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一個歡樂的時刻,人們互相拜年,祝福對方幸福和健康。以下是一些值得一看的春節慶典和表演,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一
潮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城市,留傳著不少風俗習慣。比如說:除夕夜我們無論有多忙都會在這一天回家吃團圓飯,寓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大年初一會進行祭神祭祖活動,十分熱鬧。其中我最喜歡在大年初一的時候給親朋好友送“大吉”。
在春節的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到商場,挑選又大又新鮮的桔子,上面還必須帶有翠綠的枝葉。我問媽媽:“為什么要買四個桔子呢?”媽媽面帶微笑地說:“大桔與‘大吉’同音,寓意著大吉大利,所以我們去拜年時都愿意帶上兩個大桔。另外兩個放在家里,等待親朋好友來我們家拜年時可以與之互換。”
春節到來時,我們拿出一大盤五顏六色的糖果和又大又新鮮的桔子來招待親戚朋友。有的時候,我也捧著一對綻放著笑容的大桔子,到了曾祖母家里拜年。我對曾祖母拜年說:“新年快樂,大吉大利”。曾祖也從一大盤桔子里拿出一對最大最鮮艷的桔子,笑咪咪地對我說:“祝你新年學習進步,吉祥如意!”然后,我拿著曾祖母的“大吉”吃著美味的糖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想:曾祖母提醒我要學習進步,今年開始我要認真學習,爭取考上重點中學。
到了下午,我又帶著另一對“大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老三姨家拜年。到了老三姨家里,我也是一樣送了她一對“大吉”,我說了一聲:“大吉大利,祝您幸福安康!”老三姨說:“也祝你學習進步,健健康康!”說著她送給我一對大桔。我禮貌地從老三姨手里接過了那對大桔,說道:“吉祥如意!”老三姨慈祥地笑了,眼里洋溢著幸福,說:“同同!”我聽了,不知如何是好,我不知道“同同”是什么意思,以為是“銅銅”,是銅塊嗎?于是,我問老三姨:“‘同同’是什么意思?”老三姨說:“‘同同’是同樣的意思,我也祝你吉祥如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大家幾乎都是在手機上拜年。所以現在登門拜年送“大吉”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但我會一直堅持送“大吉”的民俗活動的。讓拜年送“大吉”的習俗代代相傳,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大吉大利,一帆風順!使“送大吉”這一民俗繼續發展起來。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二
家家戶戶開始大量置辦年貨,大人們還要買過冬的衣服呢。還要在過年的那天之前進行大掃除。到了真正過年的那天,大家都開始掛燈籠、貼春聯,春聯是為我們迎接新的一年,而燈籠是讓我們這年過得紅紅火火。不僅如此,還要在窗戶上貼福,而且要倒著貼,意味著福倒了,福到了。春節吃飯前要先放鞭炮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吃飯時,小孩的嘴可甜了,他們走過去跟爸爸媽媽說新年快樂,就能得到紅包。吃完飯后,外面開始熱鬧起來,一條條長龍接二連三地從巷子里跑出來,彩色的龍頭歡勁地扭著,在大馬路上顯得格外引人入勝,路旁的煙花給舞龍的人們打氣,他們舞的更歡了。
每當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點真是極為熱鬧,一大筒煙花排山倒海得飛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煙花飛快地沖向天空,炸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鮮花,七彩的煙花炫染了整片天空,顯得格外美麗,一條長長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響著,在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趕走一只叫“年”的怪獸,喜歡在過年時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過年時放鞭炮。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一個不一樣的習俗。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三
在鞭炮聲聲,辭舊迎新的新春佳節,似乎人們的心中都會醞釀著濃濃的情感,這情感中包含了對家長的關心,對家鄉的思念,對朋友的為問候。
在除夕之夜,孩子們是最快樂的,餐桌的美食應有盡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紅燒肉,美味可口的鯉魚,雞肉、紅燒茄子、超市的蛋餃…五個家庭組成的大家族齊聚一堂,看似是美好的景象,但你們未曾想過20雙筷子,將菜放入嘴中,將湖水帶出,一邊吃著菜,一邊又喝著的別人口水,豈不惡心。再則,敬酒時,孩子們不過只是恭維的說兩句卻沒有誠意也得到長輩的祝福和紅包,卻又拿壓歲錢出來攀比,大把大把揮霍。一頓看似普通的年夜飯卻讓人淚如雨下,大人們的白頭發中又爬出了白發,一年之中辛辛苦苦打工,能待在家里的時間卻不長,干脆沒有春節,沒有春節,沒有親人離別那一根根觸動人們心弦的哭聲,沒有因為春節而加班至深夜的工人,沒有在春節大吃大喝的腐敗現象,沒有大人們出去打牌給孩子手機讓孩子成為了“屏奴”,春節不是我不愛你,等你改變了這些壞毛病,愛你也不遲。
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那些工作在崗位上的人們還在努力工作,爆竹燈火通宵,清潔工的背在一年一年的炮竹中駝了,警察也在車水馬龍的汽車中老了…春節,想愛你真的很難。獨特的竹溪婚禮習俗作文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帶點評)。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四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春節是中國農歷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概是從原始社會的時代‘臘祭’演變而來的。
春節的習俗有:每家每戶門口都要貼紅。
對聯。
有的人家大門上有掛紅燈籠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長拿壓歲錢給我們。人們都穿新衣服舞龍登山玩樂。
每年的春節都一樣。過年這天我們穿好新衣服去跟長輩拜年,要說好話。
祝福語。
吃團圓飯,熱熱鬧鬧的小孩子都喜歡過春節。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五
春節是我們國家傳統的年俗。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掛紅燈籠,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的氣氛。
每年春節可真熱鬧呀!家家趕做年夜飯,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每家都燈火通明,鞭炮聲徹夜不絕。我們全家回到奶奶家,奶奶高興地眉開眼笑,爺爺拿出好多好吃的忙個不停。媽媽、爸爸在廚房炒菜,做飯忙得熱火朝天。不過春節里令我最高心的事,那就是放鞭炮了。
晚上,爸爸說:“兒子,大家一起去放鞭炮!”放鞭炮!我一聽見放鞭炮!高興的一蹦三尺高。趕快梳理好自己。對爸爸說:“我們走。”我們拿出在市場上買了許多的炮,有三角雷、雷王、禮花炮、鞭炮、刺花、黑鞭炮、謝天元……等等。
我們買了很多炮。我的弟弟一看見摔炮,就高興地不得了。還摔了一個狗啃泥呢。我拿出了幾盒。便開始玩,弟弟也在玩。我們放了許多的小花炮,有的像花,有的像小樹,還有的在空中爆炸了還散開了!突然“轟”的一聲,天都震了一下。原來是爸爸放了一個震天雷,聲音可真大呀,嚇死我了。啊!在春節中可真快樂呀!
更多熱門。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六
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們早早的吃過豐盛的年夜飯,開始觀看---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因為放炮約在午夜12點開始,所以我不時的看著表,希望時間能過得快一點。實在無聊了,我就在木地板上滾來滾去消磨時光。
時間到了,我迫不及待的叫上爸爸、媽媽,拿上早已準備好的炮下樓去了。我們首先放的第一個炮叫“開門紅”,預示著新的一年里火火紅紅。我點著了火,馬上跑開幾十米遠,生怕被炮不小心打中。只見“開門紅”的禮花像銀蛇一樣串上空中,縮小為一個亮點“叭——”的一聲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非常好看。
緊接著燃放的是“愛國者”禮炮,我握緊手柄,點燃后“啪——”的一聲,一串串禮炮飛到空中一個個爆炸了,有紅色的,有綠色的……,一個更比一個高,最高的能飛到五層樓那樣高,美麗極了。
最后放的是鞭炮,這個我可不敢自己放了,只好請爸爸來幫忙,爸爸上去用打火機一點,鞭炮就“噼靂啪啦”的響了起來,我躲在媽媽的身后,可還是被炮頭給打中了。那鞭炮的聲音就是聾子也能聽的見。
樓上的鄰居們都陸續下來了,只見地面上到處都是濃煙,但天空卻變得色彩斑斕明亮起來。
過年啦,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詩,名為《元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節習俗,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得知春節放爆竹、貼春聯的習俗,當然,春節還有吃團圓飯、收壓歲錢等等的習俗。
你們知道春節的由來嗎?我們現在過的年,它有一個由來,雖說是傳說,但卻讓我們有了現在的一些風俗習慣。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傳說中的怪獸:“年”。“年”會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從深山中出現,來到山下的村莊吃人。人們雖然想除掉“年”,但是他們卻束手無策。就這樣過了很久,有一天,一個老人來到了村莊,它告訴人們“年”怕響聲和紅色。人們就放爆竹、貼紅色春聯,把“年”給趕跑了。到了現在,人們把“年”來的那一天稱為過年,并保留了放爆竹、貼春聯的習俗。
但現在,過年并不是只有一天,而是從臘八節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長達半個月的時間都算作是過年。臘八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喝臘八粥,臘八粥是用各種各樣的米和豆子熬成的粥,就像是一個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喝了臘八粥,就到了臘月二十三,就要過小年了,有的人家晚上便會放炮竹了,這讓人們嘗到了過年的味道。聽到“噼里啪啦”熱鬧的鞭炮聲,就知道除夕已經笑呵呵地走來了,晚上,家家戶戶都吃起了團圓飯,邊看春晚邊守歲,屋外還能聽到鞭炮聲。到了十二點的時候,那個鞭炮聲才叫震耳欲聾呢,比打雷的聲音還要響亮,除夕晚真是太熱鬧了!到了正月初一的時候,這天的情景與除夕相比卻顯得有些冷清了。大街上都是昨晚留下來的炮竹殘渣,這一天,小孩們要向大人們拜年才會獲得壓歲錢。正月初一也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因為他們可以拿著壓歲錢到處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大家都要吃元宵,象征著團團圓圓,吃過元宵就說明春節已經結束了。
中國的春節有許多的習俗,我們應該要繼承和發揚下去,讓我們的春節更加有年味。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八
一年一度的春節就要來了,我和媽媽上街去買東西,準備來迎接春節。
春節那天,我早早就穿上了媽媽給我買的新衣服,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說:“爸爸、媽媽,起來了,太陽都曬到派屁股了!”媽媽說:“好啦,好啦,知道你要什么了!”我瞇瞇地一笑。媽媽出來了,從包里拿給我一個紅包。我趕緊說:“媽媽,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越長越漂亮,還祝你工作順利!”媽媽笑了,說:“人小鬼大嘛!”
向爸爸、媽媽問了好后,媽媽說,要帶我和弟弟去姑姑家玩!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急急忙忙收拾好東西,坐上車。到了姑姑家,我們剛走進門,突然,表哥、表姐從后面沖了出來,把我們都嚇了一大跳,弟弟居然在地上哭了起來。我們在姑姑娘家吃了餃子。然后,我們去放鞭炮。“辟辟啪啪”我們真是又驚又喜。
到了晚上,我們在樓頂上放煙花。爸爸拿來一個煙花,輕輕的一燒,煙花像火箭似的沖上天空,只見“啪”的一聲響,煙花就綻開了笑臉。我們在旁邊拍手叫好。放完了一個又一個,我們都笑得合不上嘴。煙花真漂亮,有的像花,有的像扇子,有的像傘,還有的像星星……看的我們眼花繚亂。看了一會煙花,弟弟故意的朝我們做了一個鬼臉,眼皮朝上,嘴巴朝西,看著他那鬼樣,我們都被他逗的哈哈大笑。
夜深了,我們還在熱鬧中,煙花燒完了,我們才戀戀不舍地回到被窩中。
一年一度的春節就要過去了,今年的春節真快樂!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九
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家家都在準備著年貨,打掃著衛生,迎接著這個節日的到來。
走在街上,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慶的笑容,手里提著大包小包,不用說肯定就是新年的衣服。商場里,這也是人滿為患:有小朋友牽著父母的手一起買衣服的,有夫妻倆甜甜蜜蜜買衣服的,還有兒女牽著長輩有說有笑買衣服的,總之大家全都是喜氣洋洋的。
來到農村,殺豬宰羊……以各自的風俗慶春節,在有的地方還開始了集市,他喊一聲買飲料,他喊一聲買衣服,這邊喊減價了,那邊喊買二送一了,各個東西應有盡有,真的是琳瑯滿目,熱鬧極啦。
到了春節的大年三十晚上,春節晚會就開始了,演小品、說相聲、唱歌什么節目都有,一個節目演完臺下掌聲一片,直到三更半夜人們都困了,節目才完。節目完了,可人們還興致勃勃,因為還沒發壓歲錢、放煙花呢!等干完這一切,差不多十二點了,小孩子們都拿著壓歲錢去睡覺了大人要閑聊一陣才去睡。
第二天,人們又得起個大早,帶著買好的禮物去走親戚,親戚多的要走好幾天呢,少的也至少要走一天多。
春節真好,可以讓人們忙碌的生活得到放松,也可以為大家枯燥的事情添上一些樂趣。
我愛春節!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十
家庭就像一棵大樹,老人是根,也是最需要營養的地方,爸爸媽媽是樹干,而我們小孩則是枝葉。樹要經常澆,但要澆根,樹才能越長越茂盛,而不能澆葉子,因為這樣的`話,只會讓樹慢慢地腐爛。孝敬老人就如同澆樹根,只有這樣,家族才會興旺,做小輩的也會越來越幸福!
這個寒假,我們本來想一家三口出去旅游,但轉念一想,我們已好久沒有回去看望爺爺奶奶了,即便是回去了也呆不了很長時間,一直沒有為爺爺奶奶做點實事,于是,我們便決定回家看望爺爺奶奶,也就是“澆樹根”。
20xx年春節前一天下午,我們就來到了奶奶家,這一次我沒有像以前那樣一直干坐著看電視,而是主動地幫媽媽和奶奶一起擦抹打掃,收拾屋子。
我的第一個任務是擦門框,因為我夠不著,所以便拿了個椅子踩在上面擦。這個活雖然比較繁瑣、無聊,但卻非常考驗人的耐心和細心程度,每一個邊邊角角都要擦到,要保證每一個地方都很干凈。
下一個任務是擦陽臺的門,上面很多老臟,需要擦很多遍才能擦干凈,難度等級為三顆星(滿級為五顆星),不過,一想起奶奶每年都要一個人在這里擦,比我辛苦得多,我便堅持了下來。
之后,我們陪爺爺奶奶聊天,我給他們講學校發生的事情和考試成績,他們聽后非常開心!因為媽媽是醫生,所以她每次回去都要給爺爺奶奶量血壓、號脈,然后詢問他們的身體情況,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出去給爺爺奶奶買藥。晚上,我們還給爺爺奶奶洗腳、剪指甲。一家人溫馨和睦,其樂融融。
等我長大以后,要經常回家看望父母,如果有條件的話,我還會接父母一起住,這樣我就能天天孝順父母了!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十一
除夕那天,我們每個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顯得精神煥發,奶奶夸我真帥氣,媽媽準備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大龍蝦,小炒魚……我們一家人坐在大圓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酒杯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爸爸媽媽工作勝利,萬事如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祝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們還給了我好多壓歲錢,我的心樂開了花,然后感謝他們給了我一個幸福的家。
放完煙花,我們回到屋里,坐在沙發上收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然后精彩的節目逗得哈哈大笑。
一年就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明天,我們又長大一歲了。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十二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鹽城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最初人們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用以避邪。后來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的名字。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著吉祥、幸福。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古時候,嘗嘗有一種兇猛的野獸,叫“年”,這種野獸經常擾亂人的生活,每逢春節就出來持居民的牲畜,害的居民沒有安寧的日子。后來,人們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終于得知年獸害怕紅色、害怕吵鬧、害怕火。人們每逢春節就在門口掛紅色的對聯,生起火堆,放煙火。家家戶戶還不停地吹吹打打,熱鬧極了。人們稱這為“過年”。從此,年獸就再也不敢來騷擾人民了,這個習俗也流傳了下來。
春節不僅講究玩,還講究吃。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一個快樂的節日,讓人喜歡的節日!
春節的習俗四年級(匯總13篇)篇十三
今天是除夕,喝完酒,吃了團圓飯,我們就開始了一場包餃子比賽。我和妹妹負責搟面皮兒,奶奶和媽媽負責包,看看是搟得快還是包得快,看最后是誰贏。
奶奶把包餃子的材料準備好后,我和妹妹就像快要破吉尼斯世界紀錄一樣,飛快地搟著,兩只小手恰好地搭配,左手旋轉面皮兒,右手飛快地轉著搟面杖,時不時地拿一些面撒在面皮兒上。為了提高速度,我和妹妹兩個還變著花樣搟,發明了一次搟兩個面皮兒的搟法兒。
由于太著急,不一會兒我們就搟累了,一看奶奶那邊還有一大些沒包,不由得暗自高興,想偷一下懶,休息一會兒。這時大娘見奶奶情況不妙,拔刀相助,幫助奶奶她們包。我和妹妹趕緊繼續快搟。
哈哈!人家說“姜是老的辣”,而我們是“姜還是小的辣”,看著奶奶她們那一摞摞還沒包的面皮兒,我和妹妹興奮得大聲喊到:“耶!我們勝利了!我們贏了!”奶奶贊許地說:“今晚上包餃子,多虧了這兩個小家伙!”
過了一會兒,奶奶說還要包元寶,元寶里要放硬幣。我說:“放十枚吧,劃一人一個,多出來一個,看誰能吃到。”我先把硬幣放在鹽水里泡,然后又放在白酒里泡,洗凈后拿給奶奶。奶奶就對我說:“誰吃到有錢的元寶,就證明誰能在新的一年里發大財。”我聽完后笑著對爸爸說:“爸爸,你一定要多吃元寶哦!”心里也在祈盼:但愿明早上我也能吃到幾個帶硬幣的元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