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作,我們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推薦給大家一些優秀作文的范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一
今天,是元宵節,處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我和媽媽來到西街,媽媽問:“兒子,我們要不要買一些湯圓回家滾?”
我開心得一蹦三尺高,大聲尖叫道:“要!”我馬上就跳下了車,媽媽緊隨在身后,媽媽在買湯圓和糯米粉的時候,我正在觀察怎么滾湯圓。
回到家,媽媽看著那一大堆的食物,有點束手無策,媽媽把湯圓放了進去,然后倒了些糯米粉,還加了點水。但是加了水的糯米粉粘呼呼的,像被太陽曬軟的橡皮,粘在盆子里,這另媽媽很懊惱。
但是現在,我觀察到的`知識派上用場了!我告訴了她應該怎么做,“應該把湯圓泡在水里一會兒,然后繼續滾,這樣反復幾次后,白白的湯圓就滾好了。”
媽媽聽了恍然大悟,馬上按我說的步zhou來滾,剛開始媽媽有點不熟練,后來就越來越熟練,越滾越麻利。馬上一個個黑黑的芝麻xian一件雪白的大棉ao。
滾完湯圓后,我才知道,我中午吃的東西早就消化完了,現在,早就要吃晚飯啦!但是悲慘的是,沒有飯吃啊!我剛要哭出來,媽媽就說:“好像可以吃湯圓哦!”
我怎么沒想到呢?10分鐘以后,湯圓煮好了,我馬上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吃自己做的湯圓,比在外面別人做的好吃一百倍!
還有,今天的月亮很圓就像一個金色句號,那也是上帝送給我今天圓滿的句號吧。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二
湯圓是我們家鄉人的驕傲,也是我這位“資深吃貨”的最愛。
湯圓給人的印象是很好吃,但是我們不經常吃湯圓,唯有元宵節或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
怎樣才能做出一晚香甜美味的湯圓呢?首先我們要準備好材料,要做湯圓的材料有:糯米面、紅糖、核桃等。我們要把核桃里的仁取出,再把它切碎,把紅糖切成末,再將核桃仁碎、紅糖碎拌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做湯圓的陷了。下一步就是要開始揉湯圓的面了。只見奶奶一邊說著,一邊揉著面,三下五下就把面給揉好了,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包湯圓。每當這個時候也是我最喜歡的時候,看著一個個雪球似的湯圓從奶奶的手中一個個接二連三地滾出來,我總是纏著奶奶教我包,可是盡管我怎么認真,湯圓總是一個二個與我作對似的,陷和皮像兩個人在一起玩,玩著玩著就開始吵架一樣,各走各的,露出里邊兒的餡兒來。這時,奶奶就會用手指指著我的小鼻尖,說:“你呀,就乖乖等著吃吧!”
煮湯圓時,火候方面上如有一點馬虎,你的這鍋湯圓就不能成功。把捏好的湯圓放入滾水中,它們在水中翻騰的樣子就像一只只小魚在水中無拘無束玩耍。當你看到胖乎乎的湯圓一個個圓滾滾的浮上水面,那這個湯圓就可以吃了。
終于出鍋了,我盛出一碗來,哇!好香哪!夾一個放入嘴里,咬一口下去,甜甜的湯汁滲了出來,加上湯圓糯香,這真是世間少有的美味啊!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相信你早已垂涎欲滴了吧:還等什么,趕緊行動起來,來吃一碗我們家鄉的湯圓吧!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三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這一天,人們猜燈謎,常花燈,舞獅……其中最重要的活動便是包湯圓,吃湯圓。這不,今年的元宵節剛過,老師為了讓我們深度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感受元宵節的節日氣氛,便帶我們學包湯圓。剛一上課,沈老師就把和糯米粉團和豆沙餡拿進了教室。吳老師熟練地把糯米粉團揪成了一小段一小段,分給了我們。
開始包湯圓了。我們在吳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先把糯米粉團捏了一會兒,接著把它搓成圓球,再把大拇指按在圓團的上面,食指放在圓團的旁邊,一邊按一邊轉,一個個像小碗一樣的湯圓皮就做好了。
我往那個像小碗一樣的湯圓皮里放入豆沙餡兒,最后把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夾住湯圓皮,一邊往上轉,一邊把互沙餡兒按下去。漸漸地,小碗的口越轉越小,越轉越小,把手一邊轉一邊往上提,“小碗”的口就封好了。
我再把多余的米粉團掐掉,把做好的湯圓團搓成一個圓球,湯圓就大功告成了。
接著,我們一起又做了很多個湯圓。沈老師把我們做好的湯圓下在鍋里,又加了點開水,蓋上鍋蓋煮。等湯圓一個個浮上水面,湯圓就熟啦!
我們一個個迫不及待地上去盛湯圓。吃著我們自已做的湯圓,大家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啦!
這次包湯圓的活動,不僅讓我們對“元宵節”這個節日有了深刻的認識,也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四
我的家鄉。
鎮雄是一個偏僻的小山城,但草叢里也有珍珠,湯圓就是其中之一。“湯圓!不就是揉過的面包上糖煮煮嘛!有什么特別的!”或許你會這么想,nonono!你想錯了,家鄉的湯圓可不是圓的哦,它是呈三角形的,像一只只挺著大肚子的白天鵝想要展翅飛翔。它的味道甜滑細膩,我就不多說了,還是親自來嘗嘗吧,保準你大飽口福。
想吃到好吃的湯圓,你還是先來看看做湯圓的繁雜工序吧!
想做出具有家鄉味的湯圓,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哦!一開始要將糯米泡上兩個星期,再舀出黏黏的米來舂。舂米可是一件累死人的事啊,這會兒,即使是強壯有力的男勞工,也得累得大汗淋漓,再拿篩子篩一篩,剩下的就是細膩光滑,柔柔黏黏的糯米面了。接下來該揉面了,面揉得又細又滑,不能影響吃湯圓時的細膩口感。揉好面,該包湯圓了。湯圓包得小巧玲瓏,吃的時候一口一個,舒服極了,而且湯圓得包成鼓著大肚皮的天鵝三角形。這樣,湯圓不僅外表好看,而且也讓客人胃口大開嘛!連包湯圓的餡都有講究,愛吃甜的客人,包點酥麻,不愛吃甜的,來點富油也挺不錯嘛!包出的湯圓又柔又滑,似一個個滑膩膩的小三角。湯圓包好了,終于可以下鍋了,看著湯圓一個個被夾進沸騰的水里挨煮時,我不禁想起了一首打油詩:一對鵝,飛下河,漂的漂,落的落。一會兒,湯圓便浮在了水面上。很快,一碗香氣四溢的湯圓就擺在我眼前了,潔白的湯圓浸在乳白色的湯里,真是讓人垂涎欲滴啊!我夾起一個放在嘴里,一咬,頓時,酥麻漿流出,它的軟、柔、甜、香在我的牙齒與舌頭之間來回穿梭,入口即化,就像那西王母的玉露瓊漿,不,比那還好吃。質嫩爽口、沁人心脾的香味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鎮雄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在湯圓里包上銅錢,吃到銅錢的人將會長命百歲,財源滾滾,想試試運氣如何,就趕緊來品嘗鎮雄的湯圓吧。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五
今天是中秋節,千家萬戶團圓的日子。早餐時,外婆端出了一碗熱騰騰的湯圓,意味著一家人團團圓圓。
一說湯圓,大家一定會想起寧波湯圓。是的,我的家鄉就在寧波。我還做過湯圓呢!那時候正好過年,家里包湯圓,我和哥哥姐姐也嚷著要一起包。三個小朋友興奮得像快樂的鳥兒,嘰嘰喳喳,熱鬧不已。
包湯圓首先是往糯米粉加水,攪拌均勻。這一步對我來說較費勁,我使勁地把粉揉成一團,然后左一拳,右一拳,最后再使勁揉啊揉,試圖把粉揉均勻。這可真是力氣活,揉粉團把我累得滿頭大汗。終于,經過我們的揉、打、敲、搓、拍等一系列“酷刑”,糯米粉神奇般變軟了!
做湯圓最有趣的一步是包餡。可是,年幼的我,手指不靈活,不是左邊餡露了,就是右邊的皮破了,手忙腳亂胡亂一包裹,白白圓圓的湯圓成了黑白相間的怪物,形態各異,逗得我們三人哈哈大笑。這時,大人們也不管我們包得如何,等待燒開起鍋后,就將這些極品湯團盛給我們吃。由于生的時候包裹得不夠嚴實,所以,燒熟后,湯圓里的芝麻餡全部撐破了皮,成了一個個的“笑口常開”。我們姐弟三個都吃著自己的勝利果實,心里面呀,別提有多么開心啦!
皓月當空,我們吃著湯圓,心思卻飛在了家鄉的'童年,想著那包湯圓的樂趣,想著吃湯圓的滋味。祝全天下所有人團團圓圓的!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六
我的外公、外婆、舅舅、媽媽都是寧波人,寧波人在除夕有著吃湯圓的習俗。除夕那天,我們早早地來到了外婆家,大家把手洗得干干凈凈,就準備開始做湯圓了。
舅舅拿出了一個大盆子和滿滿一罐湯圓粉開始和面了,我則去拿了兩個很大的果盆和一大張浸濕的紗布開始準備擺放成品湯圓的盤子了,浸濕的紗布是為了防止把湯圓放進果盆后粘住。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便開始做湯圓,舅舅先給我們做了一個示范:首先拿起一團弄濕的糯米粉搓成長條后切段,接著取出一小段用手指輕輕戳一個洞,但不能穿透面團,然后把豬油芝麻餡放入小洞中并封口,最后輕輕捏幾下再把面團搓圓。舅舅說做湯圓最后一步最重要,一定要搓得均勻,否則不但口感有偏差,還容易露餡,而且南北方人將湯圓搓圓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南方人用手搓,而北方人則是把湯圓放在竹匾里,搖動竹匾,搖一陣拋一下。于是我突發奇想,把湯圓在手中搓一陣,向空中拋一下,媽媽笑著說:“我還從未見過如此新奇的做法!”
不大功夫,湯圓做好了。外婆忙著下湯圓,望著沸水中漂浮著煮熟的湯圓,不僅散發出一陣陣糯米與芝麻混合的醇美香味,而且一口咬開,芝麻豬油便滾滾而出,甜而不膩,味道極好,更有一種獨特的甜蜜,因為這畢竟是我們自己包的湯圓。
一次獨特的“湯圓大餐”,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包湯圓,還了解到許多有關湯圓的知識,更讓我感受到全家人一起過年的那種團團圓圓、其樂融融的喜氣氛圍,家鄉的湯圓真是好吃啊!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七
身上穿白衣,你面有夾心,樣子圓又圓,吃起香又香,猜猜它是誰?告訴你吧!是湯圓。這也是我最大的本領哦!
記得,星期天早上,我在家玩。突然肚子咕咕地叫起來。“爸爸,請你給我煮湯圓。”我無精打采的說。爸爸嚴肅地說:“女兒,你這么大了,連湯圓都不會煮,也太笨了吧!我想了想:爸爸說的也有道理啊!于是,我請教“大廚師”教我煮湯圓。爸爸對我說:“還是叫你媽教吧!(因為爸爸的廚藝比不過我媽,在說了媽媽不在家)我左說右說,爸爸終于發“圣旨”了!說:“可以。”我高興得歡蹦亂跳起來。嘴里還不停喊著“皇上”萬歲了!
爸爸一面說一面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像“老佛爺”。
終于ok了!我滿懷喜悅端著香噴噴的湯圓上桌了。然后,請“專家”點評。結果“專家”結果給我零框蛋,因為我沒有放糖。我傷心的哭起來,爸爸急忙來勸我說:“萬事開頭難,多練幾回就會成功的。”
我體會到:失敗乃是成功之母。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八
湯圓的品種很多,有甜的,有咸的,有肉餡的,有芝麻餡的……特別是五方齋的湯圓,更是名揚天下。
五方齋的湯圓是用雪白的糯米粉做的,一個個搓得像乒乓球一樣光滑,下到翻滾的開水里,滾圓滾圓的,特別惹人喜愛,香味撲鼻,誰見了,都有一種先嘗為快的欲望。
湯圓一開鍋,老遠就聞到一股香味。客人聞到了,饞得直咽口水。細看熟透了的湯圓,透明的,稍帶褐色,里面的豬油、芝麻、玫瑰、白糖隱約可見,只要輕輕一咬,香噴噴、甜蜜蜜的芝麻餡就會流出來。咽下去,一直甜到心里。
我小時候,有一次吃湯圓,用力過猛,芝麻餡把我的嘴燙了,可我又舍不得吐出來,硬是強吞下去,后來,嘴一直痛了幾天。盡管如此,我總是忘不了要吃奶奶包的湯圓。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九
“白白一群鵝,客人來了下了河。”你知道這是什么嗎?沒錯,這就是湯圓。湯圓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湯圓又稱湯團,糖果,是我們寧波人最愛吃的民間小吃。
說到湯圓,大家一定聽說過“缸鴨狗甜食店”,它是由一個叫江定法的人開的,可是為什么這家店的名字叫“缸鴨狗”呢?是因為這位老板的小名叫“江阿狗”,在寧波話里它們是同音詞。這家百年老店門口的招牌也特別富有創意,正中央有一只裝了湯圓的水缸,旁邊趴著一只鴨子和一條狗,似乎要吃里面的湯圓。看起來“缸鴨狗”的湯圓還是很誘人的呢!哈哈,讓我們一起去百年老店過一會癮吧!
熱騰騰的湯圓上桌了,看,碗里圓圓的,白白的,軟軟的湯圓,像一個個晶瑩剔透的`白珍珠,碗上還點綴了許多金黃金黃的桂花白糖,真讓人饞涎欲滴呀!
我忍不住深吸一口氣,啊!濃濃的豬油芝麻白糖香中還夾著淡淡的桂花香,好像在幾里之外都能聞到呢!
我迫不及待的舀起一個湯圓,用筷子把它夾破,啊,那油光發亮的餡像流水般涌了出來。我立馬把湯圓送進嘴里。嗯,糯糯的皮中還帶有甜甜的芝麻香,真是太好吃了!
寧波湯圓不愧是全國有名的小吃呀!
文檔為doc格式。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十
我的家鄉在繁華似錦的上海,聽外婆說城隍廟的湯圓,最美味了。
那可算是老字號了,雖然說近幾年也順應潮流推出了菜點蓋澆飯之類的時髦種類,不過城隍廟的湯圓卻始終是老食客舍不掉的一塊心頭肉。
古色古香的店里,人們都圍著紅木桌子對著一碗散發著桂花與芝麻味道的湯圓,一口一個,湯圓也要正當時節,吃起來才特別有味道!
城隍廟的湯圓是用雪白雪白的糯米粉做的,一個個被搓得像乒乓球似的滾圓滾圓的。特別招人喜歡呢!誰見了,都會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
湯圓一開鍋,老遠就能聞到一股香味,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細看熟透了的湯圓,白白的,裹在里面的豬油、芝麻、白糖餡兒,隱隱約約可以看見。用調羹盛起湯圓放入嘴中,輕輕一吹。香噴噴、甜蜜蜜的芝麻餡就會流出來,咽下肚子,甜味一直徘徊在心中。
城隍廟的湯圓馳名中外,不僅上海人喜歡,就連外國人也經常去那大飽口福。
吃湯圓很有講究,就是吃的時候,用牙齒輕輕一碰,就行了。可別用力太大哦!聽外婆說,一位外國人去城隍廟吃湯圓,因為第一次吃,所以不太講究,就一口咬下去,結果芝麻餡像噴泉一樣,噴出來。弄得他措手不及,臉上都是芝麻,燙得他哇哇大叫,可他還是用生硬的普通話說:“上海的湯圓真好吃。”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十一
說到老街,可謂泰州人盡皆知。這里不僅有名勝古跡,而且還有琳瑯滿目的商品和風味獨特的各種小吃。其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這兒的湯圓了。
老街的.湯圓是雪白雪白的,精米粉做的,一個個搓得乒乓球似的滾圓滾圓,特別惹人喜愛,誰見了都會有一種先嘗為快的感覺。
湯圓一開鍋,老遠就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饞得人直流口水。細看熟透了的湯圓,晶瑩剔透,捎帶褐色,裹在里面的豆沙、芝麻、桂花、白糖隱約可見。用湯勺把湯圓放進嘴里,只要輕輕一咬,香噴噴、甜蜜蜜的芝麻餡就會流出來,咽下肚去,簡直連心都甜透了。
老街的湯圓不僅泰州人愛吃,就連外地人也到這兒大飽口福。吃湯圓是很講學問的,只需要用牙齒輕輕一碰,千萬不能用力過大。聽說有個外地朋友第一次去老街吃湯圓,因為不懂吃,大咬一口,滾燙的芝麻餡兒像噴泉一樣噴了出來,燙得他“嗷嗷”直叫,可吃完后,卻豎起大拇指,說:“泰州湯圓,好吃!”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十二
今天是大年初一,按風俗來說是要吃湯圓的,我和爺爺一起包湯圓。
包湯圓之前先要把準備工作做好,我得把手洗得干干凈凈的。爺爺拿來了盆、面粉和水,把面粉倒到盆里,然后一邊加水一邊攪拌,直到把面粉揉成一個面團,而且要干濕剛好。
接下來要開始包了。我先從面團掰一塊下來,用雙手搓成粗長條,分成一段一段放著備用。然后拿起一塊壓出一個圓洞,把準備好的陷放進去,然后把邊上的面粉捏起來,最后搓成圓球。我搓的時候用力過頭,一不小心湯圓變成了大餅,我又努力搓圓,可惜陷出來了,湯圓變成了大花臉。失敗是成功之母,有了這一次的失敗,接下來的幾個都做得很好了,等全部包好以后,一排排放在那里,看過去就像一個個小胖娃娃,可愛極了!
湯圓包好就要煮了,浮起來的就是好了的,香極了,也很好吃。這是我第一次包湯圓,也是這個寒假學會的一個本領,很開心,下次我可以包湯圓給家里人吃啦!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十三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湯圓初二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喜歡吃湯圓,但是我并不是所有的湯圓我都吃,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家鄉城隍廟的湯圓了,那里的湯圓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湯圓。
我的家鄉在繁華似錦的上海,聽外婆說城隍廟的湯圓,最美味了。
那可算是老字號了,雖然說近幾年也順應潮流推出了菜點蓋澆飯之類的時髦種類,不過城隍廟的湯圓卻始終是老食客舍不掉的一塊心頭肉。
古色古香的店里,人們都圍著紅木桌子對著一碗散發著桂花與芝麻味道的湯圓,一口一個,湯圓也要正當時節,吃起來才特別有味道!
城隍廟的湯圓是用雪白雪白的'糯米粉做的,一個個被搓得像乒乓球似的滾圓滾圓的。特別招人喜歡呢!誰見了,都會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
湯圓一開鍋,老遠就能聞到一股香味,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細看熟透了的湯圓,白白的,裹在里面的豬油、芝麻、白糖餡兒,隱隱約約可以看見。用調羹盛起湯圓放入嘴中,輕輕一吹。香噴噴、甜蜜蜜的芝麻餡就會流出來,咽下肚子,甜味一直徘徊在心中。
城隍廟的湯圓馳名中外,不僅上海人喜歡,就連外國人也經常去那大飽口福。
吃湯圓很有講究,就是吃的時候,用牙齒輕輕一碰,就行了。可別用力太大哦!聽外婆說,一位外國人去城隍廟吃湯圓,因為第一次吃,所以不太講究,就一口咬下去,結果芝麻餡像噴泉一樣,噴出來。弄得他措手不及,臉上都是芝麻,燙得他哇哇大叫,可他還是用生硬的普通話說:“上海的湯圓真好吃。”
我喜歡家鄉的湯圓,那種味道沒有任何食物能夠比擬。你是不是也很想嘗一嘗呢?那就趕緊來我的家鄉吧!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十四
今日中午,我肚子餓得咕咕叫,可爸爸媽媽還沒回來。唉,還是在冰箱找點吃的吧!我翻箱倒柜地找著,好不容易最終找到一包湯圓。
于是我把湯圓拿出來,可是此刻的湯圓又硬又冰,如果一咬,你的門牙可要“下崗”嘍!我在鍋里加了半鋁勺水,并蓋上蓋子,耐心地等待著,忽然鍋里發出一聲怪叫“咕嚕。”接下來又發出許多“吱吱吱”的'聲音。我立刻跑過去一看,原先是水開了,我把湯圓沿著鍋面往下滾。放下湯圓后,水面恢復了平靜,我又耐心地等待著,過了一會兒,有的湯圓直挺挺地浮在水面上,有的還沉在水底,不肯上來,還有的跳上跳下,好像在表演“水中芭蕾”。我記得媽媽說過,湯圓全部都浮起來才算熟,于是我再次蓋上鍋蓋,耐心地等待著,第三次水開了,湯圓全部都“安安逸逸”地“生活在水面上沒有一個沉在水底。”
我見了,連忙把湯圓盛入碗里,咬一口,皮又嫩又滑,餡又香又甜,我品嘗著自我做的美味的湯圓,不由得想起了想起老舍說的話“勞動最有滋味。”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十五
哇,元宵節到了,我最開心的就是能夠吃到美味的湯圓了,好開心!一到元宵節,我就和表妹去商城買了些湯圓,買湯圓的過程中,讓我沒有分清楚,就從口袋里掏出了16元錢買了兩斤,一回到家,我就開始煮湯圓,我都迫不及待啦,我想,應該已經熟了吧,我就開始給大家吃了,在吃的過程中,奶奶和表妹說:“怎么都是芝麻的啊?”我說,不會啊,我買了三樣呢,花生的、巧克力的和芝麻的呀!怎么全部都是芝麻的啊?好奇怪呀!我吃呀吃,一直都吃的是一個口味的,吃得我惡心的,剩下了兩個,我準備不吃了,可還是咬牙切齒的吞了下去,差點都吐了出來,我就把剩下的全部撈了出來,準備明天熱了再吃。
到了第二天的時候,我就把剩下的`湯圓熱了,可誰知道,都爛成那樣了,我還是吃了,因為,我舍不得丟掉,這可是我第一次的成果,不想白白的浪費掉!
媽媽看見了,就對我說:“你呀你,連買湯圓都不會,還能干什么?”我就微微的笑了一下。
第一次煮湯圓,竟然讓我給煮砸了。但是,這也算是我的一份收獲,我應該高興差不多!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十六
放假了,媽媽買回了一些湯圓,我見了很想來煮一煮,我便用我那能說會道的小嘴兒說服了媽媽。
開始煮了,我先把開水倒入鍋中,沒過一會兒我就打開鍋蓋,看看水有沒有開,可是等了好久都沒有開,媽媽走進來對我說:“你不要老打開鍋蓋,那樣熱氣都逃掉了,水當然燒不開了。”我聽了說:“哦,原先是這樣。”于是,我就走進房間看書去了,不知過了多久,我打開鍋蓋一看,水都快燒干了,我立刻加了點水進去,因為我怕又燒干,所以我就在旁邊看這。
過了一會兒,水最終燒開了,我接二連三的將湯圓倒了進去,因為我已經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所以我不會經常打開鍋蓋,就在旁邊看著。水又燒開了,我打開鍋蓋一看,發現兩三個湯圓都“裂開”了“肚皮”,就像一鍋黑水,因為我少加了一次冷水。我聽媽媽說應當要用勺子輕輕的把湯圓分開,并且加冷水那樣就不會燒破、不會粘在一齊。我用勺子把湯圓一個個分開來。
可是那些不聽話的`湯圓還是“肚皮”碰著“肚皮”,就像一對好朋友一樣。又過了一會兒水再次燒開我又倒了一點兒水,就等待大功告成。燒好湯圓以后,我給媽媽嘗了一點兒,媽媽覺得沒什么,但我覺得有一種特殊的意義。經過這一次練習,我發現我的動手本事比較差,常言到“一回生,二回熟”,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十七
看了題目,你可千萬別以為“湯圓”是吃的湯圓,我說的湯圓是一只倉鼠。
我有一個好朋友,家里養了一只金絲狐,取名“湯圓”,因為倉鼠都是毛絨絨、圓滾滾的嘛!自從有了湯圓,她的朋友圈里被湯圓“填滿了”。好朋友又發了朋在圈,顯示幾分鐘前。我輕輕點開圖片,圖片中,湯圓靜靜地趴在它的跑輪上,瞇著眼睛,半睡半醒的樣子真的好可愛啊。我二話不說,忙點了一個贊。
因為喜歡湯圓,我又去翻看了好朋友之前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曬湯圓的。有些是湯圓在“跳樓”的情景,有些是湯圓躲在“橋”下裝睡的`樣子……一個個可愛的身影,看得我心里癢癢的:好想自己也買一只啊!我又看了看贊和評論。贊有五六個,看來大家都跟我一樣被湯圓“迷倒”了啊。評論么,全是“湯圓好可愛呀!”再或者是“我愛上了湯圓,怎么辦?”有一次,我去她家看了一下湯圓,確實可愛極了。
我給我媽媽看了湯圓的照片,媽媽笑著說:“很可愛的倉鼠!”我又把照片發給表姐,表組馬上回復“awxl(啊我死了,形容被迷倒)。”
一個不愛發朋友圈的人,因為一只倉鼠朋友圈贊、評倫同時漲。說實在的,我有一絲“羨慕嫉妒恨”吶。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十八
寒假的一天清早,我突然想吃湯圓了,還想自己學著渚湯圓,我就請求媽媽教我方法。
媽媽說燒湯圓其實很簡單,只要在鍋里放足夠多的水,先把水燒開,然后放進湯圓。過一段時間,湯圓會浮出水面,這時就說明湯圓基本熟了。還可以用手指碰碰它,如果軟了也就說明熟了。
湯圓熟了,我饞涎欲垂,盛了一大碗麻心湯圓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媽媽見我吃得香,就對我說:“媽媽小時候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時才吃湯圓的。”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呢?媽媽說等我吃完陪我一起百度一下湯圓的來歷。我興高彩烈地說:“好呀!好呀!”我很快吃完了湯圓,迫不及待地要去解開心里的一些問題。
我們查了資料,吃湯圓在我國古代就是一項重要習俗,象征團團圓圓。它的來歷傳說很多,最早的是漢武帝時期有一位名叫元宵的宮女,長年在宮中,思念父母,以淚洗面,一位大臣為了幫助她,對漢武帝謊稱正月十五火神要燒長安,唯一的辦法是要元宵姑娘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送去,這樣元宵姑娘終于見到了家人。以后便形成了元宵節。
原來,小小的湯圓里竟藏著這么多有趣感人的故事啊!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十九
熱鬧的元宵節到了,學校組織我們包餃子。
午飯后,包餃子的材料——面粉端上來了。老師給了我們每個人一塊,并告訴每個人保持桌子和地板干凈。
我開始包餃子。我興奮地掰下一小塊面粉,放在手心里,使勁揉著。唉,面粉被我碾碎了。唉,只能再試一次了。這次我總結了一個道理:包餃子的時候一定要先用手指捏,然后再輕輕揉搓。于是,我按照總結的方法做了,最后做了一個圓圓的小餃子。
突然發現有同學用面粉做了一些小動物餃子,心想:我得做點新的,對了,我最喜歡的動物是熊,那就做熊吧。
于是,我用一個剛做好的餃子當熊的頭,捏了一個方形的面團當熊的身體,捏了兩個小耳朵貼在它的頭上。最后我揉成了四條粗短的長條,作為熊的手腳。一只栩栩如生的熊出現在我眼前,我滿意地笑了。但是,我一直覺得熊還是缺少細節。對了,是眼睛。于是,我揉了揉兩個小球,想粘在熊的臉上,但是不聽話的眼睛總是粘不上,就掉了下來。突然發現貼的時候眼睛上留了兩個印子。嘿,就當這是我的眼睛吧!
哦,一個人工作不容易!好不容易做到的,就等著吃餃子吧!
時間久了,我們做的餃子終于熟了。吃著好吃的餃子,享受著自己勞動的果實,說不出的開心。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二十
冬至即將來臨,為了讓我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小水滴培訓中心送給我們一個驚喜——搓湯圓,過冬至。
據說在周朝的時候以十一月為歲首,所以第一個節氣是冬至,民間的老人都說:冬至大過年。這一天很隆重,要搓湯圓,還要祭拜祖宗。
老師端來一盆準備好的糯米粑粑,把它弄成一小節一小節的,分給同學們搓,我們興致勃勃地開始搓湯圓了。老師拿來兩個竹篩擺在桌子上,讓我們把搓好的湯圓放在竹篩里。我們小心翼翼地把一個個小團搓圓,搓好的湯圓就像珍珠一樣。老師說:“一會煮時還會放一些包芝麻的,吃到有餡的運氣會更好哦。”
湯圓煮好了,老師給我們每個人分了一碗,我把盛著湯圓的碗拿到座位上,發現剛才雪白的湯圓變成金黃色了,色香味俱全。我忍不住把湯圓放到嘴里,輕輕地咬了一小口,太好吃了,又軟又甜,qq的,這一個里面還包著黑芝麻,太香了。我恨不得一下子把整碗湯圓都吞到肚子里。
我覺得今天是最快樂的一天。老師說,湯圓圓圓的,象征著團圓,湯圓甜甜的,寓意著今后的日子甜甜蜜蜜,我希望以后生活都可以甜甜蜜蜜。
家鄉的湯圓小學(實用21篇)篇二十一
今天和奶奶學會了包餃子,做了自己最喜歡的紫薯餃子。我興奮地催促媽媽一大早去外婆家。去姥姥家之前,我和媽媽去超市買了紫薯,白糖,糯米粉。到了奶奶家后,我迫不及待地請奶奶教我怎么做。
工作開始了:首先,煮紫薯。奶奶把糯米粉做成面條一樣的球。我把煮好的紫薯切好,然后用木杵搗碎。然后,在紫薯泥中加入白糖。大約放入三分之一袋白糖后,將白糖和紫薯混合均勻。之后奶奶讓我戴上一次性手套,把紫薯做成小球。同樣,奶奶把活糯米做成不規則的形狀。之后把一個紫薯球和一個湯圓融合在一起,把紫薯球包裹成糯米的不規則形狀,然后把它們做成圓形,就做了一個紫薯餃子,其實很簡單。
包完餃子,奶奶煮了我們勞動的果實,真的很好吃。自己做的東西味道真的不一樣,就給媽媽留了一碗。晚上,她回來吃我的餃子,贊不絕口,讓我覺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