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美德初一美德篇一
易水之濱,悲涼的旋律中裊裊走來的是誰?五千年的文明史,沉淀著多少愛恨情仇,歷史的滄桑和優美的文字共同熔鑄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把我們帶進了有笑有淚,有聲有色的文明世界。
傳承文明
驀然回首,我看見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為人類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我仰望燦爛的星空,用冷靜思索喧囂的人生,用激動開啟思想的大門,我不禁這樣感嘆道:起起伏伏,明明滅滅,歷史的車輪緩緩地駛過,中華五千年的長河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貢獻了眾多的澤及后人,深刻改變世界的發明創造,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作為一名21世紀的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傳承文明推動歷史的書卷,讓它光明,璀璨地翻閱過去,成為世界上萬人矚目的亮點。
踐行美德
談遷是我國明清之際的歷史學家,從29歲開始撰寫明代的編年《國榷》,歷時27年,終于將這部108卷500萬字的巨著完成。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天夜里,談遷家中被盜,他的書稿也被偷走了!談遷遭此打擊,膽肝郁碎。但是,他沒有氣餒,而是從頭做起。過了9年,他又寫了這部傳世巨著。
在人生的路上,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我們要培養承受挫折健康心理和堅強意志,掌握有效克服挫折的方法,迎刃而上,開拓進取。堅強的意志是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力量源泉。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文明美德,伴隨我們成長,如影隨形。
一個民族的文明美德,體現在這個民族每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上,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最可貴的,深層次的美。這種內在的美,只有通過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才能表現出來。
中華文明、美德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作為一名新世紀的青少年,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傳承文明,踐行美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譜寫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頑固奮進的壯麗華章!
美德初一美德篇二
讓路是一種行動;有許多人引以行動為豪。
讓路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可現在又有誰會在乎這微不足道的事呢?只當它是風景,是過眼云煙,很快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我們把自己置身事外,并且毫不內疚……
曾有新聞報道上海的一輛救護車堵在了路口,可來往的車輛依舊我行我素,只有一個外國人把車停下來,攔住車輛,挨個請求大家為救護車讓出一條路,當救護車走后,這位外國友人也悄悄的走了。大家都以為車上是他的親人,可他卻說“我只是一個過路人”。看到這個報道,我內心無法平靜。也許那些車輛里的人為自己的不讓路找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一步小小的退讓也許就是給了別人再一次的生命。
也許有的人會說:那又怎么樣,換做是我我也一樣可以做到。我相信說這些話的人他們也能做到,可我更希望大家能給予做這些事的人給予肯定和贊揚,在他們不顧眾人眼光做這些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的時候,他們就是我眼中最可愛的人。
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要因為好事影響小就不去做,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純潔高尚的心靈,小事是大事的基礎,大事是小事的累積。
輕視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就不會做出偉大的事情。輕視一滴水就不會有有浩瀚的海洋。輕視一棵樹,就不會有茂密的森林。輕視一磚一瓦,就不能蓋好高樓大廈。
我希望有一天大多數的人不再對需要幫助的人冷眼旁觀。
伸出自己的雙手;幫助那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我愿從現在開始盡全力去做一個“讓路人”,為他人做點事,也為自己的心靈“做點事”。
美德初一美德篇三
培根在《談美》中提出:“美德比美貌更重要”。是啊,有些人擁有美貌,卻沒有美德,他們的美是不能體現出來的,有些人雖然無法擁有美貌卻沒有壯志,這樣的美只是外在美,文章最后一句“德行因美而益彰,惡性見美而越愧”則有力地點出“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哲理,集中體現了培根文章語言優美,說理透徹。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乘公交車,但車上沒有座位了,他只能站著,因為車上正好有一位十分美麗的女子,他覺得她十分賞心悅目,就不覺得站著十分累。車停了,上來一位婦女,站在了女孩座位的旁邊,因為路上不平整,車子晃悠悠的,婦女不時地碰到美麗的女孩,小聲地向她道歉,女孩卻十分厭惡地說:“真倒霉,怎么會碰到這種瘟神。”于是,那個人再也不認為女孩賞心悅目了,反而十分厭惡她。
這個故事說明了女孩雖然有美麗的外貌,但卻沒有美好的品德,最終導致別人對她產生了厭惡的感覺。由此可見,美貌雖然重要,但是美德更加重要,美德可以讓人感受到真正的美,讓人真正喜歡她,如果只有美貌,而沒有美德,沒有一個人會真正地喜歡這個人。因此,缺乏涵養與深沉之美的青年根本不配得到贊美。
美貌就如夏日的水果,不能久存,因為它極易腐爛,只有美德之光才可以使美貌光彩照人,使美貌充滿意義。擁有內在美的人即使外表不美麗,卻可以使人心存敬意,這樣的人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一個人既擁有美貌又擁有美德,那么美德會把這個人的美貌襯托出來,讓我們覺得更加美。如果一個人只擁有美貌,卻沒有美德,那么這個人越美,我們對這個人將更加鄙視,美貌也將成為一個空殼子。
美貌只是暫時的,只能保存十年,十幾年,但美德卻是永遠的,它不會因為某件事、某人而消失,即使美貌不存在,美德是不會消失的,美德才是永遠的美。
也許你沒有美貌,但你可以養成美好的品德,也許你擁有美貌,那你更加需要養成美好的品德,因為美德比美貌更加重要,只有擁有美德,才能使美貌光彩照人。
美德初一美德篇四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文化。在這歷史的長河中,中華美德熠熠生輝。
愛國是高于一切的美德,正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涌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他們的英雄事跡成為中華美德的最高音。邱少云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埋伏在茅草堆的時候,敵人使用了燃燒彈,火苗隨著風由茅草燒到了邱少云的身上。這個時候,只要他從火里跳出來,在地上打幾個滾,就可以把火撲滅,可是他卻沒有這么做,他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國家的安危,他卻任火在他身上亂躥。
是什么使他做如此舉動?是愛國的美德,是一種深切的情感,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善待自然同矢志愛國一樣,一直被人們所推崇,也是中華美德的重要體現。我們青少年要從我做起,改進個人的環境觀念和環境行為,齊心協力,使我們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永遠有清潔的河流,茂密的樹林,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和悅耳的鳥鳴所環繞。
寬以待人也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傳統和崇高美德。在我國,有不少詩人,學者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來贊美寬以待人這一美德。
“見人之過如已有過”、“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知”,由此可見,寬以待人是人與人相處時的重要問題。
寬以待人是我們民族美德的精華之一,而尊師重道義何嘗不是呢?
毛澤東同志就是尊師重道的典范。他在百忙之中還想著給自己的老師徐特立祝壽,這表達了他對老師的深深敬意和不忘師恩的深厚情愫。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矢志愛國、善待自然、寬以待人、尊師重道的事跡如中國的瑰寶,數不勝數,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的閃光點——美德!
美德初一美德篇五
美德,這個詞我想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吧。它代表著一個人的品格,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是真正擁有美德的人!
我覺得,用自己的一雙善于發現的雙眼,其實,美德在我們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比如說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無私奉獻是一種美德,尊老愛幼也是一種美德。在我的身上就發生過這么一件小事。
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夏日的下午,我和媽媽在上海結束了一天的游玩,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了地鐵站,正好又是下班高峰期,地鐵里一如既往地人山人海。我們費勁了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一個“寶座”。
哎,這下終于可以解放下我的一雙腿了。我拿起手機,悠閑地聽起了音樂。這個在這時,只見在離我不遠處有一位年長的老婆婆,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拎著一個大行李袋,十分費勁地走了進來。這時的車廂已十分擁擠,隨著地鐵的起動,老婆婆看似人已站不穩了。可就算如此,周圍的人,包括年輕的小伙伴們,似乎都無動于衷,沒有一個人想要起身讓座的。
這時的我毫不猶豫地走向老婆婆。扶著她說:“老婆婆,您過來做我的位置吧。”“謝謝你,小姑娘!你還是自己坐吧。”但我還是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把老婆婆攙扶到我的座位上。老婆婆和藹地,一個勁地向我表示感謝。站在一旁的媽媽也向我豎起了大拇指,車廂內的許多乘客也用贊許的目光看著我。
我想,雖然讓座是一件小事,但它卻將溫暖灑到了人們的心中,讓大家都懂得了美德。我覺得美德就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我和美德有約,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