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慶祝新歲首和逢春告祥的節日,人們會進行祈福和祭祀儀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和靈感。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一
春節的色彩很豐富,是一個有“色”的春節???,家家戶戶的門前早已貼上了喜氣洋洋、紅紅火火的對聯。窗前掛滿了腌制好的紅色臘腸和臘牛肉、金黃色的雞肉和鴨肉,還有“五花大綁”的纏蹄和銀亮亮的腌魚。再看飯桌上,綠色的蔬菜冒著熱氣,黃色的雞鴨魚肉散發著香味,還有火鍋里五顏六色的食材咕嘟咕嘟地沸騰著……還不止這些。許多色彩亮麗的新衣更是讓你目不暇接:喜慶的紅色、暖暖的黃色、平靜的綠色,穩重的淺棕色……春節里,因為有了這些色彩,讓寒冷的冬天不再單調。
聽那噼里啪啦的爆竹聲,聽那銀鈴般的孩童笑聲,聽那歡聲笑語的祝福聲,這是一個“有聲”的春節,我們小孩子會買一些沖天炮、糖果炮、手花等爆竹。糖果炮放起來噼里啪啦的,一個個火花向天上沖,在黑夜里格外耀眼,像一朵朵怒放的花。沖天炮則先是噗的一下,再啾的一聲,沖得老高。手花更好玩兒!將它拿在手里點著火,它就刺刺地冒出火花,像火箭的尾焰一樣耀眼奪目!晚上,更有許多繽紛的禮花,嗵嗵地響徹云霄。
一到春節,我們就會準備很多的小吃,這是一個有“味”的春節,春卷是金燦燦的,咬一口,又酥又脆,里面的餡有一種蔬菜的香味,還有一種特殊的肉香。再嘗嘗那臘腸,焦焦的、辣辣的、香香的,還帶點甜味。那個牛角酥,外面的一層白色的物質有一股糯米香,里面是又甜又黏的麥芽糖。還有醬牛肉、雞腿、米酒……讓你吃都吃不過來!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弊值怪N,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值怪N是一種習俗,‘?!官N說明‘?!梗ǖ剑┝耍〉胰匀粏柕溃骸斑^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仧釟怛v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結尾: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p>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二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說起春節,大家一定都很興奮。在春節我們可以獲得好多壓歲錢,還可以放鞭炮、看春晚、一起聚餐、旅游,其中我最喜歡放鞭炮和旅游了。
每到過年我就會和哥哥買煙花、鞭炮來放。今年因為環保要求,不能放煙花了,我就買了十幾根“仙女棒”。我點燃了“仙女棒”,只聽見“滋滋”的聲響,上面好像展開了一朵美麗、五彩的花,漂亮極了。雖然現在不能放煙花,但是買一些“仙女棒”也是可以的,我們還買了一些摔炮,十幾個一盒,從盒子里拿出一個用力的向地上一摔,只聽見“啪”的一聲巨響,我快嚇死了,心想:它那么小,聲音還挺大的,果然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呀!
我們趁這個假期去了好多地方,有王英溝、李渡口……我最喜歡王英溝了,它是全國有名的傳統村落,那里有上千年樹齡的國槐、古井,還是東漢大將姚琪的故里,尤其是那里的賽摩托比賽非常好看。我們到了賽摩托的地方,看見那里有好幾個斜坡,摩托出場了,從一個斜坡沖到另一個斜坡,車手隨車飛到了空中,十分驚險。有好多斜坡非常陡,幾乎都是垂直的,我看的心驚膽戰,好像自己就是那個騎摩托的人,我心想:萬一要是失誤了,那怎么辦?那個騎摩托的人膽子可真大呀,要是我的話,肯定不敢。想到這里,我更加的佩服他了。
今年,我度過了一個開心的春節!春節期間我還做了好多寒假作業,我的新年愿望就是——在新的一年里能夠開開心心,成績優異!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三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除夕,也是家人團圓的日子。
可不,一大早我們就和大姑、大姑父來到了爺爺奶奶家,小姑一家人也從南京趕了回來。小姑一進門就熱情地招呼我們三個孩子,說:“發壓歲錢了!”,我喜滋滋地接過紅包,謝了小姑!媽媽問我:“你拿了壓歲錢準備怎么用呢?”我說:“我想到書店買書?!眿寢岦c了點頭,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
最熱鬧的就是吃團圓飯,大餐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有可口的糖醋魚、辣乎乎的紅燒大腸、鮮美的雞湯……我的口水都快流了出來。大家都入了座,我剛準備拿筷子,大姑說:“孩子們,先別忙!你們給長輩敬酒的時候,想好了要說哪些祝福的話了嗎?等會你們要輪流說啊!”我一聽,可高興了,連忙在心里想著祝酒詞。輪到我時,我不慌不忙地站了起來,說:“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祝爺爺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大家聽了,都開心地笑了,夸我說得好!終于開吃了,爺爺還給我夾了一塊又香又脆的烤鴨,可好吃了!
吃完飯,我們圍坐在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大家喝著果汁,嗑著瓜子,拉著家常,別提有多開心了!
我喜歡過年!
夜深了,關上電視,打了一個哈欠,,一頭栽倒在床上睡了。
突然間外面鞭炮聲、煙花聲奏響,過了好久,直到被照得通亮的房間一下暗了下去,但是遠處,零零碎碎的煙火聲還在繼續著。今天是“除夕”,已晚上12點多了,覺得自己還是很精神的,眼睛卻不自然的閉合著,就這樣,到了第二天——春節。
我既喜歡又討厭“春節”。每逢春節,總有聲音在耳邊不停地響著,這不僅僅是爆竹聲,還有我的一幫弟妹們。他們總纏在我身邊,不時的冒出一句:“姐姐,我想玩”“我們去哪里吃飯?”……突然有一種老大的感覺。我之所以喜歡可不止是有這幫可愛的弟妹們,還有是因為可以大吃一頓——不僅有好吃又好看的大餐,糕點、還有過年必備要吃的幾道菜,比如豆芽菜預示“如意”、芹菜預示“勤快”等講法。還有長輩們給的大紅包,可算是“大豐收”。
我為什么又有點“討厭”春節呢?因為到了春節我又大了一歲,大了一歲要比去年更懂事了,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撒嬌了。
晚上,我們開始放著煙火了。隨著“嗖”一聲,第一個煙火飛上了高空,在空中綻開了碩大的“花瓣”,壓過了底下的煙火,分外美麗。
總而言之,這個春節,我過的很愉快。在這里我也祝福大家:“春節快樂!”
春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因為春節可以放火柴炮,真好!
去年春節,我用媽媽給我的壓歲錢買了好幾盒火柴炮,回家的路上,正好碰上小李,小李也買了火柴炮,于是,我便和小李一起去一塊空地上放火柴炮。
我先用打火機點燃一根火柴炮的引線,“哧”的一道耀眼的火光噴出來,我猛地扔了出去,我和小李自然地捂住了耳朵,“啪”地一聲,火柴炮爆炸了。接著,我又一起點了好幾根“啪、啪、啪”的幾聲快響,火柴炮一個接一個地爆炸了,真是讓人興奮。這時,小李一手拿著火柴炮,一手點燃一支火柴炮,飛快地插入盒子里,再一扔,哇!火柴盒在空中爆炸了??矗黄乃榧堅诳罩酗h動,像下起了紅紅的“雪”呢。我和小李興奮得又蹦又跳。過了一會兒,我們的火柴盒快放完了,我看了看火柴盒,想著,我不由自主地折了火柴炮盒起來,哇!我折出了一只青蛙,它的屁股正好可以裝下一個火柴炮,我立刻把火柴炮放進去,并點燃。呵,小青蛙居然被炸得跳了好幾下,就像蜻蜓在點水呢,真可愛極了!這個春節,我可真開心啊!
過春節,我真喜歡啊!
要過年了,我最期待的就是可以放鞭炮。大年三十,我和媽媽一起向賣鞭炮的地方走去,進了店后,看見了許多鞭炮煙花,有沖天炮、飛翔炮、老鼠炮、還有火箭炮……,各種各樣,我們買了幾種帶回家。我們吃完年夜飯后,我急切地拉著媽媽的手說:“快點嘛!我已經等不及放鞭炮了!”我先把飛翔炮放在空地,它像一只小鳥,爸爸小心翼翼的點燃引線,“哇!“小鳥”飛起來了!”我想這種鞭炮代表著自由,我希望我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接著又放了我最愛的火箭炮,我把火箭點燃,媽媽對我說:“你說倒計時會不會跟好玩呢?”我微笑著說:“全家一起才叫好玩呢!”我們全家一起說:“10、9、……3、2、1、發射!”火箭起飛了,我興奮地大喊道:“你們看,一飛沖天啦!”媽媽接著說道:“我希望你在新年,一鳴驚人?!睙熁◣е覀兊淖T冈谔炜罩芯`放。
在新的一年里,我有很多的打算,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認真書寫,仔細完成作業。在家里,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改掉一些壞習慣,不讓老師和爸爸媽媽操心,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禮儀之星”。
春節是每年的正月初一。到了那時,我們中國人都要放鞭炮,貼。
對聯。
吃餃子等等。春節也被我們成為過“年”。
傳說古代的時候,有個怪獸叫年,他每隔365天就要到村里來傷害居民,為了把年趕走,人們就放鞭炮,點火把,關著門全家人圍在一起,躲過這個難關。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守歲?!焙髞砟瓯豢乘懒耍藗優榱藨c祝,就有了后面過年的風俗習慣。
過年對于我們小朋友來說是一件既快樂又有趣的事。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我和爸爸媽媽也拿出各種各樣的鞭炮到小區里放。爸爸拿來一卷炮,我幫爸爸拿來打火機。爸爸真是個放鞭炮的高手,一點也不怕,“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我把耳朵捂住,躲在樹叢后面或媽媽身后,生怕打到我自己。院子里放鞭炮的人真多,鞭炮的響聲一陣接一陣的。大家還放煙花,煙花真美啊!一瞬間,它就升上了天空,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玫瑰花,有的像荷花,形態各異,把整個天空打扮得十分美麗。大人們放完鞭炮開始聊天,我們小朋友拿來自己的小鞭炮去放,我用打火機點燃它,“滋滋滋”小鞭炮冒著火花響起來了,我高興地笑啊!跳啊!
我覺得過年真是太開心了,我喜歡春節。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四
又是一個辭舊迎新的夜晚,這讓我想起了白居易的《客中守歲》: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畏老偏驚節,防愁預惡春。故園今夜里,應念未歸人。
除夕的中午,無論城鎮和鄉村,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大紅的對聯,大多是為了祈求吉慶,贊美春光。“金狗報喜,歡樂多多,財源廣進。逐年高升,永盛旺旺,生意興隆?!边@是我家的對聯。寄托了全家人祈盼“春滿人間福滿門”的美好心愿。
夜晚,吃過年夜飯,我到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看到一半突然覺得這樣很沒趣,太過平凡罷。于是獨自一人走到家里的樓頂,端著咖啡坐在椅子上,眺望遠處的風景。我想追尋熱鬧氣氛中屬于我自己的那一份寧靜。又是一個星晴夜,繁星點亮除夕夜的精彩,悄悄向世人訴說新春的故事,將天上的祝福灑向人間。月牙兒笑彎了嘴,叫人去感受嫦娥的歡欣。一切都是靜的,卻從那星星調皮的眉目傳情中,洋溢出不平靜的喜悅與心動。
當悠揚的鐘聲剛響過12下,在中華大地上,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都要打開大門迎接財神?!班枥锱纠病钡谋夼邶R聲轟鳴,萬家競放。真是“爆竹聲聲辭舊歲,鞭炮陣陣迎新年。”爺爺把成捆的炮竹在家門口圍成圈,點燃了黑色的引線,過了一會兒,只聽雷鳴般的聲音響徹長空,然后在似乎與天相近的地方驟然開放。霎時,黑夜如同白晝,天空中金雨紛紛,銀花朵朵,仿佛是碧波銀浪,雪里紅梅,又像巨龍騰飛,金蛇狂舞,一會兒,一根根細如柳紅;一會兒像夜空開放的曇花;一會兒成了密密麻麻的芝麻……瞧!遠處那戶人家又把煙花點燃了,那焰花絢麗多彩,變化多端。似乎是滿天繁星,銀光熠熠。又像一朵牡丹,光彩照人。天空出現好多色彩,紅的似火,白的像雪,綠的`似玉,粉的像霞,黃的似金……令人眼花繚亂。遠處的鞭炮、煙花雙管齊下,一個個直沖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這邊的聲音弱了,那邊的又起來了,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鞭炮聲、炮仗聲匯成一股歡快和諧的交響樂,為這無邊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望著五彩繽紛的夜幕,我不禁想起了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之夜里因寒冷和饑餓而死。我們有無數難忘的日子,最難忘的是年年的除夕;無論有多少歡樂的日子,最歡樂的是年年的相聚。春節是“時光和希望的大門”,無論過去怎樣,我堅信明天清晨我的家鄉賀州會像初升的朝霞一樣燦爛!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五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里,春節是老大。無論面對洋節入侵,還是商家造節的沖擊,或者其它傳統節日式微,春節的生命力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每年春運幾十億人次的“乾坤大挪移”就是明證。
有個段子說:春節了,各種名媛貴婦文青二青紛紛現出原形,不管平時裝得多國際多上流多高端多與眾不同,這個時候都要:回蘭州!回貴陽!回鐵嶺!回鞍山!回攀枝花!回縣城!回三線四線五線!
回家團圓是春節亙古不變的主題,只不過這些年伴隨傳統家庭分崩離析而變得更為顯性化了。無需贅言,通過聯絡增進親情是春節的主要目的。至于程序如何,民俗已經安排好了,跟著做就是。
年三十要和家人一起守歲。“于是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边@是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寫的南朝風俗,跟今天除了吃的不一樣,活動性質差不多。
大年初一黎明,伴隨激烈的炮仗聲,頻繁的拜年活動便開始了。拜年這個儀式負責加強社會聯系,尤其是加強姻親聯系,反映了中國人試圖鞏固本人及家族社會地位的強烈愿望。
唐代釋道世《法苑珠林》記載:“唐長安市里,每歲元日已后,遞飲食相邀,號為結坐?!闭f的也是這回事。
大年初二,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已婚家庭在這天都要“回娘家”,女兒省親,女婿給岳父岳母拜年,所以筆者河北老家村子里又喚女娃為“初二忙”。而湖北黃陂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親戚、初二拜母舅,初三拜岳家。江蘇淮安則是在初二、三日由岳家宴請女婿。廈門人把初六稱為女婿日。百里不同俗,春節體現的尤為明顯。
春節期間還得上墳,先人不能忘啊,歡樂的日子得給他們送去祝福,燒三束紙錢,放兩掛鞭炮,讓他們在那個世界里不寂寞。
除了自家祖宗,各路鬼神的需要也得滿足。比如在適當的時候,要將灶神“接”回來。北京人多在初二祭財神。廣泛的祀神活動使廟宇寺觀成為游玩交易的場所,這便是所謂廟會。
北方把初五叫作“破五”,標志著春節的一個段落,人們于次日開始做些日常工作。表示結束的方式則是做些與除夕那天相同的事情,如再吃一頓餃子。
初七在六朝時曾是隆重的節日,稱為“人日”。其起源,據三國時人董勛說,是將六種動物和人分配于年初七天的結果?!肚G楚歲時記》有北方人從元旦至此日不食故菜,惟食新菜之語。在宋代還附加上了送窮習俗:“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見陳元靚輯《歲時廣記》卷九)。
新年送窮,反映的是新舊更替的觀念。六朝以至唐代,一般都是在十五日或正月晦日送窮,韓愈還曾寫過《送窮文》。廣東海豐將初三稱為“窮鬼日”,清晨將垃圾掃到外面糞堆上,點燃紙錢香燭,放幾聲鞭炮。陜西韓城初五日不許出門,將新肉或麻豆放置鍋中燒烤,稱為“崩窮”。
就這樣,在春節期間,通過經歷這些儀式程序,和家人親戚一起,在邊吃邊聊中把煩惱的事說出來,他們會幫你解開疙瘩;高興的事說出來,他們都為你高興。那些笑臉都是真誠的,那些祝福都是衷心的,那些建議都是善意的。這些就像公理一樣無需證明。
通過家族關系的修整,一年來漂泊在外積累的喜怒哀樂,在家人面前盡情釋放,親朋故舊的話語又能喚回久違的童真。唯有在家里,才能讓人真正體會到:“我的根就在這兒?!边@讓春節無可替代。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六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兇為吉。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從明代起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
貼窗花和倒貼“?!弊?。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冉浀涞牟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后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結尾: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F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七
1月8日,在國內最大的排球論壇,有網友曬出五位女排隊員拍攝的宣傳照片,引發球迷們強烈關注。
從照片可以看到,出鏡的五位女排運動員分別是(從左到右):曾春蕾、劉晏含、袁心玥、劉曉彤、王夢潔。神采飛揚美出新高度的中國女排五朵金花,讓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這樣看曉彤身高應該有1米8啊”、“女排姑娘們美美噠”、“花蕾的酒窩真的好可愛”、“哈哈,果子(袁心玥的昵稱)靠身高穩占c位”、“手機信號由弱變強再變弱的即視感”、“真的好喜歡女排姑娘們”、“妝容很漂亮哦”、“每次看女排姑娘們出鏡,都覺得她們精氣神很好”、“氣質棒又漂亮,以后誰娶了她們絕對是幸運兒”。
值得一提的是,這五位隊員都是20女排世界杯冠軍成員,而袁心玥、劉曉彤同時也是20里約奧運會冠軍成員。
目前,這五位隊員仍然在打-賽季中國女排超級聯賽。曾春蕾、劉曉彤效力的衛冕冠軍北京女排參加的是季軍爭奪戰,對手是名帥方巖領軍的廣東隊;而袁心玥、劉晏含所在的八一女排則要與王夢潔領銜的山東隊爭奪第七名。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八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
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
對聯。
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九
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全家團圓的好機會,特別是隨著很多人工作變得越來越忙碌,春節團圓的意義更大。除夕夜的團圓飯也叫年夜飯,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動手,在家做上一頓豐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為了避免麻煩,就直接將年夜飯的地點放到了飯店。無論在哪里吃,團圓的主題是不會變的。
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壓歲錢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因此,同學們不要相互攀比壓歲錢的數量,而應該注重它的情感價值。同時,要合理使用壓歲錢,把它用在學習上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十
有的孩子吃飯喜歡挑來揀去,家長們要記得和孩子說:“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那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抄,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臟了衣服,人家會說你是不講衛生的孩子的。吃完飯后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說:‘請大家慢用’。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
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離門最近處的座位上。如果帶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頭,使餐桌與身體的距離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個招呼。動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贊賞其手藝高超、安排周到、熱情邀請等。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俗,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
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發出聲響,最好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時喜歡用勁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有人夾菜時,不可以轉動桌上的轉盤;有人轉動轉盤時,要留意有無刮到桌上的餐具、酒杯及飲料杯。
大人一般都比較慣孩子: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沒人喜歡的。”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十一
過年期間每家每戶餐桌上那叫一個豐盛,這家吃完那家吃,很容易導致暴飲暴食。而暴飲暴食的結果就是胃腸道遭殃,到時你是再多的美食都享受不了。
所以,春節期間面對豐盛的大餐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食量啊,堅決抵制誘惑,不要吃太多,千萬不可因小失大。
過年期間人們往往作息不規律,不是省略了某頓飯,就是集中在某一餐吃,甚至暴飲暴食,而且吃的又比較油膩,這不僅刺激了腸胃,也加速了肥胖的腳步。
所以,春節期間要格外留意定時定量,三餐不可省,每餐吃的量要適宜。還有,油膩葷腥的食物要適當控制,最好多食蔬菜水果。
過年大多避免不了喝酒,但切箭量飲酒。酒喝多了不僅傷胃、傷脾臟等,還容易導致其他疾病,嚴重的.可能還導致猝死。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所以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千萬不要為了面子而來者不拒。過年本是一件高興的事,切莫因為飲酒而釀成悲劇。
春節期間,人們大多喝酒吃菜,忽略了吃飯吃主食,這是不對的。糧食是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它參與這脂肪、蛋白質的代謝,使其完全氧化,減少有毒物的生成,還為人體提供膳食纖維,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過年期間,不要無限制的吃菜喝酒,最好留一部分胃口來吃主食。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十二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那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最傳統的節日,是像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祝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有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了。我為了能吃上這美味的餃子,我就自己做了起來。
想吃餃子當然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粉放在盤里,接著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了起來,向下掉面渣,我又加了點水之后,面全部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不合適,光和面就這么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么時候阿!我又加了一點干面粉,面總算弄好了,我拿起餃子皮在媽媽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來一個又一個餃子,之后我突然覺得包餃子也不是那么困難,終于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旁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兒在歡快的玩耍。餃子煮熟了!嘴里吃著香噴噴的餃子,心里說不出的`開心。我覺得離中國傳統文化走進了一步。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十三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后,除夕將至。于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后,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后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于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中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給后輩曉以期望。早飯后,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闭f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后才吃飯。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中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2023年小學中國的春節(熱門14篇)篇十四
國務院辦公廳已經發布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備受關注的春節假期將從202月18日(除夕)開始,至2月24日(初六)結束,2月25日(初七)上班。此外,2月15日(星期日)和2月28日(星期六)兩天將因調休上班。2015年春節即將到來,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習俗有哪些?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關于春節習俗有來自不同城市不同民族的歡慶方式。下面來看春節習俗大全。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弊仲N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
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春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共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有人曾這樣概括春聯:“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辟N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