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對寫作者思想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一種綜合評價標準。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片段,展示了優秀作文的思路和表達方式。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一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愛國詩人屈原想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二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來歷平風,因為當時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他忠于國,所以跳河自盡。當地的人們為了不讓河里的魚毀了屈原的身體,大家就動起手來包粽子,再把它丟進河里讓魚吃粽子,而不損害屈原的身體。后來,每年的這個時候就叫做端午節,女兒們都要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飲用雄黃酒……而且還有許多活動,如:賽龍舟。
在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在吃粽子。我拿起一個粽子就開剝,可是手中的粽子老是不聽話,一直與主人我唱反調:開始剝這里,那邊在掉;去剝那邊,這邊又在掉。就這樣,來回好幾次,終于把它搞定了。但是,它把我的手又弄得黏粘粘的。在我一氣之下,說:“不吃了,不吃了!”扔在桌上后就去洗手。可爸爸卻逼著我把粽子吃了,我在無奈之下吃了粽子,而且還生了還一會兒氣。
洗完手后,媽媽的手機響了,我搶著接通了,原來是姑姥姥打來的,而我生氣的心情早已拋到千里遠了。掛掉電話后,我不知道哪里冒出來一個壞點子:我走到餐桌前,沮喪地說:“姑姥姥生病了,病的名字太長,我忘記了,可能撐不了多久了。”媽媽的心情也發生了大轉變,連忙說:“什么?你怎么才說?趕快再給姑姥姥打一個電話,問問情況。”看到媽媽著急的樣子,我哈哈大笑,說:“逗你們玩兒的,姑姥姥沒事,哈哈哈……”媽媽松了一口氣。就因為這就話,我又挨批評了,我小聲地嘀咕道:“開個玩笑嘛,至于這樣嗎?再說今天還是節日呢!”沒想到這句話也被爸爸聽到了,我再一次被批評了。
端午節還有許多樂趣,等你來發掘!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三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里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鉆進了教室.小家伙又想干什么我心里暗暗地嘀咕著.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里充滿了希翼.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里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鉆進了教室。小家伙又想干什么 我心里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鉆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和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粽子,給你捎了兩個嘗嘗。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粽子,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里頓時蕩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里充滿了希翼。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四
在我的記憶里,端午節吃粽子與文峰塔、艾葉、五色線是聯系在一起的。
當時縣城很小,四周是一片片土地,記憶中,去文峰塔時走很遠的路,過一條小河(今儀川河),經過一片片菜地,和一片蘆葦地,經過連家莊村中的那一棵大槐樹……走上一條塵土飛揚向上爬的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才能到了文峰塔下面,一路上人們攜老帶幼,人流從四面八方趕來。少數人騎著自行車、大部分是步行而來,此時此刻山上山下,人頭攢動,城附近的鄰村上下男女老少都匯集在這里,這也是一年一度的大聚會。賣冰糕的小商販用自行車帶著小木箱,五分錢的冰糕,成為孩子們眼中的美味。
端午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五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圣。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煉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便背著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著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巖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
走著走著,終于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巖石上,欣賞著美麗的風景,吃著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秘和絢麗。伴隨著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著蒙蒙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七點多了,吃著媽媽包著美好愿望的粽子,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著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六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剛起床,大家就忙開了,只見有的洗菜,有的炒菜,桌上全是我最愛吃的菜。
我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就見桌上擺了一大堆的菜,有螃蟹、大蝦、粽子等。我問媽媽:“能吃飯了嗎?”
媽媽回答道:“不能,還有好幾道菜沒炒。”我只好在一旁玩兒,終于,經過半小時的煎熬,開飯了。
我一下夾起兩只大螃蟹,將他們“五馬分尸。”不一會兒我已經干掉了七只大螃蟹,看看戰果,“一堆蟹殼山。”
下午,懷著激動的心情去了南湖公園。哇,真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因為今天是,所以人們都來南湖公園看風景。我和表弟先從正門進去,阿姨她們隨后來,經過一個多小時,我們終于會合了。
接著我們去了南湖公園之水上游樂場,那里不僅人多,而且票價昂貴。僅我、表弟、妹妹和阿姨就用了290多元,進去后,但是我不想下水,只有表弟壯著膽子去了。我在岸上看著他眼饞,于是也躍躍欲試。我們興高采烈地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今天真是一個難忘的啊!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七
今天是,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有賽龍舟和吃棕子。
這一天,媽媽買來糯米和棕葉。我好奇地問:“媽媽,是怎么來的。”媽媽給我說了的又來后,就開始教我包棕子了。我看媽媽包一個棕子,然后我拿起一片葉子也包了一個棕子,可是棕子旁邊一角掉糯米出來。媽媽說:“快把棕子放到碗里解開,棕子要包三個角要包緊些很好吃不會壞掉。”我聽媽媽的指導,我認真地學著包棕子,小心翼翼地把角搞好,捏緊。我終于學會了包棕子。媽媽說:“我們還要包更多棕子。”于是我們抓緊時間趕快包,包好后。媽媽把棕子放進鍋里煮了一會,就煮好了。媽媽說:“快吃吧。”我們全家就圍在一張桌子吃起來。
吃完后,我們就去外面賽龍舟了。首先是紅隊領先,然后藍隊慢慢的跟了上去超過了紅隊。快要到終點了,紅隊隊員齊心協力一起沖到終點。最后紅隊得了第一名。我在心里歡呼起來,有說不出的高興。今天真是一個快樂的啊!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八
又迎來了過端午節的日子,大家說說你們是怎么過的吧!“你說了來!”好吧,我給大家說說我是怎么過的吧!
20xx年5月28日,是我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粽子,是一件多好的事啊!所以,這一天我們和親戚一起到外婆家過端午節。我和媽媽到了外婆家時,已經是上午11點了,可親戚還沒來,我和媽媽就到外面跳了一會橡皮筋,不一會兒,我看到親戚來了就趕快和他們上樓到外婆家去了。
吃午飯時,我和姐姐邊吃飯邊看電視邊教我翻繩游戲,我學會后,姐姐就拿了一個粽子吃了起來,我同時也拿了買粽子送的糕點吃,吃完了粽子,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就告別了外婆,回家去了。
這端午節不出去玩,怎么行呢?這不,我們有出行計劃了。我們的出行計劃是到海底世界去玩,有時間再到重慶游樂園去玩。
我先介紹一下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是由澳大利亞投資公司投資4億元人民幣興建的,它座落于南岸區海濱路南橋頭,占地23畝,是目前整個西南乃至整個國家最具影響力的海洋館之一。
里面的魚、蝦、珊瑚種類繁多,我印象最深的是千手佛珊瑚和借居蟹、黃尾藍魔魚。千手佛的須是黑白相間的,有很多須,所以被人們叫做“千手佛”。借居蟹有的大,有的小,生來沒有殼,吃的第一個動物是有殼的,吃完后,把殼留給自己用,所以被人們叫做“借居蟹”。黃尾藍魔尾巴是黃色的,其它地方都是藍色的.,所以人們叫他“黃尾藍魔”。
海底世界玩完了,我們該去重慶游樂園了!在重慶游樂園,我玩了救火勇士和星球大戰。玩救火勇士時,我這邊的火一直沒燃起來,可另外一邊的火越燃越大,控制另一邊的人一直往我噴水,真是太好玩了!玩星球大戰的時候一直沒打到敵人,真是太掃興了!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九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每次到了端午節,都有非常有特色的節目和習俗,廈門,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邊的端午節吧。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節日啊,我喜歡端午節,喜歡端午節的習俗,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十
活動過程:
一、知識小競賽。
1、端午節是哪一天?(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
2、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二、請學生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三、大家說說怎包粽子?
親歷感悟:
【教師】:
【學生】: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十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的來源很多,其中就有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每到端午節,處處都會洋溢著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農歷五月初五到了,家家戶戶東進入了忙碌狀態。這天人們買好粽葉,糯米,肉等物品包粽子。
有豆沙餡的,板栗餡兒的,蜜棗餡兒的……洋洋美味可口,讓人垂涎欲滴。到了夜晚,街上人非常多,你來我往,街道燈火通明。許多人手里拿著粽子互相交換。整個夜晚人們都陶醉在快樂中。到了白天,精彩的龍舟比賽開演了。參賽選手都坐在一條條窄窄的,長長的舟上,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身體酷似一條飛龍,十多個人坐在一起,聽到了信號聲,立刻奮力的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達到終點。
讀完這首詩,我更感覺到端午節是多么值得紀念,因為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一種靈魂。祖國的節日是一種向往,是一種古老的文明,所以我們應該去尊重,去熱愛,并世代傳承下去,永世不衰。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十二
提到,就想起了跳進汨羅江自殺的屈原。愛戴他的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是吃掉,人們就向汨羅江投米,后來,每年五月初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就會在這天包粽子,賽龍舟。
今年的到了,吃著媽媽煮的香噴噴的粽子,我心想: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跑去問姥姥,姥姥說:“做粽子首先要把糯米和粽葉放到水里泡兩天,每天換水。包粽子時把粽葉卷成漏斗形,把米放進去,再放兩個蜜棗,用泡好的馬蓮緊緊地捆好,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里用慢火煮三四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做粽子的過程還真復雜,不過還是挺想嘗試一下,我對媽媽說:“明年我們也自己包粽子吧。”媽媽答應了。我想:如果是我自己包的粽子,吃起來會更香。
我喜歡,因為可以吃到好吃的粽子,還可以看到龍舟比賽,還有香噴噴的荷包……。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十三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道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這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再塞上一塊豬肉或一顆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沾沾自喜,心想:簡單包粽的方法根本不難。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不聽使喚,接二連三跳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幸好奶奶給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才松了一口氣,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挫折,終于到了最后一個步驟—扎粽繩。粽子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接過繩子,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包起來非常不容易。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鐘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蘊含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十四
農歷五月初五早晨,我們一大家子人興致勃勃地趕往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就看到奶奶已經鋪開了包粽子的場面,我便快速地加入了。
包好了粽子,爺爺拿出毛筆蘸上雄黃酒,在我和弟弟的額頭上寫了一個“王”字,在我倆的手指和腳趾之間涂上雄黃酒。聞著灶上飄出的粽子香味,奶奶端出“五黃”和幾個小菜,我們便開吃啦!
我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很喜歡吃味道可口的粽子,因為它是我心中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十五
在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如春節、中秋節、元宵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了。
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在這一天里,家家戶戶都包粽子、插艾葉、掛香袋,有些地方還要舉行龍舟賽活動呢!
我喜歡,是因為那天可以吃到外婆包的粽子,還有親手做的香袋,掛在脖子上,可以保佑我健康成長,學習進步。
在吃粽子,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習俗,聽張老師說:以前家家戶戶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大鐵鍋里,用柴火煮,開鍋時,滿屋都是粽子的清香。出鍋了的粽子要掛在家里陰涼處晾干。
現在人們不僅包白米粽,還包各種餡類:如蜜棗、豬肉、豆沙等,吃粽子時,粽葉清香四溢,糯米柔軟香醇,每次我都吃的津津有味。
但張老師在這里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家有老人,要常回家看看。在中國的一些傳統日子,回家看看長輩,是對長輩最好的禮物。
今年的,我就跟爸媽回了爺爺家與外公家,給他們帶去我們的歡樂與節日的禮物。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十六
一到家門口,我們居然發現門外多放了一雙鞋子,瞧那鞋子沾滿了泥巴,會是誰的呢?媽媽掏出鑰匙打開門一看,原來是奶奶來到我家里了!最讓我喜出望外的是我的鼻子聞到一股清新濃郁的粽香,還沒來得及和奶奶打招呼,我已經迫不及待地跑到廚房,從一大堆散發著熱氣的粽子中拿起一個,解開箬葉,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好像一個干渴的人突然發現一大眼清泉一般…….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奶奶笑呵呵地說:“吃慢點!小心噎著!我就知道你們工作忙,來不及包粽子,所以一大早就起來包好粽子,燒熟了給你們送過來。”
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不住地點頭稱贊:“好吃!真好吃!真香!”
端午節的粽子真香!我永遠忘不了那天的粽子,因為它不僅味美,還包含著濃濃的親情!
端午節話端午(專業17篇)篇十七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為這一天的到來而慶祝。
說到端午節的由來,要追溯到幾千年以前的'戰國時期。據說,在屈原投汨羅江之后,當時百姓聞訊后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找不到屈原的尸體。那時候,恰逢雨天。于是湖邊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因此,人們漸漸養成了這種習慣,也就逐漸變成了中國一直延續至今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也有一個獨特的食物-----粽子。相傳,傳說屈原投江死后,楚國老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粽子又叫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在端午節那天,包粽子是家家戶戶都不可缺少的“節目”。
每到端午那天,我就會看著奶奶一遍遍的淘米,泡在一個盆子里。然后去準備粽子和大棗。接著他們就會把粽葉卷成一個類似圓錐狀的筒中,加如大棗和糯米,包成粽子的形狀,再拿繩子扎緊,一個粽子的原型。最后就是煮粽子,把粽子和清水一起倒入鍋中,再用旺火來煮就好了。接下來就是我最期待的時刻-----吃粽子!不過,粽子雖是好吃,但也要為自己的胃著想一下,不然晚上自己的肚子就遭殃啦。在這個時節,是梔子花開的季節,很多人會把白色的梔子花插在頭上,或是戴在胸前,不知是在聞梔子花的濃濃清香還是在祭奠屈原的忠貞愛國。中國有無數個傳統節日,各有各的文化,各有各的起源,都是古人想象力的結晶。
怪不得中國文化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