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的內容豐富多樣,可以從生活、人物、事件等方面入手,自由發揮創意。以下是一些寫作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一
今天是大年三十,辭舊迎新,我們全家人聚在一起,準備過個陶陶樂樂的團圓年!
終于,大年三十的除夕大餐開始了。外婆辛辛苦苦地燒了一大桌菜,豐盛極了!有“年年有余”的魚,有“節節高升”的筍,有”路路順通”的藕,有“吉慶連連”的雞,有“勤勞愉快”的芹菜……。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多么愜意呀!
飯后,最激動人心的放煙花活動來臨了!“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嘩嘩啦啦,嘩嘩啦啦……”、“啪啪啪……,啪啪啪……。”,各種鞭炮聲在門前響起。美麗無比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像奇巧的七色花,短暫而絢爛,動人而難忘!我想變成一朵煙花,神奇而優美!
歲歲年年,年年歲歲,又是一歲一年,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又長大了一歲!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我希望自己更加獨立勇敢,堅強自信!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二
四季流轉,嘆時間匆匆,伴隨候鳥的遠飛,大家又迎來了一個金色的秋季。金秋時節,把酒話桑麻,四處賞菊花,不由想起宋代文學家蘇軾”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的詩詞佳作。
“生活亦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轉眼之際,中國的又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到了,此時大家的腦海中不禁回響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這首詩。
每到一個節日,大家總會好奇節日的起源,重陽節一定也不會例外。那樣每年的陰歷9月9日為何要叫重陽呢?那是由于古老的《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9月9日,日和月并陽,兩個九相重,因此叫重陽,也叫作重九。
關于重陽節的起源有一個故事: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在東漢的時候,汝河有個瘟魔,它的每次出現都會有不少的生活病而喪命,百姓受盡了折難。有一次它的出現奪走了年輕人恒景的爸爸媽媽,恒景自己病倒愈合后,他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最后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從此恒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恒景叫來講:“明天是9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使用方法。恒景回到家,在9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個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那時9月9日中午時分,瘟魔沖出汝河,忽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個時候恒景手持寶劍把瘟魔刺死,因此大家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又由于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故又稱重陽節為老人節。
在國內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每個傳統節日就像是長河中的無數晶瑩浪花,朝大家翻涌而來,縱觀古今,國內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大家心中早已生根,并長成了文化的參天大樹,文人墨客無不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對重陽佳節的情感,如孟浩然的“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對重陽節抒發的豪爽之情,如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陽節是對親人的那種思念之情,如女詞人李清照的“莫道不誘惑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對重陽節時的哀思。從李東陽的一句“萬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的詩詞讓大家知曉重陽佳節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到了現在,關于重陽的風俗風情體現了一代又一代人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
總而言之,重陽節不止是一個節日,它其中蘊含著的意義是大家每一個人都要傳承的要緊東西。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三
嘿,小伙伴們知道嗎?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節日文化的國家,一個值得我們中華兒女為之而驕傲自豪的國家。倘若說起我們國家的節日,即中華傳統節日,不曉得你們又會有著什么樣的感慨感言的呢?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的國家,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節日,它都有著一段傳奇的歷史故事,耐人尋味。
說起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因而一提到春節過年,孩童們就最是歡喜了,不僅吃得比往日豐盛,且最關鍵的是能收獲大人們的紅包祝福,臉上別提有多歡快的面容呈現出來了。晚飯后還可以和親人好友們玩上幾把煙花,看著夜空中閃閃火光的景象,內心不乏快樂之感,甚是幸福滿足。這也是春節存在的意義,合家團圓,歡樂美滿,每個人都可以收獲喜悅和幸福。
中華傳統節日除了春節有團圓之意外,中秋佳節也是一個闔家幸福的節日。說起中秋節,它其實與春節、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歷即陰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所以每年一到中秋節,也是我們最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即使是遠在他鄉的游子也會抽時間趕回家與親人團聚,共度中秋佳節,別提有多歡喜了。
作為華夏兒女,我們都應該倍感自豪與欣喜。如此多的傳統節日,不僅濃縮著中華文明的歷史,且更多的是寄托了炎黃子孫淳樸的感情。所以有意義的中華傳統節日,我們都需要好好對待,并且努力傳承下去,延續中華民族傳統,永存華夏文明,更好地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四
最近我們都在學國學。還看了一本叫《國學經典》的書。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感嘆。
這本書分為三個單元,每個單元有兩個部分。
第一單元主要講節儉。“回顧以前的國家和家庭,勤奮打破了奢侈”。這句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總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教訓時寫的一句名言。意思是:縱觀歷代和古代的家風,勤儉往往意味著成功,鋪張和夸張則意味著失敗。是的,這句話現在對我們來說再合適不過了。讀完第一單元,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的時候,我把水調大了。我媽看到了,提醒我:“把水關小。一噸水要好幾塊錢!”爸爸還說:“省錢是一個方面,節約水資源很重要。”我羞愧得趕緊把自來水關小。節約是一種好習慣,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用心,就會想出省錢的好辦法。你看,這是我和妹妹想出來的:1。把剩下的小塊肥皂收集起來,做成大塊肥皂。2。收集雨水,澆花。3。把沒用過的練習本組合起來,做一本新的。4。用洗過的水沖馬桶。最近怎么樣?你用過這些經濟的方法嗎?如果沒有,從現在開始行動!
第二單元主要講的是強大的自信。“天地之性貴。”這句話選自《小京》。神圣化章。意思是:天地之間的一切生物,都是由天地之氣以同樣的方式塑造的。但是只有人是最高尚的。這句話說得多好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但很多人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和特長:1。我能寫得很好。2。我的作文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3。舞跳得很好,考了證。4。我很守時,我上學,開會從不遲到。快看!我有很多優點和特長。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優點和特長,讓我們充分發揮吧!
第三單元主要講智慧。“知者創造物”。這是李周。冬季軍官。《考公基》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它是由一個聰明人設計和發明的。也有很多人用智慧解決問題。我給你介紹一下:賀龍同志讓戰士們在關鍵時刻扔掉草帽,讓敵人自相殘殺。包公用智慧和計謀從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解決了這個案子。有很多例子。。。我就不一一解釋了。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園。郭雪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閱讀郭雪,欣賞中國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培養民族修養,傳承民族智慧,培養具有中國魅力和民族氣質的現代漢語,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五
說起中華文化,大家脫口而出的一定是這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從古代流傳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而其中一種文化一直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就是中華傳統節日,中華傳統節日的來源形成是由一個國家或是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而來的過程,是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華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每個傳統節日的由來背后都有它自己獨特的故事,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不僅如此,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自己的傳統習俗、傳統美食、傳統意義,所以較大的中國傳統節日里都有法定節假日,從這些從古傳承至今的民俗節日里,清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
五月即將到來,在五月里有個大的傳統節日,那就是端午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說起端午節大家都能想到在學校上課時老師告訴我們的歷史由來,關于端午節的來源其實有幾個傳說,而最為著名的便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由于政治上的失敗、楚王的昏庸、新君繼位、楚國滅亡而絕望的屈原在農歷五月五日這天投入汨羅江自盡,從此后人為了紀念屈原便在這天取為端午節,當然,這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出名的傳說。
說起端午節就不得不提起端午節最為標志性的習俗,那就是包粽子和賽龍舟,除了這兩個習俗還有祭龍、采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等傳統習俗。而影響最大的便是端午食粽這個民間飲食習俗,一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走在大街上賣粽子的更是無處不在,包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包裹而成,形狀多種多樣,每個地方的包裹形狀不一樣,有尖角的,有長方形的等等,由于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從而粽子形成了南北方口味,主要以咸粽子與甜粽子為主,吃粽子這個傳統食俗千百年來在中國一直盛行不衰,至今對國外也有著巨大影響力。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里受歡迎的活動習俗,一到端午節大家都會使出自己準備了大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時間鍛煉而來的體力進行比賽,場面激烈而震撼人心,讓我們一起期待端午節的到來吧!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六
月已圓,人歡聚,同舉杯,共歡慶!家鄉明月愛無限,他鄉皓月也多情!齊歡唱,同頌今宵明月!歌傳萬里,祝福彼此頻傳!”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
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它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屋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
后來,母親讓大家進屋,一進門,哇!桌子上擺滿了豐盛了飯菜。我迫不及待地對母親說:“母親,今天的菜看起來就美味,我先嘗嘗哦!”“是嗎?”母親笑瞇瞇地說,“美味就多吃點,不過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來一塊吃。”
等來等去,大伯還是不回來。母親已經打過三、四個電話了,可他一直說“過一會就回來”、“立刻就到”……七點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終于來了,我大喊一聲:“吃飯了!”便狼吞虎咽起來。不一會,紅燒螃蟹、豬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魚……就都不見了。
晚飯后不久,大家全家就坐到了陽臺上。吃著月餅,聽母親念叨著:“不知你父親出差在外有沒吃月餅?”看著那圓圓的皎潔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七
太陽剛剛露個頭兒,龍潭山人山人海。門口有賣甜滋滋的棉花糖的,有賣香噴噴的`茶葉蛋的,還有賣多種口味的粽子的。為什么這么早就人山人海呢?原來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
端午節是我們傳統節日之一,據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愛國詩人,他寫了好多詩呢!
端午節的習俗也不少,登山就是其中之一。天剛微微亮,我們一家就穿好了運動服,套上了運動鞋,開車來到了龍潭山。我們一邊往山上爬一邊聊著天,很快我們就到了龍潭山的山頂。我向下看去,山下的人像小螞蟻一樣,還在陸陸續續往上攀登著,遠處的景色也美不勝收,絲帶似的江水蜿蜒曲折,一條條馬路上車水馬龍,四周群山環繞。
佩戴五彩繩和香包也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山頂的小貨車里有各式各樣的香包和五彩繩。看得我和姐姐眼花繚亂,每一個都那么精致,讓我們愛不釋手。最后,我們選了一樣的香包和五彩繩各自帶好,彩色的繩,叮當作響的鈴鐺,真是太可愛了!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個熱鬧的節日。端午節的粽香一直圍繞在我身邊,久久不散,讓人久久難忘!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八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完年后真是光陰如梭馬上又迎來了我們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
哈哈,吃著甜蜜的湯園,你想起了什么嗎?沒錯,今天就是元宵節,吃完湯園,我們一家人就去西山看花燈啰!
在去西山的路上,只見行人如織,歡聲笑語邊走邊說,正是熱鬧非凡啊!來到公園的花燈觀賞區,雖然那里是人山人海,猶如潮涌,但絲毫遮擋花燈的絢麗光彩!
瞧!那個梅花燈梅枝上的花蕊閃閃爍爍,像無色個亮晶晶的小眼睛在眉開眼笑的歡迎著我們的到來,這邊還有豬八戒燈只見它敞開著衣服,露出圓滾滾的大肚皮,肩膀上扛著一個大釘耙,耷拉著兩只又肥又大的耳朵,正向人們揮著手,憨笑著呢!我似乎隱隱約約的聽到遠處有《西游記》的主題曲飄過來,賞著美景,聽著歌曲,愜意得很,真是不虛此行。隨著擁擠的人群來到元宵燈前,只見它又圓又亮發散著淡黃色的亮光,感覺像是天上的月亮落進了圓盤里,在邀請大家來欣賞它呢!哦,還有色彩鮮艷的孔雀燈,黃燦燦的獅子燈,粉粉的荷花燈,看得我目不接暇,眼花繚亂,這里真是人的海洋,燈的世界啊!
夜幕降臨了,園區開始放煙花了,只聽砰的一聲,煙花發出悅耳的聲音尖叫著劃破漆黑的夜空,沖向云霄,霎時間點點火星向空中四周蔓延開來,開出一朵朵鮮艷的花,點點煙花五顏六色靚麗奪目,夜空里頓時絢麗多彩起來,它們在空旋轉著翩翩起舞,好像在高聲慶祝著人們幸福圓滿的日子!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九
農歷五月初五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過節這一天,大家照例要包粽子,掛艾草,賽龍舟。
端午節清早,勤勞的姥姥就準備好了一大盆江米,還有配料:紅棗、豆沙。我躍躍欲試:“姥姥,咱們什么時候開始包粽子呀?”姥姥精神抖擻:“丫頭,現在就開始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粽子葉,認認真真地學著姥姥的樣子開始加入這個大工程:首先,我們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的樣子;接著,往漏斗里放入一些白花花的江米,再加入一顆寶石般的紅棗或舀入一勺豆沙;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把米和紅棗裹緊,一點兒縫也不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使勁兒用細線把粽子綁起來。瞧,沒過一會兒,一個個胖乎乎的小粽子就誕生啦!
小粽子們爭先恐后地跳下鍋,我就守在鍋邊,垂涎欲滴。粽子終于煮熟啦!那一只只飽脹的粽子雖然被翠綠的粽葉緊緊包裹著,但是冒著的熱氣里,已經告訴大家,它的味道究竟有多么香甜!
吃完粽子后,姥姥給我戴上了美麗的五色線手環,爸爸媽媽則在門后插上了綠油油的艾草,這時,熱鬧的聲音傳來,龍舟比賽開始啦!我們一家人趕緊到江邊觀戰。
美麗的艾草,熱鬧的龍舟和香噴噴的粽子組成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我想:如果愛國詩人屈原能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那他一定會很幸福吧!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十
首先,說說年的由來: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物,每年的臘月三十都要到田里胡作非為,吞食人畜,為此,一個老人想出了對付年的辦法,一到歲末,大家都在自己家的門上貼滿紅紙,并聚在一起點起火把,把竹子燒得炸裂開來,發出巨大的響聲,嚇得年撒腿就跑,再也不敢為非作歹了。為了慶祝趕走了“年”這個怪物,家家戶戶都擺起豐盛的酒席,互相贈送禮物,還把這個日子定為春節。
除夕夜,吃餃子是一個重要的習俗,每逢過年,大家都能吃到美味的餃子,而吃餃子的寓意是生活富裕,因為餃子的形狀像元寶,所以包餃子意味著包住財運,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古代的陵晨十二點左右被叫做“子時”,而“交子”代表舊年和新年相交的時刻,又因為“餃子”與“交子”諧音,所以吃餃子也寓意更歲交子,辭舊迎新。而我最早學習包餃子時,包出的餃子奇形怪狀,笑料百出,不過沒關系,重在參與嘛!
放鞭炮、放煙花也是春節的習俗之一,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都要燃放煙花爆竹,以響亮的爆竹聲來辭舊歲,賀新春。新年的夜晚,天空中總是閃爍著五彩繽紛的煙花,有金黃的、雪白的、翠綠的……各式各樣的煙花把夜空裝點的光彩照人!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十一
每年的公歷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冬至。
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在冬至這一天,白天在一年中是最短的,黑夜在一年中是最長的。冬至還有吃湯圓等習俗,真是有趣極了!
到了冬至這一天,我最歡的是做湯圓。下午,媽媽教我做了湯圓,一開始,我經常把湯圓包壞了。這時,媽媽手把手教我,并鼓勵我說:“不要著急,慢慢來,加油!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在媽媽細心地指導和幫助下,我終于學會了包湯圓。吃著自己親手制作的湯圓,不僅味道特別好,而且心里也美滋滋的,有一種成就感!
過冬至真是太有趣了!聽說吃了湯圓還可以長一歲呢!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十二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崇”的怪物,經常在大年三十晚上熄燈的時候,從窗戶外爬到屋子里來,偷偷地摸每個孩子的頭。被“崇”這個怪物摸過頭的孩子,會在第二天起來時,突然高燒不止,很容易被“燒”成小傻子,他們的父母急得直跺腳,害怕的嗚嗚叫。
但是,有這么一戶聰明的人家,在孩子晚上睡覺時,都會拿出八個銅錢裝進早就寫好了“福”字的紅袋子里,悄悄地放在孩子睡覺的枕頭下,然后靜靜地陪他們度過這樣一個危險的夜晚。孩子們玩累了,都會安靜地上床睡覺,這時候,怪物“崇”來了,它正想摸孩子的頭,突然,一道金光閃過,“崇”嚇得趕緊逃跑不敢過來,原來,是八個銅錢變成的“八仙”在幫助孩子趕走“崇”。孩子們平安了,大人們也放心了,從此以后,便慚慚形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守歲”。
聽爺爺講完這個故事,我心想:真的會有“崇”嗎?就在我奇思妙想的時候,奶奶和媽媽已經做好了年夜飯,正招呼大家說:“吃年夜飯了!”我們趕緊往餐桌上跑去,哇!總共有二十幾道菜,大人們看著我們幾個小朋友狼吞虎咽地吃相,一個個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前俯后仰地合不擾嘴,我們一家人有說有笑地吃著、聊著,客廳的電視里播放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在這個萬家團圓的喜慶節日里,我們和家人們一起,迎接嶄新的一天,也將迎來豐收的一年。
那一天,是我最快樂的一天!
中華傳統節日中(精選13篇)篇十三
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要屬新年了,每到新年我都是無比地興奮與激動。
“噼啪噼啪—噼啪噼啪”鞭炮聲響了起來,千家萬戶都開始忙碌了起來,有些包餃子;有些貼春聯;有些掛上了紅紅的大燈籠。街上也熱鬧了起來,有些小販吆喝著:“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有些婦女砍價道:“太貴了,實惠點。”有些小孩一蹦一跳。充滿了節日的氛圍。
我家門口也貼了一對春聯,“五更三分年年稱心,一夜連歲歲歲如意”我問母親:“為何要在門上貼2個大大的‘福字’,還倒著貼呢!”母親回答道:“由于倒貼著的諧音是福到了。”話音剛落就說到:“今年大家自己來寫‘福’,不到外面買了。”我拍手叫道:“太好了,我來寫。”心想:這還不容易,不就是寫個‘福’嗎,看我來大顯身手。”我先用一張紅色的紙剪了2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然后又跑進了書房,拿出了毛筆、墨、硯。
母親寫完字,用雙面膠把兩個“福”貼在門上,我看了,對母親說:“真漂亮啊,這兩個‘福’如何寫得那樣好呀!”母親對我笑了笑就走進了廚房,我不知曉她的意思是,但我想:她應該是想告訴我做人要謙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