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文明禮儀實用篇一
“吃飯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許吸溜”“夾菜不能翻菜、不能游筷”……這些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時候與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時,父母總會教導我們諸如此類的餐桌禮儀。這些在家庭餐桌上世代相傳的飲食傳統禮儀,已然深入到我們血液中,與我們的生活如影隨形。
“和朋友外出就餐時,如果對方亂翻菜的話,我會覺得這很不尊重我,會直接向對方指出。”今年25歲的小江表示,許多餐桌禮儀都是從小父母長輩耳提面命的,身邊很多朋友也同樣對此很認同,因此總體而言自己身邊的飲食禮儀氛圍還算較好。
在潮汕傳統文化里,為什么有諸多關于飲食禮儀具體而微的“規定”呢?甚至還有諸如“食品管人品”的格言來說明飲食禮儀的重要性?市文化研究會會長彭妙艷認為,這是因為飲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食相最能顯示一個人的修養和文化狀況,因而歷來受到人們充分注意和重視。而另一方面,家長們也因此十分重視小孩在餐桌上的文明表現,甚至可以說將之當做文明禮儀的重要課程來看待。
提倡滿足于粗茶淡飯,不浪費食物,體現了保持節儉的風尚;
堅持用餐環境的衛生和整潔,體現了重視與他人共餐時的感受;
不能因夾菜搖曳灑落大量物屑湯汁、不能弄得花臉油唇等說法,則體現于儀態的得當與文明。
“堅持傳統飲食禮儀,不僅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更重要的,它還是當今社會上維系著人們和諧共處的紐帶。”在彭妙艷看來,文明用餐是做一個守禮文明公民所不能輕視的行為,每個人都必須從小做起,從平時做起,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每個人以及整座城市的文明形象才能有效樹立。
雖然社會不斷變化,但是許多潮汕傳統餐桌禮儀仍廣為社會所認同,也符合現代文明標準。
1.吃飯時,不能在菜盤子里亂翻,不能吧唧嘴,那樣顯得很不禮貌。
2.在外面招待客人,點菜不能上“七個菜”,因為七個菜是敬死去的人的。
3.吃飯時,手要扶著碗,不能一只手放在桌下。
4.家里來客人了,添飯時不能說“還要飯嗎?”因為“要飯的”是乞丐的意思。
5.忌用“鴛鴦筷”。兩支筷子要同一顏色,同一長度。
6.筷子擺放要放在飯碗的右邊,忌把筷子分放在碗的兩邊,這意味著快分開,因筷與快諧音。筷頭應朝座位,忌倒放過來,倒放則為祭祀之用。
7.筷子不能立插在米飯中,這是祭死人的方式。
8.不能用筷子敲盤碗。這是乞丐討吃的手法,也是逗貓狗等牲畜進食的信號。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可別小看了飯桌上的那點事,它將決定你孩子未來的成功與否。
周六和朋友吃飯,其中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小孩子一直沒消停,沒吃幾口就到處亂跑,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后自己碗里放了一堆菜沒吃完。
可孩子媽媽像沒事人一樣,只顧著跟周圍的人聊天,仿佛沒有看到好幾個客人被孩子濺了一身的湯汁。
在聊天的時候,那位媽媽說了很多孩子學習的事,各科成績都挺好,個兒高長得帥,是班上的升旗手。即便這樣媽媽還不滿意,說打算給孩子報一個外面的培優班。
照趨勢發展下去,30年后,這個孩子會不會變成一個高工資、高成就和高社會地位的“三高”人士?即便這樣,我覺得,就憑孩子的表現和媽媽的態度,他將來恐怕要絆倒在“教養”兩個字上。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聽過這樣一件事情。
前幾天,有個朋友跟我講了他們公司招聘時發生的一件事:當時有個應聘的新人,名牌大學畢業,簡歷漂亮極了,筆試高分錄取,被邀參加公司高管出席的面試飯局。
餐飲禮儀非常重要,因為餐飲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我們和同事一起吃飯、和朋友一起吃飯、和家人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談生意,在飯桌上聯絡感情,在飯桌上發展關系。
可以肯定的說:養成良好用餐禮儀,這是保證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后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這種教養的養成,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恒而無限的。
在餐桌上,越來越多的父母們關注著孩子的營養,卻對孩子的教養關心甚少。
我們見慣了孩子吃相上的不雅:有趴在桌上把盤里的食物翻江倒海掃了又掃的,有看到喜歡的菜不顧一切往自己碗里夾的,有喝湯時吧唧著嘴呼呼有聲的……對此,家長卻見怪不該、習以為常,甚至寵溺的一笑置之。
當你忽視了孩子的餐桌禮儀,你就關閉了孩子展示自己的一扇門。餐桌上,孩子通過坐姿、動作、神態、表情、目光等,已經用無聲的、豐富的語言在告訴人們你是誰、你有什么心態,你尊重他人或者旁若無人,你是對生活充滿自信的成功者還是消極對待人生的失敗者。一頓飯的時間,足夠讓你了解一個人。
因此,培養孩子餐桌上好的肢體語言,還意味著幫他矯正一種散漫的失敗者的壞習慣,養成一種得體、有度的成功者習慣。
3、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4、用餐時,細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5、不翻撿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6、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7、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費;
8、退席時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說:“請慢用,我先走了”。
春節文明禮儀實用篇二
3—6歲是培養幼兒文明禮儀與良好習慣的奠基時期和敏感期,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學會吃飯,還要讓孩子掌握就餐的文明禮儀。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雖小,但我們可以提醒孩子餐前自覺洗手,并引導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餐前準備工作,如:幫忙擺放餐椅、擺放碗筷等。
教會孩子正確使用餐具,如使用筷子、勺子、刀叉等,并引導孩子知道吃西餐的禮儀。
教育孩子不挑食、不搶食,安靜進餐、不發出吃東西或喝湯的聲音,細嚼慢咽,不浪費食物。
提醒孩子餐后擦嘴漱口,引導孩子幫忙收拾碗筷等。
家長朋友請多在餐前準備、進餐中及餐后隨機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培養孩子成為一名文明進餐的禮儀之星。
一、吃飯前應幫助長者或客人做好就餐準備,入席時,按賓主位就座,尊貴的客人坐上席。
二、就餐時,吃相要斯文,不要旁若無人地自己埋頭猛吃大喝。
三、夾菜時,速度緩和,不要只盯著自己喜歡的菜,猛夾不停;夾菜時不要在菜盤里上下亂翻。遇到別人也夾菜時,要注意禮讓。
四、吃菜喝湯時,要細嚼慢咽,不要發出怪異聲響。
五、用餐動作要文雅,夾菜一般要用筷,不要用筷子指人,或用筷子剔牙。
六、在餐桌上,如遇咳嗽、打噴嚏,頭要扭向一邊,離開餐桌,并用手或紙巾捂住口、鼻。
七、用餐后,用牙簽剔牙,嘴不要張得太大,要盡量用手遮住嘴角慢慢剔牙。
春節文明禮儀實用篇三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重陽節、元宵節等等,其中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就是春節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文明禮儀,歡迎來參考!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時,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朋友們也互致新年快樂,以吉祥之語互賀祝新春。卑幼者并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然后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熱情款待。其實,春節拜年學問很多,春節文化元素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然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后,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于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并須帶賀禮。進門后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然后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也應擇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短信、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鉆。拜年鉆就是如今的賀年片,然后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后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后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要注意衣著整潔。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然后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拜年的時間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
1、最好穿新衣,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然后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
2、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3、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然后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
4、家里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信口開河,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然后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舉止、姿態要文明。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然后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然后附于右側腰肋間,然后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輩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干干凈凈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然后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并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新春將至,小寶寶們也要跟著爸爸媽媽走親訪友去啦!不過,在把孩子打扮一新之余,您是否已經告訴年幼的孩子,怎樣才能做一個受人歡迎的“拜年小使者”呢?出門前,您別忘了給孩子先上一堂禮儀課。
親友聚會,孩子們會接觸到不少同齡伙伴。互相攀比誰的壓歲錢多,誰的新玩具高級,甚至為此爭爭吵吵。這些鏡頭,可不應該成為新春即景。家長不妨準備一些諸如橡皮泥之類的玩具,供幾個孩子共同完成,學會合作,或是鼓勵孩子們交換玩具,分享快樂。對幼兒來說,身體素質發育尤為重要。因此,您還可以引導孩子們互相約定,看看新的一年里,誰能先學會游泳,學會打球,或是添了別的什么體育技能。這樣的比較,可比爭一樣玩具有意義的多。
新春佳節,聚餐頻繁。家長們可得注意了,別認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寵愛,成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參加筵席的一分子,就同樣要注意餐桌禮儀。您得提醒孩子,別只顧著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別忘了給長輩們夾夾菜;敬酒時,也可以舉起飲料杯,送上祝福;想離席去旁邊玩,可以,但得先得到父母允許,并和同桌的長輩們打個招呼。別忽視了這些細節小事,它們將幫助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1歲:此時寶寶多半還不太會說話,所以事先教他們看到人要叫人,抱拳作揖等。
2歲以上:可以教孩子說“恭賀新年”“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們說好不要馬上拆紅包。
寶寶雖然聽大人講過不能吃太多糖果巧克力,但還是不能控制。所以,大人要自己控制,并講清楚如果拿太多這些東西,就要剝奪一些他喜歡做的事情或東西。
1.去別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2.做事情要適可而止,無論是狂吃喜歡的食物還是鬧脾氣
3.少說別人是非,把自己管牢
4.如果問別人話,別人不回答你,不要死著臉皮不停地問。
5.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發出聲音
6.撿東西或者穿鞋時候要蹲下去,不要彎腰撅屁股
8.打電話接電話第一句話一定要是喂,您好;掛電話的時候等別人先掛
9.到朋友家吃完飯,要主動幫忙洗碗或清理桌子
11.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12.不隨地吐痰扔東西,如果沒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13.女生,和男孩子出去要自己買單
14.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不要輕易告訴對方你的秘密
16.只有錯買,沒有錯賣。不要只顧著貪小便宜
18.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職
20.有時候孤單是正常的,不要害怕,要自己調劑