小手爬的動作。)。
(4)爬呀爬,黃籬笆變成了什么籬笆?為什么會變成綠籬笆的呢?
(5)綠籬笆開出了什么?(喇叭花)綠籬笆變成了什么呢?
2、第二段:小動物想進去玩。
師:小動物們看到花籬笆這么漂亮,肯定想進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哪些小動物想進去呢?(只放畫面,沒有故事的'聲音)。
提問:(1)有誰想進去呀?
(2)你們猜猜籬笆里的小喇叭花會允許它們進去嗎?
(3)如果你是小喇叭花,你會讓它們進去玩嗎?為什么?
你會怎么對它們說呢?
(4)我們來聽一聽小喇叭花是怎么做的。(放帶故事錄音的第二段)。
(5)有沒有讓它們進去?它是怎么說的呢?(苗賣小,小苗苗,不許進來踩苗苗)。
3、第三段:籬笆開門了……。
(2)那老爺爺看了心里會怎么樣?
我們來看看小苗苗變成了什么。(播放第三段帶故事配音)。
西瓜成熟了,籬笆怎么樣?(把門打開了。)。
小喇叭花說了什么呢?(歡迎大家進籬笆。)。
4、接著放第四段:老爺爺請小朋友吃西瓜。
小喇叭花心里怎么樣?是怎么說的呢?
三、互動。
(1)完整的欣賞一遍。小朋友扮演小喇叭花,跟著一起學說對話。
(2)請大家給這個故事取個名字。
四、活動延伸:
田里除了能長出西瓜,還能長出什么呢?我們一起回教室把它們畫出來,好嗎?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八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我發現由于幼兒園的孩子們對漢字認識有限,導致他們在學習一些歌詞較長、段落較多的歌曲時,經常會出現記不住歌詞、混淆段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表現歌曲內容等問題,從而使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吃力,針對這一現象,我便試圖尋找能幫助孩子們快速記憶歌詞的辦法。經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對圖畫很敏感,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大體甚至準確地描述圖畫內容,我便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用圖畫來記錄歌詞幫助孩子們理解記憶呢?我決定嘗試一下,于是,就設計了《小籬笆》這節音樂活動。
1.學會歌曲《小籬笆》第一段,幫助幼兒準確地記憶理解歌詞內容。
2.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3.簡單了解3拍子的節奏。
《小籬笆》第一段音樂畫圖用的紙和筆(師用)琴
師領幼兒隨音樂入場,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課題,引出歌曲《小籬笆》。
一、請幼兒認真傾聽歌曲,師用畫歌詞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
1、師唱第一遍歌曲,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
師唱第二遍,幫助幼兒逐句分析、理解歌詞內容,并畫出相對應的圖畫。
2、師幼一起看圖,完整地說出歌詞。
二、簡單向幼兒介紹3拍子樂曲的節奏特點,引導幼兒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1、放音樂,師幼共同看圖欣賞歌曲,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引導幼兒了解3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3、請幼兒看著畫好的歌詞,打著節奏,再欣賞一遍歌曲。
三、幼兒學唱歌曲。
1、師彈琴,請幼兒看著畫好的歌詞,跟唱歌曲。
2、師彈琴,請幼兒完整地合唱歌曲。
3、放音樂,師幼共同演唱歌曲。
四、活動結束,師領幼兒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九
1.體會文章贊美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2.理解吸收文章代美的詞語。
3.理解文章高屋建領的結構。
4.理解篇末一段的深層含義。
重點難點。
1.重點:
(l)理解吸收文章代美的詞語。
(2)理解文章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難點:
(1)理解文章高屋建領的結構。
(2)理解篇末一段的深層含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注音:
絢麗(xuan4)濃郁(yu4)額首(han4)矜持(jin1)屈尊紆貴(yu1)綠草如茵(yin1)。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生詞:
(1)虛妄:沒有事實根據的。
(2)絢麗:燦爛美麗。
(3)濃郁:(花草的香氣)濃重。
(4)嬌艷:嬌嫩艷麗。
(5)額首:點頭。
(6)措詞:說話或作文時選用詞句。
(7)矜持:拘謹,拘束。
(8)勞碌:忙碌,事情多而辛苦。
(9)眼花緣亂: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
(10)屈尊纖貴:指舊時代地位高貴的人自己降低身分偏就。
(11)綠草如茵:綠草像鋪著一層褥子一樣茂密。
3.朗讀課文,思考自讀提示。
二、導入。
這也是一篇童話,作者讓不是同時開的花兒聚在一起,比美論貴,而默默無聞的二月蘭卻得到人們的青睞,這是什么道理呢?請看課文。
三、正課。
1.提問:榆葉梅說的話表現它什么性格特征?
討論并歸納:榆葉梅過分抬高自己,把別人都算成了背景,表現它驕傲狂妄的性格。
2.提問:玫瑰花的語言、動作,表現它什么性格特征?
討論并歸納:玫瑰花認為自己出身名門,品種珍貴,異常嬌艷,表現它驕傲自大的性格。
討論并歸納:“要說出身名門,當然要數我了。我自古有花相之名,其高貴自不必說。”
4.提問:芍藥的語言、神態,表現它的什么性格特征?
討論并歸納:芍藥端莊地頷首微笑,話雖沒說出口,但仍可看出它以高貴自矜的性格。
5.提問:桃花、杏花的話表現它們的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它們爭著認為自己開花最早,是帶頭的,埋怨人們沒有贊美它,表現它們自夸的性格。
6.提問:迎春花的言行表現它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迎春花認為自己能做藥材,治病養人,很有用,還得意地擺動枝條并微笑,表現她自夸的性格。
7提問:白丁香和玉蘭的話表現它們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它們互相吹捧,阿諛奉承也正希望別人說自己的好話。表現它們阿諛奉承,愛表現自己的性格。
8.提問:小男孩為什么喜歡二月蘭?他預備把二月蘭送給老師有什么深意?
討論并歸納:小男孩喜歡二月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而又謙虛謹慎的精神,他覺得敬愛的、終日辛勤勞碌的老師也具有二月蘭一樣的精神。所以他預備把二月蘭送給老師。
9.提問:最后一段寫花兒們沉默著,都有點不好意思。它們為什么不好意思?
討論并歸納:它們為剛才自己驕傲自大,狂妄自夸的言行感到羞慚。
四、小結。
本文用大量的篇幅寫榆葉梅等花兒的對話,表現它們驕傲自大,狂妄自夸的性格,如水蓄于庫中,一開匣便可一泄千里,這是蓄勢。篇末談談一筆寫小男孩不屑于這些高賁嬌艷的名花,而只鐘情于矮小、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而又謙虛謹慎的二月蘭,雖未濃墨重彩描寫,然作者的用意已顯筆端,其情濃郁,甚于各種花香。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十
千代尼(chiyo-ni,1703—1775),又稱“千代女”,或“加賀千代女”,是最為世人所知的日本俳句女詩人。她小松尾芭蕉(1644—1694)五十九歲,是他的再傳弟子,可說是女版的芭蕉、女中“俳圣”,在俳句幾乎是男性作者天下的那個時代,為女性創作者占了一席之地。
她相貌絕美,能詩能畫,詩風晶瑩澄澈、感覺鮮明,不僅飽富芭蕉式知性與智力之美,而且充滿女性特有的纖細感性,具備呈現陰柔美、官能美的能力,自在、自然地讓內在與外在世界相振、相交、相容,讓(女)詩人的心足以“略大(或略小)于整個宇宙”。她比小林一茶(1763—1827)大六十歲。
小她十三歲的與謝蕪村(1716—1783)在他1771年一首俳句的前書中寫說“加賀、越前一帶,頗多知名的俳句女詩人,姿弱、情癡,為女性詩人之特色也,今戲仿其風格”——他戲謔的對象即是出身加賀的千代尼以及她出身越前的俳友歌川女(?—1776)——但蕪村1774年編選、出版的女俳人俳句選《玉藻集》里卻鄭重地請千代尼寫了序。
實際上,千代尼生前即出版有兩本自己的俳句集——同鄉后輩俳人既白所編的《千代尼句集》(1764,收五百四十六首俳句)以及《俳諧松之聲》(1771,收三百二十七首俳句),且在世時詩作被選入逾百種各家選集,可說是當世備受矚目、肯定的詩人,蕪村請她寫序,實相互輝映、互添榮耀也。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十一
1.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節奏,體驗歌曲所表現的優美意境。
2.初步嘗試用連貫、親切、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3.通過圖譜提示理解記憶歌詞,體驗探索學習帶來的快樂。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1.課前熟悉歌曲的旋律節奏。
2.圖譜一幅,小圖片若干。
1.談話導入。[練聲:向風兒問好]
“美麗的春天來了,風兒輕輕地吹著,小朋友,讓我們來向風兒問個好吧。”
2.引導幼兒傾聽、感受歌曲。
(1)完整欣賞音樂。
“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猜一猜,風兒在唱些什么?”
“它會唱些春天的哪些變化?”
“風兒唱的`這首歌曲《小籬笆》真好聽,讓老師也來為你們唱一唱。”
(2)教師清唱歌曲一遍。“聽到了什么?”
(3)教師隨音樂范唱歌曲。
“歌里還唱了些什么?”[請幼兒用歌詞來回答。]
3.看圖譜學說歌詞。
(1)出示不完整圖譜一張。
“圖譜上有什么?”
“每一張小圖片代表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詞?”[幼兒學說]
“這張圖譜完整嗎?“
(2)教師邊指圖譜邊演唱,請幼兒填補圖譜。
出示小圖片四張,將幼兒分成四組,每一組負責一張圖片,將它填在圖譜上相應的地方,并說出相應的歌詞。
(3)有節奏的集體朗誦歌詞。
4.幼兒學唱歌曲。
(1)輕聲學唱。
(2)好聽的聲音學唱。
(3)學習不同風格的演唱。
“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
“微風吹進小籬笆給人的感覺很連貫、很優美,當小籬笆上的積雪融化成小水滴往下滴時,應該怎么唱呢?”
[個別幼兒學唱,集體學唱一遍。]
(4)個別幼兒做小指揮帶領大家演唱。
(5)集體表演唱。
5.延伸活動。
“春風除了給小籬笆的周圍帶來了許多變化,還會給我們的周圍帶來什么變化?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把它們也編到這首歌曲里來,一定也很好聽的。”
這是一節音樂活動,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這算是一首難度較高的曲目了,歌曲中的轉音較多,幼兒在演唱時較難掌握,歌詞的理解較易,因此,怎樣讓這首歌成為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是本次活動需要攻克的重點。在組織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引導幼兒觀察了位于教室內裝飾畫上的“小籬笆”。讓幼兒直觀感知這一事物,一定程度上讓他們融入自己的情感。緊接著,在歌詞教授的環節,我帶領幼兒一句一句的朗讀歌詞,結合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讓一句句優美的歌詞記熟在他們心間,在幼兒的跟讀中,為幼兒添上生動的意境,因此,在接下來的旋律欣賞中,幼兒不由自主的唱了起來,讓活動順利完成。在這次活動中,我運用了情境導入法,直觀法,討論法和視聽法,雖然本次活動幼兒積極參與,但我認為在活動的準備階段還可以更加充分,或者在活動結束后進行及時延伸,整合入美術活動,請幼兒根據歌詞繪畫出圍繞在自己家門口的小籬笆。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1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把字寫規范。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如: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通過配樂讀、配樂表演等方式加深對課文的體驗,通過感情朗讀、抓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讀一讀,畫一畫,多種形式朗讀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內容,體會花籬笆帶給人的'親切感,使學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花籬笆帶給人的親切感,使學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課前準備: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十三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圍墻嗎?你見到的圍墻是什么樣子的?(學生自由說一說)。
師:大家見到的圍墻好多都是高高的大墻,從里面看不到外面,今天我們來學習《花籬笆》欣賞一下這特別的圍墻。(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初讀感知階段。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小朋友們借助拼音自己試著讀課文。(記住要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時,用筆圈出來,多讀幾遍)。
2.同桌之間互相檢查認生字情況。
3.檢查生字。(用摘蘋果比賽的形式)。
精讀感悟階段。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同學們,今天學得真棒,現在讀課文,你一定會讀得很通順!快來試一試吧。
2.師提出問題:你喜歡花籬笆嗎?把你喜歡的地方讀給大家聽并說一說為什么?
(1)講第二段時,教師自繪兩幅圖,結合圖指導朗讀。
(2)講第四段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理解畫一畫,然后讓學生說一說畫上的內。
容,評一評是否畫出。
花籬笆那種濃濃的鄉情。
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可分行讀,分男女讀,指名讀,以讀代講,使學生體會出花籬笆帶給人的是濃濃的親情與溫馨。
3.美麗的花籬笆我們大家都很喜歡它,讓我們帶一種喜歡的心情再美美地讀一遍課文。
四、指導生字書寫。
1.用生字卡片鞏固學生認字。
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怎樣記住要求會寫的這些字。(隨機點撥)。
3.讓學生練習組詞。
4.練習書寫。
課后向生活延伸:如果你是花籬笆,你想對我們說點啥?試著說說。寫在小本本上吧。
讀《童年書架》。
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說出花籬笆是鄉村獨好的風景。
引導學生理解2、3、4自然段,學生說到哪段就講哪段。
使學生體會出花籬笆帶給我們的親近感。
竹籬笆和牽牛花教案(優秀14篇)篇十四
設計意圖:在以往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我發現由于幼兒園的孩子們對漢字認識有限,導致他們在學習一些歌詞較長、段落較多的歌曲時,經常會出現記不住歌詞、混淆段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表現歌曲內容等問題,從而使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吃力,針對這一現象,我便試圖尋找能幫助孩子們快速記憶歌詞的辦法。經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對圖畫很敏感,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大體甚至準確地描述圖畫內容,我便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用圖畫來記錄歌詞幫助孩子們理解記憶呢?我決定嘗試一下,于是,就設計了《小籬笆》這節音樂活動。
活動目標:
1. 學會歌曲《小籬笆》第一段,幫助幼兒準確地記憶理解歌詞內容。
2. 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3. 簡單了解3拍子的節奏。
活動準備:
《小籬笆》第一段音樂 畫圖用的紙和筆(師用) 琴
活動過程:
師領幼兒隨音樂入場,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課題,引出歌曲《小籬笆》。
一、 請幼兒認真傾聽歌曲,師用畫歌詞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
1、 師唱第一遍歌曲,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
師唱第二遍,幫助幼兒逐句分析、理解歌詞內容,并畫出相對應的圖畫。
2、師幼一起看圖,完整地說出歌詞。
二、簡單向幼兒介紹3拍子樂曲的節奏特點,引導幼兒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1、放音樂,師幼共同看圖欣賞歌曲,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引導幼兒了解3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3、請幼兒看著畫好的歌詞,打著節奏,再欣賞一遍歌曲。
三、幼兒學唱歌曲。
1、 師彈琴,請幼兒看著畫好的歌詞,跟唱歌曲。
2、 師彈琴,請幼兒完整地合唱歌曲。
3、 放音樂,師幼共同演唱歌曲。
四、活動結束,師領幼兒隨音樂離開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