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師編寫教案時常用的格式和結構,有利于規范教學過程。在編寫教案模板時,教師可以參考同學、同事或專業教育機構的建議和指導。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一
1.嘗試用團圓、展平的方式制作“月餅”,用輔助材料印制圖案。
2.快樂地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3.簡單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它的`全稱、日期和意義。
4.了解人們在節日的主要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一個油灰,一個石膏板,一個塑料娃娃,六個小盤子。
2.兒童玩超市游戲的架子。
3.小孩子都知道月餅。
[活動流程]。
1.從故事中引入話題,引起制作“月餅”的興趣。
2.傳遞已有經驗,交流討論。
說明:我們都見過月餅。誰來告訴我們他們長什么樣?它是如何制作的?
3.觀察老師制作“月餅”,了解如何使用材料和制作過程。
(1)了解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觀察老師的演示,了解制作過程。
4.請隨意嘗試制作月餅。(老師巡回指導孩子掌握團圓和壓扁的方法,提醒孩子不要壓得太重,要有清晰的圖案。)。
5.欣賞自己的“月餅”,體會成功的快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形狀好、圖案清晰的“月餅”,并讓幼兒帶去超市。)。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煉了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還讓他們感受到了我們傳統節日濃郁的節日氣氛!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二
社會活動——過中秋。
1、知道中秋節是傳統的節日,月餅是該節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與同伴共同品嘗月餅的快樂。活動準備:
一些關于中秋節的圖片、各種形狀月餅的包裝盒、月餅、幼兒用書。
出示月餅,吸引幼兒,然后談談我們什么時候吃月餅?引入中秋節的課題。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讓幼兒說說你會想到什么?中秋節有什么習俗呢?(讓幼兒知道中秋節是人自己的節日,過節時全家要團圓一起吃團圓飯、一起賞月、吃月餅等。)。
教師:你們都吃過哪些味道的月餅?月餅又有哪些形狀的?介紹自己帶來的月餅盒的形狀、顏色及畫面的內容。你們知道這些月餅盒上畫的.是什么意思嗎?(讓幼兒了解月餅盒上的中秋情節。)。
1、知道月亮是會變化的,中秋節的月亮是圓的。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學習圍繞主題“月亮”進行談話。
3、喜歡與同伴交談,并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1、不同造型月亮的圖片(彎月、圓月)。
2、有關中秋賞月的1幅圖畫。
3、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cd、練習冊。
1、孩子們昨天在家里有沒有吃月餅呀!月餅是什么樣子的呢?昨天為什么要吃月餅呀?(請幾個孩子來回答)。
2、因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節,每個人的家里都有圓圓的月餅吃,圓圓的月餅又香又甜真好吃。
1、教師:你們見過月亮嗎?圖畫里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你見到過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請幾個小朋友回答)。
2、幼兒分組討論,教師參與指導,提醒幼兒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教師:一個小朋友在說話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靜地聽他說,等他說完以后再補充。
3、教師邊出示月亮的圖片邊請幼兒回答:月亮有時候是圓圓的,有的時候是彎彎的。
4、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關于月亮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提醒小朋友仔細傾聽)。
1、教師:兒歌里說月亮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時候變成圓圓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給幼兒提示及補充)。
2、兒歌里面說中秋到,月兒圓圓慶國慶,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了。
3、教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兒歌。根據幼兒對兒歌的熟悉度,可重復幾次。
4、幼兒集體念一遍兒歌。
小朋友們真棒!我們知道了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是圓圓的,圓圓的月亮就像我們的小圓臉。
教師:請小朋友們在練習冊上畫一個你喜歡的月亮。
2、幼兒傳書(老師繼續教孩子學習傳書)。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三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話品嘗。
一、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談話品嘗:
2、分享:
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為了使孩子們感受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活動前讓孩子們自己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月餅到幼兒園,并請家長們配合晚上和幼兒在家一起觀賞美麗的月光。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四
1.知識目標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2.能力目標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畫月餅活動準備白紙、彩筆若干,關于中秋節的`音樂。
1.說說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樣度過的。
2.聽一聽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1.欣賞圖片了解中秋節。(與家人團圓,吃月餅等)。
2.朗讀兒歌知道中秋節。
八月十五賞月節,擺上果餅來拜月。
八月十五團圓節,親人團聚像過年。
八月十五豐收節,敲鑼打鼓慶豐年。
八月十五中秋節,傳統節日記心間。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知道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的日子。
四、中秋節繪畫每個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月餅形狀,并裝飾。
活動小結1.復習學習的兒歌,加深對中秋節的印象。
2.欣賞歌曲《中秋大團圓》。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了解了中秋要團圓,并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制作的禮物。
小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五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2、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1、活動前請幼兒在家收集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圖片。
2、教師收集的有關中秋節的電子圖片及網絡資料。
1、中秋節的由來請幼兒討論中秋節的'習俗。教師講述中秋節的來歷。
2、結合錄音磁帶講述請幼兒觀看圖片進行講述。
3、活動結束,收集有關的資料。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六
1.通過活動,學會與同齡人友好協商,提高與同齡人交流的能力,激發吃中秋月餅的興趣,對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感到親切。
2.學會背兒歌,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兒歌,各種月餅的圖片。
[活動流程]。
1.互相介紹月餅的名稱。
2.欣賞兒歌《好吃》。
老師大聲朗讀,問:空月亮下面坐著幾個胖娃娃是什么樣的月亮?四個娃娃叫什么名字?
3.孩子們的討論:他們怎么吃?
說明: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月餅切成四份,每個人都可以品嘗各種有說服力的月餅。這是最好的方法。
4.說明任務。
5.吃月餅。
大家一起分享吃月餅吧。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七
知道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是農民豐收的季節,是合家團圓的節日。
(二)能力目標
知道在中秋團圓之時,有很多人在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不能與親人團聚。幫助學生理解他們不能團圓的心情,知道他們在做什么。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犧牲許多人的利益而得來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好奇心,讓學生自主了解一些中秋節的習俗,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了解中秋節風俗活動,體驗中華傳統文化。
讓學生自主了解一些中秋節的習俗,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大家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什么節日嗎?
學生:(略)
老師:八月十五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大家知道這一天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略)
老師:這節課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中秋節。(過渡)
講授新課
一、認識中秋節(板書)
老師:大家往年中秋節都是怎么過的呢?你們家在這一天都做些什么事情呢?
學生:(略)
老師:大家說了很多,同學們,打開課本第五頁,我們認真看一看書上的圖,我們看一看圖中的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給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可見中秋節是農民豐收的季節,是個合家團圓的日子,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空,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人們用各種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日。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圖中人們的面部表情,然后想象一下他們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然后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員,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音頻“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
老師:大家還知道中秋節有哪些風俗活動呢?
學生:(略)
(可讓同學們欣賞視頻“中秋燈展”、“我做月餅敬老人”;圖片“放焰火慶中秋”、“千展紅燈迎中秋”、“慶中秋”、“中秋吃月餅”、“中秋燈展”、“中秋節廟會”等;還可給同學們講一下各地中秋節的習俗,詳見文本資源“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老師:中秋節多美啊!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過渡)
二、珍惜幸福生活(板書)
老師:現在大家說一說中秋節這一天,誰的爸爸、媽媽不在家,他們在做什么呢?
學生:(略)
老師:他們不在家陪你過節,你的心情怎樣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學生:(略)
老師:大家打開課本第二十八頁,我們看一看圖中的叔叔、阿姨在做什么?他們為什么不能回家和家人團圓共度佳節呢?大家討論一下,然后說一說。
學生:(略)
學生:(略)
(最后,讓同學們講一些和中秋節有關的傳說故事。)
課堂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了一些中秋節的習俗,知道在中秋團圓之時,有很多人在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不能與親人團聚。幫助學生理解他們不能團圓的心情,知道他們在做什么。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犧牲許多人的利益而得來的,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八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活動產生興趣。
2、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愿意和同伴共享自己的發覺。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歡樂。
4、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是八月十五號。
中班第一學期幼兒,剛剛擺脫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對于社會傳統節日關注不多,缺乏相關閱歷,對于中秋節的傳奇和民俗認知少。
1、活動前先由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中秋節相關的信息,幼兒有了閱歷鋪墊,活動就更有參加性。
2、自主閱讀,供應閱讀空間。
一、關于中秋傳奇的溝通和共享。
幼兒自由敘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節相關信息。
二、教師敘述《嫦娥奔月》。
提問:
1、嫦娥怎么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2、后羿聽到這個消息后,做了什么?
3、從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予對嫦娥的思念的?
三、幼兒閱讀小圖書第17—22頁。
四、邊聽故事錄音,邊閱讀完整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是一個語言和社會領域的的故事活動。在課后我覺得我們學到的學問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內容比擬多,整體感覺幼兒對故事的內容并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算接近目標了吧。
在上課時我借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幫忙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其實對于中班小朋友的學問面來說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許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學問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但關于中秋節的傳奇《嫦娥奔月》,幼兒卻還是沒怎么搞懂,我先請小朋友們觀賞一遍,來聽出里面的人物,接著我指著掛圖講了其次遍故事。最終,我又講了第三遍故事。
最終,在時間的緊迫下我完畢了這節課,總體來說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會利用平常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了解。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九
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2、能力目標。
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知道中秋節是盼望合家團圓的日子,激發學生對在這個日子仍堅守自己工作崗位的人們的敬佩之情。
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激發學生對在這個日子仍堅守自己工作崗位的人們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2課時。
一、導課。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知道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的日子。
1、說說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樣度過的。
2、聽一聽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1、欣賞圖片了解中秋節。(與課本圖片結合)。
2、朗讀兒歌知道中秋節。
八月十五賞月節,擺上果餅來拜月。
八月十五團圓節,親人團聚像過年。
八月十五豐收節,敲鑼打鼓慶豐年。
八月十五中秋節,傳統節日記心間。
(兩個環節穿插、進行)。
四、向八月十五堅守崗位的勞動者致敬。
1、欣賞圖片,了解有許多人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團圓,犧牲了自己的利益,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用自己與親人的分離贏得了更多人的快樂和幸福。
2、激發學生對這些勞動者的敬佩和感激。
五、課堂小結(機動)。
1、復習課堂上學習的兒歌,加深對中秋節的印象。
2、欣賞歌曲《中秋大團圓》。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
活動設計意圖: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它代表著團圓與吉祥。對于剛入圓的小班孩子來說,他們并不了解中秋節的意義和傳統風俗習慣。今年的中秋,意義非同尋常,國家特為中秋團圓節設立了節假日。所以,在我班開展的“慶團圓”活動中,我們主要以“快樂”為中心點,讓幼兒體驗幼兒園這個大家庭的團圓與快樂,激發孩子們樂意上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1、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一首有關月亮的歌曲、詩歌等。
2、請家長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最圓、最亮。
3、帶孩子去超市,觀察各式各樣的月餅,并帶月餅入園。
活動過程:1、組織幼兒去音樂大廳開展活動。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天的月亮特別亮、特別圓。我們中國人有一個習慣,中秋節晚上一家人要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還可以放煙火、玩燈,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3、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幫助幼兒了解“月”的變化。
4、“慶團圓”節目表演,幼兒表演自備節目。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一邊品嘗月餅,并對同伴、老師說祝福的話,共享節日的快樂。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一
2、玩月餅盒,有發現探索的欲望。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各種各樣的月餅盒。
1、展示月餅盒。
(1)請幼兒說一說,我的月餅盒是怎么樣的?是哪兒來的?
(2)說一說我的月餅盒和別人的`有什么不同?
2、講述月餅盒。
(1)我的月餅盒象什么?
(2)我要讓我的月餅盒變成什么樣的?
(3)我和誰一起玩月餅盒,我和誰的月餅盒做朋友?變成了什么?
3、玩月餅盒引導幼兒用各種各樣月餅盒進行搭建,玩月餅盒節日的由來。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會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習俗和相關民俗。
3.培養孩子在眾人面前大膽說話的習慣,學習普通話。
4.培養孩子的嘗試精神。
5.培養孩子與他人分享合作、關心他人感受的社交品質。
準備工作:。
1.每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讓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名字。
2.民間故事xxx。
活動流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節日中秋節。
2.介紹中秋節的由來,讓孩子知道它也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如何度過中秋節的?你喜歡中秋節嗎?為什么?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來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會介紹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從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介紹。
為什么月餅是圓的?
c.老師的總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xxx。
活動反映:。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于孩子們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月圓人和家人團聚的美好氣氛。
從這個活動的整個發展來看,對孩子進行節日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直接的體驗,感受才會更深,教育目標的達成才會更好。當然這也會對老師和家長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只要是為了孩子好,老師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相信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三
1、學習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搜集并積累描寫月亮的詞語和詩句。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中秋節的習俗、由來以及與中秋節有關的神話傳說。,體會“每逢佳節倍思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文中蘊涵的情感。
3、培養熱愛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情感,懂得圓月象征著團圓,象征著美好,寄托著人們的祝福和相思。
朗讀課文,了解中秋節的由來,熱愛祖國悠久的民族文化。
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文中蘊涵的情感,懂得圓月象征著團圓。
收集有關中秋節的詩句,傳說等。
1、讀通課文,學習掌握生字新詞。
2、整體感知全文,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了解中秋節賞月的習俗以及有關月亮的傳說。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中秋節賞月的`習俗以及有關月亮的傳說。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要說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
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融融,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
這首兒歌中說到的“佳節”,是什么節?
2、交流:你們家是怎么過中秋節的?
3、揭示課題:《中秋節》。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之間借助工具書或查閱的有關資料、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提問:
課文介紹了關于中秋節的哪些知識?
讀書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指導學生正確認讀生字的讀音。
4、集體交流反饋。
板書關鍵詞語。
有關月亮的神話故事有關月亮的詩句。
5.再讀課文,識記生字新詞和文中引用的詩句。
1、課文重點介紹了中秋節的哪些習俗?
(賞月,家人團聚、品嘗月餅)。
2、摸讀課文,找出敘述中秋節習俗的段落。
3、找出你覺得最能體現中秋節氣氛的詞語。
其樂融融:沉浸在歡樂、祥和的喜悅氣氛中。形容一片歡樂融洽的樣子。
4、引導學生對這一段質疑,集體交流解疑。
5、“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是賞月的好時機,那么賞月有何歷史淵源呢?請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6、指名反饋:讀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7、教師小結: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熱愛它。
1、朗讀課文,默寫生字。
2、收集有關中秋節的詩句和傳說。
1、繼續學習課文,了解有關月亮的故事以及人們吃月餅、過中秋節的意義。
2、聯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在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總結全文,積累描寫月亮的詞語和詩句。
了解中秋節的有關知識,積累優秀詩句。
1、聽寫詞語。
2、大家收集了哪些與中秋節有關的資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3、根據大家分享的內容,板書詩句進行賞析。
每逢佳節倍思親。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指名說“嫦娥奔月”的故事。
2、你還能說出一個與月亮有關的故事嗎?
請同學們讀課文第5自然段。找出有關的句子。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5、過渡語:每逢佳節倍思親。人們常在月圓之時,思念家人、思念親人。古代很多詩人都用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思鄉思親之情。
請用橫線劃出課文中的詩句,讀一讀。
6、你能結合課文的內容說說這些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嗎?
7、小結和月亮有關的詩句還有很多很多,大都表達了游子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寄托著人們對全家團圓、生活美滿的向往之情。
8、你還能背誦一首借月抒情的古詩嗎?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一背搜集到的與月亮有關的詞語和詩句。
3、你的親人又遠在他鄉不能回來過中秋節的嗎?請給他們寫幾句話。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四
1、知道月亮是會變化的,中秋節的月亮是圓的。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學習圍繞主題“月亮”進行談話。
3、喜歡與同伴交談,并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1、不同造型月亮的圖片(彎月、圓月)。
2、有關中秋賞月的1幅圖畫。
3、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cd、練習冊。
1、孩子們昨天在家里有沒有吃月餅呀!月餅是什么樣子的呢?昨天為什么要吃月餅呀?(請幾個孩子來回答)。
2、因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節,每個人的家里都有圓圓的月餅吃,圓圓的月餅又香又甜真好吃。
1、教師:你們見過月亮嗎?圖畫里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你見到過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請幾個小朋友回答)。
2、幼兒分組討論,教師參與指導,提醒幼兒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教師:一個小朋友在說話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靜地聽他說,等他說完以后再補充。
3、教師邊出示月亮的圖片邊請幼兒回答:月亮有時候是圓圓的,有的時候是彎彎的。
4、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關于月亮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提醒小朋友仔細傾聽)。
1、教師:兒歌里說月亮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時候變成圓圓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給幼兒提示及補充)。
2、兒歌里面說中秋到,月兒圓圓慶國慶,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了。
3、教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兒歌。根據幼兒對兒歌的熟悉度,可重復幾次。
4、幼兒集體念一遍兒歌。
小朋友們真棒!我們知道了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是圓圓的,圓圓的月亮就像我們的.小圓臉。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五
中秋節前幾天,節日的氣氛漸濃,超市中各式各樣的月餅琳瑯滿目,村子里月餅加工點,排起了長隊,濃郁的香味很遠就能聞到。學生在課下有關月餅和中秋放假的話題也多了起來,有兩三個心急的學生靜靜把月餅帶到了學校。李梓萌同學問我們:“為什么中秋節要放一天假?圣誕節為什么不放?”于是活動主題便在所見所聞中醞釀。我便以“走近傳統節日”為載體,用最親近生活的地方資源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展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力量,弘揚民族文化。
1、親自參加月餅的制作,了解制作方法,品嘗月餅。培育學生動手動腦力量。
2、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習俗,初步了解月餅的象征意義。
3、激發學生的探究_,培育學生的主體參加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
4、為學生供應一個張揚共性的舞臺,培育學生制造性的人格。
5、搜集有關中秋的詩詞歌賦、月亮的美稱等,做好信息查閱、調查和收集力量。
1、確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方案,做好活動前的預備工作。
2、成立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制定小組規劃,確定人員分工。
3、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及其相關資料。
4、在將近中秋節那天跟大家一起帶月餅、嘗月餅、并拍照留念。
學生通過調查、發覺新問題、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把握思索方法,提高實踐操作的力量,樂觀完成小組安排到的任務。
引入話題,確定主題。
預設:
(2)我想知道這一天每個人都要吃月餅嗎?
(3)我想知道為什么中秋要吃月餅?
(4)我想知道一些關于中秋的傳奇、故事等。”
(5)我想知道現在有多少種月餅?他們的價錢怎么樣?哪一種吃?”
(6)我想知道月餅究竟是怎樣做出來的?我還想自己動手做一做。”
(7)我們家鄉的中秋有哪些活動,哪些習俗?
(8)中秋只是漢族的節日嗎?別的民族過中秋嗎?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六
1、嘗試用團圓、展平的方式制作“月餅”,用輔助材料印制圖案。
2、快樂地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3、簡單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它的全稱、日期和意義。
4、了解人們在節日的主要慶祝活動。
1、一個油灰,一個石膏板,一個塑料娃娃,六個小盤子。
2、兒童玩超市游戲的架子。
3、小孩子都知道月餅。
1、從故事中引入話題,引起制作“月餅”的'興趣。
2、傳遞已有經驗,交流討論。
說明:我們都見過月餅。誰來告訴我們他們長什么樣?它是如何制作的?
3、觀察老師制作“月餅”,了解如何使用材料和制作過程。
(1)了解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觀察老師的演示,了解制作過程。
4、請隨意嘗試制作月餅。(老師巡回指導孩子掌握團圓和壓扁的方法,提醒孩子不要壓得太重,要有清晰的圖案。)。
5、欣賞自己的“月餅”,體會成功的快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形狀好、圖案清晰的“月餅”,并讓幼兒帶去超市。)。
這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煉了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還讓他們感受到了我們傳統節日濃郁的節日氣氛!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七
活動目的:
2、記住中秋節在那一天,并在這一天說一聲“中秋快樂”。
活動準備:嫦娥、月亮、月餅、后羿等圖片。
活動重難點:了解故事并說出中秋節快樂。
活動過程:
一,月餅導入。
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上的是什么呀?月餅!月餅一般什么時候吃?中秋節!為什么呀?
二,進入故事。
那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關于中秋節的故事吧。
三,讓小朋友記住故事。
四,學會中秋快樂。
那么,小朋友們知道中秋節這一天是什么時候嗎?恩,八月十五。還有兩天啦。在這一天,我們要記得對家長說一聲“中秋快樂!”
五,聊一聊自己中秋要做什么。
那么,小朋友們對即將到來的中秋有什么計劃呢?大家一起聊一聊吧。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八
了解制作月餅的方法。
了解月餅的起源時間。
知道過什么節日要吃月餅。
幾種各式月餅。
制作月餅的`視頻。
一、各式月餅。
1、哇!有這么各式各樣的小餅這叫什么啊?
2、還是小朋友們最棒,知道這是月餅,那你們吃過月餅沒嗎?
3、小朋友們都吃過啊!誰能說說月餅好吃不啊?月餅是什么餡料的啊?
4、你們吃過這么多樣式的月餅,那你們知道月餅是從什么時候起源的嗎?
5、月餅的起源:在北宋時期,在皇宮和民間都管月餅叫月團或小餅,在古代的演變中到了南宋時期,才有月餅這個叫法。
6、我們都知道古代就有月餅吃了,那什么時候必須吃月餅那?
7、對!是過節的時候要吃月餅,那是過什么節啊?
8、中秋節就是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要吃月餅和賞月。
二、制作月餅的方法。
1、小朋友都知道關于月餅的這么多知識了,那知不知道制作月餅要幾部能完成啊?
2、不知道我們就應該知道對不啊?我們來看視頻了解。
3、看完視頻小朋友們這回知道月餅的制作方法了吧!
4、那我們在說一遍制作方法,從制皮、制餡、包餡、成型、飾面、烘烤六個部分。
三、小結。
1、小朋友本課的知識都學會了嗎?
2、那要考考小朋友們了。
3、小朋友們回答得不錯,獎勵你們吃月餅好不?
4、品嘗月餅。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九
1.通過活動,讓孩子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由來,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事老師共度假期的快樂。
3.了解節日的時間、由來和習俗,感受節日的氣氛。
4.體驗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的美好感覺。
推出自帶水果和月餅的.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
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心品嘗。
一、介紹節日向孩子介紹中秋節的由來,讓他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2.欣賞故事聽“月亮姑娘做衣服”的故事,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女孩的衣服總是破舊不堪。
中秋節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孩子們賞月、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機會。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美好,活動前,讓孩子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到幼兒園,晚上請家長在家陪孩子一起看美麗的月光。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
中秋節對中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本次教學設計主要是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淵源的喜愛與認識。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所以本次教學通過聽故事,吃月餅和欣賞音樂,使孩子對中秋節有一些認識。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2、體驗與同伴一起過節的快樂。
3、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運用物品特征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知道中秋節的由來,以及人們對傳統節日的喜愛與向往。
有關中秋節的圖片,月餅(每人一塊)、多媒體。
一、開始部分。
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月餅嗎?
2、你們知道什么時候吃月餅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一塊看一下圖中都有些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2、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們仔細聽,聽完之后,請小朋友說一說為什么要吃月餅(故事開始,從前)。
小結:明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大家一塊過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3、教師宣布中秋節的教學開始了,首先,給每位幼兒一邊吃月餅,一邊聽音樂。感受與同伴在一起過節的快樂。
4、音樂停止,教師同幼兒再一次說出“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過的很開心呀,晚上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塊賞月。
本次教學設計幼兒已經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有許多小朋友都表現的很被動,所以,這類教學應放在中秋節前后來搞更能加深對節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教學當中。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一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并對它的活動感興趣。
2.在小組面前大膽發言,并愿意與同齡人分享你的發現。
3.通過參與中秋環境的營造,感受參與中秋慶典的樂趣。
活動難度:。
困難分析:。
初一上學期的孩子,剛剛擺脫小班弟弟妹妹的角色,對社會傳統節日關注不多,缺乏相關經驗,對中秋節的傳說和民俗知之甚少。
兒童的預期表現:。
1.活動開始前,孩子和家長應該共同收集與中秋節相關的信息。如果孩子有經驗,活動會更有參與性。
2.自主閱讀,提供空閱覽室。
活動流程:。
孩子們自由地講述他們學到的關于中秋節的知識。
第二,老師講“嫦娥奔月”
提問:。
1.嫦娥是怎么飛向月球的?今天是星期幾?
2.后羿聽到這個消息后做了什么?
3.此后,后羿是如何寄托對嫦娥的思念的?
4.聽故事的錄音,讀完整個故事。
活動反映:。
中秋節的起源是語言和社會領域的故事活動。課后,我認為我們學到了很多社會領域的知識。總的來說,我感覺孩子對故事內容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比較接近目標的。
在課堂上,我使用多媒體、掛圖和其他教具來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其實大家都知道中秋節,只是不知道中秋節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學習,很多孩子都認可了這個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但是,關于中秋節“嫦娥奔月”的.傳說,孩子們還是不太了解。我讓孩子們先欣賞一下,聽聽里面的人物,然后我指著掛圖,第二次講故事。最后,我第三次講了這個故事。
最后,在時間的壓力下,我結束了這堂課。總的來說,孩子對中秋節還是有所了解的,但對這個故事的內容了解不多,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講兩遍這個故事,向孩子提問,加深孩子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二
1、聽歌曲,理解歌詞內容,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
2、運用動作和聲音表達對歌曲的感受。
1、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2、情景表演。
1、聽歌,初步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意思。
老師:小朋友們聽完這首歌,有什么樣的感覺呀?
2、重復聽一遍,初步理解歌詞內容。
這首歌說的是什么?
3、一邊聽歌一邊觀看情景表演,進一步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內容。
讓幼兒感受爺爺對小寶貝的愛。
4、運用動作和聲音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過中秋節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三
1、知道月亮是會變化的,中秋節的月亮是圓的。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學習圍繞主題“月亮”進行談話。
3、喜歡與同伴交談,并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1、不同造型月亮的圖片(彎月、圓月)。
2、有關中秋賞月的1幅圖畫。
3、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cd、練習冊。
1、孩子們昨天在家里有沒有吃月餅呀!月餅是什么樣子的呢?昨天為什么要吃月餅呀?(請幾個孩子來回答)。
2、因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節,每個人的家里都有圓圓的月餅吃,圓圓的月餅又香又甜真好吃。
1、教師:你們見過月亮嗎?圖畫里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你見到過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請幾個小朋友回答)。
2、幼兒分組討論,教師參與指導,提醒幼兒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教師:一個小朋友在說話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靜地聽他說,等他說完以后再補充。
3、教師邊出示月亮的圖片邊請幼兒回答:月亮有時候是圓圓的,有的時候是彎彎的。
4、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關于月亮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提醒小朋友仔細傾聽)。
1、教師:兒歌里說月亮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時候變成圓圓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給幼兒提示及補充)。
2、兒歌里面說中秋到,月兒圓圓慶國慶,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了。
3、教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兒歌。根據幼兒對兒歌的熟悉度,可重復幾次。
4、幼兒集體念一遍兒歌。
小朋友們真棒!我們知道了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是圓圓的,圓圓的月亮就像我們的小圓臉。
教師:請小朋友們在練習冊上畫一個你喜歡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