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是為小班幼兒設計的一種教學計劃,旨在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小班教案范文展示了教師巧妙運用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的過程和效果。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一
教學目標:
1、能安靜地聽歌曲,體會music的抒情旋律。
2、愿意用動作、樂曲、表情,表述對姥姥的喜歡之情。
3、在說一說、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里,拓展孩子的語言智能、形體運動智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智能。
教學準備:
預備姥姥頭部裝飾一個,music光盤、光盤機。
教學過程:
一、問答游戲,導出談論的主題。
教師問,孩子答。《組織模式靈敏性》。
二、交流。
1、你們均有姥姥嗎?姥姥住于哪個地方?
2、你去看姥姥嗎?你是坐啥車到姥姥家的?
三、欣賞樂曲。
1、光盤機里的孩子是怎樣去姥姥家的?
2、你們乘過船嗎?坐輪船時船是怎樣擺動的?(請孩子做一做搖船的摸樣)。
3、孩子搖著船,到了哪個地方哩?我們來認真聽聽!
4、(欣賞music后提問)橋是啥模樣的???你們有何好方法搭一座橋?
5、聽music搖船、搭橋去姥姥家。(孩子依照music的改變來做不一樣的動作)。
(個別能力強的:教師也想同你一塊兒去看姥姥,這只船過于小,可不可以造得大一點,讓教師也可以乘)《學習要求針對性》《上面幾個過程顯現了遞進性》做讓孩子動腦子做船、搭橋顯現《教學方式的探究性》有姥姥《顯現環境》(聽music孩子在聽覺體會)(孩子做動作有了動作體會)。
四、學樂曲、明規定、做游戲。
1、分小弟弟,小妹妹做游戲。(體會游戲玩法)。
2、聽music跟唱k曲。(喜愛跟music唱k,唱清歌詞)。
3、聽一聽唱一唱做music游戲。(又一次啟發孩子愛姥姥的感情,加強游戲玩法。)。
五、教學完結。
1、幼兒教師匯總孩子今日的表現,夸獎與勉勵孩子在教學中表現踴躍的孩子。讓孩子在做游戲的與此同時,體會到music教學的愉快。與此同時,幼兒教師要照料到那一些在教學中比較安靜的孩子,使其也可以在教學完結時得到愉快,以培育他們對music的興致。
2、予以孩子一定的嘉獎,與孩子一塊兒吃點心。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二
活動目標:
1、認識碰鈴,掌握碰鈴的使用方法。
2、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對兩種不同雨聲的感受。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響鈴。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1、練聲?!秶於嗝利悺贰吨v衛生》《慶祝節日咚咚鏘》。
2、律動。
《生活模仿動作》、《我們大家做的好》。
二、進一步熟悉歌曲。
1、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名稱。
教師:小朋友仔細聽聽劉老師彈奏的是什么歌曲?歌曲叫什么名字?
教師小結:歌曲的名字叫《下雨了》。
2、請幼兒根據歌曲歌詞來唱歌。
教師:大雨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請小朋友唱著歌回答老師。小雨的聲音是什么樣的?也請你們唱著歌告訴我!
3、教師和幼兒一同演唱歌曲。
教師:大雨和小雨誰的聲音更大一些,我們要怎么樣唱大雨和小雨的聲音?
4、引導幼兒分別用大聲和小聲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根據歌曲內容,表演歌曲。
1、幼兒自由表演后教師引導幼兒集中學習一、兩種比較好的動作。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表演歌曲。
教師:剛才我們用聲音和動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師還為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樂器,用他們來表演歌曲也非常好聽。
3、教師出示鈴鼓和碰鈴,引導幼兒認識樂器,學習這兩種樂器的演奏方法。
4、教師分別演奏兩種樂器,引導幼兒傾聽哪種樂器演奏大雨,哪種樂器演奏小雨。(嘩啦啦處連續搖鈴鼓,滴滴滴滴嗒處用碰鈴,一字一次。)。
5、將樂曲分配給孩子們,教師組織幼兒演奏歌曲。(引導幼兒看手勢指揮演奏,明確自己的演奏任務。沒有樂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6、請另外一些孩子用樂曲演奏歌曲。
四、復習歌曲《講衛生》。
小結活動情況,對一些表現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對一些表現不好的孩子提要求,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幼兒藝術領域學習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痹谟邢薜?時間里,如何讓一個活動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而不僅僅局限于會唱一首歌,會做一個動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斟酌的。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三
活動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勾、繃腳。
2、初步學習在2/4拍音樂的伴奏下,進行勾繃腳練習。
3、體驗在歡快的音樂中自由舞蹈的愉悅。
活動準備:
布娃娃一個腳丫圖片2/4拍的音樂(歡快、跳躍)。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體驗2/4拍的節奏。
1、教師帶著幼兒隨著音樂邊開火車邊走進活動室,坐成圓圈。隨著音樂聲聯系拍手點頭。要求第一拍在左肩前拍手,第二拍在右肩前拍手,第三、四拍在胸前拍手三次,訓練幼兒不同的節奏感。
2、集體練習一遍,請1-2名幼兒站起來帶領集體練習。
二、活動導入:布娃娃做早操。
教師:“今天天氣可真好,布娃娃方方早早地起床了。她刷好牙、洗完臉,伸了一個賴腰,(邊說邊讓幼兒跟著做)開始做早操了:兒歌《做早操》”(幼兒已會,大家邊念邊做,活動身體。)。
三、引出勾繃腳動作練習。
1、導入,師以布娃娃的口穩說:“小朋友們,我好累呀,你們呢?”“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安靜幼兒,圍著圓圈坐下。)。
2、師:“剛才我的頭、手臂、腰,還有大腿都做了早操,它們都得到了放松,可是我們身上的有一個東西有意見了,猜猜它是誰?”
3、出示小腳丫圖。師:“原來是我們的小腳丫,它們也向來做早操,它們是怎樣做早操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4、教師邊數拍子邊示范。
(1)準備姿態:坐地、雙腿伸直、繃腳背,兩臂在身旁兩側,用中指著地,立腰、頭正視。(教師脫下鞋子,并在襪子上天有眼睛和嘴巴,為的是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2)準備拍:5-8拍不動。
1×8拍:兩腳從腳趾開始向上蹺起。
2×8拍:整個腳面勾起。
3×8拍:腳背慢慢下壓。
4×8拍:腳背繃直。
四、借助圖片,幫助幼兒理解什么是勾繃腳。
1、師:“剛才兩只小腳做早操時,它們倆一會兒慢慢上來,一會兒慢慢上去,它們像在做什么呀?”幼兒:點頭、彎腰。
2、師:“對了,它們也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它們倆手拉手,站好了,慢慢地抬起頭,對太陽公公說:‘goodmorning’,然后慢慢地彎下腰,對太陽公公敬個禮?!?/p>
3、師:“小腳丫說,‘我抬頭的動作叫——勾腳,我們敬禮的的時候叫——繃腳’。”
4、師:“哎,小腳丫做早操也有名字,他們的名字叫什么呀?”幼兒——勾腳、繃腳。
五、聽音樂,練習勾繃腳。
1、師:“趙老師知道,你們的小腳丫,也想來做廣播操對不對?”
2、師:“好的,現在請你們把小鞋子輕輕脫下,藏到自己的背后?!?/p>
3、師:“好的,現在讓我們準備好?!?/p>
(1)跟著拍子練習。
(2)和著音樂聯系。提出注意點:繃腳時腳尖往下壓。
4、和著音樂自由舞蹈。師:“我們的小腳丫真棒也學會了做早操,讓我再來活動活動身體吧!”
六、結束活動:
教師出示毛絨玩具方方:“寶寶們,時間不早了,我們要上學去了,讓我們坐上車子準備出發?!薄乓魳贰皉ideinmycar”。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四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和歌詞,學習用肢體動作模仿小茶壺,感受歌曲歌詞的風趣,活潑。
2.學唱歌曲,嘗試根據生活經驗創編歌詞。
3.通過小茶壺和茶杯的角色扮演,體驗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活動準備:
1.茶壺、茶杯各一只。
2.幼兒對茶壺茶杯已有初步的認識。
3.課件。
活動過程:
1.進行“變變變”的歌曲游戲。
2.出示茶壺,激發興趣,并通過小茶壺的介紹熟悉歌詞。
(1)出示小茶壺。
師:看看我又變什么出來了。變變變!是什么啊?(茶壺)小茶壺長什么樣啊?(胖胖的、……、有把手、有壺嘴……)。
(2)完整播放課件,教師演唱,幼兒熟悉歌詞。
師:小茶壺想和你們做朋友,你們愿意嗎?(愿意)我把小茶壺請到了我們的教室里。你瞧!小茶壺現在想向你們介紹介紹他自己,我們一起豎起耳朵,仔細聽一聽。
師:你們聽到小茶壺是怎么介紹自己的呢?(幼兒自由發言)。
(3)分段播放課件,理解歌詞,并用動作表現歌詞。
(4)幼兒學習演唱歌曲。
師:我們也來變一個小茶壺吧。變變變。
師:小茶壺用歌聲介紹自己吧。
3.游戲:倒水。
師:小茶壺倒水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啊?
咕嚕咕嚕咕嚕倒水啦。
師:誰會用身體動作來發出倒水的聲音。拍手、拍肩。
師:這次,我們表演完歌曲加上倒水的聲音。
4.通過小茶壺和茶杯的角色扮演,體驗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1)變茶杯。
(2)教師示范游戲過程。
(3)幼兒進行游戲。
5.通過對小茶壺的動作模仿,嘗試創編部分歌詞。
師:你們看,這只小茶壺是矮又胖,那還有不一樣的小茶壺嗎?請你來變一變。
6.邊唱歌做動作邊走出教室。
師:所有的小茶壺準備好了,我們要給其他小茶杯去倒水羅!
活動反思:
歌曲小茶壺,我運用了課件,讓歌曲的歌詞更生動形象。通過讓孩子在游戲表演,使孩子輕松的學會了歌曲。但是,在倒水游戲環節,我設計了倒水的節奏,是十六分音符,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太難了,他們最后都沒有運用節奏去倒水。這一環節的設計顯得有些多余。在最后的創編部分,孩子的想象力豐富,變成了大象茶壺、愛心茶壺,但是對于新授歌曲的第一教時,創編的環節對于整個教學活動有些顧此失彼了。
小百科:茶壺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種,主要用來泡茶。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五
1、認識碰鈴,掌握碰鈴的使用方法。
2、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對兩種不同雨聲的感受。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響鈴。
一、律動練聲。
1、練聲?!秶於嗝利悺贰吨v衛生》《慶祝節日咚咚鏘》。
2、律動。
《生活模仿動作》、《我們大家做的好》。
二、進一步熟悉歌曲。
1、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名稱。
教師:小朋友仔細聽聽劉老師彈奏的是什么歌曲?歌曲叫什么名字?
教師小結:歌曲的名字叫《下雨了》。
2、請幼兒根據歌曲歌詞來唱歌。
教師:大雨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請小朋友唱著歌回答老師。小雨的聲音是什么樣的?也請你們唱著歌告訴我!
3、教師和幼兒一同演唱歌曲。
教師:大雨和小雨誰的聲音更大一些,我們要怎么樣唱大雨和小雨的聲音?
4、引導幼兒分別用大聲和小聲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根據歌曲內容,表演歌曲。
1、幼兒自由表演后教師引導幼兒集中學習一、兩種比較好的動作。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表演歌曲。
教師:剛才我們用聲音和動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師還為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樂器,用他們來表演歌曲也非常好聽。
3、教師出示鈴鼓和碰鈴,引導幼兒認識樂器,學習這兩種樂器的演奏方法。
4、教師分別演奏兩種樂器,引導幼兒傾聽哪種樂器演奏大雨,哪種樂器演奏小雨。(嘩啦啦處連續搖鈴鼓,滴滴滴滴嗒處用碰鈴,一字一次。)。
5、將樂曲分配給孩子們,教師組織幼兒演奏歌曲。(引導幼兒看手勢指揮演奏,明確自己的演奏任務。沒有樂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6、請另外一些孩子用樂曲演奏歌曲。
四、復習歌曲《講衛生》。
小結活動情況,對一些表現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對一些表現不好的孩子提要求,活動結束!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六
1、認識面部器官,能準確指出五官的位置。
2、喜歡唱問答歌,能隨歌曲內容做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1、小鏡子人手一面。
2、《好寶寶》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照鏡子,找找五官。
(1)幼兒照照鏡子,從鏡中觀察自己的小臉,看看臉上的“寶貝”。
(2)指指“寶貝”的位置,說說“寶貝”的名字(眼鏡、耳朵、嘴巴、鼻子)。
2、問一問、答一答,幫助幼兒熟悉歌詞。
(1)教師問幼兒:“好寶寶,我問你,你的鼻子在哪里?”幼兒回答:“江老師,告訴你,我的鼻子在這里?!边呎f邊用手指自己的鼻子。
(2)將“你的鼻子在哪里?”替換成“你的眼鏡(耳朵、嘴巴)在哪里?”繼續問答。
3、完整教唱問答歌,幼兒能隨歌曲做相應動作。
(1)教師邊彈琴邊唱歌,向幼兒提問,幼兒也隨著琴聲應答。
(2)將“眼鏡、耳朵、嘴巴”分別替換進歌曲,進行問答演唱。幼兒能隨音樂做相應動作,如指出鼻子、眼鏡、嘴巴、耳朵。
【活動延伸】。
熟悉歌曲后,教師將“好寶寶”替換成某個小朋友的名字來演唱,也可由男孩子或女孩子來進行一問一答式演唱。
好寶寶歌詞:好寶寶,我問你,你的鼻子在哪里?
__老師,告訴你,我的鼻子在這里。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七
:1、學習聽辨各種東西發出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通過探索、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1、錄音機,音樂磁帶
2、電腦,各種聲音的錄音
提問:耳朵有什么用?
1、 請小朋友聽聽,是什么聲音?
2、 幼兒回答所聽到的聲音
三、
1、 教師拍手,然后問幼兒: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并請幼兒集體模仿一遍。
2、 幼兒探索自己的身體哪部分能發出聲音,并示范
3、 集體模仿示范的幼兒
四、
1、 把準備好的東西分組發給幼兒,自由探索
2、 各組找幼兒示范自己探索的結果
3、 集體模仿
4、 讓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聽到的是什么聲音
五、
大家分別用自己手里的物品按教師的指揮,為歌曲《春天在哪里》配節奏
教師小結:聲音就是物體震動后產生的,生活中離不開聲音,但也不能制造噪音。啟發孩子尋找大自然中的聲音。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八
1、愿意參加游戲,體驗音樂游戲中所帶來的樂趣。
2、熟悉游戲歌曲,隨歌曲節奏行走,感受穩定的節拍。
3、能理解歌詞,知道“手拉手,大家都往圈里走”時,往前走圍成一個圈,“走呀走,變成一個大氣球”時,輕輕往后退。
1、音樂磁帶《手拉手》、錄音機。
1、復習游戲:拉個圓圈走。
(1)教師帶領幼兒手拉著手邊唱歌邊按節拍玩游戲,激發幼兒對音樂游戲的興趣。
2、傾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及內容。
(1)播放樂曲《手拉手》,讓幼兒對歌曲產生初步的印象。
(2)教師再次播放歌曲,請幼兒說一說聽到了什么。
(3)幼兒自由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并引導幼兒從歌曲內容旋律的感受等發表意見。
3、學唱歌曲,重點感受歌曲第一段的旋律和節拍。
(1)教師哼唱音樂,引導幼兒說一說第一段歌曲的歌詞內容,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2)教師再次范唱歌曲,鼓勵幼兒跟老師一起拍手,兩拍一下。
(3)幼兒隨教師邊唱歌邊拍手。
(4)教師啟發幼兒輕聲和老師一起唱歌做動作,通過動作變化引發興趣,使幼兒建立行走的節拍感。
4、音樂游戲:手拉手。
(1)教師通過談話,激發幼兒游戲興趣。
(2)教師介紹游戲規則:全班幼兒手拉手成一個圓圈,面向圓心。唱第一段歌詞時,幼兒邊唱邊向圓心走,一拍一步,結束時圓圈變小,唱到第二段歌詞時。幼兒邊唱邊向后退,圓圈逐漸變大,歌曲結束時,幼兒把手放開,同時發出“嘭”的聲音,表示氣球破了。
(3)幼兒隨音樂一起玩游戲:手拉手。
(4)教師對幼兒的表現及時做出肯定,師幼一起玩游戲。
活動延伸:在幼兒熟悉游戲情節后,可以引導其根據具體情境改編歌詞,如“手拉手,手拉手我們向著大樹走,走呀走呀走呀走,我和大樹招招手”。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九
夏天經常會突然下雨,幼兒對雨天回家也有過擔心,故事《下雨啦》正符合幼兒的心態,故事情境有趣,想象合理豐富,非常適合小班幼兒掌握。在活動中,我采用生動的語言,色彩鮮艷的圖片,掛圖向幼兒講述故事,讓幼兒通過故事內容明白幫助他人是件很快樂的事。
1.初步感知蘑菇,傘,芭蕉,荷葉,手帕等字詞(注意發音)。
2.能根據圖片說出事物名稱。
3.聽懂故事,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1.教學重點:能根據圖片說出事物名稱。
2.教學難點:聽懂故事,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1.雨滴,小白兔,蘑菇,青蛙,荷葉,大象,芭蕉葉的大圖片各一張。
2.教學掛圖,教學音帶,錄音機。
1.談話導入活動:
(出示雨滴的圖片)教師:小朋友們,今天天氣怎么了,那如果放學的時候,突然下雨了,又沒帶雨傘,可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2.看圖片講故事:
教師:那我們今天來看看森林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又是怎么樣做的呢?小朋友們可要聽仔細了,看仔細了。
3.教師邊出示掛圖邊講述故事(此環節以引導幼兒自己說出為主)。
教師:森林幼兒園放學了,我們來看一看森林幼兒園有哪些小朋友。有小兔子,小象,小青蛙和小熊,他們走到幼兒園門口,突然下雨了,這可怎么辦呢?(邊講故事,邊看掛圖一,邊出示圖片)。
4.(出示掛圖二)(1).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小白兔是頂著什么回家的?
教師出示蘑菇圖片:哦,原來小白兔有一把蘑菇傘,他可以頂著蘑菇傘回家。
(2)教師:小青蛙是頂著什么回家的.?
教師出示荷葉圖片:哦,原來小青蛙有一把荷葉傘,他可以頂著荷葉傘回家。
(3)教師:小象是頂著什么回家的呢?教師出示芭蕉葉圖片:哦,原來小象有一把芭蕉傘,他可以頂著芭蕉傘回家。
5.教師:這時候誰沒有傘呢?怎么辦?要是你們會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觀察掛圖)。(出示掛圖三)。
6.教師小結:原來小兔子,小象和小青蛙用自己的手帕為小熊做了一把手帕傘,大家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出示掛圖四)。
結尾部分:教師:下面請小朋友們跟我一起把這個故事講一遍吧。
1.利用教學掛圖完整的講述故事。
思考:
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看到小熊有困難時,就想辦法幫助他,小動物們做的真好,小朋友們也要向小動物們學習,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幫助別人,這樣自己也會感到快樂的。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十
一、活動目標:
1、學唱兒歌《找朋友》。
2、能用身體動作來表演出歌詞的內容。
3、體驗到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喜愛參加集體活動。
4、能理解歌詞的含義,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
二、活動準備
音樂動畫視頻《找朋友》,幻燈片
三、活動過程
1、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讓幼兒熟悉歌詞內容
老師:“小朋
友們能不能回答老師一個問題,誰是你的好朋友?”請小朋友用完整句回答:***是我的好朋友。
老師:“哦,***是你的好朋友?”
老師:“小朋友在幼兒園都有好朋友,可是啊老師沒有好朋友,老師現在想去找一個好朋友,小朋友能不能告訴老師你是怎樣找到好朋友的呢?請幼兒回答。
老師:“***說可以這樣找好朋友,那我們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樣找好朋友的呢?我們一起學一下”。
出示幻燈片。
2、小朋友們觀看幻燈片并請小朋友回答問題
老師:“小女孩也在找自己的好朋友,看看她碰見了誰?”請小朋友回答:小女孩遇見了小男孩。
老師:“他們找到朋友的時候都是怎么做的呢?”
請小朋友回答:他們敬禮、握手、擁抱、說再見。
3、老師:“哦,原來呀,認識了新朋友要跟新的好朋友敬禮、握手,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現在老師學會了,小朋友們學會沒有呢?請一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找好朋友,其他小朋友跟我們加油,一起念兒歌,好不好?”
4、老師:“我和***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其他小朋友想不想找自己的好朋友,那我們一起去找吧?!薄?/p>
5、播放音樂視頻,讓幼兒跟唱表演。
四、結束部分
老師:“現在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好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你的玩具要不要給好朋友玩,能不能去用嘴巴咬,用手指抓自己好朋友?”請小朋友回答。
和老師約定不能用嘴巴咬,用手指抓自己好朋友。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認真傾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并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2、初步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
3、能理解音樂的性質,隨音樂進行表演。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幼兒安靜聽音樂感受樂曲的性質,通過提問調動幼兒的感知覺,想象這首樂曲是表現哪種小動物的。
2、幼兒再次聽音樂進一步感受音樂的連續性,啟發幼兒充分想象,說出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此難點通過啟發引導發來突破。
3、幼兒歡快的聽音樂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感受,此重點通過傾聽法和表演發來突破。
4、幼兒進行放松活動,調整呼吸,安撫心情。
5、結束活動:我們都變成了一只只快樂的小兔子,跟著老師開心的跳兔子舞。
兒歌:小兔跳跳跳。
小白兔,跳跳跳,。
跳到東,跳到西,。
跳到草地吃青草,。
吃完青草睡大覺。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嘗試和著音樂節奏,用動作表現敲鑼、打鼓、放鞭炮。
2、體驗樂曲歡快、熱鬧的情緒。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鑼一面、樂曲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和幼兒一起談論過新年的愉悅,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過年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些什么事情?
“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嘗試用動作和聲音模仿敲鑼:
老師介紹它的名稱和演奏的方法:怎樣敲鑼才能發出好聽的聲音呢?
幼兒用自己的動作和聲音模仿敲鑼的動作和聲音。
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帶幼兒均勻有節奏的表現敲鑼的動作和聲音。
3、表現放鞭炮的聲音和動作:
啟發幼兒回憶放鞭炮時的聲音,并嘗試用自己的嗓音模仿。并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鞭炮爆炸時先低后高的運動狀態。
4、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仔細分辨音樂中什么地方敲鑼、打鼓、放鞭炮。
表演時加入兒歌作為前奏:新年到,新年到,敲鑼打鼓真熱鬧!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十三
1、欣賞歌曲《小海軍》,感受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
2、能用肢體動作表現小海軍的英姿,體驗學做小海軍的快樂。
觀看海軍錄像、ppt、音樂、歌曲伴奏、海軍帽活動過程一、導入師:讓我們聽著音樂,像解放軍叔叔一樣,踏步走。
小結:這首歌曲的`旋律很有力、很雄壯。
2、第二遍欣賞--了解歌詞師:我還帶了些圖片,讓我們邊看圖片邊欣賞。
提問:這遍你聽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結:教師將幼兒說的唱出來。(我們聽到歌曲里唱了"我是小海軍,開著小炮艇"、"不怕風、不怕浪,勇敢向前進"、……還聽到了"打的他呀海底沉"。
師:聽著這首歌曲,讓我們覺得小海軍是很勇敢堅強的。
1、第三遍欣賞--肢體動作(圖片)。
(1)聽歌曲,觀看圖片提問:你看到小海軍做了哪些勇敢堅強的動作?
(2)教師舞蹈師:我把你們好看的動作編成了舞蹈。
2、個別幼兒表現提問:你還看到哪些動作讓你覺得小海軍很神氣、很有力的?
師:原來小海軍握著槍踏步讓你感覺很神氣;小海軍開槍的動作讓你覺得很勇敢;開炮的動作讓你覺得小海軍在打敗敵人;小海軍踏步的時候很精神、很有力的。
3、集體幼兒表現師:剛才有的小朋友已經做了小海軍神氣、威武的動作,我這里還有我們小朋友自己動手做的海軍帽,讓我們帶著帽子來學做小海軍吧。
讓我們把小海軍堅強有力的動作帶回教室讓其他小朋友也來學一學小海軍。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十四
1、使用響板模仿鴨子的叫聲,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2、通過“反復感復傾聽歌曲,能更好地感知音樂表現的不同形象。
3、感受鴨子愉快的心情,并激發幼兒大膽的表現欲望。
活動準備。
1、主材料:樂曲響板、鴨子頭飾。
2、輔助材料:音樂歌曲《母鴨帶小鴨》。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景導入。
二、使用樂器響板,拍擊歌曲節奏。
1、老師邊唱邊拍節奏,讓幼兒欣賞并感知節奏。
老師:快看今天鴨媽媽把誰請來了?是我們的'新朋友響板。今天它為我們唱首好聽的歌吧!
2、欣賞音樂,并拍節奏。
老師模仿小響板邊拍擊邊說:請小鴨子們邊聽邊伴奏吧。
你們聽到了什么?
3、重點節奏節拍練習,使用響板拍擊節奏。(1)xxx(2)xxxx嘎嘎嘎嘎嘎嘎嘎。
三、唱唱跳跳,歌表演。
1、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演唱《母鴨帶小鴨》,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快樂的演唱。
2、引導幼兒歌表演。在教室里圍成一個圓形,邊用響板拍擊節奏,邊圍成圓形,學鴨子走路。
老師扮演鴨媽媽,幼兒扮演小鴨子,隨著音樂節奏鴨媽媽去請小鴨子跟在鴨媽媽身后,最好邀請一長串的小鴨子,集體變成小小演奏家,跟在鴨媽媽身后高聲歌唱。
五、活動結束。
整理材料,裝回袋子,放回盒子。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十五
游戲目標:
1、用形象的動作表現各種小動物走路的樣子。
2、在理解歌曲的內容上進行創編。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游戲準備:
多種小動物頭飾。
游戲過程:
舞蹈:走路個別幼兒:
1-6小節:小兔跳2慢4快。
7-12小節:小鴨子搖擺走路2慢4快。
集體表演:完整反復一次。
教學反思:
1、這次活動根據幼兒對小物們那種特別喜愛,喜歡模仿它們走路的一些動作來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幼兒的.發展經驗水平以及學習特點,通過音樂活中的唱與跳,使幼兒語言上的表述與動作協調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增強了幼兒表演的自信與欲望。特別是最后一個游戲環節,到結束,小朋友還玩得意猶未盡。這樣為后面的延伸環節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小班幼兒因為生活經驗少,所以對創編動作有了一定的難度,如果能讓家長配合,提前帶小朋友多觀察一些小動物走、跑的樣子?;蛘咦鲂┯懈嘈游镒?、跑的課件,相信這節課就上得更加豐富生動了。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十六
1、熟悉歌曲的旋律,嘗試用身體的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
2、初步創編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3、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體驗與同伴共同舞蹈的快樂。
與歌曲有關的茶壺圖片四幅,磁帶和錄音機,鋼琴伴奏。
寶寶們,我們來玩一個“變變變”的游戲,趕快!把你們的小手藏起來。
(變成小兔,跳一跳)。
(變成鴨子,走一走)。
(變成袋鼠,跳一跳)。
(變成飛機,聽音樂飛進場地)。
1、教師完整的示范演唱一遍。
我們開飛機開累了,來!寶寶們,找一個空地方坐好,休息一會兒。
累不累???(幼兒回答)是好累的,我都想喝水了。
寶寶們,快看,這是誰呀?(茶壺)。
2、觀察圖片,理解歌詞。
(1)小茶壺長得什么樣呀?(引導幼兒說出“它的肚子是圓圓的,身體矮矮的”)。
教師聽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我是茶壺肥又矮呀。
(2)我們再來看看,這是茶壺的什么呀?(壺柄,壺柄是用來提茶壺的)。
茶柄長在什么地方?你們來學學。
那這個呢?(壺嘴,水就是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
教師聽音樂有節奏的朗誦:這是壺柄這是嘴。
(3)觸摸第三幅圖片,問問幼兒:“壺里的水怎樣拉?”(水燒開拉,都冒煙啦,水都在壺里翻滾啦)。
(4)那這個壺嘴怎樣啦?(沖茶啦)。
教師聽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水滾啦,水滾啦!沖茶啦。
1、你們想不想都來喝喝茶,好,請小朋友趕快準備。
2、我們的茶壺是什么樣子的?。浚ㄓ址视职﹣?!我們來做一做。
那壺柄長在哪呢?壺嘴長在這兒。(動作示意)再來一次。
提問:“誰想喝水?”(咕嚕咕嚕)。
3、提問:寶寶們,剛才我們的壺柄都長在這兒,動腦筋想想,壺柄還可以長在哪兒?(幼兒創編)那壺嘴呢?(幼兒創編)。
那我們再來一次,這一次看看誰跟我的不一樣。
4、剛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壺柄和壺嘴長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錯!我再來看看,來,寶寶們準備?。ń處煵皇痉叮?/p>
5、寶寶們,把你們的茶杯擺好啦!我來給你們倒茶。“咕嚕咕嚕”
6、哦!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師都倒不過來了,這樣吧,我們再來沖一次茶,和你旁邊的好朋友,相互的倒倒茶,好嗎?來!大家趕快準備好。(把你們的茶也倒給我喝喝)。
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來!寶寶們,我們也去給他們倒茶去!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十七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嘗試尋找簡單的重復句。
2、有編唱歌曲的興趣。
活動準備:每位幼兒自帶玩具轎車一輛、玩具卡車一輛,歌曲錄音《什么車開來了》。
活動過程:
1、交流玩具車:
(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換家里帶來的玩具車。
——“你帶來的是什么車?它會發出什么聲音?”
(2)幼兒說說自己帶來的是什么車,會發出什么聲音?
2、學唱歌曲:
(1)老師出示卡車,幼兒討論其名稱及發出的聲音。
(2)幼兒欣賞歌曲錄音2遍,并尋找簡單的重復句。
——“歌曲唱了什么?哪句歌詞唱了好幾遍?”
(3)幼兒分句學唱歌曲。
3、編唱歌詞:
(1)教師啟發幼兒編唱自己的玩具車。
如:小轎車開來了——。
(2)鼓勵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編唱歌曲,集體學唱并游戲。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十八
活動目標:
1.感受聲音的輕重和音樂強弱的對比。
2.體驗玩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貓、小貓的圖片。
2.《大貓小貓》音樂cd。
活動過程:
1.話題導入?!袄蠋煄砹艘晃簧衩氐呐笥眩鬟鬟鬟鬟魇钦l呀?”(帶領幼兒學說喵喵喵喵喵。)。
2.聽辨兩段音樂。
他們想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呢,聽一聽,是大貓來了還是小貓來了?(教師分別彈奏兩段音樂。)。
你是怎么知道的?大貓的聲音怎么樣?小貓的聲音又怎么樣?
我們來學學他們的聲音好嗎?
3.學唱歌曲。
大貓想認識你們,和你們做朋友。和你們做朋友。大貓先要介紹自己,聽!
“我是一只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喵?!边@是誰的聲音?聽起來怎么樣?
小貓也想來介紹自己呢!小貓的聲音怎么樣?
一起學一學大貓和小貓。(視幼兒的學習情況唱2-3遍。)。
4.請幼兒分別扮演“大貓”和“小貓”,教師彈前奏,幼兒聽音樂,根據強弱的不同,判斷是大貓還是小貓,然后邊唱歌邊做動作跑到老師的跟前。
5.音樂游戲“找小貓”。
游戲規則:大家跟著音樂一起走下座位邊表演邊唱歌,唱到小貓“喵喵喵喵”部分時,扮貓寶寶的小朋友就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音樂結束后扮貓媽媽的幼兒來找小貓。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班音樂活動下雨了教案(實用19篇)篇十九
1、在游戲中初步感受節奏的變化。
2、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愉快的情緒。
3、能大單在集體面前表演,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樂器響板、小馬頭飾。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景導入。
故事大概:在大草原上有一匹小馬,它的名字叫做“小紅馬”。小紅馬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肚子餓了它就去河的對岸吃青草,每天小紅馬都是快快跑,跑過了小橋吃青草,吃的肚子飽又飽。小紅馬就是這樣過著快快樂樂的生活。
二、學習掌握節奏,更好地記住歌詞。
1、老師提問:小紅馬在跑步時,馬蹄落地時發出的是什么聲音呢?(“呱噠呱噠”的聲音)。
2、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小紅馬跑步的聲音吧!
3、幼兒感知兩種不同的節奏。如:
xxxx|xxxx|xx|x-||。
呱噠兒呱噠兒呱噠兒呱噠兒,呱噠兒,駕!
三、學習旋律,演唱歌曲。
第一次范唱時,可以讓幼兒用響板模仿馬兒跑步的聲音,增加幼兒的興趣。老師帶領幼兒,用響板來為歌曲伴奏。
老師: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學習小紅馬跑吧!
四、活動結束。
整理材料,裝回袋子,放回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