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記錄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和步驟,有助于教師準備教材和教具。以下是一些經過實際教學檢驗的一年級教案樣本,供大家參考。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一
《快樂的家園》是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與代數的內容,這節通過觀察小明的家園,要讓學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單個的大的物體或小的物體,還可以表示個體或者是一個整體”。兒童的注意力由于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不能持久同時容易分散,如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學習任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參考了一些教案設計,都是從談話引入,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新授知識之間的矛盾,孩子的生活中大多是用1來表示個體的經歷,這種經歷對于要讓學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個整體”這種體驗有一定的負影響。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既然有矛盾沖突,那我就將這種矛盾沖突激化,然后通過解決矛盾,學生的理解是深刻而獨特的。我首先給學生出示了一個蘋果,問“有幾個蘋果?”,生答“1個蘋果”;然后出示一筐蘋果,但是不能看出有多少個,問“有幾筐蘋果?”生開始的時候都沒有回答,我繼續問,連續問了三次,學生終于聽明白了,于是孩子回答說“1筐蘋果”,最后全班都回答說“1筐蘋果”,學生的回答雖然有點遲,不像有的時候即問即答,但是,很明顯學生的回答是經過了他們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活動,他們沒有馬上回答出來,就是說明他們正在經歷激烈的思維斗爭對比分析的過程,他們在理解“個”與“筐”的區別,“個”是個體的單位,“筐”是整體的單位。然后,我又讓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列舉這樣的例子,孩子們居然說出了“一摞書、一袋蘋果、一車人、一包糖等”用一來表示整體的例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復習,能進一步認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很快地講出答案。
2、使學生能仔細觀察事物,培養小組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一、課前組織:
1、背誦10以內的加法表。
2、口算:9+8,9+6,8+9,6+9,9+4,5+9,9+5,9+2,2+9。
二、仔細觀察,探究新發現。
1、揭題,明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仔細觀察,豎著看、橫著看有什么新發現?
3、小組交流。
4、匯報并板書:豎著看第一個加數一樣。
第二個加數一個一個大起來。
和一個一個大起來。
橫著看第一個加數一個一個小起來。
第二個加數一個一個大起來。
和一樣。
5、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6、這些題你是怎么計算的?(湊十法,調換加數位置,想大數加小數)。
四、鞏固練習。
游戲:出示一些算術卡片,找得數是12的卡片(看課堂實際可多來幾次)。
課后錄:學生的發現真的蠻多的,如斜著看,第二個加數是一樣的';一列一列的小起來......有了這些發現,我順勢讓學生試著背出來,主要是想讓那些平時做作業比較慢的學生能更快一些,想不到卻成為本課的難題,以至于后面的鞏固練習做了沒多久的時間。我想背誦還是太難了,有點出課標,且浪費時間。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三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嘗試用兩種不同演唱方法來表現歌曲前后兩部分的不同情緒。
2、探索在歌表演中應用眼神、動作、表情與他人交往。
3、體驗與同伴愉快相處,合作歌唱的快樂。
圖片。
1、小朋友開學了,我們已經有2個月沒見面了,你們想我嗎?
2、老師也想大家,讓我們拉起小手歡快地跳起來吧!
3、播放伴奏音樂《拉拉勾》,激發幼兒大膽表演。
2、教師朗誦第一段歌詞。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3、小結。歌詞內容,集體朗誦歌詞--分組朗誦。
4、討論:哦,這兩個小朋友都生氣了,他們之間發生了矛盾,那要怎么解決,請大家來想個辦法讓他們和好。
6、教師朗誦第二段歌詞。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7、小結:歌詞內容,集體朗誦歌詞--分組朗誦。
三、學唱歌曲。
過渡:我把這兩幅畫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請大家來聽一聽!聽聽歌曲中哪里表示生氣了,哪里表示高興的。
1、教師范唱歌曲。
提問:歌曲名字叫什么?歌曲中哪里表示生氣了,哪里表示高興的。
2、幼兒分段學唱。
(1)生氣時的那段是要快點唱還是慢點唱,是重點唱還是輕點,那表情應該是要怎么樣的,試一試,做一做(集體--分組)。
(2)那唱和好的時候,表情應該要怎么樣的?該怎么唱?是重點還輕點唱?
3、整首歌曲齊唱:現在讓我們完整地來唱一唱這首歌。
4、兩兩表演。
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那樣才會很快樂,快樂的心情讓小朋友身體健康,讓我們去找好朋友高興的跳起來、唱起來吧!
《拉拉勾》這個音樂活動,是一個教幼兒之間發生矛盾后如何解決、和好的集體舞形式。其實應該分為兩個活動來進行,第一節課必須先教會幼兒唱會歌曲,第二節課才是集體舞活動。我按照我知道的想法一遍又一遍的教幼兒唱歌,可幼兒只學了兩三遍后便不再有愛好,無論我教唱的情緒有多飽滿,孩子們就是不愿意配合我!于是我突發其想,放任幼兒自由玩耍,但條件是不能離開教室。話音剛落,全班幼兒一哄而散,玩的玩玩具,看的看書……一下子變得活力四射,剛才那沒精打采的樣子頓時無影無蹤。這時,我意識到,孩子的學習模式應該是動靜結合的,老師不能顧慮課堂紀律等而束縛孩子的學習模式,打壓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四
1.對“1”進行認識,并且從1引申到2、3、4的學習.。
2.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1、2、3、4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學難點。
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準備。
課件、補充資料“結繩計數”,學生每人一張數字卡片,老師1-10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你們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數數的嗎?(演示課件:結繩計數)。
2.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嗎?
(點評:以結繩計數的故事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知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活動(二)。
(點評:設置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1”的概念.)。
2.(演示課件:美麗的山村)請你們仔細觀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組討論)。
4.平時,你還在什么時候會說到或用到“1”?
(點評:發散思維.聯系生活實際學習.)。
5、誰能總結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個體,又可以表示這類個體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體,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體.)。
活動(三)。
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用到2、3、4等數字,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點評:由“1”的學習,引申到2、3、4的學習,學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學習.)。
活動(四)。
2.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數字,(數字朝下)誰愿意參加足球隊,請你抽取一張數字紙片,把它貼在胸前.(10個同學貼好數字,按上臺順序站成一排)。
3.同學們,臺上有幾名運動員?他們衣服上的數表示什么?
4.如果讓他們排成一隊,可以怎么排?(學生討論)。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學生說出其中一種,臺上小隊員排隊)。
5.老師扮演記者采訪:請問,你是幾號運動員?你排在第幾個?
6.請同學扮演小記者,向運動員提問.。
7.除了這種方法,你還有別的辦法幫他們排隊嗎?
(10人一組活動:把自己座位里的數字貼在胸前,然后大家討論可以怎樣排隊,站成一隊)。
8.小組代表匯報你們組是怎么排隊的?其它小組可以當小記者提問.。
(點評:組建小足球隊,調動學生參與的意識與活力.在老師示范性的采訪后,學生在模仿提問中,感知序數.)。
活動五。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誰學習他的什么優點?
板書設計:
1234。
教學設計點評。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五
教學目標:
1.對“1”進行認識,并且從1引申到2、3、4的學習。
2.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1、2、3、4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難點:
1.了解1、2、3、4代表什么。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你們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數數的.嗎?(演示課件:結繩計數)。
2.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嗎?
活動(二)。
1.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座美麗的小山村去旅游(板書“1”),你們想去嗎?鄉村的早晨非常美,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2.(演示課件:美麗的山村)請你們仔細觀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組討論)。
4.平時,你還在什么時候會說到或用到“1”?
5、誰能總結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個體,又可以表示這類個體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體,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體。)。
活動(三)。
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用到2、3、4等數字,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活動(四)。
1.建小足球隊:學校的操場多寬敞啊,你們想不想去活動活動?我們就來組建一支小足球隊。
2.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數字,(數字朝下)誰愿意參加足球隊,請你抽取一張數字紙片,把它貼在胸前。(10個同學貼好數字,按上臺順序站成一排)。
3.同學們,臺上有幾名運動員?他們衣服上的數表示什么?
4.如果讓他們排成一隊,可以怎么排?(學生討論)。
方法二:10、9、8、7、6、5、4、3、2、1。
(學生說出其中一種,臺上小隊員排隊)。
5.老師扮演記者采訪:請問,你是幾號運動員?你排在第幾個?
6.請同學扮演小記者,向運動員提問。
7.除了這種方法,你還有別的辦法幫他們排隊嗎?
(10人一組活動:把自己座位里的數字貼在胸前,然后大家討論可以怎樣排隊,站成一隊)。
8.小組代表匯報你們組是怎么排隊的?其它小組可以當小記者提問。
活動(五)。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誰學習他的什么優點?
板書設計:
個體這類個體的集合,
1可以表示。
很大的物體很小的物體。
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六
1、唱準歌曲旋律和休止符,唱出歌曲的愉快情緒。
2、在教室手勢暗示下,用跳躍和連貫的唱法表現歌曲。
3、進一步表達學生熱愛學生園的情感。
對3/4節拍的音樂有一定的感受和演唱經驗。
1、熟悉新歌旋律。
師:我們先來聽一首曲子,學生試著辨別一下音樂是幾拍。(老師彈琴,學生聽,可以多彈幾遍,注意引導學生)接下來,誰來試著做一下?(鼓勵學生的勇氣,多叫幾個學生),我發現有些學生還是不會,現在我們一起來試著打一下這種3/4節拍(老師示范,學生跟著做,基本熟練后停止)。
2、學唱新歌。
師:一個暑假很快過去了,終于到了開學時間了。一個假期沒見小伙伴和老師了想不想呀?所以我們學生一大早來學生園是很激動,很高興,我們抬起頭,哇!看見太陽公公也在給我們笑,快聽,還有鳥叫!“太陽咪咪笑,鳥兒吱吱叫”。跟著我說兩遍。當我們走進學生園里看到老師應該怎么辦?(學生可以答出是“老師早”),現在我們到了學生園見到了老師學生,那是不是我們快樂的一天就要開始了?(是)太陽咪咪笑,咪咪笑,鳥兒吱吱叫,吱吱叫,走進學生園,同叫老師早,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快樂的一天開始了!學生和我一氣讀。(老師先帶學生有節奏地念歌詞,再在音樂伴奏下念歌詞。)。
師:我現在彈曲子,學生試著唱一下吧!(學生嘗試主動學唱,老師提醒學生唱準歌曲中的休止并重點練習,初步掌握音斷氣不斷的唱法)。
3、有表情的唱新歌。
師:剛才好多學生的音沒唱準,現在跟老師來一遍,注意,你的'心情是愉快的應該怎樣表現呢?對,就是面帶微笑高興的唱。
(老師有表情地教,并引導學生說出哪些地方是斷頓、跳躍的唱的,哪些地方是連貫地場的。并且教師用手勢表示出這些地方讓他們可以識別)。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七
三年級學生已進入中年級,在前兩年對音樂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感性的經驗逐步上升為理性的認識,是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在設計本課教學環節時,我以《課程改革標準》的理念為原則,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點,讓學生通過歌唱和欣賞歌曲、音樂創編活動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及創編能力。知道doremi三個音是不難的,難的是要唱準它、辨認它、運用它。在課本中我通過錄音范唱教唱等方法,讓同學們學會歌曲,因為在這個階段同學們在音樂學習上的興趣都在大聲演唱歌曲上,所以我先利用同學們這個優勢學會歌曲,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用doremi三個音做簡單的小游戲,并利用這三個音創編的幾條簡單的小旋律和同學們一起唱,并鼓勵他們也創編簡單的旋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感性和理性的結合上真正認識doremi。
從這節課中我意識到在課堂上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在以后的音樂教學中努力做到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東西要把它發揚大,吸引力少的東西要盡量把它做得讓學生容易接受。如本課中利用doremi做游戲學生感覺有趣、放松,在以后的課中要多設計輕松的環節。多提供嘗試的機會,在課堂上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為每位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潛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八
1、唱準歌曲旋律和休止符,唱出歌曲的愉快情緒。
2、在教師手勢暗示下,用跳躍和連貫的唱法表示歌曲。
3、進一步表達熱愛學生園的情感。
學生對3/4節拍的音樂有一定的感受和演唱經驗。
一、談話導入: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學生,你們覺得快樂嗎?為什么?
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達愉快的心情。
二、學唱新歌。
1、熟悉旋律。
教師彈奏樂曲,學生說出音樂是幾拍子的。
學生在樂曲的'伴奏下,用拍手及拍身體的其他的其他部分表現3/4拍音樂的節奏特點。
2、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地念新歌詞。
3、學生嘗試唱新歌,重點提醒唱準歌曲中的休止,初步掌握音斷氣不斷的唱法。
4、完整練唱,教師注意提醒學生在歌唱過程中唱準半音“4”。
5、在教師手勢的暗示下,有表情地歌唱。
三、結束活動。
復習學生最愛玩的音樂游戲。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九
歌表演《拉拉勾》(第二課時)。
1.進一步學習演唱歌曲,體驗歌曲前后兩段的不同情緒,并通過情緒、聲音、速度的變化學習有感情地演唱。
2.在理解歌曲含義的基礎上,嘗試創編舞蹈動作,以更好地表現歌曲。
3.結合對生活經驗的回憶,懂得同伴間應團結友愛,在表演中學習用眼神與同伴交流。
幼兒已會唱歌曲《拉拉勾》,錄音機、音樂磁帶。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進教室。
提醒幼兒注意與同伴的目光交流。
2.練聲曲《找朋友》。
二.學習歌表演。《拉拉勾》兩遍。引導幼兒唱出歌曲中生氣了、和好了以后高興的感覺。
2.探索嘗試創編。
(1)語言導入,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
(2)引導幼兒逐句創編,在全體幼兒參與創編的基礎上,選擇個別編得較好的幼兒把動作統一地教給大家。
a.提問:平時小朋友生氣了會做什么動作,表演前一段。
b.提問:和小朋反和好了會做什么動作?
表演后一段(最后一句暫時不編)。
(3)師生共同整理幼兒創編出的動作。
(4)幼兒結伴表演并引導幼兒編出最后一句。
幼兒自由結伴表演到最后一句時,啟發提問:你們和好朋友在一起時想做什么動作?
3.完整表演。
(1)邊唱這表演。表揚在最后一句表演中表現出色的幼兒。糾正個別動作,如勾手等;
(2)跟著音樂完整表演三.結束部分:
1.小結幼兒活動情況。
2.欣賞老師表演的舞蹈《小海軍》。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十
課時:
2——2。
1.通過聆聽《快樂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復習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導入。結合“放牧”主題讓學生開展短小的談話,已獲得對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課作品。
2、聆聽《其多列》:
(1)啟發學生看插圖,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1)聽前,引導學生談上學第一天的感受。
(3)學生可根據歌曲內容,分小組,分角色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4)復聽時,讓學生自由想象,創編動作表現沒段音樂的內容,鼓勵學生編創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小結。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十一
1、學生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背唱《柳樹姑娘》。
2、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教學重難點: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電子琴、手風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創造聲音。
1、欣賞《春天在哪里》,感受愉悅的情緒。
2、創造春天的聲音:沙球――雨聲,人聲模仿鳥鳴、大镲――雷聲。
二、新歌教學。
1、聽范唱《柳樹姑娘》。
2、感受三拍子韻律,用不同的方法為歌曲伴奏,表現出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3、學唱歌曲。
a帶領學生朗讀歌詞。
b用整體跟唱法教唱歌曲。
c讓學生在歌譜中用打擊樂伴奏,或配以“沙”等象聲詞。
柳?樹姑|娘--|…………。
|沙沙沙|…………。
4、動創編:分小組學生根據歌詞創編舞蹈。
5、分組表演。
課后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收集、整理含有小動物叫聲的音樂作品,帶到學校來與同伴們交流、分享。
板書設計六、迎新春。
《柳樹姑娘》。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十二
游戲宮愉快的夏令營教學目標一、了解學生對本學期欣賞曲的熟悉程度。二、了解學生對×-、×、×節奏的掌握及運用。三、測試學生在本學期熟記并背唱其中兩首歌曲。四、測試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創編伴奏及伴奏的能力。教學內容第一項內容:插旗子1.教師可指導學生自己觀察幾面旗子上寫的歌(樂)曲的名稱,回憶并試著唱出歌(樂)曲的片斷或主題。2.聽教師播放歌(樂)曲,學生在自己課本的小旗子上寫出順序或涂上顏色。注意學生所涂的顏色要與帶有曲名的旗子相一致。3.教師出示答案,學生互相查對,給予成績評定。第二項內容:拾貝殼1.教師先讓學生分小組編創節奏,并要求編創的節奏有結束感。2.學生自由練習。3.每個學生都自編一條節奏,力爭與其他人不同,采用一人編創,小組同學齊模仿的`形式進行。4.小組評定每個人編創的節奏,找出優點與不足。第三項內容:放風箏1.教師可帶領學生復習風箏上的七首歌曲,方式也可以有學生建議。2.分小組開展背唱歌曲的活動,每人選擇兩首歌,背唱給小組同學聽,由小組同學評定。評定可分:完整、比較完整、不完整三個等級。第四項內容:選一選、打一打1.分小組進行。先分別唱一唱三首歌。2.討論用哪幾件樂器為其中一首歌曲伴奏。用什么樣的伴奏型比較合適?可以按同學選定的方式試一試,確定一組伴奏方式,由小組同學選唱其中一首歌曲,兩三名同學伴奏。3.以小組的方式集體參加測試,看哪一組,演唱與伴奏協調一致,效果好。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協作精神。教學建議一、本課可用兩課時完成。二、教師可事先選擇安排錄音順序,進行第一項內容的測試。三、教師改變學習方式和測試方式,可采用多方評價的方式開展,生評生、生評師、師評生使教學活動充滿生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材分析本學期單元測試可安排兩課時完成。測試共有四項內容。均以趣味化的游戲方式呈現。旨在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第一項內容:插旗子是一個聽辨歌(樂)曲的練習。山谷里有若干面彩色小旗,旗面上分別寫著《小燕子》、《牧童到哪里去了》、《鐵匠波爾卡》、《杜鵑圓舞曲》、《鴨子拌嘴》、《大象》、《大海搖籃》、《快樂的嗦》、《我的小雞》等本學期聆聽過的歌(樂)曲名稱。聽老師播放音樂,選擇旗子按順序“插”到山頭上去。第二項內容:拾貝殼是一個節奏聽辨、編創練習。沙灘上有幾種貝殼,貝殼上面分別有×-、×、×等節奏。聽教師或同學拍擊節奏,分別選擇貝殼排列起來。第三項內容:放風箏放風箏的同學每人唱了一首歌,請你從中選擇一首,并完整、準確地唱出來,并指明演唱此歌的放風箏同學,如果指證有誤,就再為大家演唱一首歌。第四項內容:選一選,打一打在課本上出現了三首歌曲的小圖,有《布谷》、《小雨沙沙》、《草原就是我的家》,請同學們自選一首歌曲,分小組討論,自選花叢中的打擊樂器邊唱邊為歌曲伴奏。這四項測試內容以夏令營的形式出現。旨在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于趣味性游戲之中,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突出背唱、背奏歌曲及樂曲主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測試時,可采用小組方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互評,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業測試,使同學之間獲得更多的交流。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十三
欣賞《月亮月光光》。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家鄉的深厚感情。
[智育目標]:
1.能背唱《小小的船》。
2.能有想像地去欣賞《月亮月光光》。
[素質發展目標]:
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熟悉、準確地唱唱名。
[教學難點]:
學生主動、積極地參加音樂活動。
教學準備。
印有doremifasollati的卡片、小燈籠。
學生活動設計。
學生演唱歌曲唱唱名。
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學唱歌曲《三個和尚》,跳木樁。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勇于承擔責任。
[智育目標]:
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素質發展目標]:
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并表演《三個和尚》。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繼續指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
[教學難點]:
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時不同情緒設計不同伴奏型教學準備。
動畫片錄象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學生活動設計。
演唱歌曲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十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與跟唱能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全都認識我》。能用簡單的擊打動作為歌曲伴奏。
2、在學唱歌曲《全都認識我》的同時了解和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律以及各音符的名稱時值。
3、通過本課的學習滲透學生對家鄉的了解,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全都認識我》。
教學難點:結合歌曲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及各音符的名稱與時值。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愛自己的家鄉嗎?誰能說一說家鄉有哪些變化?
(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家鄉的人文特點及自然景觀)。
生:發言。
二、寓教于樂。
(一)學唱歌曲。
師:是啊,我們的家鄉變化可真大,我們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樣的熟悉和喜愛,其實啊它們也早都認識了你們,把你們當成好朋友啦!
(教師出示歌片)。
生:齊讀歌名。
師:這首歌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范唱歌曲〈全都認識你〉。
生:初聽歌曲。
師:這首歌曲好聽嗎?
生:好聽。
師:下面我們用鼻音輕輕隨音樂哼唱一遍,注意歌曲的速度及節拍特點是怎樣的?
生:感受歌曲的風格及節奏。然后回答問題。
生:字的顏色不同。
生:學生跟唱。
師:這首歌曲表達了小朋友對家鄉的熱愛,那我們要用什么樣的情緒來演唱呢?
生:親切地、自豪地、贊美地、抒情地。
師:好,那我們就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放進歌曲中。
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全都認識我》。
(二)滲透樂理。
師:每一首歌曲都是由許多的音符組成的,你們想認識它們嗎?
生:想!
師:今天呀,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棵音樂樹(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棵樹),樹上結滿了音符蘋果(教師把蘋果貼到黑板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吧!
教師講解各音符的名稱及時值。
師:同學們你們能到歌曲中找一找這些音符蘋果嗎?
生:參與活動。
生:親切地、自豪地。(學生齊唱,教師重點指導休止符的停頓。)。
生:想!
師:那就請同學們拍手用你們最動聽的歌聲和最美好的情感來演唱好嗎?
三、創造表現。
師:同學們你們對我們家鄉了解多少呢?誰能說一說?
生:討論回答。
師:就用我們優美的舞姿表現出對家鄉的熱愛和贊美吧。
學生隨音樂即興表演伴奏。
四、完美結課。
二、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滲透學生對家鄉的了解,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學生在歌聲中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我呈現給學生聽覺法、比較法、演唱法、體驗法四種學法。音樂是聽覺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藝術都必須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也決定了音樂教學必須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放在首位,讓學生從聽入手,逐步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音樂鑒賞力,總之,只有自己會了,成為自己的知識,才是音樂教育的目的。在本課中,我讓學生欣賞歌曲、聽歌曲范唱,《山里的孩子心愛山》和《全都認識我》,通過多次“聽”來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鑒賞能力。引導學生探究歌曲風格時,學生主要通過對比欣賞的方式進行,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的能力。這節音樂課最重要的還是演唱,通過演唱歌曲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體驗是學生內化之后的外化表現,促進感情的升華,感受成功的喜悅。對事物的理解與體驗和人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個性特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要讓學生能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與主題,只有在深刻的體驗活動中才能實現。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十五
一進門,就看見我的好朋友劉行和他媽,也在教練家里。我和劉行一見面就高興起來了,大家一起看起了電影《英雄虎膽》。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偵察員打入了的內部,偵察敵人的。
回到教室,我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看到陽臺上五顏六色的花,我的心里也樂開了花!
福建省漳州市龍溪師范附屬小學一年級:王恩澤。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十六
最后放油了過了十分鐘香噴噴的西紅柿炒蛋炒好了。
星期天我把作業都做完了,我就很無聊我就說媽媽你教我做一道菜。好呀媽媽連聲說道。我就問媽媽叫我炒什么菜,媽媽說我教你西紅柿炒蛋,我來到廚房媽媽說首先把西紅柿切成一小塊我就按照媽媽的意思動手了,我把西紅柿切成一小塊媽媽又說再把雞蛋打碎放在鍋里,最后放油了過了十分鐘香噴噴的西紅柿炒蛋炒好了。我和媽媽開動了,啊地一聲好咸媽媽還安慰我說你比媽媽第一次炒以好多了。我高興的心又在一次激動起來。這一天我真高興了。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十七
一、活動目的:
在兒童行為危險期,兒童對周圍世界尚在逐步摸索、認識之中,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所以,樹立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教學生懂得珍愛生命的含義。
掌握一定的自護知識,讓學生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學會從容對待,不急躁,不慌張。
二:活動人員:
一(2)班全體學生。
三、活動準備:
結合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具體事件,向學生宣傳自護的重要性。
每天給學生將一則關于自護的小常識,以積累經驗。
四、活動過程:
24、[放錄音:一陣鈴聲---全體同25、學注意,26、緊急通知,27、地震28、局預報北京東南地區發生地震,29、將要危及到我們地區。師:同30、學們,31、你會怎樣做?表演出你的反應。(全體行動。)10秒之后吹哨停止。察看同32、學們的做法。(學生靜止動作)師:(選取不同33、做法的同34、學說理由)。師:同35、學們的做法都對,36、但是,37、還應注意一個問題,38、當遇到這種情況時,39、大家的心情都很著急、害怕,40、肯定會有很多人往外涌,41、這時,42、應注意不43、要推擠,44、以免造成其他傷害。主持人(男):周老師提醒的對,45、遇到緊急情況一定要鎮靜,46、不47、要慌。采取正確的方法以保住生命。
60、馬路應走()。3、紅燈(),61、綠燈()。4、乘車時,62、不63、要把頭或胳膊伸出()。5、手濕時()動電器開關。6、火警電話號碼是()。7、匪警電話號碼是()。8、外出遇到意外情況或迷路時應找()。9、自己一人在家時,64、應注意:()電;()火;()煤氣;不65、給陌生人()。
主持人:同學們,請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吧,從小學會自護方法,將受益一生。最后,讓我們在這四句話中結束今天的班會吧:
交通標志會識別,防火用電有方法,
父母單位和電話,有事聯系不害怕,
游戲場所選擇好,安全第一最重要。
自護常識要掌握,自護能力要提高。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十八
教學目標:
在音樂實踐中,準確有感情地演唱《跳繩》,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姿勢,能在《跳繩》的間奏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學重點: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跳繩》。
教學難點:
加入打擊樂伴奏。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上節課內容。
3、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表演《跳繩》。
(1)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編創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表演《跳繩》。
(1)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镲伴奏。
5、編創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編創與活動――鑼鼓镲的創編。
三、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十九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我和爸爸、媽媽自駕游,來到了景色宜人的桐廬巴比松米勒渡假村。我們住在一個很漂亮的房子里,一走出陽臺就可以望見遠處的山,近處的郁郁蔥蔥的小樹林,聽見流水的聲音。
渡假村里設施齊全,還有許多游樂項目,有釣小魚(專門為孩子設置的,在一個小池塘里釣小金魚),有釣魚(專門為大家設置的),有騎馬,有開卡丁車,還有真人cs。我和爸爸來到馬場,里面有不少馬呢,有白的,有黑的,還有棕色的。我們選了一匹棕色的馬,馬兒帶著我們在馬場里走了三圈。騎在馬上人搖搖晃晃的,所以我們必需抓緊韁繩,夾緊馬肚皮。另外的游樂項目也很精彩,我在這里度過愉快的一天。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二十
我們繞了好大的圈,排了好長時間的隊,才輪到我們玩。
昨天我們早早的起來,說去廠甸。我很高興,我們上車就走,倒了好幾次車,到了的時候我都餓了。我吃了兩根腸,我爸用手機里的導航找到了廠甸廟會。我們看見了說相聲的,我們聽了一個就走了。我們去看古董,里面有畫、工藝品,我們照了好多照片。
我爸給我買了一只假的小鳥。我想叫它啾啾。我覺得沒意思。我們就去了另一個廟會。我們看見了滑冰橇的。
我們也想玩。我們繞了好大的圈,排了好長時間的隊,才輪到我們玩。我們滑到這、再滑到那,真好玩。然后我們去看表演,看了一個我們就餓了,我們就吃飯。我爸帶我吃茶湯和臭豆腐。我們看到有玩雪的。我還想玩,可是要關門了,爸爸給我買了一個糖人,好好吃。
晚上我們去了西單,吃了麥當勞。我點了一個巨無霸套餐,一杯橙汁。吃完了之后我們溜溜達達的走到公交車站,我們坐上車,回家了。真是快樂的一天呀!!!
小學一年級快樂的一天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21篇)篇二十一
第一課《快樂寶貝》。
教學目標:1、讓學生能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本首歌曲。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更加熱愛、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快樂”
教學準備:錄音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快樂嗎?”讓學生自由回答。有的說“快樂!”有的.說:“不快樂,家長讓他們學習這個班,那個班都累死了!”那么教師接著問:“那你們想不想快樂?!”回答是肯定的,教師再接著說:“想快樂,那就來一起來聽一首歌曲---快樂寶貝。
板書----快樂寶貝。
(二)展開新課:
1、教師有感情的范唱,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把書打開,朗讀歌詞,體會歌詞的含義。
3、教師讓學生看書上,領唱和齊唱部分的歌詞,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練習:
a、教師讀領唱部分的歌詞,學生讀齊部分的歌詞,讓他們學著配合。
b、學生之間互相練習。
4、教師教唱本首歌曲:
a、分句教唱。
b、分段教唱。
5、利用錄音帶,指導學生把唱的不準確的地方改正過來。
6、練習。
7、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小結:
表揚在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作業:讓學生在課外多練習這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