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需要經過反復的修改和潤色,才能使文章更加出色和精彩。請大家欣賞一篇優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和創作的勇氣。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一
今天我畫了一只可愛的小青蛙。你看,小青蛙正在津津有味的吃著小蟲。身上還披著綠色的衣服,哦,還有那鼓鼓的眼睛真有趣!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青蛙是有耳朵的,只是太小了,所以看不見。青蛙的四肢有點像小鴨子的腳,所以它才能在水中自由的游泳。
對了,畫中的青蛙還在張著大大的嘴巴在唱歌呢,天空中的云姐姐和鳥妹妹在給青蛙伴奏,他們是很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一只小青蛙想開一場歌舞會,它邀請了許多朋友來參加,朋友們都開心的來到青蛙的家。只見小青蛙鼓著肚皮,高興地拿著話筒“呱呱”地唱著快樂的歌。樹爺爺和白云姐姐、鳥妹妹一起為小青蛙伴奏,荷花姐姐為小青蛙跳舞,小魚弟弟還不停地說著:“小青蛙唱的真棒!”太陽公公為小青蛙照燈,小花妹妹和小草哥哥不停地拍手贊揚,全場一片熱烈歡快氣氛,這場歌舞會真美妙!
你們知道嗎?可愛的小青蛙到現在還唱著歡快的歌呢!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二
夏天的早上,在一個清澈的池塘,青蛙在幾片碧綠的荷葉上呱呱地唱著歌,好象在說:“真熱啊!真熱啊!”
青蛙頭的兩側有一對圓而突出的眼睛,視覺非常敏銳,能迅速發現飛來的蟲子。青蛙的嘴里有一條靈活的舌頭,舌根生在下頜的前端,舌尖分叉。捕捉蟲子時,舌尖迅速翻射出口外,粘住小蟲。卷入口中,常常是百發百中。青蛙不光吃蚊子.蒼蠅,還吃蛾.稻飛虱.孑孓等農業害蟲。
青蛙的本領可真大啊!人們稱它為莊稼的保護神.游泳專家.歌唱家和氣象預報員。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三
有一天,小青蛙和小烏龜,還有小貓、小羊在池塘邊玩游戲,突然天空中下起了大雨。
小青蛙的朋友們都躲進了家里,只有小青蛙一個還在池塘邊。忽然刮來了一陣大風,風把池塘里的荷花吹斷了,小青蛙跳進水中把折斷的荷花做成了一把傘,回到了岸上。
小青蛙大聲說:哇、哇、哇你們快回來,我給你們送傘了!小青蛙先來到烏龜家敲了敲們,烏龜打開們說:我不需要,因為我有烏龜殼,謝謝你了!小青蛙來到了小羊家敲了敲門,小羊說:咩、咩、咩我不需要,我的毛一回就干了,謝謝你小青哇!小青蛙來到了小貓家敲了敲門,小貓打開門說:喵、喵、喵我要、我要。小青蛙高興得跳了起來,把傘送給了小貓。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四
不知道為什么,我對青蛙有獨特的感情。夏天的時候,我就經常跑到池塘邊看青蛙。
青蛙很喜歡躲在草叢里,偶爾也叫幾聲。它們叫得最歡的時候是在大雨過后。每當這時如果有一只叫,旁邊的也就隨著叫了起來。幾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叫個不停,那聲音能夠傳到幾里地以外,多像一曲氣勢磅礴的交響樂呀!
青蛙的身體胖胖的,有的身體足有七八厘米長。它們披著黃綠色或深綠色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它們的頭又寬又扁,像一個三角形。它的頭上鼓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長著大嘴巴、小鼻子。
青蛙愛吃小昆蟲,觀察它捕食的動作才有趣呢。有一天,我靜靜地蹲在池塘邊上的大樹后面,細心地觀察著。一只青蛙蹲在地上,張著嘴巴仰著臉在等待著什么。突然,一只小蟲飛過來,只見青蛙猛地向上一竄,舌頭一鉤,又落在地上。小蟲不見了,青蛙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耐心地等待著。
青蛙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而且是個捉蟲的能手,請大家放下手中的筷子,一起保護它們吧。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五
夏天到了,我發現菜市上有好多人在賣青蛙,飯店里的餐桌上擺著青蛙肉,我感到非常痛心。
不但青蛙是益蟲,就連青蛙的幼蟲小蝌蚪也有吃小蟲的本領呢,一只蝌蚪每天可以吃掉100多只小蟲呢!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我們的朋友——青蛙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六
我是一條小魚,從前,我的家園是那么美麗,有青青的水草,有滑滑的青苔,有黑黑的蝌蚪......我們一直快樂的生活著。
突然,有一天有一群人來到這里,把我的家挖的千瘡百孔,但日子還能過。可是幾個月以后,一個龐然大物,頭戴著大帽子,然后帽子上噴著黑煙。一根長長的水管插入我家小學三年級優秀。
作文。
一直幫我家染色過了幾天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又過了幾天顏料和惡臭啊我再也過不下去了只好梗著伙伴去尋找美麗的家園......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七
“賣青蛙嘍,賣青蛙嘍!”只聽菜場一個偏辟的地方傳來一個老農吆喝的聲音,我走了過去,只見那一個老農坐在一個椅子上,衣著單薄,鞋子上都是泥巴,手上還拿著用尼龍線系著腿的青蛙,它們哀哀地叫著:“呱呱!”好像在說放了我!放了我!它們有的拼命地掙扎著,有的已經奄奄一息。
老農右邊放著一支鋒利無比的鋼叉,想必這老農一定是一大早就去捕捉青蛙,那到這兒來賣的。左邊放著一個竹簍,竹簍里還放著幾十只青蛙,它們還“呱呱”地唱著歌,不知道災難已經降臨了。
一只青蛙一小時可以吃掉400多只蚊子或30只蒼蠅,你知道嗎,青蛙小的時候:蝌蚪,一只蝌蚪也能吃掉一百多只孑孓,這是多么大的功勞哇!
像這樣的除害衛士,怎么能隨意捕捉、隨意賣呢?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一同去保護我們的“莊稼好幫手”——青蛙吧!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八
1、播放課件,再現小青蛙和小蛇在一起快樂玩耍的情景。
師:小青蛙和小蛇在路上相遇,成為了朋友,看,他們玩得多高興啊!
2、他們會永遠成為朋友嗎?(在板書“成為朋友”后打上“?”)。
我們一起去聽聽他們的媽媽是怎么說的吧!
(二)、圖文結合,分角色演讀,體驗感悟。
1、課件出示文中第二幅插圖,看看圖中有誰?他們在說什么?自讀第四自然段,學生一邊讀,一邊勾畫出相關句子。
2、在小組里交流自己勾畫的句子。
3、誰來扮演青蛙媽媽來給我們表演?
4、評評演得怎么樣?
在評議中體會“渾身顫抖、臉色蒼白”的含義。
5、你覺得青蛙媽媽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在討論中體會青蛙媽媽的擔心,體會青蛙媽媽對小青蛙的愛。
6、互相學著演一演,比一比誰最關心自己孩子的媽媽?
7、看來,青蛙媽媽是堅決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交朋友的。她的理由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明確:青蛙媽媽說蛇是壞人,應該遠離他們。
8、看圖朗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小蛇的媽媽又會怎樣對小蛇說呢?
9、默讀第五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蛇媽媽和小蛇說的話。
10、小組合作分角色讀一讀,比比誰讀得好?
11、看圖中(出示插圖)蛇媽媽的樣子真可怕,你能從文中找出表示蛇媽媽表情的詞語嗎?指名學生找到詞語“張大嘴巴、露出毒牙”你會做這種表情嗎?指名學生演蛇媽媽的表情“張大嘴巴、露出毒牙”
在句子變換中體會“習俗”的含義。
13、讀一讀,想一想,說說蛇媽媽是怎么想的,小蛇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學生說一說。抓住表情的變化體會蛇的本性。
(三)、引發思考,思辯明理。
1、出示文中第四幅插圖,師簡述六、七自然段內容。
小青蛙和小蛇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嗎?
2、指名讀六、七自然段。
指名說說,小青蛙會來和小蛇玩嗎?為什么?
3、青蛙媽媽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呀!請看一看——。
播放自然界中蛇吃青蛙的錄像。使同學們對自然法則有直觀的感受。
4、討論:小青蛙和小蛇有什么愿望?這個愿望能實現嗎?
學生結合看到的,進行討論,思辯,明確:雖然小青蛙和小蛇想成為朋友,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師:是啊,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的!板書:(不能)。
(四)、角色朗讀,語境體驗。
1、在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選擇不同的角色,將學生從旁觀者推向了與文本對話的位置,成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進學生積極進行角色體驗。
2、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動物不能成為朋友呢?
師小結:自然界中不能成為朋友的不僅僅是小青蛙和小蛇,還有好多動物呢!這是自然界的法則。(紅字板書:自然法則)同學們,還有很多自然界的法則等著你們去探索呢!
(五)、拓展訓練,發展想象。
請學生分別以小青蛙和小蛇的口吻給對方寫一封信,告訴對方不能在一起的原因,讓學生發揮想象并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青蛙和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我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關于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根據這些基本理念,我在本課教學時,采取抓關鍵詞理解法、直觀感受法、引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為教學特色。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以及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要求,結合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實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用觀察、歸類、比較的方法學習生字,并查字典理解“以防萬一、彼此羨慕、渾身顫抖、臉色蒼白、習俗”等詞。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的一些聯系。
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體會“青蛙與蛇”的個性體驗。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體會、質疑、討論相結合,利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正確、流利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一定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新課標》關于識字教學策略要求: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本課的識字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
1、學生自己通過預習學會生字。
2、交流學習方法并歸納總結。
第一、初步檢查生字的讀音、部首和結構,要求學生用語言表述出來;。
第二、“你發現了什么?”要求學生通過歸類、比較來鞏固識記字音、字形和結構,哪些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哪些是翹舌和平舌。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有哪些,寫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如“蛇、擁、勁、接”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寫的時候大多數字要左窄右寬,而“勁、斷”卻要左寬右窄。
第三、給生字找朋友,并把生字詞寫一寫,要求寫的規范、美觀、整潔。
3、將生字帶入文中熟讀課文。
(二)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播放課件,觀察第一幅活動插圖內容,學生看課件講述青蛙和蛇在一起快樂玩耍的情景導入課文。
(三)媒體再現,體驗感悟。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學習1-3自然段時,要充分信任學生,在理解“羨慕”一詞時,讓學生找近義詞,并用“羨慕”一詞說話。通過學生的個性朗讀來體會青蛙和蛇在一起的快樂以及他們之間產生的真誠的友誼。
(四)圖文結合,以讀促講,角色演讀。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做的才學得會。’學習重點段落4-5自然段時,結合活動插圖二、插圖三,放手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讀一讀、演一演。
1、質疑:小青蛙和小蛇會成為永遠的朋友嗎?
2、觀圖說圖,在文中找出青蛙媽媽的話劃上“——”;讀文說文,體會青蛙媽媽說話時的心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以及個性體驗。
3、緊扣關鍵詞“驚呆、渾身顫抖、臉色蒼白、壞人、遠離”,并在這些能體現人物心情的詞語下加上著重符號,在反復朗讀這些關鍵詞的基礎上,揣摩青蛙媽媽談“蛇”色變的緊張、懼怕、擔心和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慶幸的復雜心情。
4、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再說說小青蛙的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媽媽,并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母愛的偉大,以及母親為孩子擔心的焦慮心情。
5、再次提問:小蛇的媽媽又會怎樣說呢?
先由插圖導入朗讀此段,對蛇媽媽和小蛇的心情整體感知,再仿效前面一段的學法,找出蛇媽媽和小蛇的話,找出體現蛇媽媽和小蛇表情變化的關鍵詞語,體會、感悟、朗讀。用換句子意思不變的方法來比較,并理解“習俗”一詞,讓學生體會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暗示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此教學環節要在學生認真讀文,細心體會,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得出蛇媽媽和青蛙媽媽一樣,也不同意小蛇和小青蛙在一起玩的結論,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引發思考,思辯明理。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課文的最后部分,有小青蛙和小蛇想的話:“要是我們能一直在一塊玩就好了”,學生誦讀時,肯定會體會到小青蛙和小蛇內心發出的真誠的愿望,學生學到這兒,一定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那么,在學習6-7自然段的時候,很自然的會引發出一個問題:他們的這個愿望會不會實現?這時,安排學生開一個現場討論會,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研究的愿望,讓他們明白本課的學習重點:自然界是殘酷的,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我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兒童的認知能力,不過多使用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力求自然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在讀中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四、教學拓展。
1、自然界還有哪些動物不能成為朋友,課前布置學生利用各種查閱資料的方法來尋找相關資料。
2、學生敘說青蛙和蛇以后在一起玩發生了什么事情,并表演出來。
3、全班交流“天敵”的資料,老師歸納總結。
板書設計:
18.青蛙和蛇。
(不能)成為朋友。
青蛙————————————蛇。
自然法則。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九
教材理解:
本課為科普小品,介紹了青蛙的習性和眼睛的特點,以及人們利用這一特發明“電子蛙眼”,并用于監視飛機的情況。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1自然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同樣是死蒼蠅,當面它不動時青蛙不吃,但讓它動起來時,青蛙很快就把吞了。第3自然寫對發生上述現象原因的解釋: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動的東西很敏銳,看靜的東西卻很遲鈍。第4自然段寫人們據此制成了“電子蛙眼”,指揮飛機的飛行或降落。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研究動物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愛,了解科學技術上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源于對動物的研究。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13個新詞,知道“敏銳”和“遲鈍”是一對反義詞。
3、能給第1自然段選擇合適的意,能根據第4自然段的意思把概括意的句子補充完整。
4、讀懂第3自然段,能按要求劃出句子。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后,可讓學生說說獲得了哪些新知識,對什么最有興趣,還有哪些問題。
1、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2、教學第1自然段。
這一段有4句話。第1、2句寫青蛙最愛吃什么。第3、4句寫它捕捉昆蟲的本領極大。
“跳”、“伸”、“卷”寫出了它動作的敏捷,“只要……就……”表明它一旦出擊決不失誤,“鼓著一雙大眼睛”則暗示了青蛙捉蟲“百發百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眼睛。可著重讓學生通過有關詞語體會青蛙善于捉蟲的表現和原因,再完成課后第3題。
3、教學第2自然段。
本段共5句。第1、2句寫青蛙不吃死蒼蠅:第3、4句通過一問一答,告訴我們青蛙并不是因為蒼蠅是死的才不愛吃:第5句寫了一個完全相反的現象:青蛙把死蒼蠅給吞了。可引導學生比較第2、5句中青蛙的表現有哪些不同,并據此推測原因,初步解釋這種矛盾現象。
4、教學第3自然段。
這一段揭示了前一寫到的矛盾現象發生有根本原因,在于青蛙的眼睛很特殊。可利用作業本第5題進行教學。對于說明青蛙看動的東西很“敏捷”那句話,還可通過與“蟲子在飛……它都能分辨清楚?”一句進行比較,體會這句話是怎樣用“只要……不管……”的句式把青蛙眼睛有“敏銳”寫具體。
5、教學第4自然。
這一段寫人們利用青蛙的眼睛制成了“電子蛙眼”并用于監視飛機。“立刻判斷”寫出了“電子蛙眼”的敏銳,“準確地指揮”突出了它良好的應用效果。本段段意可概括為:人們制成了“電子蛙眼”,用來監視飛機,指揮飛機的飛行或降落。
6、知識拓展。
二、媒體運用。
有青蛙眼睛放大特寫和青蛙捉飛蟲過程的動態課件,用于學習第1、3自然段體會青蛙捉蟲本領極大,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動的東西很敏銳。
三、作業指導。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十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2、認真觀察圖畫,結合已有的知識,說說對不良現象的`看法,并發出合理的倡議。
3、在練說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寫下來。
教學重點:
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寫下來。
教學難點:
努力使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有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課前準備:配套光盤。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引出話題。
1、(cai:青蛙捉害蟲的情景。)師: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誰在干什么?看誰說的準確、可愛。
2、學生根據課件內容說話。
二情境啟思,例文引路。
2、引導學生想象:蜻蜓會說什么?
提供提示語:蜻蜓有的絕望地說:
有的憤怒地說:
有的不解地說:
有的痛苦地說:
3、看到這樣的情景,你們有什么想法呢?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1)說給小組里的同伴聽。
(2)指名發表看法。
4、讀例文,再交流。
(1)學生自由讀。
(2)指明朗讀。
(3)師生交流:夏志成同學發表了怎樣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鑒之處?還想在他的基礎上補充或修改什么?(引導學生辨證地讀例文。)。
三看圖,指導表達自己的看法。
1、cai:一個老頭叫賣青蛙。
2、請學生就這幅圖談談自己的看法。
(1)給學生時間,讓他們構思,形成觀點。
(2)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個人的看法。(或譴責或倡議)。
3、將話題拓展:除了例文和圖上的這兩件事,在我們身邊,你還想對什么現象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學生交流、評議:是否說清了觀點,是否有憑有據,能不能被大家認同。)。
4、師:如果把剛才你們談的看法整理一下,寫出來,就是一篇你的小評論文章了。大家快試試吧,爭取讓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為社會新風做一份努力。
5、學生再次整理思路,準備成文。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懂得人們根據青蛙眼睛的特點制成了“電子蛙眼”,知道“電子蛙眼”的作用。
2、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觀察、研究動物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了解科學技術上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源于對動物的研究。
設計理念:
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談話,導入新課。
2、哪位小科學家還能用不同的說法來說嗎?
3、同學們,聽了剛才這些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你對青蛙眼睛的特點一定更加了解了,我們來讀一讀吧!(多媒體出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動的東西很敏銳,看近的東西卻很遲鈍。)。
4、同學們現在還想對科學家提出什么問題呢?(或: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你們這些小科學家,你們為什么要研究青蛙眼睛的特點呀?)。
5、過渡語:噢,我明白了,科學家研究青蛙眼睛的特點,發明了“電子蛙眼”。在地球上,動植物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地球大家庭中的一員,動植物身上有許多特殊的本領,是我們人類所不及的。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在研究動植物的過程中得到啟示發明出來的,這門科學就叫仿生學。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對于“電子蛙眼”,你想了解什么?(生提問:“電子蛙眼”是怎樣的?“電子蛙眼”是怎么工作的?“電子蛙眼”有什么優點?……)。
2、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還真不少!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研究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看書本能幫我們解決哪些問題。提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看通過自己的朗讀體會,你能讀懂什么?自己讀好想好后,與邊上的同學交流一下。
3、指名學生交流討論。
4、多媒體出示句子:機場上的指揮員憑著“電子蛙眼”的幫助,就能立刻判斷出空中的飛機在哪個方向,飛得多高,飛得多快,正朝哪個方向飛。有了“電子蛙眼”,人們就能更加準確地指揮飛機的飛行或降落。
誰來讀讀這段話,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指導學生在讀中通過重點詞“立刻判斷”、“準確地指揮”,體會感悟“電子蛙眼”的靈敏。
5、通過研究,你發現“電子蛙眼”與青蛙的眼睛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答后,出示青蛙的眼睛與“電子蛙眼”的兩段話。讓我們來讀讀這兩段話,誰來談談自己的體會?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體會“電子蛙眼”與青蛙的眼睛的敏銳。
6、“電子蛙眼”太厲害了,讓我們通過朗讀,讀出“電子蛙眼”的威力來。學生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7、出示填空練習:
“電子蛙眼”相當于(),飛機相當于()。青蛙的眼睛看動的東西(),只要蟲子在飛,它都能(),而且還能()。“電子蛙眼”也一樣,只要飛機在飛,機場上的工作人員,憑著()的幫助,就能(),還能。
四人小組討論后,再交流。紅字出示答案后齊讀體會。
三、拓展延伸。
1、過渡語:
動植物身上有好多神奇的本領,遠遠超過人類。而我們人類的聰明之處在于善于從動植物身上發現它們的長處,學習它們的長處,為我們人類所用,為人類造福。
2、觀看一段拓展錄像。
3、看后你有什么感慨?
4、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填空,小組先交流討論。
人們研究了青蛙的眼睛,制成了(),用它來()。人們研究了(),制成了(),用它來()。
我想研究(),制成(),用它來()。
交流討論。
5、這道題能做得完嗎?為什么?
6、師總結:是啊,在這奇妙的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動植物特殊本領還等著我們去發現研究,許許多多的東西有待于在座的同學去發明創造。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會仔細觀察,積極動腦,勇于實踐,未來的科學家、發明家就在我們中間。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十二
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青蛙和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我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關于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根據這些基本理念,我在本課教學時,采取抓關鍵詞理解法、直觀感受法、引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為教學特色。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以及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要求,結合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實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用觀察、歸類、比較的方法學習生字,并查字典理解“以防萬一、彼此羨慕、渾身顫抖、臉色蒼白、習俗”等詞。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的一些聯系。
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體會“青蛙與蛇”的個性體驗。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體會、質疑、討論相結合,利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正確、流利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一定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新課標》關于識字教學策略要求: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本課的識字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
1、學生自己通過預習學會生字。
2、交流學習方法并歸納總結。
第一、初步檢查生字的讀音、部首和結構,要求學生用語言表述出來;
第二、“你發現了什么?”要求學生通過歸類、比較來鞏固識記字音、字形和結構,哪些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哪些是翹舌和平舌。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有哪些,寫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如“蛇、擁、勁、接”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寫的時候大多數字要左窄右寬,而“勁、斷”卻要左寬右窄。
第三、給生字找朋友,并把生字詞寫一寫,要求寫的規范、美觀、整潔。
3、將生字帶入文中熟讀課文。
(二)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播放cai課件,觀察第一幅活動插圖內容,學生看課件講述青蛙和蛇在一起快樂玩耍的情景導入課文。
(三)媒體再現,體驗感悟。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學習1-3自然段時,要充分信任學生,在理解“羨慕”一詞時,讓學生找近義詞,并用“羨慕”一詞說話。通過學生的個性朗讀來體會青蛙和蛇在一起的快樂以及他們之間產生的真誠的友誼。
(四)圖文結合,以讀促講,角色演讀。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做的才學得會。’學習重點段落4-5自然段時,結合活動插圖二、插圖三,放手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讀一讀、演一演。
會成為永遠的朋友嗎?
2、觀圖說圖,在文中找出青蛙媽媽的話劃上“——”;讀文說文,體會青蛙媽媽說話時的心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以及個性體驗。
3、緊扣關鍵詞“驚呆、渾身顫抖、臉色蒼白、壞人、遠離”,并在這些能體現人物心情的詞語下加上著重符號,在反復朗讀這些關鍵詞的基礎上,揣摩青蛙媽媽談“蛇”色變的緊張、懼怕、擔心和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慶幸的復雜心情。
4、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再說說小青蛙的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媽媽,并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母愛的偉大,以及母親為孩子擔心的焦慮心情。
5、再次提問:小蛇的媽媽又會怎樣說呢?
先由插圖導入朗讀此段,對蛇媽媽和小蛇的心情整體感知,再仿效前面一段的學法,找出蛇媽媽和小蛇的話,找出體現蛇媽媽和小蛇表情變化的關鍵詞語,體會、感悟、朗讀。用換句子意思不變的方法來比較,并理解“習俗”一詞,讓學生體會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暗示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此教學環節要在學生認真讀文,細心體會,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得出蛇媽媽和青蛙媽媽一樣,也不同意小蛇和小青蛙在一起玩的'結論,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引發思考,思辯明理。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課文的最后部分,有小青蛙和小蛇想的話:“要是我們能一直在一塊玩就好了”,學生誦讀時,肯定會體會到小青蛙和小蛇內心發出的真誠的愿望,學生學到這兒,一定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那么,在學習6-7自然段的時候,很自然的會引發出一個問題:他們的這個愿望會不會實現?這時,安排學生開一個現場討論會,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研究的愿望,讓他們明白本課的學習重點:自然界是殘酷的,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我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兒童的認知能力,不過多使用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力求自然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在讀中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四、教學拓展。
1、自然界還有哪些動物不能成為朋友,課前布置學生利用各種查閱資料的方法來尋找相關資料。
2、學生敘說青蛙和蛇以后在一起玩發生了什么事情,并表演出來。
3、全班交流“天敵”的資料,老師歸納總結。
板書設計:
(不能)成為朋友。
青蛙————————————蛇。
自然法則。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十三
本課為科普小品,介紹了青蛙的習性和眼睛的特點,以及人們利用這一特發明“電子蛙眼”,并用于監視飛機的情況。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1自然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同樣是死蒼蠅,當面它不動時青蛙不吃,但讓它動起來時,青蛙很快就把吞了。第3自然寫對發生上述現象原因的解釋: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動的東西很敏銳,看靜的東西卻很遲鈍。第4自然段寫人們據此制成了“電子蛙眼”,指揮飛機的飛行或降落。
1、培養學生觀察、研究動物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愛,了解科學技術上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源于對動物的研究。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13個新詞,知道“敏銳”和“遲鈍”是一對反義詞。
3、能給第1自然段選擇合適的意,能根據第4自然段的意思把概括意的句子補充完整。
4、讀懂第3自然段,能按要求劃出句子。
1、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初讀課文后,可讓學生說說獲得了哪些新知識,對什么最有興趣,還有哪些問題。
2、教學第1自然段。
這一段有4句話。第1、2句寫青蛙最愛吃什么。第3、4句寫它捕捉昆蟲的本領極大。
“跳”、“伸”、“卷”寫出了它動作的敏捷,“只要……就……”表明它一旦出擊決不失誤,“鼓著一雙大眼睛”則暗示了青蛙捉蟲“百發百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眼睛。可著重讓學生通過有關詞語體會青蛙善于捉蟲的表現和原因,再完成課后第3題。
3、教學第2自然段。
本段共5句。第1、2句寫青蛙不吃死蒼蠅:第3、4句通過一問一答,告訴我們青蛙并不是因為蒼蠅是死的才不愛吃:第5句寫了一個完全相反的現象:青蛙把死蒼蠅給吞了。可引導學生比較第2、5句中青蛙的表現有哪些不同,并據此推測原因,初步解釋這種矛盾現象。
4、教學第3自然段。
這一段揭示了前一寫到的矛盾現象發生有根本原因,在于青蛙的眼睛很特殊。可利用作業?本第5題進行教學。對于說明青蛙看動的東西很“敏捷”那句話,還可通過與“蟲子在飛……它都能分辨清楚?”一句進行比較,體會這句話是怎樣用“只要……不管……”的句式把青蛙眼睛有“敏銳”寫具體。
5、教學第4自然。
這一段寫人們利用青蛙的眼睛制成了“電子蛙眼”并用于監視飛機。“立刻判斷”寫出了“電子蛙眼”的敏銳,“準確地指揮”突出了它良好的應用效果。本段段意可概括為:人們制成了“電子蛙眼”,用來監視飛機,指揮飛機的飛行或降落。
6、知識拓展。
(二)媒體運用。
有青蛙眼睛放大特寫和青蛙捉飛蟲過程的動態課件,用于學習第1、3自然段體會青蛙捉蟲本領極大,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動的東西很敏銳。
(三)作業?指導。
小學三年級青蛙搬家(專業14篇)篇十四
教學內容:
青蛙和蛇成為了朋友,你相信嗎?在鄂教版三年級上冊《青蛙和蛇》這篇童話中,小青蛙和小蛇在一次偶遇中成為了“朋友”,天真可愛地建立起真誠的友誼,度過了美好而難忘的一天。然而,這樣的友誼會長久嗎?這篇知識性很強的童話,可以把孩子們帶入奧妙無窮的自然界,讓學生們在為青蛙和蛇不能成為朋友而遺憾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即使青蛙和蛇能建立短暫的友誼,這種友誼也是不會長久的。因為自然界中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整篇童話語言流暢、生動有趣,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細致,對話貼近兒童生活,在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可進行角色體驗,喚起學生的共鳴,探索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10個生字,認識7個字。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以防萬一、彼此羨慕、臉色蒼白、習俗”等詞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在分角色演讀中進行角色體驗,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情感目標:在討論中理解,青蛙和蛇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的。認識到,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這是自然界的法則。
教學重難點:
1.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角色體驗中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
2.認識到,青蛙和蛇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的。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這是自然界的法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課文。
2.學習1——3自然段,了解小青蛙和小蛇是怎樣成為朋友的,他們又是怎樣在一起玩耍的。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說說你對青蛙和蛇的了解,這樣的兩個動物在一起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讀順課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
1.匯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認讀生詞:
恰好臭美彼此羨慕習俗保佑小蛇準備蒼老教會擁有。
使勁接近背后骨頭斷裂。
2.指名讀課文,了解文章大體內容。
a.讀課文,疏通語句。
b.思考文章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c.讀了文章之后,你有哪些困惑?
3.識記生字。完成小字作業。
第二課時。
一、媒體再現,引疑導入。
1.播放cai課件,再現小青蛙和小蛇在一起快樂玩耍的情景。
師:小青蛙和小蛇在路上相遇,成為了朋友,看,他們玩得多高興啊!
2.他們會永遠成為朋友嗎?(在板書“成為朋友”后打上“?”)。
我們一起去聽聽他們的媽媽是怎么說的吧!
二、圖文結合,分角色演讀,體驗感悟。
出示文中第二幅插圖,看看圖中有誰?他們在說什么?自讀第四自然段,學生一邊讀,一邊勾畫出相關句子。
2.在小組里交流自己勾畫的句子。
3.誰來扮演青蛙媽媽來給我們表演?
4.評評演得怎么樣?
在評議中體會“渾身顫抖、臉色蒼白”的含義。
5.你覺得青蛙媽媽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在討論中體會青蛙媽媽的擔心,體會青蛙媽媽對小青蛙的愛。
6.互相學著演一演,比一比誰最關心自己孩子的媽媽?
7.看來,青蛙媽媽是堅決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交朋友的。她的理由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明確:青蛙媽媽說蛇是壞人,應該遠離他們。
8.看圖朗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小蛇的媽媽又會怎樣對小蛇說呢?
9.默讀第五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蛇媽媽和小蛇說的話。
10.小組合作分角色讀一讀,比比誰讀得好?
11.看圖中(cai出示插圖)蛇媽媽的樣子真可怕,你能從文中找出表示蛇媽媽表情的詞語嗎?指名學生找到詞語“張大嘴巴、露出毒牙”你會做這種表情嗎?指名學生演蛇媽媽的表情“張大嘴巴、露出毒牙”
12.帶著這個表情讀讀蛇媽媽的話,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吃青蛙是我們蛇家族的習俗。)。
cai出示句子:難道你不知道,吃青蛙是我們家族的習俗嗎?
你能用不同的話來說這個意思嗎?
在句子變換中體會“習俗”的含義。
13.讀一讀,想一想,說說蛇媽媽是怎么想的,小蛇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學生說一說。抓住表情的變化體會蛇的本性。
14.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
過渡:青蛙媽媽和蛇媽媽都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做朋友。這可怎么辦呢?
三、引發思考,思辯明理。
出示文中第四幅插圖,師簡述六、七自然段內容。
小青蛙和小蛇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嗎?
2.指名讀六、七自然段。
指名說說,小青蛙會來和小蛇玩嗎?為什么?
3.青蛙媽媽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呀!請看一看——。
cai播放自然界中蛇吃青蛙的錄像。使同學們對自然法則有直觀的感受。
4.討論:小青蛙和小蛇有什么愿望?這個愿望能實現嗎?
學生結合看到的,進行討論,思辯,明確:雖然小青蛙和小蛇想成為朋友,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師:是啊,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的!板書:(不能)。
四、拓展表演,課堂延伸。
1.請你來扮演小青蛙(帶上頭飾),對著大屏幕上的小蛇說說,你們不能在一起的原因。
2.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動物不能成為朋友呢?
同學們交流自己查找的天敵資料,cai相機播放。
師:自然界中不能成為朋友的不僅僅是小青蛙和小蛇,還有好多動物呢!這是自然界的法則。(紅字板書:自然法則)同學們,還有很多自然界的法則等著你們去探索呢!
【板書設計】。
青蛙(不能)成為朋友蛇。
自然法則。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青蛙和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我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關于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根據這些基本理念,我在本課教學時,采取抓關鍵詞理解法、直觀感受法、引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為教學特色。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以及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要求,結合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實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用觀察、歸類、比較的方法學習生字,并查字典理解“以防萬一、彼此羨慕、渾身顫抖、臉色蒼白、習俗”等詞。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的一些聯系。
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體會“青蛙與蛇”的個性體驗。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體會、質疑、討論相結合,利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正確、流利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一定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新課標》關于識字教學策略要求: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本課的識字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
1、學生自己通過預習學會生字。
2、交流學習方法并歸納總結。
第一、初步檢查生字的讀音、部首和結構,要求學生用語言表述出來;。
第二、“你發現了什么?”要求學生通過歸類、比較來鞏固識記字音、字形和結構,哪些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哪些是翹舌和平舌。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有哪些,寫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如“蛇、擁、勁、接”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寫的時候大多數字要左窄右寬,而“勁、斷”卻要左寬右窄。
第三、給生字找朋友,并把生字詞寫一寫,要求寫的規范、美觀、整潔。
3、將生字帶入文中熟讀課文。
(二)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播放cai課件,觀察第一幅活動插圖內容,學生看課件講述青蛙和蛇在一起快樂玩耍的情景導入課文。
(三)媒體再現,體驗感悟。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學習1-3自然段時,要充分信任學生,在理解“羨慕”一詞時,讓學生找近義詞,并用“羨慕”一詞說話。通過學生的個性朗讀來體會青蛙和蛇在一起的快樂以及他們之間產生的真誠的友誼。
(四)圖文結合,以讀促講,角色演讀。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做的才學得會。’學習重點段落4-5自然段時,結合活動插圖二、插圖三,放手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讀一讀、演一演。
1、質疑:小青蛙和小蛇會成為永遠的朋友嗎?
2、觀圖說圖,在文中找出青蛙媽媽的話劃上“——”;讀文說文,體會青蛙媽媽說話時的心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以及個性體驗。
3、緊扣關鍵詞“驚呆、渾身顫抖、臉色蒼白、壞人、遠離”,并在這些能體現人物心情的詞語下加上著重符號,在反復朗讀這些關鍵詞的基礎上,揣摩青蛙媽媽談“蛇”色變的緊張、懼怕、擔心和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慶幸的復雜心情。
4、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再說說小青蛙的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媽媽,并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母愛的偉大,以及母親為孩子擔心的焦慮心情。
5、再次提問:小蛇的媽媽又會怎樣說呢?
先由插圖導入朗讀此段,對蛇媽媽和小蛇的心情整體感知,再仿效前面一段的學法,找出蛇媽媽和小蛇的話,找出體現蛇媽媽和小蛇表情變化的關鍵詞語,體會、感悟、朗讀。用換句子意思不變的方法來比較,并理解“習俗”一詞,讓學生體會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暗示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此教學環節要在學生認真讀文,細心體會,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得出蛇媽媽和青蛙媽媽一樣,也不同意小蛇和小青蛙在一起玩的結論,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引發思考,思辯明理。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課文的最后部分,有小青蛙和小蛇想的話:“要是我們能一直在一塊玩就好了”,學生誦讀時,肯定會體會到小青蛙和小蛇內心發出的真誠的愿望,學生學到這兒,一定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那么,在學習6-7自然段的時候,很自然的會引發出一個問題:他們的這個愿望會不會實現?這時,安排學生開一個現場討論會,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研究的愿望,讓他們明白本課的學習重點:自然界是殘酷的,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我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兒童的認知能力,不過多使用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力求自然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在讀中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四、教學拓展。
1、自然界還有哪些動物不能成為朋友,課前布置學生利用各種查閱資料的方法來尋找相關資料。
2、學生敘說青蛙和蛇以后在一起玩發生了什么事情,并表演出來。
3、全班交流“天敵”的資料,老師歸納總結。
板書設計:
(不能)成為朋友。
青蛙————————————蛇。
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