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心得感悟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感悟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楊絳傳讀后感及心得感悟篇一
余華的《活著》一書是朋友送給我的,看書的整個過程又好奇又煎熬,好奇的是為什么書要叫“活著”?難道是主人公大起大落經歷萬般艱難而功成名就的一生嗎?隨著看完,才知主人公并沒有功成名就,大起大落萬般艱難倒是經歷了不少。煎熬的是這個故事承載了太多悲傷。
有的人活得幸福輝煌,有的人活得痛苦平庸。富貴的一生從幸福到痛苦,從輝煌到平庸,最大的悲哀也是此,所有人拼命努力,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只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能擺脫平庸,活得精彩。
“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只小雞,雞養大后變成了鵝,鵝養大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變成了鵝,傳到你手里,鵝變成了雞現在雞也沒了。”《活著》就從徐家的敗落寫起,成了富貴坎坷一生的源頭。
富貴敗光了所有家產后,他的母親對他說:“只要活得快樂,窮也不怕?!笨筛毁F真的活得快樂嗎?敗光家產住到鄉下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死了,母親患病他去城里求醫卻被國民黨抓去當了壯丁??吹竭@一幕我尤其著急,直在心里吶喊:你快回去呀,你有主角光環的,你不會死的,你母親還等著你呢,你的妻兒還等著你呢,他們會很著急的。我雖抱著著急心態,卻一點不敢敷衍,認認真真看完過程直到結果,結果是什么呢?結果是他和戰友被解放軍俘虜,才得以歸鄉。母親卻早已過世,妻子含辛茹苦帶大一雙兒女,女兒鳳霞也因一場大病成了啞巴。作者最終沒給富貴任何主角光環,他救不了他的母親也救不了他的鳳霞。
我以為他們一家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隨著社會變革,艱難的生活,用他們的生活反應當時的苦,然后告訴我們,我們現在豐衣足食的生活來之不易等等,可是,并沒有。這只是悲劇的開端。
妻子家珍因為換上軟骨癥而干不了重活,兒女還小,重擔就落在了他身上。為了讓兒子能夠上學,他把女兒送人,同樣作為家里的女兒的我憤憤不平,又慶幸我生活在了一個好時代,。雖然最后女兒回來了,還嫁了人,還生了個大胖小子,卻因大出血死在了醫院里。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被醫生抽干了血,也死在了醫院里,醫生和縣長沒有受到任何的法律制裁,才驚覺,那不是我現在生活的時代。兒女相繼死去后,家珍也隨著去了。女婿在工作時,出了意外也走了,留下小小的外孫和富貴相依為命。富貴給外孫煮豆子吃,外孫因吃豆子被噎死了。
看到最后,情緒倒沒了多大起伏,我想,作者給富貴的主角光環就是他還活著吧,會繼續活著吧,在失去了所有之后,經歷人間最痛之后,一顆心已千瘡百孔之后,沒有輕生的念頭,對生活也不報任何希望。他還有什么可失去的呢?那頭陪伴他的、也叫富貴的老牛嗎?作者用冷酷的文筆描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西雅圖時報》評價說:余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
活著,其實并不復雜,它是最簡單化的人生。人們常說的“我活得好累”不過是要求得太高了罷了,活著只是活著,是生命的延續,沒有喧囂浮華,也沒有功名利祿??墒?,如果活著只為活著,人生倒是沒了精彩沒了追求,活得平庸了呢。
楊絳傳讀后感及心得感悟篇二
周國平曾說過:“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于他最合宜的位置。一個位置對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標準不是看社會上有多少人爭奪它,眼紅它,而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真正感到快樂。”楊絳的一生正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她用她的一生告訴我們優雅且平淡是人生最好的樣子。她雖生于亂世,卻自始至終懷有一顆與世無爭之心。外界給了她頗多贊譽——堅韌、從容、睿智、寧靜……;
為什么那么多人敬重楊絳,不只是她留下的作品,更多的是她的品質、她的修行,她對事物的見解。楊先生她出身名門世家,書香門第,然而卻恰逢亂世,歷盡坎坷,看遍世態炎涼。最落魄的時候,曾經被下放到偏僻的小山村,粗布麻衣,挨餓受凍,艱難勞作,但是這些從來都不曾消磨楊絳的意志與心態。哪怕經歷了再多的不美好,她也依舊笑對人生,活得通透,活得淡然。我個人認為主要源于以下幾點:
一是優秀的家族基因,也就是現在說的家風;楊家世居無錫,是當地一個有名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楊蔭杭曾是最早反清革命運動的人物之一,之后又成為上海著名的律師。母親唐須荌則是一個大方賢惠,身上具有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同時也是一個有知識的傳統女性。而楊氏家族中的其他成員如楊蔭榆、楊蔭瀏等人,要么從事于教育事業,要么獻身于藝術屆,也算得上一時之俊彥基于優秀的家族基因,才有其父楊蔭杭獨立、自律、清高和不向世俗低頭的個性,塑造了楊絳不被名利所累的品行。二是良好的教育環境;楊蔭杭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他曾明白地說過:“我的子女沒有遺產,我只教育他們能自立。小學階段,楊絳與姐姐曾就讀于上海著名的教會學?!獑⒚鳎_啟了中西文化視野。后就讀振華女校,校長和老師皆為名師,教科書采用外國最新版的教科書。為此,楊絳打下了堅實的中英文基礎。東吳大學畢業后,楊絳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1935年楊絳隨同錢鐘書留學英法等國,在自由主義思想的熏陶和滋養下,她的思想和個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張揚,也為今后的自由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礎,家學淵源的輝光與中西文化的交相融照;
三是博覽群書;楊絳和愛人錢鐘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惜時如金,嗜書如命”,她百年的閱歷,橫跨兩個世紀,經歷三個朝代,人生的閱歷和大量的閱讀豐富了楊絳的人生視野和藝術源頭,這亦是她的生命和創作不曾枯竭的底蘊所在。加之敏而好學、勤于思考的優良品質,楊絳的創作豐富、靈動,讓人咀嚼不盡,常常生出無以名狀的美感、神韻。無疑與她文化構成之豐富性、多樣性、復雜性絲絲相關;正因為她“腹有詩書”,所以她才“氣自華”,才使她安之若素,歲月靜好!時間會消逝,歲月會流失,但我們經歷的那些時光和記憶會定格,美好會永存。每個人不過是凡塵中的一粒微小的塵埃,在漂泊中尋找幸福的痕跡,或許會跌跌撞撞,但身在其間驟覺開開心心、簡簡單單是為極好,最美麗仍然是愛,相伴牽手才是最好,為此而不懼怕這一生的波折,始終牽手到老。”“生活里有所寄托,不失為一件幸福的事。或許是物,或許是人,或許是情感,無論是哪一種,都會因有所念想,歲月得以變得更加豐盈。”“楊絳先生百歲感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如楊絳先生一般,在簡樸的生活中,擁有高貴的靈魂。人生不易,在短暫的一生中,不忘初心,把好本心。
楊絳傳讀后感及心得感悟篇三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空余的時間里,我讀完了《簡·愛》。《簡·愛》這本書是夏洛蒂·勃朗特所著。夏洛蒂用打不垮的信念在文學上闖出了一番成就。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簡·愛,他遭到了舅媽的嫌棄、虐待;弟弟、姐姐的諷刺,后來去了一個莊園做家教,最后她憑借自己超乎想像的毅力去努力,終于獲得了自己的幸福,與莊園主人結了婚。
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夏洛蒂嗎?她把自己的經歷在簡·愛身上展現了出來。勃朗特三姐妹發誓要在文學上闖出一條路來。但成功之路永遠不是一帆風順的。她們被大作家羅伯特·騷塞諷刺與嘲笑;她們撰寫的書籍沒有大量的讀者。夏洛蒂把羅伯特·騷塞那封帶著嘲諷之意的回信釘在了自己的床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困難面前昂起頭。她發誓要闖出一條成功之路。于是她開始夜以繼日地搜集文學資料,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帶著一支筆和一本本子,隨時隨地把自己想到的都記錄下來。夏洛蒂要用行動證明,沒有什么“不是婦女的事業”!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姐妹用打不垮的信念各自出版了一本書,并擁有大量的讀者,三姐妹這一壯舉轟動了全世界文學上的每個人。
合上書,我思緒萬千,感觸頗深。夏洛蒂不屈不撓,在別人譏諷之下不低頭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學習!然而,我往往是光說不做,嘴上說著要向誰學習,但實際行動上仍然無動于衷。在別人嘲笑與譏諷下,我會失去信心,垂頭喪氣地退縮;當在學習上失敗的時候,我會對此失去熱愛,不再刻苦地學習它。但看完這本書,我真的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即便別人怎樣譏諷你,你都要始終保持當時自己的想法,和夏洛蒂一樣堅持不懈,用打不垮的信念堅持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走下去。以前我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心二意,可是現在我知道要象夏洛蒂學習,憑借自己的毅力和信念走向成功的彼岸。
夏洛蒂,一位偉大的婦女;夏洛蒂,一個值得欣賞的作家?!逗啞邸返谋澈缶褪窍穆宓僮陨淼目部廊松?,看了這本書,真得會令人頗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